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时间]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追踪 上海:维权事件导致特斯拉门店客流减少

特斯拉提供数据了,然后呢? 五问特斯拉“车顶维权”

现场!上海车展仅特斯拉展厅拉起隔离带 半数咨询者会问刹车问题
来源:东雷老评
作为普通消费者,车在我看来就是代步工具。再牛逼的车在城里面跑时速也不能超过80公里,上了高速也就是120公里,堵起车来都一样的难受。车辆的安全性和维护成本,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最重要的。

马斯克和科幻般的人脑芯片
这可能是改变人类的可怕之处
我对特斯拉的印象只有三个字:挺酷的。比特斯拉更酷的只能是马斯克本人了,我总怀疑这家伙不是人类,他的想象力和执行力在这个地球上独领风骚,最终可能会改变人类。
以前觉得买新能源车还是为时尚早。在北京买新能源车大多是因为没有指标买不了燃油车。因为充电费时和续航里程有限,新能源车在城里面跑一跑挺好的,但长途旅行的话目前还是不够方便快捷。不过,这一次围观特斯拉女车主的维权行动倒真是让我有了把车换成特斯拉的冲动。

一周前的上海车展媒体日,一位女性维权车主站在特斯拉车顶情绪激动,大喊“刹车失灵”,现场的工作人员还试图用雨伞去遮挡她,然后保安把她拖出了展会。有关视频和照片当天就刷屏了。
刹车失灵是要人命的啊。对于这一很要命的指控,特斯拉的回应非常强硬:不妥协。


以前闹事维权成功的案例不少。
这次特斯拉的强硬表态引发了舆论震荡,支持声和批评声此起彼伏。最权威的两大官方也发声批评特斯拉的态度:


更让人感觉意外的是主管法治的最高权力部门也发声了:


面对强大的压力,说好不妥协的特斯拉迅速认怂了,而且是半夜发出的道歉帖。看来压力之下一点底气也没有:

特斯拉的道歉措辞还是挺讲究的,道歉是因为“未能及时解决车主的问题”,并不是承认自己的车有刹车问题。然后我们又看到了另一个强力部门也发声了:企业必须守法,尊重消费者,尊重市场:

真没想到特斯拉这一次维权事件会引发这么大的影响,以前这种维权事件也就是工商、消协介入一下吧。看来特斯拉这家中国唯一的外国独资车企还真是待遇挺特别的。这次对特斯拉大动干戈的原因是什么?网上的评论很多,但我觉得多为猜测,不值得采信。这个维权事件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车辆技术问题和消费者权利问题,网络上的很多言论已经把它吵吵成了政治问题。
以为这件事会以特斯拉道歉和赔偿而结束,但目前看还没有完。4月21日深夜,特斯拉表示要公开女车主事故发生前半小时的车辆原始数据:

好玩的是,当特斯拉公布行车原始数据后,维权车主的丈夫说特斯拉此举已侵犯个人隐私权,要求撤销数据并道歉。这就太过份了,本来就是车主大闹车展现场把维权炒成了一个公共事件,把广大围观群众的胃口都调起来了想看事实。结果,对她不利的信息就成了隐私。

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
特斯拉公布的行车数据我作为文科生没看懂。没看懂不要紧,可以看一下最权威官媒是怎么评说的: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对这女车主已经没有了一点同情。在限速80公里的地方超速行驶至118公里(差2公里就可以吊销驾照了)本身就已经违法了,已经产生安全危害了。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些数据表明特斯拉的刹车系统不仅没坏,而且因为它的自动紧急制动功能提升了制动力,减少了碰撞损害。以前没有关注过特斯拉的这个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它还说明特斯拉拥有一辆车全部的行车纪录,车主操作车辆的一举一动尽在它的掌控之中。它可能让车主少了一点隐私,但多了一份约束,对于规范开车行为应该是有利的。
拥有完整的行车纪录,对车主的操作了如指掌。是不是也就回答了“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底气?”这个问题。
不过,这些数据是特斯拉单方面公布的,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应该还需要第三方的鉴定。无论女车主是否超速,刹车是否合格是这场维权行动的关键所在。如果刹车合格,这场惊动全国的维权行动就是一场闹剧。如果不合格,特斯拉就要认罚认赔。
但真正让我对特斯拉心动的是今天看到的另一组数据,2020年度国内轿车投诉销量比的排行榜:

没有一辆车是完美的,多多少少都会出一些问题。但从上图可以看到,作为唯一的一家外资独资企业,特斯拉的投诉比是最低的,仅为万分之0.7,排在后面的那些车的投诉比是它的好几倍,我曾经有过的丰田卡罗拉几乎是它的20倍。
反过来说,它的用户满意度最高的。
如果我的下一辆车是新能源车,你说我会选谁?
~完~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