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韬略

向你揭示财富的秘密

IP属地:未知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4-09-26

      成都重庆西安,谁是西部第一城?

      我国西部规模最大的三座城市,成都、重庆、西安,谁是真正的西部第一城?谁的发展潜力更大? 今天我们就从几组经济数据出发来具体分析一下。 01 我们统计了近五年成渝镐三城的GDP、资金总量(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常住人口、小学生在校人数情况。 每个指标都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点,一是总量,二是增速。 总量看实力,增速看潜力。 截至2023年末,三城中,GDP总量第一的是重庆,达3万亿,成都第二,2.2万亿,西安经济总量为1.2万亿,相对弱一些。 按照全国排名,2023年末,重庆、成都、西安的GDP分别排在第5、7、22位。 同为一万两千多亿GDP但排名在西安之前的城市有福州、济南、合肥、泉州。 从增速看,重庆近五年的GDP增速达48%,成都、西安的GDP增速接近,四舍五入之后约为44%。 再看资金总量。 我们认为,资金总量,是用来考察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最重要的单一指标。 因为GDP太重要了,所以往往不太准确。即便GDP准确,也相当于1年财富增量,相当于一座城市1年挣了多少钱; 而资金总量是这座城市账上有多少钱。它是央行系统统计的,没有纳入政绩考核,所以更准确,价值更高。 城市“有钱”,意味着城市的发展能力强,也间接意味着本地居民的赚钱机会更多。 从总量看,2023年末成都的资金总量5.8万亿,位居三城第一,其次是重庆5.3万亿,西安3.4万亿,和成渝之间相差一个福州(2.3万亿)。 全国排名上,成都、重庆、西安的资金总量排名分别为第6、9、12名。 从增速看,近五年,西安的资金总量增速第一,达60.5%,成都第二,达53.5%,重庆第三,为45.2%。 再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总量上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重庆>成都>西安; 增速上看,西安>成都>重庆。 常住人口和小学生在校人数上来看,总量排名都是重庆>成都>西安。 增速上面,成都近五年的常住人口增速第一,西
      3,576评论
      举报
      成都重庆西安,谁是西部第一城?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10-10

      别慌,葛兰卸任不离职,医疗基金仍然在管

      国庆假期时间是真的长,放了8天假,然后再加上周六周日两天,总共熬了10天,盼星星盼月亮,大A今天终于开市。 这个假期,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也有很多消息,比如说美债收益率飙升、黄金价格大跌、巴以冲突等。不过,关于葛兰的离职,是最热门的话题,引发了全网大讨论,毕竟买他们基金的人很多。 在9月28日这一天,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由于工作调整的原因,葛兰同时卸任了中欧研究精选和中欧阿尔法两只基金。此前,葛兰共管理着五只基金,在卸任这两只基金后,她现在只管了3只产品。 这个消息发布出来后,网上就炸开了锅,相当于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两颗超级重磅的炸弹,有很多文章和短视频出来,毕竟葛兰作为基金圈的顶流,关注的人很多,本身就自带超级流量。 从管理规模和持有人数量,就可以看出来。在卸任这两个产品之前,葛兰管理基金的总规模超过了700亿元,持有的基民人数也有近300万之多,大家最熟知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持有人总数超过了234万。 参与讨论,确实可以吸引很多人的关注,毕竟像葛兰这种顶流,本身就有好几百万的持有人,这些人肯定是每时每刻都会关注。同时,除了自带流量之外,还有其他吸人眼球的嘈点,比如业绩不理想、业绩波动大等。 这种巨大的反差,可以说是获取流量的好时点,因此有很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发布相关的文章和视频,这种讨论的意义还是很大的,可以倒逼行业和基金公司相好的方向发展,也是给基民做一些科普,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 不过,在这些讨论的焦点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比如投资时点、基金经理选择等。不过我发现,对于基金经理的卸任和离职,很多人其实是分不清楚的,甚至是将两者混为一谈了,毕竟基金公告的解读也有一定门槛。 写的人不懂,看的人也不懂,就很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本期,我们就借这个由头,来聊聊关于基金经理卸任和离职这个话题,也算是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基金知识科普。 首先大家要有一个概念,就是“卸任”
      2,369评论
      举报
      别慌,葛兰卸任不离职,医疗基金仍然在管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9-16

      近期,还会有哪些利好?

      今天的话题是:年底之前还可能有哪些利好。 昨天晚上,央行突然宣布:从今天(9月15日)开始,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 此次降准,大约可以释放5000到6000亿元的基础货币,在当前货币乘数高达8.11的情况下,最多可以衍生出接近4.8万亿元的广义货币M2。 降准,可以继续提升货币乘数。所谓货币乘数,就是市场中每新增1块钱基础货币,可以衍生出多少“可以使用的钱”。 比如我存1万元到银行,银行把其中9000元贷款给甲,则我的1万元就通过银行体系变成了可以使用的1.9万元。而且,还可以继续衍生下去,并按照存款准备金率逐步衰减。 目前已出台的众多利好,足以让经济迈入增长的新周期吗?年底之前还会出哪些利好? 我之前在文章里讲过,最近几年央行无论在降准还降息上,都采取了“一个馒头掰几瓣”的方式,力度比较温柔。 下图是2007年到2015年的降息历史: 可以看出,在LPR改革之前的时代,每次降息一般是27或者25个基点,其中2008年11月全球金融风暴爆发后,央行一次降息了108个基点,相当于4次正常力度的降息。 而我们最近几年,每次降息力度不过10到15个基点,大约相当于之前半次降息。 再看之前的降准: 以前每次降准(或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往往是0.5个百分点。2008年11月,曾一次性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的降准每次是0.25个百分点,力度比之前小了很多。 迈小步、不停步,边下药边看疗效,随时准备调整治疗方案,是最近2年的“打法”。究其原因,不外乎1个原则、3个避免。 1个原则是不大水漫灌,3个避免是:避免贫富差距拉大,避免汇率显著贬值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避免重走“大基建+房地产”的老路而拖累转型升级。 但由于我们遭遇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内部、外部条件均发生重大新变化,再加上三年疫情,重启经济新周期显然需要更大力度、更长时间的“轰油门”。 所以,在
      2,007评论
      举报
      近期,还会有哪些利好?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3-08-08

      李嘉诚的“深水炸弹”,影响有多大?

      最近两天,李嘉诚在香港7折卖房的新闻刷屏了。 8月3日,长实集团发布了“亲海駅II”项目的首张价格单,共涉及132套住房,每平方英尺(10.76平方英尺相当于1平方价)价格为港币1.5万元。 其中,最便宜的开放式单位实用面积210平方呎(约合19.5平方米),扣除18%折扣后,折实售价为290万港元,折实呎价13810港元(约合14.87万港元/平方米)。这一售价比周边二手房便宜了三成,相当于7年前的价格水平! 项目俯视图:转自香港房产网 “亲海駅II”,是一个有点奇怪的楼盘名。“II”代表是第二期,“駅”是一个日本汉字;在日语中,“駅”读作eki,相当于汉语中的车站、驿站。在汉语中,读作yi。 所以,“亲海駅”可以理解为“看海的驿站、车站”。 这个楼盘位于九龙东的油塘片区,东源街8号,到启德游轮码头公园的直线距离2.5公里,到香港会展中心的直线距离6.3公里。乘坐地铁2站即可达到港岛的北角,5站到达铜锣湾。该项目部分单位有一线海景景观。 考虑到香港住房没有公摊面积,再加上景观和配套,可能比上海同类地段的房子还便宜些。 那么问题来了:李嘉诚为何突然低价抛售香港位置、配套、景观还算不错的住宅?这个举动对香港,以及内地一线城市的房价,将产生哪些影响? 下图是长实集团(01113)的股票走势图。 “亲海駅”令人震撼的价格公布后,长实集团出现了一个向下的跳空缺口,连续2个交易日维持弱势。 长实集团(01113)是李嘉诚旗下两大最重要的旗舰级上市公司,另外一家是代码00001的“长和”。 2015年到2017年,李嘉诚对两个旗舰公司进行过一轮重组、两轮更名,让不少人对他旗下公司的名称一头雾水,至今辨别不清。 2015年1月之前,两家旗舰公司分别是长实集团、和记黄埔。由于两家公司都有地产业务,有交叉和竞争关系,所以需要重组。根据重组方案: 1、 新成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
      2,336评论
      举报
      李嘉诚的“深水炸弹”,影响有多大?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2-11-23

      三箭齐发,熊市能被射走吗?

      房企正在加速“输血”。 据交易商协会最新公布信息,截至目前,已经有龙湖、美的置业、新城控股、万科、金地五家房企披露储架式注册发行,总金额约930亿元。 这表明,2500亿的第二支箭额度,将被其他房企继续争夺。 据媒体报道,碧桂园、雅居乐、合景泰富、中梁控股、中南建设、旭辉等多家房企也在积极向监管申请“第二支箭”的发债额度。 目前,万科的储架式注册发行额度最高,为280亿,其次是龙湖200亿,剩下三家均为150亿,平均每家注册186亿元。 不少人对专业名词可能感到一头雾水,这里简单解释一下。 储架式注册发行,简单理解就是一次注册,多次发债。 发债企业可选聘多家机构组成主承销商团完成注册,后续每期发行时再结合实需确定当期发债规模、资金用途、主承销商。 其目的就是提高房企的投融资效率。 那三支箭又分别代表什么? 四年前,央行首次提出通过信贷、债券、股权“三支箭”支持实体经济的形象说法。 具体到房企来看,主要靠销售回款和融资“两条腿”走路,现在销售回款不理想,央行便打开融资水龙头,进行精准滴灌。 房企的融资方式,无非是向银行贷款、到债市发债、去股市融资三种方式。 所以眼下的“第二支箭”,指的就是债券融资。 数据来源:央行,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 具体看,“第二支箭”由央行再贷款提供资金支持,通过担保增信、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直接购买债券等方式,向民企提供发债融资支持。 过去第二支箭的融资方式仅面向优质房企,且额度较小。 据证券时报统计,8月以来,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已增信支持新城控股、美的置业、龙湖拓展、碧桂园、旭辉集团、卓越集团等6家民营房企发行8只债务融资工具,金额合计高达83.68亿元。 11月8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文宣布,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 同时一口气提供了2500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额度,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
      2,851评论
      举报
      三箭齐发,熊市能被射走吗?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2-10-29

      五大城市,深圳经济增长最快!

      又到了各地披露前三季度经济增速的时候。 到今天(10月29日)晚上为止,经济总量前12名城市里,一共有5个公布了详细数据,它们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天津。 下面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5个高级别城市里深圳的经济增长速度位居第一,达到了3.3%(名义增速为5.2%)。在GDP增量上,深圳为1134亿元,名列5大城市第一。 重庆的增速在5大城市里位居第二,为3.1%。这个增速比上半年的4%有所降低。重庆GDP的增量达到了883亿元,位居5大城市第二名。 京津沪的增速都没有超过1%。其中上海为-1.4%,是5大城市里增长最慢的。 虽然上海增长最慢,但跟上半年-5.7%的增速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今年上半年,上海因为疫情冲击,曾有2个月“静默”,对经济构成了较大影响。通过三季度的努力,上海增速有了较大提高。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前三季度GDP达到了30957亿元,反超了北京,重返全国GDP第一的位置。 北京上半年的增速是0.7%,前三季度增速是0.8%,增速略有反弹。 天津上半年的增速是0.4%,前三季度增速是1.0%,增速也略有反弹。 5大城市里,只有重庆三季度增长略有放缓。 广州尚未公布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情况。 上半年,广州的增速是1.0%,GDP总量为13433.8亿元,被重庆(13511.6亿元)超过了77.8亿元。 如今,重庆第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缓。不排除广州会反超重庆,就如同上海反超北京一样。 我查了一下,1到7月、1到8月广州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是3.0%和3.4%,都比上半年的1.8%要高。另外,广州的规模以上服务业营收也有所提速。但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上半年同比增长3.5%,下降到了“1至8月”的“-1.8%”。 几个重要的单项指标增长方面,深圳也基本上都是5大城市的第一名。 比如前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深圳同比增长了12.1%,
      3,0976
      举报
      五大城市,深圳经济增长最快!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2-10-25

      重磅发布!这份报告洞察了指数投资的什么奥秘?

      2022年是中国指数基金诞生20周年,天弘基金和蚂蚁理财智库联合推出《指数基金投资者行为洞察报告》。 这份报告,通过多重维度客观分析和呈现用户行为,从天弘指数基金的全量用户数据来窥斑见豹,洞见指数投资用户行为规律。 指数投资,到底有什么奥秘? 01 长期持有真的能赚钱吗? 多久算长期? 在国家产业升级、双碳能源革命、互联网渠道演变等背景下,指数基金用户行为也在不断演变,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 为什么基金赚钱但基民不赚钱?不同市场环境是否要调整投资策略?这些都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客观数据给出了哪些出人意料的发现,又有哪些颠扑不破的真理再一次被验证? 天弘基金通过对真实用户行为的分析,尝试为投资者找到科学的答案。 首先,收益率面前没有“贫富差距”。很多人认为,投资是“有钱人”的游戏,然而数据发现,持仓在100万以上的高净值投资者,人均收益是6.3万,从绝对数值来看比较高,但从收益率角度看,平均持仓收益率是2.1%,在不同持仓金额的投资者中是相对较低的。 而以平均收益率6.2%位列第一的,是持仓不到1000元的投资者——或许是投资金额太低,长期被遗忘在账户中,从而实现了较高投资收益。 这是不是就说明,长期持有指数基金能获得更高收益率?报告数据显示,是的,但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 由于市场震荡,截至2022年8月31日,持有时间3年以内,用户平均收益率为负,正收益用户占比为不到42%。但当持有时间超过3年时,用户平均收益率超过了17.6%,正收益用户占比更是提升到80.3%。 不难发现,随着持有时间的拉长,用户收益率和正收益用户占比都有显著提升。但当持有时间超过5年时,用户平均收益率相较于持有3-5年的用户,反而降低了2.1%,正收益用户占比从80.3%下降到66.7%,收益率和正收益用户不升反降。 也就是说,在周期性较为显著的A股市场,把握一段经济周期内的长期
      3,2027
      举报
      重磅发布!这份报告洞察了指数投资的什么奥秘?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2-09-01

      面对防疫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深圳更需毅力和坚守!

      最近,一波由“BA.5变异株”引发的新疫情突袭深圳。 据深圳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最近几天深圳每日新增个案多在两位数,呈现了“多点散发,局部爆发”的态势,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跟以往的变异株相比,BA.5传播扩散速度更快、隐匿更性强,潜伏期、代际间隔天数更短。 深圳的应对措施包括: 罗湖区、福田区有6个街道被要求从8月29日零时到9月1日零时“居民严格居家”、“企业居家办公”;绝大多数区域要求居民一天一核酸;自9月1日零时起,市民离深须持有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深圳再次面临考验。 防疫难度,非同寻常 跟其他大城市相比,深圳的防疫难度主要体现在: 第一,在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中,深圳人口密度最大、城市容积率较高。 上图是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的,内地大城市人口密度TOP20。深圳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了8791人,远超其他城市。 为了在较小的面积内承载更多的人口,深圳建成区容积率比较高。北方居民小区,容积率超过3就算是较高的了,在深圳超过6倍容积率的小区比比皆是,有些旧改项目甚至超过8倍! 深圳还是全球高楼最多的城市,目前封顶或者建成的200米以上高楼超过192栋,比香港和纽约加起来还多。 深圳有大约1900个城中村,居住了超过1000万人口,其建筑物的密度更是堪称“世界之最”。 人多、人口密度大,显著增加了深圳防疫的难度。 第二,深圳拥有16个一类口岸,是人流、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防疫难度远超其他大城市。 据深圳口岸办的数据,虽然疫情爆发后通关人流、车流大幅降低,但在2022年7月,经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仍然有38.92万人次,日均1.26万人次;出入境车辆17.66万辆次,日均0.57万辆次。 从8月27日到8月29日的三天中,深圳口岸就检出26名跨境货车司机核酸阳性。但为了保障香港的物资供应,以及华南地区跟国际市场的联系,深圳口
      1,707评论
      举报
      面对防疫和经济的双重压力,深圳更需毅力和坚守!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2-02-18

      国家放大招,超级工程来了,引爆涨停潮!

      ‍ ‍01 “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 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据悉,每年将新增4000亿元以上相关投资。 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别是张家口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韶关集群、天府集群、重庆集群、贵安集群、和林格尔集群、庆阳集群、中卫集群。 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东数西算”中的“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即对数据的处理能力。 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算力,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和南水北调一样,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在“东数西算”工程提出之前,已经有很多大公司在贵州贵安建数据中心,包括腾讯、华为、富士康、苹果、高通、微软、移动、电信、联通、中兴等。 这些企业之所以都在贵安新区建数据中心,在政策上,贵安属于国家第八个国家级新区,级别很高。 同时,贵州气候凉爽,适合服务器散热,还有火电、水电资源丰富优势,电力充沛,电价便宜。 当华为把全球数据中心放在贵州时,总裁任正非说:“数据中心放在贵州,一年就可节约上亿元电费”。 此外,贵州不是地震带,地质比较稳定,多山洞的喀斯特地貌,是理想的数据灾备中心。 腾讯七星数据中心便在山洞中建成,山体本身就是强大的保护壳,提升了数据中心的安全。 2017年,贵州大数据核心、关联和衍生三类业态规模总量达到1600亿元,同比增长46%,位列全国前列,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现在,“东数西算”上升为国家级工程,未来,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城市的经济也会上一个台阶
      3,361评论
      举报
      国家放大招,超级工程来了,引爆涨停潮!
    • 财经韬略财经韬略
      ·2022-01-25

      崩了!今年第一只黑天鹅飞出?

      2022年第一只黑天鹅飞出。 不是美联储加息,而是俄乌局势剑拔弩张。 大盘今日全天单边下跌,各大指数均跌超2%,且基本均以最低点收盘。两市涨停个股不足30只,上涨个股不到300只。 从地缘政治冲突到造成全球金融市场波动,乌克兰危机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最终会走向何方? 01 乌克兰曾是前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一心幻想融入西方社会,在处理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问题上采取“甩包袱”的态度。 加之在黑海舰队的归属、前苏联债务分配、克里米亚主权以及核武器处理等问题上双边分歧较大,两国地缘关系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从地理位置看,乌克兰地处“三洲五海”要冲之地,是东西南北往来交通的十字路口。 乌克兰属于欧洲东部,北方和东方与白俄罗斯、俄罗斯接壤,西邻波兰、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与摩尔多瓦,南滨黑海和亚速海与土耳其隔海相望。 乌克兰煤、铁、锰、镍等矿产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资源较为匮乏,这为俄罗斯利用石油天然气资源钳制乌克兰提供条件。 2013年底,乌克兰开始陷入了混乱深渊。 2014年3月,克里米亚举办了一场公投,结果97%的民众赞成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当月,克里米亚完成加入俄罗斯程序。 同样是2014年,乌克兰东南部顿巴斯地区有两个地方,也发生了脱离乌克兰的群众运动。 从更直观的角度看,乌克兰境内的第聂伯河穿流而过,天然地将乌克兰的政治版图一分为二。 河西岸是亲西方的大本营所在地,乌克兰族占77.8%,河东岸则是与俄罗斯联系更为密切的主阵地,俄罗斯族占17.3%。 随着北约和欧盟东扩范围越来越大,俄罗斯发现自己不仅无法融入欧洲,还陷入欧美的军事包围圈之中。 因此,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成为俄罗斯最后的坚持。 当前,俄美围绕乌克兰问题的矛盾陷入恶性循环: 美国释放“俄罗斯进攻威胁论”,然后俄罗斯进行外交及军事反制,美西方进而再次以俄罗斯的动作作为“证据
      6,3123
      举报
      崩了!今年第一只黑天鹅飞出?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