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财经4月23日消息,据腾讯科技报道,汽车工业协会信息委员会秘书长朱伟华今日就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发表观点。
朱伟华表示,目前公开的行车数据说明车主踩刹车时机较晚,责任在于司机而不在特斯拉。
但朱伟华称,特斯拉提供的数据自己并不采信。首先,这份数据是否来自涉事汽车,而非通过技术手段如“写一段程序”“创造”出来。所有数据理应有时间戳,并且该时间戳应可以让第三方验证。
时间戳不应由特斯拉自行加,且只有特斯拉能解开。因此,作为第三方或者消费者,可以合理怀疑这份数据并非来自涉事车辆。
其次,现在的汽车高度智能化,其本身可以视作一台电脑。但是,这台电脑并不会产生这种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最终来自于刹车传感器,并且传感器提供的数据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才能进入数据库。
那么,在数据产生过程中经历很多复杂环节,特斯拉提供的数据如何证明直接来自传感器?朱伟华称提取数据过程中存在很多能够“篡改”的可能性。
再者,朱伟华表示所谓“事故发生前一分钟”的数据实际上并不能明确具体发生时间。他举例道,“这一分钟是指车上安装的表显示事故发生前1分钟,还是在特斯拉云端服务器显示事故发生时之前的1分钟?”这是两个概念。
此外,就目前数据能否判断驾驶员踩刹车力度的问题,朱伟华认为目前仅凭这一份公开的数据,无法真实还原当时情况,只能加剧双方争论。
但所谓“事故30分钟前踩超40多次刹车”属于个人驾驶习惯,和事故结果没有必然联系。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有更多数据。而且朱伟华强调事故现场还原是无法通过个别传感器数据就能还原;事后车辆检测还原也不可靠,因为厂家可以进行软件升级,这样升级后信息又改变了。
那么,如果国家强制给各种汽车安装类似飞机上的“黑匣子”,并且“黑匣子”无法联网,数据只进不出而且被加密,这样才能够在事故后进行较为全面的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