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赞
  • 1
  • 收藏

特斯拉竟不是汽车公司?

汽车产业前线观察10-10

生活成本上涨的当下,“缩水式通胀”(Shrinkflation)逐渐成为大众热议的话题。这一概念指品牌对消费者熟悉且喜爱的产品重新包装,通过调整尺寸或内容物降低生产成本,售价却未必下降 —— 消费者花同样甚至更多钱,得到的产品品质却打了折扣。如今,这一现象竟出现在汽车领域,特斯拉 Model Y 标准版便是典型例子。

一、Model Y 标准版:汽车界 “缩水式通胀” 样本

就像家庭装麦片不知不觉变窄一样,特斯拉 Model Y 标准版的 “缩水” 同样直观。在政府 7500 美元电动汽车补贴取消后,特斯拉推出这款更低价位车型,看似是为弥补补贴缺失、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实则暗藏 “猫腻”。

雅虎财经指出,消费者花此前相近的钱,买到的 Model Y 标准版定位却略低于高端车型,相当于 “羊毛出在羊身上”,这种情况被称为 “汽车售价缩水式通胀”。原本期待更高配置或更优体验的消费者,最终得到的却是 “减配不减价” 的产品,难免心生不满。

二、战略反差:押注 AI 与推出 “过时” 车型的矛盾

更让人疑惑的是特斯拉的战略反差。一方面,特斯拉宣称要推进自动驾驶车队落地、全力押注人工智能(AI),开启改变世界的新征程;另一方面,却在此时推出 Model Y 标准版这类微调 “即将过时” 技术与产品线的车型,显得格外反常,甚至暗藏隐忧。

文章作者将其比作大型科技公司在全行业发力流媒体服务时,反而推出录像机(VCR),完全跟不上行业主流方向。在 AI 与自动驾驶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核心的当下,特斯拉此举与自身高调宣扬的战略背道而驰,不禁让外界对其发展重心产生质疑。

三、质疑升级:特斯拉身份与 AI 目标的双重拷问

此次推出 “低投入、略带投机意味” 的 Model Y 标准版,让不少人确信特斯拉已不再将自己视为一家汽车公司。而新车型推出过程拖沓且粗糙,定价又不低廉,进一步引发外界对特斯拉及埃隆・马斯克能否实现 AI 领域目标的怀疑。

尽管目前无法确定特斯拉在 AI 领域的投入是否可行、AI 技术能否盈利,但从其近期推出新车型的表现来看,缺乏足够的诚意与实力支撑。更何况,无论是特斯拉还是马斯克,违背承诺并非首次,这让大众对其 AI 目标的信任度再打折扣。

特斯拉 Model Y 标准版引发的争议,不仅是一款车型的 “缩水” 问题,更折射出企业战略定位的迷茫与外界信任的流失。未来,特斯拉若想实现 AI 领域的宏伟目标,或许需要先理清自身定位,用更优质的产品与实际行动赢回消费者的信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举报

评论1

  • 老虎的文章质量真的好低,低的都没脑子,哪些傻子写的啊,都是ai生成的吧
    回复
    举报
 
 
 
 

热议股票

 
 
 
 
 

7x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