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一直上涨的小米集团,终于在今天(9月3日)迎来一次较大幅度的回撤。
9月3日,小米集团(1810.HK)低开低走,股价一度跌至23.55港元,最终股价收于23.9港元/股,全天大跌7%,领跌港股科技股。这也是小米自7月16日以来第二大跌幅。
股价大跌7%,相当于每股跌掉1.8港元,以小米总股本241亿股计算,则小米市值一天之中蒸发掉432亿港元(合计人民币为380亿),最新市值为5762亿港元。
但即便如此,由于前段时间涨幅客观,从年初至今,小米集团累计涨幅还有122%,翻了一倍不止。小米集团发行价为17港元,2018年7月,小米上市后不久股价就破发,在遭受近两年的破发之辱后,现在股价已经远离破发危险价位区。
按照收入分类,小米集团主要来源于三大块: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和互联网服务收入。在上市路演时,小米董事长雷军曾对投资者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小米模式是腾讯与苹果的结合体。但资本市场显然并没有被雷军说服,所以在上市后曾长时间破发。

雷军为何要向投资者案例上述观点?理由很简单,如果仅仅将小米看作是一个手机公司或者是一家硬件公司,则获得的市盈率是比较低的。全球主要硬件公司,即便是苹果那样的巨头,在市值维持在万亿美元左右时,市盈率不过是20倍左右。
而如果以互联网公司定价,则40倍-50倍市盈率就不足为奇。不过股价从年初上涨一倍,小米集团市盈率(TTM)已经达到45倍,超过苹果(38.5倍),从市盈率角度而言,是比苹果还是“贵”的,和腾讯的45倍市盈率打平。
当然,如果是市值相比,苹果和腾讯就相当于印钞机,现在腾讯市值为51158亿港元,苹果市值为22473亿美元(合计17.42万亿港元),腾讯大约等于9个小米;苹果等于30个小米。
至于为何小米今天暴跌?有多种说法,比如小米集团前期涨幅过大,出现回调也正常。而9月3日,科技股普遍有明显跌幅,并非小米一家公司中招。
即便如此,还是有机构依旧看好小米,比如港股公司香港建投控股就计划斥资1.25亿港元收购小米股票,且做长线投资。而 中信建投 维持小米“买入”评级,目标价为25港元,但涨幅也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