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小理”中最后交出一季报的蔚来,业绩表现难言乐观。
根据公司周二发布的2025年Q1财报,营收同比增长21.5%至120.3亿元。低于该季度营收指引下限的同时,也不及分析师预估的124.6亿元。
受居高不下的研发费用和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拖累,公司的持续高额亏损情况尚未得到显著改善。
报告期内,公司净亏损同比扩大30.2%至67.5亿元,连续六个季度亏损超50亿元;扣除股权激励费用后,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同比扩大28.1%至62.8亿元。
自成立以来,蔚来一直没有摆脱亏损的困境,股东权益总额则自2020年Q3以来首次转负。
截至2025年Q1末,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和流动资产总额分别为594.9亿元和497.9亿元,流动负债连续两个季度超过流动资产。
但公司在财报中强调,现有的财务资源将足以支持在未来12个月日常业务活动的持续经营。截至报告期末,蔚来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长期定期存款环比减少159亿元至260亿元,创2020年Q4末以来新低。
4月上旬,蔚来完成40.3亿港元的股权配售,发行价29.46港元。这笔配售融资有助于缓解公司的现金状况,并将计入二季度的财务报表。
蔚来CFO曲玉在财报中称,公司从Q1开始已实施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包括组织架构调整、跨品牌整合及提升研发、供应链、销售及服务效率。从Q2开始,公司的目标是实现整体费效的结构性改善,持续提升经营业绩。
在财报电话会上,分析师更关心蔚来如何在今年Q4实现盈利。
曲玉对此表示,预计Q4研发费用将控制在20~25亿元之间,同比减少31%~45%;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将从Q2开始逐步提升费效比,非通用会计准则下的目标是在Q4实现占销售的比例在10%左右。
Q1,蔚来的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1%至31.8亿元,销售、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46.8%至44亿元,两项费用的营收占比分别为26.4%和36.6%。
受乐道交付占比持续提升带来的产品组合变化影响,蔚来Q1的平均销售单价(ASP)同比减少15.3%至23.6万元,创历史新低。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交付新车4.2万辆,同比增长40.1%,环比则下滑42.1%。其中,蔚来和乐道两大品牌分别贡献65%和35%。
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至7.6%,环比下滑4.1个百分点;整车毛利率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至10.2%,环比则下滑2.9个百分点。
根据财报提供的业务展望,公司预计Q2交付量介于7.2~7.5万辆,对应的营收指引为195.13~200.68亿元。结合蔚来4月和5月合计交付的4.7万辆,6月的交付量将介于2.5~2.8万辆。
蔚来品牌的销售主力“5566”车型的改款已于5月中下旬先后上市并启动交付,交付节奏较以往明显改善。
曲玉透露,新车上市将带动成交价回升,自研芯片上车也将带来1万元左右的单车成本优化。预计Q2蔚来品牌的毛利率将回到15%左右,并带动公司整体毛利提升到两位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