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本文字数:1435,阅读时长大约3.6分钟
导读:7月22日,Abivax宣布溃疡性结肠炎口服新药Obefazimod两项III期试验达标,股价盘后飙涨465%,市值一夜暴增近30亿美元。
7月22日,Abivax公布旗下明星候选药Obefazimod在两项为期八周的诱导研究——ABTECT-1与ABTECT-2——中交出亮眼III期成绩单,均针对中度至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数据显示,该药在两项试验中较安慰剂提高临床缓解率分别达19.3%(p<0.0001)与13.4%(p=0.0001)。
值得特别留意的亮点有二:首先,Obefazimod是全球首个口服小分子miRNA-124上调剂,它通过精准结合并促进某长非编码RNA的剪接事件,显著放大miR-124的表达;miR-124随后直接锁定STAT3信使RNA,阻断其翻译,进而抑制Th17细胞分化,最终缓解肠道乃至关节的急性炎症。其次,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口服疗法,Obefazimod已显露“同类最优”潜质,远期有望跻身重磅级产品行列。
受临床数据刺激,Abivax盘后股价瞬间飙涨465%,公司市值由6.34亿美元蹿升至约35.82亿美元。
01 股价为何暴涨?
二级市场的狂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业内对ABX464预期的认可。
首先,是适应症优势。IBD(UC+克罗恩病 )市场需求巨大。一方面在这一疾病领域诞生了多款百亿美元重磅单品,如阿达木单抗、
乌司奴单抗等,理论市场估值在300亿美元左右。
另一方面,大约有三分之一的IBD患者对生物制剂疗法没有反应;在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中,还有约二分之一的患者会发生“继发性反应丧失”现象,因此小分子市场可观。
其次,是FIC优势。虽然目前口服小分子已经有S1P抑制剂,JAK1抑制剂等产品上市,但ABX464的机制独特,它通过结合至帽结合复合物(cbc)而触发抗炎作用,诱导单个微小rna产物mir-124的过度表达,随后启动抗炎级联反应。
鉴于全新的作用途径,ABX464将为那些,其他机制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当然,这也意味着有更多联用机会,甚至可以上一线。
最后,便是对上述预期的兑现,安全性与有效性可观。ABTECT研究是目前最大规模的UC三期临床试验之一,30个月内在36个国家600多个临床中心共1275名患者入组,并纳入了最大比例、对JAK抑制剂响应不足的患者。临床设计如下:
ABTECT-1与ABTECT-2采用相同的诱导设计。ABTECT-1显示,25mg、50mg、安慰剂组分别有23.8%、21.7%、2.5%的患者实现临床缓解;ABTECT-2显示,25mg、50mg、安慰剂组分别有11.3%、19.8%、6.3%的患者实现临床缓解。
对两种剂量组进行汇总分析,发现25mg、50mg剂量分别实现了13.2%和16.4%的统计显著差异,p<0.0001。
安全性方面,总体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
02 Abivax的传奇
ABX464最初并不是用于UC治疗,Abivax起初打算将其用于治疗HIV感染。
2017年,研发人员在一项ABX464治疗HIV的二期临床中发现,小鼠DSS模型上呈现出了对肠道粘膜的保护作用,(HIV发病的进展会引起胃肠道粘膜损伤,可以使得细菌从肠道移位并继发炎症)因此“调转船头”,着手研究起了IBD。
相较于自家产品,Abivax也颇具传奇色彩。早在2023纳斯达克上市时,该公司仅凭ABX464一款产品,成功募资2.36亿美元,成就了法国Biotech在美国史上最大IPO。
募资总额2.36亿美元,市值7.29亿美元,这一数字可能不高,但考虑到Abivax在2021年和2022年的营收分别只有1196.10万欧元和458.30万欧元,且均靠各种补贴和合作协议获得,它的净利润则分别为-4245.20万欧元和-6074.00万欧元,能获此估值已经非常惊人。
其背后逻辑并不难猜,一是Abivax管理团队与科研团队实力强劲,公司创始人Philippe Pouletty博士也是法国著名生物技术风险投资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曾投资了SangStat、Novexel等多家药企。
二是ABX464潜力巨大,除了UC,Abivax还相继为其开展了CD单药治疗以及UC联合治疗2大适应症。
但就是这家缔造传奇的Biotech,却因为管线的推进,亏损持续扩大,甚至熬不到明年。
根据Abivax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三个月内公司净亏损5240万欧元,而公司剩余现金及现金等价于仅剩1亿欧元,按照此前的亏损速度,最多支撑到今年年底。
好在,随着此次ABX464三期数据的公布,Abivax融资能力大度增强。甚至,有一些投资人大胆猜测,强生或将出手买下Abivax,彻底颠覆Abivax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