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继成

评论员,资深媒体人

IP属地:湖南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2-29

      王者归来,都市丽人百城千店计划的阳谋

        在市场复苏的关键时刻,都市丽人撕开消费的大幕,带来了一抹亮色。 全文4200字,读完约需要4分钟。 12月23日,也就是圣诞平安夜的前一天,都市丽人在东莞隆重举行了“都市丽人,心想事成——都市丽人2023百城千店战役发布会”。 这次活动盛况空前,全程由**客户端独家直播。在都市丽人董事长兼CEO郑耀南,都市丽人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张盛锋的见证下,正式开启百城千店战役,并官宣周笔畅成为品牌代言人。 都市丽人 ,赞 1272 都市丽人也成为全国抗疫还在“通过洪峰”的关键阶段,率先进行大规模营销互动,以主动的态势参与经济复苏的标志性企业。 这一活动不仅在目前正在复苏的社会氛围中,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也是商业上的一步好棋。 01 为消费侧复苏发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最近指出——面对目前整体经济状况比较严峻的情况,中央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2023年将会为恢复经济增长做出最大努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中求进”。所谓,稳定了预期,市场才会稳,才会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激发经济内生的动力。 要“激发内生的动力”,需要的还是消费侧的发力和支持。 而在顶层设计中,消费的动力,来自国内国际双循环带来的强大消费动能,以及企业和品牌结构性新窗口期的打开;而伴随着疫情的逐渐结束,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形势,意味着市场必将进一步被激活,新产品、新品牌、新营销的崛起势不可挡。 这其中,我们经济最大的压舱石和保险栓,首先还是内循环和国内超大市场。国内消费市场将在经济复苏中,承担极为重要的作用,抓住这个机会的企业,也必然在下一个十年里绽放异常靓丽的光彩。 都市丽人显然看到了这一点。 百城千店战役发布会的做法,与宏观氛围和顶层设计,都有暗合之处。目前,虽然很多城市还在疫情中“渡劫”,但部分城市已经开始回暖,各地地铁、餐馆流量恢复,很久未见的堵车也在北京等中心城市
      4,462评论
      举报
      王者归来,都市丽人百城千店计划的阳谋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2-27

      头条十年,从树木到雨林

        头条生态的“罗马”,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全文4000字,读完约需要4分钟。 经济日报的一份调查显示,国民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增长,青年人专注于自己喜欢的领域,更喜欢阅读成长类内容,广泛涉猎音乐、旅游、科技等领域。 在一个经济逐渐发达的社会里,精神满足的占比持续崛起,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经济的提升,人们对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等高阶需求会变得更为强烈。 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恩格尔系数,也从2016年的30.1%之后开始逐渐下滑到2字头的区间,作为衡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架天平,它反映出的是,中国人在追求精神文明进步的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如果说20年前的国人是从“维持生活”向“享受生活”升级,那现在就是从“享受物质生活”向“精神与物质并重,且精神需求增长更快”升级。 这意味着,我们精神消费品的供给侧必须进行同步的进化,才能与社会的进展和需求合拍。而今日头条从资讯平台向内容生态的进化,似乎也烙印了人们精神追求变迁的印记。 01 内容的新生机 老V是一个知识工作者,他向笔者坦言,在这几年里,他对今日头条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说,疫情三年,每天都在刷头条。除了从权威媒体不断地获取信息,他也特别喜欢看那些“无名”的创作者的生活笔记式的文章,他认为这些内容,恰好传递了许多人间的真实片段。而且,就文章的品质而言,头条创作者的水平也在逐步的提升。 老V还告诉笔者,以前看头条主要是看图文资讯,现在今日头条可以说无所不包,各种体裁都有,包括文章、微头条、问答、中视频、小视频等体裁,并针对纪录片、博物馆、诗歌、电子出版物、有声书、公开课等小众体裁,都有专项扶持。 显然,头条在下一盘很大的棋,也说明,某种意义上,头条已经从早期的“资讯载体”和“信息渠道”变成了“内容生态”。 既然是生态,就必须符合“雨林法则”,让多种内容构成生态
      4,3305
      举报
      头条十年,从树木到雨林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2-22

      卖燕窝上市,会是燕之屋吗?

      是智商税,还是“贵得其所”? 作者郭秋林,全文35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前不久,燕窝头部品牌燕之屋再次向厦门证监局提交相关上市申请材料。这是继今年9月份燕之屋主动撤回上市申请后,该企业再次申请IPO了。 燕之屋的上市之路走的格外坎坷。早在2011年,燕之屋便打算在港交所上市,但当年一场“毒血燕”风波,让消费者强烈质疑食品安全和宣传功效,燕之屋乃至整个行业都迎来了至暗时刻。 今年4月,证监会针对燕之屋于去年12月提交的招股书发布了《燕之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披露了对燕之屋多达24页的57个质疑。燕之屋上市再次折戟。 (图片来自燕之屋官微) 被多次质疑,想要上市,燕之屋就必须直面长久以来公众对产品成本、功效和宣传在内的种种质疑。燕之屋能过这一关吗? 01  逃不过的上市之“问” 今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燕之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显示,在多达57个质询问题中,证监会要求燕之屋说明,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等相关材料和数据是否有权威出处,并需要向监管部门和公众解释清楚企业经销商持股的原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等合规风险的问题。 并没有看到燕之屋的明确回答,而是戏剧性地在九月份上市前夕悄悄撤回了上市材料。 在外界对燕窝企业上市的诸多质疑声中,关于食品原材料和食品安全的质疑最为尖锐。 2011年,一名消费者在食用燕之屋“特级血燕”后,出现发烧、头痛、恶心等不良反应。经相关部门检测,该款燕之屋血燕产品亚硝酸盐含量高达2371mg/kg,超出国家最高强制性标准的33倍。 随后,工商部门对市面上的血燕产品进行了抽检,无一合格,亚硝酸盐最高超标350倍,严重危害消费者健康。 “毒血燕”事件风波稍平,燕之屋不久后便推出方便即食的碗燕产品,解决了传统燕窝食用中存在的制作繁琐费时的问题,在行业内掀起了一波燕窝产品的革新,并通过该产品赚的盆满钵满,巩固了行业龙头的地
      3,5477
      举报
      卖燕窝上市,会是燕之屋吗?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2-12

      “辣条一哥”卫龙IPO,新故事在哪里?

        第二增长曲线在哪里? 作者氢小妹,全文32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仅一步之遥,辣条一哥“卫龙”就要IPO了。12月5日,卫龙美味在港交所披露公告,拟全球发售9639.7万股股份,募资净额9.36亿港元,预计12月1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说起卫龙,那也是曾经风光无限,特别是在2021年5月时,卫龙完成了一轮重要的融资,总融资额36亿,腾讯投资、云锋基金、红杉资本、厚生资本、海松资本等机构联合入股,而在这次融资之后,卫龙的投后估值超过了600亿,甚至有投资人曾透露已达700亿。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当时,零食三巨头的市值分别是:洽洽267亿,三只松鼠207亿,良品铺子199亿,卫龙在上市前的估值超过了他们的总和。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随着消费市场的骤然遇冷,卫龙不仅上市之路坎坷不平,估值打折、巨额亏损也都摆在了桌面上。 01 估值缩水6成, 坎坷上市路 尽管曾经有过估值上的高光时刻,卫龙的上市路却不够顺利。 卫龙成立于1999年,它的创办人是两个白手起家的湖南兄弟——哥哥刘卫平、弟弟刘福平,他们出生在湖南省一个小县城,原本是做酱干谋生。后来因为洪灾,原材料上涨,做酱干很难维持生计,当地人误打误撞做出了与酱干味道、口感都很接近且价格便宜很多的替代品辣条。 21岁那年,刘卫平带着弟弟刘福平,带着祖传配方来到了600公里以外的河南漯河,揣着打工3年来的积蓄,开了一间辣条作坊。第二年,刘卫平偶然间发现了一种叫牛筋面的食物,买下一台简易膨化机,开始改进工具,制作辣条,便注册了“卫龙Weilong”商标,卫龙辣条由此诞生。 随着辣条渐渐风靡,卫龙也从2002年开始扩大产量,2010年,卫龙联手明星赵薇,推出“卫龙”经典系列;2012年,杨幂加盟代言“亲嘴烧”“亲嘴豆干”等系列产品,也就是说,卫龙的发展也是离不开营销的。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卫龙成为
      5,7773
      举报
      “辣条一哥”卫龙IPO,新故事在哪里?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2-02

      一粒救命药、一本教科书,顺丰“速度”背后的“温度”

      为什么顺丰能够成为用户、企业的“基石型伙伴”? 全文34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经济学者亚历克斯•爱德蒙斯在《蛋糕经济学》一书里说,相比企业事后做慈善,更有价值的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为社会创造价值。 举个例子,当你的用户急需救命包裹里的药物治疗,这个包裹却因为疫情封控等不可抗力的因素,淹没在27万件快递里,你会选择怎么做? 晚几天送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但顺丰小哥的做法是,4名快递员、三个小时连夜翻找,然后再用专车,连夜给用户送家里去。 再比如,一个高风险的社区,急需一批保供物资,牛奶、鸡蛋等如果不及时分发就会变质,但没有人手来配送,你会怎么做? 你完全可以选择不帮忙,因为冒这样的风险并不会获得额外的收益,但顺丰8名快递小哥冲了上去,骑电动车,肩挑手扛,硬是把2000斤重的物资、4个小时送到了指定的位置。 从一粒救命药到一箱保供物资,顺丰小哥成为了那个在“烽烟”中逆行的人,也成为了在日常的工作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 01 一粒“救命药”, 和被业主推上的“热搜” 11月21日下午4点多,安徽顺丰速运接到一条紧急求助信息。 一位来自宣城的孕妇购买的保胎药,在合肥中转站停留,需要紧急配送。 这个药在当地很难购买,用户这才从网上下单,但因为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药品被“堵”在路上了。 接到诉求,顺丰立即成立应急事件小组,商量紧急派送的可行性,最终决定在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派出一台车和一名顺丰小哥,连夜将药物送往宣城。 当晚8点,药物顺利送达。顺丰小哥说,“我们非常理解她急需药物的心情,因此即便有困难,我们也要全力去做。” 今年9月,四川成都。顺丰一名叫王勇的快递小哥,被小区业主集体要求推上“热搜”。 “写信发到他的公司去!”“推他上热搜!” 什么情况? 原来今年8月份,当地小区因疫情实施临时封控,服务社区的王勇本该居家休息,却主动担当起了免费帮居民跑腿代购的工作。 去超市买水果
      3,924评论
      举报
      一粒救命药、一本教科书,顺丰“速度”背后的“温度”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1-26

      电商达人的新发展空间,找到了

      电商作者@谷哥(徐志新)正在直播 电商达人“新中坚”涌现。 全文3700字,读完约需要5分钟。 去年7月,经历了三四个月的筹备后,北京姑娘张沫凡第一次入驻抖音电商做直播。她对自己的抖音电商初试水的预期,是一场销售额到200至300万元。结果出乎意料,首次直播,直播间观看人次273.7万,销售额达到1568.2万元。 首播没“翻车”,还有超1500万的销售额。吃惊之余,张沫凡做了仔细的复盘,她认为真正造成如此火爆场景的,是这个平台上有灵感创作的空间,使她真正通过短视频、直播的内容,与消费者实现深度交流,产生信赖,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沟通上的障碍。 “在这里,内容自然转化的能力可以发挥极大效应。”张沫凡说。 张沫凡只是涌进抖音电商的内容创作者中的一员,过去一年,有627万作者通过平台获得收入,其中新入驻的作者达410万人,有150亿单商品通过平台电商作者走入千家万户。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舞台? 01 反 “马太效应”: 成熟达人、新晋达人都有机会 马太效应,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广泛存在于科学、商业、经济学等领域。 但是,无论是对于科技公司、内容平台,抑或是电商平台甚至是一个社会系统来说,马太效应都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因为它意味着某种停滞,当新势力没有出头的机会之时,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圈层固化和创新能力的弱化,最终导致体系的衰落。 但“马太效应”又是屡试不爽的“真理”,很多平台都试图对抗,但效果并不明显。 近期,一组数据吸引了我。 在11月23日抖音电商作者峰会上,抖音电商总裁魏雯雯透露,抖音电商平台上累计GMV破千万的作者数量已经超过1.9万,是去年同期的2.3倍,这意味这个平台上有“头部”阵容的达人。 不过,固化却没有出现——同期,累计GMV破百万的作者数量达到了11万以上,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换句话说,中小型作者也在这个平台站稳了脚跟。 通俗的说,就是一个社会已经有2万
      6,2796
      举报
      电商达人的新发展空间,找到了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1-23

      石头科技,归于「平庸」

        扫地机器人行业集体入冬。 作者氢小妹,全文32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10月31日,石头科技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石头科技第三季度的营收为14.69亿元,同比下降0.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下降34.54%——营收和净利润纷纷出现下滑。 曾经,石头科技是科创板的第一高价股,也是A股当时除了茅台之外的唯一千元股,但现在这家这家扫地机器人领域的“明星”公司,在经历了与小米的切割、股价的跌落以及业绩的下滑后,似乎也走入了“平庸”。 01 为什么利润下滑? 先来把财报的有用信息进行解读。 除了第三季度的成绩,石头科技还在财报里披露了今年前9个月的业绩,其中显示,石头科技2022年前9个月营收为43.92亿元,同比增长14.78%;净利为8.55亿元,同比下降15.85%;扣非后净利为8.58亿元,同比下降3.93%。   此外,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股东持股情况为,创始人昌敬持股为23.2%,顺为旗下ShunweiVenturesIII持股为8.74%,小米旗下天津金米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为6.87%,高榕资本、启明创投等也分别持股超过3%。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与雷军息息相关的顺为资本,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584,052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62%,套现6.05亿元——石头科技的股东依然在减持,让人不得不联想到跌跌不休的股价。 截至11月4日收盘,石头科技股价微升至253.63元/股,与今年最高点667.7元/股相比,依旧跌幅明显。 从什么时候起,“明星公司”石头科技也开始了“负增长”? 翻阅以往数据可得知,在今年8月石头科技披露的公司2022年中报,该公司实现净利润6.17亿元,同比下滑5.4%,这是这家公司自2017年来的首次出现的中报净利润负增长,尤其是2022年第二
      3,370评论
      举报
      石头科技,归于「平庸」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1-10

      领跑亚马逊ERP市场的“小布”,是什么来头?

        与众不同的小布:免费、好用、安全…… 全文49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说到“布”这个字的渊源,多数人或许不了解,“布 ”在汉字中的释义为丝绸、棉麻,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最早也是最热门的商品。 但如果说到“小布ERP”,那么,至少在跨境电商群体中,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它是萨摩耶云科技集团围绕服务跨境电商产业,以决策智能科技为引领的“布尔跨境电商SaaS平台”中的利器,是一个以免费为特色的ERP SaaS应用系统 ,在帮助中小卖家高质量发展上,颇有声名。 小布ERP的前世今生如何?如今也开始“卷”起来的电商出海服务,还有哪些短板需要填补?中国的跨境电商如何获取全球竞争力……这都是本文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 01 高歌猛进的跨境电商赛道 与小布ERP的领跑 “要是早5年布局亚马逊就好了,现在已经感觉有些压力、有些卷了。”温州的一家两轮电动车企业告诉笔者,目前在这个中国最大的电动车产业带,绝大多数企业讨论的都是一个问题——出海。 而另一位已经提前布局亚马逊多年的跨境电商告诉笔者,虽然新的模式日益出现,比如DTC现在就很火。但公认的,亚马逊全球站还是比较好的和最快捷的出海方式,毕竟它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问题,而且它的商业路径非常成熟,虽然这两年的成本也有一些上涨。 “我敢说,今年在整个电商商家群体里,讨论出海的比讨论双11的要多。”深圳一家大型跨境电商企业的负责人这么告诉笔者,双11还有多少增量,还能“从石头里挤出多少油水”,商家心里都很有数。但跨境电商是真的蓝海,虽然山高路远、风高浪急,但那是真的有增长空间的赛道。 从这些电商参与者的言论不难看出,跨境电商已经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的问题。 很大的一个背景是,中国国内电商的增量空间,渐渐趋向饱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
      5,950评论
      举报
      领跑亚马逊ERP市场的“小布”,是什么来头?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1-01

      汤臣倍健,还是否能“打”?

        汤臣倍健,钱变得难挣了。 作者郭秋林,全文3300字,读完约需要3分钟。 请来谷爱凌、马龙当代言人,成为中国国家队运动食品及营养品供应商,市场份额稳居中国维生素与膳食补充剂(VDS)行业第一,从外在的种种表现来看,汤臣倍健无疑是目前国内保健品行业的领跑者。   (图片来自汤臣倍健2022年上半年年报) 但细窥其公司财报,汤臣倍健,钱变得难挣了。 10月26日,汤臣倍健公布了2022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汤臣倍健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上涨5.92%,但前三季度总营业收入仅比上年同期上涨2.18%。在第三季度利润率比上年同期坚挺上涨48.64%的情况下,前三季度总利润比上年同期下跌10.88%。 (图片来自汤臣倍健2022年第三季度报告) 欧瑞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VDS行业总规模实现1892亿元,较上年增长6.6%,但人均保健品消费金额仅为美国的20%。因此,国内保健品行业,赛道依旧明朗,且将更加宽敞。 市场前景可谓一片大好,但汤臣倍健的业绩增速明显变慢了,甚至出现了利润下跌。 早在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的业绩表现就差强人意了。在汤臣倍健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年报显示,汤臣倍健上半年业务总营收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仅比上年同期增加0.55%,而这一数据,在2021年同期为34.32%。 从最开始的本土食补品牌“中华鳖精”,到本世纪初靠营销洗脑消费者的“脑白金”,再到如今请流量小花迪丽热巴代言、产品理念更为先进的洋品牌“Swisse”,保健品行业的玩家实力越来越强悍。 在新的产品理念和营销玩法下,汤臣倍健还是否能打? 01 入不敷出? 汤臣倍健之所以在2022年前三季度总利润亏损,分析公司给出的业绩分析,可将其原因归结为四个字:入不敷出。 汤臣倍健2022年三季度财报显示,2022年1月—9月期间,在境内业务方面,主品牌“汤臣倍健”收入同比下降5
      5,497评论
      举报
      汤臣倍健,还是否能“打”?
    • 赵继成赵继成
      ·2022-10-31

      700万“美柚妈妈样本”:生育信号、拐点与启示

        过去5年来新生儿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下滑的趋势,很可能在2022年得到逆转。 全文5100字,读完约需要5分钟。 01 从马尔萨斯、马寅初到三孩政策 如果发起一项投票,过去300年人类争论最多的话题有哪些,马尔萨斯人口论大概率会上榜。 在社会学里,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哲学里,人是万物的尺度。但在经济学里,人是什么?却吵翻了天。 马尔萨斯更多看到了人是生活资料的消耗者,既然生活资料按算术级增长,而人口是几何级增长,所以就要警惕人口的过快增长。 但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比如,马歇尔就说,不是人口增长导致了人类的贫困和苦难,相反,人口的缩减会导致经济停滞的后果。 中国学者马寅初介绍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也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但到了近300年后的今天,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人们逐渐找到了认知上的最大公约数——人当然是资源的消耗者,但人同时也是价值的创造者;人口过快增长会加剧资源紧张,但科技发展、工业化大生产、粮食增产、供给丰裕,又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化生活,反倒让许多年轻人不愿意生育了,他们恐惧养育的压力,逃避孕育的痛苦,追求个体的自在……少子化、老龄化成为了新问题。 这恐怕是300年前的马尔萨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在变得富裕的中国,新出生人口却连续5年下降,以致于国家密集的推出包括三孩政策在内的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但,有用吗? 02 “700万”背后很可能意味着“新拐点已至” 答案是,有用。 日前,艾瑞咨询以美柚的孕育人群为样本,通过美柚用户行为数据洞察,融合泛母婴人群调研数据,发布了一份2022年《中国新生儿妈妈生育全景白皮书》。 请注意,这里先要敲个黑板,划重点——“以美柚的孕育人群为样本”,为什么选择美柚? 很多人对美柚的印象可能还是女性的经期管理必备神器,但其实,今天的美柚,已经是女性健康和母婴亲子赛道的绝对头部平台。
      3,882评论
      举报
      700万“美柚妈妈样本”:生育信号、拐点与启示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