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财经

此人很土,但有妖气!

IP属地:未知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05-30

      传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减少力度: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要上市?宇树回应更名「股份有限公司」;北汽蓝谷严格执行末位考核淘汰制度

      来源:雷锋网 放大看 要闻提示 NEWS REMIND 1.传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规则再调整: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 2.禁用Cursor等第三方AI开发工具后,员工争议不断,字节内部再发通知致歉 3.北汽蓝谷把降本增效定位为“一把手”工程,严格执行末位考核淘汰制度 4.宇树科技公司更名,增加“股份”字样,王兴兴曾表态考虑赴港上市 5.荣耀新高管团队集体首秀,剑指手机市场前三 6.哪吒汽车上海总部logo被拆,此前曾传闻花费高达5亿元 7.Meta被曝拓展实体零售网络,挑战苹果零售帝国 8.特斯拉股东集体喊话马斯克:每周必须工作40小时 今日头条 HEADLINE NEWS 京东外卖“百亿补贴”规则再调整: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 近日,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政策迎来新一轮调整,引发商家与行业的广泛关注。有多位商家公开爆料,京东外卖将此前平台与商家各承担50%的补贴成本比例,调整为商家承担70%-80%,据传部分活动甚至要求商家全额承担运费并提供低于日常折扣的供货价。据悉,这一变化在天津、无锡、南昌、泉州等多地已落地试行,标志着京东外卖在流量扩张与成本控制间的策略转向。 此次调整后,京东外卖“百亿补贴”的核心活动“满11减10”中,商家需承担7元补贴,平台仅承担3元;“满8减7”“满6减5”等档位的商家承担比例也维持在70%-80%区间。此外,商家还可能需全额承担基础运费,并可能要向平台提供“专属供货价”——即商品价格需低于日常折扣价。 可以肯定的是,低价补贴短期内为商家带来了“爆单”效应。但也有商家坦言,高比例的成本转嫁正在侵蚀利润空间。“我们理解平台需要流量,但长期让商家承担超七成成本,显然超出了合理范围。”某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若持续依赖补贴引流,可能导致行业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新浪财经) 国内资讯 DOMESTIC NEWS 禁用Cursor
      970评论
      举报
      传京东外卖百亿补贴减少力度:商家承担比例升至70-80%;要上市?宇树回应更名「股份有限公司」;北汽蓝谷严格执行末位考核淘汰制度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05-27

      外卖“低价内卷”被叫停,商业竞争要回归正常市场

      一边是订单量连续的破100万,破200万,破500万,破1000万……一边却是4月30日,京东外卖被安徽省消保委发送投诉调查函;5月22日,京东外卖被四川省天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约谈,要求整改部分商家低质低价竞争、图片不符实等问题;5月23日,京东外卖代理商被云南省蒙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行政约谈,要求做好证照合规审查,避免“内卷”竞争。 一边是订单屡创新高,一边是被多地点名约谈,新晋外卖平台似乎都在创下纪录。 5月13日,国家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主要外卖平台,要求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5月16日,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发文谈治理“内卷竞争”,着重提到抵制低价倾销等。 5月25日起,央视、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三大央媒纷纷发表评论,呼吁外卖行业要遵循商业底线,拒绝低价内卷和营销炒作;不能追逐外卖市场的虚假繁荣等。 此前轰轰烈烈的“外卖大战”被叫停,政策和监管方密集透露出的信号只有一个,就是外卖行业不能再搞低价内卷、营销炒作,必须要回归到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之中。而且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已达5.45亿人,这意味着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超过1人使用外卖服务,且用户日均外卖消费金额近33亿元。 面对这样一个高度成熟且关联就业消费等民生的大产业,靠低价补贴和营销挑起的战斗并不可持续,整个行业终还是要平衡好骑手、商家、消费者三方利益,发展要稳中求新,不能搞“破坏式内卷”。 大规模、超低价竞争的破坏性不容小觑 在过往,互联网竞争最大的叙事逻辑是——得用户者得天下。为了得到用户和市场份额,补贴、亏损、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等等通通都不是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赢家才能通吃,这不是“内卷竞争”而是“终局思维”。 多年前,有的平台依靠低价策略,掀起的3C大战、图书大战等奠定了胜局。但在电商行业书写的胜利逻辑,套用到外卖行业之中,未必完全适用。 从前段时间媒
      350评论
      举报
      外卖“低价内卷”被叫停,商业竞争要回归正常市场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04-25

      京东外卖“价格战”进入新阶段,商家不出资参与补贴会被“降级”?

      4月23日,多名商家反馈京东外卖再次调整“百亿补贴”政策,所有补贴活动均需要商家分摊50%成本。据悉,本次新规已是京东外卖上线“百亿补贴”12天来的第三次调整。 4月11日,京东外卖宣布上线“百亿补贴”活动。据商家反馈,活动上线时平台推出的“满8减7”等活动,补贴成本全部由京东外卖承担。一周后,京东外卖取消该政策,改为将补贴成本摊派向餐饮商家,如“满11减10”“满15减14”“满40减20”等活动,商家需承担30%-50%不等的成本。而按照23日商家反馈的最新规则,商家承担比例已全部上调至50%。 在此之前,已经有商家反映接到京东外卖通知“不参加店铺排序会下降”、“不参加的商户或将会永久禁止加入排名推流系统”,另有商家发现后台被京东外卖锁定,餐饮商品降价后无法再恢复。京东外卖上线数月来,以补贴价格战的方式拓展市场,近期单日峰值已达500万单,单量约为行业第二名饿了么外卖的25%。 01 京东外卖称商家出钱补贴后排序才能靠前 “我们早就接到通知,要求参加商家补贴活动,不参加就会‘裸奔’。”北京一家餐饮外卖运营负责人张先生证实了这一消息。张先生表示,所谓“裸奔”就是活动空窗,不能享受任何补贴,门店客流会受严重影响。 商家提供的另一份截图显示,京东外卖工作人员对上述“档位升级”进行了说明,参加(补贴)活动店铺排序会靠前,如果不参加,店铺排序会下降。 “我们是正餐品牌,在北京有20家店,都是大店。现在堂食确实缺客人,品牌就重点运营外卖,目前外卖占比高的门店,能占总营收的一半。”张先生说,京东外卖宣布做外卖后,考虑多一个平台多份收入,品牌20家门店统一入驻上线,但订单量并不十分理想。“上线了两个月,最初20家店一天总额1000块钱也卖不了,只有几百块钱,也就最近几天京东推高额补贴,销量最高的店一天二三十单,能卖200多块钱。” 接到京东外卖让商家补贴的通知后,他们评估后也已经报了名
      1,084评论
      举报
      京东外卖“价格战”进入新阶段,商家不出资参与补贴会被“降级”?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03-25

      “全职”外卖小哥是有五险一金了,但每天要连跑12个小时?

      3月20日,京东外卖宣布签约10000多名全职骑手,并称要逐步落实五险一金的缴纳工作。次日,刘强东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文字,呼吁所有快递员和骑手都可以获得五险一金待遇。 为外卖小哥缴纳社保,帮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这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进步。 不过,这项福利政策在外卖骑手群体中,反响不一。有小哥满怀期待转为“全职骑手”,也有小哥跑了一天后主动退出。 纠结背后,必有深意。 近日,一位叫马闯的外卖骑手开了场直播,连线多名外卖小哥。骑手们纷纷讲到自己做京东全职骑手后的切身体验和真实心声,也谈了对“五险一金”的真实需求。 我们认真听完了这场直播,小哥们的真实心声,让外人更理解这份工作的同时,也看到了他们更现实的需求,和不同选择背后的复杂原因。 “五个人跑一天全职骑手,退出了三个” “我给你说一下全职是怎么回事。昨天开始,北京这边把所有全职的人统一拉了一个全职小队。派单只能派,不能抢。整体收入打了折。所以现在,入了一半全职的人,现在都要求回原有小队。” 一位ID为“京东秒送张哥”的用户,在马闯直播间连线时表示。 马闯连线的“京东秒送张哥”(为方面后文理解,我们称呼他张哥),就职于北京市朝阳区某个小队,是全职,担任队长。 张哥的小队里有6个人。最近收到通知,除了小队里年纪大的骑手外,5个人收到了转全职的通知。直播连线前一天,这5个人被拉进一个全职小队,开始跑单。结果,一天下来,进去的5个人,有3个人回来了。为什么呢? 原因之一是太累。 张哥说,他小队里的成员被转去的全职小队,要求工作时间为早八晚八,共计12个小时。也有网友表示,开工必须在线最少10小时,并且“中间下线”的时间不算在线时长。 还有一张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聊天截图显示,有人在一个“达达Pro-京东全职骑士”的群里咨询,是否一定要在小队排班10个小时?随后一位头像为京东秒送的工作人员回复称,必须要去小队,不去只能提交离职。
      1,446评论
      举报
      “全职”外卖小哥是有五险一金了,但每天要连跑12个小时?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03-21

      美团2024年财报:无人机配送超45万单,研发投入211亿元

      11月29日,美团(股票代码:3690.HK)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本季度,美团实现营收93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4%。 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以及消费信心的提升,三季度,美团年交易用户数、年活跃商户数、年交易用户的年均消费频次均持续增长,并突破历史新高。即时配送订单数增至71亿笔。 “本季度,公司各项业务均实现稳健发展。”美团CEO王兴表示,“我们将继续满足用户的需求、助力并扶持商户的经营、关怀并支持骑手的发展,与生态伙伴们实现共赢。并进一步积极践行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协同效应增强 核心本地商业稳健 三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持续发挥协同效应,实现稳步发展。该业务分部的营收达694亿元,同比增长20.2%。平台即时配送订单量达71亿笔,同比增长14.5%。 美团闪购继续探索创新模式、扩大优质供给,与更多零售实体品牌以及大型零售商合作,在节日、旅行和生活日用等不同场景下,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本季度,美团闪购日均单量突破1000万单,交易用户数和交易频次均实现双位数增长。“七夕”当日,订单量峰值更超过了1600万单。 10月,名创优品与美团宣布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年内将在美团上线超过800家闪电仓形态的“24H超级店”,服务消费者“线上下单,最快30分钟送达”的即时需求。目前,名创优品已在美团开仓500家。 到店酒旅业务继续取得稳健增长,美团持续通过核心本地商业的协同来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业务发展。本季度,到店酒旅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50%,年活跃商户数也再创新高。 美团“十一”黄金周消费数据显示,全国生活服务到店消费同比增长41.2%,其中,游客日均消费较上年假期同比增长69.6%。 新业务方面,随着商品零售业务效率改善,新业务季度亏损进一步收窄至10亿元。 投十亿现金助力 商户生态共生共荣 美团持续致力于支持全国
      1,901评论
      举报
      美团2024年财报:无人机配送超45万单,研发投入211亿元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02-28

      社保大战风暴中的100万边缘骑手

      拥有130万骑手的京东达达,在京东集团的庞大体系中是一个特殊存在。 一方面,京东完全控制达达,达达骑手随时被京东调用;另一方面,达达独立于京东自营体系之外,员工不跟京东签订劳动合同。 在行业里,这种形式被称为“众包”,也有人叫“外包”。 达达一直是京东内部最大的众包平台,“承包”了京东到家几乎所有配送任务,同时也向京东电商输出快递员。 在达达骑士版APP,交300元押金可以跑外卖,升级到500元或1000元档,就能解锁送快递的权限。在618等大促期间,大量达达骑手被京东派往一线,和自营快递员一起承担高强度的配送任务。 京东站点日常也会主动招募一些快递“临时工”,以“长期兼职”的形式挂靠在达达旗下。一位京东站长告诉我,长期兼职工干的活和正式工(自营)一样,唯一的区别是不签合同、不交社保。这群人夹在京东和达达之间,统称为“京达”。 从京东到达达,再到京达,京东在自营体系之外,构建了一个不交社保的“蓄水池”。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130万达达/京达骑手,是京东物流体系内的边缘群体。但近期的社保承诺大战,却突然将他们推出了水面。 京东变京达,六年未缴五险一金 在京东,配送员的工装有两种颜色,红色为京东自营,蓝色为达达众包。红色高蓝色一头,因为红色有合同保障,交五险一金,属于“编制内人员”,而蓝色属于临时工或灵活用工。 消费者也认为红色配送员更值得信任。曾有人在收京东快递时,看到配送员未着红色工装(达达快递),拒绝收件付款。 或许是考虑到了这一点,京东特意另外定制了一套红色工装,乍一看跟自营快递员一样。但仔细对比你会发现,二者略有区别:工装上的标识是“达达秒送 京东到家”。 一位干了六年的京达快递员告诉我,京达和正式工干的活完全一样,必须每天到岗,就是没入职,“除了没有五险一金,其他都一样”。在京东送快递六年,公司没有给他缴纳五险一金。 除非出现特殊情况,否则京达不会意识到自己是京东
      2,140评论
      举报
      社保大战风暴中的100万边缘骑手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2024-08-28

      美团发布2024年Q2财报:营收达823亿元,即时配送订单数62亿单

      8月28日,美团(股票代码:3690.HK)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823亿元(人民币,下同),保持稳定增长。 当前消费形态向多、快、好、省并重转型,美团在助力本地零售实体数字化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本季度,美团年度活跃用户数和商家数再创历史新高,即时配送订单数达62亿单。 即时零售成为大众新消费趋势的背后,离不开骑手的辛勤付出与各方的支持。美团正积极与各地社区、本地商家、物企共同探索便捷的通行解决方案、设立休息站,进一步优化骑手配送环境、丰富骑手关怀。截至8月中,美团“骑手友好社区”已覆盖20余城,并与上万家本地门店合作落地“骑手友好商家”。 “本季度,本地商业市场进一步释放了巨大增长潜力,公司各项业务均实现健康增长。”美团CEO王兴表示,“美团作为领先的科技零售企业,将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具质价比的多元产品选择、更高效的即时配送服务,也坚定做好广大商家的数字化、智能化小帮手,用科技推动本地商业的效率提升,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聚焦质价比,多元供给满足用户需求 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实现稳步增长,季度营收达607亿元。 美团持续优化平台供给,线上货架模式与创新产品双轮驱动,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价格带用户的质价比需求。年度交易用户的年均交易频次实现了自2020年年中以来15个季度的持续增长。 打通吃喝玩乐服务的“神会员”于本季度开启试点,并于7月完成了各类消费场景全覆盖。截至7月初,参与“神会员”的商家数已达500万家。 本季度,美团团购拓展到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品类。在二季度众多假日消费及营销活动的刺激下,消费者对“美团团购,店好多,省好多”的品牌心智明显加强。其中,休闲娱乐类产品的GTV和订单量实现同比双增长。 美团闪购继续扩大优质供给,本季度与更多快消、服装、酒类和饮料等零售实体品牌展开合作,在节日、旅行和露营活动等不同场景下
      2,125评论
      举报
      美团发布2024年Q2财报:营收达823亿元,即时配送订单数62亿单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2023-09-15

      一场狂欢夜的背后,如何变革赋能汽车行业?

      马斯克一方面认为营销就像骗子一样,为此特斯拉拒绝请明星代言;另一方面,其却造房、改名、互喷、约架、秀肌肉,无所不用其极…… 李斌一方面总是与营销保持一定距离,若即若离,试图让大家聚焦于蔚来的产品;另一方面又有他的“斌言斌语”,更是能在《向美好出发》直播节目中口干舌燥的讲解带货半小时…… 李想一方面大声表态,“我们品牌市场费用率是0.6%,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关、活动、广告、车展、发布会、车主运营等,几万元的费用我都要审批,避免乱花钱”;另一方面,在面对各种事件、各类媒体乃至网民个体时,却又经常撸起袖子亲自下场干…… 不难看出,在创意、设计、研发、生产、运营、营销、销售、供应链、客服等汽车行业各个链路中,可以说有且只有“营销”,才会让广大车企既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它有效,很多时候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恨它,是因为它要花钱,而且经常会浪费一半的费用,你却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 面对广大车企对营销的爱恨情仇,尝试、变革和创新总是无处不在。这其中,有着汽车行业“车晚”之称的易车“超级818汽车狂欢夜”,无疑成为了最近一段时间汽车行业最引人注目的营销大事件。而这场集全行业、全场景、全流量、全互动、跨界合作于一体的数字营销大事件,也为整个汽车行业构建了超级赋能的创新数字化营销模式。在汽车市场正在承压的当下,无疑给全行业注射了一剂极具现实意义的强心剂。 汽车市场承压,有效的营销不仅是成本更是利润 不可否认,当下的汽车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92.0万辆,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8.6%。今年1-8月累计零售达1322.0万辆,同比增长2.0%。 单从数字上看,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是正增长,看似还不错。然而要知道,去年8月的乘用车市场同比增速高达28.8%,换句话说,同样是8月份,同比增速今年连去年的零头都还
      2,092评论
      举报
      一场狂欢夜的背后,如何变革赋能汽车行业?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2022-11-24

      Q3财报:互联网潮水退去百度逆流而上,三条增长曲线齐头并进

      北京时间11月22日,百度发布了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第三季度,百度实现营收325.4亿元,同比增长2%;归属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达到58.9亿元,同比增长16%,超市场预期。 在新经济周期、疫情影响等大环境变化之下,国内外很多大厂,在2022年第二季度,都录得了一份亏损的财报。相比之下,百度不仅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定期存款和短期投资总额高达1845亿元,第三季录得自由现金流66亿元,而且还实现了58.9亿元盈利,实属难能可贵。 通观整个百度财报,不难看出有三个特点:第一,是以移动生态为核心的基本盘,不仅实现了逆风翻盘,更是让自身的底座更稳了;第二,是百度智能云在整个行业里独树一帜,“云智一体”的特性更加鲜明,长板变得更长了,而且在信创崛起、国产替代、数智中国等大语境下,百度智能云迎来了大江大河的新时代;第三,是在整个行业迎来寒气的自动驾驶领域,百度自动驾驶却三路并进,越跑越宽,整个商业闭环也已经基本跑通。 互联网行业从风生水起,走向潮水退去,不过短短的几年时间。在这几年时间里,有的厂商最终被市场发现是在裸泳;也有像百度这样的,保持战略定力、厚积薄发,最终实现了逆流而上。 移动生态:逆风翻盘,底座更稳 曾经有段时间,行业对短视频的忌惮,被说成了“短视频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彼时,即时通讯、社交、搜索、电商等人人自危。然而,实际上短视频主要抢的还是长视频、新闻资讯、影视娱乐等领域的时间。 在泛娱乐过后,中国网民发现,短视频等娱乐是属于“锦上添花”的;而搜索等实用功能,则是属于“雪中送炭”的。在搜索领域,百度搜索一直非常之稳,StatCounter 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百度搜索移动端的占有率则高达79.66%。 百度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百度App MAU达到6.34亿,同比增长5%。相比于第二季度的6.28亿
      7,3624
      举报
      Q3财报:互联网潮水退去百度逆流而上,三条增长曲线齐头并进
    • 菠萝财经菠萝财经
      ·2022-11-07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美国梦”碎——数据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2018年,是中国自动驾驶行业的商业化元年。彼时,不少行业大佬都认为,“自动驾驶将在三年内全面落地”。然而如今三年多过去了,自动驾驶的商业化现状,和2018年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明明说好了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用电影《无间道》里面梁朝伟说的这句名言,来形容自动驾驶商业化的现状,可谓颇为贴切。 不仅商业化进展缓慢,自动驾驶行业更是面临着全面的寒冬。曾经的明星公司,背后有福特和大众两大名企加持的Argo AI,宣布破产;Aurora一年左右的时间,就从高点狂跌89%左右;之前英特尔认为估值可达500亿美元的 Mobileye,上市以来也是一直跌跌不休,如今估值只有200亿美元左右;图森未来一年多来的高管动荡戏码还在继续,甚至连CEO侯晓迪最近也都被董事会开除了…… 公司破产,股票大跌,人事动荡,融资艰难,商业化遇阻……自动驾驶行业的冬天,或许才刚刚开始。 国家的战略安全意志,才是行业最大的痛点 在TMT行业,很多时候国家层面的诉求和企业、行业诉求是一样的,但是很多时候又不是完全的一样。 比如,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做大做强往往是无需多言的第一要务;但是从国家层面去看,很多时候恰恰要对平台企业,实施反垄断监管甚至是处罚,这才有了这些年国家对大的平台企业的严格管控。 再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前些年行业企业为了追求高速发展,都在潜规则地玩杠杆最大化的杠杆游戏;然而,国家在金融领域,第一要务却是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自动驾驶行业同样也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商业化、降本增效等等是最为主要的;但是对于国家而言人员安全、产业安全、数据安全、军事安全、国家战略安全等等安全问题,才是最为重要的。 以人员安全为例,前不久交通运输部就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整个指南,在车辆准入层面、资质要求层面、保险层面、驾驶员从业资格
      2,060评论
      举报
      中国自动驾驶公司“美国梦”碎——数据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