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君临财富
新一代投研机构,专业的分析团队,为你提供价值分析与动态跟踪。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1,578
帖子 · 1,578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11-18
重磅新车集中上市,华为智驾链再放大招!
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开幕。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大批重磅新车都会集中上市,抢占媒体流量焦点。今年的明星车型包括: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比亚迪方程豹、奇瑞星途星纪元、吉利极氪007、吉利银河E8、小鹏X9、理想MEGA 等。其中,风头最劲的无疑是比亚迪方程豹,和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三款华为系车型。比亚迪的方程豹已经在11月9日正式上市,售价28.98万-35.28万元,定位“全场景超级混动硬派SUV”。这款车搭载越野专用纵置高功率发动机+纵置 EHS电混系统+越野专用后驱总成+越野专用CTC 电池,具备500kW超强动力、百公里加速4秒级,综合续航达1200km以上。它是比亚迪征服最后一个主流细分市场——硬派越野车的杀手锏,主要竞品是长城坦克400。接着是11月9日,华为召开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会,并正式发布智选车首款轿车智界S7。这是华为和奇瑞合作的第一款智选车,也是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首款轿车。今年9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新款问界M7上市,50天订单超过8万辆,让全市场都对华为刮目相看。问界新M7能够爆发,复盘来看,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营销端发力。8月华为Mate 60手机的火爆,让华为终端门店的人流络绎不绝。由于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华为统一负责最关键的上游技术研发+下游品牌渠道,车与手机在终端同店销售。于是手机的庞大流量被引入问界新M7,让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第二是产品力升级。新M7主打大空间+智能驾驶,大五座版本可实现有效空间3338mm,后备箱深度1100mm(可同时容纳12个20英寸行李箱)。智能驾驶方面,新M7率先推出城区不需要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功能,遥遥领先于同行。第三是性价比提升。新M7借着换代的机会,相较于老款 M7下调了4万元的售价,并且在上市时提供数万元的限时权益优惠,因此一下子就引爆了市场。现在,借着新M7热销的势头,华为联
看
3,43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重磅新车集中上市,华为智驾链再放大招!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11-17
新能源大涨,暗藏玄机!
11月15日,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全球关注。没想到,第一份合作声明就是关于碳中和的,新闻说——“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等”细细想想,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碳中和问题,向来是美国民主党的关注话题之一,也是我国近年来在力推的政策。两国政府难得有交集,当然要把握机会,达成一些合作。因此,今天新能源相关板块大涨,能源金属、光伏设备、电池、风电设备等的预期都改善了不少。但远水,难解近渴。君临认为,新能源相关板块目前大部分仍处于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中,短期内还没有到反转的季节。光伏在上周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今天聊聊锂电和风电。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虽然今年国内9-10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在回暖。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8.9 万辆和95.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2%和33.5%,环比分别增长12.5%和5.75%。看起来形势不错,但问题在于,海外增速在放缓。10 月,欧洲主要七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3 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下滑15%;美国方面,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35.4%,环比下滑12.5%。欧美增速放缓,直接拉低了全球动力电池的景气度。到年底,各大车企为了完成销量目标,降价冲量,价格战杀得飞起,对锂电上游的压价会更厉害。明年一季度,车市进入淡季,业内预计终端需求将环比下降20%-30%,届时将进入锂电行业最冷的寒冬。供给方面,21-22年开工的项目在今年陆续产能落成,导致今年的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战此起彼伏。这是锂电板块今年大跌的主要原因。到如今,新项目的落成高峰虽然已经逐渐过去,但过剩的局面依然在困扰着全行业。一般认为,到明年Q2,随着海外需求增速回暖,叠加中国继续维持较高增长,逐步消化掉过剩
看
3,54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新能源大涨,暗藏玄机!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11-07
谁是金融强国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上周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以及“活跃资本市场”、“金融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任务。由此,本周券商板块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预期大大提升。建设金融强国,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在供给端做大做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第二条,是在需求端放松监管,提升杠杆率,“活跃资本市场”。两条都是不可缺少的,君临今天分别说一下。先说供给端的做大做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券商的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有一百多家证券公司,A股上市的有50家,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市值3378亿元,占证券板块总市值3.11万亿元的10.86%。TOP3龙头中信+中信建投+中金,合计市值7320亿元,也只占板块总市值的23.54%。这个集中度,远远低于银行(TOP3占45.64%)、保险(TOP3占84.96%)等其它行业的集中度。市场分散,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行业竞争激烈,缺乏规模效应,经营质量差。以反映经营质量的数据ROE为例,市值TOP10龙头的2022年数据如下:中信证券8.67%,中信建投9.99%,中金公司8.88%,华泰证券7.49%,中国银河8.21%,国泰君安7.88%,海通证券3.99%,招商证券7.54%,广发证券7.23%,申万宏源2.93%。没有一家高于10%,可以说是典型的“低收益型行业”。也因此,券商行业被称之为“渣男”,一般认为缺乏长期投资价值。相反,美国的券商行业经过上百年发展,市场高度集中,投行业务基本被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这五家垄断。以净利润计,2022年高盛112.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111.8亿美元,分别是中信证券213亿元的3.85倍、3.82倍。以营收构成计,高盛的美洲业务占比61.73%,欧洲、中东和非洲占比26.51%,亚洲占比11.76%。近40%的业务营收来自美洲以外地区。而中信证券
看
3,57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谁是金融强国战略的最大受益者?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11-04
顶层设计发布,人形机器人按下加速键!
11月02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重要节点: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上的第一份顶层设计文件,重要性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对人形机器人的定位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是大国间“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这是高层第一次将人形机器人产业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过去几年,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充分体会到了政策的威力,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飞速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由于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日本机器人出口遇阻,给了国产机器人一个绝好的机会,加速抢占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亿元,同比增长16%,2017-2022年复合增速为14%;同期,国产龙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板块(剔除收购Cloos影响)收入复合增速为57%。众所周知,外资机器人四大家族有着很强的垄断力,市场占比高达50%以上,而前几年,所有国产机器人的合计市场占比也不过在20-30%左右。这一情形,在疫情三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最新的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今年外企销量同比下降15%,而内资企业同比增长27%。反映到市占率上,2023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44.8%,同比提升9.5pct,国产替代明显。落到行业排名上,国产厂商有3家进入到TOP10行列——埃斯顿第二,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5pct,仅次于日本企业发那科;另外,汇川技术排名第四,埃夫特排名第八,首次进入前十。这一幕,跟新能源车领域的国产替代浪潮是十分相似的,而且,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从下游需求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分别是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锂电、光伏,分别占比19.1%、14.6%、12.3%、10.6%、
看
3,231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顶层设计发布,人形机器人按下加速键!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11-01
持续升温!创新药迎来第二波出海高潮
近期创新药行业的好消息不断:10月20日,翰森制药宣布与GSK达成合作,授予对方自研B7-H4 ADC新药HS-20089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根据协议,翰森制药将收取85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取最多14.85亿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10月27日,君实生物宣布FDA批准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药物)上市,成为国产首个PD1创新药出海产品。根据2021年君实生物与Coherus签署的合作协议,Coherus获得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独占许可,需要向君实生物一次性支付1.5亿美元首付款,并后续支付累计不超过3.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加年销售净额20%的销售分成。同一天,复星医药子公司复宏汉霖宣布与Intas达成合作,授予其PD-1药物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欧洲和印度的商业化权利。短期内连续的出海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人们一盘点,忽然发现——今年以来,创新药出海的节奏正在逐渐加速,落地成果的发布节奏也越来越密集了。举几例:3月,和黄医药宣布已完成结直肠癌新药呋喹替尼向美国FDA的上市申请,有望在2023年底前获得最终审评结果,并将于今年稍后在欧洲及日本提交监管注册申请。7月,恒瑞医药宣布肝细胞癌药物卡瑞利珠单抗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获得FDA正式受理。9月,百济神州宣布食管癌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获批在欧洲上市,成为首个成功“出海”欧洲的PD-1抑制剂。…………创新药的持续出口突破,让相关药企今年以来的业绩反转明显。经统计,A+H股25家biotech代表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2022年达到267.71亿较2021年基本持平,2023H1营业收入大幅增加达到192.5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1.48%。接下来,这种持续性是有保障的,毕竟排队上市的创新药非常密集——康方生物AK104、荣昌生物RC18等重磅产品已上市,进入销售放量阶段;康方生物
看
2,84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持续升温!创新药迎来第二波出海高潮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10-27
天快亮了!最新三季报显示消费复苏不远了
十月份接近尾声,三季报放榜如火如荼,进入高潮。市场的关注点也全面转向了业绩较好的板块,以及存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上。今天我们就此盘点一下。截至10月27日上午,三季报已公布业绩的公司有2504家,其中——录得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482家,占比59.18%。录得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359家,占比54.27%。录得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290家,占比48.28%。录得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109家,占比44.29%。营收表现普遍好于利润表现,说明A股公司大部分还是依赖于走量,价格战激烈,利润率在下行。同比数据好于环比数据,净利润环比增长的低于50%,说明市场仍处于周期向下之中。这些数据,跟A股三季度的大盘走势是一致的,可以相互验证。当然,三季报数据反映的只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而且再差的市场环境,也有表现出色的板块和个股,细看之下,会发现不少机会。就短线来说,市场最关注的肯定是业绩好的板块。比如珠宝黄金。今天早上珠宝首饰板块领涨,主要原因就是龙头老凤祥发布了三季报,然后一字涨停。根据财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620.66亿元,同比增加1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64亿元,同比增加44.87%。三季度环比数据上,营收滚动环比增长2.76%,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10.85%。黄金股业绩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世界局势不稳定,各地战火此起彼伏,“乱世买黄金”的需求上涨。第二是钻石首饰遭受人工钻石冲击,价格大幅下跌,更多人“买涨不买跌”,从钻石转向了黄金。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50%,增速较8月扩大,消费已经在好转。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7.70%,增幅高于大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金股虽然当下业绩还不错,但自从去年俄乌战争后,普遍已经历了一年多的上涨。短线处于高位,未来的
看
3,83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天快亮了!最新三季报显示消费复苏不远了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10-25
1万亿国债落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0月24日晚,忽然传出中央增发1万亿国债的消息,引发市场沸腾。历史上,增发特别国债,救市效应明显,比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2020年疫情危机深重时,都带来了一波小牛市。因此市场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君临的关注点要更深入一些:这次的增发国债,和历史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个是时间点的选择。历史上,三次增发国债都是在年中的时候,5-8月份推出的,从未试过在年底四季度出台。主要原因是,四季度已经是财年收官时节,一般来说GDP目标尘埃落定,很少需要临时增发国债。第二个是刻意突破赤字预算。历史上,大多数增发国债都不纳入赤字,主要为了将赤字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这次增发国债,将其全额计入2023年赤字,一次性提高2023年赤字率至3.8%。因此超过了2020年的3.7%,成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赤字率最高的年份。君临认为:选择在“第四季度增发”这个特殊时点,并刻意突破赤字率,传达出了两个信息——第一个是“忧虑”。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系列地产救市措施,低于预期,有可能对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高层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决定提前出手,未雨绸缪。这也是今天市场“先涨后落”的重要逻辑。第二个是“突破”。非常环境,需用非常手段。刻意突破赤字率,就是在向市场传达一个信号,未来将继续推出非常规的积极政策,稳定全社会信心。另外,本次增发国债还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1)“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2)“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历史上,虽然特别国债也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这么明确的指向,还是第一次。回顾今年以来的政策,“化解地方债务”是高层救市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当前地方政府在地产行情低迷,土地出让金下台阶大趋势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地方政府“缺钱”,使得以“公务员消费+G端投资”为特征的三四线
看
2,994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1万亿国债落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07-28
看A股!下半年的炒作方向确定了
毫无疑问,下半年可以更乐观一些了。 政策的指向已经很明显。 主要原因当然是周一高层会议释放出来的政策信号,看看这周A股的表现就知道了。 君临判断,这应该不是一次短线的情绪爆发。 而是一次中线级别的机会,持续性应会覆盖整个下半年。 抓住了,吃肉是毫无疑问的。 为什么敢下这个判断呢? 熟悉君临的读者应该都清楚,君临对当下中国基本面是有一些疑虑的。 主要原因是两块: 一块是出口的下滑,西方消费减少,欧洲受乌战影响尤其不景气,再加上美国搞脱钩,产业链出现了转移的趋势; 另一块是消费的低迷,我国人口出现历史性的萎缩,青年失业率高企导致信心低迷,房地产持续暴雷。 这里面的问题,大部分短期内都是无解的。 出口消费之外,投资也无力,这里面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史上最激进的持续加息,导致利率高企。 这么多问题叠加在一起,难怪上半年A股怎么也涨不起来。 但投资的魅力就在于,股市往往不是一根筋的,不仅仅由基本面决定,经济衰退中往往孕育着大机会。 因为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举个最近的例子。 2019年7月份的zhengzhi局会议—— 那时候的形势跟当下是很像的,2018年在美国毛衣战+国内去杠杆的打击下,A股熊了一年。 2019年初,去杠杆政策结束的信号释放,预期反转,大盘疯了一把。 1-4月,上证指数一口气从2440涨到了3288,涨幅34.75%, 相比之下,2022年底10月份至今年初3月份,由于疫情解封带来的2885-3342行情,涨幅仅为15.84%。 就明显不够看了。 2019年4月,高层会议表示要收紧水龙头,于是接下来的4-7月,阴跌不止,从3288-2733,涨幅回吐了一半。 五穷六绝,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到7月会议了,A股一直在跌,高层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危机感一出来,好事就要来了,一系列重拳出手,下半年
看
2,47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看A股!下半年的炒作方向确定了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07-18
股市赚钱,有哪些捷径可以走?
君临按: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 在书中,君临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 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 ———— 下面是卷五第二章。 股市赚钱,有哪些捷径可以走? 美股,世间最绚烂的金融舞台。 200年来,各路流派的投资者在这叱咤风云,笑傲股坛,留下了数不清的交易记录和事迹。 谁是胜者?谁是败者? 胜者因何而胜,败者又因何而败? 第一个百年,先后有三个流派的代表攀上了浪潮之巅,成为最顶尖的弄潮儿。 但他们的结局却是如此迥异。 美国独立于1776年,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它迅速的繁荣起来,成为新大陆上最生机勃勃的国家。 这一切都归因于华盛顿、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等先贤的努力。 尤其是汉密尔顿,这位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以英国的金融制度为模板并加以改进,一手创建了美国先进的金融体系。 其金融体系由五根支柱构成,分别是货币、银行、国债、税收、贸易。 五根支柱环环相扣,统一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贸易政策扩大了市场需求,银行、国债和税收则是加杠杆的工具。 在这些金融工具的刺激下,到1794年,美国已经在欧洲市场获得了最高的信用等级,它的债券能够以10%的溢价出售。 1792-1817年,美国的联邦税收在25年内增长了9倍。 于是,第一轮大牛市出现了。 这轮牛市的领涨板块是银行股,事实上,当时可上市交易的股票还非常少,大部分是银行股。 1790年,只有3只州立银行的股票,1800年增加到29只银行和保险股,以及大量的国债、州政府债券。 最受关注的是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它的市值高达1000万美元,被认为是美国第一只蓝筹股。 它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政府持有20%的股份,1791年由汉密尔顿在费城成立。 当时的美国,华盛顿还没建成,纽约也不过是个普通的港口。 费城,既是临时首都,也是
看
1,48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股市赚钱,有哪些捷径可以走?
君临财富
君临财富
·
2023-06-13
看A股!中国的未来要垮掉了吗
上周的《看A股!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发布后,在“君临财富”公众号意外获得了20万+的阅读量,应该是君临一年多来阅读量最大的一篇文章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喜爱,也说明大家还是非常关心中国当下的经济困境和国运走向的。接下来,君临打算再写两篇相关的文章,和大家深入聊一聊中国经济的一些痛点与思考。————在上一篇,我们重点讲到了出生人口下滑,所导致的劳动力人口衰退形成的内需困境。有读者反驳说,胡扯!年轻人减少,应该导致劳动力需求紧张才是啊。但是今年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先看看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已接近2019年疫情之前的统计水平,正在趋向正常。但问题,出在了青年人的失业问题上。16-24岁之间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居然高达20.4%,首次突破20%,显示青年人的失业问题非常严重。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这种结构性的青年人失业现象,此前很少有媒体报道。因此让许多人困惑不解。今天,君临就带大家深入解读一下这份数据。首先说明一下,青年人(16-24岁)和中年人(25-59岁)的失业率数据,是自2018年才分开统计的,此前并没有。看过去五年的数据,拆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青年人失业率每年都有一个小高峰,主要发生在6-9月份,也就是毕业前后。但此后,都会逐渐回落。因此纠结在“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上,意义并不大。第二,大趋势:中年人失业率周期波动,青年人失业率却逐年上升。认真看,你就会发现,中年人失业率一直在4-6%之间做周期波动,虽然不时也会走高,但目前的趋势是良好的。最新的中年人失业率5.3%,已经回落到了过去五年的最低点附近。但奇怪的是,青年人失业率却是逐年走高。2018年,大致在10%左右,2019年大幅走高到
看
2,554
回复
2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看A股!中国的未来要垮掉了吗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456272118893210","uuid":"3456272118893210","gmtCreate":1493178114990,"gmtModify":1571649749873,"name":"君临财富","pinyin":"jlcfjunlincaifu","introduction":"专注上市公司研究分析,致力成为中国最好的独立证券分析媒体","introductionEn":"","signature":"新一代投研机构,专业的分析团队,为你提供价值分析与动态跟踪。","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5481,"headSize":8,"tweetSize":1578,"questionSize":0,"limitLevel":900,"accountStatus":3,"level":{"id":4,"name":"文化虎","nameTw":"文化虎","represent":"学有所成","factor":"发布3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3条优质帖","iconColor":"8867FB","bgColor":"BDC5FF"},"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4","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明星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20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dddf24b906c7011de2617d4fb3f7698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3d58ad32c97254c6f74db8b97e6ec49","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6304700d92ad91c7a33e2e92ec32ecc1","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10.18","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242770089546024,"gmtCreate":1700306297711,"gmtModify":1700315505838,"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重磅新车集中上市,华为智驾链再放大招!","htmlText":"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开幕。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大批重磅新车都会集中上市,抢占媒体流量焦点。今年的明星车型包括: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比亚迪方程豹、奇瑞星途星纪元、吉利极氪007、吉利银河E8、小鹏X9、理想MEGA 等。其中,风头最劲的无疑是比亚迪方程豹,和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三款华为系车型。比亚迪的方程豹已经在11月9日正式上市,售价28.98万-35.28万元,定位“全场景超级混动硬派SUV”。这款车搭载越野专用纵置高功率发动机+纵置 EHS电混系统+越野专用后驱总成+越野专用CTC 电池,具备500kW超强动力、百公里加速4秒级,综合续航达1200km以上。它是比亚迪征服最后一个主流细分市场——硬派越野车的杀手锏,主要竞品是长城坦克400。接着是11月9日,华为召开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会,并正式发布智选车首款轿车智界S7。这是华为和奇瑞合作的第一款智选车,也是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首款轿车。今年9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新款问界M7上市,50天订单超过8万辆,让全市场都对华为刮目相看。问界新M7能够爆发,复盘来看,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营销端发力。8月华为Mate 60手机的火爆,让华为终端门店的人流络绎不绝。由于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华为统一负责最关键的上游技术研发+下游品牌渠道,车与手机在终端同店销售。于是手机的庞大流量被引入问界新M7,让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第二是产品力升级。新M7主打大空间+智能驾驶,大五座版本可实现有效空间3338mm,后备箱深度1100mm(可同时容纳12个20英寸行李箱)。智能驾驶方面,新M7率先推出城区不需要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功能,遥遥领先于同行。第三是性价比提升。新M7借着换代的机会,相较于老款 M7下调了4万元的售价,并且在上市时提供数万元的限时权益优惠,因此一下子就引爆了市场。现在,借着新M7热销的势头,华为联","listText":"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开幕。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大批重磅新车都会集中上市,抢占媒体流量焦点。今年的明星车型包括: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比亚迪方程豹、奇瑞星途星纪元、吉利极氪007、吉利银河E8、小鹏X9、理想MEGA 等。其中,风头最劲的无疑是比亚迪方程豹,和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三款华为系车型。比亚迪的方程豹已经在11月9日正式上市,售价28.98万-35.28万元,定位“全场景超级混动硬派SUV”。这款车搭载越野专用纵置高功率发动机+纵置 EHS电混系统+越野专用后驱总成+越野专用CTC 电池,具备500kW超强动力、百公里加速4秒级,综合续航达1200km以上。它是比亚迪征服最后一个主流细分市场——硬派越野车的杀手锏,主要竞品是长城坦克400。接着是11月9日,华为召开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会,并正式发布智选车首款轿车智界S7。这是华为和奇瑞合作的第一款智选车,也是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首款轿车。今年9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新款问界M7上市,50天订单超过8万辆,让全市场都对华为刮目相看。问界新M7能够爆发,复盘来看,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营销端发力。8月华为Mate 60手机的火爆,让华为终端门店的人流络绎不绝。由于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华为统一负责最关键的上游技术研发+下游品牌渠道,车与手机在终端同店销售。于是手机的庞大流量被引入问界新M7,让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第二是产品力升级。新M7主打大空间+智能驾驶,大五座版本可实现有效空间3338mm,后备箱深度1100mm(可同时容纳12个20英寸行李箱)。智能驾驶方面,新M7率先推出城区不需要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功能,遥遥领先于同行。第三是性价比提升。新M7借着换代的机会,相较于老款 M7下调了4万元的售价,并且在上市时提供数万元的限时权益优惠,因此一下子就引爆了市场。现在,借着新M7热销的势头,华为联","text":"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广州车展开幕。每年的这个时候,一大批重磅新车都会集中上市,抢占媒体流量焦点。今年的明星车型包括: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比亚迪方程豹、奇瑞星途星纪元、吉利极氪007、吉利银河E8、小鹏X9、理想MEGA 等。其中,风头最劲的无疑是比亚迪方程豹,和智界S7、阿维塔12、问界M9,三款华为系车型。比亚迪的方程豹已经在11月9日正式上市,售价28.98万-35.28万元,定位“全场景超级混动硬派SUV”。这款车搭载越野专用纵置高功率发动机+纵置 EHS电混系统+越野专用后驱总成+越野专用CTC 电池,具备500kW超强动力、百公里加速4秒级,综合续航达1200km以上。它是比亚迪征服最后一个主流细分市场——硬派越野车的杀手锏,主要竞品是长城坦克400。接着是11月9日,华为召开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发布会,并正式发布智选车首款轿车智界S7。这是华为和奇瑞合作的第一款智选车,也是华为智选模式下的首款轿车。今年9月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新款问界M7上市,50天订单超过8万辆,让全市场都对华为刮目相看。问界新M7能够爆发,复盘来看,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营销端发力。8月华为Mate 60手机的火爆,让华为终端门店的人流络绎不绝。由于华为智选车模式下,华为统一负责最关键的上游技术研发+下游品牌渠道,车与手机在终端同店销售。于是手机的庞大流量被引入问界新M7,让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第二是产品力升级。新M7主打大空间+智能驾驶,大五座版本可实现有效空间3338mm,后备箱深度1100mm(可同时容纳12个20英寸行李箱)。智能驾驶方面,新M7率先推出城区不需要高精地图的辅助驾驶功能,遥遥领先于同行。第三是性价比提升。新M7借着换代的机会,相较于老款 M7下调了4万元的售价,并且在上市时提供数万元的限时权益优惠,因此一下子就引爆了市场。现在,借着新M7热销的势头,华为联","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427700895460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3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42143890718720,"gmtCreate":1700153513415,"gmtModify":1700154266932,"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新能源大涨,暗藏玄机!","htmlText":"11月15日,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全球关注。没想到,第一份合作声明就是关于碳中和的,新闻说——“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等”细细想想,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碳中和问题,向来是美国民主党的关注话题之一,也是我国近年来在力推的政策。两国政府难得有交集,当然要把握机会,达成一些合作。因此,今天新能源相关板块大涨,能源金属、光伏设备、电池、风电设备等的预期都改善了不少。但远水,难解近渴。君临认为,新能源相关板块目前大部分仍处于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中,短期内还没有到反转的季节。光伏在上周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今天聊聊锂电和风电。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虽然今年国内9-10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在回暖。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8.9 万辆和95.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2%和33.5%,环比分别增长12.5%和5.75%。看起来形势不错,但问题在于,海外增速在放缓。10 月,欧洲主要七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3 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下滑15%;美国方面,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35.4%,环比下滑12.5%。欧美增速放缓,直接拉低了全球动力电池的景气度。到年底,各大车企为了完成销量目标,降价冲量,价格战杀得飞起,对锂电上游的压价会更厉害。明年一季度,车市进入淡季,业内预计终端需求将环比下降20%-30%,届时将进入锂电行业最冷的寒冬。供给方面,21-22年开工的项目在今年陆续产能落成,导致今年的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战此起彼伏。这是锂电板块今年大跌的主要原因。到如今,新项目的落成高峰虽然已经逐渐过去,但过剩的局面依然在困扰着全行业。一般认为,到明年Q2,随着海外需求增速回暖,叠加中国继续维持较高增长,逐步消化掉过剩","listText":"11月15日,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全球关注。没想到,第一份合作声明就是关于碳中和的,新闻说——“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等”细细想想,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碳中和问题,向来是美国民主党的关注话题之一,也是我国近年来在力推的政策。两国政府难得有交集,当然要把握机会,达成一些合作。因此,今天新能源相关板块大涨,能源金属、光伏设备、电池、风电设备等的预期都改善了不少。但远水,难解近渴。君临认为,新能源相关板块目前大部分仍处于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中,短期内还没有到反转的季节。光伏在上周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今天聊聊锂电和风电。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虽然今年国内9-10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在回暖。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8.9 万辆和95.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2%和33.5%,环比分别增长12.5%和5.75%。看起来形势不错,但问题在于,海外增速在放缓。10 月,欧洲主要七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3 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下滑15%;美国方面,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35.4%,环比下滑12.5%。欧美增速放缓,直接拉低了全球动力电池的景气度。到年底,各大车企为了完成销量目标,降价冲量,价格战杀得飞起,对锂电上游的压价会更厉害。明年一季度,车市进入淡季,业内预计终端需求将环比下降20%-30%,届时将进入锂电行业最冷的寒冬。供给方面,21-22年开工的项目在今年陆续产能落成,导致今年的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战此起彼伏。这是锂电板块今年大跌的主要原因。到如今,新项目的落成高峰虽然已经逐渐过去,但过剩的局面依然在困扰着全行业。一般认为,到明年Q2,随着海外需求增速回暖,叠加中国继续维持较高增长,逐步消化掉过剩","text":"11月15日,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全球关注。没想到,第一份合作声明就是关于碳中和的,新闻说——“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等”细细想想,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碳中和问题,向来是美国民主党的关注话题之一,也是我国近年来在力推的政策。两国政府难得有交集,当然要把握机会,达成一些合作。因此,今天新能源相关板块大涨,能源金属、光伏设备、电池、风电设备等的预期都改善了不少。但远水,难解近渴。君临认为,新能源相关板块目前大部分仍处于产能过剩的下行周期中,短期内还没有到反转的季节。光伏在上周的文章中,已经分析过。今天聊聊锂电和风电。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虽然今年国内9-10月份的新能源车销量在回暖。10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8.9 万辆和95.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9.2%和33.5%,环比分别增长12.5%和5.75%。看起来形势不错,但问题在于,海外增速在放缓。10 月,欧洲主要七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7.3 万辆,同比增长4.6%,环比下滑15%;美国方面,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1.8万辆,同比增长35.4%,环比下滑12.5%。欧美增速放缓,直接拉低了全球动力电池的景气度。到年底,各大车企为了完成销量目标,降价冲量,价格战杀得飞起,对锂电上游的压价会更厉害。明年一季度,车市进入淡季,业内预计终端需求将环比下降20%-30%,届时将进入锂电行业最冷的寒冬。供给方面,21-22年开工的项目在今年陆续产能落成,导致今年的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战此起彼伏。这是锂电板块今年大跌的主要原因。到如今,新项目的落成高峰虽然已经逐渐过去,但过剩的局面依然在困扰着全行业。一般认为,到明年Q2,随着海外需求增速回暖,叠加中国继续维持较高增长,逐步消化掉过剩","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421438907187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54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38928932122624,"gmtCreate":1699369813822,"gmtModify":1699371189262,"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谁是金融强国战略的最大受益者?","htmlText":"上周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以及“活跃资本市场”、“金融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任务。由此,本周券商板块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预期大大提升。建设金融强国,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在供给端做大做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第二条,是在需求端放松监管,提升杠杆率,“活跃资本市场”。两条都是不可缺少的,君临今天分别说一下。先说供给端的做大做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券商的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有一百多家证券公司,A股上市的有50家,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市值3378亿元,占证券板块总市值3.11万亿元的10.86%。TOP3龙头中信+中信建投+中金,合计市值7320亿元,也只占板块总市值的23.54%。这个集中度,远远低于银行(TOP3占45.64%)、保险(TOP3占84.96%)等其它行业的集中度。市场分散,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行业竞争激烈,缺乏规模效应,经营质量差。以反映经营质量的数据ROE为例,市值TOP10龙头的2022年数据如下:中信证券8.67%,中信建投9.99%,中金公司8.88%,华泰证券7.49%,中国银河8.21%,国泰君安7.88%,海通证券3.99%,招商证券7.54%,广发证券7.23%,申万宏源2.93%。没有一家高于10%,可以说是典型的“低收益型行业”。也因此,券商行业被称之为“渣男”,一般认为缺乏长期投资价值。相反,美国的券商行业经过上百年发展,市场高度集中,投行业务基本被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这五家垄断。以净利润计,2022年高盛112.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111.8亿美元,分别是中信证券213亿元的3.85倍、3.82倍。以营收构成计,高盛的美洲业务占比61.73%,欧洲、中东和非洲占比26.51%,亚洲占比11.76%。近40%的业务营收来自美洲以外地区。而中信证券","listText":"上周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以及“活跃资本市场”、“金融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任务。由此,本周券商板块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预期大大提升。建设金融强国,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在供给端做大做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第二条,是在需求端放松监管,提升杠杆率,“活跃资本市场”。两条都是不可缺少的,君临今天分别说一下。先说供给端的做大做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券商的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有一百多家证券公司,A股上市的有50家,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市值3378亿元,占证券板块总市值3.11万亿元的10.86%。TOP3龙头中信+中信建投+中金,合计市值7320亿元,也只占板块总市值的23.54%。这个集中度,远远低于银行(TOP3占45.64%)、保险(TOP3占84.96%)等其它行业的集中度。市场分散,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行业竞争激烈,缺乏规模效应,经营质量差。以反映经营质量的数据ROE为例,市值TOP10龙头的2022年数据如下:中信证券8.67%,中信建投9.99%,中金公司8.88%,华泰证券7.49%,中国银河8.21%,国泰君安7.88%,海通证券3.99%,招商证券7.54%,广发证券7.23%,申万宏源2.93%。没有一家高于10%,可以说是典型的“低收益型行业”。也因此,券商行业被称之为“渣男”,一般认为缺乏长期投资价值。相反,美国的券商行业经过上百年发展,市场高度集中,投行业务基本被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这五家垄断。以净利润计,2022年高盛112.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111.8亿美元,分别是中信证券213亿元的3.85倍、3.82倍。以营收构成计,高盛的美洲业务占比61.73%,欧洲、中东和非洲占比26.51%,亚洲占比11.76%。近40%的业务营收来自美洲以外地区。而中信证券","text":"上周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以及“活跃资本市场”、“金融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任务。由此,本周券商板块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预期大大提升。建设金融强国,路径主要有两条——第一条,是在供给端做大做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第二条,是在需求端放松监管,提升杠杆率,“活跃资本市场”。两条都是不可缺少的,君临今天分别说一下。先说供给端的做大做强。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券商的集中度低。目前我国有一百多家证券公司,A股上市的有50家,行业龙头中信证券市值3378亿元,占证券板块总市值3.11万亿元的10.86%。TOP3龙头中信+中信建投+中金,合计市值7320亿元,也只占板块总市值的23.54%。这个集中度,远远低于银行(TOP3占45.64%)、保险(TOP3占84.96%)等其它行业的集中度。市场分散,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行业竞争激烈,缺乏规模效应,经营质量差。以反映经营质量的数据ROE为例,市值TOP10龙头的2022年数据如下:中信证券8.67%,中信建投9.99%,中金公司8.88%,华泰证券7.49%,中国银河8.21%,国泰君安7.88%,海通证券3.99%,招商证券7.54%,广发证券7.23%,申万宏源2.93%。没有一家高于10%,可以说是典型的“低收益型行业”。也因此,券商行业被称之为“渣男”,一般认为缺乏长期投资价值。相反,美国的券商行业经过上百年发展,市场高度集中,投行业务基本被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这五家垄断。以净利润计,2022年高盛112.6亿美元,摩根士丹利111.8亿美元,分别是中信证券213亿元的3.85倍、3.82倍。以营收构成计,高盛的美洲业务占比61.73%,欧洲、中东和非洲占比26.51%,亚洲占比11.76%。近40%的业务营收来自美洲以外地区。而中信证券","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3892893212262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57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37566225051648,"gmtCreate":1699032261426,"gmtModify":1699034767698,"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顶层设计发布,人形机器人按下加速键!","htmlText":"11月02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重要节点: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上的第一份顶层设计文件,重要性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对人形机器人的定位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是大国间“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这是高层第一次将人形机器人产业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过去几年,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充分体会到了政策的威力,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飞速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由于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日本机器人出口遇阻,给了国产机器人一个绝好的机会,加速抢占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亿元,同比增长16%,2017-2022年复合增速为14%;同期,国产龙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板块(剔除收购Cloos影响)收入复合增速为57%。众所周知,外资机器人四大家族有着很强的垄断力,市场占比高达50%以上,而前几年,所有国产机器人的合计市场占比也不过在20-30%左右。这一情形,在疫情三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最新的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今年外企销量同比下降15%,而内资企业同比增长27%。反映到市占率上,2023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44.8%,同比提升9.5pct,国产替代明显。落到行业排名上,国产厂商有3家进入到TOP10行列——埃斯顿第二,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5pct,仅次于日本企业发那科;另外,汇川技术排名第四,埃夫特排名第八,首次进入前十。这一幕,跟新能源车领域的国产替代浪潮是十分相似的,而且,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从下游需求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分别是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锂电、光伏,分别占比19.1%、14.6%、12.3%、10.6%、","listText":"11月02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重要节点: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上的第一份顶层设计文件,重要性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对人形机器人的定位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是大国间“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这是高层第一次将人形机器人产业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过去几年,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充分体会到了政策的威力,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飞速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由于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日本机器人出口遇阻,给了国产机器人一个绝好的机会,加速抢占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亿元,同比增长16%,2017-2022年复合增速为14%;同期,国产龙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板块(剔除收购Cloos影响)收入复合增速为57%。众所周知,外资机器人四大家族有着很强的垄断力,市场占比高达50%以上,而前几年,所有国产机器人的合计市场占比也不过在20-30%左右。这一情形,在疫情三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最新的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今年外企销量同比下降15%,而内资企业同比增长27%。反映到市占率上,2023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44.8%,同比提升9.5pct,国产替代明显。落到行业排名上,国产厂商有3家进入到TOP10行列——埃斯顿第二,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5pct,仅次于日本企业发那科;另外,汇川技术排名第四,埃夫特排名第八,首次进入前十。这一幕,跟新能源车领域的国产替代浪潮是十分相似的,而且,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从下游需求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分别是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锂电、光伏,分别占比19.1%、14.6%、12.3%、10.6%、","text":"11月02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重要节点: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是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之路上的第一份顶层设计文件,重要性毋庸置疑。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对人形机器人的定位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是大国间“科技竞争的新高地”。这是高层第一次将人形机器人产业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在过去几年,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充分体会到了政策的威力,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中飞速发展。尤其是疫情期间的2020-2022年,由于全球供应链出现问题,日本机器人出口遇阻,给了国产机器人一个绝好的机会,加速抢占市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亿元,同比增长16%,2017-2022年复合增速为14%;同期,国产龙头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板块(剔除收购Cloos影响)收入复合增速为57%。众所周知,外资机器人四大家族有着很强的垄断力,市场占比高达50%以上,而前几年,所有国产机器人的合计市场占比也不过在20-30%左右。这一情形,在疫情三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最新的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今年外企销量同比下降15%,而内资企业同比增长27%。反映到市占率上,2023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44.8%,同比提升9.5pct,国产替代明显。落到行业排名上,国产厂商有3家进入到TOP10行列——埃斯顿第二,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5pct,仅次于日本企业发那科;另外,汇川技术排名第四,埃夫特排名第八,首次进入前十。这一幕,跟新能源车领域的国产替代浪潮是十分相似的,而且,也有很强的相关性。从下游需求来看,我国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应用行业分别是电子制造、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锂电、光伏,分别占比19.1%、14.6%、12.3%、10.6%、","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3756622505164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23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36642304610384,"gmtCreate":1698806588579,"gmtModify":1698807900785,"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持续升温!创新药迎来第二波出海高潮","htmlText":"近期创新药行业的好消息不断:10月20日,翰森制药宣布与GSK达成合作,授予对方自研B7-H4 ADC新药HS-20089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根据协议,翰森制药将收取85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取最多14.85亿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10月27日,君实生物宣布FDA批准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药物)上市,成为国产首个PD1创新药出海产品。根据2021年君实生物与Coherus签署的合作协议,Coherus获得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独占许可,需要向君实生物一次性支付1.5亿美元首付款,并后续支付累计不超过3.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加年销售净额20%的销售分成。同一天,复星医药子公司复宏汉霖宣布与Intas达成合作,授予其PD-1药物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欧洲和印度的商业化权利。短期内连续的出海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人们一盘点,忽然发现——今年以来,创新药出海的节奏正在逐渐加速,落地成果的发布节奏也越来越密集了。举几例:3月,和黄医药宣布已完成结直肠癌新药呋喹替尼向美国FDA的上市申请,有望在2023年底前获得最终审评结果,并将于今年稍后在欧洲及日本提交监管注册申请。7月,恒瑞医药宣布肝细胞癌药物卡瑞利珠单抗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获得FDA正式受理。9月,百济神州宣布食管癌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获批在欧洲上市,成为首个成功“出海”欧洲的PD-1抑制剂。…………创新药的持续出口突破,让相关药企今年以来的业绩反转明显。经统计,A+H股25家biotech代表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2022年达到267.71亿较2021年基本持平,2023H1营业收入大幅增加达到192.5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1.48%。接下来,这种持续性是有保障的,毕竟排队上市的创新药非常密集——康方生物AK104、荣昌生物RC18等重磅产品已上市,进入销售放量阶段;康方生物","listText":"近期创新药行业的好消息不断:10月20日,翰森制药宣布与GSK达成合作,授予对方自研B7-H4 ADC新药HS-20089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根据协议,翰森制药将收取85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取最多14.85亿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10月27日,君实生物宣布FDA批准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药物)上市,成为国产首个PD1创新药出海产品。根据2021年君实生物与Coherus签署的合作协议,Coherus获得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独占许可,需要向君实生物一次性支付1.5亿美元首付款,并后续支付累计不超过3.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加年销售净额20%的销售分成。同一天,复星医药子公司复宏汉霖宣布与Intas达成合作,授予其PD-1药物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欧洲和印度的商业化权利。短期内连续的出海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人们一盘点,忽然发现——今年以来,创新药出海的节奏正在逐渐加速,落地成果的发布节奏也越来越密集了。举几例:3月,和黄医药宣布已完成结直肠癌新药呋喹替尼向美国FDA的上市申请,有望在2023年底前获得最终审评结果,并将于今年稍后在欧洲及日本提交监管注册申请。7月,恒瑞医药宣布肝细胞癌药物卡瑞利珠单抗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获得FDA正式受理。9月,百济神州宣布食管癌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获批在欧洲上市,成为首个成功“出海”欧洲的PD-1抑制剂。…………创新药的持续出口突破,让相关药企今年以来的业绩反转明显。经统计,A+H股25家biotech代表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2022年达到267.71亿较2021年基本持平,2023H1营业收入大幅增加达到192.5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1.48%。接下来,这种持续性是有保障的,毕竟排队上市的创新药非常密集——康方生物AK104、荣昌生物RC18等重磅产品已上市,进入销售放量阶段;康方生物","text":"近期创新药行业的好消息不断:10月20日,翰森制药宣布与GSK达成合作,授予对方自研B7-H4 ADC新药HS-20089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根据协议,翰森制药将收取85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收取最多14.85亿美元的成功里程碑付款。10月27日,君实生物宣布FDA批准特瑞普利单抗(鼻咽癌药物)上市,成为国产首个PD1创新药出海产品。根据2021年君实生物与Coherus签署的合作协议,Coherus获得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独占许可,需要向君实生物一次性支付1.5亿美元首付款,并后续支付累计不超过3.8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外加年销售净额20%的销售分成。同一天,复星医药子公司复宏汉霖宣布与Intas达成合作,授予其PD-1药物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在欧洲和印度的商业化权利。短期内连续的出海成功,吸引了市场的关注,人们一盘点,忽然发现——今年以来,创新药出海的节奏正在逐渐加速,落地成果的发布节奏也越来越密集了。举几例:3月,和黄医药宣布已完成结直肠癌新药呋喹替尼向美国FDA的上市申请,有望在2023年底前获得最终审评结果,并将于今年稍后在欧洲及日本提交监管注册申请。7月,恒瑞医药宣布肝细胞癌药物卡瑞利珠单抗和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获得FDA正式受理。9月,百济神州宣布食管癌药物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获批在欧洲上市,成为首个成功“出海”欧洲的PD-1抑制剂。…………创新药的持续出口突破,让相关药企今年以来的业绩反转明显。经统计,A+H股25家biotech代表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和,2022年达到267.71亿较2021年基本持平,2023H1营业收入大幅增加达到192.5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1.48%。接下来,这种持续性是有保障的,毕竟排队上市的创新药非常密集——康方生物AK104、荣昌生物RC18等重磅产品已上市,进入销售放量阶段;康方生物","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07cb61ba8f74789906e90ce8338b8f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366423046103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84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35144383570032,"gmtCreate":1698416933534,"gmtModify":1698418321763,"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天快亮了!最新三季报显示消费复苏不远了","htmlText":"十月份接近尾声,三季报放榜如火如荼,进入高潮。市场的关注点也全面转向了业绩较好的板块,以及存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上。今天我们就此盘点一下。截至10月27日上午,三季报已公布业绩的公司有2504家,其中——录得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482家,占比59.18%。录得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359家,占比54.27%。录得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290家,占比48.28%。录得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109家,占比44.29%。营收表现普遍好于利润表现,说明A股公司大部分还是依赖于走量,价格战激烈,利润率在下行。同比数据好于环比数据,净利润环比增长的低于50%,说明市场仍处于周期向下之中。这些数据,跟A股三季度的大盘走势是一致的,可以相互验证。当然,三季报数据反映的只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而且再差的市场环境,也有表现出色的板块和个股,细看之下,会发现不少机会。就短线来说,市场最关注的肯定是业绩好的板块。比如珠宝黄金。今天早上珠宝首饰板块领涨,主要原因就是龙头老凤祥发布了三季报,然后一字涨停。根据财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620.66亿元,同比增加1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64亿元,同比增加44.87%。三季度环比数据上,营收滚动环比增长2.76%,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10.85%。黄金股业绩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世界局势不稳定,各地战火此起彼伏,“乱世买黄金”的需求上涨。第二是钻石首饰遭受人工钻石冲击,价格大幅下跌,更多人“买涨不买跌”,从钻石转向了黄金。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50%,增速较8月扩大,消费已经在好转。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7.70%,增幅高于大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金股虽然当下业绩还不错,但自从去年俄乌战争后,普遍已经历了一年多的上涨。短线处于高位,未来的","listText":"十月份接近尾声,三季报放榜如火如荼,进入高潮。市场的关注点也全面转向了业绩较好的板块,以及存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上。今天我们就此盘点一下。截至10月27日上午,三季报已公布业绩的公司有2504家,其中——录得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482家,占比59.18%。录得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359家,占比54.27%。录得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290家,占比48.28%。录得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109家,占比44.29%。营收表现普遍好于利润表现,说明A股公司大部分还是依赖于走量,价格战激烈,利润率在下行。同比数据好于环比数据,净利润环比增长的低于50%,说明市场仍处于周期向下之中。这些数据,跟A股三季度的大盘走势是一致的,可以相互验证。当然,三季报数据反映的只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而且再差的市场环境,也有表现出色的板块和个股,细看之下,会发现不少机会。就短线来说,市场最关注的肯定是业绩好的板块。比如珠宝黄金。今天早上珠宝首饰板块领涨,主要原因就是龙头老凤祥发布了三季报,然后一字涨停。根据财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620.66亿元,同比增加1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64亿元,同比增加44.87%。三季度环比数据上,营收滚动环比增长2.76%,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10.85%。黄金股业绩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世界局势不稳定,各地战火此起彼伏,“乱世买黄金”的需求上涨。第二是钻石首饰遭受人工钻石冲击,价格大幅下跌,更多人“买涨不买跌”,从钻石转向了黄金。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50%,增速较8月扩大,消费已经在好转。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7.70%,增幅高于大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金股虽然当下业绩还不错,但自从去年俄乌战争后,普遍已经历了一年多的上涨。短线处于高位,未来的","text":"十月份接近尾声,三季报放榜如火如荼,进入高潮。市场的关注点也全面转向了业绩较好的板块,以及存在业绩超预期的个股上。今天我们就此盘点一下。截至10月27日上午,三季报已公布业绩的公司有2504家,其中——录得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482家,占比59.18%。录得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公司有1359家,占比54.27%。录得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290家,占比48.28%。录得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的公司有1109家,占比44.29%。营收表现普遍好于利润表现,说明A股公司大部分还是依赖于走量,价格战激烈,利润率在下行。同比数据好于环比数据,净利润环比增长的低于50%,说明市场仍处于周期向下之中。这些数据,跟A股三季度的大盘走势是一致的,可以相互验证。当然,三季报数据反映的只是过去,并不代表未来。而且再差的市场环境,也有表现出色的板块和个股,细看之下,会发现不少机会。就短线来说,市场最关注的肯定是业绩好的板块。比如珠宝黄金。今天早上珠宝首饰板块领涨,主要原因就是龙头老凤祥发布了三季报,然后一字涨停。根据财报,公司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约620.66亿元,同比增加15.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9.64亿元,同比增加44.87%。三季度环比数据上,营收滚动环比增长2.76%,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10.85%。黄金股业绩好,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世界局势不稳定,各地战火此起彼伏,“乱世买黄金”的需求上涨。第二是钻石首饰遭受人工钻石冲击,价格大幅下跌,更多人“买涨不买跌”,从钻石转向了黄金。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5.50%,增速较8月扩大,消费已经在好转。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零售额同比+7.70%,增幅高于大盘。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金股虽然当下业绩还不错,但自从去年俄乌战争后,普遍已经历了一年多的上涨。短线处于高位,未来的","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351443835700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83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34344543395840,"gmtCreate":1698239194043,"gmtModify":1698241665034,"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1万亿国债落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htmlText":"10月24日晚,忽然传出中央增发1万亿国债的消息,引发市场沸腾。历史上,增发特别国债,救市效应明显,比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2020年疫情危机深重时,都带来了一波小牛市。因此市场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君临的关注点要更深入一些:这次的增发国债,和历史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个是时间点的选择。历史上,三次增发国债都是在年中的时候,5-8月份推出的,从未试过在年底四季度出台。主要原因是,四季度已经是财年收官时节,一般来说GDP目标尘埃落定,很少需要临时增发国债。第二个是刻意突破赤字预算。历史上,大多数增发国债都不纳入赤字,主要为了将赤字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这次增发国债,将其全额计入2023年赤字,一次性提高2023年赤字率至3.8%。因此超过了2020年的3.7%,成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赤字率最高的年份。君临认为:选择在“第四季度增发”这个特殊时点,并刻意突破赤字率,传达出了两个信息——第一个是“忧虑”。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系列地产救市措施,低于预期,有可能对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高层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决定提前出手,未雨绸缪。这也是今天市场“先涨后落”的重要逻辑。第二个是“突破”。非常环境,需用非常手段。刻意突破赤字率,就是在向市场传达一个信号,未来将继续推出非常规的积极政策,稳定全社会信心。另外,本次增发国债还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1)“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2)“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历史上,虽然特别国债也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这么明确的指向,还是第一次。回顾今年以来的政策,“化解地方债务”是高层救市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当前地方政府在地产行情低迷,土地出让金下台阶大趋势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地方政府“缺钱”,使得以“公务员消费+G端投资”为特征的三四线","listText":"10月24日晚,忽然传出中央增发1万亿国债的消息,引发市场沸腾。历史上,增发特别国债,救市效应明显,比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2020年疫情危机深重时,都带来了一波小牛市。因此市场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君临的关注点要更深入一些:这次的增发国债,和历史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个是时间点的选择。历史上,三次增发国债都是在年中的时候,5-8月份推出的,从未试过在年底四季度出台。主要原因是,四季度已经是财年收官时节,一般来说GDP目标尘埃落定,很少需要临时增发国债。第二个是刻意突破赤字预算。历史上,大多数增发国债都不纳入赤字,主要为了将赤字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这次增发国债,将其全额计入2023年赤字,一次性提高2023年赤字率至3.8%。因此超过了2020年的3.7%,成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赤字率最高的年份。君临认为:选择在“第四季度增发”这个特殊时点,并刻意突破赤字率,传达出了两个信息——第一个是“忧虑”。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系列地产救市措施,低于预期,有可能对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高层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决定提前出手,未雨绸缪。这也是今天市场“先涨后落”的重要逻辑。第二个是“突破”。非常环境,需用非常手段。刻意突破赤字率,就是在向市场传达一个信号,未来将继续推出非常规的积极政策,稳定全社会信心。另外,本次增发国债还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1)“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2)“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历史上,虽然特别国债也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这么明确的指向,还是第一次。回顾今年以来的政策,“化解地方债务”是高层救市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当前地方政府在地产行情低迷,土地出让金下台阶大趋势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地方政府“缺钱”,使得以“公务员消费+G端投资”为特征的三四线","text":"10月24日晚,忽然传出中央增发1万亿国债的消息,引发市场沸腾。历史上,增发特别国债,救市效应明显,比如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2020年疫情危机深重时,都带来了一波小牛市。因此市场的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君临的关注点要更深入一些:这次的增发国债,和历史上有什么不同?第一个是时间点的选择。历史上,三次增发国债都是在年中的时候,5-8月份推出的,从未试过在年底四季度出台。主要原因是,四季度已经是财年收官时节,一般来说GDP目标尘埃落定,很少需要临时增发国债。第二个是刻意突破赤字预算。历史上,大多数增发国债都不纳入赤字,主要为了将赤字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但这次增发国债,将其全额计入2023年赤字,一次性提高2023年赤字率至3.8%。因此超过了2020年的3.7%,成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赤字率最高的年份。君临认为:选择在“第四季度增发”这个特殊时点,并刻意突破赤字率,传达出了两个信息——第一个是“忧虑”。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系列地产救市措施,低于预期,有可能对明年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造成压力。高层显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才决定提前出手,未雨绸缪。这也是今天市场“先涨后落”的重要逻辑。第二个是“突破”。非常环境,需用非常手段。刻意突破赤字率,就是在向市场传达一个信号,未来将继续推出非常规的积极政策,稳定全社会信心。另外,本次增发国债还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1)“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全部安排给地方”。(2)“有助于缓解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优化了财政支出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了债务结构”。历史上,虽然特别国债也主要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但是这么明确的指向,还是第一次。回顾今年以来的政策,“化解地方债务”是高层救市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尤其是,当前地方政府在地产行情低迷,土地出让金下台阶大趋势下,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地方政府“缺钱”,使得以“公务员消费+G端投资”为特征的三四线","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3434454339584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99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02904038625368,"gmtCreate":1690547720830,"gmtModify":1690548145397,"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看A股!下半年的炒作方向确定了","htmlText":"毫无疑问,下半年可以更乐观一些了。 政策的指向已经很明显。 主要原因当然是周一高层会议释放出来的政策信号,看看这周A股的表现就知道了。 君临判断,这应该不是一次短线的情绪爆发。 而是一次中线级别的机会,持续性应会覆盖整个下半年。 抓住了,吃肉是毫无疑问的。 为什么敢下这个判断呢? 熟悉君临的读者应该都清楚,君临对当下中国基本面是有一些疑虑的。 主要原因是两块: 一块是出口的下滑,西方消费减少,欧洲受乌战影响尤其不景气,再加上美国搞脱钩,产业链出现了转移的趋势; 另一块是消费的低迷,我国人口出现历史性的萎缩,青年失业率高企导致信心低迷,房地产持续暴雷。 这里面的问题,大部分短期内都是无解的。 出口消费之外,投资也无力,这里面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史上最激进的持续加息,导致利率高企。 这么多问题叠加在一起,难怪上半年A股怎么也涨不起来。 但投资的魅力就在于,股市往往不是一根筋的,不仅仅由基本面决定,经济衰退中往往孕育着大机会。 因为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举个最近的例子。 2019年7月份的zhengzhi局会议—— 那时候的形势跟当下是很像的,2018年在美国毛衣战+国内去杠杆的打击下,A股熊了一年。 2019年初,去杠杆政策结束的信号释放,预期反转,大盘疯了一把。 1-4月,上证指数一口气从2440涨到了3288,涨幅34.75%, 相比之下,2022年底10月份至今年初3月份,由于疫情解封带来的2885-3342行情,涨幅仅为15.84%。 就明显不够看了。 2019年4月,高层会议表示要收紧水龙头,于是接下来的4-7月,阴跌不止,从3288-2733,涨幅回吐了一半。 五穷六绝,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到7月会议了,A股一直在跌,高层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危机感一出来,好事就要来了,一系列重拳出手,下半年","listText":"毫无疑问,下半年可以更乐观一些了。 政策的指向已经很明显。 主要原因当然是周一高层会议释放出来的政策信号,看看这周A股的表现就知道了。 君临判断,这应该不是一次短线的情绪爆发。 而是一次中线级别的机会,持续性应会覆盖整个下半年。 抓住了,吃肉是毫无疑问的。 为什么敢下这个判断呢? 熟悉君临的读者应该都清楚,君临对当下中国基本面是有一些疑虑的。 主要原因是两块: 一块是出口的下滑,西方消费减少,欧洲受乌战影响尤其不景气,再加上美国搞脱钩,产业链出现了转移的趋势; 另一块是消费的低迷,我国人口出现历史性的萎缩,青年失业率高企导致信心低迷,房地产持续暴雷。 这里面的问题,大部分短期内都是无解的。 出口消费之外,投资也无力,这里面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史上最激进的持续加息,导致利率高企。 这么多问题叠加在一起,难怪上半年A股怎么也涨不起来。 但投资的魅力就在于,股市往往不是一根筋的,不仅仅由基本面决定,经济衰退中往往孕育着大机会。 因为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举个最近的例子。 2019年7月份的zhengzhi局会议—— 那时候的形势跟当下是很像的,2018年在美国毛衣战+国内去杠杆的打击下,A股熊了一年。 2019年初,去杠杆政策结束的信号释放,预期反转,大盘疯了一把。 1-4月,上证指数一口气从2440涨到了3288,涨幅34.75%, 相比之下,2022年底10月份至今年初3月份,由于疫情解封带来的2885-3342行情,涨幅仅为15.84%。 就明显不够看了。 2019年4月,高层会议表示要收紧水龙头,于是接下来的4-7月,阴跌不止,从3288-2733,涨幅回吐了一半。 五穷六绝,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到7月会议了,A股一直在跌,高层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危机感一出来,好事就要来了,一系列重拳出手,下半年","text":"毫无疑问,下半年可以更乐观一些了。 政策的指向已经很明显。 主要原因当然是周一高层会议释放出来的政策信号,看看这周A股的表现就知道了。 君临判断,这应该不是一次短线的情绪爆发。 而是一次中线级别的机会,持续性应会覆盖整个下半年。 抓住了,吃肉是毫无疑问的。 为什么敢下这个判断呢? 熟悉君临的读者应该都清楚,君临对当下中国基本面是有一些疑虑的。 主要原因是两块: 一块是出口的下滑,西方消费减少,欧洲受乌战影响尤其不景气,再加上美国搞脱钩,产业链出现了转移的趋势; 另一块是消费的低迷,我国人口出现历史性的萎缩,青年失业率高企导致信心低迷,房地产持续暴雷。 这里面的问题,大部分短期内都是无解的。 出口消费之外,投资也无力,这里面最大的障碍是美国史上最激进的持续加息,导致利率高企。 这么多问题叠加在一起,难怪上半年A股怎么也涨不起来。 但投资的魅力就在于,股市往往不是一根筋的,不仅仅由基本面决定,经济衰退中往往孕育着大机会。 因为政策,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 举个最近的例子。 2019年7月份的zhengzhi局会议—— 那时候的形势跟当下是很像的,2018年在美国毛衣战+国内去杠杆的打击下,A股熊了一年。 2019年初,去杠杆政策结束的信号释放,预期反转,大盘疯了一把。 1-4月,上证指数一口气从2440涨到了3288,涨幅34.75%, 相比之下,2022年底10月份至今年初3月份,由于疫情解封带来的2885-3342行情,涨幅仅为15.84%。 就明显不够看了。 2019年4月,高层会议表示要收紧水龙头,于是接下来的4-7月,阴跌不止,从3288-2733,涨幅回吐了一半。 五穷六绝,就是这么猝不及防。 到7月会议了,A股一直在跌,高层会议指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危机感一出来,好事就要来了,一系列重拳出手,下半年","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0290403862536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7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199048338378752,"gmtCreate":1689620746571,"gmtModify":1689630990899,"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股市赚钱,有哪些捷径可以走?","htmlText":"君临按: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 在书中,君临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 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 ———— 下面是卷五第二章。 股市赚钱,有哪些捷径可以走? 美股,世间最绚烂的金融舞台。 200年来,各路流派的投资者在这叱咤风云,笑傲股坛,留下了数不清的交易记录和事迹。 谁是胜者?谁是败者? 胜者因何而胜,败者又因何而败? 第一个百年,先后有三个流派的代表攀上了浪潮之巅,成为最顶尖的弄潮儿。 但他们的结局却是如此迥异。 美国独立于1776年,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它迅速的繁荣起来,成为新大陆上最生机勃勃的国家。 这一切都归因于华盛顿、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等先贤的努力。 尤其是汉密尔顿,这位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以英国的金融制度为模板并加以改进,一手创建了美国先进的金融体系。 其金融体系由五根支柱构成,分别是货币、银行、国债、税收、贸易。 五根支柱环环相扣,统一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贸易政策扩大了市场需求,银行、国债和税收则是加杠杆的工具。 在这些金融工具的刺激下,到1794年,美国已经在欧洲市场获得了最高的信用等级,它的债券能够以10%的溢价出售。 1792-1817年,美国的联邦税收在25年内增长了9倍。 于是,第一轮大牛市出现了。 这轮牛市的领涨板块是银行股,事实上,当时可上市交易的股票还非常少,大部分是银行股。 1790年,只有3只州立银行的股票,1800年增加到29只银行和保险股,以及大量的国债、州政府债券。 最受关注的是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它的市值高达1000万美元,被认为是美国第一只蓝筹股。 它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政府持有20%的股份,1791年由汉密尔顿在费城成立。 当时的美国,华盛顿还没建成,纽约也不过是个普通的港口。 费城,既是临时首都,也是","listText":"君临按: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 在书中,君临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 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 ———— 下面是卷五第二章。 股市赚钱,有哪些捷径可以走? 美股,世间最绚烂的金融舞台。 200年来,各路流派的投资者在这叱咤风云,笑傲股坛,留下了数不清的交易记录和事迹。 谁是胜者?谁是败者? 胜者因何而胜,败者又因何而败? 第一个百年,先后有三个流派的代表攀上了浪潮之巅,成为最顶尖的弄潮儿。 但他们的结局却是如此迥异。 美国独立于1776年,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它迅速的繁荣起来,成为新大陆上最生机勃勃的国家。 这一切都归因于华盛顿、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等先贤的努力。 尤其是汉密尔顿,这位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以英国的金融制度为模板并加以改进,一手创建了美国先进的金融体系。 其金融体系由五根支柱构成,分别是货币、银行、国债、税收、贸易。 五根支柱环环相扣,统一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贸易政策扩大了市场需求,银行、国债和税收则是加杠杆的工具。 在这些金融工具的刺激下,到1794年,美国已经在欧洲市场获得了最高的信用等级,它的债券能够以10%的溢价出售。 1792-1817年,美国的联邦税收在25年内增长了9倍。 于是,第一轮大牛市出现了。 这轮牛市的领涨板块是银行股,事实上,当时可上市交易的股票还非常少,大部分是银行股。 1790年,只有3只州立银行的股票,1800年增加到29只银行和保险股,以及大量的国债、州政府债券。 最受关注的是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它的市值高达1000万美元,被认为是美国第一只蓝筹股。 它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政府持有20%的股份,1791年由汉密尔顿在费城成立。 当时的美国,华盛顿还没建成,纽约也不过是个普通的港口。 费城,既是临时首都,也是","text":"君临按: 《君临投资史》是一本讲述人类投资智慧的书。 在书中,君临为你讲述人类史上所有知名投资者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功智慧和失败教训。 全书初步规划有九卷,约80-100万字。 ———— 下面是卷五第二章。 股市赚钱,有哪些捷径可以走? 美股,世间最绚烂的金融舞台。 200年来,各路流派的投资者在这叱咤风云,笑傲股坛,留下了数不清的交易记录和事迹。 谁是胜者?谁是败者? 胜者因何而胜,败者又因何而败? 第一个百年,先后有三个流派的代表攀上了浪潮之巅,成为最顶尖的弄潮儿。 但他们的结局却是如此迥异。 美国独立于1776年,接下来的半个世纪,它迅速的繁荣起来,成为新大陆上最生机勃勃的国家。 这一切都归因于华盛顿、汉密尔顿和杰斐逊等先贤的努力。 尤其是汉密尔顿,这位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以英国的金融制度为模板并加以改进,一手创建了美国先进的金融体系。 其金融体系由五根支柱构成,分别是货币、银行、国债、税收、贸易。 五根支柱环环相扣,统一货币降低了交易成本,贸易政策扩大了市场需求,银行、国债和税收则是加杠杆的工具。 在这些金融工具的刺激下,到1794年,美国已经在欧洲市场获得了最高的信用等级,它的债券能够以10%的溢价出售。 1792-1817年,美国的联邦税收在25年内增长了9倍。 于是,第一轮大牛市出现了。 这轮牛市的领涨板块是银行股,事实上,当时可上市交易的股票还非常少,大部分是银行股。 1790年,只有3只州立银行的股票,1800年增加到29只银行和保险股,以及大量的国债、州政府债券。 最受关注的是美国银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它的市值高达1000万美元,被认为是美国第一只蓝筹股。 它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联邦政府持有20%的股份,1791年由汉密尔顿在费城成立。 当时的美国,华盛顿还没建成,纽约也不过是个普通的港口。 费城,既是临时首都,也是","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9904833837875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48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186702755504144,"gmtCreate":1686587618058,"gmtModify":1686588473332,"author":{"id":"3456272118893210","authorId":"3456272118893210","name":"君临财富","avatar":"https://static.laohu8.com/0801fc56c216d3128416ece86268874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456272118893210","authorIdStr":"3456272118893210"},"themes":[],"title":"看A股!中国的未来要垮掉了吗","htmlText":"上周的《看A股!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发布后,在“君临财富”公众号意外获得了20万+的阅读量,应该是君临一年多来阅读量最大的一篇文章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喜爱,也说明大家还是非常关心中国当下的经济困境和国运走向的。接下来,君临打算再写两篇相关的文章,和大家深入聊一聊中国经济的一些痛点与思考。————在上一篇,我们重点讲到了出生人口下滑,所导致的劳动力人口衰退形成的内需困境。有读者反驳说,胡扯!年轻人减少,应该导致劳动力需求紧张才是啊。但是今年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先看看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已接近2019年疫情之前的统计水平,正在趋向正常。但问题,出在了青年人的失业问题上。16-24岁之间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居然高达20.4%,首次突破20%,显示青年人的失业问题非常严重。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这种结构性的青年人失业现象,此前很少有媒体报道。因此让许多人困惑不解。今天,君临就带大家深入解读一下这份数据。首先说明一下,青年人(16-24岁)和中年人(25-59岁)的失业率数据,是自2018年才分开统计的,此前并没有。看过去五年的数据,拆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青年人失业率每年都有一个小高峰,主要发生在6-9月份,也就是毕业前后。但此后,都会逐渐回落。因此纠结在“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上,意义并不大。第二,大趋势:中年人失业率周期波动,青年人失业率却逐年上升。认真看,你就会发现,中年人失业率一直在4-6%之间做周期波动,虽然不时也会走高,但目前的趋势是良好的。最新的中年人失业率5.3%,已经回落到了过去五年的最低点附近。但奇怪的是,青年人失业率却是逐年走高。2018年,大致在10%左右,2019年大幅走高到","listText":"上周的《看A股!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发布后,在“君临财富”公众号意外获得了20万+的阅读量,应该是君临一年多来阅读量最大的一篇文章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喜爱,也说明大家还是非常关心中国当下的经济困境和国运走向的。接下来,君临打算再写两篇相关的文章,和大家深入聊一聊中国经济的一些痛点与思考。————在上一篇,我们重点讲到了出生人口下滑,所导致的劳动力人口衰退形成的内需困境。有读者反驳说,胡扯!年轻人减少,应该导致劳动力需求紧张才是啊。但是今年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先看看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已接近2019年疫情之前的统计水平,正在趋向正常。但问题,出在了青年人的失业问题上。16-24岁之间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居然高达20.4%,首次突破20%,显示青年人的失业问题非常严重。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这种结构性的青年人失业现象,此前很少有媒体报道。因此让许多人困惑不解。今天,君临就带大家深入解读一下这份数据。首先说明一下,青年人(16-24岁)和中年人(25-59岁)的失业率数据,是自2018年才分开统计的,此前并没有。看过去五年的数据,拆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青年人失业率每年都有一个小高峰,主要发生在6-9月份,也就是毕业前后。但此后,都会逐渐回落。因此纠结在“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上,意义并不大。第二,大趋势:中年人失业率周期波动,青年人失业率却逐年上升。认真看,你就会发现,中年人失业率一直在4-6%之间做周期波动,虽然不时也会走高,但目前的趋势是良好的。最新的中年人失业率5.3%,已经回落到了过去五年的最低点附近。但奇怪的是,青年人失业率却是逐年走高。2018年,大致在10%左右,2019年大幅走高到","text":"上周的《看A股!中国经济出大问题了》发布后,在“君临财富”公众号意外获得了20万+的阅读量,应该是君临一年多来阅读量最大的一篇文章了。非常感谢大家的喜爱,也说明大家还是非常关心中国当下的经济困境和国运走向的。接下来,君临打算再写两篇相关的文章,和大家深入聊一聊中国经济的一些痛点与思考。————在上一篇,我们重点讲到了出生人口下滑,所导致的劳动力人口衰退形成的内需困境。有读者反驳说,胡扯!年轻人减少,应该导致劳动力需求紧张才是啊。但是今年很突出的一个现象,是年轻人的高失业率。这又该如何解释呢?我们先看看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已接近2019年疫情之前的统计水平,正在趋向正常。但问题,出在了青年人的失业问题上。16-24岁之间的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居然高达20.4%,首次突破20%,显示青年人的失业问题非常严重。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数据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这种结构性的青年人失业现象,此前很少有媒体报道。因此让许多人困惑不解。今天,君临就带大家深入解读一下这份数据。首先说明一下,青年人(16-24岁)和中年人(25-59岁)的失业率数据,是自2018年才分开统计的,此前并没有。看过去五年的数据,拆分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点:第一,青年人失业率每年都有一个小高峰,主要发生在6-9月份,也就是毕业前后。但此后,都会逐渐回落。因此纠结在“毕业即失业”这个问题上,意义并不大。第二,大趋势:中年人失业率周期波动,青年人失业率却逐年上升。认真看,你就会发现,中年人失业率一直在4-6%之间做周期波动,虽然不时也会走高,但目前的趋势是良好的。最新的中年人失业率5.3%,已经回落到了过去五年的最低点附近。但奇怪的是,青年人失业率却是逐年走高。2018年,大致在10%左右,2019年大幅走高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ba4ace2fd0a4442989cb68e4708d1b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d2db31f28c04496a7e7d90ba4d63fe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81d30b6b58f4173a6c0010abd10c1ca"}],"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2,"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867027555041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5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