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象限

方格之间,自有象限。关心科技,财经,人文,生活。

IP属地:北京
    • 自象限自象限
      ·2024-08-23

      无人驾驶,并非无人之地

      图片|Photo by 萝卜快跑 ©自象限原创 作者丨罗辑 老司机又双叒叕被“抢”了? 随着武汉无人驾驶的Robotaxi在各社交媒体平台出圈,自动驾驶安全员的职业从幕后走向台前,近期,招聘平台信息也显示,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安全员的招聘需求激增:不限男女,具备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货运经营经验的求职者享有优先录用的机会。 据上海某负责招聘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安全员的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后台平均每天能收到六七百份简历,更表明:优先录取老司机。 肉眼可见的是,Robotaxi的出现并没有“替代”谁,反而率先创造了新的岗位和新机会。 按图索骥,作为现代交通的代表,世界上第一辆地铁出现在1863年的伦敦,从此之后,城市交通开始被重新定义。而就像所有的新产业都伴随着一些新的岗位一样,地铁也同样催生了许多新的岗位,比如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工、站务员、调度员、安全管理员等等。 如今,在第一辆地铁驶出160多年后,城市交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导下,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变革。 今年7月,上海、湖南等省市相继出台政策扩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运营范围,原本在集中在郊区的Robotaxi开始逐渐向着城市核心区域挺近,成2为更多人出行的新选择。官方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萝卜快跑累计服务订单量超过了600万。 显而易见,继地铁对城市交通的划时代改造之后,Robotaxi正在成为城市交通进化的新方向。那么,在这一轮新的变革中,Robotaxi又在创造哪些新职业? 做汽车的“医生”,保障人类的安全 在众多新职业的工作者中,98年的江西男孩儿刘建华,是颇为敏锐的那个。 “我的工作主要是对萝卜快跑的车辆做一些系统升级、部署、调优和故障排除,也会负责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器套件做一些初始的标定工作。” ▲图源受访者提供 毕业后就加入自动驾驶行业的他,如今已经是一名萝卜快跑自动驾驶运维工程
      2,117评论
      举报
      无人驾驶,并非无人之地
    • 自象限自象限
      ·2024-02-04

      2023启示录丨中国ESG这一年: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行

      图片|Photo by Colby Winfield on Unsplash©自象限原创作者丨罗辑编辑丨程心2023年,许多行业开始争抢ESG人才,在猎聘APP上搜索“ESG”,相关岗位月薪可以达到10W~13W,甚至一些行业应届生的起薪都达到2~4万。在就业普遍面临压力的2023年,这种反常很能说明问题。更宏观的数据也有证明,在2023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有接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发布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过35%,相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当然,也同样不可否认,中国ESG仍然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从数据也可以看到,虽然独立披露ESG的企业在持续增长,但占比仍然较少。从投资领域来看,截止2022年末,全球可持续基金总资产规模达2.744万亿美元。欧洲占到总规模的81%,美国约占13%;而整个亚洲(不含日本)总资产才接近520亿美元,占比约1.9%。除了规模较小,独立发布ESG的企业占比较低外,中国企业对于ESG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分化。目前,在ESG领域比较活跃的当属互联网企业,这些企业更容易接受先进理念,同时在创业时期接受国际资本,具有全球视野,并且大多在海外上市,在ESG方面受到的监管也更加严格。这些原因共同造就了他们在ESG上更加活跃的事实。但作为对比,以制造业、食品零售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虽然许多也已经具备了ESG的意识,但对ESG的理解仍然停留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层面,而没有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当然,中国ESG迈出第一步,这无论如何都不是一种批评。但参考国际范围对ESG的反常态度,我们会发现:企业牺牲自身利益承担社会责任,这伟大但不可持续,前期这种“副作用”并没有突显,但下一个阶段就会发现:搞ESG本身并不符合ESG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毕竟任何事情,有投入有产出才是正向循环。ESG的本质,并不是要企业牺牲自身利
      2.57万评论
      举报
      2023启示录丨中国ESG这一年:在矛盾与摸索中前行
    • 自象限自象限
      ·2024-01-28

      2023启示录丨虚拟人这一年

      图片|《银翼杀手2049》剧照 ©自象限原创 作者丨程心 编辑丨罗辑 2023年,大模型“救活”了很多行业,其中最为反转的,就是把虚拟数字人(以下简称虚拟人)从活死人墓里拉了出来。 还没开年,在2022年火爆一时的元宇宙就已经快速遇冷,虚拟人作为元宇宙的遗孀也难逃霜冻的命运,不少虚拟人初创公司开始进入融资难、产品无法落地的艰难阶段;甚至大厂们,也开始裁撤曾重金打造的等专门为虚拟人制作而生的平台。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虚拟人将经历一段漫长的寒冬时,大模型来了。 大模型来了,首先意味着元宇宙之外,又有了新的概念和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大模型的能力也确实对虚拟人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元宇宙时代未能解决的成本高昂、制作周期缓慢、门槛过高等问题,也都开始被大模型逐个击破;同时,大模型让虚拟人能够真正开始规模化落地,融合进产业,这迈出了产业链成熟的关键一步。 但这一年仍然是混乱的。 年初,起死回生的虚拟人开始疯狂找落地场景;年中,闻到商机的代理商们,带着成千上万虚拟人涌进直播间,开始披着技术的外衣疯狂割韭菜,这也导致企业客户一时间对虚拟人望而却步。 年底,当泡沫逐渐消失、技术逐渐成熟后,整个市场开始回归冷静,产业链开始分化,上中下游的分工慢慢清晰,各行各业也不再追求形式而开始真正思考,虚拟人究竟能带来什么? 毫无疑问,虚拟人最重要的场景并不是当下所经历的这一切,它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超级入口,是人生游戏中真实的NPC,但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无论是技术还是生态,都还尚早。 在年尾之际,我们将从技术、产品、商业化三个层面,与多位厂商共同复盘2023虚拟人这一年。 图片  大模型让虚拟人“活”了  在大模型到来之前,虚拟人一直避不开成本高昂的问题。 2022年的时候,虚拟人通常都是一对一定制,价格也从上万元到几十万不等,但即便如此,虚拟人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某知名酒业公司
      4,441评论
      举报
      2023启示录丨虚拟人这一年
    • 自象限自象限
      ·2024-01-20

      2023启示录丨我的大模型创业这一年

      2023启示录丨我的大模型创业这一年原创 自象限编辑部 自象限 2024-01-18 21:49 发表于吉林图片|电影《中国合伙人》剧照©自象限原创作者丨程心编辑丨罗辑每当新一波的技术大爆炸来临,最为之兴奋的,当属创业者。大模型之前,无论是AI、消费、电商、还是互联网,创业者们面临的机会都只剩一条门缝,毕竟如今这个红海竞争的时代,无论什么项目,无论什么赛道,随时都能冒出100个同类竞品肉搏厮杀。直至2023年,大模型提出“重做一遍”的口号,将创业者拉回2015年遍地黄金时代,这是所有人的机会,也是时代再造英雄的时刻。今年以来,「自象限」格外关注关于大模型创业的一切,并见证了大模型创业的波折与变化:4月是混沌的4月,功成名就的大佬躬身入局,普通创业者也蜂拥而至,但创业的方向却并不明朗;7月开始,以打“团战”为主的孵化器、大厂战投开始站到了台前,奇绩创坛、Founder Park、黑客马拉松、百度战投们开始组织各类集体路演,一时间,创业者们带着项目四处奔走,热闹的氛围下,百川、智谱、MinMax等创业公司也撕下了创始人的标签,独立发布产品和战略;9月,大模型创业来到了AI原生应用的创造中,妙鸭短暂爆红之后,不少创业者都试图复制出下一个网红应用;11月,OpenAI的一场开发者大会敲碎了不少创业者的梦,但同时,以GPTs为代表Agent形式,让人们意识到了究竟何为原生,国内紧跟其脚步出现了一大波Agent公司。所以今天,不讲道理,只有故事。 两个月, ChatMind从诞生到被收购 2023年提起大模型,十个人中有九个都在创业,但真正能赚到钱的,其实并不多。在所有早期创业者中,大学还未毕业的石天放应该是幸运的代表。从有想法到做成ChatMind,他只用了一个晚上;从产品成型到获得第一批付费用户,他的团队只用了三周;从短暂迭代到最终被Xmind团队收购
      4,886评论
      举报
      2023启示录丨我的大模型创业这一年
    • 自象限自象限
      ·2024-01-11

      2023启示录 | 商业航天这一年

      图片|SpaceX©⾃象限原创作者丨罗辑编辑丨程心整个2023年,在全球热度上能够和ChatGPT一争高下的,可能只有SpaceX的两次星舰发射。就像2023年菜市场卖鱼的大爷都能聊两句大模型一样,即使从来不关心航天的人也会知道星舰爆炸的消息。事实上,整个2023年,商业航天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赛道。因为从实际效果来看,AI大模型还没有改变现有的世界格局,但商业航天却已经排好了世界航天产业的新位次。这一年,SpaceX依靠超高品质,超低价格的火箭横扫世界火箭发射市场。这一年,随着阿里安5号退役,欧洲开始了没有航天运力的空窗期,导致欧洲大量发射任务向SapceX集中。这一年,印度、日本、韩国、以色列,甚至朝鲜,仍然在奔向星海的道路上艰难探索。也是这一年,维珍轨道、Astra Space、ULA等众多火箭公司走到了命运的分叉路口,独立还是被收购,生存还是死亡?成为商业对技术的灵魂考验。纵观整个2023年,全球航天霸权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着SpaceX集中。但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航天仍然走出了一条独立的发展曲线,并在2023年迎来了第一次井喷式爆发。从SpaceX到全球,再到中国,2023年的商业航天,正在世界范围内重塑航天格局。一、SpaceX,横扫世界2023年,对于世界商业航天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因为这一年,SpaceX开始盈利了。盈利,意味着商业逻辑上的成功。2023年8月,《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的一篇报道曝光了SpaceX的财务数据。报道显示,2023年一季度,SpaceX收入约15亿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109.65亿元),实现总利润5500万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4.02亿元)。盈利来源于营收的大幅增长。2022年的时候,SpaceX的营收就曾同比增长一倍,达到46亿美元,带动亏损大幅收窄。2023年7月份,SpaceX曾告诉投资者,公司预计2023年将
      5,906评论
      举报
      2023启示录 | 商业航天这一年
    • 自象限自象限
      ·2023-11-29

      月薪两万,大厂疯抢AI数据标注员

      图片|电影《正义联盟》剧照 ©自象限原创 作者|苏奕 编辑|程心 “人均月薪两万、本科以上学历、直通百度字节。” 有些许荒凉的年底招聘市场,在最近的短短一周之内,突然冒出了一大批“AI数据标注员”的岗位,正在火热招聘中。 据「自象限」搜索,这些岗位不仅有百度、字节、京东、滴滴、美团等“梦中情厂”,工资月薪十分亮眼,都在1万到2万元之间,且发布时间很短,都在1周到1个月之间。 除了新以外,岗位招聘显然非常急迫。据招聘软件显示,HR们都异常活跃,一天24小时几乎全程在线,日均回复次数在十次以上,隔几分钟就回复一次。 “最近只要一上线,有关AI数据标注员的招聘消息就疯狂弹,重复地弹。”不少正在求职的人向【自象限】反映,“上次这么疯狂的打招呼,感觉还是主播招聘。” ▲图源Boss直聘截图 招聘的火热,很难不让人想到大厂的大模型之战。 不过,据「自象限」观察,“AI数据标注员”招聘不是由这些大厂直接操办,而是通过猎头公司来负责招聘。岗位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有“数据标注”、“AI话术编辑”、“数据标注分析师”、“标注员”、“AI训练师”等等。 虽然叫法不同,但关于这些岗位的职能描述却大差不差,据招聘软件信息显示,其中很大一部分岗位跟现下大热的大模型有关,入职的数据标注员们的日常工作包含,大模型的编辑校对、大模型的数据标注管理、大模型的内容质量评估等。 ▲图源Boss直聘截图 「自象限」向多位招聘HR进行了咨询,“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文心一言大模型回答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工作的地点在百度科技园。”有猎头回复道。 高薪资待遇、挂钩大模型、大厂哄抢……有求职者看到了机会,“大模型的风,要带动新一批大厂人扎根了,普通人的机会来了吗?” 但事实上,时间紧、任务重的岗位招聘,要求却并不算低,基本学历要求本科起步,985、211优先本科和硕士优先,在具备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计算语言学、文学等相关专业背
      4,959评论
      举报
      月薪两万,大厂疯抢AI数据标注员
    • 自象限自象限
      ·2023-11-17

      谁在疯狂“制造”小杨哥?

      图片|Modern Times (1936)©自象限原创作者|程心编辑|周游2022年1月,杭州九堡九环路48号财通大厦5号楼,一栋名为“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的大厦,在吊车的轰鸣中竣工。▲图源:网络在九堡仅15.8km的街道上,聚集着服装批发市场四季青,诞生过“淘宝一姐”薇娅,占据着杭州女装的半壁江山。所以当抖音直播基地入驻时,即便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又显得“理所应当”。与此同时,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2022年11月3日,抖音主播「疯狂小杨哥」账号粉丝超过1亿,和罗永浩被平台力捧不同的是,出身草根的小杨哥给了普通人“我也行”的错觉。巨大的“标杆效应“犹如驴拉磨时吊在眼前的胡萝卜,让无数人前赴后继地涌向抖音。“小杨哥没出来之前,我们都觉得在抖音做直播电商是赔钱的,在抖音还是秀场直播比较多,小杨哥之后,我们也转型了”,一位直播基地的老板告诉「自象限」。年初冷清的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开始有了“人气儿”,写字楼外墙不再一片灰蒙蒙,而是挂上了如“大码女装直播基地”的彩色招牌。1-3楼像一个个不同的档口,有人在卯着劲地直播,也有人趁着换班的缝隙凑合一口午饭。4楼,要穿过两排缝纫机,经过独立隔开的直播间,门口走廊上挂满了衣服。一名主播配一名选员,相比于底层主播,这里的主播看起来更“高级”一点,毕竟再往里面走就是办公区,那是高管喝茶的地方。“我来这里两年了,从1楼做到3楼,衣服的品质公司给的机制都不一样。到4楼就可以有独立的直播间,还有一些主播有自己的团队,这栋楼里所有的运营人员都是共享的”,一位3楼的主播告诉我们。▲图源:网络1000多平方米的直播基地,承载着主播爆红的梦想和老板“再造小杨哥”的希望。据「自象限」不完全统计,在近乎两年的时间里,全国就有接近90家抖音直播基地拔地而起,其中以长三角地区最为集中。另一边,快手也紧锣密鼓地在东三省、新疆、山东等地开设官方直播基地,并在当地举办电商节
      5,225评论
      举报
      谁在疯狂“制造”小杨哥?
    • 自象限自象限
      ·2023-11-09

      “一夜回到解放前”,OpenAI正在摧毁创业公司?

      图片|《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电影截图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OpenAI自横空出世那天起,就一直是创业者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如今这把剑终于落下了。 美东时间11月6日,OpenAI在镁光灯下举行了首次开发者大会,OpenAI接连放了几个大招,多模态、降价、GPTs、all tools,几乎把上半年的创业项目全都自己做了一遍,这一套连招也彻底把创业者们打懵了。 “不给第三方留后路”、“一夜回到解放前”、“搞了半年的东西在OpenAI的更新面前像个笑话”... ▲图源:即刻和朋友圈截图 与现场如春晚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不同的是,场外无数创业项目破碎和投资人心碎的声音。X上有网友自发组织了一场实时讨论,近百人实时讨论,当OpenAI献出“GPTs”和“all tools”时,惊现国粹“woc,这半年都白干了”。 ▲图源:X截图 而随着演讲进程的推进,Altman说出的每一个英文单词,都一片一片地击碎众多创业项目,“这是一场1挑N的碾压式比赛。”有人愁云惨淡地说道。 事实上,这并不是创业者们完全猝不及防地被OpenAI“偷袭”。 就在前一天,11月5日,在奇绩创坛举办一场关于探索Agent新范式的线上活动中,不少人都对这项技术忧心忡忡,“明天就是OpenAI的开发者大会,不知道会不会一夜之间变天。” 如今,这句话一语成谶。投资人睡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相关创业者:“你们和OpenAI所做的差异性在哪?”。创业者回复:“差异性就是比他差。” 众所周知,大模型创业有一条铁律:做OpenAI不做的事。但是现在看来,OpenAI似乎没有边界,而这对整个大模型行业来说,是福还是祸? OpenAI更新,降维打击了谁? 《三体》中,歌者文明向太阳系发射了一片二向箔,太阳系瞬间被二维化,所有的生命都变成了一幅画,地球也因此而毁灭。 降维打击由此而来,创业公司们的焦虑,也来源
      5,370评论
      举报
      “一夜回到解放前”,OpenAI正在摧毁创业公司?
    • 自象限自象限
      ·2023-11-02

      抖音双十一,主播“分食”李佳琦

      图片|Photo by Alexander Shatov on Unsplash ©自象限原创 作者|程心 编辑|周游 第十五个双十一,李佳琦也“急了”。 在这个全网拼低价的双十一,即便刚刚经历“底价协议”、“疑似二选一”的风波,李佳琦也不得不公开回应直播间低价争夺战。 李佳琦称:价格是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重要的还是能否为用户输出有用内容。 但对比李佳琦公众号和直播间在整个双十一期间的宣传,却未免有些讽刺。 ▲图源:「李佳琦Austin」公众号 自“国产品牌很难的”事件后,除了直播间的官方回复和节目录制,李佳琦很少对外接受专访,即便在花西子事件闹的沸沸扬扬之际,李佳琦也未发一言。 此时表态,或许不仅仅是刷存在感,更像是对“全网最低价”坚守溃败后的解释。 10月24日,李佳琦直播间数据出炉,开播后首日GMV95亿元,相比与去年215亿元缩水近56%,不如2021年的106.53亿元,成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 GMV缩水的真相往往藏在产品的细节里。 据不少网络博主的计算,今年李佳琦双11的机制相比于618和去年双11都更贵了。甚至深度参与今年双11的用户也都会发现,诸多品类李佳琦直播间早就不是唯一的选择,抖音里一些中部主播的机制,低价也直逼李佳琦。 一位接近品牌的从业人员透露:“由于要保证李佳琦直播间的最低价,给其他主播的机制往往会在赠品上文章,但如果抛开赠品,其实价格已经一致了。” 举几个例子,可复美胶原棒在抖音主播「搭搭」直播间,864元120只,平均7块2一只。而李佳琦直播间的价格是699元100只,平均6块99每支,仅差0.21元钱。一直与李佳琦交好的薇诺娜,在李佳琦直播间299元36片,在抖音大主播「多余和毛毛姐」直播间,329元36片,附赠一篇同款试用装,且试用后不满意可全额退款。 ▲抖音截图 相比之下,李佳琦并没有绝对的价格优势。 肉眼可见的,抖音主播正在“
      5,039评论
      举报
      抖音双十一,主播“分食”李佳琦
    • 自象限自象限
      ·2023-10-28

      PICO裁员,字节的战略性撤退

      图片|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自象限原创 作者|钱诚 编辑|程心 曾被喻为“中国VR行业希望”的PICO,最近被市场连泼几盆冷水。 先是10月21日,亿欧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PICO负责人近期前往新加坡向张一鸣汇报工作,得到的反馈是字节将逐步放弃PICO业务,原因是PICO所处的硬件领域非字节跳动所擅长,几年下来成绩未达预期、并且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字节跳动相关负责人对此予以否认,称此消息不实,PICO在正常运营,且公司会长期投入XR业务。 但不到两天,澎湃爆出,PICO近期有多位核心业务负责人相继离职和调岗。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PICO副总裁、内容文化部门的总负责人任利锋,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其飞书状态从今年7月份开始请假,假期一直到今年年底。 种种迹象显示,任利锋事实上已处于离职状态,而当初随任利锋从抖音调到PICO的部分高管,如原抖音综艺负责人宋秉华、PICO视频直播负责人刘彧、PICO内容产品负责人等也纷纷调回抖音或离职。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上今年的多次裁员,如今PICO员工已离职近半,市场部门员工更是已经离职近三分之二。 如今,尽管字节和PICO方面一再否认相关报道的真实性,但可以看到的是,PICO内部正在经历一场巨变,这背后不只是PICO的窘迫,更是整个VR行业的“生死局”。 PICO的“内部之变”,终究是扯下了VR行业的遮羞布。 从数据上看,根据IDC,2023年上半年中国AR/VR头显出货32.8万台(sales in 口径),PICO在中国VR市场的份额占比达到58.7%,遥遥领先于其他厂商。 绝对头部的玩家尚且如此,称看不到希望和未来,那作为曾站在风口浪尖,被誉为可能替代智能手机,成为下一代智能终端VR/AR行业,又该何去何从? PICO困在娱乐游戏里 “PICO买回来就是落灰的。” 作为国内销量排名第一,即使在全球市场也能排上名号的PICO为何突然走到了被
      3,536评论
      举报
      PICO裁员,字节的战略性撤退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