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统戴老板

有趣且深度的硬核财经

IP属地:未知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10-13

      中年戏骨,被迫霸屏

      前段时间,四大名著被下令翻拍的消息引发了坊间关注,据说郑晓龙团队负责《红楼梦》、正午阳光负责《三国演义》、柠萌影视负责《西游记》、新丽传媒负责《水浒传》[1]。网友很快发现,里面最难拍的应该是《水浒传》——因为既会演戏、又长得像梁山好汉、还不容易塌房的男演员,如今恐怕凑不齐105个(有3位是女性)。玩笑归玩笑,一桩摆在观众面前的现实是:当下的影视热门题材,男演员基本离不开雷佳音、张译、于和伟、沈腾这几个人,即便加上黄渤、秦昊、张颂文为代表的第二梯队,别说凑齐三位数了,连前面的36天罡都排不出来。但就是这么几位素来不以容貌见长的熟脸,近年却包揽了国内除偶像、古偶之外的其他全部类型,在打造《狂飙》《满江红》《觉醒年代》《隐秘的角落》等爆款名作的同时,在大小银幕也形成了显著的“霸屏”效果。中年戏骨们扎堆接单、高频亮相的副作用,便是批评角度的接踵而至——有表演专业层面的“角色单一、风格同质”;有观众感性层面的“审美疲劳、见着就腻”;还有社会公平层面的“妨害机会均等、资源咖多吃多占”。在这一点上,被网友吐槽“现在演啥都一样”的张译无疑是典型。客观上看,这一评价不算公允,但确实代表了相当程度的群众意见。这个《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中走出的国民演员,过往标签是朴实真诚接地气,现在却变成了主旋律流水线上的“苦情轴男”[2]:始终鬓角斑白,永远薄唇紧闭,一直负重前行。除了少数角色还能供他探索一点复杂性,大部分派给他的类型,都是不同年代背景、类似职业身份、相近人物性格的表演公式。《狂飙》中张译饰演的安欣为了避免在“自我重复”中过度消耗,年初凭借《三大队》二封华表影帝的张译,在领奖台上当众宣布息影一段时间。无独有偶,雷佳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早就意识到了“作品霸屏”的问题,因此有小半年没拍新戏,年内播的均是存货。当局者都这么“听劝”,既体现了自知之明,也实属无奈之举。然而,银幕上只剩
      255评论
      举报
      中年戏骨,被迫霸屏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9-19

      重读vivo:一部未完待续的创新史

      2014年的vivo X5 Max新品发布会上,创始人沈炜带着几位核心管理层集体亮相,这是他在消费电子产业里摸爬滚打近20年的首次公开演讲。 发布会的品牌分享现场,他表示vivo还是一家小公司,手机市场所有的同行,都是自己的老师。 十年时间过去,沈炜口中的这些老师,有的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杳无音讯,有的经历了市场格局的震荡东山再起,有的在全球市场长袖善舞,有的依旧是自己反复学习琢磨的对象。 十年间,沈炜治下的vivo经历过大厦将倾的危急时刻,也创造过东山再起的神来之笔,在不断剖析同行们的成功与失败的同时,vivo也成了无数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 位于东莞的vivo全球总部 vivo的成立可以一路追溯到三十年前,过去三十年的时间里,vivo一直在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是正确的事? 向一流的公司学习 2008年左右,vivo的工厂里一直挂着一面横幅,上面写着“全面学习诺基亚”。 时值诺基亚经典机型N95问世一年有余,通过这一系列明星产品,诺基亚坐稳了Symbian阵营头把交椅,坐拥全球手机市场40%的份额。业界普遍认为诺基亚正在完成自己的加冕礼,很难预料到看似永恒的王权会在顷刻间被连根拔起。 vivo向诺基亚学习的既不是系统开发的流程,也不是市场调研的方法,而是如今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环节:产品质量。 中国通信产业起步的十年里,产品可靠性曾是制造业的一道伤疤。 此前的功能机和电话机产品线上,液氢电池漏液、焊锡漏电造成的售后事故和召回时有发生。vivo的创始团队曾去湖南考察市场,面对全行业普遍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向经销商展开调研,后者的反馈是“十之八九”——意思是国产品牌十台手机有八九台会出现返修。 这是vivo从通信业务起步时的行业现状。世纪之交是消费电子产品大爆发的时代,想要在通信产业的黄金年代取得领先,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一流的企业学习,补足自身生产制造领域的短板。 胡柏山在2000年加
      398评论
      举报
      重读vivo:一部未完待续的创新史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9-16

      OPPO三十年:站在台前的幕后英雄

      2024年年末,武汉光谷,天马微电子迎来一场特别的庆功仪式。 两个月前,OPPO Find X8系列上市大卖。OPPO拉了一个大团队,从研发到供应链到质检,一起到武汉庆祝。天马专门定制了可乐,上面写着“Find X8大卖成功”,“天马OPPO加油”等祝愿,大家都很高兴。 OPPO和天马庆祝的不只是销量,还有共同跨过技术门槛——Find X8实现了仅1.45mm的极窄边框。作为中小型面板全球主力厂商,天马被OPPO推着完成了一系列技术突破。 熟悉OPPO的产业伙伴都知道,OPPO从来不是“拿来主义”厂商,它习惯于挑战各种技术界限,抛出近乎苛刻的要求,把问题拆成细小颗粒度,和产业链上下游逐一攻坚。 正是这种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带着OPPO一次又一次穿越旧战场,坐在了新牌桌前。 近日,OPPO Find X9系列曝光。全新一代影像旗舰将重新定义手机影像标准,为用户带来专业级相机质感的影像效果。Find X9系列也是OPPO对自身技术与产业链伙伴一次动员式提炼:包括行业首个具备瞬时三曝光技术的大底主摄、2亿像素超清长焦,以及Ultra级的丹霞色彩还原镜头等。OPPO和众多伙伴携手深入手机科技边界。 刘作虎在微博预热OPPO Find X9 2025年的手机市场,各大品牌在相距不过1%差距的市占率里贴身肉搏,各展身法。还在桌上的幸存者们早早意识到,真正的突破早已不在于份额的微小波动,而是在静水深流之下的技术布局。 三十年间中国手机行业表层竞争风云变幻,无数产品如流水远逝。在更深层面,产业链始终会记住,是哪些台前品牌在幕后携手,与它们并肩走过技术无人区。 技术立业: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2010年秋天科幻电影《盗梦空间》大火,不久后影片主角“小李子”莱昂纳多代言了OPPO第一款智能手机X903。 接下这个代言前,有导演问莱昂纳多有没有听过OPPO,莱昂纳多本说没听过,马上又想起,自己家的蓝光
      562评论
      举报
      OPPO三十年:站在台前的幕后英雄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9-04

      小而不倒II

      2010年北京歌德春拍,一瓶1959年出产的茅台酒以103万元成交。十五年后,初代Labubu创下108万元的落槌价。越老越香的赛道上,茅台终于迎来了竞争对手。 泡泡玛特是一家公司,也是献给这个时代的悖论。 103万的白酒是国酒茅台,108万的玩具是玩物丧志。身穿Patagonia的中年人屯了一屋子茅台,吃完拼好饭的年轻人挂着一包Labubu,彼此都觉得对方被割了韭菜。 这个时代的关键词是割裂,一个人可以刷短视频刷到半夜两点,一觉醒来批评年轻人只想当网红;一个公司可以一边信着消费升级的邪,一边挨着低价内卷的打。 消费品行业摔了个鼻青脸肿,终于在泡泡玛特上天的业绩中找到了新的图腾:情绪价值。 无用的溢价 何为情绪价值?一言以蔽之:商品在功能性与实用性之外的附加值。 如果杯子的价值所在是装水,那么它的附加值来自容量、耐用、保温功能所组成的实用性。而当它精巧的设计和审美开始被市场定价,就出现了“情绪价值”。 当下消费市场的样貌,非常接近日本学者三浦展理论中的“第三消费时代”,即基础消费品伴随工业化与城镇化完成普及,消费趋势从生活必需转向个性化的细分需求。 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基础消费品对应着功能性和实用性,比如空调、冰箱等家电和大部分快消品。其特点是需求高度普适,市场规模无限接近人口基数,孕育着富可敌国的大生意。 细分需求的特征是超脱功能与实用的产品属性,以及与之并行的溢价空间。无论是小米汽车1584Ps的马力,还是Labubu邪魅的微笑,都很难被视为一种“实用”和“功能”。 但中国消费市场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恰恰是人口基数生意相继触顶,细分需求快速增长。泡泡玛特用只能拿开挂来解释的业绩,碾过了每一面曾被投资机构高举的高频刚需大旗。 当电梯间里挤满穿着始祖鸟但从来不滑雪的上班族,摆在投资机构面前的是个非常现实的难题: 基础消费品和细分需求,对应着截然不同的商业逻辑。 用不太恰当的
      1,097评论
      举报
      小而不倒II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8-29

      实心上海:一座人民城市的产业底色

      2025年上半年,超过300万外国游客入境上海。在所有“China Travel”主题的视频里,高耸入云的三件套、张灯结彩的城隍庙,是这座GDP超5万亿人民币的摩登都市,在匆匆过客心中留下的典型模样:它既是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化窗口,也在街角里弄保持着传统文化的审美考究。90年代迎来浦东大开发之后,在烂泥渡上拔地而起的陆家嘴,加速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更是急速壮大了这座城市的中产群体。此后,消费和金融属性的突出,成为了上海标志性的城市气质。但对于常住这座城市的居民而言,生活的常态到底不是去流光溢彩处打卡一游,日常吃喝也终究不是社交媒体上的沪币溢价。时髦的网红主理人、忙碌的快递外卖员、勤恳的生产线工人、辛劳的菜农粮农果农,共同生活在这片63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样的产业组合、雄厚的实业基因才是这座城市长久以来海纳百川的根基。实际上,世界上也很少有国际大都市像上海这样,既汇聚了高效流动的金融资本,又持续推动着工农业的升级迭代。在这里,你既能听到人们对股市高谈阔论,也能看到汽车、轮船、飞机、火箭从图纸走下产线;当上海港在2024年成为全球首个年吞吐量超5000万标准箱的世界第一港时,并非粮食主产区的上海,同时还保持着全国粮食亩产第二的农业效率。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高企的用地成本和昂贵的衣食住行往往会逼出利润有限的制造业和看天吃饭的农耕者。但第一、第二产业外迁带来的空心化隐忧又会限制城市的长远发展——如果“价值创造”只被集中在少数高附加值行业和少数高收入群体,社会功能的单一化,会让一座城市失去抵御外部冲击的韧性。几乎所有的国际大都会都需要面对这种风险。在全球城市发展史中,最终能够同时兼备经济、金融、贸易、 航运、科创“五个中心”功能的国际化大都市也屈指可数。面向世界,产业的多样性和广阔的城市腹地是上海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面向未来,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和包容万象的社会文化,又为生活
      632评论
      举报
      实心上海:一座人民城市的产业底色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8-26

      重新理解拼多多

      2018年夏天,张勇与刘强东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被问到了同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一家名叫“拼多多”的年轻公司?时值拼多多赴美IPO,中国电商格局的松动初现端倪,两大平台仍旧合力持有近八成市场份额,消费升级的浪潮似乎一浪高过一浪,但成立仅三年的拼多多,月活已经赶超京东、仅次于手淘。张勇与刘强东的回答也尽显语言艺术,一个表示消费者买过三次自会有答案[1],另一个表示淘宝不可能再回到三块九卖一双日抛鞋的时候[2]。言外之意,拼多多上都是便宜货。战略上藐视,战术上也未必多重视,在当时轰轰烈烈的消费升级运动中,拼多多的势如破竹虽然是个解不开、读不懂的谜题,但友商解题的兴趣显然不大。拼多多上市五年后,券商口中“历史级泡沫[3]”不断创造历史,电商这个看似稳定的寡头格局开始迅速松动,主要参与者从阿里/京东两家公司,变成了阿里、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五家公司,竞争烈度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日趋白热化。作为市场格局变化中最显眼的变量,拼多多从头到尾每一个组织和细胞都曾被反复解读与解剖,对它的复盘和总结也远远超过了商业本身,衍生出无数严肃的商业案例和社交媒体迷因,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待解的问题。读懂拼多多,也就读懂了中国电商。裂隙之间:制造业改变了什么从早年的拼多多到后来的抖音与快手,新电商平台的出现都有一个前置条件:电商基础设施的公用化。电子支付的普及,物流网络的铺设,数百万计的卖家,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后来者参与的门槛。以物流为例,亚马逊“独占式”的仓配服务保其在美国市场多年屹立不倒,同样砸钱自建物流网络的京东却尴尬地发现,大半个快递行业都在给电商平台当雇佣兵。包括京东物流在内,中国目前至少同时存在七张全国性的快递配送网络。但基础设施的共用化并没有改变电商的性质,后来者无法用先发者的方式击败先发者。电商是一块回报率极其丰厚的版图,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公司,多少都打过卖货的主意。但腾讯的屡败屡战,美团的知难
      677评论
      举报
      重新理解拼多多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7-31

      淘宝依然能打

      中国互联网商业已经很久没打大仗了。2025年初,京东打响了进军外卖市场的发令枪,在推出零佣金入驻政策后,自4月起又两次启动百亿补贴计划。接着,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入场角逐,上线不到三个月,最近连续两个周末,其日订单量达到9000万单。同期美团也加大投入,将高峰期日订单量拉升至1.2亿单,一周后又达到1.5亿单,但其中估计有数千万0元购订单。伴随市场规模短时间内迅速扩大,淘宝闪购的实际份额可能已经逼近了美团。在美团、淘宝、京东三家激烈但实属难得的竞争格局下,外卖与即时零售市场从日均1亿单,激增到了高峰期日订单量达到2.5亿单。据高盛统计,头部平台单月外卖业务投入已超250亿元,行业进入高烈度竞争状态。投入落地后,有奶茶店订单排了三米长、有骑手拼命送单日入1700元。打工人从“非必要不消费”,到把工位吃成食堂,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很久没出现这么热闹的场面了。淘宝成了行业最重要的增量贡献者,不但在上线两个多月,日订单量相比饿了么的基线水平净增加了7000万单,日活跃用户数(DAU)也达到2亿。一个保持着高度战斗力的淘宝,成了搅动市场格局的鲶鱼。但这个过程中依然有很多谜团待解,譬如平台为何能在短期内动员核心资源,实现如此迅速的增长。毕竟,阿里上次同等规模的零售业务“大战”,可能已经过去近十年了。盘活新战局7月5日当天,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之后,淘宝闪购暂时没有再继续扩张峰值订单规模。接下来的两个周末,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依然维持8000万单。最近的两个周末,在优惠补贴相对低调的情况下,淘宝闪购周末的订单量又增长了1000万。在淘宝闪购订单增量长到9000万单后,整个市场从1亿单激增到了2亿单。站在鼓励消费的时间节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补贴大战,将即时零售单市场扩大了一倍,也将蛋糕做得更大。对平台、对商家、对骑手、对用户来说都实现了共赢。在此之前,中国的外卖和即时零售的市
      863评论
      举报
      淘宝依然能打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7-23

      劝君不做孙正义

      金融世界里只有两种人能够青史留名,一种是赚过大钱的人,一种是亏过大钱的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是第三种:看那些赚过大钱的人用更快的速度把钱亏掉。2022年12月,吉尼斯官网更新了一则新的世界纪录,几个月前还笑傲福布斯榜的马斯克因亏损1650亿美元,成为了新任“史上亏钱最多的人”。这个世界纪录最早收录于2000年,彼时互联网泡沫破裂,做过三天世界首富的孙正义,亏掉586亿美元,此后就蝉联了宝座22年。实际上,孙正义基本就是一只薛定谔的猫,人生主要就分为亏了大钱和赚了大钱两个状态,问题只是没人清楚他正在亏还是正在赚。他可以一次泡沫破裂就亏掉586亿美元,也可以靠一个阿里巴巴就起死回生。2020年财年,他创下日本企业史上最高年度净利润,转头就因为wework上市失败,刷新了单季度亏损记录;补亏割肉了起飞前夜的英伟达,同行以为AI时代不会再给孙正义留位置,ARM的上市又帮他赚回了千亿美金。苏轼在官场上有多耐贬,孙正义在投资上就有多耐亏。与“投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钱”的奥马哈人相比,东亚人的鲁棒性之强,玩的就是风浪越大鱼越贵,独角兽崩了我没废。今年1月,他高调入局特朗普的星际之门计划。在这个总投资规模高达5000亿美元的项目里,软银作为主要出资方,给孙正义买来一个董事长的位置。或许是担心赢起来不够麻,孙正义紧接着加码,号称要投资1万亿美元引入先进制造,把亚利桑纳州建成美国深圳。步子迈太大,不仅行政级别没对齐,钱还得找银行借。在人类通往AGI的道路上,孙正义右手拿着不具备魔法功能的水晶球,左手拉着足以让他重回世界首负的债务杠杆,终于挤上了最大的牌桌。但海湖庄园终究少了些人文关怀,只跟他说中央已经决定了,让你来当大血包,却不提醒他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也要考虑。此时此刻的孙正义,如果环顾牌桌左右就会发现,科技产业早已不是他年轻时的模样,他和中国国足的命运如出一辙:出不出线,主动权根本不在
      1,005评论
      举报
      劝君不做孙正义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7-20

      丁真的宇宙

      出道不足5年的丁真,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解构现实的一个情绪出口。 这个00后的藏族少年,在2020年11月凭借一位摄影师偶然拍摄的一段视频,用7秒钟的“淳朴笑容”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百亿流量,10天后成为了四川理塘的宣传大使、17天后登上了外交部的推特、38天后受邀地方台的跨年晚会、84天后亮相央视网络春晚,打破了中国历史上所有的“造星”纪录。 按照官方媒体的预想,年轻人应该对这位同龄人的“火箭式”跃迁感到钦佩和赞赏。但领导可能未曾想到的是,正在饱受阶层固化之苦的青年,丝毫没有掩饰对这种“被钦点的成功”的反感,他们以贴吧为根据地,以造梗为武器,以解构为指导纲领,迅速打造出了一个——“丁真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里,网友们一边围绕丁真造梗,制作大量鬼畜视频,一边把凡是跟“走捷径的成功”和“被钦点的成功”有关系的人物,贴上“xx丁真”的标签,陆续创造出了滑雪丁真、数码丁真、文学丁真、乒乓丁真、数学竞赛丁真等等——这些未必客观和公平,但折射出的情绪却是真实的。 其实在丁真爆火的第二个月,男青年聚集的虎扑就发起了一场著名的投票,用户们基于对颜值出道的鄙夷情绪,怒投出63%“自己比丁真帅”的抽象选项。对此“简中弗洛伊德”峰哥锐评道:“虎扑人士就是3D中的3D(谐音三低——低学历、低素质、低智商),除了会上网欺负丁真还会干啥?” 虎扑投票的经典场面 但命运给家人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五年过去,挤满底层青年的虎扑,市值缩水93%,最后被迅雷以白菜价捡了过去;而丁真非但没有昙花一现,反而始终是各路媒体的流量宠儿,走进了央视的纪录片,走上联合国的讲台,走到了各类颁奖晚会的聚光灯下、也走进各路领导的合影里。 网友们并不气馁。在素有“流行文化暗角”之称的B站鬼畜区,丁真已经成为蔡徐坤、刘华强、马保国之后的新一代梗王。 Up主们对丁真IP的接力填词,创造了超过2.5亿次的播放量,是平台日活的2.5倍;1
      2,400评论
      举报
      丁真的宇宙
    • 饭统戴老板饭统戴老板
      ·07-20

      新书推荐:《制裁与经济战》

      中国人民大学的翟东升教授,是笔者的老朋友,最近他和嵇先白老师等人合著的新书——《制裁与经济战》,在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这本书我花了一个周左右的时间读完,的确是我近几年读到的最系统、最务实、最有指导意义的“反制裁手册”。 书里从汉朝断供匈奴讲到俄乌能源博弈,从美国怎么“把金融系统武器化”,到中国该怎么“设防、反制、绕道、筑底”,既有逻辑模型,也有实战案例,读起来一点儿都不无聊。 很多朋友总觉得“制裁”是外交部发言人念一念的词儿,离我们老百姓很远。但你真要去看芯片、能源、跨境支付这些行业的趋势图,就会发现:制裁,其实是一门“经济工程”,甚至是全球产业链的电闸开关。 这本书特别适合哪类人看?如果你对芯片断供、SWIFT封锁、矿产争夺、人民币结算、卡脖子产业链这些名词感兴趣,那你一定要读。它不是一本书,是你理解下一场经济战怎么打的“通关地图”。 翟东升教授非常擅长做具有前瞻性的判断,其早在2014年就准确预测了后来的中美战略博弈,他在《一虎一席谈》上舌战群儒的场面,在网络上流传已久。而他的诸多观点,也能在很多政策中看到影子。 同样,在这本书里,翟老师也提出了很多预测和判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无论是做商业布局,还是做个人规划,这些前瞻判断的价值,都会远远超过这本书的定价,已经读完它所花的时间。 在此推荐。
      1,267评论
      举报
      新书推荐:《制裁与经济战》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