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女记者部落

160位叽叽喳喳爱聊新闻和时尚,可爱迷人又正义的财经女记者。

IP属地:未知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5-19 21:58

      黄子韬卫生巾一夜售罄,三位男性合伙人如何卖爆一款女性刚需产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5月19日讯(记者 王涵艺)5月18日晚,由知名艺人黄子韬主理的卫生巾品牌“朵薇”正式上线发售,仅一个晚上就实现了4000万元的销售额,现货库存迅速售罄。 这一成绩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开始思考:三位男性合伙人能否成功打造一款女性刚需品?火爆热卖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的销售成绩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图片来源:截自抖音 据界面新闻报道,朵薇卫生巾在开售15分钟内就卖出了19.5万单,半小时内销量突破45万单。目前,品牌已经售罄现货,并开启了预售模式。 从市场反馈来看,朵薇卫生巾的性价比是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蓝鲸新闻观察发现,其基础组合装62片售价仅49.8元,单片价格约0.8元,这一价格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相比行业头部品牌如苏菲、高洁丝等,其单片价格略低。 而黄子韬作为当红明星,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其直播带货能力早已得到验证。粉丝的支持也是朵薇卫生巾首播销量火爆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黄子韬在3·15晚会曝光卫生巾质量问题后,公开表示要做透明化卫生巾工厂,这一试图挽救行业的举动,也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期待。 在生产与质量控制方面,朵薇似乎下足了功夫。据官方介绍,工厂设有3条生产线,每分钟可生产1200片,到6月15日更是能实现100%全自动化。 产品通过了17项国家检测,菌落总数达到0(国标要求≤100),并采用AI污点检测,废品率控制在2%。 值得一提的是,朵薇品牌的团队合伙人除了黄子韬,还有遥望科技董事长兼CEO(首席执行官)谢如栋以及千芝雅董事长吴跃,三人均为男性。 其中,朵薇背后MCN机构遥望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直播电商公司,拥有丰富的渠道资源和运营经验,为朵薇卫生巾的销售提供了有力保障。 天眼查显示,浙江朵薇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曾用名为浙江米派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徐嘉斌。杭州龙则灵网络科技有限
      1评论
      举报
      黄子韬卫生巾一夜售罄,三位男性合伙人如何卖爆一款女性刚需产品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5-16

      上市首日破发,股价暴跌12%!“初代网红”绿茶餐厅核心经营指标下滑、屡陷食安风波

      图片来源:绿茶集团 蓝鲸新闻5月16日讯(记者 孙煜)今日,曾五次递表港交所的绿茶集团(6831.HK)终于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虽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但从首日表现看,绿茶集团上市首日股价即破发,开盘价7.19港元,截至今日收盘,股价报收6.29港元,跌幅超12%,市值42.36亿港元。 来源:Wind 餐厅核心经营指标下滑 2008年,创始人王勤松、路长梅夫妇在杭州西湖边开出了第一家绿茶餐厅,主要接待来杭州旅游的背包客,因菜品融合各地特色、价格亲民受到消费者喜爱。 从发展历程看,2017年,绿茶集团获得来自瑞士私募巨头合众集团(Partners Group)旗下基金Partners Gourmet的4.5亿元投资,至此进入高速发展期,2018年开出了第100家餐厅。 从近年来餐饮增长情况看,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绿茶集团餐厅数分别为276家、360家、465家,同期的新开餐厅数量分别为47家、89家和120家,关闭餐厅为7家、5家和15家。 绿茶餐厅的招牌菜包括绿茶烤鸡、面包诱惑、招牌粉丝裹虾、东坡仔排等,人均消费在50元-70元。菜品更新速度较快,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绿茶餐厅分别推出172个、168个、203个新菜品。虽然菜品持续上新,但绿茶餐厅的招牌菜仍依赖早年推出的经典款,并未有新的大单品出现。 招股书显示,2022年-2024年,绿茶集团营业收入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7亿元、2.96亿元和3.5亿元。 门店增长、业绩增长的背后,各个餐厅的核心经营指标却出现下滑。招股书显示,绿茶餐厅2022年-2024年翻台率分别为2.81次/天、3.30次/天、3.00次/天;人均消费分别为62.9元、61.8元、56.2元。值得一提的是,绿茶集团创始人此前曾公开表示“每天4次翻台率是保本线”,如今餐厅未
      60评论
      举报
      上市首日破发,股价暴跌12%!“初代网红”绿茶餐厅核心经营指标下滑、屡陷食安风波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5-14

      挖来原天猫美妆总经理后,上美董事长放话要“对打”欧莱雅,但差距巨大且主品牌韩束已显颓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5月14日讯(记者 王涵艺)日前,原天猫美妆总经理古迈(原名:胡伟雄)正式出任上美股份(2145.HK)旗下新彩妆品牌NAN Beauty合伙人。 上美股份董事长吕义雄在社交媒体高调回应称“越来越好玩了”,并在网友调侃“这个是对着珀莱雅打啊”时纠正道:“错了一个字,对着欧莱雅”。这一表态,引发市场对上美股份真实实力与战略意图的热议。 图片来源:截自聚美丽 据行业媒体聚美丽报道,古迈是美妆及快消行业的资深人士,早年任职于雅诗兰黛集团和路威酩轩集团,担任品牌销售及管理要职。 2015年底加入阿里巴巴,历任天猫美妆事业部总经理、快速消费品事业部总经理及总裁,期间实现高端美妆品牌全面入驻、新零售模式创新等突破。 除了新加入的古迈,上美股份即将推出新彩妆品牌NAN beauty,还联合了知名化妆师春楠,和珀莱雅旗下彩棠品牌的推出,恰有异曲同工之处。 根据此前上美股份公布的“2030年300亿品牌矩阵”来看,预计NAN beauty未来规模在10-20亿元之间,同时,基于300亿的规划版图,上美股份预计彩妆品类约占集团总营收10%,即30亿元;线上渠道占比90%,即270亿元。 上美股份2024年业绩,高增长与隐忧并存 根据2024年年报,上美股份全年营收67.93亿元,同比增长62.1%;净利润8.03亿元,同比激增74%。 然而,下半年营收增速放缓。根据财报,其上半年营收35.02亿元,下半年则为32.91亿元,环比下降。同比来看,上半年增速120.67%,下半年回落至25.37%。 最能打的韩束品牌,上半年营收29.27亿元,下半年降至26.64亿元,环比减少2.63亿元,同比增速从上半年的84.73%放缓至28.94%。飞瓜数据显示,韩束在抖音的复购率从2023年的24%-28%降至18%-22%。 2025年前两个月,上美股份业绩增长疲态更明显。据
      157评论
      举报
      挖来原天猫美妆总经理后,上美董事长放话要“对打”欧莱雅,但差距巨大且主品牌韩束已显颓势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4-29

      含乳饮料越来越难卖了?销售费用高涨,李子园依旧难阻业绩滑坡,股东加速减持逃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29日讯(记者 张静伦)在高企的广告费用投入下,“甜牛奶第一股”李子园还是卖不动。 4月28日,李子园公布2024年财报。当中披露,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15亿元,同比增加0.22%;归母净利润2.24亿元,同比减少5.55%。扣非净利润2.07亿,同比下滑5.24%。 同日,李子园发布2025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公司一季度营收为3.20亿元,同比下降4.30%;归母净利润为6616.55万元,同比增长16.17%。 1994年,李国平于浙江金华创立李子园。凭借着清甜的口感和性价比,李子园的甜牛奶迅速在消费市场上走红。从浙江金华发家后,李子园通过深度绑定“早餐店”这一消费场景,迅速在江浙沪地区站稳脚跟。 李子园创立的三十年以来,“甜牛奶乳饮料”一直是其最畅销的明星单品,公司95%以上的营收贡献来自于此。但过于依赖单一产品类型,很容易在市场变化中陷入被动。 伴随李子园净利润下滑的,正是含乳饮料的失速。分产品来看,报告期内,李子园含乳饮料遭遇增长瓶颈,营收同比下滑1.92%至13.54亿元。乳味风味饮料营收同比上涨31%,复合蛋白饮料营收同比上涨18.19%,其他饮料营收同比上涨270.84%。 分地区来看,如今的李子园仍是以华东地区为主的区域性品牌,全国化布局还待增强。2024年,“大本营”华东地区贡献营收6.98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近一半。华中和西南地区分别贡献了总营收的16.88%、19.6%。 另一方面,李子园除了来自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收入分别微增3.53%、3.9 %之外,其余地区收入均出现下滑,其中“大本营”华东地区营收同比下降0.58%,华中、东北地区的收入则是双位数下滑。 通过财报可以发现,李子园2024年的营收较上年同期相差不大,仅同比下滑0.03亿元。而毛利率有所增长,较2023年同期增加3.22个百分点至39%。而在
      233评论
      举报
      含乳饮料越来越难卖了?销售费用高涨,李子园依旧难阻业绩滑坡,股东加速减持逃离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4-27

      神秘的“高潮针”:宣传“0风险即刻见效”,波及四家上市公司

      蓝鲸新闻4月27日讯(记者 赵凯)今天的微博热搜上,出现了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高潮针。 近期在社交平台中不少“排队打高潮针”的内容开始出现,在这些帖子中,“高潮针”这个私密健康领域兴起的注射类项目,成为了一种女性“新时尚”。 突然爆火的高潮针究竟是什么?又有哪些猫腻? 报价从2000到6000元不等,宣传“0风险即刻见效” 直接在社交平台搜索“高潮针”大概率是没有太多信息的,就像“敏敏肌”“绿泡泡”、“赚米”这样的词汇一样,“高潮针”的别名也叫“gc针”、“Gchao针”。将检索词进行替换以后就会出现不少自称消费者的体验分享与自称专业整形医师的“专业意见”。 在这些帖子中,高潮针被描述为一款注射类的女性私处整形项目,甚至不少帖子中还经常出现“终于抢到了”、“排队等到了”等描述,营造了“女性追捧高潮针”的盛况。 蓝鲸新闻记者联系到多个号称提供该注射项目服务的机构了解到,高潮针并不罕见,包括深圳、南京、上海、杭州在内的多个国内一线城市均有机构出售该服务,售价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 其中一位深圳某机构的医师助理告诉蓝鲸新闻记者,他们所提供的高潮针服务从面诊到注射结束仅需不到两小时,5980元的报价也覆盖了术前检查到局部麻醉的所有费用。当记者询问是否会有风险提示时,该服务人员表示,“不会有任何风险和副作用”。 这样的“0风险”表述几乎出现在了所有相关咨询中。一位南京某机构的整形医师告诉蓝鲸新闻记者,这个针剂除了未成年不能打几乎没有什么其他限制,“所有效果都是即刻产生的”。 在这位医师的描述中,高潮针的原理与面部整形注射类似,注射胶原/玻尿酸,但这就意味着这些物质会被吸收和代谢,因此“一次性消费”无法一劳永逸,按照医师的规划每隔15个月左右就需要新的疗程支撑原本的功效。 除这种胶原/玻尿酸注射外,互联网中还盛传另一种“技术路径”,即PRP-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利用自身
      340评论
      举报
      神秘的“高潮针”:宣传“0风险即刻见效”,波及四家上市公司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4-27

      贸易战阴影下困境已显!斯凯奇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撤回2025财年业绩指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25日讯(记者 王涵艺)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正成为悬在运动品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美国舒适鞋履巨头斯凯奇(Skechers)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其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16%,远超前一季度11.5%的跌幅,成为拖累全球增长的主要因素。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 尽管公司整体销售额增长7.1%至24.1亿美元,略低于预期,但其撤回2025年全年业绩指引的举动引发市场对运动品牌供应链韧性的担忧。 具体来看,斯凯奇第一季度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066亿美元降至2.024亿美元,但每股收益从1.33美元升至1.34美元,高于分析师预期的1.17美元。 分地区看,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销售额增长14%,美洲地区增长8%,而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 尽管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但首席运营官David Weinberg表示,公司相信中国市场仍有巨大的增长机会,并将继续投资产品、营销和基础设施,以扩大和支持其在中国的业务。 根据斯凯奇2024年财报,其全球销售额达89.7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创历史新高。然而,区域表现严重分化:美洲增长14%,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增长25%,而亚太地区仅增长3%,中国市场增速显著低于预期。 尽管斯凯奇在中国市场“中国制造”比例超90%,并投资超30亿元建设物流中心,但增长疲软暴露了其战略短板——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且本土化深度不足。 相比之下,竞品表现更优:阿迪达斯大中华区2024年营收增长10.3%,昂跑亚太市场增长超40%。斯凯奇在“舒适科技”领域的差异化定位,未能有效抵御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及国际巨头本土化策略的冲击。 在专业运动方面,耐克、安踏通过绑定篮球、跑步等垂直赛道建立壁垒。尽管斯凯奇近年尝试拓展瑜伽、匹克球等新兴运动,但优势尚未显现。 例如
      172评论
      举报
      贸易战阴影下困境已显!斯凯奇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16%,撤回2025财年业绩指引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4-16

      扣非净利暴跌八成、营收七连降,沃森生物核心产品竞争加剧,13价肺炎、二价HPV疫苗红利消退

      蓝鲸新闻4月16日讯(记者 屠俊)近日,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2024年财报,实现营收28.21亿元,同比下降31.41%;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66.1%;扣非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81.1%。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2023年,沃森生物实现营收41.14亿元,同比下降19.12%;归母净利润4.19亿元,同比下降42.44%;扣非净利润5.736亿元,同比下降33.24%。也就是说,这是沃森生物营收、净利连续第二年发生下滑。 单季来看,沃森生物营收同比“7连降”,2024年四季度,沃森生物录得归母净亏损1.14亿元,扣非净亏损1.156亿元。 13价肺炎结合疫苗批签发量锐减 对于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沃森生物在财报中指出,一方面,受国内人口结构整体变化趋势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国内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该公司双价HPV疫苗中标价格整体下降,同时受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扩龄和自费接种意愿降低等因素影响,该产品在自费市场的销售持续承压,导致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另一方面,受公司持有的已上市的开曼圣诺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价格下跌及其他金融资产估值变动综合影响,导致报告期内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公司对报告期末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按企业会计准则计提了相关资产减值损失。 产品方面,该公司共有8个自主疫苗产品(14个品规)正式上市销售,包括:13价肺炎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 灌封型)、双价HPV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23价肺炎多糖疫苗(西林瓶型和预 灌封型)、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西林瓶型和预灌封型)等,其中13价肺炎结合疫苗、二价HPV疫苗是沃森生物的两款主力产品。 2024年,该公司整体自主疫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42亿元,同比减少37.66%,占全年营业收入的90.1%;已上市疫苗产品合计获得批签发
      828评论
      举报
      扣非净利暴跌八成、营收七连降,沃森生物核心产品竞争加剧,13价肺炎、二价HPV疫苗红利消退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4-15

      奶粉行业结构性回暖下,健合婴幼儿营养业务业绩断崖式下滑,乳企竞速全龄化、国际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记者4月15日讯(记者 张静伦)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婴配粉市场经历了量价齐增,量减价增,量减价减的三个周期。历经多年行业深度洗牌与竞争格局重塑,2024年中国婴配粉市场回暖态势愈发清晰可辨。 日前,包括中国飞鹤、澳优、健合集团在内的多家奶粉股披露了2024年业绩报告。其中,飞鹤、澳优、菲仕兰等企业的归母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皆有所增长,而健合集团婴幼儿营养与护理业务营收遭遇下滑。 从行业整体来看,中国婴配粉市场仍处于调整周期,但新的潜力正在被挖掘。头部乳企正积极通过“超高端化”及“精细化”迅速卡位红海市场。此外,加码全家营养、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等都是企业的普遍选择及行业趋势。 行业回暖趋势明显 2024年,奶粉市场回温趋势明显。多家奶粉股业绩报喜,并强调中国奶粉市场仍具有增长潜力。 首先来看头部企业年报的业绩表现。作为国内最大的婴幼儿奶粉企业,飞鹤2024年实现营收207.49亿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为36.54亿元,同比增长11.1%。在业绩会上,中国飞鹤管理层表示,下半年库存情况较上半年良性很多,从2025年第一季度的情况看,全渠道出货较为平稳 ,预计2025年公司表现或比2024年更好一些。 另一奶粉巨头澳优乳业2024年营收约74.02亿元,同比增长0.3%;实现归母净利润约2.36亿元,同比增长35.3%。对于2024年业绩增长的原因,澳优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源于佳贝艾特于海外之表现显著提升以及佳贝艾特中国业务复苏。 澳优在财报中指出,2024年,中国婴配粉行业在经历了多年的市场波动后,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尽管中国近几年的出生人口持续走低,对婴配粉行业造成了挑战,但随着新国标产品的逐步落地和行业的持续整合,市场环境正在逐步改善。 不只是澳优与飞鹤,包括菲仕兰、雀巢、达能公司等旗下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业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据菲仕兰此前公布
      241评论
      举报
      奶粉行业结构性回暖下,健合婴幼儿营养业务业绩断崖式下滑,乳企竞速全龄化、国际化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4-04

      “明前龙井”稀缺营销:一瓶茶饮料二手价竟翻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3日讯(记者 张静伦)清明未至,“明前龙井”饮料已抢先掀起市场狂潮。 近日,东方树叶春季限定产品“龙井新茶”第四次回归发售,再度引发哄抢。凭借“季节限定”“限量发售”标签,成为二手平台“黄牛”的炒作标的,溢价高达一倍多,甚至出现单箱15瓶饮料被炒至300元的乱象。 由于此前东方树叶龙井新茶市场反响热烈,成功带动其他品牌跟进,多个品牌均以“明前茶”为卖点推出新品。比如香飘飘推出“明前特级龙井轻乳茶”,果子熟了推出“明前龙井”。 二手平台溢价一倍多 3月20日,农夫山泉旗下东方树叶率先启动2025年度“龙井新茶”预售,15瓶335ml的龙井新茶电商平台定价119.9元,折合8元/瓶。 龙井新茶是东方树叶的季节限定产品,从营销角度来说,这样的限定款本就容易在“稀缺效应”心理下为产品带来热度。农夫山泉小程序显示,东方树叶“龙井新茶”预售没多久就已经下架,有7439箱售出。 龙井新茶一瓶难求的盛况下,甚至拥有了“二级市场”。蓝鲸新闻记者查询发现,龙井新茶在抖音第三方店铺卖到了20.9元/瓶,足足翻了一倍还多。在闲鱼也卖到了150元-180元/箱,甚至出现单箱15瓶饮料被炒至300元的乱象。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东方树叶这波赢麻了,原价8块的明前龙井,炒到几倍价格还没有货。” 究其原因,该产品在线下渠道几乎是“一瓶难求”。蓝鲸财经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超、便利店,均没有发现龙井新茶的踪迹。北京朝阳区某农夫山泉经销商告诉蓝鲸财经记者,龙井新茶销量异常火爆,因为产量少,每年货根本到不了自己手里。 农夫山泉相关负责人表示,“龙井新茶限量,是因为明前龙井本身产量就稀缺。目前,2025年的东方树叶龙井新茶在我们官方电商平台已售罄,线下仅在山姆超市销售,请广大消费者严格甄别购买渠道,不少店铺并没有我们的官方授权,如发现有假冒商品,也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举报。” “虽然
      447评论
      举报
      “明前龙井”稀缺营销:一瓶茶饮料二手价竟翻倍
    • 财经女记者部落财经女记者部落
      ·04-04

      “忠诚会员”猛增至35万,老铺黄金涨价后排队却消失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4月3日讯(记者 王涵艺)4月3日,北京SKP商场的老铺黄金门店前,曾经需要排队数小时的盛况已不复存在。 一位店员向蓝鲸新闻记者坦言:“涨价前确实人山人海,但现在客流已回归日常。” 这与几个月前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在春节和情人节期间,消费者早晨7点排队抢购,单店日销破千万,黄牛代购日赚万元。而如今,门店内仅零星顾客驻足,曾经的排队限购告示牌也悄然撤下。 北京消费者刘女士告诉记者:“春节前听说要涨价,我提前买了3万元的饰品,现在暂时没有需求了。”同样类似刘女士的“提前消费”案例并不少见,在情人节期间排队购买老铺黄金的消费者昭昭(化名)也表示,在那之后就没再购买过老铺黄金。 3月31日晚间,老铺黄金(06181.HK)交出上市后首份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老铺黄金实现销售业绩98.0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净利润14.7亿元,同比增长254%;毛利约为35.1亿元,同比增长162.9%。 老铺黄金2024年的业绩神话,似乎与这种“涨价恐慌”驱动的集中消费密切相关。然而,当涨价策略透支了短期需求,这种增长模式还能持续多久? 提价策略的“魔力”与提前消费的“双刃剑” 据中国黄金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黄金消费量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消费量同比降幅达到24.69%。受此影响,周大福、老凤祥等头部品牌近三个月累计关闭门店超300家,六福集团内地门店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然而,在黄金饰品市场整体遇冷的背景下,“按件不按克”、以高品牌溢价著称的老铺黄金却成为其中的“异类”。 从销售渠道来看,2024年,老铺黄金门店收入74.50亿元,同比增长164.3%,收入占比87.6%;在线平台收入10.55亿元,同比增长192.2%,收入占比12.4%。 老铺黄金方面表示,尽管公司主要致力于以线下渠道销售,但2024年天猫“
      721评论
      举报
      “忠诚会员”猛增至35万,老铺黄金涨价后排队却消失了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