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六大行的共同信号:降息临近,银行业回到增长轨道
@小虎财报:
2025 年第三季度,美国六大银行几乎同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营收、利润、资本回报率全面提升,管理层语气也从上季度的谨慎防守,明显转向对未来的乐观。六大行在财报电话会上传递出一个共同主题:降息在即,增长回归。降息成为共识,但谨慎仍是主调在银行股财报后的电话会议里里,从高盛到美国银行,几乎所有高层都在谈论同一件事——利率可能要降了。过去两年,美国维持高利率来压抑通胀。高利率意味着贷款更贵、融资成本更高,也让部分借款人吃不消。对银行而言,高利率的好处是可以赚取更多利差(也就是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差额),但当经济活动放缓,贷款需求减少时,银行的业务增长就会遇到瓶颈。因此,当市场开始预期美联储降息时,银行反而松了一口气。降息意味着融资与交易活动将重新活跃,企业会更愿意发债、上市或并购,这些都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高盛最为积极。CEO David Solomon 认为,利率下行将重振并购与融资市场,公司在 FICC 利率业务上已经看到领先优势,并预计今年另类资产募资将突破 1,000 亿美元。摩根大通则显得更为务实。CFO Jeremy Barnum 承认,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推动了净利息收入(NII)的增长,但利率下滑正在部分抵消这项利好。他提醒市场,降息的节奏比幅度更关键。花旗集团预期全年 NII 将增长约 5.5%,得益于美元利差与汇率变化。相较之下,富国银行显然更保守。管理层认为,2025 年 NII 将与今年大致持平,息差压力依然存在。摩根士丹利的表态中性,认为利率影响有限,真正的驱动力来自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与业务结构的优化。而美国银行是六大行中最乐观的一个,明确指出第四季度 NII 将达到预期区间的高端,预计 2026 年仍能保持 5%–7% 的增长。总体来看,银行界对利率的共识十分清晰:降息几乎已成定局,但在决策者眼中,“慢降息”比“快转向”更现实。经济比想象更强,银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