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和我们交流可扫码添加进社群】
特斯拉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
从交付量来看,特斯拉第三季度表现创下纪录 —— 汽车交付量接近 50 万辆,储能部署量也同步刷新纪录。
然而,这些数据背后有两个关键细节需重点关注:首先,该季度交付量比产量高出 10% 以上。由于 9 月底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到期,消费者急于购车以享受优惠,特斯拉借此消化了过剩库存。这一需求驱动因素具有一次性属性,而公司并未相应扩大产能,也印证了这一点。
其次,特斯拉该季度产量为 44.7 万辆,同比实际下降了数个百分点,这表明公司基本面仍处于萎缩状态。在专家看来,另一大风险在于,包括 Cybertruck 在内的 “其他车型” 销量依然低迷,这意味着特斯拉在核心车型之外完全未能实现业务增长。
特斯拉财务状况
从财务角度看,相较于其估值,特斯拉的财务表现持续疲软。
目前特斯拉市值为 1.36 万亿美元,而过去 12 个月(TTM)的自由现金流(FCF)仅为 55 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收益率仅为 0.4%。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过去 12 个月自由现金流中,约 45% 来自 2024 年第三季度(即刚公布业绩的季度)。鉴于特斯拉在销量方面仍面临困境,专家预计,随着下一季度数据出炉,其过去 12 个月的自由现金流将进一步下滑。
从基本面来看,专家认为特斯拉已触及市场天花板。自 2023 年以来,公司销量未实现增长,市场份额也在持续下滑。欧洲市场仍是该公司的长期薄弱环节。
特斯拉的 “其他业务”
投资者在为特斯拉 0.4% 的自由现金流收益率争论时,常会提及该公司的另外两项业务 —— 全自动驾驶(FSD)与机器人业务。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在自动驾驶领域,特斯拉不仅远未实现早在 2018 年就设定的目标,如今已落后于竞争对手。此前有测试显示,特斯拉尝试 “横跨美国” 的自动驾驶行驶,出发后不到 60 英里就发生了事故;而在奥斯汀地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车辆仍需配备安全驾驶员,尚未实现完全自动化。截至目前,该公司尚未实现任何 “无安全驾驶员” 的全自动驾驶里程记录。
反观竞争对手 Waymo,其全自动驾驶里程已达 1 亿英里,付费行程也突破 1000 万次。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屡次失败,已导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其展开调查;美国参议员也基于该公司自动驾驶车辆在铁路道口的不良表现,呼吁启动更多调查。
实际结果表明,我们看不到特斯拉自动驾驶业务成为独立核心收入来源的可能性。专家认为,特斯拉的技术路线存在根本性错误 —— 由于未采用激光雷达(LiDAR)技术,其自动驾驶发展已陷入瓶颈。
再看 Optimus 机器人业务,该业务的估值难度较大。参考其主要竞争对手 Figure AI(市值 390 亿美元)进行估值,即便给予特斯拉机器人业务两倍于 Figure AI 的估值(即 800 亿美元),这一规模也仅占特斯拉当前市值的 6%。由此可见,特斯拉现有业务完全支撑不起其当前市值。
受税收抵免到期前的购车潮推动,本季度本应是特斯拉的 “爆发季”,但实际表现并未达预期。如今市场环境愈发严峻,特斯拉不仅难以实现低个位数增长,反而可能面临业务进一步萎缩。考虑到其高昂的估值,这一前景令人担忧。
核心观点风险提示
目前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特斯拉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例如,若该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或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突破,可能迅速在重大市场中获得领先地位,并随之带来可观收入。这或将为其当前估值提供合理性支撑,也可能提升其未来为股东创造回报的能力。
结论
特斯拉是一家估值严重过高的公司。尽管其市值高达 1.3 万亿美元,且近期公布了创纪录的销量,但这一销量高峰是由税收抵免政策到期推动的一次性现象,即便如此,公司的增长率仍极为疲软。
与此同时,特斯拉并无任何可支撑增长的核心业务板块:全自动驾驶业务比原计划落后 7 年,且大幅落后于 Waymo;Optimus 机器人业务也并未显著领先于 Figure AI,即便假设其具备领先优势,也无法支撑 1.3 万亿美元的市值。
【如需和我们交流可后台回复“进群”加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