原标题:撤出成都,李嘉诚先生的人设崩塌了吗? 来源:腾讯新闻
最近,出了一则笑话,一位自媒体发了一篇名叫《人设“崩塌”李嘉诚!这些年他从内地套现了1700亿》,文理扭曲,逻辑混乱,更有甚者,连起码的经济常识与依据亦不具备,以“剑(极)走(端)偏(主)锋(义)”式的民族大义把港商李嘉诚又一次批成了大(卖)坏(国)蛋(贼)。本文带各位朋友窥探一番,看看李嘉诚的人设究竟是否崩塌,李嘉诚出售成都项目是否是囤地捂盘。

这些是非的起因是李嘉诚于近日出售了成都南城都汇项目,这个项目前后共开发了16年,目前项目的剩余部分被李嘉诚家族打包以约78亿元出售给大陆地产商。于是,就有无良的自媒体小编撰文说“李嘉诚捂盘销售16年,囤地赚几十亿,十几年里李嘉诚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就只是静静的等着。”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我们查阅了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集团于港交所的官方公告内容,发现真实情况与大陆网络上自媒体文章所讲的很不一样。
李嘉诚名下的长实集团这次出售的成都项目,是由李嘉诚名下的另一间公司和记黄埔公司于2004年下半年以21.35亿元总价拿下,成交的楼面价是1030元/平米,在当年被称为成都乃至西部的“地王”,这块地非但不是白拿的,而且拿地价在当时是算是较高的“地王价”。整个项目共设有2.33万个可出售单位(包括住宅及商铺),在之前这15年长实集团已大规模开发、售出16503个单位,剩余住宅和商铺总量不及7000个单位,而这次就是把这剩余的不足7000个单位打包出售。我们进行了简单计算,发现以15年跨度来算,该楼盘项目每一年开发、销售上千套房,这居然被某些人称为“捂盘”、“十几年里什么都不用做,只静静地等着”?莫非已开发建造、售出的这16503个单位是天上白白掉下来的?思之不免令人发笑。
任何有房地产行业经验的人都明白,就单一地产项目而言,拥有一千多套房的一个小区楼盘,肯定属于不小的楼盘了,即使是由“碧万恒”这般讲究速度型的地产商来开发,也需要2-3年时间才能竣工交付,那么拥有2.33万个可出售单位的超级大盘,开发十几年有何稀奇?不然你尽可请任何一间地产商上阵,一个2.33万可售单位的庞大项目,你让他们公司5年内开发完毕试试,业内人士都只会告诉你这如同痴人说梦。
至于这些自媒体内容中把房价高的罪责抛向李嘉诚,我们来看一组对比,用客观的数据来说话:根据2019年财报,李嘉诚的公司长实集团在中国大陆总共拥有大约78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中国大陆民营地产商碧桂园集团总共拥有2亿631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碧桂园的拥有的土地是李嘉诚的33倍以上!碧桂园2019年一年销售6237万平方米的合同销售面积,这意味着李嘉诚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土地储备还不够碧桂园集团一个多月卖的房子多。事实胜于雄辩,所以谁才是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玩家?恐怕远远轮不到李嘉诚了,在中国大陆的房地产市场,哪怕是一个三线的民营房地产商,也比李嘉诚的楼盘多,在这个行业里李嘉诚不过是个小老板罢了。说李嘉诚哄抬起了大陆房价,这确实太抬举李嘉诚了。有网友骂李嘉诚是个房地产吸血鬼,那么请问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等公司算什么......擅于批判性思维的朋友想必已经心知肚明了。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篇“高(似)谈(是)阔(而)论(非)”的自媒体文章《人设“崩塌”李嘉诚!这些年他从内地套现了1700亿》中讲的人设崩塌一事,该文提及了当年一篇《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评价道“一篇文章,一个节点。让李嘉诚怎么也没想到,临到退休的年龄,经营了一辈子的好名声却因为一篇文章开始“崩塌”。”
李嘉诚经营了一辈子的好名声崩塌了吗?
答案是:首先,李嘉诚从没经营过名声;其次,李嘉诚的名声不是区区一篇文章能崩塌的。
我们先来看下李嘉诚在世界范围内所获取的荣誉(仅仅是部分):
1981年 香港太平绅士
1982年 巴拿马国高级军官骑士勋衔
1986年 比利时王室骑士团司令勋衔
1999年 英国泰晤士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联合 评为 “千禧企业家”
2000年 加拿大国际杰出企业家奖
2000年 大英帝国KBE爵级司令勋章
2005年 法国荣誉军团司令勋衔
2005年 意大利共和国勋章
2006年 福布斯首届马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
2011年 美国卡内基慈善奖
此外,多国元首都曾亲自去拜访李嘉诚,李嘉诚名下多间企业在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英国等均曾被评为“最受满意的雇主企业”。可见李嘉诚在国际上实则是受到了世界各国的礼遇,并不像某些自媒体口中“晚节不保”、“名声差”。李嘉诚在香港也有相当好的口碑,李嘉诚退休时,全香港的主流报纸的头版均刊登“恭祝李嘉诚先生荣休”,这在香港近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实际上,李嘉诚的生平,还要从民国时期说起,他出生于1928年的广东潮州,1939年李嘉诚全家为躲避“日侵华战争”而逃难去香港,到香港不久李嘉诚的父亲得肺痨去世了,李嘉诚寄宿在舅舅庄静庵家中当学徒。1950年李嘉诚问表弟借钱在香港筲箕湾开办塑胶厂,1956年凭借塑胶花赚到第一桶金的李嘉诚于柴湾兴建两座大厦,同时扩大经营工厂,客户遍及美国、东南亚。后来1967年香港发生“六七”,李嘉诚提现套现并在那之后抄底买入大量地皮进军香港房地产业,1976年李嘉诚收购中环希尔顿酒店,1979年李嘉诚从汇丰银行手中收购英国四大洋行之一的和记黄埔公司。截至1980年末,李嘉诚名下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青州英坭三间公司的市值达到170亿港币,那还是1980年,中国大陆才刚刚改革、开放,此时李嘉诚还未曾来中国大陆投资。
李嘉诚是外来的,他是在英殖民地时期的香港起的家,之后在全世界赚的钱,在来中国大陆投资之前早已是亿万富翁。
你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李嘉诚这样生世复杂的人跟1949年之后土生土长的你有着相同的认知观。

中国大陆网络上对李嘉诚的批评声,这几年间没停过,本也是挺正常的事情,可某些自媒体人士和大V为了博眼球,已然是丧失了本该有的道德底线,为了骂而骂,何患无辞。相信这些似是而非的文章难以蒙住有识之士的双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