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见Time

我们研究企业

IP属地:上海
    • 智见Time智见Time
      ·09-10

      瞄准线下的抖音支付,能撼动阿里腾讯的「双寡头」地位吗?

      作者:王星 编辑:308 抖音支付,正在成为字节跳动业务扩张的又一个有力触角。 一方面,自 2025 年到现在,抖音支付在离消费者较远的业务侧持续发力,不仅完成了大幅增资,还并成功获得“长期有效”的支付牌照,从而夯实了业务基础。 另一方面,抖音支付也在近来一段时间面向消费者持续进行线上线下的布局。 比如在线上,抖音支付接连接入苹果App Store、朴朴超市这类第三方平台,成为支付选项之一;线下,抖音也悄悄开始内测自己的收款业务,对标支付宝推出“碰一下”。 看得出来,抖音支付这次是真的打算好好大干一场。 对于字节跳动来说,抖音支付早已经成为其庞大业务布局的重要一环,而且抖音集团也在开展金融相关业务。 不仅如此,面对支付宝、微信支付这两大第三方支付领域的巨无霸选手,抖音支付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抖音支付加速扩张,线上线下同步进军 近期,抖音支付动作频频,其战略意图十分清晰——正在加速拓展支付业务,构建更完整的生态闭环。 在线上端,抖音支付正在积极“走出去”。 约半个多月前,不少用户发现抖音支付已接入苹果App Store、朴朴超市等第三方平台,成为与支付宝、微信、银联并列的第四种官方支付方式。 (朴朴超市和苹果App Store截图) 线下也没落下,抖音支付正在内测自己的收款业务。 据网络上流传的收款设备图片显示,其支付功能已支持“碰一下”模式——用户无需打开付款码,只需将手机轻触设备感应区,即可完成支付,跟支付宝之前的“碰一碰”非常像。  据自媒体见实的业内消息,一份在多个行业群中流传的第三方PPT进一步证实,抖音正在内测线下收单业务。 事实上,抖音支付此前已完成多项技术与业务准备,并已接入两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是尚未正式面向直客开放。 这一系列扩张动作,与抖音支付今年以来的整体步调保持了一致。 就在 2025 年初,在多家支付公司密集增资的大背景下,
      221评论
      举报
      瞄准线下的抖音支付,能撼动阿里腾讯的「双寡头」地位吗?
    • 智见Time智见Time
      ·09-04

      李斌不再头铁后,蔚来离盈利还有多远?

      蔚来四季度能够盈利吗?无论是蔚来内部的员工,还是外界的蔚来投资者,以及喜欢并打算购买蔚来、但又害怕蔚来倒闭的潜在客户群体……对于几乎所有关心蔚来的人来说,这个问题都是萦绕在心头的一朵大大的疑云。毕竟,从成立到现在的十年多时间里,蔚来在亏损的泥潭里,停留了太久了。好在,从 7 月 10 日的乐道 L90 的产品技术发布会到现在,蔚来作为一家企业的整体势能开始从低谷中回升——而蔚来的美股股价也从 7 月 9 日的 3.48 美元,上涨到 9 月 2 日收盘的 6.58 美元,几乎翻了一倍。实际上,这样的势能表现,也确实让 9 月 2 日公布的蔚来 2025 年二季度财报,少了很多压力。营收在增长,亏损在下降如果我们单单把目光投向第二季度,蔚来的财务表现当然不能算得上是称心如意。财报显示,在截止于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蔚来整体营收为 190.087 亿元,相比于 2024 年二季度增长 9%,比 2025 年第一季度增长了 57.9%。其中,蔚来二季度的汽车销售额为 161.361 亿元,比 2024 年二季度同比增长了 2.9%,比 2025 年第一季度增长了 62.3%。此处需要明确的是,蔚来在二季度交付了 72056 辆电动车,同比增长了 25.6%,但汽车销售额增长幅度仅为 2.9%——二者之间的增长差距,还是较为明显的。对于这个差距,蔚来方面的解释是,虽然交付量出现了增长,但是产品组合变动导致了平均售价下降,从而抵消了整体销售额的上涨幅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毕竟去年二季度,蔚来整个企业只销售蔚来品牌车型,而今年则销售蔚来、乐道、萤火虫三个品牌的车型,而乐道品牌和萤火虫平台的单车售价,很明显是低于蔚来品牌的。在备受关注的汽车毛利率方面,蔚来二季度的表现为 10.3%。作为对比,蔚来 2024 年二季度毛利率为 12.2%,2025 年第一季度为
      1.04万评论
      举报
      李斌不再头铁后,蔚来离盈利还有多远?
    • 智见Time智见Time
      ·09-03

      猛开 5.3 万家门店后,蜜雪冰城将狂奔向何处?

      8月27日,蜜雪集团公布了上半年的成绩单,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一方面,从营收和利润来看,蜜雪集团表现亮眼。 上半年,蜜雪集团总收入接近 148.7 亿元,同比增长 39.3%;净利润超过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4.1%。其增长的核心逻辑,主要还是因为店越开越多,带动了相关商品、设备销售及加盟和服务收入的提升。 (蜜雪冰城财报截图) 另一方面,从后续发展的角度,蜜雪集团的增长正在放缓。 这首先体现在国内市场,蜜雪冰城在已经主动调整扩张策略,放缓国内开店节奏。 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增量不大的情况下,蜜雪冰城也在积极寻找“第二战场”,海外市场就是其中一个重点。但出海这条路并不好走,从财报中的信息来看,蜜雪冰城正在调整海外策略,在优化已有的门店、提升质量。 对于蜜雪集团的这份表现,资本市场的反馈也比较直接。 从股价信息来看,尽管中报发布当日和次日,蜜雪集团的股价出现波动,2 个交易日港股累计跌幅 10.49%——不过,也有一些券商在 8 月 28 日当天发表了研究报告,维持对蜜雪集团的「买入」评级。 蜜雪冰城,靠卖原料赚翻了 对于现制饮品行业而言,想持续增长,关键就在于多开店。而开店规模本身,也是蜜雪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蜜雪冰城,拥有庞大竞争优势的核心。 截至2025年6月30日,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已突破5.3万家,短短半年就新增了近7000家。 这一规模使其成功超越麦当劳和星巴克——它们的全球门店差不多都还在 4 万家出头。实际上,凭借这一门店体量,蜜雪冰城已经成为全球门店数量第一的餐饮连锁品牌。 作为对比,行业第二的古茗,同期门店数仅超过1万家。不仅如此,即便将比较维度扩展至咖啡领域,门店数量已达2.6万家的瑞幸,依旧与蜜雪冰城仍存在量级上的差距。 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迅猛的扩张,离不开其高度依赖的加盟模式。 2025年上
      438评论
      举报
      猛开 5.3 万家门店后,蜜雪冰城将狂奔向何处?
    • 智见Time智见Time
      ·09-03

      猛开 5.3 万家门店后,蜜雪冰城将狂奔向何处?

      8月27日,蜜雪集团公布了上半年的成绩单,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一方面,从营收和利润来看,蜜雪集团表现亮眼。 上半年,蜜雪集团总收入接近 148.7 亿元,同比增长 39.3%;净利润超过 27.2 亿元,同比增长 44.1%。其增长的核心逻辑,主要还是因为店越开越多,带动了相关商品、设备销售及加盟和服务收入的提升。 (蜜雪冰城财报截图) 另一方面,从后续发展的角度,蜜雪集团的增长正在放缓。 这首先体现在国内市场,蜜雪冰城在已经主动调整扩张策略,放缓国内开店节奏。 与此同时,在国内市场增量不大的情况下,蜜雪冰城也在积极寻找“第二战场”,海外市场就是其中一个重点。但出海这条路并不好走,从财报中的信息来看,蜜雪冰城正在调整海外策略,在优化已有的门店、提升质量。 对于蜜雪集团的这份表现,资本市场的反馈也比较直接。 从股价信息来看,尽管中报发布当日和次日,蜜雪集团的股价出现波动,2 个交易日港股累计跌幅 10.49%——不过,也有一些券商在 8 月 28 日当天发表了研究报告,维持对蜜雪集团的「买入」评级。 蜜雪冰城,靠卖原料赚翻了 对于现制饮品行业而言,想持续增长,关键就在于多开店。而开店规模本身,也是蜜雪集团的核心业务板块蜜雪冰城,拥有庞大竞争优势的核心。 截至2025年6月30日,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总数已突破5.3万家,短短半年就新增了近7000家。 这一规模使其成功超越麦当劳和星巴克——它们的全球门店差不多都还在 4 万家出头。实际上,凭借这一门店体量,蜜雪冰城已经成为全球门店数量第一的餐饮连锁品牌。 作为对比,行业第二的古茗,同期门店数仅超过1万家。不仅如此,即便将比较维度扩展至咖啡领域,门店数量已达2.6万家的瑞幸,依旧与蜜雪冰城仍存在量级上的差距。 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迅猛的扩张,离不开其高度依赖的加盟模式。 2025年上
      286评论
      举报
      猛开 5.3 万家门店后,蜜雪冰城将狂奔向何处?
    • 智见Time智见Time
      ·08-30

      黄峥先走,拼多多断后

      (图源:网络) 文:经纬 编辑:308 二季度财报发布后,拼多多上演了一出与去年相同的戏码:财报公布后股价暴涨,电话会后则一路下跌。 在这份刚刚出炉的财报中,拼多多营收为 1039.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净利润 257.9 亿人民币,同比下降 4%——显而易见,曾经的高增长已经结束。 对比之下,去年同期,拼多多营收 970.6 亿元,同比暴涨 86%。 需要注意的是,拼多多也正是在去年二季度主动转向的。由此,财报电话会主动唱衰,也成为了拼多多此后每次财报的保留节目。 如果回看拼多多的成长历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拼多多以其高增长、高盈利冠绝中国电商行业,接连对京东、阿里等电商界的老前辈发起挑战。 然而时也命也,在低价竞争熄火、反内卷逐渐成为主流叙事、以及国补等风向不向拼多多倾斜的情况下,拼多多挥向老牌电商的最重一拳——轻资本和其带来的低价优势,逐渐失去了力道,并反而暴露了破绽。 想要把资本主义倒过来,结果却是适得其反——拼多多不得不为之前的扩张查缺补漏。但顾客、商家与股东,本就因利益关系同床异梦的三方,互相之间因为高增长掩盖的矛盾或将越发剑拔弩张。 好在,对于黄峥来说,变成“首富”的威胁,被再次化解了。 鸡肋,鸡肋 财报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本季度拼多多总收入为 1039.8 亿元人民币,较 2024 年二季度的 970.6 亿元人民币增长 7%。 (图片来源:拼多多财报) 但是成本项目着实让人发懵。 (图片来源:拼多多财报) 据财报数据显示,拼多多经营成本为 458.6 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的 337 亿元增长了约 36%。这部分成本的增长,拼多多将至归因于“履约费用、带宽与服务费用,以及支付处理费用的增长。” 不过,董事长陈磊说的更直接。 电话会上,陈磊说:“我们加大了高质量发展的投入力度,推出了「百亿支持计划」。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已经投入并将继续
      246评论
      举报
      黄峥先走,拼多多断后
    • 智见Time智见Time
      ·08-27

      美团发布2025年Q2财报:营收918亿元,用户交易频次再创新高

      8月27日,美团(股票代码:3690.HK)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今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91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1.7%,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领先地位。 本季度,美团继续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即时消费体验,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同时,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7月份,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创造新纪录。 “餐饮外卖和即时零售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各项业务继续实现健康增长。”美团CEO王兴表示,“我们将继续围绕‘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加大在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投入,为行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多价值,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核心本地商业稳健,新业务持续突破 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实现营收653亿元,同比增长7.7%。 即时配送行业在本季度进入激烈竞争的新阶段,美团凭借十余年来构建的运营能力,巩固了绝对的市场领先地位。7月份,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超过1.5亿单,全量配送订单平均送达时间为34分钟,核心用户群体的黏性进一步提升。 美团继续携手商家探索供给侧创新。截至7月,美团已联合800多个头部连锁餐饮品牌开出超5500家品牌卫星店,通过多方赋能帮助商户实现了运营成本的优化和经营效率的跃迁。计划到今年年底,开设超过1万家卫星店。 “闪购下单,30分钟到家”已经成为用户确定性的生活方式和商户确定性的增量。本季度,美团闪购实现强劲增长,消费场景从食杂向3C数码、美妆母婴等品类全面延伸。“618”期间,美团助力近百万实体店服务了超过1亿名用户,平台上包括手机、白酒、奶粉、大小家电等在内的高客单价商品成交额增长2倍。截至二季度,美团联合各类零售商和品牌商在全国建设了超5万家闪电仓,助力大量本地小店的数字化转型,扩大其服务半径并实现经营提效。 到店业务也在本季度持续增长,订单量同
      685评论
      举报
      美团发布2025年Q2财报:营收918亿元,用户交易频次再创新高
    • 智见Time智见Time
      ·08-27

      「赵露思」们能不能让小红书再次伟大?

      文:经纬 编辑:308 叫好不叫座的小红书,为了赚钱,是真的急了。 先是在 7 月份,小红书官宣品牌升级,启用新的品牌口号「你的生活兴趣社区」,将「兴趣社区」作为下个阶段内容社区的主要形式。 接下来,小红书马力全开,先是大手笔举办了首届漫展 Redland,接着又拿下了顶流赵露思。 8 月中,小红书在商业化变革方面释放了更明显的信号,宣布成立「大商业板块」,由接管电商、商业化的产品和技术的 COO 柯南担任总负责人。 可以看出,在多年的商业化探索后,小红书又急着寻找新出路了。 种草时代,翻篇了 7 月,众多小红书用户发现,一夜之间,小红书的 Slogan 变了:从原来的「你的生活指南」变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Slogan 的变化通常代表着商业模式甚至是底层商业逻辑的变化。比如抖音从垂直音乐社区向全民短视频平台转型时,公司 Slogan 也适时的从「让崇拜从这里开始」变为「记录美好生活」。 回看之前的小红书,在这次 solgan 变化前,也曾有过四次转变: 2014 年定为海淘商品推荐时,小红书口号是 「找到国外的好东西」。2016 年向内容转型后,小红书 Slogan 变为了「全世界的好生活」。 此后 2018 年的「标记我的生活」,明确了小红书内容调性:即重视社区参与,人人都可分享,做成「文字版抖音」。 「你的生活指南」是在 2022 年确定的。此后,小红书变成了现在熟悉的形式:一个「种草」平台。 「种草」是一种非常讨巧的内容模式:内容提供者不需要提供多么高价值、多么硬核的信息增量,多数情况下是出于自身体验。 而内容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也往往抱着货比三家,甚至数量取胜的心态,更多是寻找一手经验,而非权威信源。 这也决定了,「种草」低信息增量的分布式模式,与软硬广告完美契合:大号比重少,小号足够多,用户看四五篇种草就可能产生付费决定。 所以,在之恒是商
      340评论
      举报
      「赵露思」们能不能让小红书再次伟大?
    • 智见Time智见Time
      ·08-25

      押注 AI 后,快手能捅破增长的天花板吗?

      文:经纬 编辑:308 (图源:让子弹飞) 尽管伴随着「辛巴退网」这样的舆论事件,快手给出的最新一份成绩单,还是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8 月 21 日,快手发布了 2025 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快手该季度总营收达到 350 亿元,同比增长 13.1%;经调整净利润为 56 亿元,同比增长 20.1%——大超市场预期, 受此影响,快手 22 日股价收盘 74.9 港币/股,涨幅 4.39%。虽然没有收复前高,但也逆转了月中以来的跌势。 具体到盈利来源,快手电商持续发力,可灵 AI 表现亮眼。因业绩良好,快手宣布将派发 20 亿港币的股息。 但是快手并不能高枕无忧:用户体量和由此而来的流量已达瓶颈、电商告别高两位数增长态势,可灵并无绝对的领先优势且需持续投入…… 总之,对于快手而言,这个成绩固然值得庆贺,但并不值得骄傲。 快手越来越会赚钱了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快手总营收达到350 亿元,同比增长 13.1%,环比增长约 7.3%。 (图源:快手财报) 利润方面,快手保持了从 2023 年一季度开始的,连续十个季度的盈利:本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 56 亿元,同比增长 20.1%,环比增长 22.3%。 营收结构方面,以广告为主的线上营销服务、以直播打赏为营收模式的直播、以及囊括含电商与可灵在内的其他服务对收入的贡献占比分别为 56.4%、28.7% 和 14.9%。 (图源:快手财报) 这其中,线上营销服务 Q2 收入达 198 亿元,同比增长 12.8%。Universal Auto X(UAX,全自动投放)解决方案持续提升渗透率,消耗占外循环总消耗的比例 提升至 65.0% 左右。 内容消费、本地生活和汽车等行业成为驱动外循环增长的重要力量,从场域来看,泛货架场域电商相关的线上营销服务收入实现高速增长。 二季度,快手直播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8.0% 至人民币 1
      574评论
      举报
      押注 AI 后,快手能捅破增长的天花板吗?
    • 智见Time智见Time
      ·08-22

      小米历史最佳成绩,资本市场为何不买单?

      作者:308编辑:经纬尽管小米交出了一份史上最佳的财报,但资本市场的反应并不积极。8 月 19 日,小米集团发布了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的第二季度财报,从整体营收表现和净利润的角度来看,这份财报可以说是小米集团上市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然而,对于这份成绩,资本市场反应平淡,甚至还颇有一丝看衰之势。从股价来看,8 月 20 日港股开盘之后,小米集团的股价先是出现了高达 3.85% 的下滑,随后才开始逐步恢复,截至当日收盘,小米集团股价微涨 0.29%——可以说是聊胜于无了。到 8 月 21 日,小米集团的股价又在开盘后下滑。与此同时,根据高盛 8 月 20 日发布的研报,尽管小米二季度业务基本符合预期,并且也维持了「买入」评价,但其对小米的目标价从 69 港元下调至 65 港元。无独有偶,汇丰研究也在维持小米集团「买入」评级的同时,下调了小米的目标价。资本市场的反馈,也引发了外界对于小米的疑问:看起来如此亮眼的成绩,是否存在着某种不易为人所知的隐忧?大家电和汽车业务,成增长引擎小米给出的这份二季度财报,确实充分体现出了这家巨头级企业的风头正盛。一个简单的数字是:无论是总收入还是净利润,小米都创造了历史新高度。财报显示,小米二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 1160 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 30.5%。这也是小米有史以来单季度达到的最高营收水平,同时也是小米连续三个季度实现单季度营收过千亿。从净利润为来看,小米二季度净利润为 108 亿元人民币,同比幅度更是高达 75.4%,这同样也是小米单季度获得的最佳利润表现。那么,作为一家营收规模庞大的商业巨头,小米在业绩上取得如此增长幅度的核心引擎是什么?答案是: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和汽车业务。具体来看,在 2025 年第二季度,小米的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到了 387 亿元,同比增长 44.7%——这同样是小米这一业
      6,1561
      举报
      小米历史最佳成绩,资本市场为何不买单?
    • 智见Time智见Time
      ·08-18

      半年内销售体系调三次,理想汽车图什么?

      随着理想 i8 的到来,理想汽车进入了新一轮全面调整期。 一方面,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理想 i8 在发布后的第七天,进行了快速的产品价格调整,此前的 Pro/Max/Ultra 版本统一调整为 33.98 万元的标准版,后排娱乐屏套装以 1 万元的价格选装。 另一方面,在消费者感知不强的地方,理想汽车自身也在多个企业的维度进行着快速调整,包括供应、生产、销售等多个方面以及其所相应的人事、组织和部门。 其中,理想汽车最近的一次调整,涉及到销售端。 就在 8 月 14 日,据多家媒体报道,理想汽车在内部会议中宣布调整销售和服务体系,此前在 3 月份设置的「五大战区」被撤销,而是由总部直接管理全国 23 个区。 另外,原有五大战区的中区负责人韩希担任理想销售业务负责人,向理想汽车总裁马东辉汇报。 如果从近年来的情况来看,理想汽车在销售层面的新一轮调整,当然不是孤立行为——某种程度上,它是理想汽车在进一步走向纯电战场过程中的必要之举,也是理想汽车以「成长」为核心驱动力继续向上的体现。 销售体系变革,核心是迎接纯电 理想汽车这一次变革销售体系,更像是其自我纠正机制快速反映的一种外在表现——其核心逻辑在于,自从 2025 年开始到现在,理想汽车的销售体系依然经历了数次变革。 而这些变革背后,都有一个重要背景:理想纯电战略的持续深入。 2025 年 3 月,理想汽车的「销售和服务群组」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变革调整——这一业务板块包括零售、售后服务、充电、质量运营、海外业务等板块,总负责人是时任销售与服务高级副总裁邹良军。 在这次变革调整中,理想汽车对零售板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原有的 26 个战区合并成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而各个战区则对各自的销量、利润和 NPS(净推荐值)负责。 这五大战区的负责人,都向邹良军汇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调整中,原来负责总体零售业务的销售副总裁韩
      544评论
      举报
      半年内销售体系调三次,理想汽车图什么?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