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安徐正静1
IP属地:广东
+关注
帖子 · 78
帖子 · 78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4-02-22
中国,自2012年以来,成功的振兴了日本。
日经225指数刷新历史新高!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
2月22日,日经225指数盘中一度上涨约1.7%,最高触及38924.88点,升破1989年12月29日创下的历史最高收盘价38915.87点。截至记者发稿时,日经225指数涨幅有所收敛,回落至38867.52点。
日经225指数刷新历史新高!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
看
2,00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3-09-15
管理体制出了问题,什么都没用了
年内第二次!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
分析指出,经济回升关键时刻,降准重磅接力,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及时为银行补血。时隔6个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对于提高股债汇市场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也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
年内第二次!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
看
2,28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3-08-04
会不会是百家争鸣那一套?没人会相信了,搞了几个来回了。
利好来了!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
8月3日,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哔哩哔哩(BILI)$涨超11%,$蔚来(NIO)$涨超8%,$拼多多(PDD)$涨超6%。
利好来了!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
看
2,71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3-07-06
中国人的钱都跑过去了,大概国内没法投资了。
华尔街大鳄彼得·希夫:美联储两大目标恐双双落空!
美联储还没有赢,实际上它输了,而市场还没有弄清楚这一点。
华尔街大鳄彼得·希夫:美联储两大目标恐双双落空!
看
1,77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3-05-24
和国企比一下,能留住人吗?
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33.9万股特斯拉股票
价值约为6298万美元。
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33.9万股特斯拉股票
看
2,24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3-01-30
特斯拉好像就是一个大号的系统集成公司,并没有特殊的发明和创新。
期权大单 | 电动车股狂欢!特斯拉期权单日成交近720万张再创纪录!Lucid期权成交量放大9倍
上周五,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大幅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特斯拉期权成交719.3万张,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Lucid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
期权大单 | 电动车股狂欢!特斯拉期权单日成交近720万张再创纪录!Lucid期权成交量放大9倍
看
3,631
回复
2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3-01-08
兔死狐悲!下一个不知轮到谁了……?跑!
观点 | 马云不再为蚂蚁集团实控人,表决权由53.46%降为6.2%
相关阅读:解读 | 蚂蚁集团再现大动作,马云退出实控人位置!1月7日,《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对外发布。这一《公告》的核心内容在于,蚂蚁集团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对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进
观点 | 马云不再为蚂蚁集团实控人,表决权由53.46%降为6.2%
看
2,90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1-08-17
$谷歌A(GOOGL)$
跌吧,别等了……..
看
2,645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1-08-17
$惠普(HPQ)$
告诉这个庄家,三天必死,让他玩吧……
看
2,981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安徐正静1
安徐正静1
·
2021-08-07
说说你对这篇新闻的看法...
亚马逊首席财务带你看最新财报
北京时间 7 月 30 日消息,亚马逊今天发布了 2021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亚马逊 CFO 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和投资者关系主管戴夫 菲尔德斯解读第二季度财报,并回答了投资者提问。而对于AWS来说,历史新高的增长为亚马逊带来了很不错的营收,也逐渐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主力业务之一。
亚马逊首席财务带你看最新财报
看
2,43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49529311821804","uuid":"3549529311821804","gmtCreate":1586438921762,"gmtModify":1669134468736,"name":"安徐正静1","pinyin":"axzj1anxuzhengjing1","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signature":"","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7,"headSize":21,"tweetSize":78,"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4,"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5,"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success","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3","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偶像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1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b40ae7da5bf081a1c84df14bf9e636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160eceddd7c284a8e1136557615cfad","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11792805c468334a9b31c39f95a41c6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4.05.19","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badgeId":"228c86a078844d74991fff2b7ab2428d-3","templateUuid":"228c86a078844d74991fff2b7ab2428d","name":"投资合伙人虎","description":"证券账户累计交易金额达到100万美元","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fbeac6bb240db7da8b972e5183d050ba","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36cdf80292b99f0a992e78750ac4e3a","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506a259a7b456f037592c3b23c77959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12.28","exceedPercentage":"93.99%","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101},{"badgeId":"976c19eed35f4cd78f17501c2e99ef37-1","templateUuid":"976c19eed35f4cd78f17501c2e99ef37","name":"博闻投资者","description":"累计交易超过10只正股","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e74cc24115c4fbae6154ec1b1041bf47","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d48265cbfd97c57f9048db29f22227b0","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76c6d6898b073c77e1c537ebe9ac1c57","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12.2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102},{"badgeId":"518b5610c3e8410da5cfad115e4b0f5a-1","templateUuid":"518b5610c3e8410da5cfad115e4b0f5a","name":"实盘交易者","description":"完成一笔实盘交易","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2e08a1cc2087a1de93402c2c290fa65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504a6397ce1137932d56e5f4ce27166","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4b22c79415b4cd6e3d8ebc4a0fa32604","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12.21","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100},{"badgeId":"35ec162348d5460f88c959321e554969-3","templateUuid":"35ec162348d5460f88c959321e554969","name":"传说交易员","description":"证券或期货账户累计交易次数达到300次","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656db16598a0b8f21429e10d6c1cb033","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3f10910d4dd9234f9b5702a3342193a","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c767e35268feb729d50d3fa9a386c5a","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1.12.21","exceedPercentage":"93.37%","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100}],"userBadgeCount":5,"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7,"crmLevelSwitch":0,"location":"广东","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276756765118624,"gmtCreate":1708587087461,"gmtModify":1708587089023,"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中国,自2012年以来,成功的振兴了日本。","listText":"中国,自2012年以来,成功的振兴了日本。","text":"中国,自2012年以来,成功的振兴了日本。","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76756765118624","repostId":"1158830412","repostType":4,"repost":{"id":"1158830412","kind":"news","weMediaInfo":{"introduction":"为用户提供金融资讯、行情、数据,旨在帮助投资者理解世界,做投资决策。","home_visible":1,"media_name":"老虎资讯综合","id":"102","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pubTimestamp":1708569411,"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1158830412?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4-02-22 10:36","market":"us","language":"zh","title":"日经225指数刷新历史新高!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58830412","media":"老虎资讯综合","summary":"2月22日,日经225指数盘中一度上涨约1.7%,最高触及38924.88点,升破1989年12月29日创下的历史最高收盘价38915.87点。截至记者发稿时,日经225指数涨幅有所收敛,回落至38867.52点。","content":"<html><head></head><body><p>2月22日,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开盘后大幅反弹,盘中超过了1989年底泡沫经济高峰时期创下的38915点的历史收盘最高点。受到美国半导体企业英伟达的良好财报的影响,半导体相关股被买入。</p><p>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公司治理的改善和通货紧缩的结束等的期待,导致了对日本股市的重新评估,外国投资者的资金继续流入日本。与2023年年底相比,日经平均指数上涨了5000点以上,上涨率为16%,大大超过了美国S&P500种股票指数(4%,截至21日)等欧美主要指数。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的市值进入2024年以来已增加约100万亿日元。</p><p>企业业绩的稳健增长是股市上涨的动力。在2月中旬结束的23年4月至12月期的财报公布中,利润超过市场预期的企业占优势,表示增强股东回报措施(如购买自家股票)的企业也增加了购买。</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a3f67548b55ea0dc77c2b784b98b458\" tg-width=\"600\" tg-height=\"315\"/></p><p><strong>相关阅读:</strong></p><p><strong>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strong></p><p>中金指出,日股10年上涨来源于EPS提升,归功于日企积极出海,抢占全球市场,企业盈利持续提升。过去10年日股涨势与美股并驾齐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要点:</strong></p><blockquote><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已经上涨了10年、过去10年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初至2024年2月,全球主要股指中纳斯达克表现最强(上涨400%以上),其次是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 (涨幅约270%)、再其次为东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涨幅约200%)。日元汇率的贬值并非投资日股的障碍,使用汇率对冲可以避免日元汇率贬值的同时或还可以增厚收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10年的上涨来自于盈利(EPS)的扩大(高于美国)、而非估值(PE)提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经指数本身CAGR为11.2%、其中EPS的CAGR为9.3%;东证指数本身CAGR为9.6%、其中EPS的CAGR为10.7%,日股EPS增速高于同时期的美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EPS高于美股的原因:①全球经济逻辑、②利润率的提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9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积极出海,2024年日本上市公司整体的7成左右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全球经济才是日企业绩的底层逻辑。相反、在过去日本经济的增速对日本企业的盈利以及股价影响相对有限。此外,10-23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加强,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营业利润率持续上涨,我们认为相比市场份额,目前日企更重视确保利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受①外国资金流入、②全球经济与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增长、③日本国内“涨薪涨价循环”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名义业绩)、④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特估”政策的持续发力、⑤日本家庭的“储蓄转为投资”的变化的影响,我们认为2024年内的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最高点(38915点、1989年末),同时存在突破40000点整数关口的可能性。与1989年的日股的38000多点相比,目前日股的估值水平更为合理、盈利能力更为出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更好的企业治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投资者结构:外国人存在感庞大、散户长期净卖出、过去10年日股最大买家为企业与日本央行</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外国机构投资者为日股的最大持有者与交易者,外国人积极买入时日股快速上升;日本央行过去10年累计持有约7%的日股、我们认为1-2年内无需担心卖出风险;企业在过去10年积极实施股票回购、“日特估”起到加速作用;个人投资者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持续净卖出日股、但个人投资者持有大量现金,若能实现“从存款到投资”则会给日股带来推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巴菲特借日元投日股:</strong>未来日本通胀或出现上升,在此背景下或适合借日元债券、买入抗通胀资产(股票、地产等),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资料显示[1],截至2024年2月,巴菲特在日本以1%左右的利率发行约1.2万亿日元的债券、购入约1.4万亿日元的日本五大商社股票,目前该股票市场价值约3.4万亿日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央行加息或不影响日股:</strong>历史显示本世纪唯二的两次日本央行加息周期对日本股票影响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季节性特征:</strong>往往每年的2月与8月容易形成日股股价的底部,过去日股大涨的年份内也出现过10-20%的回调,短期(6个月左右)不能排除日股回调的风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风险:</strong>日本经济易受外部影响,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每次美国陷入衰退前后,日本经济也都陷入了衰退,未来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认为大概率日本经济同样也会被“带入”衰退。同时随时需留意自然灾害风险。</p></blockquote><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正文:</strong></p><p><strong>日股已经上涨了10年、过去10年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截至2024年2月16日,日经指数较年初以来已上涨15%、涨幅在世界主要股指中最高 (图表1)。2023年日经指数上涨约28%,在主要股指中为仅次于纳斯达克的表现。但我们想强调的是,<strong>日股并非在过去1-2年中明显上涨,而是自2013年“安倍经济学”以来就持续上涨(图表2)。</strong>“安倍经济学”对日股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于日本央行购买日股大盘ETF、日本政府养老金基金(GPIF)扩大对日股的投资比例等资金面的影响,更多的是推动日本企业的企业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改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初至2024年2月,全球主要股指中纳斯达克表现最强(上涨400%以上),其次是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 (涨幅约270%)、再其次为东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涨幅约200%),整体来看日股、美股的表现为第一梯队,表现远好于欧股、德股、英股、韩股等(图表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a40d5bec5354bb050f8914c261925ba\"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54\"/></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1667170424af63f0751db93315522d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61\"/></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e6915f5e0f048bfcabbfa2c0c4b962d\"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495\"/></p><p><strong>汇率对冲可以缓冲日元贬值风险并加厚日股投资收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表3是当地货币计价的日股走势,2013年至今日元大幅贬值,用美元计价来看日股表现远远不如美股”是部分投资者的观点。的确、单纯的美元计价日经指数表现不及日元计价的日经指数。但是为何2023年4-7月期间、2024年初以来外国投资者(欧美投资者为主)会大幅买入日股?外国投资者不担心日元贬值的风险吗?原因在于欧美投资者在投资日股时使用了汇率对冲这一“炼金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说到汇率对冲,投资者往往联想到的是成本。当低利率货币(日元)去对冲高利率货币(美元)的汇率风险时,的确是“汇率对冲成本(Hedge cost)”,但是当<strong>高利率货币(美元)对冲低利率货币(日元) 的汇率风险时,就恰恰相反的变成了“汇率对冲收益(Hedge premium)”。</strong>“汇率对冲成本(Hedge cost)”或“汇率对冲收益(Hedge premium)”的规模基本同美日短端息差联动,二者目前约为5.5%。简单而言是,日元投资者买美国金融资产、对美元做汇率对冲,最终一年的收益中要扣除5.5%的汇率对冲成本;<strong>美元投资者买日本金融资产、对日元做汇率对冲,最终一年的收益中要增加5.5%的汇率对冲收益。</strong>例如,2023年全年、日元计价日经指数上涨约28%,美国投资者买日股、对日元做出汇率对冲的前提下,全年收益约为33.5% (=28%+5.5%)。假设2023年美国投资者买日股、但不对日元做汇率对冲,2023年全年日元相较美元贬值约5.7%、则全年收益约为22.3% (=28%-5.7%)。在做与不做汇率对冲的之间,二者收益相差约11%。</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汇率对冲背后的逻辑: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一种“炼金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该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偏技术性,投资者可以略过,<strong>结论为“美元计价投资日股,在2024年2月时点对日元做汇率对冲的情况下,可以很大一部分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还可以增加一笔年化5.5%的收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以彭博资讯提供的美日汇率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数据介绍汇率对冲的“魅力”。2024年1月1日,美日汇率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141日元,如果投资者联系金融机构希望在目前预约到2024年底的锁汇服务,金融机构会表示目前签订锁汇合约的情况下2024年底的美日汇率可以按照1美元=134日元锁汇(图表4)。举例说明,2024年初投资者将100美元换成14100日元(=100*141),并决定锁汇,到2024年底时,14100日元则能换成105.22美元(=14100/13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投资者可能会惊喜于这笔年化5.22%的收益,该收益约等于美日之间的短端息差5.5%,底层逻辑来自于利率平价理论(CIP、Covered Interest Parity)。同时,投资者可能也关心上述的2024年底1美元=134日元的远期汇率受何种因素决定。结论而言,远期汇率基本不受分析师的预测影响(汇率预测与汇率远期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而基本是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由美国与日本的政策利率所决定,远期汇率的决定方式可以参考图表5。</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8f0de4aefe2e7fb0c2dcf4358528f03\"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25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dbe334201771f4f85d278d4225fd060\"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43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汇率对冲对日元汇率的影响:资金流入日本但日元并不升值、日股上涨日元贬值</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无论是2013年全年、还是2023年4-7月以及2024年1-2月期间,都发生了“外国资金大举流入日股、但日元非但没升值还贬值”的现象,该现象令众多投资者不解。从结论而言,原因在于汇率对冲所带来的影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美元投资者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并购入日股时会产生日元升值压力,但是同时由于投资者选择了汇率对冲,该操作会产生日元贬值压力,从而导致“汇率对冲买日股”本身对日元汇率影响中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是伴随日股的股价上涨,在过去投资了日股的美元投资者的日元计价日股头寸出现了浮盈,在此背景下投资者考虑到未来会有更多日元需要换成美元,此时投资者会做出追加汇率对冲的行为。追加汇率对冲的操作当中,不伴随任何资金对日本资产的流入(没有日元升值压力),但是追加汇率对冲的行为本身会产生日元贬值压力,进而导致“日股越长、日元越跌”的现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是否做汇率对冲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汇率的观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文介绍了汇率对冲买日股的种种优点,但是最终是否使用汇率对冲来买日股,我们认为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美日汇率的观点。2024年2月16日时点,美日汇率即期汇率为150,2024年底的美日远期汇率为143。假设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为到2024年底,如果投资者认为美日汇率在2024年底会高于143的水平(即日元仍然偏弱),则建议使用汇率对冲;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2024年底美日汇率会低于143(即日元明显升值),则不去做汇率对冲可能会获得更大收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总结:日元贬值不是投资日股的风险、汇率对冲可以增厚收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结来看,我们认为日元汇率的贬值没有成为欧美投资者投资日股的障碍,反而是在美日短端息差较大的背景下成为了增厚收益的有利工具。</p><p><strong>日股的10年牛市主要来自于EPS的扩大、EPS的年均增速约10%</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日股在过去10年持续上涨,那么日股的上涨究竟是来自于盈利还是估值,分拆后显示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盈利(图表6、图表7)。</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以2012年末为100,截至2023年底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区别参考下文“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不同”部分)的预期EPS分别上涨至300与260左右的位置,远高于美股与欧股(图表6)。估值(PE)方面,日经指数的估值相较2012年末出现了小幅上升(20倍→25倍)、而东证指数的估值反而出现了小幅下降(17倍→15倍)。与日股相对,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美股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跃升,标普500由14倍上升至22倍、道琼斯由13倍上升至22倍(图表7)。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过去10年的日股牛市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盈利的驱动。</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8a475e874c98a2fb35ebb196f1ee419\"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89\"/></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91928dbebe599a3fc5d20906a66c00d\"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9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股过去的EPS具体有多快也是投资者的关注之一。在图表8、图表9中,我们分别对日经指数与东证指数的EPS增速做出了统计。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更需关注日股的EPS的长期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strong>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经指数本身CAGR为11.2%、其中EPS的CAGR为9.3%;东证指数本身CAGR为9.6%、其中EPS的CAGR为10.7%。</strong>总体而言、在过去10年中、日股大盘的EPS增速约10%左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同时,我们需要提醒的是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本的通胀平均约在1%左右、世界的通胀平均约在3%左右。未来投资者如果认为全球通胀会保持在高位、则对于日股EPS而言是积极因素。</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268794fff6765cce5999d1caa87513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3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3cf3931f17a3b71d22e8eb4c6827106\"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3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EPS扩大原因之一:日股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而非日本经济逻辑</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经济发展慢、为何日股的EPS增速能够高于美股?”是投资者的主要疑问之一。原因在于“日股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这一底层大逻辑,该逻辑也是在日股投资中,我们最想要强调的内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90年代、经历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日本国内的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国内的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缺乏增长机会,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加速了出海的进程,实现了从“贸易立国”到“投资立国”[2]。1990年后半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建厂、并购海外企业等)的金额仅有2.5万亿日元左右,但到了2023年该数字扩大到了25万亿日元的水平(图表1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日本企业大举出海、积极全球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的收益结构也发生了重要改变。2000年左右日本上市公司的营收中约7成来自于日本国内,但到了2018年该比率降至4成(图表11),我们认为2024年该比率或在3成左右的水平。因此对于日本上市公司而言,其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全球经济的走势才是日企业绩的底层逻辑。相反、在过去日本经济的增速对日本企业的盈利以及股价影响十分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2月15日,日本公布了2023年10-12月的GDP数据,实际GDP环比折年为-0.4%,为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负增长,同时可以被称之为“技术性衰退”,但是当天日经指数上涨1.2%并自1990年1月11日以来首次站上了38000点的主要关口。由此可见,日本经济与日本股票的关联性不大。</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f082f0e98cd263f0a7ed21360d6d905\"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98\"/></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c9459d3ccc2dfa99f72a2dcac631460\"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12\"/></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EPS扩大原因之二:日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比起市场份额更重视利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企盈利的底层逻辑是全球名义经济增速的同时,2010-2023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通过对日本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观察发现,日本制造业(图表12)与非制造业(图表13)的营业利润率都基本处于历史高位(其中也存在一定分化,制造业营业利润率好于非制造业、大型企业好于中小企业)。</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3f33d1cf727b2da729c56c16017d50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1c4a14c142fc7ce4dbcac21e9962de5\"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7\"/></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厚利平销”的出口方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市场中存在“日本出口增加是受日元贬值的影响”的声音,但是我们对日本财务省的货物出口数量的观察发现,无论是2022年还是2023年的出口数量,都未同过去的趋势发生较大的偏离,反而是2023年的货物出口数量呈现出小幅减少(图表14),“日元贬值→出口数量”的假设在该统计中无法观察到。相反,在2022-2023年期间、日本的出口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图表15)。我们认为日本企业或采取了“厚利平销(提高价格、但销售量不变)”的模式,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货物出口量或难以出现大增(难以从亚洲其他制造业国家中抢占市场),在此背景下选择涨价(获得更厚利润)或许是较为合理的经营手法,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企业比起份额,目前更注重确保高利润。</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45dd0bdb5c5bdea5f84b2f49ae2159e\"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45\"/></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d6120e1117b60afdc2d0120ffe4eb1f\"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述的种种积极变化,其底层原因来自于日本企业思维模式的转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过去、日本企业注重市场规模,通过降价、牺牲利润率来维持自己的市场规模,但在过去10-20年内,日本企业的上述措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首先,在日本国内的市场当中,受人口减少的影响,日本国内市场的规模维持不变或缩小,即使守住了市场份额,但是营收也会年年减少。其次,在国际的出口市场上,普通产品的成本领域,中国企业具备比日本企业更大的优势。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日本企业逐步开始改变观念,逐步摒弃以往的注重市场份额的想法、转向生产更高附加价值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日本交易所提出的“日特估”的概念之下,我们认为未来日本企业会更加注重资本效率、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利润率。虽然日企的利润率稳步上升,但相较美国企业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我们认为未来日本企业的利润率或继续提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全球实际GDP增速放缓下、日股EPS或仍能实现过去的增速</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既然日本股是全球经济逻辑、那么在未来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日股的EPS能保持过去的增速吗?”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之一。我们同意投资者前半句的观点,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全球实际GDP增速的确存在放缓的可能性。但是,企业盈利到EPS到股价都是名义的概念,逆全球化的另一个影响可能是全球通胀的上升。因此未来的格局可能是全球经济实际增速放缓、但是通胀上升,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名义增速或许依然能维持过去的水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元一定程度内的升值对日股EPS影响有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既然日本股是全球经济逻辑、日本企业的大部分盈利都在海外,那么未来如果日元升值了,日本企业的业绩会一落千丈吗?”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之一。首先,日元汇率的贬值的确能够起到改善日企财报的作用,日本企业大量业务在海外,但是大多在日本证券交易所上市,财报基本以日元计价。但是日本企业在对自身业绩给出指引时,大多会基于前提假设汇率(predicted exchange rates)来预测,并且前提假设汇率会给得相当保守。2024年2月、美日汇率在150附近的水平,但是最新的日本央行统计[3]显示日本企业的前提假设汇率为132左右,即日本企业在对自身业绩做指引时,已经定价了日元会升值至132左右的水平。如果最终美日汇率的水平未来高于132(即发生日元贬值),日本企业会因为汇率因素而上调盈利预期;相反、如果美日汇率的水平未来低于132(即发生日元明显升值),届时日本企业才会因为汇率因素而下调盈利预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日本企业对汇率的假设十分保守,已经定价了一定程度的日元升值,在日元对美元不升破132的前提下,汇率带来的负面冲击有限。</p><p><strong>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日本股市中存在多个利好因素,受①外国资金流入日本股票、②全球经济与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增长、③日本国内“涨薪涨价循环”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名义业绩)、④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特估”政策的持续发力、⑤日本家庭的“储蓄转为投资”的变化的影响。此外、2023年4季度以来、市场对大部分的全球主要股指的EPS增速做出了下修,但唯独代表日股的东证指数是例外、市场对2024年东证指数的EPS增速预测已经由2023年的同比增长3.6%上修至14.6%,反映出日本企业稳健的盈利能力(图表16)。我们认为2024年内的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最高点(38915点、1989年12月29日)、同时存在突破40000点整数关口的可能性。</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efb8962db98a03faa56309ef957206e\"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1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目前与1989年泡沫经济时期的不同</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2月16日、日经指数收盘于38487.24,距离日经指数的最高点、1989年12月29日创下的38915.87仅有一步之遥(图表17),我们认为2024年2月内存在突破历史最高点、结束长达34年的历史性熊市的可能性。理性来看,突破历史最高点并非一件特别的事情,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股指都普遍高于30年前的水平。此外,虽然日经指数在2024年2月附近接近于1989年底的水平,但是日股的总市值早在2016年左右就已经超过了泡沫经济时期的总市值(图表17),截至2024年2月日股总市值已经突破900万亿日元(约45万亿人民币)。经常存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与美国大萧条的对比,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道琼斯指数在3年内下跌近90%,此后经历了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二战的胜利,美股依然没有恢复至1929年的水平,直至25年后的1955年左右,美股才达到了1929年的水平(图表18)。</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94cda447c7a2357c048e15b1d2c3b75\"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f6e14edcc5caa151c5d70f16662e6c8\"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7\"/></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目前估值合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2月的日经指数与1989年12月的日经指数同为38000多点的水平,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众多不同。首先是估值的不同 (图表19、图表20),1989年底日股大盘(东证指数)的PE约60倍左右、PB约5倍左右,估值远高于当时的美股、欧股;2024年2月日股大盘(东证指数)的PE约17倍左右、PB约1.3倍左右,估值水平相对合理,同时低于日股在1970-1985年期间的水平,由此可见目前日股大盘中被高估的成分相对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目前盈利能力出色</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盈利与估值互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目前日股相对低的估值意味了目前日本企业相对高的盈利。2024年2月的日经指数与1989年12月的日经指数同为38000多点的水平,1989年底的PE估值是2024年2月的3.5倍左右,意味着2024年2月日本企业净利润为1989年的3.5倍左右,反映出了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目前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表21列举了泡沫经济时期与2024年2月的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排行。泡沫经济时期,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中有6家商业银行、1家国有通讯公司(NTT)、1家国有电力公司(东京电力)、1家汽车公司(丰田)、1家电机公司(日立)。2024年2月,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中仅有1家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仅有1家准国有通讯公司(NTT),但有众多具有全球竞争力、能够在海外实现大量盈利的公司,例如丰田 (约8成的汽车销售来自海外)、索尼(约7成收入来自海外)、东京电子(约9成收入来自海外)、基恩士(约6成收入来自海外)、迅销(约5成收入来自海外)、信越化学(约8成收入来自海外)、软银集团(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海外的投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更好的企业治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导入了“Japan's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日本企业治理准则)”与“日本机构投资者尽责管理守则(Japan’s Stewardship Code)”,在相关政策的逐步影响下,日本企业慢慢在发生很多积极变化:更加注重资本效率、ROE有所提高;董事会当中外部董事、女性、外国人的比率有所提高;出现了更多股东提案;积极投资者(Activist)正在更多积极参与日本企业的经营等等。</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98e55e4a7d874aff89a1d245ab9d83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5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5227b38adc57c0f10638a1728af4047\"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36d2fc6ea0ed716e800df05f2f8452e\"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495\"/></p><p><strong>日股的投资者结构:外国人主导、散户其次、但过去10年最大买家为企业与日本央行</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关于日股的投资者结构,首先需要区分持有量与交易量两个概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持有量占比来看(图表22),外国投资者占比约30%、为最大的持有者;其次为投资信托(类似于中国的公募基金)、占比约23%、投资信托自2013年之后大幅增加对日股的持有量,原因来自于日本央行对日股大盘ETF(日经指数、东证指数)的购买,我们将在下文详述;在其次为企业法人与个人投资者,分别持有量为20%与18%左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交易量占比来看(图表23),外国投资者占比高达60%左右、远高于其他投资主体;其次为个人投资者约占20%,除此之外的投资主体在交易量中不及5%、基本可以忽略不记。日股的交易中很多是外国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相互买卖,时常是外国投资者净买入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净卖出;或外国投资者净卖出时、个人投资者净买入,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定平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外国投资者:持续净买入时、日股上涨更明显,但并非最大买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外国投资者为日股最大的持有者以及交易者,在过去当外国投资者持续净买入时、日股易发生明显上涨。2013年为安倍经济学元年,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17万亿日元的日股,当年日经指数上涨56.7%,为197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2023年4-7月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10万亿日元的日股,在此期间日经指数上涨约20%;2024年至2月中旬,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3.5万亿日元的日股,在此期间日经指数上涨约15%(图表2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当外国投资者持续卖出日股时,日经指数也并非持续下跌。</strong>图表25展示了,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以来的外国投资者对日股的累计净买入,2015年至2022年期间外国投资者持续净卖出日股,但是日股依然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过去10年日股的净买入主体实则为日本央行与企业的股票回购:</strong>2013年至2024年2月、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额仅有4万亿日元左右,并非是日股过去10年牛市的净买入投资者,真正的净买入主体实则为日本央行的ETF购买以及日本企业的股票回购,我们在下文详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外国投资者近期积极买入日股的原因:①巴菲特的带动效应、②日本走出通缩、③“日特估”的积极影响。</strong>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只有在看好日本的前景或看好日本的政策背景下才会积极买入日股。2013年开始外国投资者看好“安倍经济学”的政策,从而至2015年为止都积极买入日股,但是2015年之后日本依然难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安倍经济学”也显得缺乏进一步的政策余地,外国投资者开始净卖出日本股票。2023年之后,受到巴菲特再度买入日股的带动效应、日本走出通缩的可能性、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特估”等因素的影响,外国投资者再度净买入日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央行:过去10年增持约7%的日股,未来或缓步退出、或利好日股</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以来,日本央行加大了对日股大盘(日经指数、东证指数)ETF的购买幅度。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日本央行购买ETF的官方目的并非是为了提振股价,而是希望以购买ETF的方式来压低风险溢价从而起到提振通胀的作用。但到2021年之后,日本央行发现购买ETF存在“难以退出(债券可以自动到期、被动缩表,但ETF在不主动卖出前提下永远存在)”等问题,此后基本不再买入日股ETF。<strong>截至2024年2月1日,日本央行累计买入的ETF账面价值约37万亿日元、其市场价值约70万亿日元,涨幅近90%(图表26),同时日股的总市值约931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的占比约为7.4%,因此在我们看来日本央行才是过去10年日股的主要净买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本央行未来如何卖出ETF、是否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从结论而言,我们认为日本央行未来退出ETF可能反而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正面影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首先、我们认为日本央行不会急于卖出ETF,未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期,伴随债券利率上行,很有可能会出现其过去的大量购债出现浮亏的情况(目前美联储与澳联储就是受此影响而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但是日本央行所持有的ETF的大量ETF的浮盈可以很好地起到对债券浮亏的缓冲作用,有助于提高日本央行财务的健全性。因此,我们认为“卖出ETF”可能发生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最后阶段,在可见的未来(2年左右)日本央行或不会选择主动卖出ETF。</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次、我们认为日本央行会十分慎重地处理如何卖出ETF。参考日本央行“废除”YCC的经验,日本央行以非常缓慢的、做好充分铺垫的方式将负面冲击做到了最小化(详情参考《中金看日银#34: 23年10月会议回顾-YCC的“废除”、2024年或连续加息》)。我们认为未来日本央行也会同样去对待卖出ETF一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关于卖出ETF的方法。过去日本央行有过卖出股票的经验。2002年-2004年、2009年-2010年期间,为了保护日本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免受其所持有股票的股价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央行选择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其所持有的股票。此后、日本央行计划2016-2026年期间逐步卖出相关股票,每年卖出量约0.3万亿日元。参考该幅度去卖出现在持有的约70万亿日元的ETF,需要约233年的时间,显然这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法。我们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方法为今后日本央行将ETF打折卖给日本国民,例如打8折(或更低)卖给国民、并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只能分批小幅卖出等。由于目前日本央行持有的ETF涨幅高达近90%,因此可以通过非常优惠的价格、大幅折价卖给国民,处理了ETF的同时,也能提高日本居民对投资的意识,有助于推进日本居民“从存款到投资”的转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企业法人:“日特估”背景下更加积极实施股票回购</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截至2024年2月1日、日本央行累计买入的ETF账面价值约37万亿日元,但是在过去10年日本企业实施的股票回购累计金额超过60万亿日元以上(图表27),对股价的上升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作用。《日本经济新闻》报导表示[4]“2023年日本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的总额高达9.6万亿日元,连续两年创新高。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特估’政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把盈余资金积极返还给了股东。回购股票可以减少企业的股票数量,有助于提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市净率(PBR)等财务指标。由于回购比分红实施起来更加灵活,因此企业可轻松使用盈余资金来回报股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近年、在企业治理加强、注重资本效率的背景下,日本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现象正在逐步解消。为了对应解消持股所带来的自家股票的卖出压力,很多企业选择股票回购并注销的方式来对冲相关压力。在注销股票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ROE、PB等指标,进而有助于提高股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个人投资者:逆向投资者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本的个人投资者是日股中第二大的交易主体(仅次于外国投资者),但长期以来个人投资者一直都是日股的最大净卖家。如图表28所示,自2013年以来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已经累计净卖出约35万亿日元,其规模同日本央行购买的ETF账面价值基本相同。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为典型的逆向投资者(contrarian investor),习惯于买跌卖涨,通过图表29可以发现在日经指数下跌时更容易发生个人投资者净买入日股的情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虽然日本个人投资者在过去10年累计净卖出35万亿日元规模的日股,但是由于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日股存量较大(百万亿日元规模),伴随日股的持续上涨,其所持有的日本股票的存量资产持续处于增加(图表30),我们仍可以说日本个人投资者享受到了日股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个人投资者虽然长期净卖出日股,但是对于外国证券(以美股为主)却长期为净买入的态度(图表31)。1998年以来日本个人投资者已经累计净买入10万亿日元的外国证券(包括外国股票、外国债券),同时持有的外国证券市值约25万亿日元。虽然日本个人投资者过去10年持续净买入外国证券、持续净卖出日本股票,但是存量来看日本个人投资者的日股存量约270万亿日元、而外国证券的存量约25万亿日元,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图表3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个人投资者的逆向投资看似给日股的上行带来了负面作用,但反之,个人投资者给日股带来了削峰填谷、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在下跌时期给日股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在上涨局面避免了日股的过热。过去10年,日股的交易经常是外国投资者与日本个人投资者之间相互买卖(时常是外国投资者净买入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净卖出;或外国投资者净卖出时、个人投资者净买入)从而达成一定的均衡。未来,若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失去了逆向投资的属性,个人投资者也蜂拥购买日股,则会出现因为缺乏卖家而股票短期内大幅上涨从而酿成资产泡沫的可能性。</p><p><strong>从存款到投资:信心修复后、日本居民投资日股潜力较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长期以来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特征为“存款太多、投资太少”,2023年3月时点的日本家庭金融资产共有约2000万亿日元(约100万亿人民币),其中54.2%为现金、存款等,股票投资仅占11%;与此相对、欧元区的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为21%、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接近40%(图表32)。希望推动“从存款到投资”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代初起就提出的倡议[5],但截至目前成效或依旧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问:股票投资较少是老龄化的结果吗? 答:否、是泡沫经济崩溃的结果</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中存款较多、股票较少是日本老龄化严重的体现、这个现象很正常”。我们对此持有否定观点。通过对图表33的观察发现,日本不同年龄段的金融资产占比来看,反而是越是高龄者越持有更多股票、持有更少存款,即对金融资产的态度更积极。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原因之一在于泡沫经济的疤痕效应。高龄的居民,体验过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的“好时代”,体验过长期的股票上涨,因此更愿意接受股票带来的一定风险。但是年轻的日本居民的生涯当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失去的30年”当中,对日本经济、日本股票充满了悲观情绪,因此在投资时也更加厌恶风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问:日本个人投资者从何时开始不买股票了? 答:泡沫经济崩溃之后</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日本个人投资者自1998年以来是日股的净卖家(图表31),但是历史上显然日本个人投资者不是一开始就是累计净卖出日股。从统计开始的1964年起计算,我们发现1964年-1990年期间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一直都累计净买入日股(图表34),1970-1980年代日本的个人投资者是日股的最大持有者以及最大交易者(图表22)。但是在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股持续下跌,日本个人投资者对日股失去信心,由坚定的净买家转为了坚定的净卖家(图表3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家庭的现金存款或给日本股票带来明显推力、</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至2024年至今,日股虽然持续10年上涨,但是日本居民依然坚定地卖出日本股票,原因在于①日股虽然过去10年上涨、但是日本经济仍处于“失去的30年”当中,日本个人投资者生活在过去的日本社会的悲观氛围当中,难以积极投资日股;②过去10年当中虽然日股与美股的标普500以及道琼斯指数并驾齐驱,但是考虑到汇率因素之后,对于日本居民而言依然是投资美股更有吸引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是我们认为上述的两点因素今后或逐步消退,未来存在日本个人投资者重新买入日股的可能性。关于上述第一点,我们认为日本经济或走出“失去的30年”,未来日本经济与通胀或能从“低增长”走入“正常”。关于上述第二点,虽然在过去10年日股与美股并驾齐驱,但是在未来不排除日股涨幅超过美股的可能性,这个观点在2024年2月的现在可能很难被接受,但是复盘1950年至今的美国、德国、日本的股指表现来看,50年代-80年代的40年期间,日股表现持续好于美股、德股(图表35),因此不能排除未来日股涨幅超过美股的可能性。1949年以来道琼斯与日经指数德走势来看(图表36),1949年5月、道琼斯指数与日经指数都在170点左右,但是进入1960年代之后日经指数明显增速加快,远超道琼斯,到了1989年末(泡沫经济顶峰)日经指数更是达到了道琼斯指数的15倍的水平。但1990年之后,日经指数逐步被道琼斯指数所追上,到了2013年之后,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经指数重新开始了上涨。2013-2023年之间,虽然日本股票表现不错,但是日本国内经济仍为“失去的30年”;未来日本经济若能走出“失去的30年”,日经指数的“容易快涨”的属性或能进一步发挥,实现高于道琼斯指数的增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实在2023年全年、2024年初至2月期间,日经指数就已经跑赢了美股大盘(标普500与道琼斯指数)。未来该趋势若能持续,则能带来日本个人投资者对日股的重新投资。图表32显示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约2000万亿日元、其中约50%为现金存款(1000万亿日元),日本居民拿出现金存款的1%去投资日本股票,该资金的规模就为10万亿日元(约5000亿人民币)。2023年4-7月期间,外国投资者净买入日股的规模就约为10万亿日元,推动日股上涨约20%。</p><p><strong>巴菲特买日股的底层逻辑:借日元、买日股=防贬值、抗通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长期(3-5年维度)来看,在理论层面、购买力平价是汇率的底层逻辑,但是目前的美日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处于“破裂”的状态(图表37),美日汇率自2022年初开始就已经远高于出口物价、PPI以及CPI为基准的购买力平价水平(即日元过于便宜)。长期(3-5年维度)来看,<strong>我们认为该情况或许难以长期持续,未来或以三种方式做出调整:①日元明显升值到1美元=110日元的水平、向购买力平价靠拢;②日本国内各类物价持续明显涨价、购买力平价向汇率水平靠拢;③汇率与物价双向奔赴、日元汇率一定程度升值、日本国内各类物价一定程度涨价、最终二者实现接近。</strong>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通胀或锚定在高位,美国的政策汇率或相对偏高,美日的短端息差依然处于高位,在此背景下套息交易或依旧相对旺盛,美日汇率或难以回到2010年代的水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此,未来可能性相对较大的调整方式或为上述第②、③种情景。无论是②还是③,都会<strong>伴随物价的上升,因此对于日本的投资中比较适合配置抗通胀能力较强的产品、包括股价、土地、住房等。同时,通胀会起到“缩小”债务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在日本适合借日元债、加杠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巴菲特对于日本的投资既是如此,2019年至2024年2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日本共发行6批日元债,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左右(并且为固定利率),累计发行日元债账面价值为1.16万亿日元(图表38)。截至2024年2月,巴菲特共三次买入日本五大商社,累计投资额为1.46万亿日元(高于日元债的1.16万亿日元,表明巴菲特发行日元债的目的或许并非是投资海外资产、而是都用于对日本的投资),目前巴菲特投资的这笔投资的市场价值为3.36万亿日元,实现了约+130%的盈利(图表39)。未来在日本发生通胀的背景下,巴菲特的实际债务负担会有所缩小,同时股票资产会被进一步放大。</p><p><strong>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对日股影响或有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众多投资者关心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背景下,是否会给日本资产(日债、日元汇率、日股),乃至全球资产带来巨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目前,日本央行超储当中负利率所对应的部分(Policy-Rate Balance)仅占4.5%(图表40),比起对存量的影响,更多是边际上的影响。我们认为负利率的实际意义相对有限,即便退出负利率,日本的隔夜利率也仅会上涨10bp左右,负利率的存在更多是象征作用。我们认为日本央行或希望在本轮通胀周期中结束现有的负利率制度(即在美联储降息前完成退出负利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参考本世纪以来唯二的两轮日本央行加息周期时的各类资产的表现来看,并未发生巨震,反而出现了日元贬值的情况。底层逻辑在于①日本央行加息时的全球经济的宏观大背景大概率是“风和日丽”(不能在全球发生风险的背景下收紧货币政策);②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幅度有限(加息最大幅度为50bp),日本资产(日债、日元汇率、日股)更多走全球经济逻辑。</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世纪以来(或为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央行只开启过两轮加息周期。第一轮为2000年8月日本央行将隔夜利率的诱导目标由0.00%上调至0.25%。第二轮为2006年7月日本央行将隔夜利率的诱导目标由0.00%上调至0.25%、此后在2007年2月再度上调至0.5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元汇率方面:</strong>两轮加息周期中,美日汇率都实现了上行(发生了日元贬值)(图表41、图表42)。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短端利率依旧维持在高位(2000-2001年期间美国政策利率在4.0-7.0%之间、2006-2007年期间美国政策利率在5%左右),<strong>即便日本央行实施了加息,但是美日息差绝对值较大的背景之下,套息交易频繁,日元依然贬值。</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股票方面:在日本央行两轮加息周期中,日股分别呈现了下行与上行的走势,比起日本央行政策利率,日股更多受美股的影响。</strong>在2000年的加息周期中,日经指数出现了下行(图表43),主要原因在于美股的拉动,彼时美国股票的互联网泡沫逐步开始“崩溃”,在美股下行背景下日股也出现了下行。在2006-2007年的加息周期中,日经指数出现了上行(图表44),主要原因也来自美股的拉动,彼时美国股市整体处于上行周期。</p><p><strong>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不同:东证指数更代表日股大盘、日经指数偏成长股与科技股</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股大盘的股指主要有日经指数(Nikkei 225)与东证指数(TOPIX)。日经指数共有225支成分股、而东证指数共有2100多支成分股。二者对于成分股的权重的设定方式各不相同。日经指数是一种价格加权的指数(计算方法类似于道琼斯指数),而东证指数是一种市值加权的指数(计算方法类似于标普50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体而言、市值加权的指数(东证指数、标普500等)相对更加客观,而价格加权的指数(日经指数、道琼斯指数)则存在一定的“偏离”。日经指数是往科技股、成长股的方向存在一定偏离,权重排名前四的股票为迅销(服装零售)、东京电子(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德万测试(半导体测试设备制造商)、软银集团(风险投资公司),四者的权重总计26.44% (图表45)。东证指数的权重更加客观,在市值加权决定权重的背景下银行股的权重会相对较大(图表46),因此与日经指数相比,东证指数会更偏价值股、偏内需股。</p><p><strong>日股的季节性特征:2月底、8月底;短期(半年内)须留意回调风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对日股的季节性特征研究发现(图表47),往往每年的2月与8月容易形成日股股价的底部。我们认为原因或一定程度与日本的财政年度的季节性有关,每年的3月与9月分别为日本财政下半年与上半年的最后一个月(日本财政年度始于4月、终于次年3月),在此之前投资者或对股票做出一定调整。投资者对日股投资时也需要注意相关节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外、几乎没有长期永远上涨的股市。我们对1980年以来日经指数涨幅最大的5年(2013年:+57%;1986年:+44%;2005年:+40%;1988年:+40%;1999年:+37%)做了复盘,在这些全年大涨40%左右的年份当中,在年内也出现过10-20%的回调(图表48),即便我们在长期对日股看好,但是我们认为以6个月的维度看,我们不能排除日股回调的风险。但同时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日股的回调或为入场的机会。</p><p><strong>风险:日本股票受外部影响较大、留意自然灾害风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每次美国陷入衰退前后,日本经济也都陷入了衰退(图表49),该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经济易受外部冲击的特性。<strong>2024年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认为日本经济存在也被“带入”衰退的可能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述我们介绍到日本上市公司企业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因此当全球经济出现风险时也会直接影响日企业绩、进而影响日本股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外,日本在地理上处于多板块交汇处、历史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目前,自然灾害难以预测,日本经济一直需面对来自自然灾害的尾部风险。</p><p><strong>总结:日股或还将长期上涨、但需留意短期回调风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股在过去10年持续上涨,涨幅与美股大盘(标普500、道琼斯指数)接近。汇率对冲在避免日元汇率贬值的同时还可以增厚收益。日股过去10年的上涨主要来自于EPS的增加(CAGR约10%)、而非估值的明显提升。日股EPS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①日企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而非日本经济;②日企的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日元的升值并不会给日股EPS带来十分明显的冲击。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日经指数目前的38000点与1989年的38000点有着明显不同,目前质量更高。投资者结构来看:外国人为最大持有者与交易者,外国人积极买入时日股快速上升;日本央行过去10年累计持有约7%的日股、1-2年内无需担心卖出风险;企业在过去10年积极实施股票回购、“日特估”起到加速作用;个人投资者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持续净卖出日股、但个人投资者持有大量现金,若能实现“从存款到投资”则会给日股带来明显推动。在通胀背景下,日本更适合加杠杆、购买抗通胀资产(巴菲特的操作亦是如此)。在历史上日本央行加息对日股的影响相对有限。虽然我们长期看涨日股,但是短期内仍需留意日股回调风险。</p></body></html>","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日经225指数刷新历史新高!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日经225指数刷新历史新高!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2\">\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老虎资讯综合 </p>\n<p class=\"h-time\">2024-02-22 10:36</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html><head></head><body><p>2月22日,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开盘后大幅反弹,盘中超过了1989年底泡沫经济高峰时期创下的38915点的历史收盘最高点。受到美国半导体企业英伟达的良好财报的影响,半导体相关股被买入。</p><p>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公司治理的改善和通货紧缩的结束等的期待,导致了对日本股市的重新评估,外国投资者的资金继续流入日本。与2023年年底相比,日经平均指数上涨了5000点以上,上涨率为16%,大大超过了美国S&P500种股票指数(4%,截至21日)等欧美主要指数。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的市值进入2024年以来已增加约100万亿日元。</p><p>企业业绩的稳健增长是股市上涨的动力。在2月中旬结束的23年4月至12月期的财报公布中,利润超过市场预期的企业占优势,表示增强股东回报措施(如购买自家股票)的企业也增加了购买。</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a3f67548b55ea0dc77c2b784b98b458\" tg-width=\"600\" tg-height=\"315\"/></p><p><strong>相关阅读:</strong></p><p><strong>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strong></p><p>中金指出,日股10年上涨来源于EPS提升,归功于日企积极出海,抢占全球市场,企业盈利持续提升。过去10年日股涨势与美股并驾齐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要点:</strong></p><blockquote><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已经上涨了10年、过去10年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初至2024年2月,全球主要股指中纳斯达克表现最强(上涨400%以上),其次是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 (涨幅约270%)、再其次为东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涨幅约200%)。日元汇率的贬值并非投资日股的障碍,使用汇率对冲可以避免日元汇率贬值的同时或还可以增厚收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10年的上涨来自于盈利(EPS)的扩大(高于美国)、而非估值(PE)提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经指数本身CAGR为11.2%、其中EPS的CAGR为9.3%;东证指数本身CAGR为9.6%、其中EPS的CAGR为10.7%,日股EPS增速高于同时期的美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EPS高于美股的原因:①全球经济逻辑、②利润率的提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9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积极出海,2024年日本上市公司整体的7成左右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全球经济才是日企业绩的底层逻辑。相反、在过去日本经济的增速对日本企业的盈利以及股价影响相对有限。此外,10-23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加强,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营业利润率持续上涨,我们认为相比市场份额,目前日企更重视确保利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受①外国资金流入、②全球经济与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增长、③日本国内“涨薪涨价循环”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名义业绩)、④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特估”政策的持续发力、⑤日本家庭的“储蓄转为投资”的变化的影响,我们认为2024年内的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最高点(38915点、1989年末),同时存在突破40000点整数关口的可能性。与1989年的日股的38000多点相比,目前日股的估值水平更为合理、盈利能力更为出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更好的企业治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投资者结构:外国人存在感庞大、散户长期净卖出、过去10年日股最大买家为企业与日本央行</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外国机构投资者为日股的最大持有者与交易者,外国人积极买入时日股快速上升;日本央行过去10年累计持有约7%的日股、我们认为1-2年内无需担心卖出风险;企业在过去10年积极实施股票回购、“日特估”起到加速作用;个人投资者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持续净卖出日股、但个人投资者持有大量现金,若能实现“从存款到投资”则会给日股带来推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巴菲特借日元投日股:</strong>未来日本通胀或出现上升,在此背景下或适合借日元债券、买入抗通胀资产(股票、地产等),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资料显示[1],截至2024年2月,巴菲特在日本以1%左右的利率发行约1.2万亿日元的债券、购入约1.4万亿日元的日本五大商社股票,目前该股票市场价值约3.4万亿日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央行加息或不影响日股:</strong>历史显示本世纪唯二的两次日本央行加息周期对日本股票影响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季节性特征:</strong>往往每年的2月与8月容易形成日股股价的底部,过去日股大涨的年份内也出现过10-20%的回调,短期(6个月左右)不能排除日股回调的风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风险:</strong>日本经济易受外部影响,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每次美国陷入衰退前后,日本经济也都陷入了衰退,未来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认为大概率日本经济同样也会被“带入”衰退。同时随时需留意自然灾害风险。</p></blockquote><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正文:</strong></p><p><strong>日股已经上涨了10年、过去10年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截至2024年2月16日,日经指数较年初以来已上涨15%、涨幅在世界主要股指中最高 (图表1)。2023年日经指数上涨约28%,在主要股指中为仅次于纳斯达克的表现。但我们想强调的是,<strong>日股并非在过去1-2年中明显上涨,而是自2013年“安倍经济学”以来就持续上涨(图表2)。</strong>“安倍经济学”对日股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于日本央行购买日股大盘ETF、日本政府养老金基金(GPIF)扩大对日股的投资比例等资金面的影响,更多的是推动日本企业的企业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改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初至2024年2月,全球主要股指中纳斯达克表现最强(上涨400%以上),其次是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 (涨幅约270%)、再其次为东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涨幅约200%),整体来看日股、美股的表现为第一梯队,表现远好于欧股、德股、英股、韩股等(图表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a40d5bec5354bb050f8914c261925ba\"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54\"/></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1667170424af63f0751db93315522d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61\"/></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e6915f5e0f048bfcabbfa2c0c4b962d\"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495\"/></p><p><strong>汇率对冲可以缓冲日元贬值风险并加厚日股投资收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表3是当地货币计价的日股走势,2013年至今日元大幅贬值,用美元计价来看日股表现远远不如美股”是部分投资者的观点。的确、单纯的美元计价日经指数表现不及日元计价的日经指数。但是为何2023年4-7月期间、2024年初以来外国投资者(欧美投资者为主)会大幅买入日股?外国投资者不担心日元贬值的风险吗?原因在于欧美投资者在投资日股时使用了汇率对冲这一“炼金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说到汇率对冲,投资者往往联想到的是成本。当低利率货币(日元)去对冲高利率货币(美元)的汇率风险时,的确是“汇率对冲成本(Hedge cost)”,但是当<strong>高利率货币(美元)对冲低利率货币(日元) 的汇率风险时,就恰恰相反的变成了“汇率对冲收益(Hedge premium)”。</strong>“汇率对冲成本(Hedge cost)”或“汇率对冲收益(Hedge premium)”的规模基本同美日短端息差联动,二者目前约为5.5%。简单而言是,日元投资者买美国金融资产、对美元做汇率对冲,最终一年的收益中要扣除5.5%的汇率对冲成本;<strong>美元投资者买日本金融资产、对日元做汇率对冲,最终一年的收益中要增加5.5%的汇率对冲收益。</strong>例如,2023年全年、日元计价日经指数上涨约28%,美国投资者买日股、对日元做出汇率对冲的前提下,全年收益约为33.5% (=28%+5.5%)。假设2023年美国投资者买日股、但不对日元做汇率对冲,2023年全年日元相较美元贬值约5.7%、则全年收益约为22.3% (=28%-5.7%)。在做与不做汇率对冲的之间,二者收益相差约11%。</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汇率对冲背后的逻辑: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一种“炼金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该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偏技术性,投资者可以略过,<strong>结论为“美元计价投资日股,在2024年2月时点对日元做汇率对冲的情况下,可以很大一部分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还可以增加一笔年化5.5%的收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以彭博资讯提供的美日汇率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数据介绍汇率对冲的“魅力”。2024年1月1日,美日汇率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141日元,如果投资者联系金融机构希望在目前预约到2024年底的锁汇服务,金融机构会表示目前签订锁汇合约的情况下2024年底的美日汇率可以按照1美元=134日元锁汇(图表4)。举例说明,2024年初投资者将100美元换成14100日元(=100*141),并决定锁汇,到2024年底时,14100日元则能换成105.22美元(=14100/13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投资者可能会惊喜于这笔年化5.22%的收益,该收益约等于美日之间的短端息差5.5%,底层逻辑来自于利率平价理论(CIP、Covered Interest Parity)。同时,投资者可能也关心上述的2024年底1美元=134日元的远期汇率受何种因素决定。结论而言,远期汇率基本不受分析师的预测影响(汇率预测与汇率远期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而基本是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由美国与日本的政策利率所决定,远期汇率的决定方式可以参考图表5。</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8f0de4aefe2e7fb0c2dcf4358528f03\"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25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dbe334201771f4f85d278d4225fd060\"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43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汇率对冲对日元汇率的影响:资金流入日本但日元并不升值、日股上涨日元贬值</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无论是2013年全年、还是2023年4-7月以及2024年1-2月期间,都发生了“外国资金大举流入日股、但日元非但没升值还贬值”的现象,该现象令众多投资者不解。从结论而言,原因在于汇率对冲所带来的影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美元投资者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并购入日股时会产生日元升值压力,但是同时由于投资者选择了汇率对冲,该操作会产生日元贬值压力,从而导致“汇率对冲买日股”本身对日元汇率影响中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是伴随日股的股价上涨,在过去投资了日股的美元投资者的日元计价日股头寸出现了浮盈,在此背景下投资者考虑到未来会有更多日元需要换成美元,此时投资者会做出追加汇率对冲的行为。追加汇率对冲的操作当中,不伴随任何资金对日本资产的流入(没有日元升值压力),但是追加汇率对冲的行为本身会产生日元贬值压力,进而导致“日股越长、日元越跌”的现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是否做汇率对冲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汇率的观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文介绍了汇率对冲买日股的种种优点,但是最终是否使用汇率对冲来买日股,我们认为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美日汇率的观点。2024年2月16日时点,美日汇率即期汇率为150,2024年底的美日远期汇率为143。假设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为到2024年底,如果投资者认为美日汇率在2024年底会高于143的水平(即日元仍然偏弱),则建议使用汇率对冲;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2024年底美日汇率会低于143(即日元明显升值),则不去做汇率对冲可能会获得更大收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总结:日元贬值不是投资日股的风险、汇率对冲可以增厚收益</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结来看,我们认为日元汇率的贬值没有成为欧美投资者投资日股的障碍,反而是在美日短端息差较大的背景下成为了增厚收益的有利工具。</p><p><strong>日股的10年牛市主要来自于EPS的扩大、EPS的年均增速约10%</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日股在过去10年持续上涨,那么日股的上涨究竟是来自于盈利还是估值,分拆后显示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盈利(图表6、图表7)。</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以2012年末为100,截至2023年底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区别参考下文“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不同”部分)的预期EPS分别上涨至300与260左右的位置,远高于美股与欧股(图表6)。估值(PE)方面,日经指数的估值相较2012年末出现了小幅上升(20倍→25倍)、而东证指数的估值反而出现了小幅下降(17倍→15倍)。与日股相对,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美股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跃升,标普500由14倍上升至22倍、道琼斯由13倍上升至22倍(图表7)。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过去10年的日股牛市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盈利的驱动。</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8a475e874c98a2fb35ebb196f1ee419\"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89\"/></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191928dbebe599a3fc5d20906a66c00d\"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9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股过去的EPS具体有多快也是投资者的关注之一。在图表8、图表9中,我们分别对日经指数与东证指数的EPS增速做出了统计。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更需关注日股的EPS的长期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strong>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经指数本身CAGR为11.2%、其中EPS的CAGR为9.3%;东证指数本身CAGR为9.6%、其中EPS的CAGR为10.7%。</strong>总体而言、在过去10年中、日股大盘的EPS增速约10%左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同时,我们需要提醒的是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本的通胀平均约在1%左右、世界的通胀平均约在3%左右。未来投资者如果认为全球通胀会保持在高位、则对于日股EPS而言是积极因素。</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268794fff6765cce5999d1caa87513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3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3cf3931f17a3b71d22e8eb4c6827106\"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3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EPS扩大原因之一:日股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而非日本经济逻辑</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经济发展慢、为何日股的EPS增速能够高于美股?”是投资者的主要疑问之一。原因在于“日股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这一底层大逻辑,该逻辑也是在日股投资中,我们最想要强调的内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90年代、经历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日本国内的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国内的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缺乏增长机会,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加速了出海的进程,实现了从“贸易立国”到“投资立国”[2]。1990年后半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建厂、并购海外企业等)的金额仅有2.5万亿日元左右,但到了2023年该数字扩大到了25万亿日元的水平(图表1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日本企业大举出海、积极全球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的收益结构也发生了重要改变。2000年左右日本上市公司的营收中约7成来自于日本国内,但到了2018年该比率降至4成(图表11),我们认为2024年该比率或在3成左右的水平。因此对于日本上市公司而言,其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全球经济的走势才是日企业绩的底层逻辑。相反、在过去日本经济的增速对日本企业的盈利以及股价影响十分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2月15日,日本公布了2023年10-12月的GDP数据,实际GDP环比折年为-0.4%,为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负增长,同时可以被称之为“技术性衰退”,但是当天日经指数上涨1.2%并自1990年1月11日以来首次站上了38000点的主要关口。由此可见,日本经济与日本股票的关联性不大。</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f082f0e98cd263f0a7ed21360d6d905\"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98\"/></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7c9459d3ccc2dfa99f72a2dcac631460\"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12\"/></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EPS扩大原因之二:日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比起市场份额更重视利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企盈利的底层逻辑是全球名义经济增速的同时,2010-2023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通过对日本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观察发现,日本制造业(图表12)与非制造业(图表13)的营业利润率都基本处于历史高位(其中也存在一定分化,制造业营业利润率好于非制造业、大型企业好于中小企业)。</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3f33d1cf727b2da729c56c16017d50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a1c4a14c142fc7ce4dbcac21e9962de5\"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7\"/></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厚利平销”的出口方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市场中存在“日本出口增加是受日元贬值的影响”的声音,但是我们对日本财务省的货物出口数量的观察发现,无论是2022年还是2023年的出口数量,都未同过去的趋势发生较大的偏离,反而是2023年的货物出口数量呈现出小幅减少(图表14),“日元贬值→出口数量”的假设在该统计中无法观察到。相反,在2022-2023年期间、日本的出口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图表15)。我们认为日本企业或采取了“厚利平销(提高价格、但销售量不变)”的模式,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货物出口量或难以出现大增(难以从亚洲其他制造业国家中抢占市场),在此背景下选择涨价(获得更厚利润)或许是较为合理的经营手法,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企业比起份额,目前更注重确保高利润。</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45dd0bdb5c5bdea5f84b2f49ae2159e\"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45\"/></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d6120e1117b60afdc2d0120ffe4eb1f\"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6\"/></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述的种种积极变化,其底层原因来自于日本企业思维模式的转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过去、日本企业注重市场规模,通过降价、牺牲利润率来维持自己的市场规模,但在过去10-20年内,日本企业的上述措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首先,在日本国内的市场当中,受人口减少的影响,日本国内市场的规模维持不变或缩小,即使守住了市场份额,但是营收也会年年减少。其次,在国际的出口市场上,普通产品的成本领域,中国企业具备比日本企业更大的优势。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日本企业逐步开始改变观念,逐步摒弃以往的注重市场份额的想法、转向生产更高附加价值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日本交易所提出的“日特估”的概念之下,我们认为未来日本企业会更加注重资本效率、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利润率。虽然日企的利润率稳步上升,但相较美国企业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我们认为未来日本企业的利润率或继续提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全球实际GDP增速放缓下、日股EPS或仍能实现过去的增速</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既然日本股是全球经济逻辑、那么在未来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日股的EPS能保持过去的增速吗?”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之一。我们同意投资者前半句的观点,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全球实际GDP增速的确存在放缓的可能性。但是,企业盈利到EPS到股价都是名义的概念,逆全球化的另一个影响可能是全球通胀的上升。因此未来的格局可能是全球经济实际增速放缓、但是通胀上升,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名义增速或许依然能维持过去的水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元一定程度内的升值对日股EPS影响有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既然日本股是全球经济逻辑、日本企业的大部分盈利都在海外,那么未来如果日元升值了,日本企业的业绩会一落千丈吗?”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之一。首先,日元汇率的贬值的确能够起到改善日企财报的作用,日本企业大量业务在海外,但是大多在日本证券交易所上市,财报基本以日元计价。但是日本企业在对自身业绩给出指引时,大多会基于前提假设汇率(predicted exchange rates)来预测,并且前提假设汇率会给得相当保守。2024年2月、美日汇率在150附近的水平,但是最新的日本央行统计[3]显示日本企业的前提假设汇率为132左右,即日本企业在对自身业绩做指引时,已经定价了日元会升值至132左右的水平。如果最终美日汇率的水平未来高于132(即发生日元贬值),日本企业会因为汇率因素而上调盈利预期;相反、如果美日汇率的水平未来低于132(即发生日元明显升值),届时日本企业才会因为汇率因素而下调盈利预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日本企业对汇率的假设十分保守,已经定价了一定程度的日元升值,在日元对美元不升破132的前提下,汇率带来的负面冲击有限。</p><p><strong>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日本股市中存在多个利好因素,受①外国资金流入日本股票、②全球经济与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增长、③日本国内“涨薪涨价循环”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名义业绩)、④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特估”政策的持续发力、⑤日本家庭的“储蓄转为投资”的变化的影响。此外、2023年4季度以来、市场对大部分的全球主要股指的EPS增速做出了下修,但唯独代表日股的东证指数是例外、市场对2024年东证指数的EPS增速预测已经由2023年的同比增长3.6%上修至14.6%,反映出日本企业稳健的盈利能力(图表16)。我们认为2024年内的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最高点(38915点、1989年12月29日)、同时存在突破40000点整数关口的可能性。</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efb8962db98a03faa56309ef957206e\"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61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股目前与1989年泡沫经济时期的不同</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2月16日、日经指数收盘于38487.24,距离日经指数的最高点、1989年12月29日创下的38915.87仅有一步之遥(图表17),我们认为2024年2月内存在突破历史最高点、结束长达34年的历史性熊市的可能性。理性来看,突破历史最高点并非一件特别的事情,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股指都普遍高于30年前的水平。此外,虽然日经指数在2024年2月附近接近于1989年底的水平,但是日股的总市值早在2016年左右就已经超过了泡沫经济时期的总市值(图表17),截至2024年2月日股总市值已经突破900万亿日元(约45万亿人民币)。经常存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与美国大萧条的对比,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道琼斯指数在3年内下跌近90%,此后经历了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二战的胜利,美股依然没有恢复至1929年的水平,直至25年后的1955年左右,美股才达到了1929年的水平(图表18)。</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94cda447c7a2357c048e15b1d2c3b75\"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f6e14edcc5caa151c5d70f16662e6c8\"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7\"/></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目前估值合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4年2月的日经指数与1989年12月的日经指数同为38000多点的水平,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众多不同。首先是估值的不同 (图表19、图表20),1989年底日股大盘(东证指数)的PE约60倍左右、PB约5倍左右,估值远高于当时的美股、欧股;2024年2月日股大盘(东证指数)的PE约17倍左右、PB约1.3倍左右,估值水平相对合理,同时低于日股在1970-1985年期间的水平,由此可见目前日股大盘中被高估的成分相对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目前盈利能力出色</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盈利与估值互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目前日股相对低的估值意味了目前日本企业相对高的盈利。2024年2月的日经指数与1989年12月的日经指数同为38000多点的水平,1989年底的PE估值是2024年2月的3.5倍左右,意味着2024年2月日本企业净利润为1989年的3.5倍左右,反映出了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目前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图表21列举了泡沫经济时期与2024年2月的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排行。泡沫经济时期,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中有6家商业银行、1家国有通讯公司(NTT)、1家国有电力公司(东京电力)、1家汽车公司(丰田)、1家电机公司(日立)。2024年2月,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中仅有1家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仅有1家准国有通讯公司(NTT),但有众多具有全球竞争力、能够在海外实现大量盈利的公司,例如丰田 (约8成的汽车销售来自海外)、索尼(约7成收入来自海外)、东京电子(约9成收入来自海外)、基恩士(约6成收入来自海外)、迅销(约5成收入来自海外)、信越化学(约8成收入来自海外)、软银集团(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海外的投资)。</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更好的企业治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导入了“Japan's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日本企业治理准则)”与“日本机构投资者尽责管理守则(Japan’s Stewardship Code)”,在相关政策的逐步影响下,日本企业慢慢在发生很多积极变化:更加注重资本效率、ROE有所提高;董事会当中外部董事、女性、外国人的比率有所提高;出现了更多股东提案;积极投资者(Activist)正在更多积极参与日本企业的经营等等。</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398e55e4a7d874aff89a1d245ab9d83c\"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50\"/></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5227b38adc57c0f10638a1728af4047\"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573\"/></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36d2fc6ea0ed716e800df05f2f8452e\" title=\"\" tg-width=\"640\" tg-height=\"495\"/></p><p><strong>日股的投资者结构:外国人主导、散户其次、但过去10年最大买家为企业与日本央行</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关于日股的投资者结构,首先需要区分持有量与交易量两个概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持有量占比来看(图表22),外国投资者占比约30%、为最大的持有者;其次为投资信托(类似于中国的公募基金)、占比约23%、投资信托自2013年之后大幅增加对日股的持有量,原因来自于日本央行对日股大盘ETF(日经指数、东证指数)的购买,我们将在下文详述;在其次为企业法人与个人投资者,分别持有量为20%与18%左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交易量占比来看(图表23),外国投资者占比高达60%左右、远高于其他投资主体;其次为个人投资者约占20%,除此之外的投资主体在交易量中不及5%、基本可以忽略不记。日股的交易中很多是外国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相互买卖,时常是外国投资者净买入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净卖出;或外国投资者净卖出时、个人投资者净买入,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定平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外国投资者:持续净买入时、日股上涨更明显,但并非最大买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外国投资者为日股最大的持有者以及交易者,在过去当外国投资者持续净买入时、日股易发生明显上涨。2013年为安倍经济学元年,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17万亿日元的日股,当年日经指数上涨56.7%,为197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2023年4-7月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10万亿日元的日股,在此期间日经指数上涨约20%;2024年至2月中旬,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3.5万亿日元的日股,在此期间日经指数上涨约15%(图表2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当外国投资者持续卖出日股时,日经指数也并非持续下跌。</strong>图表25展示了,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以来的外国投资者对日股的累计净买入,2015年至2022年期间外国投资者持续净卖出日股,但是日股依然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过去10年日股的净买入主体实则为日本央行与企业的股票回购:</strong>2013年至2024年2月、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额仅有4万亿日元左右,并非是日股过去10年牛市的净买入投资者,真正的净买入主体实则为日本央行的ETF购买以及日本企业的股票回购,我们在下文详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外国投资者近期积极买入日股的原因:①巴菲特的带动效应、②日本走出通缩、③“日特估”的积极影响。</strong>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只有在看好日本的前景或看好日本的政策背景下才会积极买入日股。2013年开始外国投资者看好“安倍经济学”的政策,从而至2015年为止都积极买入日股,但是2015年之后日本依然难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安倍经济学”也显得缺乏进一步的政策余地,外国投资者开始净卖出日本股票。2023年之后,受到巴菲特再度买入日股的带动效应、日本走出通缩的可能性、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特估”等因素的影响,外国投资者再度净买入日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央行:过去10年增持约7%的日股,未来或缓步退出、或利好日股</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以来,日本央行加大了对日股大盘(日经指数、东证指数)ETF的购买幅度。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日本央行购买ETF的官方目的并非是为了提振股价,而是希望以购买ETF的方式来压低风险溢价从而起到提振通胀的作用。但到2021年之后,日本央行发现购买ETF存在“难以退出(债券可以自动到期、被动缩表,但ETF在不主动卖出前提下永远存在)”等问题,此后基本不再买入日股ETF。<strong>截至2024年2月1日,日本央行累计买入的ETF账面价值约37万亿日元、其市场价值约70万亿日元,涨幅近90%(图表26),同时日股的总市值约931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的占比约为7.4%,因此在我们看来日本央行才是过去10年日股的主要净买家。</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本央行未来如何卖出ETF、是否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从结论而言,我们认为日本央行未来退出ETF可能反而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正面影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首先、我们认为日本央行不会急于卖出ETF,未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期,伴随债券利率上行,很有可能会出现其过去的大量购债出现浮亏的情况(目前美联储与澳联储就是受此影响而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但是日本央行所持有的ETF的大量ETF的浮盈可以很好地起到对债券浮亏的缓冲作用,有助于提高日本央行财务的健全性。因此,我们认为“卖出ETF”可能发生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最后阶段,在可见的未来(2年左右)日本央行或不会选择主动卖出ETF。</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次、我们认为日本央行会十分慎重地处理如何卖出ETF。参考日本央行“废除”YCC的经验,日本央行以非常缓慢的、做好充分铺垫的方式将负面冲击做到了最小化(详情参考《中金看日银#34: 23年10月会议回顾-YCC的“废除”、2024年或连续加息》)。我们认为未来日本央行也会同样去对待卖出ETF一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关于卖出ETF的方法。过去日本央行有过卖出股票的经验。2002年-2004年、2009年-2010年期间,为了保护日本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免受其所持有股票的股价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央行选择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其所持有的股票。此后、日本央行计划2016-2026年期间逐步卖出相关股票,每年卖出量约0.3万亿日元。参考该幅度去卖出现在持有的约70万亿日元的ETF,需要约233年的时间,显然这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法。我们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方法为今后日本央行将ETF打折卖给日本国民,例如打8折(或更低)卖给国民、并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只能分批小幅卖出等。由于目前日本央行持有的ETF涨幅高达近90%,因此可以通过非常优惠的价格、大幅折价卖给国民,处理了ETF的同时,也能提高日本居民对投资的意识,有助于推进日本居民“从存款到投资”的转变。</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企业法人:“日特估”背景下更加积极实施股票回购</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截至2024年2月1日、日本央行累计买入的ETF账面价值约37万亿日元,但是在过去10年日本企业实施的股票回购累计金额超过60万亿日元以上(图表27),对股价的上升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作用。《日本经济新闻》报导表示[4]“2023年日本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的总额高达9.6万亿日元,连续两年创新高。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特估’政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把盈余资金积极返还给了股东。回购股票可以减少企业的股票数量,有助于提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市净率(PBR)等财务指标。由于回购比分红实施起来更加灵活,因此企业可轻松使用盈余资金来回报股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近年、在企业治理加强、注重资本效率的背景下,日本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现象正在逐步解消。为了对应解消持股所带来的自家股票的卖出压力,很多企业选择股票回购并注销的方式来对冲相关压力。在注销股票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ROE、PB等指标,进而有助于提高股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个人投资者:逆向投资者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本的个人投资者是日股中第二大的交易主体(仅次于外国投资者),但长期以来个人投资者一直都是日股的最大净卖家。如图表28所示,自2013年以来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已经累计净卖出约35万亿日元,其规模同日本央行购买的ETF账面价值基本相同。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为典型的逆向投资者(contrarian investor),习惯于买跌卖涨,通过图表29可以发现在日经指数下跌时更容易发生个人投资者净买入日股的情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虽然日本个人投资者在过去10年累计净卖出35万亿日元规模的日股,但是由于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日股存量较大(百万亿日元规模),伴随日股的持续上涨,其所持有的日本股票的存量资产持续处于增加(图表30),我们仍可以说日本个人投资者享受到了日股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个人投资者虽然长期净卖出日股,但是对于外国证券(以美股为主)却长期为净买入的态度(图表31)。1998年以来日本个人投资者已经累计净买入10万亿日元的外国证券(包括外国股票、外国债券),同时持有的外国证券市值约25万亿日元。虽然日本个人投资者过去10年持续净买入外国证券、持续净卖出日本股票,但是存量来看日本个人投资者的日股存量约270万亿日元、而外国证券的存量约25万亿日元,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图表3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个人投资者的逆向投资看似给日股的上行带来了负面作用,但反之,个人投资者给日股带来了削峰填谷、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在下跌时期给日股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在上涨局面避免了日股的过热。过去10年,日股的交易经常是外国投资者与日本个人投资者之间相互买卖(时常是外国投资者净买入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净卖出;或外国投资者净卖出时、个人投资者净买入)从而达成一定的均衡。未来,若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失去了逆向投资的属性,个人投资者也蜂拥购买日股,则会出现因为缺乏卖家而股票短期内大幅上涨从而酿成资产泡沫的可能性。</p><p><strong>从存款到投资:信心修复后、日本居民投资日股潜力较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长期以来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特征为“存款太多、投资太少”,2023年3月时点的日本家庭金融资产共有约2000万亿日元(约100万亿人民币),其中54.2%为现金、存款等,股票投资仅占11%;与此相对、欧元区的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为21%、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接近40%(图表32)。希望推动“从存款到投资”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代初起就提出的倡议[5],但截至目前成效或依旧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问:股票投资较少是老龄化的结果吗? 答:否、是泡沫经济崩溃的结果</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中存款较多、股票较少是日本老龄化严重的体现、这个现象很正常”。我们对此持有否定观点。通过对图表33的观察发现,日本不同年龄段的金融资产占比来看,反而是越是高龄者越持有更多股票、持有更少存款,即对金融资产的态度更积极。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原因之一在于泡沫经济的疤痕效应。高龄的居民,体验过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的“好时代”,体验过长期的股票上涨,因此更愿意接受股票带来的一定风险。但是年轻的日本居民的生涯当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失去的30年”当中,对日本经济、日本股票充满了悲观情绪,因此在投资时也更加厌恶风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问:日本个人投资者从何时开始不买股票了? 答:泡沫经济崩溃之后</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日本个人投资者自1998年以来是日股的净卖家(图表31),但是历史上显然日本个人投资者不是一开始就是累计净卖出日股。从统计开始的1964年起计算,我们发现1964年-1990年期间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一直都累计净买入日股(图表34),1970-1980年代日本的个人投资者是日股的最大持有者以及最大交易者(图表22)。但是在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股持续下跌,日本个人投资者对日股失去信心,由坚定的净买家转为了坚定的净卖家(图表34)。</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家庭的现金存款或给日本股票带来明显推力、</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3年至2024年至今,日股虽然持续10年上涨,但是日本居民依然坚定地卖出日本股票,原因在于①日股虽然过去10年上涨、但是日本经济仍处于“失去的30年”当中,日本个人投资者生活在过去的日本社会的悲观氛围当中,难以积极投资日股;②过去10年当中虽然日股与美股的标普500以及道琼斯指数并驾齐驱,但是考虑到汇率因素之后,对于日本居民而言依然是投资美股更有吸引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是我们认为上述的两点因素今后或逐步消退,未来存在日本个人投资者重新买入日股的可能性。关于上述第一点,我们认为日本经济或走出“失去的30年”,未来日本经济与通胀或能从“低增长”走入“正常”。关于上述第二点,虽然在过去10年日股与美股并驾齐驱,但是在未来不排除日股涨幅超过美股的可能性,这个观点在2024年2月的现在可能很难被接受,但是复盘1950年至今的美国、德国、日本的股指表现来看,50年代-80年代的40年期间,日股表现持续好于美股、德股(图表35),因此不能排除未来日股涨幅超过美股的可能性。1949年以来道琼斯与日经指数德走势来看(图表36),1949年5月、道琼斯指数与日经指数都在170点左右,但是进入1960年代之后日经指数明显增速加快,远超道琼斯,到了1989年末(泡沫经济顶峰)日经指数更是达到了道琼斯指数的15倍的水平。但1990年之后,日经指数逐步被道琼斯指数所追上,到了2013年之后,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经指数重新开始了上涨。2013-2023年之间,虽然日本股票表现不错,但是日本国内经济仍为“失去的30年”;未来日本经济若能走出“失去的30年”,日经指数的“容易快涨”的属性或能进一步发挥,实现高于道琼斯指数的增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实在2023年全年、2024年初至2月期间,日经指数就已经跑赢了美股大盘(标普500与道琼斯指数)。未来该趋势若能持续,则能带来日本个人投资者对日股的重新投资。图表32显示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约2000万亿日元、其中约50%为现金存款(1000万亿日元),日本居民拿出现金存款的1%去投资日本股票,该资金的规模就为10万亿日元(约5000亿人民币)。2023年4-7月期间,外国投资者净买入日股的规模就约为10万亿日元,推动日股上涨约20%。</p><p><strong>巴菲特买日股的底层逻辑:借日元、买日股=防贬值、抗通胀</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长期(3-5年维度)来看,在理论层面、购买力平价是汇率的底层逻辑,但是目前的美日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处于“破裂”的状态(图表37),美日汇率自2022年初开始就已经远高于出口物价、PPI以及CPI为基准的购买力平价水平(即日元过于便宜)。长期(3-5年维度)来看,<strong>我们认为该情况或许难以长期持续,未来或以三种方式做出调整:①日元明显升值到1美元=110日元的水平、向购买力平价靠拢;②日本国内各类物价持续明显涨价、购买力平价向汇率水平靠拢;③汇率与物价双向奔赴、日元汇率一定程度升值、日本国内各类物价一定程度涨价、最终二者实现接近。</strong>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通胀或锚定在高位,美国的政策汇率或相对偏高,美日的短端息差依然处于高位,在此背景下套息交易或依旧相对旺盛,美日汇率或难以回到2010年代的水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此,未来可能性相对较大的调整方式或为上述第②、③种情景。无论是②还是③,都会<strong>伴随物价的上升,因此对于日本的投资中比较适合配置抗通胀能力较强的产品、包括股价、土地、住房等。同时,通胀会起到“缩小”债务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在日本适合借日元债、加杠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巴菲特对于日本的投资既是如此,2019年至2024年2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日本共发行6批日元债,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左右(并且为固定利率),累计发行日元债账面价值为1.16万亿日元(图表38)。截至2024年2月,巴菲特共三次买入日本五大商社,累计投资额为1.46万亿日元(高于日元债的1.16万亿日元,表明巴菲特发行日元债的目的或许并非是投资海外资产、而是都用于对日本的投资),目前巴菲特投资的这笔投资的市场价值为3.36万亿日元,实现了约+130%的盈利(图表39)。未来在日本发生通胀的背景下,巴菲特的实际债务负担会有所缩小,同时股票资产会被进一步放大。</p><p><strong>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对日股影响或有限</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众多投资者关心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背景下,是否会给日本资产(日债、日元汇率、日股),乃至全球资产带来巨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目前,日本央行超储当中负利率所对应的部分(Policy-Rate Balance)仅占4.5%(图表40),比起对存量的影响,更多是边际上的影响。我们认为负利率的实际意义相对有限,即便退出负利率,日本的隔夜利率也仅会上涨10bp左右,负利率的存在更多是象征作用。我们认为日本央行或希望在本轮通胀周期中结束现有的负利率制度(即在美联储降息前完成退出负利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参考本世纪以来唯二的两轮日本央行加息周期时的各类资产的表现来看,并未发生巨震,反而出现了日元贬值的情况。底层逻辑在于①日本央行加息时的全球经济的宏观大背景大概率是“风和日丽”(不能在全球发生风险的背景下收紧货币政策);②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幅度有限(加息最大幅度为50bp),日本资产(日债、日元汇率、日股)更多走全球经济逻辑。</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世纪以来(或为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央行只开启过两轮加息周期。第一轮为2000年8月日本央行将隔夜利率的诱导目标由0.00%上调至0.25%。第二轮为2006年7月日本央行将隔夜利率的诱导目标由0.00%上调至0.25%、此后在2007年2月再度上调至0.5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元汇率方面:</strong>两轮加息周期中,美日汇率都实现了上行(发生了日元贬值)(图表41、图表42)。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短端利率依旧维持在高位(2000-2001年期间美国政策利率在4.0-7.0%之间、2006-2007年期间美国政策利率在5%左右),<strong>即便日本央行实施了加息,但是美日息差绝对值较大的背景之下,套息交易频繁,日元依然贬值。</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日本股票方面:在日本央行两轮加息周期中,日股分别呈现了下行与上行的走势,比起日本央行政策利率,日股更多受美股的影响。</strong>在2000年的加息周期中,日经指数出现了下行(图表43),主要原因在于美股的拉动,彼时美国股票的互联网泡沫逐步开始“崩溃”,在美股下行背景下日股也出现了下行。在2006-2007年的加息周期中,日经指数出现了上行(图表44),主要原因也来自美股的拉动,彼时美国股市整体处于上行周期。</p><p><strong>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不同:东证指数更代表日股大盘、日经指数偏成长股与科技股</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股大盘的股指主要有日经指数(Nikkei 225)与东证指数(TOPIX)。日经指数共有225支成分股、而东证指数共有2100多支成分股。二者对于成分股的权重的设定方式各不相同。日经指数是一种价格加权的指数(计算方法类似于道琼斯指数),而东证指数是一种市值加权的指数(计算方法类似于标普50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体而言、市值加权的指数(东证指数、标普500等)相对更加客观,而价格加权的指数(日经指数、道琼斯指数)则存在一定的“偏离”。日经指数是往科技股、成长股的方向存在一定偏离,权重排名前四的股票为迅销(服装零售)、东京电子(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德万测试(半导体测试设备制造商)、软银集团(风险投资公司),四者的权重总计26.44% (图表45)。东证指数的权重更加客观,在市值加权决定权重的背景下银行股的权重会相对较大(图表46),因此与日经指数相比,东证指数会更偏价值股、偏内需股。</p><p><strong>日股的季节性特征:2月底、8月底;短期(半年内)须留意回调风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对日股的季节性特征研究发现(图表47),往往每年的2月与8月容易形成日股股价的底部。我们认为原因或一定程度与日本的财政年度的季节性有关,每年的3月与9月分别为日本财政下半年与上半年的最后一个月(日本财政年度始于4月、终于次年3月),在此之前投资者或对股票做出一定调整。投资者对日股投资时也需要注意相关节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外、几乎没有长期永远上涨的股市。我们对1980年以来日经指数涨幅最大的5年(2013年:+57%;1986年:+44%;2005年:+40%;1988年:+40%;1999年:+37%)做了复盘,在这些全年大涨40%左右的年份当中,在年内也出现过10-20%的回调(图表48),即便我们在长期对日股看好,但是我们认为以6个月的维度看,我们不能排除日股回调的风险。但同时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日股的回调或为入场的机会。</p><p><strong>风险:日本股票受外部影响较大、留意自然灾害风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每次美国陷入衰退前后,日本经济也都陷入了衰退(图表49),该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经济易受外部冲击的特性。<strong>2024年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认为日本经济存在也被“带入”衰退的可能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上述我们介绍到日本上市公司企业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因此当全球经济出现风险时也会直接影响日企业绩、进而影响日本股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外,日本在地理上处于多板块交汇处、历史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目前,自然灾害难以预测,日本经济一直需面对来自自然灾害的尾部风险。</p><p><strong>总结:日股或还将长期上涨、但需留意短期回调风险</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日股在过去10年持续上涨,涨幅与美股大盘(标普500、道琼斯指数)接近。汇率对冲在避免日元汇率贬值的同时还可以增厚收益。日股过去10年的上涨主要来自于EPS的增加(CAGR约10%)、而非估值的明显提升。日股EPS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①日企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而非日本经济;②日企的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日元的升值并不会给日股EPS带来十分明显的冲击。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日经指数目前的38000点与1989年的38000点有着明显不同,目前质量更高。投资者结构来看:外国人为最大持有者与交易者,外国人积极买入时日股快速上升;日本央行过去10年累计持有约7%的日股、1-2年内无需担心卖出风险;企业在过去10年积极实施股票回购、“日特估”起到加速作用;个人投资者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持续净卖出日股、但个人投资者持有大量现金,若能实现“从存款到投资”则会给日股带来明显推动。在通胀背景下,日本更适合加杠杆、购买抗通胀资产(巴菲特的操作亦是如此)。在历史上日本央行加息对日股的影响相对有限。虽然我们长期看涨日股,但是短期内仍需留意日股回调风险。</p></body></html>\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5d8fb95e65f042f352c6313989391357","relate_stocks":{"EWJ":"日本ETF-iShares MSCI","DEWJ":"iShares Adaptive Currency Hedged MSCI Japan ETF","EWJE":"iShares MSCI Japan Equal Weighted ETF","EWJV":"iShares MSCI Japan Value ETF","HEWJ":"日本ETF汇率对冲-iShares"},"source_url":"","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58830412","content_text":"2月22日,东京股市日经平均指数开盘后大幅反弹,盘中超过了1989年底泡沫经济高峰时期创下的38915点的历史收盘最高点。受到美国半导体企业英伟达的良好财报的影响,半导体相关股被买入。对上市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 公司治理的改善和通货紧缩的结束等的期待,导致了对日本股市的重新评估,外国投资者的资金继续流入日本。与2023年年底相比,日经平均指数上涨了5000点以上,上涨率为16%,大大超过了美国S&P500种股票指数(4%,截至21日)等欧美主要指数。东京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的市值进入2024年以来已增加约100万亿日元。企业业绩的稳健增长是股市上涨的动力。在2月中旬结束的23年4月至12月期的财报公布中,利润超过市场预期的企业占优势,表示增强股东回报措施(如购买自家股票)的企业也增加了购买。相关阅读:中金:重返历史巅峰的日本股市中金指出,日股10年上涨来源于EPS提升,归功于日企积极出海,抢占全球市场,企业盈利持续提升。过去10年日股涨势与美股并驾齐驱。要点:日股已经上涨了10年、过去10年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2013年初至2024年2月,全球主要股指中纳斯达克表现最强(上涨400%以上),其次是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 (涨幅约270%)、再其次为东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涨幅约200%)。日元汇率的贬值并非投资日股的障碍,使用汇率对冲可以避免日元汇率贬值的同时或还可以增厚收益。日股10年的上涨来自于盈利(EPS)的扩大(高于美国)、而非估值(PE)提高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经指数本身CAGR为11.2%、其中EPS的CAGR为9.3%;东证指数本身CAGR为9.6%、其中EPS的CAGR为10.7%,日股EPS增速高于同时期的美股。日股EPS高于美股的原因:①全球经济逻辑、②利润率的提高9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积极出海,2024年日本上市公司整体的7成左右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全球经济才是日企业绩的底层逻辑。相反、在过去日本经济的增速对日本企业的盈利以及股价影响相对有限。此外,10-23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加强,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的营业利润率持续上涨,我们认为相比市场份额,目前日企更重视确保利润。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受①外国资金流入、②全球经济与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增长、③日本国内“涨薪涨价循环”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名义业绩)、④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特估”政策的持续发力、⑤日本家庭的“储蓄转为投资”的变化的影响,我们认为2024年内的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最高点(38915点、1989年末),同时存在突破40000点整数关口的可能性。与1989年的日股的38000多点相比,目前日股的估值水平更为合理、盈利能力更为出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更好的企业治理。投资者结构:外国人存在感庞大、散户长期净卖出、过去10年日股最大买家为企业与日本央行外国机构投资者为日股的最大持有者与交易者,外国人积极买入时日股快速上升;日本央行过去10年累计持有约7%的日股、我们认为1-2年内无需担心卖出风险;企业在过去10年积极实施股票回购、“日特估”起到加速作用;个人投资者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持续净卖出日股、但个人投资者持有大量现金,若能实现“从存款到投资”则会给日股带来推力。巴菲特借日元投日股:未来日本通胀或出现上升,在此背景下或适合借日元债券、买入抗通胀资产(股票、地产等),根据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资料显示[1],截至2024年2月,巴菲特在日本以1%左右的利率发行约1.2万亿日元的债券、购入约1.4万亿日元的日本五大商社股票,目前该股票市场价值约3.4万亿日元。日本央行加息或不影响日股:历史显示本世纪唯二的两次日本央行加息周期对日本股票影响有限。日股季节性特征:往往每年的2月与8月容易形成日股股价的底部,过去日股大涨的年份内也出现过10-20%的回调,短期(6个月左右)不能排除日股回调的风险。风险:日本经济易受外部影响,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每次美国陷入衰退前后,日本经济也都陷入了衰退,未来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认为大概率日本经济同样也会被“带入”衰退。同时随时需留意自然灾害风险。正文:日股已经上涨了10年、过去10年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截至2024年2月16日,日经指数较年初以来已上涨15%、涨幅在世界主要股指中最高 (图表1)。2023年日经指数上涨约28%,在主要股指中为仅次于纳斯达克的表现。但我们想强调的是,日股并非在过去1-2年中明显上涨,而是自2013年“安倍经济学”以来就持续上涨(图表2)。“安倍经济学”对日股的推动作用不仅在于日本央行购买日股大盘ETF、日本政府养老金基金(GPIF)扩大对日股的投资比例等资金面的影响,更多的是推动日本企业的企业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改革、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等。2013年初至2024年2月,全球主要股指中纳斯达克表现最强(上涨400%以上),其次是日经指数与标普500并驾齐驱 (涨幅约270%)、再其次为东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涨幅约200%),整体来看日股、美股的表现为第一梯队,表现远好于欧股、德股、英股、韩股等(图表3)。汇率对冲可以缓冲日元贬值风险并加厚日股投资收益“图表3是当地货币计价的日股走势,2013年至今日元大幅贬值,用美元计价来看日股表现远远不如美股”是部分投资者的观点。的确、单纯的美元计价日经指数表现不及日元计价的日经指数。但是为何2023年4-7月期间、2024年初以来外国投资者(欧美投资者为主)会大幅买入日股?外国投资者不担心日元贬值的风险吗?原因在于欧美投资者在投资日股时使用了汇率对冲这一“炼金术”。说到汇率对冲,投资者往往联想到的是成本。当低利率货币(日元)去对冲高利率货币(美元)的汇率风险时,的确是“汇率对冲成本(Hedge cost)”,但是当高利率货币(美元)对冲低利率货币(日元) 的汇率风险时,就恰恰相反的变成了“汇率对冲收益(Hedge premium)”。“汇率对冲成本(Hedge cost)”或“汇率对冲收益(Hedge premium)”的规模基本同美日短端息差联动,二者目前约为5.5%。简单而言是,日元投资者买美国金融资产、对美元做汇率对冲,最终一年的收益中要扣除5.5%的汇率对冲成本;美元投资者买日本金融资产、对日元做汇率对冲,最终一年的收益中要增加5.5%的汇率对冲收益。例如,2023年全年、日元计价日经指数上涨约28%,美国投资者买日股、对日元做出汇率对冲的前提下,全年收益约为33.5% (=28%+5.5%)。假设2023年美国投资者买日股、但不对日元做汇率对冲,2023年全年日元相较美元贬值约5.7%、则全年收益约为22.3% (=28%-5.7%)。在做与不做汇率对冲的之间,二者收益相差约11%。汇率对冲背后的逻辑: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一种“炼金术”该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偏技术性,投资者可以略过,结论为“美元计价投资日股,在2024年2月时点对日元做汇率对冲的情况下,可以很大一部分消除汇率波动的风险,还可以增加一笔年化5.5%的收益”。我们以彭博资讯提供的美日汇率的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数据介绍汇率对冲的“魅力”。2024年1月1日,美日汇率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141日元,如果投资者联系金融机构希望在目前预约到2024年底的锁汇服务,金融机构会表示目前签订锁汇合约的情况下2024年底的美日汇率可以按照1美元=134日元锁汇(图表4)。举例说明,2024年初投资者将100美元换成14100日元(=100*141),并决定锁汇,到2024年底时,14100日元则能换成105.22美元(=14100/134)。投资者可能会惊喜于这笔年化5.22%的收益,该收益约等于美日之间的短端息差5.5%,底层逻辑来自于利率平价理论(CIP、Covered Interest Parity)。同时,投资者可能也关心上述的2024年底1美元=134日元的远期汇率受何种因素决定。结论而言,远期汇率基本不受分析师的预测影响(汇率预测与汇率远期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而基本是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由美国与日本的政策利率所决定,远期汇率的决定方式可以参考图表5。汇率对冲对日元汇率的影响:资金流入日本但日元并不升值、日股上涨日元贬值无论是2013年全年、还是2023年4-7月以及2024年1-2月期间,都发生了“外国资金大举流入日股、但日元非但没升值还贬值”的现象,该现象令众多投资者不解。从结论而言,原因在于汇率对冲所带来的影响。当美元投资者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并购入日股时会产生日元升值压力,但是同时由于投资者选择了汇率对冲,该操作会产生日元贬值压力,从而导致“汇率对冲买日股”本身对日元汇率影响中性。但是伴随日股的股价上涨,在过去投资了日股的美元投资者的日元计价日股头寸出现了浮盈,在此背景下投资者考虑到未来会有更多日元需要换成美元,此时投资者会做出追加汇率对冲的行为。追加汇率对冲的操作当中,不伴随任何资金对日本资产的流入(没有日元升值压力),但是追加汇率对冲的行为本身会产生日元贬值压力,进而导致“日股越长、日元越跌”的现象。是否做汇率对冲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汇率的观点上文介绍了汇率对冲买日股的种种优点,但是最终是否使用汇率对冲来买日股,我们认为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美日汇率的观点。2024年2月16日时点,美日汇率即期汇率为150,2024年底的美日远期汇率为143。假设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为到2024年底,如果投资者认为美日汇率在2024年底会高于143的水平(即日元仍然偏弱),则建议使用汇率对冲;反之,如果投资者认为2024年底美日汇率会低于143(即日元明显升值),则不去做汇率对冲可能会获得更大收益。总结:日元贬值不是投资日股的风险、汇率对冲可以增厚收益总结来看,我们认为日元汇率的贬值没有成为欧美投资者投资日股的障碍,反而是在美日短端息差较大的背景下成为了增厚收益的有利工具。日股的10年牛市主要来自于EPS的扩大、EPS的年均增速约10%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日股在过去10年持续上涨,那么日股的上涨究竟是来自于盈利还是估值,分拆后显示大部分的贡献来自于盈利(图表6、图表7)。以2012年末为100,截至2023年底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区别参考下文“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不同”部分)的预期EPS分别上涨至300与260左右的位置,远高于美股与欧股(图表6)。估值(PE)方面,日经指数的估值相较2012年末出现了小幅上升(20倍→25倍)、而东证指数的估值反而出现了小幅下降(17倍→15倍)。与日股相对,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美股的估值出现了明显的跃升,标普500由14倍上升至22倍、道琼斯由13倍上升至22倍(图表7)。总体而言,我们认为过去10年的日股牛市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盈利的驱动。日股过去的EPS具体有多快也是投资者的关注之一。在图表8、图表9中,我们分别对日经指数与东证指数的EPS增速做出了统计。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更需关注日股的EPS的长期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经指数本身CAGR为11.2%、其中EPS的CAGR为9.3%;东证指数本身CAGR为9.6%、其中EPS的CAGR为10.7%。总体而言、在过去10年中、日股大盘的EPS增速约10%左右。同时,我们需要提醒的是2012年末至2023年末期间,日本的通胀平均约在1%左右、世界的通胀平均约在3%左右。未来投资者如果认为全球通胀会保持在高位、则对于日股EPS而言是积极因素。EPS扩大原因之一:日股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而非日本经济逻辑“日本经济发展慢、为何日股的EPS增速能够高于美股?”是投资者的主要疑问之一。原因在于“日股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这一底层大逻辑,该逻辑也是在日股投资中,我们最想要强调的内容。1990年代、经历了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及日本国内的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国内的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缺乏增长机会,在此背景下日本企业加速了出海的进程,实现了从“贸易立国”到“投资立国”[2]。1990年后半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建厂、并购海外企业等)的金额仅有2.5万亿日元左右,但到了2023年该数字扩大到了25万亿日元的水平(图表10)。在日本企业大举出海、积极全球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的收益结构也发生了重要改变。2000年左右日本上市公司的营收中约7成来自于日本国内,但到了2018年该比率降至4成(图表11),我们认为2024年该比率或在3成左右的水平。因此对于日本上市公司而言,其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全球经济的走势才是日企业绩的底层逻辑。相反、在过去日本经济的增速对日本企业的盈利以及股价影响十分有限。2024年2月15日,日本公布了2023年10-12月的GDP数据,实际GDP环比折年为-0.4%,为连续两个季度的环比负增长,同时可以被称之为“技术性衰退”,但是当天日经指数上涨1.2%并自1990年1月11日以来首次站上了38000点的主要关口。由此可见,日本经济与日本股票的关联性不大。EPS扩大原因之二:日企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比起市场份额更重视利润日企盈利的底层逻辑是全球名义经济增速的同时,2010-2023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在提高。通过对日本企业的营业利润率观察发现,日本制造业(图表12)与非制造业(图表13)的营业利润率都基本处于历史高位(其中也存在一定分化,制造业营业利润率好于非制造业、大型企业好于中小企业)。“厚利平销”的出口方式市场中存在“日本出口增加是受日元贬值的影响”的声音,但是我们对日本财务省的货物出口数量的观察发现,无论是2022年还是2023年的出口数量,都未同过去的趋势发生较大的偏离,反而是2023年的货物出口数量呈现出小幅减少(图表14),“日元贬值→出口数量”的假设在该统计中无法观察到。相反,在2022-2023年期间、日本的出口价格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图表15)。我们认为日本企业或采取了“厚利平销(提高价格、但销售量不变)”的模式,在全球需求放缓的背景下,货物出口量或难以出现大增(难以从亚洲其他制造业国家中抢占市场),在此背景下选择涨价(获得更厚利润)或许是较为合理的经营手法,同时也反映出日本企业比起份额,目前更注重确保高利润。上述的种种积极变化,其底层原因来自于日本企业思维模式的转变。过去、日本企业注重市场规模,通过降价、牺牲利润率来维持自己的市场规模,但在过去10-20年内,日本企业的上述措施遇到了很大的阻力。首先,在日本国内的市场当中,受人口减少的影响,日本国内市场的规模维持不变或缩小,即使守住了市场份额,但是营收也会年年减少。其次,在国际的出口市场上,普通产品的成本领域,中国企业具备比日本企业更大的优势。在内外交困的背景下,日本企业逐步开始改变观念,逐步摒弃以往的注重市场份额的想法、转向生产更高附加价值的、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在日本交易所提出的“日特估”的概念之下,我们认为未来日本企业会更加注重资本效率、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与利润率。虽然日企的利润率稳步上升,但相较美国企业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我们认为未来日本企业的利润率或继续提升。全球实际GDP增速放缓下、日股EPS或仍能实现过去的增速“既然日本股是全球经济逻辑、那么在未来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日股的EPS能保持过去的增速吗?”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之一。我们同意投资者前半句的观点,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全球实际GDP增速的确存在放缓的可能性。但是,企业盈利到EPS到股价都是名义的概念,逆全球化的另一个影响可能是全球通胀的上升。因此未来的格局可能是全球经济实际增速放缓、但是通胀上升,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的名义增速或许依然能维持过去的水平。日元一定程度内的升值对日股EPS影响有限“既然日本股是全球经济逻辑、日本企业的大部分盈利都在海外,那么未来如果日元升值了,日本企业的业绩会一落千丈吗?”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之一。首先,日元汇率的贬值的确能够起到改善日企财报的作用,日本企业大量业务在海外,但是大多在日本证券交易所上市,财报基本以日元计价。但是日本企业在对自身业绩给出指引时,大多会基于前提假设汇率(predicted exchange rates)来预测,并且前提假设汇率会给得相当保守。2024年2月、美日汇率在150附近的水平,但是最新的日本央行统计[3]显示日本企业的前提假设汇率为132左右,即日本企业在对自身业绩做指引时,已经定价了日元会升值至132左右的水平。如果最终美日汇率的水平未来高于132(即发生日元贬值),日本企业会因为汇率因素而上调盈利预期;相反、如果美日汇率的水平未来低于132(即发生日元明显升值),届时日本企业才会因为汇率因素而下调盈利预期。总体来看,我们认为日本企业对汇率的假设十分保守,已经定价了一定程度的日元升值,在日元对美元不升破132的前提下,汇率带来的负面冲击有限。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2024年日本股市中存在多个利好因素,受①外国资金流入日本股票、②全球经济与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增长、③日本国内“涨薪涨价循环”的实现(有助于企业的名义业绩)、④东京证券交易所“日特估”政策的持续发力、⑤日本家庭的“储蓄转为投资”的变化的影响。此外、2023年4季度以来、市场对大部分的全球主要股指的EPS增速做出了下修,但唯独代表日股的东证指数是例外、市场对2024年东证指数的EPS增速预测已经由2023年的同比增长3.6%上修至14.6%,反映出日本企业稳健的盈利能力(图表16)。我们认为2024年内的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最高点(38915点、1989年12月29日)、同时存在突破40000点整数关口的可能性。日股目前与1989年泡沫经济时期的不同2024年2月16日、日经指数收盘于38487.24,距离日经指数的最高点、1989年12月29日创下的38915.87仅有一步之遥(图表17),我们认为2024年2月内存在突破历史最高点、结束长达34年的历史性熊市的可能性。理性来看,突破历史最高点并非一件特别的事情,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主要股指都普遍高于30年前的水平。此外,虽然日经指数在2024年2月附近接近于1989年底的水平,但是日股的总市值早在2016年左右就已经超过了泡沫经济时期的总市值(图表17),截至2024年2月日股总市值已经突破900万亿日元(约45万亿人民币)。经常存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与美国大萧条的对比,1929年大萧条发生后,道琼斯指数在3年内下跌近90%,此后经历了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二战的胜利,美股依然没有恢复至1929年的水平,直至25年后的1955年左右,美股才达到了1929年的水平(图表18)。目前估值合理2024年2月的日经指数与1989年12月的日经指数同为38000多点的水平,但是二者之间存在众多不同。首先是估值的不同 (图表19、图表20),1989年底日股大盘(东证指数)的PE约60倍左右、PB约5倍左右,估值远高于当时的美股、欧股;2024年2月日股大盘(东证指数)的PE约17倍左右、PB约1.3倍左右,估值水平相对合理,同时低于日股在1970-1985年期间的水平,由此可见目前日股大盘中被高估的成分相对有限。目前盈利能力出色盈利与估值互为一枚硬币的两面,目前日股相对低的估值意味了目前日本企业相对高的盈利。2024年2月的日经指数与1989年12月的日经指数同为38000多点的水平,1989年底的PE估值是2024年2月的3.5倍左右,意味着2024年2月日本企业净利润为1989年的3.5倍左右,反映出了日本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图表21列举了泡沫经济时期与2024年2月的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排行。泡沫经济时期,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中有6家商业银行、1家国有通讯公司(NTT)、1家国有电力公司(东京电力)、1家汽车公司(丰田)、1家电机公司(日立)。2024年2月,日股市值前10的公司中仅有1家银行(三菱日联金融集团)、仅有1家准国有通讯公司(NTT),但有众多具有全球竞争力、能够在海外实现大量盈利的公司,例如丰田 (约8成的汽车销售来自海外)、索尼(约7成收入来自海外)、东京电子(约9成收入来自海外)、基恩士(约6成收入来自海外)、迅销(约5成收入来自海外)、信越化学(约8成收入来自海外)、软银集团(绝大部分收入都来自海外的投资)。更好的企业治理安倍经济学之后,日本导入了“Japan's 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日本企业治理准则)”与“日本机构投资者尽责管理守则(Japan’s Stewardship Code)”,在相关政策的逐步影响下,日本企业慢慢在发生很多积极变化:更加注重资本效率、ROE有所提高;董事会当中外部董事、女性、外国人的比率有所提高;出现了更多股东提案;积极投资者(Activist)正在更多积极参与日本企业的经营等等。日股的投资者结构:外国人主导、散户其次、但过去10年最大买家为企业与日本央行关于日股的投资者结构,首先需要区分持有量与交易量两个概念。持有量占比来看(图表22),外国投资者占比约30%、为最大的持有者;其次为投资信托(类似于中国的公募基金)、占比约23%、投资信托自2013年之后大幅增加对日股的持有量,原因来自于日本央行对日股大盘ETF(日经指数、东证指数)的购买,我们将在下文详述;在其次为企业法人与个人投资者,分别持有量为20%与18%左右。交易量占比来看(图表23),外国投资者占比高达60%左右、远高于其他投资主体;其次为个人投资者约占20%,除此之外的投资主体在交易量中不及5%、基本可以忽略不记。日股的交易中很多是外国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相互买卖,时常是外国投资者净买入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净卖出;或外国投资者净卖出时、个人投资者净买入,二者之间形成了一定平衡。外国投资者:持续净买入时、日股上涨更明显,但并非最大买家外国投资者为日股最大的持有者以及交易者,在过去当外国投资者持续净买入时、日股易发生明显上涨。2013年为安倍经济学元年,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17万亿日元的日股,当年日经指数上涨56.7%,为197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2023年4-7月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10万亿日元的日股,在此期间日经指数上涨约20%;2024年至2月中旬,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约3.5万亿日元的日股,在此期间日经指数上涨约15%(图表24)。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当外国投资者持续卖出日股时,日经指数也并非持续下跌。图表25展示了,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以来的外国投资者对日股的累计净买入,2015年至2022年期间外国投资者持续净卖出日股,但是日股依然保持了稳步上升的势头。过去10年日股的净买入主体实则为日本央行与企业的股票回购:2013年至2024年2月、外国投资者累计净买入额仅有4万亿日元左右,并非是日股过去10年牛市的净买入投资者,真正的净买入主体实则为日本央行的ETF购买以及日本企业的股票回购,我们在下文详述。外国投资者近期积极买入日股的原因:①巴菲特的带动效应、②日本走出通缩、③“日特估”的积极影响。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只有在看好日本的前景或看好日本的政策背景下才会积极买入日股。2013年开始外国投资者看好“安倍经济学”的政策,从而至2015年为止都积极买入日股,但是2015年之后日本依然难以实现2%的通胀目标,“安倍经济学”也显得缺乏进一步的政策余地,外国投资者开始净卖出日本股票。2023年之后,受到巴菲特再度买入日股的带动效应、日本走出通缩的可能性、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特估”等因素的影响,外国投资者再度净买入日股。日本央行:过去10年增持约7%的日股,未来或缓步退出、或利好日股2013年安倍经济学开始以来,日本央行加大了对日股大盘(日经指数、东证指数)ETF的购买幅度。首先,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日本央行购买ETF的官方目的并非是为了提振股价,而是希望以购买ETF的方式来压低风险溢价从而起到提振通胀的作用。但到2021年之后,日本央行发现购买ETF存在“难以退出(债券可以自动到期、被动缩表,但ETF在不主动卖出前提下永远存在)”等问题,此后基本不再买入日股ETF。截至2024年2月1日,日本央行累计买入的ETF账面价值约37万亿日元、其市场价值约70万亿日元,涨幅近90%(图表26),同时日股的总市值约931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的占比约为7.4%,因此在我们看来日本央行才是过去10年日股的主要净买家。日本央行未来如何卖出ETF、是否会给市场带来冲击,是投资者的关注点。从结论而言,我们认为日本央行未来退出ETF可能反而会给股票市场带来正面影响。首先、我们认为日本央行不会急于卖出ETF,未来日本央行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期,伴随债券利率上行,很有可能会出现其过去的大量购债出现浮亏的情况(目前美联储与澳联储就是受此影响而处于资不抵债的情况),但是日本央行所持有的ETF的大量ETF的浮盈可以很好地起到对债券浮亏的缓冲作用,有助于提高日本央行财务的健全性。因此,我们认为“卖出ETF”可能发生在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最后阶段,在可见的未来(2年左右)日本央行或不会选择主动卖出ETF。其次、我们认为日本央行会十分慎重地处理如何卖出ETF。参考日本央行“废除”YCC的经验,日本央行以非常缓慢的、做好充分铺垫的方式将负面冲击做到了最小化(详情参考《中金看日银#34: 23年10月会议回顾-YCC的“废除”、2024年或连续加息》)。我们认为未来日本央行也会同样去对待卖出ETF一事。最后、关于卖出ETF的方法。过去日本央行有过卖出股票的经验。2002年-2004年、2009年-2010年期间,为了保护日本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免受其所持有股票的股价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央行选择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其所持有的股票。此后、日本央行计划2016-2026年期间逐步卖出相关股票,每年卖出量约0.3万亿日元。参考该幅度去卖出现在持有的约70万亿日元的ETF,需要约233年的时间,显然这不是一个理想的方法。我们认为可能性较大的方法为今后日本央行将ETF打折卖给日本国民,例如打8折(或更低)卖给国民、并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只能分批小幅卖出等。由于目前日本央行持有的ETF涨幅高达近90%,因此可以通过非常优惠的价格、大幅折价卖给国民,处理了ETF的同时,也能提高日本居民对投资的意识,有助于推进日本居民“从存款到投资”的转变。企业法人:“日特估”背景下更加积极实施股票回购截至2024年2月1日、日本央行累计买入的ETF账面价值约37万亿日元,但是在过去10年日本企业实施的股票回购累计金额超过60万亿日元以上(图表27),对股价的上升起到了很大的提振作用。《日本经济新闻》报导表示[4]“2023年日本上市公司实施股票回购的总额高达9.6万亿日元,连续两年创新高。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特估’政策的推动下,日本企业把盈余资金积极返还给了股东。回购股票可以减少企业的股票数量,有助于提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市净率(PBR)等财务指标。由于回购比分红实施起来更加灵活,因此企业可轻松使用盈余资金来回报股东”。近年、在企业治理加强、注重资本效率的背景下,日本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现象正在逐步解消。为了对应解消持股所带来的自家股票的卖出压力,很多企业选择股票回购并注销的方式来对冲相关压力。在注销股票的过程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ROE、PB等指标,进而有助于提高股价。个人投资者:逆向投资者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日本的个人投资者是日股中第二大的交易主体(仅次于外国投资者),但长期以来个人投资者一直都是日股的最大净卖家。如图表28所示,自2013年以来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已经累计净卖出约35万亿日元,其规模同日本央行购买的ETF账面价值基本相同。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为典型的逆向投资者(contrarian investor),习惯于买跌卖涨,通过图表29可以发现在日经指数下跌时更容易发生个人投资者净买入日股的情况。虽然日本个人投资者在过去10年累计净卖出35万亿日元规模的日股,但是由于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日股存量较大(百万亿日元规模),伴随日股的持续上涨,其所持有的日本股票的存量资产持续处于增加(图表30),我们仍可以说日本个人投资者享受到了日股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个人投资者虽然长期净卖出日股,但是对于外国证券(以美股为主)却长期为净买入的态度(图表31)。1998年以来日本个人投资者已经累计净买入10万亿日元的外国证券(包括外国股票、外国债券),同时持有的外国证券市值约25万亿日元。虽然日本个人投资者过去10年持续净买入外国证券、持续净卖出日本股票,但是存量来看日本个人投资者的日股存量约270万亿日元、而外国证券的存量约25万亿日元,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图表30)。个人投资者的逆向投资看似给日股的上行带来了负面作用,但反之,个人投资者给日股带来了削峰填谷、逆周期调节的作用,在下跌时期给日股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在上涨局面避免了日股的过热。过去10年,日股的交易经常是外国投资者与日本个人投资者之间相互买卖(时常是外国投资者净买入的同时、个人投资者净卖出;或外国投资者净卖出时、个人投资者净买入)从而达成一定的均衡。未来,若日本的个人投资者失去了逆向投资的属性,个人投资者也蜂拥购买日股,则会出现因为缺乏卖家而股票短期内大幅上涨从而酿成资产泡沫的可能性。从存款到投资:信心修复后、日本居民投资日股潜力较大长期以来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的特征为“存款太多、投资太少”,2023年3月时点的日本家庭金融资产共有约2000万亿日元(约100万亿人民币),其中54.2%为现金、存款等,股票投资仅占11%;与此相对、欧元区的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为21%、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中股票占比接近40%(图表32)。希望推动“从存款到投资”是日本政府自2000年代初起就提出的倡议[5],但截至目前成效或依旧有限。问:股票投资较少是老龄化的结果吗? 答:否、是泡沫经济崩溃的结果有一种观点认为“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中存款较多、股票较少是日本老龄化严重的体现、这个现象很正常”。我们对此持有否定观点。通过对图表33的观察发现,日本不同年龄段的金融资产占比来看,反而是越是高龄者越持有更多股票、持有更少存款,即对金融资产的态度更积极。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原因之一在于泡沫经济的疤痕效应。高龄的居民,体验过泡沫经济之前的日本的“好时代”,体验过长期的股票上涨,因此更愿意接受股票带来的一定风险。但是年轻的日本居民的生涯当中大部分时间处于“失去的30年”当中,对日本经济、日本股票充满了悲观情绪,因此在投资时也更加厌恶风险。问:日本个人投资者从何时开始不买股票了? 答: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上文中我们介绍了日本个人投资者自1998年以来是日股的净卖家(图表31),但是历史上显然日本个人投资者不是一开始就是累计净卖出日股。从统计开始的1964年起计算,我们发现1964年-1990年期间日本的个人投资者一直都累计净买入日股(图表34),1970-1980年代日本的个人投资者是日股的最大持有者以及最大交易者(图表22)。但是在19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之后,日股持续下跌,日本个人投资者对日股失去信心,由坚定的净买家转为了坚定的净卖家(图表34)。日本家庭的现金存款或给日本股票带来明显推力、2013年至2024年至今,日股虽然持续10年上涨,但是日本居民依然坚定地卖出日本股票,原因在于①日股虽然过去10年上涨、但是日本经济仍处于“失去的30年”当中,日本个人投资者生活在过去的日本社会的悲观氛围当中,难以积极投资日股;②过去10年当中虽然日股与美股的标普500以及道琼斯指数并驾齐驱,但是考虑到汇率因素之后,对于日本居民而言依然是投资美股更有吸引力。但是我们认为上述的两点因素今后或逐步消退,未来存在日本个人投资者重新买入日股的可能性。关于上述第一点,我们认为日本经济或走出“失去的30年”,未来日本经济与通胀或能从“低增长”走入“正常”。关于上述第二点,虽然在过去10年日股与美股并驾齐驱,但是在未来不排除日股涨幅超过美股的可能性,这个观点在2024年2月的现在可能很难被接受,但是复盘1950年至今的美国、德国、日本的股指表现来看,50年代-80年代的40年期间,日股表现持续好于美股、德股(图表35),因此不能排除未来日股涨幅超过美股的可能性。1949年以来道琼斯与日经指数德走势来看(图表36),1949年5月、道琼斯指数与日经指数都在170点左右,但是进入1960年代之后日经指数明显增速加快,远超道琼斯,到了1989年末(泡沫经济顶峰)日经指数更是达到了道琼斯指数的15倍的水平。但1990年之后,日经指数逐步被道琼斯指数所追上,到了2013年之后,在“安倍经济学”的推动下,日经指数重新开始了上涨。2013-2023年之间,虽然日本股票表现不错,但是日本国内经济仍为“失去的30年”;未来日本经济若能走出“失去的30年”,日经指数的“容易快涨”的属性或能进一步发挥,实现高于道琼斯指数的增速。其实在2023年全年、2024年初至2月期间,日经指数就已经跑赢了美股大盘(标普500与道琼斯指数)。未来该趋势若能持续,则能带来日本个人投资者对日股的重新投资。图表32显示日本家庭金融资产约2000万亿日元、其中约50%为现金存款(1000万亿日元),日本居民拿出现金存款的1%去投资日本股票,该资金的规模就为10万亿日元(约5000亿人民币)。2023年4-7月期间,外国投资者净买入日股的规模就约为10万亿日元,推动日股上涨约20%。巴菲特买日股的底层逻辑:借日元、买日股=防贬值、抗通胀长期(3-5年维度)来看,在理论层面、购买力平价是汇率的底层逻辑,但是目前的美日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的关系处于“破裂”的状态(图表37),美日汇率自2022年初开始就已经远高于出口物价、PPI以及CPI为基准的购买力平价水平(即日元过于便宜)。长期(3-5年维度)来看,我们认为该情况或许难以长期持续,未来或以三种方式做出调整:①日元明显升值到1美元=110日元的水平、向购买力平价靠拢;②日本国内各类物价持续明显涨价、购买力平价向汇率水平靠拢;③汇率与物价双向奔赴、日元汇率一定程度升值、日本国内各类物价一定程度涨价、最终二者实现接近。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在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通胀或锚定在高位,美国的政策汇率或相对偏高,美日的短端息差依然处于高位,在此背景下套息交易或依旧相对旺盛,美日汇率或难以回到2010年代的水平。因此,未来可能性相对较大的调整方式或为上述第②、③种情景。无论是②还是③,都会伴随物价的上升,因此对于日本的投资中比较适合配置抗通胀能力较强的产品、包括股价、土地、住房等。同时,通胀会起到“缩小”债务的作用,因此在目前在日本适合借日元债、加杠杆。巴菲特对于日本的投资既是如此,2019年至2024年2月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日本共发行6批日元债,加权平均利率仅为1%左右(并且为固定利率),累计发行日元债账面价值为1.16万亿日元(图表38)。截至2024年2月,巴菲特共三次买入日本五大商社,累计投资额为1.46万亿日元(高于日元债的1.16万亿日元,表明巴菲特发行日元债的目的或许并非是投资海外资产、而是都用于对日本的投资),目前巴菲特投资的这笔投资的市场价值为3.36万亿日元,实现了约+130%的盈利(图表39)。未来在日本发生通胀的背景下,巴菲特的实际债务负担会有所缩小,同时股票资产会被进一步放大。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对日股影响或有限众多投资者关心日本央行退出负利率背景下,是否会给日本资产(日债、日元汇率、日股),乃至全球资产带来巨震。目前,日本央行超储当中负利率所对应的部分(Policy-Rate Balance)仅占4.5%(图表40),比起对存量的影响,更多是边际上的影响。我们认为负利率的实际意义相对有限,即便退出负利率,日本的隔夜利率也仅会上涨10bp左右,负利率的存在更多是象征作用。我们认为日本央行或希望在本轮通胀周期中结束现有的负利率制度(即在美联储降息前完成退出负利率)。参考本世纪以来唯二的两轮日本央行加息周期时的各类资产的表现来看,并未发生巨震,反而出现了日元贬值的情况。底层逻辑在于①日本央行加息时的全球经济的宏观大背景大概率是“风和日丽”(不能在全球发生风险的背景下收紧货币政策);②日本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幅度有限(加息最大幅度为50bp),日本资产(日债、日元汇率、日股)更多走全球经济逻辑。本世纪以来(或为1990年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央行只开启过两轮加息周期。第一轮为2000年8月日本央行将隔夜利率的诱导目标由0.00%上调至0.25%。第二轮为2006年7月日本央行将隔夜利率的诱导目标由0.00%上调至0.25%、此后在2007年2月再度上调至0.50%。日元汇率方面:两轮加息周期中,美日汇率都实现了上行(发生了日元贬值)(图表41、图表42)。主要原因在于美国的短端利率依旧维持在高位(2000-2001年期间美国政策利率在4.0-7.0%之间、2006-2007年期间美国政策利率在5%左右),即便日本央行实施了加息,但是美日息差绝对值较大的背景之下,套息交易频繁,日元依然贬值。日本股票方面:在日本央行两轮加息周期中,日股分别呈现了下行与上行的走势,比起日本央行政策利率,日股更多受美股的影响。在2000年的加息周期中,日经指数出现了下行(图表43),主要原因在于美股的拉动,彼时美国股票的互联网泡沫逐步开始“崩溃”,在美股下行背景下日股也出现了下行。在2006-2007年的加息周期中,日经指数出现了上行(图表44),主要原因也来自美股的拉动,彼时美国股市整体处于上行周期。东证指数与日经指数的不同:东证指数更代表日股大盘、日经指数偏成长股与科技股日股大盘的股指主要有日经指数(Nikkei 225)与东证指数(TOPIX)。日经指数共有225支成分股、而东证指数共有2100多支成分股。二者对于成分股的权重的设定方式各不相同。日经指数是一种价格加权的指数(计算方法类似于道琼斯指数),而东证指数是一种市值加权的指数(计算方法类似于标普500)。总体而言、市值加权的指数(东证指数、标普500等)相对更加客观,而价格加权的指数(日经指数、道琼斯指数)则存在一定的“偏离”。日经指数是往科技股、成长股的方向存在一定偏离,权重排名前四的股票为迅销(服装零售)、东京电子(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德万测试(半导体测试设备制造商)、软银集团(风险投资公司),四者的权重总计26.44% (图表45)。东证指数的权重更加客观,在市值加权决定权重的背景下银行股的权重会相对较大(图表46),因此与日经指数相比,东证指数会更偏价值股、偏内需股。日股的季节性特征:2月底、8月底;短期(半年内)须留意回调风险我们对日股的季节性特征研究发现(图表47),往往每年的2月与8月容易形成日股股价的底部。我们认为原因或一定程度与日本的财政年度的季节性有关,每年的3月与9月分别为日本财政下半年与上半年的最后一个月(日本财政年度始于4月、终于次年3月),在此之前投资者或对股票做出一定调整。投资者对日股投资时也需要注意相关节奏。此外、几乎没有长期永远上涨的股市。我们对1980年以来日经指数涨幅最大的5年(2013年:+57%;1986年:+44%;2005年:+40%;1988年:+40%;1999年:+37%)做了复盘,在这些全年大涨40%左右的年份当中,在年内也出现过10-20%的回调(图表48),即便我们在长期对日股看好,但是我们认为以6个月的维度看,我们不能排除日股回调的风险。但同时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日股的回调或为入场的机会。风险:日本股票受外部影响较大、留意自然灾害风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在过去半个世纪当中,每次美国陷入衰退前后,日本经济也都陷入了衰退(图表49),该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经济易受外部冲击的特性。2024年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我们认为日本经济存在也被“带入”衰退的可能性。上述我们介绍到日本上市公司企业的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因此当全球经济出现风险时也会直接影响日企业绩、进而影响日本股票。此外,日本在地理上处于多板块交汇处、历史上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目前,自然灾害难以预测,日本经济一直需面对来自自然灾害的尾部风险。总结:日股或还将长期上涨、但需留意短期回调风险日股在过去10年持续上涨,涨幅与美股大盘(标普500、道琼斯指数)接近。汇率对冲在避免日元汇率贬值的同时还可以增厚收益。日股过去10年的上涨主要来自于EPS的增加(CAGR约10%)、而非估值的明显提升。日股EPS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①日企业绩为全球经济逻辑、而非日本经济;②日企的盈利能力持续提高。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日元的升值并不会给日股EPS带来十分明显的冲击。2024年日经指数或突破历史新高、并存在突破40000点的可能性。日经指数目前的38000点与1989年的38000点有着明显不同,目前质量更高。投资者结构来看:外国人为最大持有者与交易者,外国人积极买入时日股快速上升;日本央行过去10年累计持有约7%的日股、1-2年内无需担心卖出风险;企业在过去10年积极实施股票回购、“日特估”起到加速作用;个人投资者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持续净卖出日股、但个人投资者持有大量现金,若能实现“从存款到投资”则会给日股带来明显推动。在通胀背景下,日本更适合加杠杆、购买抗通胀资产(巴菲特的操作亦是如此)。在历史上日本央行加息对日股的影响相对有限。虽然我们长期看涨日股,但是短期内仍需留意日股回调风险。","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DEWJ":1.1,"EWJ":1.1,"EWJE":1.1,"EWJV":1.1,"HEWJ":1.1,"JMImain":1,"JNImain":1,"NIYmain":1,"NKmain":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0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19927382765672,"gmtCreate":1694722817417,"gmtModify":1694722819861,"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管理体制出了问题,什么都没用了","listText":"管理体制出了问题,什么都没用了","text":"管理体制出了问题,什么都没用了","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19927382765672","repostId":"1186166798","repostType":4,"repost":{"id":"1186166798","kind":"news","pubTimestamp":1694695056,"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1186166798?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3-09-14 20:37","market":"hk","language":"zh","title":"年内第二次!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86166798","media":"华尔街见闻","summary":"分析指出,经济回升关键时刻,降准重磅接力,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及时为银行补血。时隔6个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对于提高股债汇市场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也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content":"<html><head></head><body><blockquote><p><strong>分析指出,经济回升关键时刻,降准重磅接力,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及时为银行补血。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strong></p></blockquote><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时隔6个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对于提高股债汇市场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9月14日周四,<strong>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央行在公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13a8900204a69fae3d2b7bc302f6d4c\" tg-width=\"640\" tg-height=\"262\"/></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分析指出,经济回升关键时刻,降准重磅接力,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及时为银行补血。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并利好股债汇等风险资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降准消息发布后,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走低,</strong>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12收益率下行2.25bp,报2.6150%;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30210收益率下行3.10bp,报2.7050%。</p><h2 id=\"id_4103254729\">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 及时为银行补血</h2><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经济回升之际,降准重磅接力,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接受采访时称,估算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5000-6000亿元左右,市场流动性将有所放松,货币市场利率和中长期债券利率也将随之下降,发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strong>考虑到本月还要跨季末的流动性缺口以及未来几个月MLF到期量比较大,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增加流动性供给,平稳市场流动性运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分析指出,<strong>此次降准处于经济回升接力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连续推出降息、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措施后,于年内二度降准,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strong>近期,宏观政策组合拳接连发力,市场预期明显好转,但经济回升弹性仍有待增强,本次降准接力体现政策支持效应。</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降准有望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本次降准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通过“真金白银”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预计宏观指标将呈现更多积极变化,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央行此次降准的具体时机把握精准,9月中旬流动性面临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明显加大。地方债发行在提速,金融机构认购缴款抽离大量流动性。<strong>每月15日前后也通常是缴税高峰,流动性压力会阶段性增大。</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9月还是季末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使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多因素叠加后,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变动加大,央行在统筹权衡好中长期流动性供给的同时,选择流动性需求最为亟须的时点,及时出招,呵护市场。</p><h2 id=\"id_1570707936\">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h2><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专家表示,此次降准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于年内降准一次、降息两次,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也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较2019年已明显收窄,再度降准可以不断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进一步打开资产端贷款利率下行空间,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向实体让利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稳投资稳就业力度加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此外,在本次降准前,信贷增长8月超预期好转,1-8月新增贷款再创新高,金融对实体支持力度不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绪回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8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回升,表明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激发,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断稳固,但目前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当前信贷需求现回稳态势,人民银行此次降准,可提前做好年内布局,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继续有效满足金融机构加大对亟需领域资金投放的流动性需求,在稳住货币信贷总量的同时,稳住实体需求,更好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他如是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大水漫灌。<strong>业内专家预计,今年两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将脉冲式持续释放,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信心、决心和能力进一步得到体现,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strong></p><h2 id=\"id_3780797345\">利好股债汇等风险资产</h2><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trong>历史数据显示,降准落地有利于改善市场对于政策转暖以及宽信用的预期,对于提高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20年疫情以来,此前已历经了8次降准,股市、债市表现总体较好。在消息发布后首日,股市多有走强。其中,上证综指有6次上涨,银行、地产以及钢铁等周期股板块受益明显。特别是2020年4月降准后,打开了A股上涨空间,形成了一轮“小牛市”,上证综指从2900多点,一路上涨至最高点位的3900点,市场整体涨幅超过30%。<strong>从板块来看,利好银行、券商、地产等资金敏感性板块。</strong></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8add07bd38d3a87b809281d3210e8e3\" tg-width=\"371\" tg-height=\"642\"/></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业内专家表示,国债收益率窄幅波动,债市保持平稳;<strong>新增资金对国内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也有明显拉动,活跃市场交投。</strong>此次降准靴子落地,有望进一步提振金融市场投资者信心,特别是吸引投资者增加股票权益资产配置,推动金融市场表现持续向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对于汇市而言,市场分析认为,降准对汇率稳定起到支持作用。当前,国内方面宏观政策组合拳果断连续出手,财税、房地产、货币政策接连发力,国外方面,美联储加息也接近尾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已明显减弱。此次降准将继续起到“固本培元”功效。<strong>从历史经验看,降准对汇率市场有正向激励作用。据统计,此前8次降准中,离岸市场汇率有5次上涨,1次基本持平。</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业内专家认为,降准一方面增强了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了流动性结构,激活了市场活力,进一步巩固了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的力度,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基本面持续好转最终会反映到汇率上。另一方面,央行不搞“大水漫灌”,市场利率保持平稳,有效支持人民币企稳回升。</p></body></html>","source":"wallstreetcn_api","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年内第二次!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年内第二次!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5000亿元\n</h2>\n\n<h4 class=\"meta\">\n\n\n2023-09-14 20:37 北京时间 <a href=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7880><strong>华尔街见闻</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分析指出,经济回升关键时刻,降准重磅接力,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及时为银行补血。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时隔6个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对于提高股债汇市场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9月14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p>\n\n<a href=\"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7880\">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5ae47b1df9c92c1c64e9f4bf54e7d441","relate_stocks":{},"source_url":"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97880","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86166798","content_text":"分析指出,经济回升关键时刻,降准重磅接力,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及时为银行补血。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时隔6个月,央行宣布全面降准,预计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对于提高股债汇市场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9月14日周四,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央行在公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为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决定于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分析指出,经济回升关键时刻,降准重磅接力,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及时为银行补血。后续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并利好股债汇等风险资产。降准消息发布后,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走低,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12收益率下行2.25bp,报2.6150%;10年期国开债活跃券230210收益率下行3.10bp,报2.7050%。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 及时为银行补血经济回升之际,降准重磅接力,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接受采访时称,估算此次降准释放流动性5000-6000亿元左右,市场流动性将有所放松,货币市场利率和中长期债券利率也将随之下降,发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考虑到本月还要跨季末的流动性缺口以及未来几个月MLF到期量比较大,央行此次降准,有助于增加流动性供给,平稳市场流动性运行。有分析指出,此次降准处于经济回升接力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银行连续推出降息、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等措施后,于年内二度降准,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近期,宏观政策组合拳接连发力,市场预期明显好转,但经济回升弹性仍有待增强,本次降准接力体现政策支持效应。降准有望进一步巩固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本次降准将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通过“真金白银”有效激励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预计宏观指标将呈现更多积极变化,经济稳步回升的可持续性进一步提升。央行此次降准的具体时机把握精准,9月中旬流动性面临地方债发行、税期高峰、监管考核等因素影响明显加大。地方债发行在提速,金融机构认购缴款抽离大量流动性。每月15日前后也通常是缴税高峰,流动性压力会阶段性增大。9月还是季末月份,流动性指标等监管考核也会使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上升。多因素叠加后,市场短期资金供求变动加大,央行在统筹权衡好中长期流动性供给的同时,选择流动性需求最为亟须的时点,及时出招,呵护市场。融资成本有望“稳中有降” 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空间将进一步打开。专家表示,此次降准前,中国人民银行已于年内降准一次、降息两次,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明显下行。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也大幅下降0.95个百分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较2019年已明显收窄,再度降准可以不断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进一步打开资产端贷款利率下行空间,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向实体让利的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稳投资稳就业力度加大。此外,在本次降准前,信贷增长8月超预期好转,1-8月新增贷款再创新高,金融对实体支持力度不减,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情绪回暖。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8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回升,表明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激发,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断稳固,但目前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当前信贷需求现回稳态势,人民银行此次降准,可提前做好年内布局,为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资金支持,继续有效满足金融机构加大对亟需领域资金投放的流动性需求,在稳住货币信贷总量的同时,稳住实体需求,更好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他如是分析。值得关注的是,本次降准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仍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大水漫灌。业内专家预计,今年两次降息、两次降准的政策效果还将脉冲式持续释放,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的信心、决心和能力进一步得到体现,货币信贷有望平稳较快增长。利好股债汇等风险资产历史数据显示,降准落地有利于改善市场对于政策转暖以及宽信用的预期,对于提高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2020年疫情以来,此前已历经了8次降准,股市、债市表现总体较好。在消息发布后首日,股市多有走强。其中,上证综指有6次上涨,银行、地产以及钢铁等周期股板块受益明显。特别是2020年4月降准后,打开了A股上涨空间,形成了一轮“小牛市”,上证综指从2900多点,一路上涨至最高点位的3900点,市场整体涨幅超过30%。从板块来看,利好银行、券商、地产等资金敏感性板块。业内专家表示,国债收益率窄幅波动,债市保持平稳;新增资金对国内债券市场的交易量也有明显拉动,活跃市场交投。此次降准靴子落地,有望进一步提振金融市场投资者信心,特别是吸引投资者增加股票权益资产配置,推动金融市场表现持续向好。对于汇市而言,市场分析认为,降准对汇率稳定起到支持作用。当前,国内方面宏观政策组合拳果断连续出手,财税、房地产、货币政策接连发力,国外方面,美联储加息也接近尾声,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压力已明显减弱。此次降准将继续起到“固本培元”功效。从历史经验看,降准对汇率市场有正向激励作用。据统计,此前8次降准中,离岸市场汇率有5次上涨,1次基本持平。业内专家认为,降准一方面增强了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了流动性结构,激活了市场活力,进一步巩固了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的力度,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基本面持续好转最终会反映到汇率上。另一方面,央行不搞“大水漫灌”,市场利率保持平稳,有效支持人民币企稳回升。","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8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205134539096320,"gmtCreate":1691091058640,"gmtModify":1691091060076,"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会不会是百家争鸣那一套?没人会相信了,搞了几个来回了。","listText":"会不会是百家争鸣那一套?没人会相信了,搞了几个来回了。","text":"会不会是百家争鸣那一套?没人会相信了,搞了几个来回了。","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205134539096320","repostId":"1176199425","repostType":2,"repost":{"id":"1176199425","kind":"news","weMediaInfo":{"introduction":"为用户提供金融资讯、行情、数据,旨在帮助投资者理解世界,做投资决策。","home_visible":1,"media_name":"老虎资讯综合","id":"102","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pubTimestamp":1691075735,"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1176199425?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3-08-03 23:15","market":"us","language":"zh","title":"利好来了!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76199425","media":"老虎资讯综合","summary":"8月3日,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哔哩哔哩(BILI)$涨超11%,$蔚来(NIO)$涨超8%,$拼多多(PDD)$涨超6%。","content":"<html><head></head><body><p>8月3日,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a href=\"https://laohu8.com/S/BILI\">哔哩哔哩</a>涨超11%,<a href=\"https://laohu8.com/S/NIO\">蔚来</a>涨超8%,<a href=\"https://laohu8.com/S/PDD\">拼多多</a>涨超6%。</p><p></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57b28b79353644b703b2b0d972b092b\" title=\"\" tg-width=\"560\" tg-height=\"240\"/></p><p>据券商中国报道,中国资产的走强,或许与两大消息有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是,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推动银企供需对接,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是,8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将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市场对相关会议内容显然非常期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他消息方面,8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会见华为轮值董事长兼CFO孟晚舟。双方就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p></body></html>","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利好来了!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利好来了!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2\">\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老虎资讯综合 </p>\n<p class=\"h-time\">2023-08-03 23:15</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html><head></head><body><p>8月3日,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a href=\"https://laohu8.com/S/BILI\">哔哩哔哩</a>涨超11%,<a href=\"https://laohu8.com/S/NIO\">蔚来</a>涨超8%,<a href=\"https://laohu8.com/S/PDD\">拼多多</a>涨超6%。</p><p></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d57b28b79353644b703b2b0d972b092b\" title=\"\" tg-width=\"560\" tg-height=\"240\"/></p><p>据券商中国报道,中国资产的走强,或许与两大消息有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是,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推动银企供需对接,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是,8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将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市场对相关会议内容显然非常期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其他消息方面,8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会见华为轮值董事长兼CFO孟晚舟。双方就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p></body></html>\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fd680cd945fd32917c8ece66ec685e5f","relate_stocks":{"LU0516423174.USD":"FULLERTON LUX FUNDS - ASIA FOCUS EQUITIES \"I\" (USD) ACC","NIO.SI":"蔚来","LU0307460666.USD":"EASTSPRING INVESTMENTS CHINA EQUITY \"A\" ACC","LU1064131342.USD":"Fullerton Lux Funds - Global Absolute Alpha A Acc USD","NIO":"蔚来","LU0588546209.SGD":"Eastspring Investments - China Equity Fund AS SGD","09866":"蔚来-SW","BK4122":"互联网与直销零售","LU0979878070.USD":"FULLERTON LUX FUNDS - ASIA ABSOLUTE ALPHA \"A\" (USD) ACC","BK4505":"高瓴资本持仓","BK4577":"网络游戏","BK4085":"互动家庭娱乐","BK4503":"景林资产持仓","LU0052750758.USD":"富兰克林中国基金A Acc","LU2264538146.SGD":"Fullerton Lux Funds - Global Absolute Alpha A Acc SGD","BILI":"哔哩哔哩","BK4574":"无人驾驶","PDD":"拼多多","LU0516422440.USD":"FULLERTON LUX FUNDS - ASIA FOCUS EQUITIES \"A\" (USD) ACC","BK4510":"在线教育"},"source_url":"","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76199425","content_text":"8月3日,热门中概股持续拉升,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超4%,哔哩哔哩涨超11%,蔚来涨超8%,拼多多涨超6%。据券商中国报道,中国资产的走强,或许与两大消息有关:一是,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座谈会,听取有关意见建议,推动银企供需对接,研究加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工作举措;二是,8月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将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市场对相关会议内容显然非常期待。其他消息方面,8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会见华为轮值董事长兼CFO孟晚舟。双方就金融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09866":0.6,"BILI":1,"NIO":1,"NIO.SI":0.6,"PDD":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1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195007299129488,"gmtCreate":1688634644578,"gmtModify":1688634646180,"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中国人的钱都跑过去了,大概国内没法投资了。","listText":"中国人的钱都跑过去了,大概国内没法投资了。","text":"中国人的钱都跑过去了,大概国内没法投资了。","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95007299129488","repostId":"2349610504","repostType":4,"repost":{"id":"2349610504","kind":"highlight","pubTimestamp":1688621811,"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2349610504?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3-07-06 13:36","market":"us","language":"zh","title":"华尔街大鳄彼得·希夫:美联储两大目标恐双双落空!","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2349610504","media":"金十数据","summary":"美联储还没有赢,实际上它输了,而市场还没有弄清楚这一点。","content":"<html><head></head><body><p>美股上半年大获全胜令华尔街震惊的同时也感到疑惑,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反弹?经济基本面真的证明了这一点吗?华尔街资深投资者、欧洲<a href=\"https://laohu8.com/S/601099\">太平洋</a>资本公司(Euro Pacific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在近期的播客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这可能是熊市反弹的结论。 </p><p>6月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美妙的月份,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12.8%,标普500指数上涨8.3%,道琼斯指数上涨3.4%。强劲的6月推动美股在2023年上半年走高,标普500指数上半年度表现为创下自2019年以来最佳,当时美联储正在降息。彼得表示:</p><blockquote>“现在,尽管美联储还没有开始降息,甚至还将进一步加息,但股市却已经出现了大幅反弹。我认为这是因为<strong>市场并不真正相信美联储。他们预计美联储可能即将结束或完成加息,因此这就是报复性上涨 。</strong>”</blockquote><p>彼得表示,在所有这一切中,市场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即<strong>通胀将会变得更糟。</strong>“美联储还没有赢,实际上它输了,而市场还没有弄清楚这一点”。</p><p>彼得仍认为,美股只是熊市反弹。他说,市场上有很多空头被套牢,它们一直在补仓。他认为,有关AI的叙事有点突兀,在2022年底,没有人真正谈论这个问题,但它却为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走势积聚了很大的势头,为很多本来就因空头回补和消化降息预期而上涨的科技股“火上浇油”。“市场已经走在了美联储的前面,但我们可能走得过快”。</p><p>当考虑到美股反弹的基本面支撑时,主流人士认为,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但彼得却直言,<strong>所有的经济消息基本上都是坏消息</strong>。他说:</p><blockquote>“我们收到一些好消息,比如就业数据继续出人意料地增长。但我仍然认为这都是非常肤浅的,我们将获得大量疲软的经济数据。”</blockquote><p>实际上,美联储今日凌晨公布的会议纪要似乎也透露出,部分美联储官员怀疑,<strong>非农就业人数强劲增长可能夸大了劳动力市场的韧性</strong>。</p><p>决策者在会议期间指出,其他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包括劳动部的家庭调查和人口普查报告,以及美联储工作人员自己的计算,“暗示就业增长可能弱于非农就业数字显示的情况”。经济学家Stuart Paul表示,我们认为,过去几个月的非农就业数字最终将下修。</p><p>作为证据,Paul引用了就业和工资季度普查,这是劳工部对就业市场更全面的调查,但结果滞后。基于这份报告,他预计,当劳工部9月更新数据时,去年的非农就业人数将下修约90万人。</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6e8edb57466da66d8cbb5e40ba334814\" title=\"\" tg-width=\"2000\" tg-height=\"1007\"/></p><p>与此同时, 物价通胀继续高温。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6%。正如彼得指出的,这些数字仍然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p><p>事实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物价通胀在2025年之前不太可能达到该目标。彼得对此评论道:</p><blockquote>“那意味着至少还有两年(才能实现通胀目标)。当然,他仍然错了。未来两年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包括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意味着大量印钞,通胀可能卷土重来。如果需要展望未来两年才能预测2%的通胀,这意味着他对预测的准确性没有任何信心。<strong>换句话说,鲍威尔不知道通胀何时会降至2%。这是一个重要的承认。”</strong></blockquote><p>考虑到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景,加上经济数据日益疲弱,就连美联储经济学家也认为,利率上升将导致经济出现其他问题,股市上涨似乎并不合理。</p></body></html>","source":"xnew_highlight","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华尔街大鳄彼得·希夫:美联储两大目标恐双双落空!</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华尔街大鳄彼得·希夫:美联储两大目标恐双双落空!\n</h2>\n\n<h4 class=\"meta\">\n\n\n2023-07-06 13:36 北京时间 <a href=https://xnews.jin10.com/webapp/details.html?id=116471&type=news&data_type=0><strong>金十数据</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美股上半年大获全胜令华尔街震惊的同时也感到疑惑,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反弹?经济基本面真的证明了这一点吗?华尔街资深投资者、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Euro Pacific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在近期的播客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这可能是熊市反弹的结论。 6月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美妙的月份,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12.8%,标普500指数上涨8.3%,...</p>\n\n<a href=\"https://xnews.jin10.com/webapp/details.html?id=116471&type=news&data_type=0\">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c66e3b57184647d4693832e7eeddd3c9","relate_stocks":{".DJI":"道琼斯"},"source_url":"https://xnews.jin10.com/webapp/details.html?id=116471&type=news&data_type=0","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2349610504","content_text":"美股上半年大获全胜令华尔街震惊的同时也感到疑惑,到底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反弹?经济基本面真的证明了这一点吗?华尔街资深投资者、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Euro Pacific Capital)首席经济学家彼得·希夫(Peter Schiff)在近期的播客中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得出这可能是熊市反弹的结论。 6月对于股市来说是一个美妙的月份,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12.8%,标普500指数上涨8.3%,道琼斯指数上涨3.4%。强劲的6月推动美股在2023年上半年走高,标普500指数上半年度表现为创下自2019年以来最佳,当时美联储正在降息。彼得表示:“现在,尽管美联储还没有开始降息,甚至还将进一步加息,但股市却已经出现了大幅反弹。我认为这是因为市场并不真正相信美联储。他们预计美联储可能即将结束或完成加息,因此这就是报复性上涨 。”彼得表示,在所有这一切中,市场忽略了一个关键点,即通胀将会变得更糟。“美联储还没有赢,实际上它输了,而市场还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彼得仍认为,美股只是熊市反弹。他说,市场上有很多空头被套牢,它们一直在补仓。他认为,有关AI的叙事有点突兀,在2022年底,没有人真正谈论这个问题,但它却为今年下半年的市场走势积聚了很大的势头,为很多本来就因空头回补和消化降息预期而上涨的科技股“火上浇油”。“市场已经走在了美联储的前面,但我们可能走得过快”。当考虑到美股反弹的基本面支撑时,主流人士认为,美国经济数据“强劲”。但彼得却直言,所有的经济消息基本上都是坏消息。他说:“我们收到一些好消息,比如就业数据继续出人意料地增长。但我仍然认为这都是非常肤浅的,我们将获得大量疲软的经济数据。”实际上,美联储今日凌晨公布的会议纪要似乎也透露出,部分美联储官员怀疑,非农就业人数强劲增长可能夸大了劳动力市场的韧性。决策者在会议期间指出,其他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包括劳动部的家庭调查和人口普查报告,以及美联储工作人员自己的计算,“暗示就业增长可能弱于非农就业数字显示的情况”。经济学家Stuart Paul表示,我们认为,过去几个月的非农就业数字最终将下修。作为证据,Paul引用了就业和工资季度普查,这是劳工部对就业市场更全面的调查,但结果滞后。基于这份报告,他预计,当劳工部9月更新数据时,去年的非农就业人数将下修约90万人。与此同时, 物价通胀继续高温。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6%。正如彼得指出的,这些数字仍然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事实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承认,物价通胀在2025年之前不太可能达到该目标。彼得对此评论道:“那意味着至少还有两年(才能实现通胀目标)。当然,他仍然错了。未来两年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包括严重的经济衰退,这意味着大量印钞,通胀可能卷土重来。如果需要展望未来两年才能预测2%的通胀,这意味着他对预测的准确性没有任何信心。换句话说,鲍威尔不知道通胀何时会降至2%。这是一个重要的承认。”考虑到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景,加上经济数据日益疲弱,就连美联储经济学家也认为,利率上升将导致经济出现其他问题,股市上涨似乎并不合理。","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DJI":1.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77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52771253,"gmtCreate":1684933569372,"gmtModify":1684933571437,"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和国企比一下,能留住人吗?","listText":"和国企比一下,能留住人吗?","text":"和国企比一下,能留住人吗?","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52771253","repostId":"1107013267","repostType":2,"repost":{"id":"1107013267","kind":"news","weMediaInfo":{"introduction":"为用户提供金融资讯、行情、数据,旨在帮助投资者理解世界,做投资决策。","home_visible":1,"media_name":"老虎资讯综合","id":"102","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pubTimestamp":1684919984,"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1107013267?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3-05-24 17:19","market":"us","language":"zh","title":"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33.9万股特斯拉股票","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07013267","media":"老虎资讯综合","summary":"价值约为6298万美元。","content":"<html><head></head><body><p>5月2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了33.9万股特斯拉股票。鉴于特斯拉在当地时间周二的收盘价为每股185.77美元,因此朱晓彤增持的33.9万股特斯拉股票价值约为6298万美元。</p><p></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e20b819adaad201e2d451b5ba367255\" tg-width=\"560\" tg-height=\"240\"/></p><p></p></body></html>","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33.9万股特斯拉股票</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33.9万股特斯拉股票\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2\">\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老虎资讯综合 </p>\n<p class=\"h-time\">2023-05-24 17:19</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html><head></head><body><p>5月2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了33.9万股特斯拉股票。鉴于特斯拉在当地时间周二的收盘价为每股185.77美元,因此朱晓彤增持的33.9万股特斯拉股票价值约为6298万美元。</p><p></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e20b819adaad201e2d451b5ba367255\" tg-width=\"560\" tg-height=\"240\"/></p><p></p></body></html>\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68e41c63f8a1d35b354a4bfa4c4c9ee0","relate_stocks":{"TSLA":"特斯拉"},"source_url":"","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07013267","content_text":"5月24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根据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特斯拉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朱晓彤增持了33.9万股特斯拉股票。鉴于特斯拉在当地时间周二的收盘价为每股185.77美元,因此朱晓彤增持的33.9万股特斯拉股票价值约为6298万美元。","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TSLA":0.9}},"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4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22994564,"gmtCreate":1675090148058,"gmtModify":1675090150918,"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特斯拉好像就是一个大号的系统集成公司,并没有特殊的发明和创新。","listText":"特斯拉好像就是一个大号的系统集成公司,并没有特殊的发明和创新。","text":"特斯拉好像就是一个大号的系统集成公司,并没有特殊的发明和创新。","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2,"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22994564","repostId":"1159528293","repostType":4,"repost":{"id":"1159528293","kind":"news","weMediaInfo":{"introduction":"为用户提供金融资讯、行情、数据,旨在帮助投资者理解世界,做投资决策。","home_visible":1,"media_name":"老虎资讯综合","id":"102","head_image":"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pubTimestamp":1675051900,"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1159528293?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3-01-30 12:11","market":"us","language":"zh","title":"期权大单 | 电动车股狂欢!特斯拉期权单日成交近720万张再创纪录!Lucid期权成交量放大9倍","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1159528293","media":"老虎资讯综合","summary":"上周五,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大幅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特斯拉期权成交719.3万张,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Lucid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content":"<html><head></head><body><blockquote>上周五,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大幅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特斯拉期权成交719.3万张,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Lucid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9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3.4%>>></blockquote><p><b>一、市场概览 (1月27日)</b></p><p>上周五(1月27日)美股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08%,报33978.08点,录得日线六连阳;标普500指数涨0.25%,报4070.5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95%,报11621.71点。</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3b98b803555f47ccb3797fedf7f7305\" tg-width=\"968\" tg-height=\"15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合约,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4001.7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59%。</p><p><b>二、期权成交总量TOP10</b></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c4a752b0ba65a94e406d5405ed32b71\" tg-width=\"1242\" tg-height=\"209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老虎国际App</span></p><p><a href=\"https://laohu8.com/S/SPY\">标普指数ETF</a>周五期权成交957.5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比46.9%;<a href=\"https://laohu8.com/S/QQQ\">纳指100ETF</a>期权成交344.9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比47.5%;</p><p><a href=\"https://laohu8.com/S/TSLA\">特斯拉</a>周五大涨11%,全周收涨逾33%,为2013年5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消息面,特斯拉第四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周五期权成交719.3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成交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3ee26593319188d880a756ed46285ed\" tg-width=\"1545\" tg-height=\"44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b>三、异动观察</b></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ed06dd6cfaf75f5097f21fdf68d1b01\" tg-width=\"1269\" tg-height=\"50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a href=\"https://laohu8.com/S/INTC\">英特尔</a>周五跌逾6%;消息面,公司四季度创下2016年来最低季度营收,该公司还给出了今年第一季度市场表现的悲观指引;周五期权成交97.23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6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53.1%;</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347df199f814ac344d8bec3525bbdf5\" tg-width=\"1580\" tg-height=\"38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a href=\"https://laohu8.com/S/LCID\">Lucid Group</a>周五暴涨43%;消息面,传沙特基金PIF将收购Lucid剩余股份;周五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9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3.4%;</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69f604c0e1e482988c34460aa26d596\" tg-width=\"1580\" tg-height=\"38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受特斯拉等个股的带动,<a href=\"https://laohu8.com/S/ARKK\">Ark Innovation ETF</a>周五收涨5.54%;周五期权成交72.27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逾4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4.9%。</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7ad46b93c68cc3316301fdbaa8a9e4d\" tg-width=\"1580\" tg-height=\"38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body></html>","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期权大单 | 电动车股狂欢!特斯拉期权单日成交近720万张再创纪录!Lucid期权成交量放大9倍</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期权大单 | 电动车股狂欢!特斯拉期权单日成交近720万张再创纪录!Lucid期权成交量放大9倍\n</h2>\n\n<h4 class=\"meta\">\n\n\n<a class=\"head\" href=\"https://laohu8.com/wemedia/102\">\n\n\n<div class=\"h-thumb\" style=\"background-image: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8274c5b9d4c2852bfb1c4d6ce16c68ba);background-size:cover;\"></div>\n\n<div class=\"h-content\">\n<p class=\"h-name\">老虎资讯综合 </p>\n<p class=\"h-time\">2023-01-30 12:11</p>\n</div>\n\n</a>\n\n\n</h4>\n\n</header>\n<article>\n<html><head></head><body><blockquote>上周五,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大幅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特斯拉期权成交719.3万张,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Lucid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9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3.4%>>></blockquote><p><b>一、市场概览 (1月27日)</b></p><p>上周五(1月27日)美股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08%,报33978.08点,录得日线六连阳;标普500指数涨0.25%,报4070.5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95%,报11621.71点。</p><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93b98b803555f47ccb3797fedf7f7305\" tg-width=\"968\" tg-height=\"15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p>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合约,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4001.7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59%。</p><p><b>二、期权成交总量TOP10</b></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5c4a752b0ba65a94e406d5405ed32b71\" tg-width=\"1242\" tg-height=\"209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老虎国际App</span></p><p><a href=\"https://laohu8.com/S/SPY\">标普指数ETF</a>周五期权成交957.5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比46.9%;<a href=\"https://laohu8.com/S/QQQ\">纳指100ETF</a>期权成交344.9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比47.5%;</p><p><a href=\"https://laohu8.com/S/TSLA\">特斯拉</a>周五大涨11%,全周收涨逾33%,为2013年5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消息面,特斯拉第四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周五期权成交719.3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成交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43ee26593319188d880a756ed46285ed\" tg-width=\"1545\" tg-height=\"442\"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b>三、异动观察</b></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fed06dd6cfaf75f5097f21fdf68d1b01\" tg-width=\"1269\" tg-height=\"50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a href=\"https://laohu8.com/S/INTC\">英特尔</a>周五跌逾6%;消息面,公司四季度创下2016年来最低季度营收,该公司还给出了今年第一季度市场表现的悲观指引;周五期权成交97.23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6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53.1%;</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347df199f814ac344d8bec3525bbdf5\" tg-width=\"1580\" tg-height=\"386\"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a href=\"https://laohu8.com/S/LCID\">Lucid Group</a>周五暴涨43%;消息面,传沙特基金PIF将收购Lucid剩余股份;周五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9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3.4%;</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69f604c0e1e482988c34460aa26d596\" tg-width=\"1580\" tg-height=\"38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p>受特斯拉等个股的带动,<a href=\"https://laohu8.com/S/ARKK\">Ark Innovation ETF</a>周五收涨5.54%;周五期权成交72.27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逾4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4.9%。</p><p class=\"t-img-caption\"><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87ad46b93c68cc3316301fdbaa8a9e4d\" tg-width=\"1580\" tg-height=\"383\"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span>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span></p></body></html>\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5d1fe578ee46cbe0d24c33435ff25ae5","relate_stocks":{"LCID":"Lucid Group Inc","TSLA":"特斯拉","SPY":"标普500ETF","INTC":"英特尔","QQQ":"纳指100ETF","ARKK":"ARK Innovation ETF"},"source_url":"","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1159528293","content_text":"上周五,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大幅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特斯拉期权成交719.3万张,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Lucid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9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3.4%>>>一、市场概览 (1月27日)上周五(1月27日)美股低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截至收盘,道琼斯指数涨0.08%,报33978.08点,录得日线六连阳;标普500指数涨0.25%,报4070.5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0.95%,报11621.71点。期权市场总成交量5331.74万张合约,高于90日平均成交量(4001.7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59%。二、期权成交总量TOP10数据来源:老虎国际App标普指数ETF周五期权成交957.5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比46.9%;纳指100ETF期权成交344.9万张合约,其中看涨期权占比47.5%;特斯拉周五大涨11%,全周收涨逾33%,为2013年5月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消息面,特斯拉第四季度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周五期权成交719.3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成交量放大近3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60.2%;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三、异动观察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英特尔周五跌逾6%;消息面,公司四季度创下2016年来最低季度营收,该公司还给出了今年第一季度市场表现的悲观指引;周五期权成交97.23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近6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53.1%;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Lucid Group周五暴涨43%;消息面,传沙特基金PIF将收购Lucid剩余股份;周五期权成交89.25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9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3.4%;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受特斯拉等个股的带动,Ark Innovation ETF周五收涨5.54%;周五期权成交72.27万张合约,较90日平均量放大逾4倍,其中看涨期权占比74.9%。数据来源:Market Chameleon","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ARKK":0.9,"INTC":0.9,"LCID":0.9,"QQQ":0.9,"SPY":0.9,"TSLA":0.9}},"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63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author":{"id":"3563357612600728","authorId":"3563357612600728","name":"Johnsonk","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d6ab73351a61f0c3e887a3cffcf2aa2","crmLevel":1,"crmLevelSwitch":0,"idStr":"3563357612600728","authorIdStr":"3563357612600728"},"content":"罗永浩也这么说过苹果,你要不也去学学脱口秀吧","text":"罗永浩也这么说过苹果,你要不也去学学脱口秀吧","html":"罗永浩也这么说过苹果,你要不也去学学脱口秀吧"}],"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28694814,"gmtCreate":1673114029038,"gmtModify":1673114031259,"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兔死狐悲!下一个不知轮到谁了……?跑!","listText":"兔死狐悲!下一个不知轮到谁了……?跑!","text":"兔死狐悲!下一个不知轮到谁了……?跑!","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28694814","repostId":"2301039786","repostType":4,"repost":{"id":"2301039786","kind":"highlight","pubTimestamp":1673066332,"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2301039786?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3-01-07 12:38","market":"us","language":"zh","title":"观点 | 马云不再为蚂蚁集团实控人,表决权由53.46%降为6.2%","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2301039786","media":"贝壳财经","summary":"相关阅读:解读 | 蚂蚁集团再现大动作,马云退出实控人位置!1月7日,《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对外发布。这一《公告》的核心内容在于,蚂蚁集团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对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进","content":"<div>\n<p>相关阅读:解读 | 蚂蚁集团再现大动作,马云退出实控人位置!1月7日,《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对外发布。这一《公告》的核心内容在于,蚂蚁集团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对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进行调整,本次调整的核心是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的变化,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本次调整完成后,...</p>\n\n<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VEjmFi-sCBljtgeygTsNQ\">Web Link</a>\n\n</div>\n","source":"lsy1596160878356","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观点 | 马云不再为蚂蚁集团实控人,表决权由53.46%降为6.2%</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观点 | 马云不再为蚂蚁集团实控人,表决权由53.46%降为6.2%\n</h2>\n\n<h4 class=\"meta\">\n\n\n2023-01-07 12:38 北京时间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VEjmFi-sCBljtgeygTsNQ><strong>贝壳财经</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相关阅读:解读 | 蚂蚁集团再现大动作,马云退出实控人位置!1月7日,《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对外发布。这一《公告》的核心内容在于,蚂蚁集团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对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进行调整,本次调整的核心是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的变化,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本次调整完成后,...</p>\n\n<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0VEjmFi-sCBljtgeygTsNQ\">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71ccb69503492bd4c5be415f2c88879c","relate_stocks":{"BK4526":"热门中概股","BK4585":"ETF&股票定投概念","BK4534":"瑞士信贷持仓","BABA":"阿里巴巴","LU0348788117.USD":"ALLIANZ EMERGING ASIA EQUITY \"A\" (USD) INC","LU1688375341.USD":"贝莱德中国灵活股票基金","LU0229945570.USD":"TEMPLETON BRIC \"A\" (USD) ACC","LU0651946864.USD":"贝莱德新兴市场股票收益A2","LU0348735423.USD":"ALLIANZ HONG KONG EQUITY \"A\" (USD) INC","LU0173614495.USD":"富达中国焦点A","BK4503":"景林资产持仓","BK4575":"芯片概念","LU0228659784.USD":"施罗德金砖四国基金","LU0326950275.SGD":"Schroder ISF China Opportunities A Acc SGD-H","LU1051768304.USD":"贝莱德新兴市场股票收益A6","BK4558":"双十一","09988":"阿里巴巴-W","IE00BMPRXR70.SGD":"Neuberger Berman 5G Connectivity A Acc SGD-H","BK1586":"云计算","LU0456827905.SGD":"JPMorgan Funds - China A (acc) SGD","IE00BMPRXN33.USD":"NEUBERGER BERMAN 5G CONNECTIVITY \"A\" (USD) ACC","LU0214875030.USD":"HSBC GIF BRIC EQUITY \"M2C\" (USD) ACC","IE00B543WZ88.USD":"NEUBERGER BERMAN CHINA EQUITY \"A\" (USD) ACC","BK4504":"桥水持仓","LU1515016050.SGD":"Blackrock Emerging Markets Equity Income A6 SGD-H","LU0449509016.USD":"HSBC GIF BRIC EQUITY \"AC\" (USD) ACC","LU0417516902.SGD":"Allianz China Equity Cl AT Acc SGD","LU0130103400.USD":"Natixis Harris Associates Global Equity RA USD","LU0320764755.SGD":"FTIF - Templeton Asian Growth A Acc SGD","IE00B0JY6N72.USD":"PINEBRIDGE GLOBAL EMERGING MARKETS FOCUS EQUITY \"A\" (USD) ACC","LU0320764599.SGD":"FTIF - Templeton China A Acc SGD","BK4548":"巴美列捷福持仓","BK1142":"互联网与直销零售","LU0384037296.USD":"ALLIANZ ASIAN MULTI INCOME PLUS \"AT\" (USD) ACC","LU0052750758.USD":"富兰克林中国基金A Acc","LU0320764243.SGD":"FTIF - Templeton Emerging Markets A Acc SGD","LU0140636845.USD":"施罗德大中华区股票A Acc","LU0106959298.USD":"UBS (LUX) EQUITY FUND - EMERGING MARKETS SUSTAINABLE LEADERS (USD) \"P\" (USD) ACC","LU0181495838.USD":"施罗德新兴亚洲A Acc","BK4531":"中概回港概念","LU0084288322.USD":"Natixis Asia Equity RD USD","BK1588":"回港中概股","LU0516422440.USD":"FULLERTON LUX FUNDS - ASIA FOCUS EQUITIES \"A\" (USD) ACC","LU0516422366.SGD":"Fullerton Lux Funds - Asia Focus Equities A Acc SGD","BK4524":"宅经济概念","LU0449515922.USD":"HSBC GIF GLOBAL EMERGING MARKETS EQUITY \"PC\" (USD)ACC","LU1046422090.SGD":"Fidelity Pacific A-SGD","BK4581":"高盛持仓","LU0251143458.SGD":"Fidelity Emerging Markets A-SGD","BK1584":"蚂蚁金服概念","LU0251144936.SGD":"Fidelity Sustainable Asia Equity A-SGD","LU0048580855.USD":"富达大中华区A"},"source_url":"https://mp.weixin.qq.com/s/0VEjmFi-sCBljtgeygTsNQ","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e9f99090a1c2ed51c021029395664489","article_id":"2301039786","content_text":"相关阅读:解读 | 蚂蚁集团再现大动作,马云退出实控人位置!1月7日,《蚂蚁集团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对外发布。这一《公告》的核心内容在于,蚂蚁集团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对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进行调整,本次调整的核心是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的变化,从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本次调整完成后,蚂蚁集团包括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在内的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所持有的蚂蚁集团股份表决权且无一致行动关系,各股东未单独或共同在蚂蚁集团股东大会层面形成控制,也不存在任何股东所提名的董事人数超过全体董事半数的情形。因此,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推动股东投票权与经济利益更相匹配。01、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调整,股东投票权与经济利益更匹配具体如何调整?本次调整前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如上所示,马云、井贤栋等4人在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铂投资)层面构成一致行动人,并通过云铂投资旗下的两家有限合伙公司总计持有蚂蚁集团53.46%的股权。此次调整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马云、井贤栋、胡晓明及蒋芳终止在云铂投资层面的一致行动关系;第二,井贤栋、邵晓锋、倪行军、赵颖、吴敏芝将通过股权转让分别持有云铂投资20%的股权;第三,云铂投资从杭州君瀚退伙,杭州星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星滔”)入伙杭州君瀚,并担任杭州君瀚的普通合伙人暨执行事务合伙人,杭州星滔由马云、韩歆毅、张彧、黄辰立、周芸分别持有20%的股权;第四,本次调整完成后的云铂投资及杭州星滔的全体股东承诺独立行使其在云铂投资或杭州星滔中包括表决权在内的各项股东权利,不与任何其他方达成任何形式的一致行动安排,且不单独或与任何其他方共同谋求对于蚂蚁集团的控制权。简而言之,调整后蚂蚁集团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且无一致行动关系,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马云在蚂蚁集团的经济利益没有变化,对蚂蚁集团的投票权将与他作为杭州君瀚的自然人股东、在蚂蚁集团享有的经济利益相匹配。此外,调整后的蚂蚁集团股东及持股比例并未变化,股东及受益人的经济利益不受影响,股份表决权也更透明、分散。蚂蚁集团公告表示,这是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将对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02、蚂蚁集团计划引入第五名独董,推动公司治理完善实际上,自2021年以来,蚂蚁集团在公司治理层面有一系列动作。如2022年中,蚂蚁集团新聘了杨小蕾、史美伦担任独立董事,并将股东代表董事从3位减少到2位。经过调整,蚂蚁集团董事会呈现“2+2+4”结构:2名执行董事,分别为井贤栋(董事长)、倪行军;2名非执行董事/股东代表董事,分别为蔡崇信、程立;4名独立董事,分别为郝荃、黄益平、杨小蕾、史美伦。也就是说,目前董事会八名董事中已有四名独立董事,达到半数,上述《公告》称,在此基础上,蚂蚁集团还计划继续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蚂蚁集团方面表示,近期在董事会、股东层面的一系列提升举措,进一步完善了公司治理体系,公司将继续坚守“以数助实”定位,坚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随着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蚂蚁集团的业务也在稳步发展,官网信息显示,近两年来,蚂蚁集团将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重心,在数字普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开放生态上持续投入:支付宝已为小微商家降低经营成本超百亿元;蚂蚁数科携手合作伙伴推出80多个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在金融、新能源、版权科技、跨境贸易等领域服务近万家企业;蚂蚁发起成立的网商银行,累计服务的小微经营者数量超过4900万。","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09988":0.9,"BABA":0.9}},"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90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833813065,"gmtCreate":1629214892257,"gmtModify":1629214892257,"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GOOGL\">$谷歌A(GOOGL)$</a>跌吧,别等了……..","list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GOOGL\">$谷歌A(GOOGL)$</a>跌吧,别等了……..","text":"$谷歌A(GOOGL)$跌吧,别等了……..","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833813065","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45,"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833819073,"gmtCreate":1629214812992,"gmtModify":1629214812992,"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HPQ\">$惠普(HPQ)$</a>告诉这个庄家,三天必死,让他玩吧……","listText":"<a href=\"https://laohu8.com/S/HPQ\">$惠普(HPQ)$</a>告诉这个庄家,三天必死,让他玩吧……","text":"$惠普(HPQ)$告诉这个庄家,三天必死,让他玩吧……","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833819073","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981,"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893243657,"gmtCreate":1628267399579,"gmtModify":1628267399579,"author":{"id":"3549529311821804","authorId":"3549529311821804","name":"安徐正静1","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d4d9bfcd8bc4b658ece842ba532e0ab","crmLevel":7,"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49529311821804","authorIdStr":"3549529311821804"},"themes":[],"htmlText":"说说你对这篇新闻的看法...","listText":"说说你对这篇新闻的看法...","text":"说说你对这篇新闻的看法...","images":[],"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893243657","repostId":"2157145496","repostType":2,"repost":{"id":"2157145496","kind":"news","pubTimestamp":1628206400,"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2157145496?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1-08-06 07:33","market":"us","language":"zh","title":"亚马逊首席财务带你看最新财报","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2157145496","media":"腾讯新闻","summary":"北京时间 7 月 30 日消息,亚马逊今天发布了 2021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发布后,亚马逊 CFO 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和投资者关系主管戴夫 菲尔德斯解读第二季度财报,并回答了投资者提问。而对于AWS来说,历史新高的增长为亚马逊带来了很不错的营收,也逐渐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主力业务之一。","content":"<html><body><article><p>北京时间 7 月 30 日消息,<a href=\"https://laohu8.com/S/AMZN\">亚马逊</a>今天发布了 2021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 1130.80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889.12 亿美元相比增长 27%,不计入<span>汇率</span>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24%;<span>净利润</span>为 77.78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52.43 亿美元相比增长 48%;每股摊薄收益为 15.12 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 10.30 美元。</p><p>财报发布后,亚马逊 CFO 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Brian Olsavsky)和投资者关系主管戴夫 菲尔德斯(Dave Fildes)解读第二季度财报,并回答了投资者提问。</p><p>以下为此次电话会议的内容:</p><p><strong><a href=\"https://laohu8.com/S/JPM\">摩根大通</a>分析师 Doug Anmuth</strong>:除了缴付罚款,调整和经济重启,还有哪些因素让公司在今年二季度的增长在此前预期的范围之内,而非像过去一年里的表现那样的超出预期,尤其是如何比较今年的 Prime Day 促销日活动同往年的不同?</p><p>另外,几个星期前公司宣布的,在电子商务方面的重大合作项目,似乎对于商家离开亚马逊平台持开放态度,可否请管理层谈谈关于多渠道履约方面的机会,以及公司如何像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方面的想法?</p><p><strong>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strong>:关于营收的问题,过去几个季度里,我们成功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实现了超预期的财务表现,而二季度对比一季度以及此前几个季度的唯一不同点在于你提到的几点,以及消费者活动性的增加。</p><p><strong>随着疫苗注射率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形态,增加的不光是线下购物,还有其他社会交往活动,当然这对于公司的电商业务增长是有影响的</strong>,我觉得这是好现象,而且非常不错的变化,亚马逊当然愿意看到这些变化。</p><p>Prime Day 举办得非常成功,销售额超出过去几年活动的数字,今年的时间跟往年不太一样,没有选择假日季,相信对于提升第三方卖家的销售额很有好处。</p><p><strong>戴夫 菲尔德斯</strong>:关于你第二个问题,公司的出发点还是如布莱恩所言,加强能力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亚马逊致力于继续提供创新的方式,支持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公司平台上更好地销售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测试各类送货服务和计划,提高递送的速度和可靠性。只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公司还将继续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各类合作。</p><p><strong>Baird 分析师 Colin Sebastian</strong>:对于公司财报的新闻报道多集中在那些财务表现非常不错的,利润率较高的业务,其中包括了第三方服务,付费订阅,亚马逊云(AWS)和广告,这些业务的毛利率表现也都非常不错,公司是否有意将业务重点进一步转向这些服务,还是反映了 5 月中旬以来某些较弱增长趋势?另外,公司是否会考虑在一年之内多次举办类似 Prime Day 的促销活动,来迎合不同季节的消费趋势?</p><p><strong>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strong>: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今天没有需要宣布的东西,目前的 Prime Day 促销活动还是每年一次,当然过去三年中每次选择的季度都不一样。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尤其是大家会看到第三方卖家继续使用亚马逊履约服务(FBA),卖家的销售货品品类不断增加,这些对于公司都是有价值的行动,加速了飞轮效应,第三方卖家销售的货品单位占比已经从去年的 53% 增长到目前的 56%,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变化。</p><p>广告业务方面,广告也是公司飞轮的一部分,投放主要还是集中在消费业务,如果广告业务做得好,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都是体验上的加分,我们希望实现广告内容的精准投放,帮助消费者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p><p>关于 AWS,云业务相对独立于公司其他各个业务,已经有 15 年的发展历程,该业务的规模和服务体验都让用户受益,二季度 AWS 业务所实现的增幅无论从环比还是同比来看都是历史新高,年化营收达 590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 430 亿美元,这些是业绩上的反映。从公司内部的努力方向而言,我们还是专注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能力,同客户一道解决问题,拓展更多新客户,帮助他们上云,通过更多协商减少控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非常高兴很多客户选择我们的服务。</p><p>说两句!</p><p>可以看到,随着疫情的影响程度降低,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这也对电商有了很大的利好,这对于业务开展是很好的,但是也存在被线下商业分流的危险因素,其中利弊值得好好商榷。而对于AWS来说,历史新高的增长为亚马逊带来了很不错的营收,也逐渐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主力业务之一。</p></article></body></html>","source":"tencent","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亚马逊首席财务带你看最新财报</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亚马逊首席财务带你看最新财报\n</h2>\n\n<h4 class=\"meta\">\n\n\n2021-08-06 07:33 北京时间 <a href=http://gu.qq.com/resources/shy/news/detail-v2/index.html#/?id=nesSN202108060738467c2a44a2&s=b><strong>腾讯新闻</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北京时间 7 月 30 日消息,亚马逊今天发布了 2021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 1130.80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889.12 亿美元相比增长 2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24%;净利润为 77.78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52.43 亿美元相比增长 48%;每股摊薄收益为 15.12 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 10.30 美元。财报...</p>\n\n<a href=\"http://gu.qq.com/resources/shy/news/detail-v2/index.html#/?id=nesSN202108060738467c2a44a2&s=b\">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33a7c3b01fe631a9615e5ce7fd89ba66","relate_stocks":{"AMZN":"亚马逊"},"source_url":"http://gu.qq.com/resources/shy/news/detail-v2/index.html#/?id=nesSN202108060738467c2a44a2&s=b","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9a95c1376e76363c1401fee7d3717173","article_id":"2157145496","content_text":"北京时间 7 月 30 日消息,亚马逊今天发布了 2021 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亚马逊第二季度净销售额为 1130.80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889.12 亿美元相比增长 27%,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为同比增长 24%;净利润为 77.78 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的 52.43 亿美元相比增长 48%;每股摊薄收益为 15.12 美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 10.30 美元。财报发布后,亚马逊 CFO 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Brian Olsavsky)和投资者关系主管戴夫 菲尔德斯(Dave Fildes)解读第二季度财报,并回答了投资者提问。以下为此次电话会议的内容:摩根大通分析师 Doug Anmuth:除了缴付罚款,调整和经济重启,还有哪些因素让公司在今年二季度的增长在此前预期的范围之内,而非像过去一年里的表现那样的超出预期,尤其是如何比较今年的 Prime Day 促销日活动同往年的不同?另外,几个星期前公司宣布的,在电子商务方面的重大合作项目,似乎对于商家离开亚马逊平台持开放态度,可否请管理层谈谈关于多渠道履约方面的机会,以及公司如何像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方面的想法?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关于营收的问题,过去几个季度里,我们成功克服新冠疫情的影响,实现了超预期的财务表现,而二季度对比一季度以及此前几个季度的唯一不同点在于你提到的几点,以及消费者活动性的增加。随着疫苗注射率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恢复正常生活形态,增加的不光是线下购物,还有其他社会交往活动,当然这对于公司的电商业务增长是有影响的,我觉得这是好现象,而且非常不错的变化,亚马逊当然愿意看到这些变化。Prime Day 举办得非常成功,销售额超出过去几年活动的数字,今年的时间跟往年不太一样,没有选择假日季,相信对于提升第三方卖家的销售额很有好处。戴夫 菲尔德斯:关于你第二个问题,公司的出发点还是如布莱恩所言,加强能力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亚马逊致力于继续提供创新的方式,支持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公司平台上更好地销售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测试各类送货服务和计划,提高递送的速度和可靠性。只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公司还将继续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各类合作。Baird 分析师 Colin Sebastian:对于公司财报的新闻报道多集中在那些财务表现非常不错的,利润率较高的业务,其中包括了第三方服务,付费订阅,亚马逊云(AWS)和广告,这些业务的毛利率表现也都非常不错,公司是否有意将业务重点进一步转向这些服务,还是反映了 5 月中旬以来某些较弱增长趋势?另外,公司是否会考虑在一年之内多次举办类似 Prime Day 的促销活动,来迎合不同季节的消费趋势?布莱恩 奥萨维斯基: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今天没有需要宣布的东西,目前的 Prime Day 促销活动还是每年一次,当然过去三年中每次选择的季度都不一样。关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尤其是大家会看到第三方卖家继续使用亚马逊履约服务(FBA),卖家的销售货品品类不断增加,这些对于公司都是有价值的行动,加速了飞轮效应,第三方卖家销售的货品单位占比已经从去年的 53% 增长到目前的 56%,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变化。广告业务方面,广告也是公司飞轮的一部分,投放主要还是集中在消费业务,如果广告业务做得好,对于消费者和商家而言都是体验上的加分,我们希望实现广告内容的精准投放,帮助消费者找到他们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关于 AWS,云业务相对独立于公司其他各个业务,已经有 15 年的发展历程,该业务的规模和服务体验都让用户受益,二季度 AWS 业务所实现的增幅无论从环比还是同比来看都是历史新高,年化营收达 590 亿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数字 430 亿美元,这些是业绩上的反映。从公司内部的努力方向而言,我们还是专注于提高服务质量,提高能力,同客户一道解决问题,拓展更多新客户,帮助他们上云,通过更多协商减少控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非常高兴很多客户选择我们的服务。说两句!可以看到,随着疫情的影响程度降低,人们的生产生活逐渐恢复正常,这也对电商有了很大的利好,这对于业务开展是很好的,但是也存在被线下商业分流的危险因素,其中利弊值得好好商榷。而对于AWS来说,历史新高的增长为亚马逊带来了很不错的营收,也逐渐让自己成为真正的主力业务之一。","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AMZN":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3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0,"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