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铭科技

分享一些科技、经济方面的信息

IP属地:未知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9-21

      燃油车连涨三个月,电车面临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两者地位或逆转

      在诸多宣传中,燃油车一直被唱衰,不过今年以来燃油车的销量下滑的势头已被遏止,甚至从6月份到8月份还出现了连续三个月上涨的势头,这凸显出燃油车的经受连番打击之下,逐渐稳住了阵脚,有望迎来逆转的机会。 燃油车稳住阵脚,在于众多传统汽车企业脱下了长衫,外资车企将诸多B级车降价到以前A级车的价格,超级实惠的价格,相比以前价格高高在上,甚至还要加价销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重新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国产燃油车则更是将燃油车卖出白菜价,5万块以下已有众多的燃油车型可以选择,甚至出现不到4万块的SUV,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如此超低的价格自然让不少消费者动心,相比起同档次的电车便宜了太多。 此外燃油车还有使用方便、更耐用的优点,使用方便除了大众所知的加油迅速之外,还有传统燃油车结构简单而维修容易,一般的小问题在街边维修店就能搞定,而且费用非常便宜,不少品牌的燃油车部分配件如今可以通用。 相比之下,电车虽然有动力强劲、行车舒适等优点,然而电车的维修相当麻烦,还更为昂贵,一方面是电车的技术确实更复杂,需要汽车企业指定的维修店用专门工具维修,甚至某美国车企的电车还被指出稍微严重的问题4S店都搞不定,得返厂维修。 另一方面则是车企存在垄断维修的嫌疑,这从澳大利亚对几家中国电车企业采取罚款措施可以证明,电车企业试图在卖车之后持续赚取丰厚的维修保养利润,据悉有些电车企业甚至连喷漆、换轮胎这些简单的维修服务都要求在4S店进行,而价格比第三方维修店高出五成,可见利润的丰厚。 除了维修保养费用贵之外,如今对电车不利的因素还有更多,充电费用的价格在上涨,特别是在大城市、高速公路等区域,充电费用直冲2元每度电,昂贵的电费导致电车能源成本与燃油车的差距在缩减,而燃油车采用了节油混动技术之后,能源成本更与电车相差不大。 随着首批老车主到了更换电车的时候,这些老车主发现二手电车在二手车市场几乎卖不出价,而二手燃油车
      147评论
      举报
      燃油车连涨三个月,电车面临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两者地位或逆转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9-15

      电车,车企赚钱,车主头疼,上了贼船就得不断掏钱

      近期某陷入困境的车企,因服务器欠费导致40多万车主面临用车困难,让购买了这类智能汽车的车主惊觉,原来所谓的智能汽车竟然需要持续缴费,购买了这类车就得年年缴费,这与传统燃油车只要付了车钱,后续就没有什么收费完全不一样,感觉上了贼船。 据悉这些车主面临的困扰,包括车辆远程控制失灵,蓝牙锁匙无法连接,连车门都打不开,才发现智能汽车竟然可能出现不受自己控制的情况,而要获取控制权就得额外付钱,这让不少车主害怕了。 事实上此前就已多有报道指出这些智能汽车存在着许多收费项目,车联网需要使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有了运营商提供的网络通信支持,才能使用网络音乐、视频播放、地图数据、远程控制车辆等功能。 此外提供了智驾功能的车辆也需要时刻保持网络连接,以确保车辆能从服务器获取最新的道路数据,甚至一些智驾还需要依赖高精地图,更是需要随时更新地图数据,否则车辆的智驾就可能无法使用,当然智驾也需要额外付费。 更让车主恐惧的恐怕当属传出的汽车企业远程锁定电池了,原来车主自己付出了数十万元买来的车辆竟然只是车壳,电池的使用还要额外付费,这就更让车主害怕了,万一汽车企业的服务器发生故障,那不是车辆就完全无法使用了?毕竟再可靠的服务器也会出现宕机的故障啊,而事实上也确实发生过有车企的服务器发生故障影响了车主的用车。 其实这一切在消费电子行业早已玩得滚瓜烂熟,消费电子产品的日常使用就有诸多付费项目,不付钱就有可能无法使用诸多功能,导致手机等电子产品变砖,或是需要观看广告几分钟乃至数十分钟,由此促使消费者购买了消费电子产品之后不得不源源不断地为企业付钱。 以互联网电视为例,当初互联网企业曾表示电视硬件的未来将是免费,互联网企业赚钱是通过提供互联网服务获得,然而数年过去,已发展壮大的互联网企业却将互联网电视的价格提高到与传统电视企业一样,而互联网收费照收不误,以至于消费者一年付出的各种会员费接近千元,比一台电视的价格
      3,477评论
      举报
      电车,车企赚钱,车主头疼,上了贼船就得不断掏钱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9-11

      国产手机的奇怪现象,纷纷吐槽苹果没创新,行动上却像素级模仿

      每次苹果的发布会后,网络上狂欢的都是苹果创新乏力,今年当然也是如此,iPhone17后这几天几乎都是吐槽iPhone17创新乏力的声音,可是实际上又是如何的呢?无论苹果每次有什么改变,国产手机有哪个不是像素级模仿呢? 最为明显的当属手机的直角边框设计,随着苹果这几年又用回了直角边框设计,众多国产手机有多少已重新用回了直角边框设计了,而且不仅是旗舰手机用回直角边框设计,连中低端手机都一样跟风用上直角边框设计了。 苹果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模块,随着苹果转向采用凸起的模块之后,国产手机也迅速跟进从之前的一小块凸起,到如今整个后背都凸起一大块,估计还是有不少消费者吐槽这种设计的吧?不过众多手机都如此了,消费者也只能无奈接受。 苹果之前推出灵动岛的交互设计之后,有多少手机跟风开发类似的交互设计,还有息屏待机、应用商店的杂志化排版、一些动画曲线等等都被质疑高度模仿苹果的iOS系统,据悉更曾有手机企业因此而被苹果法务部发警告函。 可以看出无论国产手机们如何在嘴上吐槽苹果的创新乏力,而在行动上,他们还是选择了务实地跟风苹果,可能如此做是最安全的做法,毕竟苹果每次改变设计之前,至少会深入调查消费者的认可度,而跟风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犯错的机会。 对此笔者其实真的不太理解,以手机的机身设计为例,笔者对如今的直角边框设计真的不太适应,本来如今的手机都偏大了,采用直角边设计导致手机单手握持更不舒适,甚至觉得磕手,然而手机行业都是这种直角边设计,甚至连手机壳如今都走直角边,相当怀念当年iPhoneXS那种圆弧边设计。 为了单手握持更舒适,如今选择手机,唯有选择小屏手机,然而小屏手机的缺陷实在太多了,手机拍照性能不强、手机音响只有单喇叭,续航也偏弱,不过现实如何,只能无可奈何选择这些总有些缺陷的手机了。 国产手机模仿苹果的风潮最知名的当属当年的iPhone6后背白带了,甚至当时有手机企业被指连白带的宽度都
      260评论
      举报
      国产手机的奇怪现象,纷纷吐槽苹果没创新,行动上却像素级模仿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9-06

      电车诱惑的是00后,理性的中青年更青睐燃油车,尝鲜者的代价

      日前有分析指出,选择电车的群体中有超过六成的是00后,特别是近期快速崛起的某从手机行业跨行业发展的电车相当受这些年轻人的欢迎,为何这些00后如此容易受营销宣传的鼓动,或许与他们缺乏理性有关。 对于00后来说,他们喜欢豪华的超强加速能力,喜欢豪华车代表的时尚,然而豪华车实在太贵了,他们的消费水平无法匹配豪华车的价格,而电车所拥有的特点却能满足他们的期待。 电车所拥有的超强加速性能在于电动机自身的特性,在驾驶员踩下加速踏板的时候,电机就能迸发出最强动力,由此那些低至10万左右的电车都能提供媲美豪华车的超强加速性能。 这些电车如今其实更类似于组装车,他们的诸多重要部件都由产业链提供,动力电池来自国内大约10家电池企业,电机、电控也有供应链提供解决方案,车企所需要做的其实主要是外观。 这方面手机企业当然熟悉了,好看的外观只要找国外的知名汽车设计企业花钱就能买来,而他们也确实愿意花钱由国际知名设计机构提供优美的设计,由此这些企业都能提供漂亮的车型。 再加上这些00后多数是拿到驾驶证不久,于是就看到了这类车主提车不久就喜欢到处炫耀、飙车,导致车辆失控,屡屡发生碰撞事故,甚至导致路人遭殃的严重后果。 对于中青年来说,他们买车考虑的因素更多,而不会单纯考虑车辆的超强加速性能等电车的独特优势,毕竟中青年需要承担着整个家庭的重担。 超强加速性能固然具有一定的诱惑力,然而中青年的理性思维中却会考虑到这种超强加速性能可能导致严重事故的问题,而这恰恰是当下电车发生事故后往往会导致损失严重让车主难以承受巨额损失。 部分中青年或许会考虑电车节省成本的因素,然而随着电车保险费不断提高、公共充电桩的费用上涨、电车换车时二手车几乎没有价值,实际的换车成本远比燃油车高。 对于中青年来说,买车是为了让生活更便利,然而新造车的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电车企业为了将车主终身捆绑而为它持续贡献利润,用权益捆绑等方式强制车主
      302评论
      举报
      电车诱惑的是00后,理性的中青年更青睐燃油车,尝鲜者的代价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8-20

      用手机的方式造车和卖车,车主被坑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新造车们用手机的方式造车和卖车,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尝鲜,然而随着这批消费者被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后悔买他们的车了,最新的就是那些交了定金买车的消费者,车企表示不付尾款就自动取消订单,定金不退。 某车主如今就遭遇了这样的麻烦,他表示车企给出的信息指还要半年时间才能交付,现在就已要求他支付尾款了,如果是贷款的话,就意味着车主现在就得开始贷款支付贷款利息了。 这不免让人想起烂尾楼的事情,房东已开始供房,房子还没到手,就已经开始供房了,更惨的就是供房了几个月之后,房地产公司破产了,楼已烂尾,而房东还得继续供房,只不过这种买车方式好一些,一般来说不会烂尾,最终车还是能拿到的。 这种销售方式就是当年手机行业的做法,消费者付钱了,得等好多个月才能拿到手机,不过手机不一样啊,那时候的手机才不到2000元钱,而汽车的价格可是20多万,6个月的利息已购买半部手机了,这样的结果显然是消费者无法接受的。 除了付款问题之外,这家车企还存在着重销售,轻服务的问题,它改变了汽车的销售方式,将售后服务和销售服务分割开来,之前的统计数据就指出销售店的数量接近是售后服务店的两倍,以至于车主进行维修保养的时候才发现太难了,来回奔波700公里才获得了维修保养服务,这与手机是如此的类似。 除了汽车销售学习手机销售之外,造车也普遍学习手机,快速组装、快速迭代,然而手机与汽车很不一样,汽车是耐用品,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而手机两三年就得扔了;汽车的使用环境极为恶劣,而手机则是在相对舒适太多的环境。 传统汽车企业为了确保汽车的使用寿命,许多部件都进行严格的测试,甚至实车还会到极寒、炎热的地区跑车测试,完成测试后再拆解分析其中各个部件的损耗程度是否一致,否则还得进一步改良,确保各个部件的损耗接近,基于此传统汽车企业往往3-5年才升级车型。 传统汽车企业如此做还在于汽车价格昂贵,一辆车是一个家庭的很大部分财产,车主当然希望使
      347评论
      举报
      用手机的方式造车和卖车,车主被坑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8-19

      混动车又被撕遮羞布,油箱实际容积比额定容积大,实际油耗存疑

      某汽车网站近期对20多款混动车(包括插混和增程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加油时实际加油数量远超汽车企业对这些车型标注的油箱额定容积,这就意味着汽车企业为了显示混动车油耗不高而在油箱容积方面做了手脚,其中差异最大的超过三成。 一向以来,不少汽车企业都说自家的混动车省油,或者说是比燃油车省油,借此来证明他们比燃油车更有技术优势,然而业界一直都对混动车是否省油存在争议。 目前国内的混动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增程,一种是插混。增程车在电池电量足够的时候直接用电池给电机供电驱动车辆,而燃油发动机仅发电,然后由电动机再驱动车辆,这种模式导致能量转换增加了一个环节,导致燃油的利用效率明显下降。 插混与增程不一样,插混属于并联模式,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辆,在电池电量足够的时候,燃油发动机不会启动,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在城市道路低速行驶时,燃油发动机可以同时驱动车辆和为发电机提供动力给电池充电,这时候较为省油,而在高速公路行车时燃油发动机就全力驱动汽车。 从技术上来说,插混似乎比增程要省油许多,不过这两种技术都会导致车辆重量增加不少,车身也会比同级燃油车高一些,由此就会导致车辆的油耗显著增加,特别是在高速行车时的油耗更是比燃油车高出不少,毕竟车辆更重、风阻系数也更高。 但是一些汽车企业却说他们的混动车比同级燃油车省油,这就让业界疑惑了,如今这些混动车被汽车测试机构发现混动车的油箱实际容积竟然比他们的标称容积高出如此之多,这就让人猜测他们的实际油耗恐怕与汽车企业宣称的油耗存在不小的差异。 汽车企业大幅增加混动车的油箱,还有一个因素是为了增加混动车的续航,毕竟新能源汽车的续航一直都备受关注,而混动车为了考虑到续航、能耗、成本等因素又不能大幅度增加电池,而增加油箱的容积就可以大幅增加续航。 有意思的是向来被抨击做插混却用大油箱的某知名电动汽车企业参与测试的几款汽车,它的油箱比标称容积偏差不算太大,
      272评论
      举报
      混动车又被撕遮羞布,油箱实际容积比额定容积大,实际油耗存疑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8-11

      电车终身质保真相,全凭车企一张嘴,两年都不行,车主后悔莫及

      随着大批电车电池寿命到期,越来越多的车主面临换电池还是换车的烦恼,甚至一些使用2年的准新车主都已面临问题,而他们当初听到的汽车企业宣称的终身质保,如今他们终于看到了这些汽车企业的真正嘴脸。 某车主的电车已使用6年时间,电池续航如今仅剩150公里,只剩下三分之一多点,4S店给出分析指他疑似曾经参与网约车,应定义为运营车,无法享受免费更换电池服务,而全部自费更换电池的价格达到5.8万,比一辆新车的半价还要高;去二手市场,车商表示不收这样衰退严重的电车。 在4S店他还遇到一个准新车主,电车标称续航600公里,使用不到2年时间如今续航仅有380公里,4S店的检测设备显示衰退幅度为19.8%,并未达到20%的严重衰退幅度,不同意免费更换电池,该车主在深圳找了检测机构,检测机构给出的评估报告显示衰退幅度达到25%,4S店表示不认可,4S店强势表示一切只会以他们所属汽车企业的检测报告为准。 另有车主表示,达到了又如何,同样花钱不菲,他的车电池严重衰退,满足了车企的免费换电要求,但是4S店指出车企的免费换电其实仅是指免费更换电芯,更换服务费仍然要3万元,车主表示3万元的价格已是新车的三成了,熬着吧,再用两三年就扔掉算了。 在这家车企的车主群中,其他车主也七嘴八舌的说出了他们的遭遇,许多车主表示他们达不到车企的免费换电要求,车企方面或是说他们曾在非授权店保养,更有车主表示因为他在非4S店更换轮胎而失去了免费换电资格,也有车主表示因为车子是从他人手上买来,不是第一任车主而没有免费换电的资格。 面对这些情况,许多车主终于明白了原来所谓的终身质保不过是个噱头,汽车企业分分钟能找到一个借口打发车主,指出车主的车已失去了终身质保的资格,想享受终身质保就是做梦,更何况上述有车主表示在小心翼翼用车之下,达到了免费换电标准,还要额外付3万服务费才能享受所谓的免费换电服务。 对于这样的服务,不少电车车主都表示
      324评论
      举报
      电车终身质保真相,全凭车企一张嘴,两年都不行,车主后悔莫及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8-08

      为多赚数亿元,汽车用手机芯片,拿车主的命来练手!

      随着奥迪高管揭露一些汽车企业将手机芯片用于汽车上,并且表示奥迪绝不会拿车主来练手,汽车企业将手机芯片用于汽车上的事情继续延烧,如此做的理由恐怕是汽车企业为了多赚数十亿。 奥迪作为三大豪车品牌之一,向来重视车主的安全,而他们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也是他们能长久位居豪车三大品牌之一的关键,毕竟对于车主来说,生命安全比什么都要重要。 其实不仅是奥迪,诸多传统汽车企业也是向来将安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位置传统汽车企业在引入先进技术方面向来保守得多,由此这些传统汽车企业即使在电车猛攻下,仍然有近半数的消费者选择燃油车。 在芯片方面,传统汽车企业也更为保守,早在2016年高通就推出了汽车芯片骁龙820A,然而传统汽车企业一直测试了3年,直到2019年才陆续开始引入这款汽车芯片,凸显出传统汽车企业对于采用先进芯片的审慎态度。 汽车企业如此审慎还是非常有道理的,毕竟汽车与手机不一样,汽车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汽车芯片往往需要经受震动、高温、多尘等环境,此外汽车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汽车芯片需要在这些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10年以上,而且期间芯片性能需要保持稳定。 手机芯片则大不一样,手机芯片工作环境舒适太多,甚至为了在合适的温度下工作,需要为它配备大规模的散热片,一旦过热软件还是主动对它降频使用,此外手机芯片性能衰退较快,往往3年左右就会出现显著下降。 正是因为汽车芯片和手机芯片的巨大不同,行业就制定了相应的车规芯片标准,要求芯片需要通过这些严格的标准测试,达到了相关的要求才能被用于汽车上,以保障汽车的安全,这也造成汽车芯片的成本远超手机芯片。 据悉当下颇受争议的手机芯片骁龙8G3如今的成本就已降低到1000多元左右,而车规级芯片骁龙8295的售价可是达到2700元左右,两者相差了近2倍,如此巨额的差价,汽车企业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以一家汽车企业年销量30万辆计算,仅是这款车机芯片
      319评论
      举报
      为多赚数亿元,汽车用手机芯片,拿车主的命来练手!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8-02

      不妙迹象出现,电车强企出口和国内都出现下滑,燃油车反攻猛烈

      7月份多家汽车企业都公布了数据,在喜气洋洋之中,笔者却发现了不妙的迹象,电车强企的国内销量、出口都出现环比下滑,凸显出电车凶猛的势头似乎已出现转折点,自然对电车产生影响的就是燃油车了。 电车强企的数据显示7月份的销量大约在34万辆,而此前连续数个月它的销量在37万辆到38万辆之间,7月份的销量显著下滑。 不仅国内的销量出现显著下滑,就连曾经连续飙涨的出口量,也出现了下滑的迹象,7月份它的出口量大约在8.1万辆左右,而6月份出口量接近9万辆。 相比电车强企,两家国产自主汽车品牌吉利、奇瑞都保持了增长势头,吉利保持了环比、同比双增长,奇瑞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值得注意的是两家汽车企业的销量差距不大,吉利销量23.8万辆,奇瑞销量22.4万辆,两家企业争夺国产自主品牌第二名。 吉利和奇瑞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凶猛,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倍,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4.1%。 在出口市场,奇瑞继续保持了领头羊的位置,并且奇瑞汽车的出口量保持了环比增长的势头,6月份奇瑞出口了10.6万辆汽车,7月份则进一步增加到12万辆。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如此变化,在于燃油车的猛烈反攻,7月份的数据尚未找到,6月份的数据就显示国内燃油车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14.7%,凸显出燃油车正在快速反弹。 按照过去两年的情况,夏天因为需要空调,而燃油车的能源成本较高,因此本来夏天是有利于新能源汽车的,但是如今6月份的数据却显示燃油车反而出现反弹,就意味着消费者对燃油车的重新认可。 外资车的反攻尤为猛烈,去年外资车被逼到墙角,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份额被挤压至三成左右,为近几十年来的低谷,多家外资汽车企业被逼出中国市场,然而中国市场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实力强劲的外资车企无法舍弃中国市场。 今年以来大众、丰田、现代企业都在发起猛烈的反击,价格战是他们的主要武器,由此推动大众出现环比增长四成、丰田环
      341评论
      举报
      不妙迹象出现,电车强企出口和国内都出现下滑,燃油车反攻猛烈
    • 柏铭科技柏铭科技
      ·07-31

      3年贬值近七成,电车竭泽而渔,不仅干掉新车,还干掉二手车!

      随着首批电车车主逐渐到了更换电池,或是换车阶段,越来越多的车主发现手里的电车在二手市场几乎不值钱,如今更离谱的来了,有车主使用3年时间就想换车,发现在二手车市场只能卖出三成多的价格,导致如此结果,在于电车企业的所作所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数据指出,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三年平均贬值率高达65%,然而这仅仅是指平均贬值率,主要还是因为外资车如特斯拉的贬值率较低,因此拉高了平均贬值率而已,实际的贬值率恐怕比纸面数据更离谱。 某些电车的技术升级速度过快、每年迭代一次,每次迭代电池技术、快充技术都在升级,如此情况下3年时间同款电车在二手车市场几乎没人要,价值归零,车主欲哭无泪! 导致电车的如此窘境,部分原因可以归咎于电车企业,除了上述的电车升级迅速、车型迭代过快之外,还与零公里二手车、网约车等方面的原因相关,而这些都与电车企业有密切的关系。 国内的诸多电车企业盈利的仅有有限的几家,其余大多数仍然处于亏损当中,有车企甚至传出亏损以百亿计算,但是这些汽车企业仍然留存下来,原因就在于他们维持运营的关键在于资本市场,车卖出去亏钱没关系,只要销量规模足够大,就能融资。 如此情况下,电车企业的关键指标之一就是汽车销量,而销量对于数量众多的新造车来说更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这些新造车企业只做新能源汽车,而至今没有任何一家新造车企业的销量规模进入国内汽车市场前十名,而去年以来已出现多家新造车企业陷入困境,由此更迫使他们追求销量。 为了赢得销量,他们在新车市场大举降价,从去年以来至少出现了三轮降价,由此导致电车价格急剧下降,部分车型甚至一年多时间降价近10万元,新车大举降价,车主几乎就是车刚买回来就迅速贬值。 2024年的大降价让电车企业赢得精彩,电车占国内新车市场的比例超过五成,不过随着燃油车企业的反攻--今年1月份燃油车占新车市场的比例已回升到58.5%,再加上占有欧美市场的外资车利润丰厚,他们拼命降价
      480评论
      举报
      3年贬值近七成,电车竭泽而渔,不仅干掉新车,还干掉二手车!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