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说说科技。专注金融、零售、文娱、智能硬件等领域。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217
帖子 · 217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11-04 19:46
小马、文远为IPO“开撕”:谁才是Robotaxi真正赢家?
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日在香港启动招股程序。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港股市场将迎来两只“Robotaxi股”的共同上市。 不过,双方却因“数据”打起了口水战。文远知行CFO李璇发布长文,直指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材料中对文远知行存在“运营区域造假”“运营数据造假”“技术实力存疑”等多项不实指控,并作出正面回应与驳斥。 其实,两家互撕的戏码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曾指责文远知行技术落后,李璇则回怼小马智行的安全事故频发…… 而双方“互撕”背后的逻辑,不仅是两家企业寻求资本输血的战略选择,更折射出Robotaxi行业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冲刺的紧迫态势。 细细剖析全球Robotaxi玩家的真正实力,不难发现,萝卜快跑和谷歌Waymo是绝对的第一梯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跑位置。当第二梯队企业仍在为百万级订单量和千万级行驶里程奋斗时,萝卜快跑与谷歌Waymo已悄然完成千万级订单突破和亿级里程积累,形成对第二阵营的绝对优势。 Robotaxi大势所趋:第一梯队的断层式领先 根据华尔街投资女王“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 Invest发布的《Big Ideas 2025》报告指出,Robotaxi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出行成本,还将推动交通效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报告还大篇幅分析了未来五年的Robotaxi市场,并预测到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美元,行业总估值或达34万亿美元,全球Robotaxi汽车的数量将达到大约5000万辆。 另据东吴证券发布的《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看好Robotaxi商业化落地拐点已至》中指出,随着市场潜力出现、政策加速、技术成熟、需求刚性等因素,Robotaxi在迎来至关重要的商业化落地拐点。 种种迹象都表明,Robotaxi正成为“当红炸子鸡”。而从规模化进程看,萝
看
10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小马、文远为IPO“开撕”:谁才是Robotaxi真正赢家?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11-02
评论:AI,正悄然重塑我们的家庭
文/科技说说 近日,笔者受邀参加了中兴通讯一场以“心所想,爱所向”为主题的“AI家庭体验日”。置身其中,过去仅存于概念片中的AI家庭场景正变得触手可及。 在这里,我们可直观体验“从老人康养到全家安全”的全维度守护;能听懂“弦外之音”的智能中控,不再是机械执行指令,而是主动规划生活流程;可以体会“家会学习、爱有记忆”的交互感,捕捉“AI懂生活”的细腻瞬间…… 可以说,AI不再是孤立的科技符号。其已经在迅速编织一张有温度、懂感知的服务网络,配合各种产品,让AI家庭近在咫尺。这不禁让笔者深思:那个我们翘首以盼的AI家庭,其落地的脚步声,是否已从遥远的未来,响彻在今日的门廊?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清AI家庭迅猛成长的底层逻辑。 首先是AI家庭蓬勃发展。根据《AI未来家应用场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智能家居进入“场景化方案”消费新时代,通过组网连接和云平台,形成设备间的互通互联,形成以家庭为中心、支持预设置或用户自定义的场景化服务,并引入AI语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技术。 而AI家庭能在近几年快速崛起,本质是“需求倒逼+技术支撑”的结果。从大环境看,社会经济与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正让AI家庭从可选品变成必需品。 先看人口结构带来的需求变革。老龄化程度加深,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子女无法时刻陪伴。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监测跌倒的AI摄像头、能提醒用药的智能手环、能联动急救系统的健康终端等产品,就成为“隐形的守护者”。少子化,则催生了“AI带娃”的需求。双职工家庭没时间时刻陪伴孩子,AI教育大屏能同步学校课程、辅导作业,还能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升陪伴质量。 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对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追求更加强烈。他们不满足于按按钮开空调,而是希望说一句“我有点冷”,空调就能自动调整温度和风速;不满足于被动看剧,而是想要AIGC生成专属的家庭Vlog,甚至用XR设备和朋友“隔空追剧”。 新业态青年的
看
10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评论:AI,正悄然重塑我们的家庭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10-21
蒙牛精选牧场大战伊利金典 乳业双雄再次上演“功守道”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与品质的需求不断升级,高端白奶赛道持续升温。在这一消费升级浪潮中,国内乳业巨头也纷纷落子,加速产品迭代,竞相争夺高端市场。其中,蒙牛精选牧场和伊利金典之间的对决尤为精彩。 火力全开,精选牧场和金典上演“近身战” 实际上,对于大零售快消行业来说,运用好“跟随+改良”的策略,是普遍存在的品牌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减少市场试错成本,还能借助已有产品的认知度快速打开市场。达利园、可比克、王老吉等品牌的成功,均是得益于对这一策略的精准运用。 而这一战法,也在蒙牛精选牧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一家大型商超,蒙牛精选牧场纯牛奶与伊利金典纯牛奶比邻而居。双方寸步不让,较量已然进入白热化。 从营养成分来看,金典一直强调其3.6g/100ml的蛋白质含量和120mg/100ml的钙含量,精选牧场也是同等规格,双方默契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在价格上,二者同样较为接近。 这种“跟随策略”将精选牧场与金典快速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这仅仅是开始,其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改良”的手段,将对手化为跳板,实现突围。 伊利金典的核心卖点,是“有机”,并以此塑造高端形象,并未深入阐释有机与奶源地理之间的具体关联。消费者对“有机奶”的认知,停留在蛋白质含量等参数上面。 相比之下,蒙牛精选牧场在传统“有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奶源”,将牛奶品质与牧场环境紧密绑定,使消费者对“好奶源才有好牛奶”形成具体的价值感知,品质传达更直观。 在市场定位上,金典走的是大众高端路线;而精选牧场则精准切入关注奶源的细分人群,更贴合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需求。 可见,蒙牛精选牧场与伊利金典,并非是围绕同一群顾客的“零和博弈”,而是基于不同品牌理念与价值主张的差异化竞争。 通过从“有机叙事”转向“奶源叙事”,精选牧场在快速融入主流高端市场竞争语境的基础上,找到新了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高地。 而这,也正是蒙
看
157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蒙牛精选牧场大战伊利金典 乳业双雄再次上演“功守道”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10-17
方飞谈荣耀Magic8系列:技术深耕与错位竞争的必然结果
文/科技说说 当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端,全球科技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构浪潮。其中,AI终端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成为连接人与数字世界的核心枢纽,倒逼终端厂商从硬件制造商向AI生态构建者转型。 其中,荣耀凭借前瞻性的阿尔法战略与对技术本质的坚守,成为AI浪潮中的领导者。2025年10月15日,荣耀举办Magic8系列新品发布会,发布行业首个自进化AI原生手机,并同时发布自进化AI系统——MagicOS 10、AI智能体YOYO等核心产品力。 而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荣耀高管集体亮相,并重点阐述了阿尔法战略发布以来荣耀产品的持续进化。尤其是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针对荣耀Magic8系列的8848三大巅峰创新进行了深度解读。 巅峰AI:定义自进化终端新标杆 在AI终端赛道,“端侧还是云端”的路线之争始终存在。多数厂商要么依赖云端AI导致延迟与隐私风险,要么受制于端侧算力不足而功能受限。荣耀Magic8系列的正式发布,则以“端云协同、隐私优先”的核心逻辑,打破了这一行业困局,更通过自进化能力赋予终端“生命感”,树立起AI原生手机的全新标杆。 方飞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未来的AI发展一定是端云结合的,但端侧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因为它与真实的用户绑定,保障了隐私化、高效率,并考虑了未来的成本。” 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 同时,方飞明确了技术布局的核心原则:“端侧和云侧分工的核心逻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用户隐私安全。我们的第一原则是:用户的核心隐私数据,绝对不能离开终端。”在这个前提下,荣耀端侧模型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端侧数据,来构建一个专属于用户的个人数据模型。 具体来看,荣耀Magic8系列通过8大AI技术领先——行业领先通用智能体YOYO、行业领先VLA大模型——MagicGUI、行业领先端侧VLM大模型——MagicVL、行业首发系统级MCP架构、行业领
看
163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方飞谈荣耀Magic8系列:技术深耕与错位竞争的必然结果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10-14
让“巨片”成为常态,vivo X300系列超进化的底层逻辑
文/科技说说 全系搭载“巨出片、出巨片”的蔡司2亿超清影像; 全系拥有过去Pro和Ultra专属的蔡司APO超级长焦; 全系标配行业唯一的全亮度双调光的京东方Q10 Plus护眼屏,定制“1nit低亮度”技术; 全系首发搭载蓝图影像芯片V3+的蓝晶×天玑9500; 全系兼容vivo 蔡司2.35×长焦增距镜; 全系支持4K 120FPS 10bit Log高规格视频…… 10月13日晚,vivo年度影像旗舰——vivo X300系列正式亮相。其最大的特性就是,试图改变旗舰机型配置差异过大的传统做法。用vivo官方的话说,身为vivo 30周年的诚意之作,X300系列是“一对影像双旗舰”。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超进化的vivo X300系列,在高端旗舰市场的特立独行显得“格格不入”。 但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化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每一款旗舰产品的登场都是技术实力与战略定力的双重试炼。 当用户对影像、性能、创作体验的需求不断突破边界,当行业在参数堆叠与体验升级的博弈中寻找方向,携八大升级而至的vivo X300系列,既是对市场期待的有力回应,更是成为见证长期主义成功与多轮驱动价值的生动注脚。 以产品为载体:X300系列见证长期主义 必须要看到的是,高端旗舰产品是手机厂商品牌战略、价值护城河和模式范本的终极载体。而vivo X300系列,正是“用户导向+长期主义”战略的重要展现。 此前,vivo影像产品高级总监李卓曾表示,“用户的追求已不再是单点功能的极致,而是综合实力的完整表达。为此,vivo正在重构多技术链路,打破软硬件边界,让创作自由没有限制。” 而作为全新战略的首次具象化呈现,vivo X300系列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吸睛点。据悉,vivo X300系列通过对影像架构的系统性革新,在影像画质、极限场景、旅拍人像及视频创作四大维度实现全面跃迁,旨在将专业的影像能力更普惠地交到每
看
45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让“巨片”成为常态,vivo X300系列超进化的底层逻辑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10-08
无人配送,拐点将至?
文/科技说说 无人配送,正在从稀罕事物,变得司空见惯。即使是三四线的小城市,也能时常看到快递公司的无人车在路上穿梭切入。无人配送,似乎比人们想象中落地要更快。 必须要看到的是,相对于无人驾驶,无人配送已然在加速普及中。行业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是无人配送加速落地的重要时间节点。 2025年的物流圈,也流传着一个共识:这是无人配送从“试点盆景”变为“产业森林”的关键年份。当无人驾驶还在为责任认定争论不休时,无人配送已在末端战场尽量完成技术验证与模式跑通。 从校园到社区,从快递到生鲜,无人配送这个曾被视为未来概念的产业,正加速狂奔。 悄然而至的拐点 末端配送,是整个物流链条上非常重要的节点。 末端配送,指将包裹从物流服务商的末端营业网点直接送达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货物从发货人到收货人链路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称之为“最后一/三/五公里”。而末端配送始终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快递员紧缺、效率瓶颈、成本高企、服务要求高。 对此,末端无人配送成为解决挑战的重要新力量。 据通渠有道发布的《末端无人配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末端无人配送指的是采用无人车替代电三轮,一种是将包裹从分拨中心转运至末端网点或由末端网点转运至驿站,一种是由末端网点直送C端客户,已突破传统末端范畴。 而末端无人配送的潜在可挖掘价值,在于缓解用工短缺、提高配送效率、提升服务可塑性、降本潜力可期等。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无人车对于运输的降本可以达到1/3,甚至是2/3以上。 也正是因为无人配送的巨大潜力,很多企业早已进行前瞻性的提前布局。自2016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开始产品化,随着成本下降于2023年开启场景化试点。 比如,2016年起美团开始探索无人配送服务。通过深入实体消费场景,认真听取商家及骑手关于配送难点的建议,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进行自主研发,美团推出了多种智能配送设备及数字化工具。 截至2024年年底,
看
268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无人配送,拐点将至?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09-20
携程被约谈背后:二选一、高佣金与愤怒的商家
近日,携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家刚刚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狂赚48亿元的在线旅游巨头,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 官方通报显示,携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这并非携程首次因价格操控问题被约谈,在45天内,这已是第二次。2025年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携程进行过约谈。 而我们也注意到,郑州市场监管局对携程提出的三项整改要求意味深长:合同条款修订意味着平台需放弃部分规则制定权;调价工具优化实质是剥离算法强制性;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则预示运营成本结构将重构。 商家的“愤怒之源”:利润被无奈掠夺 携程被约谈,限期整改,或许最开心的当属酒店从业者。无他,他们认为本该自己赚的钱都被携程赚走了。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每天净利润达5333万元。而在所有业务版块中,住宿预订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最快。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酒店,行业前两大酒店集团利润加一起仅18.3亿元。 另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1613家酒店总利润额是5980万元,仅仅比携程二季度财报中一天的利润额多一点。 如此巨大的利润差距,让酒店老板们“怨气冲天”,社交媒体上商家们关于携程变相二选一、剥夺酒店定价权和经营权、软性垄断的吐槽层出不穷。 有商户称,若想成为携程金牌商家,价格必须比美团低5%。而特牌的要求更加苛刻,特牌意味着全网独家,一旦与携程签约特牌酒店,便不能在美团、飞猪、booking等线上品牌上存在报价,即便是代理报价也不行。 这种排他性的合作模式,严重限制了酒店的经营自主权,让酒店失去了在多个平台上拓展业务、比较价格和服务的机
看
450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携程被约谈背后:二选一、高佣金与愤怒的商家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09-18
国产算力标杆!昆仑芯超节点走向规模化部署
当前,AI算力竞争已从单卡性能比拼全面升级为集群效能与密度之争。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和大模型加速产业化落地,如何构建高效、稳定、易运维的AI基础设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万亿参数MoE模型的巨大挑战, 即使是领先的传统算力集群,其效率与能耗也已逼近极限。 正是基于这一行业痛点和未来趋势,超节点应运而生,以其高密度集成、全栈优化和智能运维的核心特性,正驱动AI基础设施从“可用”向“高效”演进,标志着AI基础设施的发展范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超节点时代已来。 面对这一趋势,百度依托昆仑芯P800及昆仑芯超节点,为企业构建坚实可靠的算力底座,具体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大规模训练场景中,昆仑芯P800已完成超大规模集群实践验证,在国内率先实现自研32,000卡集群的规模化部署,有效训练效率超过98%,助力企业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训练出性能更优、经济性更好的模型。 其次,在推理加速方面,P800通过架构层面创新,实现单卡吞吐能力提升4倍,并将百万token推理成本降至几元级别,显著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推理性能与经济效益,真正达成“跑得快、稳、省”的落地目标。 第三,在生态易用性上,P800广泛支持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开发框架与算子库,极大降低迁移适配成本,提升开发部署效率。 随着万亿参数MoE模型成为主流,其对算力吞吐、通信效率及集群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此,百度推出昆仑芯超节点——一款全栈自研的高密度节点实例,显著提升单机柜算力密度与推理吞吐性能,帮助企业提升算力利用效率,以同等投入实现更高业务回报。 昆仑芯超节点通过自研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高带宽、低延迟的全互联通信,有效破解大规模 MoE训练与推理中的通信瓶颈。在保障极致性能的同时,该系统还提供智能全域运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客户的运维负担,使其更专注于模型迭代与应用创新,真正实现算力资源的无忧管理。 目前,百度智
看
392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国产算力标杆!昆仑芯超节点走向规模化部署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09-14
小红书的焦虑:破圈不成、电商梦难圆?
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红书被约谈一事登上热搜,起因是其热搜榜单“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事后小红书回应,已推动专项治理整改热搜。 看起来,小红书似乎只是单纯遭遇了舆论层面的麻烦事儿。毕竟这像极了一场互联网世界司空见惯的“小风波”——平台在扩张中触碰边界,监管出手规范,平台表态整改,一切似乎又将重归寂静。但事实上,这件事在轻轻刺破小红书光鲜外表下的焦虑内核。 它揭示的,远非一次简单的运营疏漏,而是小红书在狂奔多年后,所面临的一堆深层麻烦事儿。表面看,小红书是成功的。它精准卡位“种草”经济,构建了一个内容与消费紧密交织的线上平台,月活用户数以亿计,是无数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更是定义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风向标。 但深入肌理进行审视,真正的风暴,在于增长天花板的迫近与盈利模式的迷茫。一方面,小红书始终难以真正实现破圈。另一方面,小红书的商业化一直踌躇不前——重要的新支撑点电商业务不见起色。对小红书而言,未来道阻且长。 破圈之困:打造特色标签的定位迷失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标签进化史”。 B站的二次元破圈、爱优腾的影视剧破圈、京东自营的高品质破圈、新浪微博的舆论破圈等在表明,每个互联网平台都有自身的特色标签和破圈形态。具体来看,B站靠《后浪》打破二次元壁垒,用跨年晚会完成“Z世代文化阵地”的破圈;爱优腾以头部剧集为矛,构建起长视频内容生态;京东用自营物流的标签在电商红海站稳脚跟…… 这些平台的破圈路径虽不同,却都遵循着“强化核心标签—辐射边缘用户—固化生态优势”的逻辑。反观小红书,它的破圈之路,却显得格外纠结与艰难,且始终未能锻造出别具一格的“独门标签”。 小红书在发展初期,是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的“种草”社区,尝试打造“精致”“女性”及“生活方式”等标签。这样的定位在其早期发展中无往不利,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但实事求是地讲,小红书彼时未能像豆瓣“文
看
22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小红书的焦虑:破圈不成、电商梦难圆?
科技说说
科技说说
·
08-31
理想汽车虽然连续11个季度盈利,但它的至暗时刻即将到来
文/科技说说 日前,理想汽车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交付量为11.1万辆,同比增长2.3%;营收302亿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为11亿,连续11个季度盈利。 不过,财报也同时指出,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仅为9万至9.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7.8%至41.1%;营收将同比锐减38.8%至42.1%,降至248亿至262亿元区间。 从财报整体看,虽然理想汽车今年二季度表现尚可,但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营收动辄四成左右的下滑,可谓触目惊心。 从数年前理想L9上市时的“现象级爆款”,到如今三季度交付量预期近乎“腰斩”,理想汽车的表现犹如在“坐过山车”。或许这也意味着,理想汽车即将踏入艰难的“至暗时刻”。 至暗时刻的三重困境 理想汽车的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产品策略失误、技术优势消解与品牌形象受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重困境,恰恰映射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首先,产品定义权的旁落成为第一道裂痕。2024年寄予厚望的旗舰车型理想Mega销量未达预期,当时持续发酵的负面信息,让理想汽车吃够了苦头。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在社交媒体上被恶意解读,形成病毒式传播,严重影响了高端用户群体的购买意愿。 而在今年7月底上市的纯电SUV理想i8,更是陷入舆论漩涡。这款花费20亿元设计改动的车型,因“MEGA mini 版”的外观争议、缺失前备箱的实用槽点,以及与卡车对撞营销引发的诚信质疑等,导致没有达到理想汽车的预期。 作为一款定位家庭市场的中大型SUV,理想i8在空间布局、配置等方面,未能体现出明显差异化优势。理想i8在上市后便紧急调整配置并降价,凸显出这款车型既没能拿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核心优势,也没有跟进当前的市场潮流。 仓促应对,暴露出理想汽车在产品定义能力层面的退化。当李想在发布会上举着车载桌板时,竞品掌门人已在展示自研芯片,高下立判。而如果对比其他具
看
1,394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理想汽车虽然连续11个季度盈利,但它的至暗时刻即将到来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3567768314895160","uuid":"3567768314895160","gmtCreate":1604674294605,"gmtModify":1604674433998,"name":"科技说说","pinyin":"kjsskejishuoshuo","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科技说说,说说科技。专注金融、零售、文娱、智能硬件等领域。","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237,"headSize":0,"tweetSize":217,"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03.22","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496573083427712,"gmtCreate":1762256798037,"gmtModify":176226154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小马、文远为IPO“开撕”:谁才是Robotaxi真正赢家?","html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日在香港启动招股程序。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港股市场将迎来两只“Robotaxi股”的共同上市。 不过,双方却因“数据”打起了口水战。文远知行CFO李璇发布长文,直指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材料中对文远知行存在“运营区域造假”“运营数据造假”“技术实力存疑”等多项不实指控,并作出正面回应与驳斥。 其实,两家互撕的戏码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曾指责文远知行技术落后,李璇则回怼小马智行的安全事故频发…… 而双方“互撕”背后的逻辑,不仅是两家企业寻求资本输血的战略选择,更折射出Robotaxi行业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冲刺的紧迫态势。 细细剖析全球Robotaxi玩家的真正实力,不难发现,萝卜快跑和谷歌Waymo是绝对的第一梯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跑位置。当第二梯队企业仍在为百万级订单量和千万级行驶里程奋斗时,萝卜快跑与谷歌Waymo已悄然完成千万级订单突破和亿级里程积累,形成对第二阵营的绝对优势。 Robotaxi大势所趋:第一梯队的断层式领先 根据华尔街投资女王“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 Invest发布的《Big Ideas 2025》报告指出,Robotaxi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出行成本,还将推动交通效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报告还大篇幅分析了未来五年的Robotaxi市场,并预测到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美元,行业总估值或达34万亿美元,全球Robotaxi汽车的数量将达到大约5000万辆。 另据东吴证券发布的《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看好Robotaxi商业化落地拐点已至》中指出,随着市场潜力出现、政策加速、技术成熟、需求刚性等因素,Robotaxi在迎来至关重要的商业化落地拐点。 种种迹象都表明,Robotaxi正成为“当红炸子鸡”。而从规模化进程看,萝","list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日在香港启动招股程序。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港股市场将迎来两只“Robotaxi股”的共同上市。 不过,双方却因“数据”打起了口水战。文远知行CFO李璇发布长文,直指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材料中对文远知行存在“运营区域造假”“运营数据造假”“技术实力存疑”等多项不实指控,并作出正面回应与驳斥。 其实,两家互撕的戏码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曾指责文远知行技术落后,李璇则回怼小马智行的安全事故频发…… 而双方“互撕”背后的逻辑,不仅是两家企业寻求资本输血的战略选择,更折射出Robotaxi行业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冲刺的紧迫态势。 细细剖析全球Robotaxi玩家的真正实力,不难发现,萝卜快跑和谷歌Waymo是绝对的第一梯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跑位置。当第二梯队企业仍在为百万级订单量和千万级行驶里程奋斗时,萝卜快跑与谷歌Waymo已悄然完成千万级订单突破和亿级里程积累,形成对第二阵营的绝对优势。 Robotaxi大势所趋:第一梯队的断层式领先 根据华尔街投资女王“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 Invest发布的《Big Ideas 2025》报告指出,Robotaxi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出行成本,还将推动交通效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报告还大篇幅分析了未来五年的Robotaxi市场,并预测到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美元,行业总估值或达34万亿美元,全球Robotaxi汽车的数量将达到大约5000万辆。 另据东吴证券发布的《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看好Robotaxi商业化落地拐点已至》中指出,随着市场潜力出现、政策加速、技术成熟、需求刚性等因素,Robotaxi在迎来至关重要的商业化落地拐点。 种种迹象都表明,Robotaxi正成为“当红炸子鸡”。而从规模化进程看,萝","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同日在香港启动招股程序。不出意外的话,很快港股市场将迎来两只“Robotaxi股”的共同上市。 不过,双方却因“数据”打起了口水战。文远知行CFO李璇发布长文,直指小马智行在港股路演材料中对文远知行存在“运营区域造假”“运营数据造假”“技术实力存疑”等多项不实指控,并作出正面回应与驳斥。 其实,两家互撕的戏码早已不是新鲜事。今年6月,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曾指责文远知行技术落后,李璇则回怼小马智行的安全事故频发…… 而双方“互撕”背后的逻辑,不仅是两家企业寻求资本输血的战略选择,更折射出Robotaxi行业从技术研发向商业化落地冲刺的紧迫态势。 细细剖析全球Robotaxi玩家的真正实力,不难发现,萝卜快跑和谷歌Waymo是绝对的第一梯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跑位置。当第二梯队企业仍在为百万级订单量和千万级行驶里程奋斗时,萝卜快跑与谷歌Waymo已悄然完成千万级订单突破和亿级里程积累,形成对第二阵营的绝对优势。 Robotaxi大势所趋:第一梯队的断层式领先 根据华尔街投资女王“木头姐”Cathie Wood旗下ARK Invest发布的《Big Ideas 2025》报告指出,Robotaxi不仅能够显著降低出行成本,还将推动交通效率的提升、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报告还大篇幅分析了未来五年的Robotaxi市场,并预测到2030年,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到10万亿美元,行业总估值或达34万亿美元,全球Robotaxi汽车的数量将达到大约5000万辆。 另据东吴证券发布的《AI+汽车智能化系列之十——看好Robotaxi商业化落地拐点已至》中指出,随着市场潜力出现、政策加速、技术成熟、需求刚性等因素,Robotaxi在迎来至关重要的商业化落地拐点。 种种迹象都表明,Robotaxi正成为“当红炸子鸡”。而从规模化进程看,萝","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b5593b810ce70f1cf77076cd78f9680","width":"942","height":"73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5142b8c375a7944c9cce4a85076282a","width":"487","height":"85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132fbdcc40d19343d6047b51324cdeb","width":"1080","height":"608"}],"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657308342771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5788653228920,"gmtCreate":1762073296947,"gmtModify":1762078707083,"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评论:AI,正悄然重塑我们的家庭","html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笔者受邀参加了中兴通讯一场以“心所想,爱所向”为主题的“AI家庭体验日”。置身其中,过去仅存于概念片中的AI家庭场景正变得触手可及。 在这里,我们可直观体验“从老人康养到全家安全”的全维度守护;能听懂“弦外之音”的智能中控,不再是机械执行指令,而是主动规划生活流程;可以体会“家会学习、爱有记忆”的交互感,捕捉“AI懂生活”的细腻瞬间…… 可以说,AI不再是孤立的科技符号。其已经在迅速编织一张有温度、懂感知的服务网络,配合各种产品,让AI家庭近在咫尺。这不禁让笔者深思:那个我们翘首以盼的AI家庭,其落地的脚步声,是否已从遥远的未来,响彻在今日的门廊?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清AI家庭迅猛成长的底层逻辑。 首先是AI家庭蓬勃发展。根据《AI未来家应用场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智能家居进入“场景化方案”消费新时代,通过组网连接和云平台,形成设备间的互通互联,形成以家庭为中心、支持预设置或用户自定义的场景化服务,并引入AI语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技术。 而AI家庭能在近几年快速崛起,本质是“需求倒逼+技术支撑”的结果。从大环境看,社会经济与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正让AI家庭从可选品变成必需品。 先看人口结构带来的需求变革。老龄化程度加深,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子女无法时刻陪伴。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监测跌倒的AI摄像头、能提醒用药的智能手环、能联动急救系统的健康终端等产品,就成为“隐形的守护者”。少子化,则催生了“AI带娃”的需求。双职工家庭没时间时刻陪伴孩子,AI教育大屏能同步学校课程、辅导作业,还能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升陪伴质量。 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对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追求更加强烈。他们不满足于按按钮开空调,而是希望说一句“我有点冷”,空调就能自动调整温度和风速;不满足于被动看剧,而是想要AIGC生成专属的家庭Vlog,甚至用XR设备和朋友“隔空追剧”。 新业态青年的","list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笔者受邀参加了中兴通讯一场以“心所想,爱所向”为主题的“AI家庭体验日”。置身其中,过去仅存于概念片中的AI家庭场景正变得触手可及。 在这里,我们可直观体验“从老人康养到全家安全”的全维度守护;能听懂“弦外之音”的智能中控,不再是机械执行指令,而是主动规划生活流程;可以体会“家会学习、爱有记忆”的交互感,捕捉“AI懂生活”的细腻瞬间…… 可以说,AI不再是孤立的科技符号。其已经在迅速编织一张有温度、懂感知的服务网络,配合各种产品,让AI家庭近在咫尺。这不禁让笔者深思:那个我们翘首以盼的AI家庭,其落地的脚步声,是否已从遥远的未来,响彻在今日的门廊?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清AI家庭迅猛成长的底层逻辑。 首先是AI家庭蓬勃发展。根据《AI未来家应用场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智能家居进入“场景化方案”消费新时代,通过组网连接和云平台,形成设备间的互通互联,形成以家庭为中心、支持预设置或用户自定义的场景化服务,并引入AI语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技术。 而AI家庭能在近几年快速崛起,本质是“需求倒逼+技术支撑”的结果。从大环境看,社会经济与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正让AI家庭从可选品变成必需品。 先看人口结构带来的需求变革。老龄化程度加深,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子女无法时刻陪伴。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监测跌倒的AI摄像头、能提醒用药的智能手环、能联动急救系统的健康终端等产品,就成为“隐形的守护者”。少子化,则催生了“AI带娃”的需求。双职工家庭没时间时刻陪伴孩子,AI教育大屏能同步学校课程、辅导作业,还能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升陪伴质量。 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对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追求更加强烈。他们不满足于按按钮开空调,而是希望说一句“我有点冷”,空调就能自动调整温度和风速;不满足于被动看剧,而是想要AIGC生成专属的家庭Vlog,甚至用XR设备和朋友“隔空追剧”。 新业态青年的","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笔者受邀参加了中兴通讯一场以“心所想,爱所向”为主题的“AI家庭体验日”。置身其中,过去仅存于概念片中的AI家庭场景正变得触手可及。 在这里,我们可直观体验“从老人康养到全家安全”的全维度守护;能听懂“弦外之音”的智能中控,不再是机械执行指令,而是主动规划生活流程;可以体会“家会学习、爱有记忆”的交互感,捕捉“AI懂生活”的细腻瞬间…… 可以说,AI不再是孤立的科技符号。其已经在迅速编织一张有温度、懂感知的服务网络,配合各种产品,让AI家庭近在咫尺。这不禁让笔者深思:那个我们翘首以盼的AI家庭,其落地的脚步声,是否已从遥远的未来,响彻在今日的门廊?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看清AI家庭迅猛成长的底层逻辑。 首先是AI家庭蓬勃发展。根据《AI未来家应用场景研究报告》显示,随着智能家居进入“场景化方案”消费新时代,通过组网连接和云平台,形成设备间的互通互联,形成以家庭为中心、支持预设置或用户自定义的场景化服务,并引入AI语义识别等多模态交互技术。 而AI家庭能在近几年快速崛起,本质是“需求倒逼+技术支撑”的结果。从大环境看,社会经济与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正让AI家庭从可选品变成必需品。 先看人口结构带来的需求变革。老龄化程度加深,很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但子女无法时刻陪伴。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监测跌倒的AI摄像头、能提醒用药的智能手环、能联动急救系统的健康终端等产品,就成为“隐形的守护者”。少子化,则催生了“AI带娃”的需求。双职工家庭没时间时刻陪伴孩子,AI教育大屏能同步学校课程、辅导作业,还能通过亲子互动游戏提升陪伴质量。 而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后,对个性化和智能化的追求更加强烈。他们不满足于按按钮开空调,而是希望说一句“我有点冷”,空调就能自动调整温度和风速;不满足于被动看剧,而是想要AIGC生成专属的家庭Vlog,甚至用XR设备和朋友“隔空追剧”。 新业态青年的","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346548c9c3ad8c4a263d34ee42d769e","width":"640","height":"43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578865322892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0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1595245342784,"gmtCreate":1761039074093,"gmtModify":1761039463057,"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蒙牛精选牧场大战伊利金典 乳业双雄再次上演“功守道”","htmlText":"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与品质的需求不断升级,高端白奶赛道持续升温。在这一消费升级浪潮中,国内乳业巨头也纷纷落子,加速产品迭代,竞相争夺高端市场。其中,蒙牛精选牧场和伊利金典之间的对决尤为精彩。 火力全开,精选牧场和金典上演“近身战” 实际上,对于大零售快消行业来说,运用好“跟随+改良”的策略,是普遍存在的品牌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减少市场试错成本,还能借助已有产品的认知度快速打开市场。达利园、可比克、王老吉等品牌的成功,均是得益于对这一策略的精准运用。 而这一战法,也在蒙牛精选牧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一家大型商超,蒙牛精选牧场纯牛奶与伊利金典纯牛奶比邻而居。双方寸步不让,较量已然进入白热化。 从营养成分来看,金典一直强调其3.6g/100ml的蛋白质含量和120mg/100ml的钙含量,精选牧场也是同等规格,双方默契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在价格上,二者同样较为接近。 这种“跟随策略”将精选牧场与金典快速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这仅仅是开始,其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改良”的手段,将对手化为跳板,实现突围。 伊利金典的核心卖点,是“有机”,并以此塑造高端形象,并未深入阐释有机与奶源地理之间的具体关联。消费者对“有机奶”的认知,停留在蛋白质含量等参数上面。 相比之下,蒙牛精选牧场在传统“有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奶源”,将牛奶品质与牧场环境紧密绑定,使消费者对“好奶源才有好牛奶”形成具体的价值感知,品质传达更直观。 在市场定位上,金典走的是大众高端路线;而精选牧场则精准切入关注奶源的细分人群,更贴合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需求。 可见,蒙牛精选牧场与伊利金典,并非是围绕同一群顾客的“零和博弈”,而是基于不同品牌理念与价值主张的差异化竞争。 通过从“有机叙事”转向“奶源叙事”,精选牧场在快速融入主流高端市场竞争语境的基础上,找到新了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高地。 而这,也正是蒙","listText":"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与品质的需求不断升级,高端白奶赛道持续升温。在这一消费升级浪潮中,国内乳业巨头也纷纷落子,加速产品迭代,竞相争夺高端市场。其中,蒙牛精选牧场和伊利金典之间的对决尤为精彩。 火力全开,精选牧场和金典上演“近身战” 实际上,对于大零售快消行业来说,运用好“跟随+改良”的策略,是普遍存在的品牌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减少市场试错成本,还能借助已有产品的认知度快速打开市场。达利园、可比克、王老吉等品牌的成功,均是得益于对这一策略的精准运用。 而这一战法,也在蒙牛精选牧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一家大型商超,蒙牛精选牧场纯牛奶与伊利金典纯牛奶比邻而居。双方寸步不让,较量已然进入白热化。 从营养成分来看,金典一直强调其3.6g/100ml的蛋白质含量和120mg/100ml的钙含量,精选牧场也是同等规格,双方默契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在价格上,二者同样较为接近。 这种“跟随策略”将精选牧场与金典快速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这仅仅是开始,其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改良”的手段,将对手化为跳板,实现突围。 伊利金典的核心卖点,是“有机”,并以此塑造高端形象,并未深入阐释有机与奶源地理之间的具体关联。消费者对“有机奶”的认知,停留在蛋白质含量等参数上面。 相比之下,蒙牛精选牧场在传统“有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奶源”,将牛奶品质与牧场环境紧密绑定,使消费者对“好奶源才有好牛奶”形成具体的价值感知,品质传达更直观。 在市场定位上,金典走的是大众高端路线;而精选牧场则精准切入关注奶源的细分人群,更贴合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需求。 可见,蒙牛精选牧场与伊利金典,并非是围绕同一群顾客的“零和博弈”,而是基于不同品牌理念与价值主张的差异化竞争。 通过从“有机叙事”转向“奶源叙事”,精选牧场在快速融入主流高端市场竞争语境的基础上,找到新了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高地。 而这,也正是蒙","text":"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与品质的需求不断升级,高端白奶赛道持续升温。在这一消费升级浪潮中,国内乳业巨头也纷纷落子,加速产品迭代,竞相争夺高端市场。其中,蒙牛精选牧场和伊利金典之间的对决尤为精彩。 火力全开,精选牧场和金典上演“近身战” 实际上,对于大零售快消行业来说,运用好“跟随+改良”的策略,是普遍存在的品牌策略。这种策略不仅可以减少市场试错成本,还能借助已有产品的认知度快速打开市场。达利园、可比克、王老吉等品牌的成功,均是得益于对这一策略的精准运用。 而这一战法,也在蒙牛精选牧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走进一家大型商超,蒙牛精选牧场纯牛奶与伊利金典纯牛奶比邻而居。双方寸步不让,较量已然进入白热化。 从营养成分来看,金典一直强调其3.6g/100ml的蛋白质含量和120mg/100ml的钙含量,精选牧场也是同等规格,双方默契地保持在同一水平线。在价格上,二者同样较为接近。 这种“跟随策略”将精选牧场与金典快速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而这仅仅是开始,其真正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改良”的手段,将对手化为跳板,实现突围。 伊利金典的核心卖点,是“有机”,并以此塑造高端形象,并未深入阐释有机与奶源地理之间的具体关联。消费者对“有机奶”的认知,停留在蛋白质含量等参数上面。 相比之下,蒙牛精选牧场在传统“有机”框架的基础上,聚焦“奶源”,将牛奶品质与牧场环境紧密绑定,使消费者对“好奶源才有好牛奶”形成具体的价值感知,品质传达更直观。 在市场定位上,金典走的是大众高端路线;而精选牧场则精准切入关注奶源的细分人群,更贴合消费升级下的个性化需求。 可见,蒙牛精选牧场与伊利金典,并非是围绕同一群顾客的“零和博弈”,而是基于不同品牌理念与价值主张的差异化竞争。 通过从“有机叙事”转向“奶源叙事”,精选牧场在快速融入主流高端市场竞争语境的基础上,找到新了的突破口,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高地。 而这,也正是蒙","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be5ebcc54e2eaa6efdb1fe4f2d20b97","width":"1080","height":"60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159524534278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5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90188350447944,"gmtCreate":1760702382638,"gmtModify":1760706927287,"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方飞谈荣耀Magic8系列:技术深耕与错位竞争的必然结果","htmlText":"文/科技说说 当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端,全球科技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构浪潮。其中,AI终端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成为连接人与数字世界的核心枢纽,倒逼终端厂商从硬件制造商向AI生态构建者转型。 其中,荣耀凭借前瞻性的阿尔法战略与对技术本质的坚守,成为AI浪潮中的领导者。2025年10月15日,荣耀举办Magic8系列新品发布会,发布行业首个自进化AI原生手机,并同时发布自进化AI系统——MagicOS 10、AI智能体YOYO等核心产品力。 而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荣耀高管集体亮相,并重点阐述了阿尔法战略发布以来荣耀产品的持续进化。尤其是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针对荣耀Magic8系列的8848三大巅峰创新进行了深度解读。 巅峰AI:定义自进化终端新标杆 在AI终端赛道,“端侧还是云端”的路线之争始终存在。多数厂商要么依赖云端AI导致延迟与隐私风险,要么受制于端侧算力不足而功能受限。荣耀Magic8系列的正式发布,则以“端云协同、隐私优先”的核心逻辑,打破了这一行业困局,更通过自进化能力赋予终端“生命感”,树立起AI原生手机的全新标杆。 方飞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未来的AI发展一定是端云结合的,但端侧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因为它与真实的用户绑定,保障了隐私化、高效率,并考虑了未来的成本。” 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 同时,方飞明确了技术布局的核心原则:“端侧和云侧分工的核心逻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用户隐私安全。我们的第一原则是:用户的核心隐私数据,绝对不能离开终端。”在这个前提下,荣耀端侧模型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端侧数据,来构建一个专属于用户的个人数据模型。 具体来看,荣耀Magic8系列通过8大AI技术领先——行业领先通用智能体YOYO、行业领先VLA大模型——MagicGUI、行业领先端侧VLM大模型——MagicVL、行业首发系统级MCP架构、行业领","listText":"文/科技说说 当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端,全球科技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构浪潮。其中,AI终端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成为连接人与数字世界的核心枢纽,倒逼终端厂商从硬件制造商向AI生态构建者转型。 其中,荣耀凭借前瞻性的阿尔法战略与对技术本质的坚守,成为AI浪潮中的领导者。2025年10月15日,荣耀举办Magic8系列新品发布会,发布行业首个自进化AI原生手机,并同时发布自进化AI系统——MagicOS 10、AI智能体YOYO等核心产品力。 而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荣耀高管集体亮相,并重点阐述了阿尔法战略发布以来荣耀产品的持续进化。尤其是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针对荣耀Magic8系列的8848三大巅峰创新进行了深度解读。 巅峰AI:定义自进化终端新标杆 在AI终端赛道,“端侧还是云端”的路线之争始终存在。多数厂商要么依赖云端AI导致延迟与隐私风险,要么受制于端侧算力不足而功能受限。荣耀Magic8系列的正式发布,则以“端云协同、隐私优先”的核心逻辑,打破了这一行业困局,更通过自进化能力赋予终端“生命感”,树立起AI原生手机的全新标杆。 方飞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未来的AI发展一定是端云结合的,但端侧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因为它与真实的用户绑定,保障了隐私化、高效率,并考虑了未来的成本。” 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 同时,方飞明确了技术布局的核心原则:“端侧和云侧分工的核心逻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用户隐私安全。我们的第一原则是:用户的核心隐私数据,绝对不能离开终端。”在这个前提下,荣耀端侧模型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端侧数据,来构建一个专属于用户的个人数据模型。 具体来看,荣耀Magic8系列通过8大AI技术领先——行业领先通用智能体YOYO、行业领先VLA大模型——MagicGUI、行业领先端侧VLM大模型——MagicVL、行业首发系统级MCP架构、行业领","text":"文/科技说说 当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消费端,全球科技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重构浪潮。其中,AI终端不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成为连接人与数字世界的核心枢纽,倒逼终端厂商从硬件制造商向AI生态构建者转型。 其中,荣耀凭借前瞻性的阿尔法战略与对技术本质的坚守,成为AI浪潮中的领导者。2025年10月15日,荣耀举办Magic8系列新品发布会,发布行业首个自进化AI原生手机,并同时发布自进化AI系统——MagicOS 10、AI智能体YOYO等核心产品力。 而在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上,荣耀高管集体亮相,并重点阐述了阿尔法战略发布以来荣耀产品的持续进化。尤其是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针对荣耀Magic8系列的8848三大巅峰创新进行了深度解读。 巅峰AI:定义自进化终端新标杆 在AI终端赛道,“端侧还是云端”的路线之争始终存在。多数厂商要么依赖云端AI导致延迟与隐私风险,要么受制于端侧算力不足而功能受限。荣耀Magic8系列的正式发布,则以“端云协同、隐私优先”的核心逻辑,打破了这一行业困局,更通过自进化能力赋予终端“生命感”,树立起AI原生手机的全新标杆。 方飞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未来的AI发展一定是端云结合的,但端侧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因为它与真实的用户绑定,保障了隐私化、高效率,并考虑了未来的成本。” 荣耀产品线总裁方飞 同时,方飞明确了技术布局的核心原则:“端侧和云侧分工的核心逻辑,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用户隐私安全。我们的第一原则是:用户的核心隐私数据,绝对不能离开终端。”在这个前提下,荣耀端侧模型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端侧数据,来构建一个专属于用户的个人数据模型。 具体来看,荣耀Magic8系列通过8大AI技术领先——行业领先通用智能体YOYO、行业领先VLA大模型——MagicGUI、行业领先端侧VLM大模型——MagicVL、行业首发系统级MCP架构、行业领","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68739bc32593988e3cb196b4e417dd2","width":"1080","height":"71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9018835044794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8833300120104,"gmtCreate":1760371673511,"gmtModify":1760372449967,"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让“巨片”成为常态,vivo X300系列超进化的底层逻辑","htmlText":"文/科技说说 全系搭载“巨出片、出巨片”的蔡司2亿超清影像; 全系拥有过去Pro和Ultra专属的蔡司APO超级长焦; 全系标配行业唯一的全亮度双调光的京东方Q10 Plus护眼屏,定制“1nit低亮度”技术; 全系首发搭载蓝图影像芯片V3+的蓝晶×天玑9500; 全系兼容vivo 蔡司2.35×长焦增距镜; 全系支持4K 120FPS 10bit Log高规格视频…… 10月13日晚,vivo年度影像旗舰——vivo X300系列正式亮相。其最大的特性就是,试图改变旗舰机型配置差异过大的传统做法。用vivo官方的话说,身为vivo 30周年的诚意之作,X300系列是“一对影像双旗舰”。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超进化的vivo X300系列,在高端旗舰市场的特立独行显得“格格不入”。 但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化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每一款旗舰产品的登场都是技术实力与战略定力的双重试炼。 当用户对影像、性能、创作体验的需求不断突破边界,当行业在参数堆叠与体验升级的博弈中寻找方向,携八大升级而至的vivo X300系列,既是对市场期待的有力回应,更是成为见证长期主义成功与多轮驱动价值的生动注脚。 以产品为载体:X300系列见证长期主义 必须要看到的是,高端旗舰产品是手机厂商品牌战略、价值护城河和模式范本的终极载体。而vivo X300系列,正是“用户导向+长期主义”战略的重要展现。 此前,vivo影像产品高级总监李卓曾表示,“用户的追求已不再是单点功能的极致,而是综合实力的完整表达。为此,vivo正在重构多技术链路,打破软硬件边界,让创作自由没有限制。” 而作为全新战略的首次具象化呈现,vivo X300系列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吸睛点。据悉,vivo X300系列通过对影像架构的系统性革新,在影像画质、极限场景、旅拍人像及视频创作四大维度实现全面跃迁,旨在将专业的影像能力更普惠地交到每","listText":"文/科技说说 全系搭载“巨出片、出巨片”的蔡司2亿超清影像; 全系拥有过去Pro和Ultra专属的蔡司APO超级长焦; 全系标配行业唯一的全亮度双调光的京东方Q10 Plus护眼屏,定制“1nit低亮度”技术; 全系首发搭载蓝图影像芯片V3+的蓝晶×天玑9500; 全系兼容vivo 蔡司2.35×长焦增距镜; 全系支持4K 120FPS 10bit Log高规格视频…… 10月13日晚,vivo年度影像旗舰——vivo X300系列正式亮相。其最大的特性就是,试图改变旗舰机型配置差异过大的传统做法。用vivo官方的话说,身为vivo 30周年的诚意之作,X300系列是“一对影像双旗舰”。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超进化的vivo X300系列,在高端旗舰市场的特立独行显得“格格不入”。 但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化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每一款旗舰产品的登场都是技术实力与战略定力的双重试炼。 当用户对影像、性能、创作体验的需求不断突破边界,当行业在参数堆叠与体验升级的博弈中寻找方向,携八大升级而至的vivo X300系列,既是对市场期待的有力回应,更是成为见证长期主义成功与多轮驱动价值的生动注脚。 以产品为载体:X300系列见证长期主义 必须要看到的是,高端旗舰产品是手机厂商品牌战略、价值护城河和模式范本的终极载体。而vivo X300系列,正是“用户导向+长期主义”战略的重要展现。 此前,vivo影像产品高级总监李卓曾表示,“用户的追求已不再是单点功能的极致,而是综合实力的完整表达。为此,vivo正在重构多技术链路,打破软硬件边界,让创作自由没有限制。” 而作为全新战略的首次具象化呈现,vivo X300系列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吸睛点。据悉,vivo X300系列通过对影像架构的系统性革新,在影像画质、极限场景、旅拍人像及视频创作四大维度实现全面跃迁,旨在将专业的影像能力更普惠地交到每","text":"文/科技说说 全系搭载“巨出片、出巨片”的蔡司2亿超清影像; 全系拥有过去Pro和Ultra专属的蔡司APO超级长焦; 全系标配行业唯一的全亮度双调光的京东方Q10 Plus护眼屏,定制“1nit低亮度”技术; 全系首发搭载蓝图影像芯片V3+的蓝晶×天玑9500; 全系兼容vivo 蔡司2.35×长焦增距镜; 全系支持4K 120FPS 10bit Log高规格视频…… 10月13日晚,vivo年度影像旗舰——vivo X300系列正式亮相。其最大的特性就是,试图改变旗舰机型配置差异过大的传统做法。用vivo官方的话说,身为vivo 30周年的诚意之作,X300系列是“一对影像双旗舰”。 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超进化的vivo X300系列,在高端旗舰市场的特立独行显得“格格不入”。 但事实上,在智能手机市场高端化竞争白热化的当下,每一款旗舰产品的登场都是技术实力与战略定力的双重试炼。 当用户对影像、性能、创作体验的需求不断突破边界,当行业在参数堆叠与体验升级的博弈中寻找方向,携八大升级而至的vivo X300系列,既是对市场期待的有力回应,更是成为见证长期主义成功与多轮驱动价值的生动注脚。 以产品为载体:X300系列见证长期主义 必须要看到的是,高端旗舰产品是手机厂商品牌战略、价值护城河和模式范本的终极载体。而vivo X300系列,正是“用户导向+长期主义”战略的重要展现。 此前,vivo影像产品高级总监李卓曾表示,“用户的追求已不再是单点功能的极致,而是综合实力的完整表达。为此,vivo正在重构多技术链路,打破软硬件边界,让创作自由没有限制。” 而作为全新战略的首次具象化呈现,vivo X300系列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吸睛点。据悉,vivo X300系列通过对影像架构的系统性革新,在影像画质、极限场景、旅拍人像及视频创作四大维度实现全面跃迁,旨在将专业的影像能力更普惠地交到每","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4c6ace0eb24466f16674a31e8d396c0","width":"640","height":"36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fadca17a49a3652695322b676985804b","width":"640","height":"42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f592a4f4a27f461b2efd4d29e9272f5","width":"640","height":"36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883330012010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5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6843232895488,"gmtCreate":1759887234835,"gmtModify":1759887685429,"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无人配送,拐点将至?","htmlText":"文/科技说说 无人配送,正在从稀罕事物,变得司空见惯。即使是三四线的小城市,也能时常看到快递公司的无人车在路上穿梭切入。无人配送,似乎比人们想象中落地要更快。 必须要看到的是,相对于无人驾驶,无人配送已然在加速普及中。行业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是无人配送加速落地的重要时间节点。 2025年的物流圈,也流传着一个共识:这是无人配送从“试点盆景”变为“产业森林”的关键年份。当无人驾驶还在为责任认定争论不休时,无人配送已在末端战场尽量完成技术验证与模式跑通。 从校园到社区,从快递到生鲜,无人配送这个曾被视为未来概念的产业,正加速狂奔。 悄然而至的拐点 末端配送,是整个物流链条上非常重要的节点。 末端配送,指将包裹从物流服务商的末端营业网点直接送达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货物从发货人到收货人链路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称之为“最后一/三/五公里”。而末端配送始终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快递员紧缺、效率瓶颈、成本高企、服务要求高。 对此,末端无人配送成为解决挑战的重要新力量。 据通渠有道发布的《末端无人配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末端无人配送指的是采用无人车替代电三轮,一种是将包裹从分拨中心转运至末端网点或由末端网点转运至驿站,一种是由末端网点直送C端客户,已突破传统末端范畴。 而末端无人配送的潜在可挖掘价值,在于缓解用工短缺、提高配送效率、提升服务可塑性、降本潜力可期等。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无人车对于运输的降本可以达到1/3,甚至是2/3以上。 也正是因为无人配送的巨大潜力,很多企业早已进行前瞻性的提前布局。自2016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开始产品化,随着成本下降于2023年开启场景化试点。 比如,2016年起美团开始探索无人配送服务。通过深入实体消费场景,认真听取商家及骑手关于配送难点的建议,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进行自主研发,美团推出了多种智能配送设备及数字化工具。 截至2024年年底,","listText":"文/科技说说 无人配送,正在从稀罕事物,变得司空见惯。即使是三四线的小城市,也能时常看到快递公司的无人车在路上穿梭切入。无人配送,似乎比人们想象中落地要更快。 必须要看到的是,相对于无人驾驶,无人配送已然在加速普及中。行业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是无人配送加速落地的重要时间节点。 2025年的物流圈,也流传着一个共识:这是无人配送从“试点盆景”变为“产业森林”的关键年份。当无人驾驶还在为责任认定争论不休时,无人配送已在末端战场尽量完成技术验证与模式跑通。 从校园到社区,从快递到生鲜,无人配送这个曾被视为未来概念的产业,正加速狂奔。 悄然而至的拐点 末端配送,是整个物流链条上非常重要的节点。 末端配送,指将包裹从物流服务商的末端营业网点直接送达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货物从发货人到收货人链路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称之为“最后一/三/五公里”。而末端配送始终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快递员紧缺、效率瓶颈、成本高企、服务要求高。 对此,末端无人配送成为解决挑战的重要新力量。 据通渠有道发布的《末端无人配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末端无人配送指的是采用无人车替代电三轮,一种是将包裹从分拨中心转运至末端网点或由末端网点转运至驿站,一种是由末端网点直送C端客户,已突破传统末端范畴。 而末端无人配送的潜在可挖掘价值,在于缓解用工短缺、提高配送效率、提升服务可塑性、降本潜力可期等。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无人车对于运输的降本可以达到1/3,甚至是2/3以上。 也正是因为无人配送的巨大潜力,很多企业早已进行前瞻性的提前布局。自2016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开始产品化,随着成本下降于2023年开启场景化试点。 比如,2016年起美团开始探索无人配送服务。通过深入实体消费场景,认真听取商家及骑手关于配送难点的建议,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进行自主研发,美团推出了多种智能配送设备及数字化工具。 截至2024年年底,","text":"文/科技说说 无人配送,正在从稀罕事物,变得司空见惯。即使是三四线的小城市,也能时常看到快递公司的无人车在路上穿梭切入。无人配送,似乎比人们想象中落地要更快。 必须要看到的是,相对于无人驾驶,无人配送已然在加速普及中。行业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是无人配送加速落地的重要时间节点。 2025年的物流圈,也流传着一个共识:这是无人配送从“试点盆景”变为“产业森林”的关键年份。当无人驾驶还在为责任认定争论不休时,无人配送已在末端战场尽量完成技术验证与模式跑通。 从校园到社区,从快递到生鲜,无人配送这个曾被视为未来概念的产业,正加速狂奔。 悄然而至的拐点 末端配送,是整个物流链条上非常重要的节点。 末端配送,指将包裹从物流服务商的末端营业网点直接送达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货物从发货人到收货人链路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称之为“最后一/三/五公里”。而末端配送始终面临四大挑战,包括快递员紧缺、效率瓶颈、成本高企、服务要求高。 对此,末端无人配送成为解决挑战的重要新力量。 据通渠有道发布的《末端无人配送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末端无人配送指的是采用无人车替代电三轮,一种是将包裹从分拨中心转运至末端网点或由末端网点转运至驿站,一种是由末端网点直送C端客户,已突破传统末端范畴。 而末端无人配送的潜在可挖掘价值,在于缓解用工短缺、提高配送效率、提升服务可塑性、降本潜力可期等。有业内人士曾指出,无人车对于运输的降本可以达到1/3,甚至是2/3以上。 也正是因为无人配送的巨大潜力,很多企业早已进行前瞻性的提前布局。自2016年起,末端无人配送开始产品化,随着成本下降于2023年开启场景化试点。 比如,2016年起美团开始探索无人配送服务。通过深入实体消费场景,认真听取商家及骑手关于配送难点的建议,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进行自主研发,美团推出了多种智能配送设备及数字化工具。 截至2024年年底,","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43142c665db02e270c2d9820d0793ca","width":"936","height":"53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6315e2a2de2589fdaf10899cae5b16e","width":"903","height":"52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c60edc5098398bd1c6e5f3adf6b6f40","width":"915","height":"59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684323289548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80608869372680,"gmtCreate":1758360074069,"gmtModify":1758364650722,"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携程被约谈背后:二选一、高佣金与愤怒的商家","htmlText":"近日,携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家刚刚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狂赚48亿元的在线旅游巨头,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 官方通报显示,携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这并非携程首次因价格操控问题被约谈,在45天内,这已是第二次。2025年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携程进行过约谈。 而我们也注意到,郑州市场监管局对携程提出的三项整改要求意味深长:合同条款修订意味着平台需放弃部分规则制定权;调价工具优化实质是剥离算法强制性;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则预示运营成本结构将重构。 商家的“愤怒之源”:利润被无奈掠夺 携程被约谈,限期整改,或许最开心的当属酒店从业者。无他,他们认为本该自己赚的钱都被携程赚走了。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每天净利润达5333万元。而在所有业务版块中,住宿预订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最快。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酒店,行业前两大酒店集团利润加一起仅18.3亿元。 另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1613家酒店总利润额是5980万元,仅仅比携程二季度财报中一天的利润额多一点。 如此巨大的利润差距,让酒店老板们“怨气冲天”,社交媒体上商家们关于携程变相二选一、剥夺酒店定价权和经营权、软性垄断的吐槽层出不穷。 有商户称,若想成为携程金牌商家,价格必须比美团低5%。而特牌的要求更加苛刻,特牌意味着全网独家,一旦与携程签约特牌酒店,便不能在美团、飞猪、booking等线上品牌上存在报价,即便是代理报价也不行。 这种排他性的合作模式,严重限制了酒店的经营自主权,让酒店失去了在多个平台上拓展业务、比较价格和服务的机","listText":"近日,携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家刚刚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狂赚48亿元的在线旅游巨头,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 官方通报显示,携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这并非携程首次因价格操控问题被约谈,在45天内,这已是第二次。2025年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携程进行过约谈。 而我们也注意到,郑州市场监管局对携程提出的三项整改要求意味深长:合同条款修订意味着平台需放弃部分规则制定权;调价工具优化实质是剥离算法强制性;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则预示运营成本结构将重构。 商家的“愤怒之源”:利润被无奈掠夺 携程被约谈,限期整改,或许最开心的当属酒店从业者。无他,他们认为本该自己赚的钱都被携程赚走了。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每天净利润达5333万元。而在所有业务版块中,住宿预订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最快。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酒店,行业前两大酒店集团利润加一起仅18.3亿元。 另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1613家酒店总利润额是5980万元,仅仅比携程二季度财报中一天的利润额多一点。 如此巨大的利润差距,让酒店老板们“怨气冲天”,社交媒体上商家们关于携程变相二选一、剥夺酒店定价权和经营权、软性垄断的吐槽层出不穷。 有商户称,若想成为携程金牌商家,价格必须比美团低5%。而特牌的要求更加苛刻,特牌意味着全网独家,一旦与携程签约特牌酒店,便不能在美团、飞猪、booking等线上品牌上存在报价,即便是代理报价也不行。 这种排他性的合作模式,严重限制了酒店的经营自主权,让酒店失去了在多个平台上拓展业务、比较价格和服务的机","text":"近日,携程再次成为舆论焦点。这家刚刚公布第二季度财报、净利润狂赚48亿元的在线旅游巨头,被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 官方通报显示,携程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和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及交易价格进行不合理限制的问题。 这并非携程首次因价格操控问题被约谈,在45天内,这已是第二次。2025年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曾对携程进行过约谈。 而我们也注意到,郑州市场监管局对携程提出的三项整改要求意味深长:合同条款修订意味着平台需放弃部分规则制定权;调价工具优化实质是剥离算法强制性;建立长效合规机制则预示运营成本结构将重构。 商家的“愤怒之源”:利润被无奈掠夺 携程被约谈,限期整改,或许最开心的当属酒店从业者。无他,他们认为本该自己赚的钱都被携程赚走了。 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净利润48亿元,同比增长26%,平均每天净利润达5333万元。而在所有业务版块中,住宿预订收入62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最快。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体酒店,行业前两大酒店集团利润加一起仅18.3亿元。 另据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北京1613家酒店总利润额是5980万元,仅仅比携程二季度财报中一天的利润额多一点。 如此巨大的利润差距,让酒店老板们“怨气冲天”,社交媒体上商家们关于携程变相二选一、剥夺酒店定价权和经营权、软性垄断的吐槽层出不穷。 有商户称,若想成为携程金牌商家,价格必须比美团低5%。而特牌的要求更加苛刻,特牌意味着全网独家,一旦与携程签约特牌酒店,便不能在美团、飞猪、booking等线上品牌上存在报价,即便是代理报价也不行。 这种排他性的合作模式,严重限制了酒店的经营自主权,让酒店失去了在多个平台上拓展业务、比较价格和服务的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a1ebd987953ae7f14c64eb040ebe0ab","width":"1200","height":"80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5f7c59dcefceed6ae8024f1020a346c","width":"1044","height":"177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fa7cb6892f54b16ab080102812675ba","width":"831","height":"35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8060886937268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45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9,"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9923470229632,"gmtCreate":1758193155488,"gmtModify":1758193175813,"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国产算力标杆!昆仑芯超节点走向规模化部署","htmlText":"当前,AI算力竞争已从单卡性能比拼全面升级为集群效能与密度之争。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和大模型加速产业化落地,如何构建高效、稳定、易运维的AI基础设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万亿参数MoE模型的巨大挑战, 即使是领先的传统算力集群,其效率与能耗也已逼近极限。 正是基于这一行业痛点和未来趋势,超节点应运而生,以其高密度集成、全栈优化和智能运维的核心特性,正驱动AI基础设施从“可用”向“高效”演进,标志着AI基础设施的发展范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超节点时代已来。 面对这一趋势,百度依托昆仑芯P800及昆仑芯超节点,为企业构建坚实可靠的算力底座,具体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大规模训练场景中,昆仑芯P800已完成超大规模集群实践验证,在国内率先实现自研32,000卡集群的规模化部署,有效训练效率超过98%,助力企业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训练出性能更优、经济性更好的模型。 其次,在推理加速方面,P800通过架构层面创新,实现单卡吞吐能力提升4倍,并将百万token推理成本降至几元级别,显著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推理性能与经济效益,真正达成“跑得快、稳、省”的落地目标。 第三,在生态易用性上,P800广泛支持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开发框架与算子库,极大降低迁移适配成本,提升开发部署效率。 随着万亿参数MoE模型成为主流,其对算力吞吐、通信效率及集群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此,百度推出昆仑芯超节点——一款全栈自研的高密度节点实例,显著提升单机柜算力密度与推理吞吐性能,帮助企业提升算力利用效率,以同等投入实现更高业务回报。 昆仑芯超节点通过自研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高带宽、低延迟的全互联通信,有效破解大规模 MoE训练与推理中的通信瓶颈。在保障极致性能的同时,该系统还提供智能全域运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客户的运维负担,使其更专注于模型迭代与应用创新,真正实现算力资源的无忧管理。 目前,百度智","listText":"当前,AI算力竞争已从单卡性能比拼全面升级为集群效能与密度之争。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和大模型加速产业化落地,如何构建高效、稳定、易运维的AI基础设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万亿参数MoE模型的巨大挑战, 即使是领先的传统算力集群,其效率与能耗也已逼近极限。 正是基于这一行业痛点和未来趋势,超节点应运而生,以其高密度集成、全栈优化和智能运维的核心特性,正驱动AI基础设施从“可用”向“高效”演进,标志着AI基础设施的发展范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超节点时代已来。 面对这一趋势,百度依托昆仑芯P800及昆仑芯超节点,为企业构建坚实可靠的算力底座,具体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大规模训练场景中,昆仑芯P800已完成超大规模集群实践验证,在国内率先实现自研32,000卡集群的规模化部署,有效训练效率超过98%,助力企业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训练出性能更优、经济性更好的模型。 其次,在推理加速方面,P800通过架构层面创新,实现单卡吞吐能力提升4倍,并将百万token推理成本降至几元级别,显著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推理性能与经济效益,真正达成“跑得快、稳、省”的落地目标。 第三,在生态易用性上,P800广泛支持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开发框架与算子库,极大降低迁移适配成本,提升开发部署效率。 随着万亿参数MoE模型成为主流,其对算力吞吐、通信效率及集群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此,百度推出昆仑芯超节点——一款全栈自研的高密度节点实例,显著提升单机柜算力密度与推理吞吐性能,帮助企业提升算力利用效率,以同等投入实现更高业务回报。 昆仑芯超节点通过自研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高带宽、低延迟的全互联通信,有效破解大规模 MoE训练与推理中的通信瓶颈。在保障极致性能的同时,该系统还提供智能全域运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客户的运维负担,使其更专注于模型迭代与应用创新,真正实现算力资源的无忧管理。 目前,百度智","text":"当前,AI算力竞争已从单卡性能比拼全面升级为集群效能与密度之争。随着国产芯片的崛起和大模型加速产业化落地,如何构建高效、稳定、易运维的AI基础设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然而,面对万亿参数MoE模型的巨大挑战, 即使是领先的传统算力集群,其效率与能耗也已逼近极限。 正是基于这一行业痛点和未来趋势,超节点应运而生,以其高密度集成、全栈优化和智能运维的核心特性,正驱动AI基础设施从“可用”向“高效”演进,标志着AI基础设施的发展范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超节点时代已来。 面对这一趋势,百度依托昆仑芯P800及昆仑芯超节点,为企业构建坚实可靠的算力底座,具体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大规模训练场景中,昆仑芯P800已完成超大规模集群实践验证,在国内率先实现自研32,000卡集群的规模化部署,有效训练效率超过98%,助力企业以更低成本、更短周期训练出性能更优、经济性更好的模型。 其次,在推理加速方面,P800通过架构层面创新,实现单卡吞吐能力提升4倍,并将百万token推理成本降至几元级别,显著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推理性能与经济效益,真正达成“跑得快、稳、省”的落地目标。 第三,在生态易用性上,P800广泛支持国内外主流大模型、开发框架与算子库,极大降低迁移适配成本,提升开发部署效率。 随着万亿参数MoE模型成为主流,其对算力吞吐、通信效率及集群稳定性提出更高要求。为此,百度推出昆仑芯超节点——一款全栈自研的高密度节点实例,显著提升单机柜算力密度与推理吞吐性能,帮助企业提升算力利用效率,以同等投入实现更高业务回报。 昆仑芯超节点通过自研通信技术实现节点间高带宽、低延迟的全互联通信,有效破解大规模 MoE训练与推理中的通信瓶颈。在保障极致性能的同时,该系统还提供智能全域运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客户的运维负担,使其更专注于模型迭代与应用创新,真正实现算力资源的无忧管理。 目前,百度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f1d31a37e484cbb52ceb3ef1b6c7208","width":"1080","height":"26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faa567a519ee358ad4b61dc043cb25f","width":"1080","height":"22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9ad597edc8a8af35ee07e61cacd3542","width":"898","height":"74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99234702296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9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8439676998216,"gmtCreate":1757838486947,"gmtModify":1757841423486,"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小红书的焦虑:破圈不成、电商梦难圆?","html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红书被约谈一事登上热搜,起因是其热搜榜单“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事后小红书回应,已推动专项治理整改热搜。 看起来,小红书似乎只是单纯遭遇了舆论层面的麻烦事儿。毕竟这像极了一场互联网世界司空见惯的“小风波”——平台在扩张中触碰边界,监管出手规范,平台表态整改,一切似乎又将重归寂静。但事实上,这件事在轻轻刺破小红书光鲜外表下的焦虑内核。 它揭示的,远非一次简单的运营疏漏,而是小红书在狂奔多年后,所面临的一堆深层麻烦事儿。表面看,小红书是成功的。它精准卡位“种草”经济,构建了一个内容与消费紧密交织的线上平台,月活用户数以亿计,是无数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更是定义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风向标。 但深入肌理进行审视,真正的风暴,在于增长天花板的迫近与盈利模式的迷茫。一方面,小红书始终难以真正实现破圈。另一方面,小红书的商业化一直踌躇不前——重要的新支撑点电商业务不见起色。对小红书而言,未来道阻且长。 破圈之困:打造特色标签的定位迷失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标签进化史”。 B站的二次元破圈、爱优腾的影视剧破圈、京东自营的高品质破圈、新浪微博的舆论破圈等在表明,每个互联网平台都有自身的特色标签和破圈形态。具体来看,B站靠《后浪》打破二次元壁垒,用跨年晚会完成“Z世代文化阵地”的破圈;爱优腾以头部剧集为矛,构建起长视频内容生态;京东用自营物流的标签在电商红海站稳脚跟…… 这些平台的破圈路径虽不同,却都遵循着“强化核心标签—辐射边缘用户—固化生态优势”的逻辑。反观小红书,它的破圈之路,却显得格外纠结与艰难,且始终未能锻造出别具一格的“独门标签”。 小红书在发展初期,是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的“种草”社区,尝试打造“精致”“女性”及“生活方式”等标签。这样的定位在其早期发展中无往不利,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但实事求是地讲,小红书彼时未能像豆瓣“文","list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红书被约谈一事登上热搜,起因是其热搜榜单“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事后小红书回应,已推动专项治理整改热搜。 看起来,小红书似乎只是单纯遭遇了舆论层面的麻烦事儿。毕竟这像极了一场互联网世界司空见惯的“小风波”——平台在扩张中触碰边界,监管出手规范,平台表态整改,一切似乎又将重归寂静。但事实上,这件事在轻轻刺破小红书光鲜外表下的焦虑内核。 它揭示的,远非一次简单的运营疏漏,而是小红书在狂奔多年后,所面临的一堆深层麻烦事儿。表面看,小红书是成功的。它精准卡位“种草”经济,构建了一个内容与消费紧密交织的线上平台,月活用户数以亿计,是无数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更是定义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风向标。 但深入肌理进行审视,真正的风暴,在于增长天花板的迫近与盈利模式的迷茫。一方面,小红书始终难以真正实现破圈。另一方面,小红书的商业化一直踌躇不前——重要的新支撑点电商业务不见起色。对小红书而言,未来道阻且长。 破圈之困:打造特色标签的定位迷失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标签进化史”。 B站的二次元破圈、爱优腾的影视剧破圈、京东自营的高品质破圈、新浪微博的舆论破圈等在表明,每个互联网平台都有自身的特色标签和破圈形态。具体来看,B站靠《后浪》打破二次元壁垒,用跨年晚会完成“Z世代文化阵地”的破圈;爱优腾以头部剧集为矛,构建起长视频内容生态;京东用自营物流的标签在电商红海站稳脚跟…… 这些平台的破圈路径虽不同,却都遵循着“强化核心标签—辐射边缘用户—固化生态优势”的逻辑。反观小红书,它的破圈之路,却显得格外纠结与艰难,且始终未能锻造出别具一格的“独门标签”。 小红书在发展初期,是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的“种草”社区,尝试打造“精致”“女性”及“生活方式”等标签。这样的定位在其早期发展中无往不利,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但实事求是地讲,小红书彼时未能像豆瓣“文","text":"文/科技说说 近日,小红书被约谈一事登上热搜,起因是其热搜榜单“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事后小红书回应,已推动专项治理整改热搜。 看起来,小红书似乎只是单纯遭遇了舆论层面的麻烦事儿。毕竟这像极了一场互联网世界司空见惯的“小风波”——平台在扩张中触碰边界,监管出手规范,平台表态整改,一切似乎又将重归寂静。但事实上,这件事在轻轻刺破小红书光鲜外表下的焦虑内核。 它揭示的,远非一次简单的运营疏漏,而是小红书在狂奔多年后,所面临的一堆深层麻烦事儿。表面看,小红书是成功的。它精准卡位“种草”经济,构建了一个内容与消费紧密交织的线上平台,月活用户数以亿计,是无数品牌营销的必争之地,更是定义当代年轻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风向标。 但深入肌理进行审视,真正的风暴,在于增长天花板的迫近与盈利模式的迷茫。一方面,小红书始终难以真正实现破圈。另一方面,小红书的商业化一直踌躇不前——重要的新支撑点电商业务不见起色。对小红书而言,未来道阻且长。 破圈之困:打造特色标签的定位迷失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史,本质上是一部“标签进化史”。 B站的二次元破圈、爱优腾的影视剧破圈、京东自营的高品质破圈、新浪微博的舆论破圈等在表明,每个互联网平台都有自身的特色标签和破圈形态。具体来看,B站靠《后浪》打破二次元壁垒,用跨年晚会完成“Z世代文化阵地”的破圈;爱优腾以头部剧集为矛,构建起长视频内容生态;京东用自营物流的标签在电商红海站稳脚跟…… 这些平台的破圈路径虽不同,却都遵循着“强化核心标签—辐射边缘用户—固化生态优势”的逻辑。反观小红书,它的破圈之路,却显得格外纠结与艰难,且始终未能锻造出别具一格的“独门标签”。 小红书在发展初期,是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的“种草”社区,尝试打造“精致”“女性”及“生活方式”等标签。这样的定位在其早期发展中无往不利,构筑了深厚的护城河。但实事求是地讲,小红书彼时未能像豆瓣“文","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6eaa266827e7709d886481396310538","width":"1000","height":"70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ef690d18e6cf8931702c2e81cb55bbc","width":"841","height":"55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fada0ae1830162ccb69392541047e2c","width":"1016","height":"69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84396769982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473483628696336,"gmtCreate":1756628083096,"gmtModify":1756636052097,"author":{"id":"3567768314895160","authorId":"3567768314895160","name":"科技说说","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7fce6de7c1115eacc5897c348d023f91","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3567768314895160","authorIdStr":"3567768314895160"},"themes":[],"title":"理想汽车虽然连续11个季度盈利,但它的至暗时刻即将到来","htmlText":"文/科技说说 日前,理想汽车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交付量为11.1万辆,同比增长2.3%;营收302亿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为11亿,连续11个季度盈利。 不过,财报也同时指出,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仅为9万至9.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7.8%至41.1%;营收将同比锐减38.8%至42.1%,降至248亿至262亿元区间。 从财报整体看,虽然理想汽车今年二季度表现尚可,但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营收动辄四成左右的下滑,可谓触目惊心。 从数年前理想L9上市时的“现象级爆款”,到如今三季度交付量预期近乎“腰斩”,理想汽车的表现犹如在“坐过山车”。或许这也意味着,理想汽车即将踏入艰难的“至暗时刻”。 至暗时刻的三重困境 理想汽车的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产品策略失误、技术优势消解与品牌形象受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重困境,恰恰映射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首先,产品定义权的旁落成为第一道裂痕。2024年寄予厚望的旗舰车型理想Mega销量未达预期,当时持续发酵的负面信息,让理想汽车吃够了苦头。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在社交媒体上被恶意解读,形成病毒式传播,严重影响了高端用户群体的购买意愿。 而在今年7月底上市的纯电SUV理想i8,更是陷入舆论漩涡。这款花费20亿元设计改动的车型,因“MEGA mini 版”的外观争议、缺失前备箱的实用槽点,以及与卡车对撞营销引发的诚信质疑等,导致没有达到理想汽车的预期。 作为一款定位家庭市场的中大型SUV,理想i8在空间布局、配置等方面,未能体现出明显差异化优势。理想i8在上市后便紧急调整配置并降价,凸显出这款车型既没能拿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核心优势,也没有跟进当前的市场潮流。 仓促应对,暴露出理想汽车在产品定义能力层面的退化。当李想在发布会上举着车载桌板时,竞品掌门人已在展示自研芯片,高下立判。而如果对比其他具","listText":"文/科技说说 日前,理想汽车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交付量为11.1万辆,同比增长2.3%;营收302亿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为11亿,连续11个季度盈利。 不过,财报也同时指出,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仅为9万至9.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7.8%至41.1%;营收将同比锐减38.8%至42.1%,降至248亿至262亿元区间。 从财报整体看,虽然理想汽车今年二季度表现尚可,但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营收动辄四成左右的下滑,可谓触目惊心。 从数年前理想L9上市时的“现象级爆款”,到如今三季度交付量预期近乎“腰斩”,理想汽车的表现犹如在“坐过山车”。或许这也意味着,理想汽车即将踏入艰难的“至暗时刻”。 至暗时刻的三重困境 理想汽车的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产品策略失误、技术优势消解与品牌形象受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重困境,恰恰映射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首先,产品定义权的旁落成为第一道裂痕。2024年寄予厚望的旗舰车型理想Mega销量未达预期,当时持续发酵的负面信息,让理想汽车吃够了苦头。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在社交媒体上被恶意解读,形成病毒式传播,严重影响了高端用户群体的购买意愿。 而在今年7月底上市的纯电SUV理想i8,更是陷入舆论漩涡。这款花费20亿元设计改动的车型,因“MEGA mini 版”的外观争议、缺失前备箱的实用槽点,以及与卡车对撞营销引发的诚信质疑等,导致没有达到理想汽车的预期。 作为一款定位家庭市场的中大型SUV,理想i8在空间布局、配置等方面,未能体现出明显差异化优势。理想i8在上市后便紧急调整配置并降价,凸显出这款车型既没能拿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核心优势,也没有跟进当前的市场潮流。 仓促应对,暴露出理想汽车在产品定义能力层面的退化。当李想在发布会上举着车载桌板时,竞品掌门人已在展示自研芯片,高下立判。而如果对比其他具","text":"文/科技说说 日前,理想汽车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交付量为11.1万辆,同比增长2.3%;营收302亿元,同比下滑4.5%;净利润为11亿,连续11个季度盈利。 不过,财报也同时指出,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仅为9万至9.5万辆,同比降幅高达37.8%至41.1%;营收将同比锐减38.8%至42.1%,降至248亿至262亿元区间。 从财报整体看,虽然理想汽车今年二季度表现尚可,但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营收动辄四成左右的下滑,可谓触目惊心。 从数年前理想L9上市时的“现象级爆款”,到如今三季度交付量预期近乎“腰斩”,理想汽车的表现犹如在“坐过山车”。或许这也意味着,理想汽车即将踏入艰难的“至暗时刻”。 至暗时刻的三重困境 理想汽车的危机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产品策略失误、技术优势消解与品牌形象受损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三重困境,恰恰映射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 首先,产品定义权的旁落成为第一道裂痕。2024年寄予厚望的旗舰车型理想Mega销量未达预期,当时持续发酵的负面信息,让理想汽车吃够了苦头。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在社交媒体上被恶意解读,形成病毒式传播,严重影响了高端用户群体的购买意愿。 而在今年7月底上市的纯电SUV理想i8,更是陷入舆论漩涡。这款花费20亿元设计改动的车型,因“MEGA mini 版”的外观争议、缺失前备箱的实用槽点,以及与卡车对撞营销引发的诚信质疑等,导致没有达到理想汽车的预期。 作为一款定位家庭市场的中大型SUV,理想i8在空间布局、配置等方面,未能体现出明显差异化优势。理想i8在上市后便紧急调整配置并降价,凸显出这款车型既没能拿出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核心优势,也没有跟进当前的市场潮流。 仓促应对,暴露出理想汽车在产品定义能力层面的退化。当李想在发布会上举着车载桌板时,竞品掌门人已在展示自研芯片,高下立判。而如果对比其他具","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7cbc9860a56249929a4529955071db3","width":"948","height":"517"},{"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43d27d5fdab677e1bbb9e4c87e3b914","width":"960","height":"559"},{"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a7c3ae66855eb8648922c8bbcd5e3428","width":"1080","height":"57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47348362869633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39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