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不二研究
追逐商业深度,探索创新经济。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332
帖子 · 332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24
营收净利双降、股东减持,大降价也救不了良品铺子
号称“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铺子(603719.SH)
$良品铺子(603719)$
,正遭遇部分股东的“用脚投票”。 5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连发两份减持公告,其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以上股东达永有限公司,两者均计划减持。 其中,宁波汉意由良品铺子的创始团队杨红春、杨银芬控制,也即良品铺子的合伙人公司;此次减持也是良品铺子上市以来,创始团队的首次减持。 良品铺子在2006年成立于湖北武汉,创始团队有三人,分别为杨红春、杨银芬和张国强。2023年11月,杨银芬重新出任良品铺子的总经理及董事长,而杨红春则仅担任董事。 减持或有迹可循,良品铺子上个月公布的2023年报,并没有向市场传递乐观信号:2023年,良品铺子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净利1.8亿元,同比下降46.26%;扣非净利0.65亿元,同比下跌68.82%。 这是良品铺子上市后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且净利、扣非净利润也是近6年最低谷。 良品铺子解释称,营收下降是受市场及平台变化影响,来自线上渠道的营收下降。2023年,良品铺子线上业务的营收31.67亿元,当期主营业务占比39.83%;较去年同比下降32.58%。 在线下门店数量上,良品铺子去年新开了679家门店,包括455家直营店和224家加盟店;与此同时,关闭了612家门店,包括197家直营店和415家加盟店。 截至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拥有3293家门店,包括1256家直营店和2037家加盟店。 为什么良品铺子卖不动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线下渠道仍占休闲食品流通份额的85%以上,而电商平台增长则逐步放缓。 在零食连锁经营的浪潮中,良品铺子曾以高端零食为卖点切入市场,从低端零食中杀出重围;最终以“高端零食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 新消费浪潮
看
2,68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营收净利双降、股东减持,大降价也救不了良品铺子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23
虎牙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林松涛“三年计划“的游戏服务,没能扛起增收大旗
直播内卷的风,从大平台吹到了游戏直播的垂直赛道。 “游戏直播第一股”虎牙(NYSE:HUYA),已经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 据虎牙最近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当期营收15.04亿,同比减少23.1%。这已经是虎牙连续第10个季度营收下滑。 2018年5月,虎牙登陆纽交所,号称中国的“游戏直播第一股”。其IPO发行价为12美元/股;此后股价一度飙升到50.16美元/股,巅峰期的市值超过百亿美元。 截至5月22日美股收盘,虎牙报收5.83美元/股,对应市值13.27亿美元;市值下跌超9成。 对比上市后的单季度营收,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29.9亿元,是虎牙上市后收获的最高单季度营收。三年后,虎牙的单季营收已经较巅峰时期 “腰斩“。 此前的2022-2024年,虎牙在当年一季度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同比下降5.38%、20.91%、22.84%。 作为一家游戏直播起家的公司,虎牙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直播、“广告和其他业务”两部分。其中,直播业务是虎牙的支柱板块,撑起超八成营收。 2024年第一季度,虎牙来自直播的收入12.60亿元,当期营收占比83.8%,同比下降32.2%。这也是其直播收入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虎牙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持续疲软,及公司为支持战略转型和审慎经营而进行的主动业务调整。 一季度的付费用户减少,也是导致直播收入下滑的原因之一。 尽管虎牙在2024年一季度进行产品升级,并举办系列创新的电子竞技活动和运营活动,但这些努力似乎未能有效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活跃度。 据一季报:虎牙2024Q1的付费用户为440万,同比2023Q1减少了80万。 目前,腾讯是虎牙的第一大股东;据虎牙一季报,截至3月31日,腾讯持股占比66%。 去年,虎牙经历了系列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2023年5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接替黄凌冬出任虎牙董事长;3个月后,虎牙首任CEO
看
2,92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虎牙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林松涛“三年计划“的游戏服务,没能扛起增收大旗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23
华熙生物跌落神坛,“玻尿酸女王“赵燕进退两难
昔日的“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年报。 截至5月22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64.55元/股,对应市值310.9亿元;对比巅峰期的1500亿元市值高点,其市值已经缩水近8成。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玻尿酸原料市场的公司,华熙生物被称为“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也被称作“玻尿酸女王”。 在A股“医美三巨头”中,华熙生物曾是头号选手,营收从18.9亿一路涨到63.6亿,凭借巅峰期千亿市值的玻尿酸“神话”,被视作医美界茅台。 据华熙生物发布了2023全年财报财报显示, 2023年,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 华熙生物支撑营收“半壁江山”的功能性护肤业务,在去年首次出现下滑。2023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 37.57 亿元,当期营收占比61.84%;较上一年同比下降 18.45%。 2023年上半年,其功能性业务以玻尿酸精华、面膜、手膜为主,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活4大功能性护肤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2023年报中,未披露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四大品牌的具体营收数据。 2023全年下滑有迹可循。在2023上半年,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19.66 亿元,已经同比下降 7.56%。 此前的2019-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业务一直保持超过100%的增速。即使在2022年,该业务也保持38.8%的同比增速。 有分析认为,华熙生物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等多个品牌,在2023年最重要大促节点“双11“的销售额差强人意。电商平台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对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称,华熙生物不只是玻尿酸生产商,而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驱动的公司”。定位于生物科技驱动的华熙生物,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仅有4.46亿元,研发费率仅为
看
2,73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华熙生物跌落神坛,“玻尿酸女王“赵燕进退两难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22
蕉下收割防晒智商税,创始人马龙”防晒黑科技“被质疑
当《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五季的姐姐们,室内训练也穿着防晒衣;防晒旺季又从线上卷到线下! 在00后西西的认知里,简单的涂抹防晒霜远远不够,必须360度全方位无死角防晒穿搭,防晒衣、防晒口罩、遮阳帽、墨镜、防晒口罩、防晒冰袖,越齐全越“硬核”防晒。 西西笑称自己夏天出门的全副武装,就是城市里的“养蜂人”。 这究竟是防晒“智商税“还是“悦已经济“? 提及“硬防晒“占据消费者心智,首先逃不掉的就是蕉下。 2013年,蕉下横空出世,以防晒为主要卖点的胶囊小黑伞,很快成为网红产品;此后,蕉下推出多款防晒产品,如防晒帽、防晒衣等,并扩展到城市户外产品线。 然而,关于蕉下防晒黑科技的争议从未停止。蕉下的创始人马龙和联合创始人林泽,两人都是85后的理工男,创业初期对外宣称自主研发出多项防晒“黑科技”。 包括自研推出L.R.C涂层技术、Air Loop面料等核心技术,早期成为蕉下的品牌加分项。但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质疑,于运动产品而言,这些技术算不 “独特”,如Air Loop面料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品牌,以便夏日迅速降温。 尽管蕉下声称其产品采用了创新的黑胶科技,具有很强的防晒性能;但是,蕉下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引发公众对于其防晒黑科技真实性的怀疑。 据蕉下招股书显示, 2019年-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总营收近60亿,其中广告及营销费用超10亿,但研发费用不足2亿。 具体而言,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7.25亿元,营销费率分别为32.45%、40.7%、45.9%、32.8%。 同期,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6320万元,研发费率分别为5%、4.5%、3.0%、2.9%。 蕉下高营销低研发的策略,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落后,反而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负担,让防
看
3,21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蕉下收割防晒智商税,创始人马龙”防晒黑科技“被质疑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20
喜茶降价裁员:从高端霸主到亲民选择,新茶饮江湖谁主沉浮?
因谐音“我爱你”, 5月20日也成为许多新人领证的大喜之日。 新茶饮品牌喜茶,每逢520推出的新人“喜上加喜”营销,常会借势出圈。 但是,今年的“喜上加喜”也没能平息有关“喜茶降价”的热议。 “4元一杯,喜茶急了”,起因是今年五一假期后,有喜茶北京用户发现,抢到喜茶买一赠一券后,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券后只要4元一杯,甚至比蜜雪冰城还便宜。 尽管这只是喜茶12周年庆的限时活动;甚至喜茶的高端新业态“喜茶·茶坊BLACK”首店,于5月15日入驻北京三里屯,更多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喜茶竟然比蜜雪冰城还便宜了” 作为新茶饮的优等生,喜茶曾经一骑绝尘,站在在新茶饮赛道的金字塔尖。 2018- 2021年,喜茶门店数量分别为163家、390家、695家和约800多家。 时代红利之下,新茶饮品牌和创始人均迎来“高光”时刻。 据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新茶饮行业发展白皮书》,喜茶在2020年的平均客单价为52 -56元,而当年的新茶饮行业的平均客单价为35元。 2021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入选《胡润百富榜》,榜单显示他的财富值为100亿。 分水岭似乎也出现在2021年。新茶饮市场的行业增速,从2020年的26.1%下降至2021年的19%。 在创业邦一篇报道中,曾估算过喜茶的销售额:2018-2021年,喜茶的销售额分别为16.00亿元、35.00亿元、42.00亿元、53.5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2022年,情况变得不再乐观,喜茶的销售额较2021年有所下降,估算的全年销售额为 46.94亿元。 在门店数量上,喜茶也遭遇了瓶颈。2022年,喜茶的门店数量依然在800多家徘徊;当时的分析认为,喜茶坚持的直营模式限制了其门店数量扩张。 行业增长“天花板“见顶,新式茶饮爆发式增长的传奇终将落幕。 “浓眉大眼”的新茶饮优等生,喜茶也开始走上裁员、降价、开放加盟的老路子。 早在2022年初
看
2,45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喜茶降价裁员:从高端霸主到亲民选择,新茶饮江湖谁主沉浮?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18
被字节Pick的柠季,创始人汪洁也要直面红海
新茶饮卷,柠檬茶更卷;被字节、腾讯Pick的柠季,也没有护城河。 选择长沙作为大本营,柠季手打柠檬茶2021年2月在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后;到2022年1月底,柠季门店总数超过300家。这意味着,柠季在创业初期平均1.2天就能开一家新店。 与此同时,柠季在2021年7月获得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2年1月完成A+轮,获得腾讯资本以及老股东超额认购的数亿元投资。 柠季的创始人是傅傅和汪洁,两位创始人分工各不相同。傅傅负责品牌、产品、开店规划等,汪洁则负责组织搭建、战略部署及融资规划等。 新茶饮浪潮下,柠檬茶的赛道更加垂直细分。据汪洁回忆,当初去广东考察时,发现“遍地都是”柠檬茶,但当地的柠檬茶因为口味太酸、太苦涩而阻碍向外扩张;汪洁和傅傅决定把柠檬茶的口味降下来,让柠季的口感普适度更高,也便于推广和破圈。 虽然有了字节跳动、腾讯的投资,柠季的直营门店能够得到扶持;但有媒体分析称, 字节投资新消费,核心需求是最快的方式拿到资本回报;为此,柠季也献出自己的投名状,最大速度扩张门店,半年开店150家。 完成融资后,柠季在2022年曾喊出全国门店数量再翻3番的目标。但是,在疫情“黑天鹅”阴霾之下,柠季放缓开店速度。 目前,柠季的门店扩张采取直营、加盟两种方式。据最新公开数据,柠季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计划2024年门店数突破4000家。 2021年7月,汪洁曾透露,当时排队等待加盟柠季的已有1000多位加盟商。虽然加盟模式帮助柠季迅速完成起步扩张需求,但加盟的痛点在于质量难以把控,这是一把双刃剑。 柠檬成本低、研发门槛低;柠檬水赛道一定程度上,确是一条高毛利的赛道;曾有媒体分析称,柠季的客单价都在15-18元之间,一杯茶的毛利率接近75%。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曾表示,红海的是茶饮,而不是茶饮企业。事实上,柠檬水垂直赛道强敌林立,柠季直面红海竞争。 虽然柠季强调使
看
2,46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被字节Pick的柠季,创始人汪洁也要直面红海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17
降价的风吹到宜家, “中产偶像派”也扛不住了
“浓眉大眼“的宜家也扛不住了。 5月1日起,瑞典家装零售巨头宜家(Ikea)推出新一轮降价,从这也是其在一年内的第三轮降价。 降价的风也吹到了宜家中国:9.99元的肉丸+土豆泥套餐、13.49元的肉酱意面……宜家中国餐厅每周五的打折餐食,被网友戏称为“北欧穷鬼套餐”,继“疯狂星期四”之后,又玩起了“穷鬼套餐星期五“的梗。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宜家中国宣布将对超过300款产品进行价格投资。所谓“价格投资”,宜家中国解释,在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发现大众越发重视理性消费,同时也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换言之,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而言,价格投资约等同于降价啦。 今年初,宜家中国宣布将投入超过一亿元,用于扩大价格投资范围,在2024财年将陆续推出更多的更低价格产品,预计全财年累积超550款,以及部分宜家食品。 具有代表性的降价产品包括:149元的芙萨工作灯降至99元、999元的百灵三斗抽屉柜降至799元等。 当宜家中国宣布价格投资策略后,多家家居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 回顾宜家中国成长史,宜家品牌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中产生活方式”的贩卖标签,逐渐跻身宜家全球TOP10市场;2015财年,宜家中国的销售额以105亿元刷新纪录,同比增长超18%。 根据宜家官方资料,中国市场是其在瑞典以外、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宜家价值链的市场。 4月,宜家中国高级副总裁弗朗索瓦·勃朗特称,将在未来3年内拟投资63亿元,以推动持续性降价策略,并聚焦全渠道的整合与优化等方面。据其透露,宜家中国实行降价策略后,消费者认知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中产偶像派“的宜家中国彻底放下身段,抢夺更下沉的市场。 从宜家全球来看,降价策略对于改善财务数据已经略见成效。2023财年的最后四个月,宜家推出促销降价活动,降价期内零售额迅速上升,拉升 2023财年的零售额同比增长6.6%至476亿欧元。 但是,
看
2,26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降价的风吹到宜家, “中产偶像派”也扛不住了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13
巴奴火锅翻车,杜中兵后悔暗讽海底捞
曾经喊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内涵海底捞的巴奴火锅,又改回了2012年的广告语,试图重回“产品主义”。 巴奴火锅于2001年创立于河南安阳,彼时被视作火锅界的黑马。巴奴火锅创始人的杜中兵,坚信“产品主义”一定会超越“服务主义”,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创立之初,巴奴火锅采用“直营+加盟”模式,门店迅速扩张到100多家;此后,巴奴转型、不断压缩加盟门店数量,直至2015年前后,巴奴在全国的门店均为直营店。 据杜中兵透露,巴奴火锅从2020—2022年合计开店仅有30多家, 2023年合计开店约24家。有数据显示,巴奴火锅在2021年的全年收入超过15亿元。 根据巴奴火锅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巴奴在全国的直营门店超110家。与其它连锁火锅品牌相比,巴奴的门店总量明显要少很多。 据窄门餐眼,截至2023年12月,国内门店数量超过200家的火锅品牌有30多个,其中海底捞门店数超过1300家、呷哺呷哺门店数超过800家、小龙坎超过600家。 曾经有一段时间,巴奴将广告口号改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被指暗讽海底捞;但很显然,杜中兵后悔了,去年又将口号改回“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针对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偏向,杜中兵曾表示,围绕服务做餐饮,容易出现千奇百怪的活动。但是,他的“产品主义”屡次遭受挑战、其产品价格并不完全与其价值相符,而多次引发消费者质疑。 产品定价上,巴奴火锅一直以高价策略来区别其他火锅品牌,其整体定价在海底捞、凑凑之上,而杜中兵并没有打算让巴奴降价。 例如,巴奴火锅曾因售价18元但只有5片的“天价土豆片“而被推向热搜;此外,巴奴火锅收取的15%包厢费也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曾有消费者反映,在巴奴火锅的“神秘顾客”体验活动中,存在诸多限制和套路。 例如,点菜时必须点毛肚和菌汤,锅底可选三味锅、五味锅或自选锅,且如果选择五味
看
2,378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巴奴火锅翻车,杜中兵后悔暗讽海底捞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10
诺亚财富资管收入下降,汪静波“300亿萝卜章”风波未平
“300亿萝卜章”引发的舆论战,也向公众掀开了诺亚财富及创始人汪静波的行业隐秘,为何被戏称为“不坑穷人,专坑富人”? 诺亚财富是一家专注于为高净值人士及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筛选、资产配置以及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据诺亚最近财报,2023年,营收32.95亿元、净利10.09亿元,同比增长6.27%、3.37%;但资产管理业务的总收入同比减少8.4%,由2022年的8.391亿降至2023年的7.685亿,包括“300亿萝卜章“事件在内,或多或少影响诺亚财富的业绩和汪静波的行业声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诺亚旗下歌斐的资产管理规模大致稳定在1,546亿元,较截至2022年略微减少1.6%,且诺亚财富的交易活跃用户数下降,多次 “踩雷”让汪静波的口碑和声誉受损严重,至今余波不断。 在诺亚CIO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把握小确幸,投资大趋势——2024CIO报告全球篇》中,汪静波称,财富管理机构应坚守金融行业的常识;并表示将持续致力加强投研建设的投入,并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建议,保护客户来之不易的资金。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诺亚财富及汪静波早已卷入多个金融风波,接二连三的踩雷也或多或少影响到诺亚财富的业绩与汪静波的声誉。 据诺亚财富的历年金融风波统计,自2014年起诺亚财富便频频爆雷。 2014年,由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诺亚财富支持募集的万家共赢景泰基金被爆出基金管理人景泰管理公司蓄意诈骗,擅自挪用通过诺亚募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巨额资金,被法院认定为“合同诈骗罪”;2016年11月,诺亚财富承销的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被曝出烂尾…… 自2017年以来,歌斐资产旗下私募产品还先后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暴风集团、承兴国际、新城控股、天神娱乐等诸多上市公司大雷。 其中,2017年,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踩雷乐视23亿元;2018年3月,投资新三板“深陷”套牢,曾引发诺亚财富中层与客
看
1,663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诺亚财富资管收入下降,汪静波“300亿萝卜章”风波未平
不二研究
不二研究
·
2024-05-09
00后抛弃新氧、上游抗议低价,金星又被打脸了
作为“颜值焦虑”的受益者,新氧也面临自己的焦虑。 据新氧最近发布的年报,2023年营收14.9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21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是,这仅是源于2022年公司业绩的低基数对比,并不能说明新氧科技业绩恢复。 据2023年报,新氧流量触顶、MAU连续4季度同比下降;其预订服务的收入2060万元(约合290万美元),在去年同期1.28亿的低基数上进一步下降21.3%。 新氧CEO金星曾预判“医美必将成为整个00后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但从平台用户数来看,2023年,新氧科技季度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降,Q1-Q4季度MAU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270万,同比下降22.73%、14.29%、20.51%及32.5%,新氧流量触顶、核心业务运营并不乐观,00后似乎在抛弃新氧。 这份成绩单并没有带来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新氧市值蒸发严重,从巅峰期的20亿美元跌到不足1.5亿美元;作为“颜值焦虑”赛道的受益者,新氧创始人金星也要直面业绩、市值与战略的多重焦虑。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美服务在线平台,新氧的创始人金星却是一位技术直男,曾在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职,也曾于2007年创办国内最早的社交购物分享社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金星瞄准“颜值经济”赛道创立新氧。 此后,新氧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医美平台的第一股。 金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变医美的行业乱象,在他看来,医美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虽然线上交易量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安全隐患等,使得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金星认为,医美行业的本质是医疗交付,只有真正进入到产业里,连接重构医生、机构、医疗器械等生产要素,才能提升行业医疗交付水平。 但是,新氧近期却屡次被上游生产商怒批低价宣传扰乱市场价格;其中,锦波生物两度公开 “炮轰
看
2,559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00后抛弃新氧、上游抗议低价,金星又被打脸了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089525718628460","uuid":"4089525718628460","gmtCreate":1626422654776,"gmtModify":1645095789809,"name":"不二研究","pinyin":"beyjbueryanjiu","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追逐商业深度,探索创新经济。","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258,"headSize":0,"tweetSize":332,"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badge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1","templateUuid":"e50ce593bb40487ebfb542ca54f6a561","name":"出道虎友","description":"加入老虎社区500天","big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e4d0ca1da0456dc7894c946d44bf9ab","small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0f2f65e8ce4cfaae8db2bea9b127f58b","grayImgUrl":"https://static.tigerbbs.com/c5948a31b6edf154422335b265235809","redirectLinkEnabled":0,"redirectLink":null,"hasAllocated":1,"isWearing":0,"stamp":null,"stampPosition":0,"hasStamp":0,"allocationCount":1,"allocatedDate":"2022.11.29","exceedPercentage":null,"individualDisplayEnabled":0,"backgroundColor":null,"fontColor":null,"individualDisplaySort":0,"categoryType":1001}],"userBadgeCount":1,"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309331491311616,"gmtCreate":1716547981211,"gmtModify":1716557081508,"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营收净利双降、股东减持,大降价也救不了良品铺子","htmlText":"号称“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铺子(603719.SH)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719\">$良品铺子(603719)$</a> ,正遭遇部分股东的“用脚投票”。 5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连发两份减持公告,其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以上股东达永有限公司,两者均计划减持。 其中,宁波汉意由良品铺子的创始团队杨红春、杨银芬控制,也即良品铺子的合伙人公司;此次减持也是良品铺子上市以来,创始团队的首次减持。 良品铺子在2006年成立于湖北武汉,创始团队有三人,分别为杨红春、杨银芬和张国强。2023年11月,杨银芬重新出任良品铺子的总经理及董事长,而杨红春则仅担任董事。 减持或有迹可循,良品铺子上个月公布的2023年报,并没有向市场传递乐观信号:2023年,良品铺子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净利1.8亿元,同比下降46.26%;扣非净利0.65亿元,同比下跌68.82%。 这是良品铺子上市后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且净利、扣非净利润也是近6年最低谷。 良品铺子解释称,营收下降是受市场及平台变化影响,来自线上渠道的营收下降。2023年,良品铺子线上业务的营收31.67亿元,当期主营业务占比39.83%;较去年同比下降32.58%。 在线下门店数量上,良品铺子去年新开了679家门店,包括455家直营店和224家加盟店;与此同时,关闭了612家门店,包括197家直营店和415家加盟店。 截至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拥有3293家门店,包括1256家直营店和2037家加盟店。 为什么良品铺子卖不动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线下渠道仍占休闲食品流通份额的85%以上,而电商平台增长则逐步放缓。 在零食连锁经营的浪潮中,良品铺子曾以高端零食为卖点切入市场,从低端零食中杀出重围;最终以“高端零食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 新消费浪潮","listText":"号称“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铺子(603719.SH) <a href=\"https://laohu8.com/S/603719\">$良品铺子(603719)$</a> ,正遭遇部分股东的“用脚投票”。 5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连发两份减持公告,其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以上股东达永有限公司,两者均计划减持。 其中,宁波汉意由良品铺子的创始团队杨红春、杨银芬控制,也即良品铺子的合伙人公司;此次减持也是良品铺子上市以来,创始团队的首次减持。 良品铺子在2006年成立于湖北武汉,创始团队有三人,分别为杨红春、杨银芬和张国强。2023年11月,杨银芬重新出任良品铺子的总经理及董事长,而杨红春则仅担任董事。 减持或有迹可循,良品铺子上个月公布的2023年报,并没有向市场传递乐观信号:2023年,良品铺子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净利1.8亿元,同比下降46.26%;扣非净利0.65亿元,同比下跌68.82%。 这是良品铺子上市后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且净利、扣非净利润也是近6年最低谷。 良品铺子解释称,营收下降是受市场及平台变化影响,来自线上渠道的营收下降。2023年,良品铺子线上业务的营收31.67亿元,当期主营业务占比39.83%;较去年同比下降32.58%。 在线下门店数量上,良品铺子去年新开了679家门店,包括455家直营店和224家加盟店;与此同时,关闭了612家门店,包括197家直营店和415家加盟店。 截至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拥有3293家门店,包括1256家直营店和2037家加盟店。 为什么良品铺子卖不动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线下渠道仍占休闲食品流通份额的85%以上,而电商平台增长则逐步放缓。 在零食连锁经营的浪潮中,良品铺子曾以高端零食为卖点切入市场,从低端零食中杀出重围;最终以“高端零食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 新消费浪潮","text":"号称“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良品铺子(603719.SH) $良品铺子(603719)$ ,正遭遇部分股东的“用脚投票”。 5月17日晚间,良品铺子连发两份减持公告,其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以上股东达永有限公司,两者均计划减持。 其中,宁波汉意由良品铺子的创始团队杨红春、杨银芬控制,也即良品铺子的合伙人公司;此次减持也是良品铺子上市以来,创始团队的首次减持。 良品铺子在2006年成立于湖北武汉,创始团队有三人,分别为杨红春、杨银芬和张国强。2023年11月,杨银芬重新出任良品铺子的总经理及董事长,而杨红春则仅担任董事。 减持或有迹可循,良品铺子上个月公布的2023年报,并没有向市场传递乐观信号:2023年,良品铺子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14.76%;净利1.8亿元,同比下降46.26%;扣非净利0.65亿元,同比下跌68.82%。 这是良品铺子上市后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且净利、扣非净利润也是近6年最低谷。 良品铺子解释称,营收下降是受市场及平台变化影响,来自线上渠道的营收下降。2023年,良品铺子线上业务的营收31.67亿元,当期主营业务占比39.83%;较去年同比下降32.58%。 在线下门店数量上,良品铺子去年新开了679家门店,包括455家直营店和224家加盟店;与此同时,关闭了612家门店,包括197家直营店和415家加盟店。 截至2023年年底,良品铺子拥有3293家门店,包括1256家直营店和2037家加盟店。 为什么良品铺子卖不动了?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线下渠道仍占休闲食品流通份额的85%以上,而电商平台增长则逐步放缓。 在零食连锁经营的浪潮中,良品铺子曾以高端零食为卖点切入市场,从低端零食中杀出重围;最终以“高端零食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 新消费浪潮","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aa6c56717f89532615774658f3aa3af","width":"940","height":"64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ead732be8780e5ab3da7b76a2477975","width":"940","height":"64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81961d9f4542ca34bb7aaa3eec518d7","width":"1080","height":"68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933149131161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68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8971157749872,"gmtCreate":1716460154922,"gmtModify":1716460206899,"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虎牙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林松涛“三年计划“的游戏服务,没能扛起增收大旗","htmlText":"直播内卷的风,从大平台吹到了游戏直播的垂直赛道。 “游戏直播第一股”虎牙(NYSE:HUYA),已经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 据虎牙最近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当期营收15.04亿,同比减少23.1%。这已经是虎牙连续第10个季度营收下滑。 2018年5月,虎牙登陆纽交所,号称中国的“游戏直播第一股”。其IPO发行价为12美元/股;此后股价一度飙升到50.16美元/股,巅峰期的市值超过百亿美元。 截至5月22日美股收盘,虎牙报收5.83美元/股,对应市值13.27亿美元;市值下跌超9成。 对比上市后的单季度营收,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29.9亿元,是虎牙上市后收获的最高单季度营收。三年后,虎牙的单季营收已经较巅峰时期 “腰斩“。 此前的2022-2024年,虎牙在当年一季度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同比下降5.38%、20.91%、22.84%。 作为一家游戏直播起家的公司,虎牙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直播、“广告和其他业务”两部分。其中,直播业务是虎牙的支柱板块,撑起超八成营收。 2024年第一季度,虎牙来自直播的收入12.60亿元,当期营收占比83.8%,同比下降32.2%。这也是其直播收入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虎牙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持续疲软,及公司为支持战略转型和审慎经营而进行的主动业务调整。 一季度的付费用户减少,也是导致直播收入下滑的原因之一。 尽管虎牙在2024年一季度进行产品升级,并举办系列创新的电子竞技活动和运营活动,但这些努力似乎未能有效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活跃度。 据一季报:虎牙2024Q1的付费用户为440万,同比2023Q1减少了80万。 目前,腾讯是虎牙的第一大股东;据虎牙一季报,截至3月31日,腾讯持股占比66%。 去年,虎牙经历了系列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2023年5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接替黄凌冬出任虎牙董事长;3个月后,虎牙首任CEO","listText":"直播内卷的风,从大平台吹到了游戏直播的垂直赛道。 “游戏直播第一股”虎牙(NYSE:HUYA),已经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 据虎牙最近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当期营收15.04亿,同比减少23.1%。这已经是虎牙连续第10个季度营收下滑。 2018年5月,虎牙登陆纽交所,号称中国的“游戏直播第一股”。其IPO发行价为12美元/股;此后股价一度飙升到50.16美元/股,巅峰期的市值超过百亿美元。 截至5月22日美股收盘,虎牙报收5.83美元/股,对应市值13.27亿美元;市值下跌超9成。 对比上市后的单季度营收,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29.9亿元,是虎牙上市后收获的最高单季度营收。三年后,虎牙的单季营收已经较巅峰时期 “腰斩“。 此前的2022-2024年,虎牙在当年一季度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同比下降5.38%、20.91%、22.84%。 作为一家游戏直播起家的公司,虎牙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直播、“广告和其他业务”两部分。其中,直播业务是虎牙的支柱板块,撑起超八成营收。 2024年第一季度,虎牙来自直播的收入12.60亿元,当期营收占比83.8%,同比下降32.2%。这也是其直播收入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虎牙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持续疲软,及公司为支持战略转型和审慎经营而进行的主动业务调整。 一季度的付费用户减少,也是导致直播收入下滑的原因之一。 尽管虎牙在2024年一季度进行产品升级,并举办系列创新的电子竞技活动和运营活动,但这些努力似乎未能有效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活跃度。 据一季报:虎牙2024Q1的付费用户为440万,同比2023Q1减少了80万。 目前,腾讯是虎牙的第一大股东;据虎牙一季报,截至3月31日,腾讯持股占比66%。 去年,虎牙经历了系列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2023年5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接替黄凌冬出任虎牙董事长;3个月后,虎牙首任CEO","text":"直播内卷的风,从大平台吹到了游戏直播的垂直赛道。 “游戏直播第一股”虎牙(NYSE:HUYA),已经连续10个季度营收下滑。 据虎牙最近发布的2024年一季报,当期营收15.04亿,同比减少23.1%。这已经是虎牙连续第10个季度营收下滑。 2018年5月,虎牙登陆纽交所,号称中国的“游戏直播第一股”。其IPO发行价为12美元/股;此后股价一度飙升到50.16美元/股,巅峰期的市值超过百亿美元。 截至5月22日美股收盘,虎牙报收5.83美元/股,对应市值13.27亿美元;市值下跌超9成。 对比上市后的单季度营收,2020年第四季度营收29.9亿元,是虎牙上市后收获的最高单季度营收。三年后,虎牙的单季营收已经较巅峰时期 “腰斩“。 此前的2022-2024年,虎牙在当年一季度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分别同比下降5.38%、20.91%、22.84%。 作为一家游戏直播起家的公司,虎牙的营收主要来自于直播、“广告和其他业务”两部分。其中,直播业务是虎牙的支柱板块,撑起超八成营收。 2024年第一季度,虎牙来自直播的收入12.60亿元,当期营收占比83.8%,同比下降32.2%。这也是其直播收入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虎牙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和行业环境持续疲软,及公司为支持战略转型和审慎经营而进行的主动业务调整。 一季度的付费用户减少,也是导致直播收入下滑的原因之一。 尽管虎牙在2024年一季度进行产品升级,并举办系列创新的电子竞技活动和运营活动,但这些努力似乎未能有效提升用户的付费意愿和活跃度。 据一季报:虎牙2024Q1的付费用户为440万,同比2023Q1减少了80万。 目前,腾讯是虎牙的第一大股东;据虎牙一季报,截至3月31日,腾讯持股占比66%。 去年,虎牙经历了系列人事变动和战略调整:2023年5月,腾讯副总裁林松涛接替黄凌冬出任虎牙董事长;3个月后,虎牙首任CEO","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60b34fe03821460a7974f27f47a1c34","width":"1080","height":"721"}],"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2,"link":"https://laohu8.com/post/30897115774987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92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8830821196072,"gmtCreate":1716425950706,"gmtModify":17164286420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华熙生物跌落神坛,“玻尿酸女王“赵燕进退两难 ","htmlText":"昔日的“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年报。 截至5月22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64.55元/股,对应市值310.9亿元;对比巅峰期的1500亿元市值高点,其市值已经缩水近8成。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玻尿酸原料市场的公司,华熙生物被称为“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也被称作“玻尿酸女王”。 在A股“医美三巨头”中,华熙生物曾是头号选手,营收从18.9亿一路涨到63.6亿,凭借巅峰期千亿市值的玻尿酸“神话”,被视作医美界茅台。 据华熙生物发布了2023全年财报财报显示, 2023年,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 华熙生物支撑营收“半壁江山”的功能性护肤业务,在去年首次出现下滑。2023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 37.57 亿元,当期营收占比61.84%;较上一年同比下降 18.45%。 2023年上半年,其功能性业务以玻尿酸精华、面膜、手膜为主,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活4大功能性护肤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2023年报中,未披露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四大品牌的具体营收数据。 2023全年下滑有迹可循。在2023上半年,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19.66 亿元,已经同比下降 7.56%。 此前的2019-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业务一直保持超过100%的增速。即使在2022年,该业务也保持38.8%的同比增速。 有分析认为,华熙生物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等多个品牌,在2023年最重要大促节点“双11“的销售额差强人意。电商平台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对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称,华熙生物不只是玻尿酸生产商,而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驱动的公司”。定位于生物科技驱动的华熙生物,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仅有4.46亿元,研发费率仅为","listText":"昔日的“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年报。 截至5月22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64.55元/股,对应市值310.9亿元;对比巅峰期的1500亿元市值高点,其市值已经缩水近8成。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玻尿酸原料市场的公司,华熙生物被称为“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也被称作“玻尿酸女王”。 在A股“医美三巨头”中,华熙生物曾是头号选手,营收从18.9亿一路涨到63.6亿,凭借巅峰期千亿市值的玻尿酸“神话”,被视作医美界茅台。 据华熙生物发布了2023全年财报财报显示, 2023年,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 华熙生物支撑营收“半壁江山”的功能性护肤业务,在去年首次出现下滑。2023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 37.57 亿元,当期营收占比61.84%;较上一年同比下降 18.45%。 2023年上半年,其功能性业务以玻尿酸精华、面膜、手膜为主,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活4大功能性护肤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2023年报中,未披露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四大品牌的具体营收数据。 2023全年下滑有迹可循。在2023上半年,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19.66 亿元,已经同比下降 7.56%。 此前的2019-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业务一直保持超过100%的增速。即使在2022年,该业务也保持38.8%的同比增速。 有分析认为,华熙生物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等多个品牌,在2023年最重要大促节点“双11“的销售额差强人意。电商平台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对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称,华熙生物不只是玻尿酸生产商,而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驱动的公司”。定位于生物科技驱动的华熙生物,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仅有4.46亿元,研发费率仅为","text":"昔日的“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交出一份营收、净利双降的年报。 截至5月22日收盘,华熙生物报收64.55元/股,对应市值310.9亿元;对比巅峰期的1500亿元市值高点,其市值已经缩水近8成。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玻尿酸原料市场的公司,华熙生物被称为“玻尿酸大王”,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也被称作“玻尿酸女王”。 在A股“医美三巨头”中,华熙生物曾是头号选手,营收从18.9亿一路涨到63.6亿,凭借巅峰期千亿市值的玻尿酸“神话”,被视作医美界茅台。 据华熙生物发布了2023全年财报财报显示, 2023年,营收60.76亿元,同比下降4.45%;净利5.93亿元,同比下降38.97%。 华熙生物支撑营收“半壁江山”的功能性护肤业务,在去年首次出现下滑。2023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营收 37.57 亿元,当期营收占比61.84%;较上一年同比下降 18.45%。 2023年上半年,其功能性业务以玻尿酸精华、面膜、手膜为主,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活4大功能性护肤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在2023年报中,未披露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四大品牌的具体营收数据。 2023全年下滑有迹可循。在2023上半年,其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实现收入 19.66 亿元,已经同比下降 7.56%。 此前的2019-2021年,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业务一直保持超过100%的增速。即使在2022年,该业务也保持38.8%的同比增速。 有分析认为,华熙生物润百颜、夸迪、米蓓尔、BM 肌等多个品牌,在2023年最重要大促节点“双11“的销售额差强人意。电商平台竞争加剧、流量成本上升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都对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称,华熙生物不只是玻尿酸生产商,而是一家“合成生物科技驱动的公司”。定位于生物科技驱动的华熙生物,在2023年的研发投入仅有4.46亿元,研发费率仅为","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526d654c8ba9f3e1edd4d88dbe6796c7","width":"469","height":"31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883082119607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73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8494463180992,"gmtCreate":1716337968458,"gmtModify":1716341612357,"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蕉下收割防晒智商税,创始人马龙”防晒黑科技“被质疑","htmlText":"当《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五季的姐姐们,室内训练也穿着防晒衣;防晒旺季又从线上卷到线下! 在00后西西的认知里,简单的涂抹防晒霜远远不够,必须360度全方位无死角防晒穿搭,防晒衣、防晒口罩、遮阳帽、墨镜、防晒口罩、防晒冰袖,越齐全越“硬核”防晒。 西西笑称自己夏天出门的全副武装,就是城市里的“养蜂人”。 这究竟是防晒“智商税“还是“悦已经济“? 提及“硬防晒“占据消费者心智,首先逃不掉的就是蕉下。 2013年,蕉下横空出世,以防晒为主要卖点的胶囊小黑伞,很快成为网红产品;此后,蕉下推出多款防晒产品,如防晒帽、防晒衣等,并扩展到城市户外产品线。 然而,关于蕉下防晒黑科技的争议从未停止。蕉下的创始人马龙和联合创始人林泽,两人都是85后的理工男,创业初期对外宣称自主研发出多项防晒“黑科技”。 包括自研推出L.R.C涂层技术、Air Loop面料等核心技术,早期成为蕉下的品牌加分项。但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质疑,于运动产品而言,这些技术算不 “独特”,如Air Loop面料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品牌,以便夏日迅速降温。 尽管蕉下声称其产品采用了创新的黑胶科技,具有很强的防晒性能;但是,蕉下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引发公众对于其防晒黑科技真实性的怀疑。 据蕉下招股书显示, 2019年-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总营收近60亿,其中广告及营销费用超10亿,但研发费用不足2亿。 具体而言,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7.25亿元,营销费率分别为32.45%、40.7%、45.9%、32.8%。 同期,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6320万元,研发费率分别为5%、4.5%、3.0%、2.9%。 蕉下高营销低研发的策略,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落后,反而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负担,让防","listText":"当《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五季的姐姐们,室内训练也穿着防晒衣;防晒旺季又从线上卷到线下! 在00后西西的认知里,简单的涂抹防晒霜远远不够,必须360度全方位无死角防晒穿搭,防晒衣、防晒口罩、遮阳帽、墨镜、防晒口罩、防晒冰袖,越齐全越“硬核”防晒。 西西笑称自己夏天出门的全副武装,就是城市里的“养蜂人”。 这究竟是防晒“智商税“还是“悦已经济“? 提及“硬防晒“占据消费者心智,首先逃不掉的就是蕉下。 2013年,蕉下横空出世,以防晒为主要卖点的胶囊小黑伞,很快成为网红产品;此后,蕉下推出多款防晒产品,如防晒帽、防晒衣等,并扩展到城市户外产品线。 然而,关于蕉下防晒黑科技的争议从未停止。蕉下的创始人马龙和联合创始人林泽,两人都是85后的理工男,创业初期对外宣称自主研发出多项防晒“黑科技”。 包括自研推出L.R.C涂层技术、Air Loop面料等核心技术,早期成为蕉下的品牌加分项。但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质疑,于运动产品而言,这些技术算不 “独特”,如Air Loop面料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品牌,以便夏日迅速降温。 尽管蕉下声称其产品采用了创新的黑胶科技,具有很强的防晒性能;但是,蕉下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引发公众对于其防晒黑科技真实性的怀疑。 据蕉下招股书显示, 2019年-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总营收近60亿,其中广告及营销费用超10亿,但研发费用不足2亿。 具体而言,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7.25亿元,营销费率分别为32.45%、40.7%、45.9%、32.8%。 同期,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6320万元,研发费率分别为5%、4.5%、3.0%、2.9%。 蕉下高营销低研发的策略,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落后,反而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负担,让防","text":"当《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五季的姐姐们,室内训练也穿着防晒衣;防晒旺季又从线上卷到线下! 在00后西西的认知里,简单的涂抹防晒霜远远不够,必须360度全方位无死角防晒穿搭,防晒衣、防晒口罩、遮阳帽、墨镜、防晒口罩、防晒冰袖,越齐全越“硬核”防晒。 西西笑称自己夏天出门的全副武装,就是城市里的“养蜂人”。 这究竟是防晒“智商税“还是“悦已经济“? 提及“硬防晒“占据消费者心智,首先逃不掉的就是蕉下。 2013年,蕉下横空出世,以防晒为主要卖点的胶囊小黑伞,很快成为网红产品;此后,蕉下推出多款防晒产品,如防晒帽、防晒衣等,并扩展到城市户外产品线。 然而,关于蕉下防晒黑科技的争议从未停止。蕉下的创始人马龙和联合创始人林泽,两人都是85后的理工男,创业初期对外宣称自主研发出多项防晒“黑科技”。 包括自研推出L.R.C涂层技术、Air Loop面料等核心技术,早期成为蕉下的品牌加分项。但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质疑,于运动产品而言,这些技术算不 “独特”,如Air Loop面料早已被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品牌,以便夏日迅速降温。 尽管蕉下声称其产品采用了创新的黑胶科技,具有很强的防晒性能;但是,蕉下重营销轻研发的策略,引发公众对于其防晒黑科技真实性的怀疑。 据蕉下招股书显示, 2019年-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总营收近60亿,其中广告及营销费用超10亿,但研发费用不足2亿。 具体而言,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营销费用分别为1.25亿元、3.23亿元、11.04亿元、7.25亿元,营销费率分别为32.45%、40.7%、45.9%、32.8%。 同期,2019-2022年上半年蕉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7160万元、6320万元,研发费率分别为5%、4.5%、3.0%、2.9%。 蕉下高营销低研发的策略,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落后,反而成为消费者的一种负担,让防","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dd2195e90f55b88292acfc1cce126fa","width":"940","height":"64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849446318099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21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7940604514632,"gmtCreate":1716202654604,"gmtModify":1716202672303,"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喜茶降价裁员:从高端霸主到亲民选择,新茶饮江湖谁主沉浮?","htmlText":"因谐音“我爱你”, 5月20日也成为许多新人领证的大喜之日。 新茶饮品牌喜茶,每逢520推出的新人“喜上加喜”营销,常会借势出圈。 但是,今年的“喜上加喜”也没能平息有关“喜茶降价”的热议。 “4元一杯,喜茶急了”,起因是今年五一假期后,有喜茶北京用户发现,抢到喜茶买一赠一券后,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券后只要4元一杯,甚至比蜜雪冰城还便宜。 尽管这只是喜茶12周年庆的限时活动;甚至喜茶的高端新业态“喜茶·茶坊BLACK”首店,于5月15日入驻北京三里屯,更多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喜茶竟然比蜜雪冰城还便宜了” 作为新茶饮的优等生,喜茶曾经一骑绝尘,站在在新茶饮赛道的金字塔尖。 2018- 2021年,喜茶门店数量分别为163家、390家、695家和约800多家。 时代红利之下,新茶饮品牌和创始人均迎来“高光”时刻。 据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新茶饮行业发展白皮书》,喜茶在2020年的平均客单价为52 -56元,而当年的新茶饮行业的平均客单价为35元。 2021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入选《胡润百富榜》,榜单显示他的财富值为100亿。 分水岭似乎也出现在2021年。新茶饮市场的行业增速,从2020年的26.1%下降至2021年的19%。 在创业邦一篇报道中,曾估算过喜茶的销售额:2018-2021年,喜茶的销售额分别为16.00亿元、35.00亿元、42.00亿元、53.5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2022年,情况变得不再乐观,喜茶的销售额较2021年有所下降,估算的全年销售额为 46.94亿元。 在门店数量上,喜茶也遭遇了瓶颈。2022年,喜茶的门店数量依然在800多家徘徊;当时的分析认为,喜茶坚持的直营模式限制了其门店数量扩张。 行业增长“天花板“见顶,新式茶饮爆发式增长的传奇终将落幕。 “浓眉大眼”的新茶饮优等生,喜茶也开始走上裁员、降价、开放加盟的老路子。 早在2022年初","listText":"因谐音“我爱你”, 5月20日也成为许多新人领证的大喜之日。 新茶饮品牌喜茶,每逢520推出的新人“喜上加喜”营销,常会借势出圈。 但是,今年的“喜上加喜”也没能平息有关“喜茶降价”的热议。 “4元一杯,喜茶急了”,起因是今年五一假期后,有喜茶北京用户发现,抢到喜茶买一赠一券后,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券后只要4元一杯,甚至比蜜雪冰城还便宜。 尽管这只是喜茶12周年庆的限时活动;甚至喜茶的高端新业态“喜茶·茶坊BLACK”首店,于5月15日入驻北京三里屯,更多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喜茶竟然比蜜雪冰城还便宜了” 作为新茶饮的优等生,喜茶曾经一骑绝尘,站在在新茶饮赛道的金字塔尖。 2018- 2021年,喜茶门店数量分别为163家、390家、695家和约800多家。 时代红利之下,新茶饮品牌和创始人均迎来“高光”时刻。 据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新茶饮行业发展白皮书》,喜茶在2020年的平均客单价为52 -56元,而当年的新茶饮行业的平均客单价为35元。 2021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入选《胡润百富榜》,榜单显示他的财富值为100亿。 分水岭似乎也出现在2021年。新茶饮市场的行业增速,从2020年的26.1%下降至2021年的19%。 在创业邦一篇报道中,曾估算过喜茶的销售额:2018-2021年,喜茶的销售额分别为16.00亿元、35.00亿元、42.00亿元、53.5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2022年,情况变得不再乐观,喜茶的销售额较2021年有所下降,估算的全年销售额为 46.94亿元。 在门店数量上,喜茶也遭遇了瓶颈。2022年,喜茶的门店数量依然在800多家徘徊;当时的分析认为,喜茶坚持的直营模式限制了其门店数量扩张。 行业增长“天花板“见顶,新式茶饮爆发式增长的传奇终将落幕。 “浓眉大眼”的新茶饮优等生,喜茶也开始走上裁员、降价、开放加盟的老路子。 早在2022年初","text":"因谐音“我爱你”, 5月20日也成为许多新人领证的大喜之日。 新茶饮品牌喜茶,每逢520推出的新人“喜上加喜”营销,常会借势出圈。 但是,今年的“喜上加喜”也没能平息有关“喜茶降价”的热议。 “4元一杯,喜茶急了”,起因是今年五一假期后,有喜茶北京用户发现,抢到喜茶买一赠一券后,原价8元的“纯绿茶妍后”,券后只要4元一杯,甚至比蜜雪冰城还便宜。 尽管这只是喜茶12周年庆的限时活动;甚至喜茶的高端新业态“喜茶·茶坊BLACK”首店,于5月15日入驻北京三里屯,更多的关注点还是聚焦在“喜茶竟然比蜜雪冰城还便宜了” 作为新茶饮的优等生,喜茶曾经一骑绝尘,站在在新茶饮赛道的金字塔尖。 2018- 2021年,喜茶门店数量分别为163家、390家、695家和约800多家。 时代红利之下,新茶饮品牌和创始人均迎来“高光”时刻。 据沙利文发布的《中国新茶饮行业发展白皮书》,喜茶在2020年的平均客单价为52 -56元,而当年的新茶饮行业的平均客单价为35元。 2021年,喜茶创始人聂云宸入选《胡润百富榜》,榜单显示他的财富值为100亿。 分水岭似乎也出现在2021年。新茶饮市场的行业增速,从2020年的26.1%下降至2021年的19%。 在创业邦一篇报道中,曾估算过喜茶的销售额:2018-2021年,喜茶的销售额分别为16.00亿元、35.00亿元、42.00亿元、53.53亿元,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2022年,情况变得不再乐观,喜茶的销售额较2021年有所下降,估算的全年销售额为 46.94亿元。 在门店数量上,喜茶也遭遇了瓶颈。2022年,喜茶的门店数量依然在800多家徘徊;当时的分析认为,喜茶坚持的直营模式限制了其门店数量扩张。 行业增长“天花板“见顶,新式茶饮爆发式增长的传奇终将落幕。 “浓眉大眼”的新茶饮优等生,喜茶也开始走上裁员、降价、开放加盟的老路子。 早在2022年初","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cb1b3de089377eac704e42c000963bb","width":"940","height":"64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afd8976afce7ac7926aac29b69d0726","width":"940","height":"644"},{"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77b2eb930e387b59f4f240d3d1cd23d","width":"1080","height":"70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794060451463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5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6904490807296,"gmtCreate":1715962565555,"gmtModify":1715962745089,"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被字节Pick的柠季,创始人汪洁也要直面红海","htmlText":"新茶饮卷,柠檬茶更卷;被字节、腾讯Pick的柠季,也没有护城河。 选择长沙作为大本营,柠季手打柠檬茶2021年2月在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后;到2022年1月底,柠季门店总数超过300家。这意味着,柠季在创业初期平均1.2天就能开一家新店。 与此同时,柠季在2021年7月获得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2年1月完成A+轮,获得腾讯资本以及老股东超额认购的数亿元投资。 柠季的创始人是傅傅和汪洁,两位创始人分工各不相同。傅傅负责品牌、产品、开店规划等,汪洁则负责组织搭建、战略部署及融资规划等。 新茶饮浪潮下,柠檬茶的赛道更加垂直细分。据汪洁回忆,当初去广东考察时,发现“遍地都是”柠檬茶,但当地的柠檬茶因为口味太酸、太苦涩而阻碍向外扩张;汪洁和傅傅决定把柠檬茶的口味降下来,让柠季的口感普适度更高,也便于推广和破圈。 虽然有了字节跳动、腾讯的投资,柠季的直营门店能够得到扶持;但有媒体分析称, 字节投资新消费,核心需求是最快的方式拿到资本回报;为此,柠季也献出自己的投名状,最大速度扩张门店,半年开店150家。 完成融资后,柠季在2022年曾喊出全国门店数量再翻3番的目标。但是,在疫情“黑天鹅”阴霾之下,柠季放缓开店速度。 目前,柠季的门店扩张采取直营、加盟两种方式。据最新公开数据,柠季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计划2024年门店数突破4000家。 2021年7月,汪洁曾透露,当时排队等待加盟柠季的已有1000多位加盟商。虽然加盟模式帮助柠季迅速完成起步扩张需求,但加盟的痛点在于质量难以把控,这是一把双刃剑。 柠檬成本低、研发门槛低;柠檬水赛道一定程度上,确是一条高毛利的赛道;曾有媒体分析称,柠季的客单价都在15-18元之间,一杯茶的毛利率接近75%。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曾表示,红海的是茶饮,而不是茶饮企业。事实上,柠檬水垂直赛道强敌林立,柠季直面红海竞争。 虽然柠季强调使","listText":"新茶饮卷,柠檬茶更卷;被字节、腾讯Pick的柠季,也没有护城河。 选择长沙作为大本营,柠季手打柠檬茶2021年2月在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后;到2022年1月底,柠季门店总数超过300家。这意味着,柠季在创业初期平均1.2天就能开一家新店。 与此同时,柠季在2021年7月获得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2年1月完成A+轮,获得腾讯资本以及老股东超额认购的数亿元投资。 柠季的创始人是傅傅和汪洁,两位创始人分工各不相同。傅傅负责品牌、产品、开店规划等,汪洁则负责组织搭建、战略部署及融资规划等。 新茶饮浪潮下,柠檬茶的赛道更加垂直细分。据汪洁回忆,当初去广东考察时,发现“遍地都是”柠檬茶,但当地的柠檬茶因为口味太酸、太苦涩而阻碍向外扩张;汪洁和傅傅决定把柠檬茶的口味降下来,让柠季的口感普适度更高,也便于推广和破圈。 虽然有了字节跳动、腾讯的投资,柠季的直营门店能够得到扶持;但有媒体分析称, 字节投资新消费,核心需求是最快的方式拿到资本回报;为此,柠季也献出自己的投名状,最大速度扩张门店,半年开店150家。 完成融资后,柠季在2022年曾喊出全国门店数量再翻3番的目标。但是,在疫情“黑天鹅”阴霾之下,柠季放缓开店速度。 目前,柠季的门店扩张采取直营、加盟两种方式。据最新公开数据,柠季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计划2024年门店数突破4000家。 2021年7月,汪洁曾透露,当时排队等待加盟柠季的已有1000多位加盟商。虽然加盟模式帮助柠季迅速完成起步扩张需求,但加盟的痛点在于质量难以把控,这是一把双刃剑。 柠檬成本低、研发门槛低;柠檬水赛道一定程度上,确是一条高毛利的赛道;曾有媒体分析称,柠季的客单价都在15-18元之间,一杯茶的毛利率接近75%。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曾表示,红海的是茶饮,而不是茶饮企业。事实上,柠檬水垂直赛道强敌林立,柠季直面红海竞争。 虽然柠季强调使","text":"新茶饮卷,柠檬茶更卷;被字节、腾讯Pick的柠季,也没有护城河。 选择长沙作为大本营,柠季手打柠檬茶2021年2月在长沙开出第一家门店后;到2022年1月底,柠季门店总数超过300家。这意味着,柠季在创业初期平均1.2天就能开一家新店。 与此同时,柠季在2021年7月获得字节跳动、顺为资本数千万人民币的A轮融资;2022年1月完成A+轮,获得腾讯资本以及老股东超额认购的数亿元投资。 柠季的创始人是傅傅和汪洁,两位创始人分工各不相同。傅傅负责品牌、产品、开店规划等,汪洁则负责组织搭建、战略部署及融资规划等。 新茶饮浪潮下,柠檬茶的赛道更加垂直细分。据汪洁回忆,当初去广东考察时,发现“遍地都是”柠檬茶,但当地的柠檬茶因为口味太酸、太苦涩而阻碍向外扩张;汪洁和傅傅决定把柠檬茶的口味降下来,让柠季的口感普适度更高,也便于推广和破圈。 虽然有了字节跳动、腾讯的投资,柠季的直营门店能够得到扶持;但有媒体分析称, 字节投资新消费,核心需求是最快的方式拿到资本回报;为此,柠季也献出自己的投名状,最大速度扩张门店,半年开店150家。 完成融资后,柠季在2022年曾喊出全国门店数量再翻3番的目标。但是,在疫情“黑天鹅”阴霾之下,柠季放缓开店速度。 目前,柠季的门店扩张采取直营、加盟两种方式。据最新公开数据,柠季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计划2024年门店数突破4000家。 2021年7月,汪洁曾透露,当时排队等待加盟柠季的已有1000多位加盟商。虽然加盟模式帮助柠季迅速完成起步扩张需求,但加盟的痛点在于质量难以把控,这是一把双刃剑。 柠檬成本低、研发门槛低;柠檬水赛道一定程度上,确是一条高毛利的赛道;曾有媒体分析称,柠季的客单价都在15-18元之间,一杯茶的毛利率接近75%。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曾表示,红海的是茶饮,而不是茶饮企业。事实上,柠檬水垂直赛道强敌林立,柠季直面红海竞争。 虽然柠季强调使","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4fc649fe1f4f930b69d1adad25bf9bb","width":"1080","height":"66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120874676f50b68b4449207fd822e65","width":"1080","height":"2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f38c0120d28a967308bc317b7b175b2","width":"1080","height":"72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6904490807296","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6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6949374259208,"gmtCreate":1715958532196,"gmtModify":1715958547334,"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降价的风吹到宜家, “中产偶像派”也扛不住了 ","htmlText":"“浓眉大眼“的宜家也扛不住了。 5月1日起,瑞典家装零售巨头宜家(Ikea)推出新一轮降价,从这也是其在一年内的第三轮降价。 降价的风也吹到了宜家中国:9.99元的肉丸+土豆泥套餐、13.49元的肉酱意面……宜家中国餐厅每周五的打折餐食,被网友戏称为“北欧穷鬼套餐”,继“疯狂星期四”之后,又玩起了“穷鬼套餐星期五“的梗。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宜家中国宣布将对超过300款产品进行价格投资。所谓“价格投资”,宜家中国解释,在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发现大众越发重视理性消费,同时也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换言之,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而言,价格投资约等同于降价啦。 今年初,宜家中国宣布将投入超过一亿元,用于扩大价格投资范围,在2024财年将陆续推出更多的更低价格产品,预计全财年累积超550款,以及部分宜家食品。 具有代表性的降价产品包括:149元的芙萨工作灯降至99元、999元的百灵三斗抽屉柜降至799元等。 当宜家中国宣布价格投资策略后,多家家居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 回顾宜家中国成长史,宜家品牌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中产生活方式”的贩卖标签,逐渐跻身宜家全球TOP10市场;2015财年,宜家中国的销售额以105亿元刷新纪录,同比增长超18%。 根据宜家官方资料,中国市场是其在瑞典以外、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宜家价值链的市场。 4月,宜家中国高级副总裁弗朗索瓦·勃朗特称,将在未来3年内拟投资63亿元,以推动持续性降价策略,并聚焦全渠道的整合与优化等方面。据其透露,宜家中国实行降价策略后,消费者认知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中产偶像派“的宜家中国彻底放下身段,抢夺更下沉的市场。 从宜家全球来看,降价策略对于改善财务数据已经略见成效。2023财年的最后四个月,宜家推出促销降价活动,降价期内零售额迅速上升,拉升 2023财年的零售额同比增长6.6%至476亿欧元。 但是,","listText":"“浓眉大眼“的宜家也扛不住了。 5月1日起,瑞典家装零售巨头宜家(Ikea)推出新一轮降价,从这也是其在一年内的第三轮降价。 降价的风也吹到了宜家中国:9.99元的肉丸+土豆泥套餐、13.49元的肉酱意面……宜家中国餐厅每周五的打折餐食,被网友戏称为“北欧穷鬼套餐”,继“疯狂星期四”之后,又玩起了“穷鬼套餐星期五“的梗。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宜家中国宣布将对超过300款产品进行价格投资。所谓“价格投资”,宜家中国解释,在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发现大众越发重视理性消费,同时也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换言之,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而言,价格投资约等同于降价啦。 今年初,宜家中国宣布将投入超过一亿元,用于扩大价格投资范围,在2024财年将陆续推出更多的更低价格产品,预计全财年累积超550款,以及部分宜家食品。 具有代表性的降价产品包括:149元的芙萨工作灯降至99元、999元的百灵三斗抽屉柜降至799元等。 当宜家中国宣布价格投资策略后,多家家居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 回顾宜家中国成长史,宜家品牌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中产生活方式”的贩卖标签,逐渐跻身宜家全球TOP10市场;2015财年,宜家中国的销售额以105亿元刷新纪录,同比增长超18%。 根据宜家官方资料,中国市场是其在瑞典以外、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宜家价值链的市场。 4月,宜家中国高级副总裁弗朗索瓦·勃朗特称,将在未来3年内拟投资63亿元,以推动持续性降价策略,并聚焦全渠道的整合与优化等方面。据其透露,宜家中国实行降价策略后,消费者认知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中产偶像派“的宜家中国彻底放下身段,抢夺更下沉的市场。 从宜家全球来看,降价策略对于改善财务数据已经略见成效。2023财年的最后四个月,宜家推出促销降价活动,降价期内零售额迅速上升,拉升 2023财年的零售额同比增长6.6%至476亿欧元。 但是,","text":"“浓眉大眼“的宜家也扛不住了。 5月1日起,瑞典家装零售巨头宜家(Ikea)推出新一轮降价,从这也是其在一年内的第三轮降价。 降价的风也吹到了宜家中国:9.99元的肉丸+土豆泥套餐、13.49元的肉酱意面……宜家中国餐厅每周五的打折餐食,被网友戏称为“北欧穷鬼套餐”,继“疯狂星期四”之后,又玩起了“穷鬼套餐星期五“的梗。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宜家中国宣布将对超过300款产品进行价格投资。所谓“价格投资”,宜家中国解释,在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发现大众越发重视理性消费,同时也展现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换言之,从消费者的直观感受而言,价格投资约等同于降价啦。 今年初,宜家中国宣布将投入超过一亿元,用于扩大价格投资范围,在2024财年将陆续推出更多的更低价格产品,预计全财年累积超550款,以及部分宜家食品。 具有代表性的降价产品包括:149元的芙萨工作灯降至99元、999元的百灵三斗抽屉柜降至799元等。 当宜家中国宣布价格投资策略后,多家家居品牌也纷纷跟进降价。 回顾宜家中国成长史,宜家品牌于1998年进入中国市场,凭借“中产生活方式”的贩卖标签,逐渐跻身宜家全球TOP10市场;2015财年,宜家中国的销售额以105亿元刷新纪录,同比增长超18%。 根据宜家官方资料,中国市场是其在瑞典以外、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宜家价值链的市场。 4月,宜家中国高级副总裁弗朗索瓦·勃朗特称,将在未来3年内拟投资63亿元,以推动持续性降价策略,并聚焦全渠道的整合与优化等方面。据其透露,宜家中国实行降价策略后,消费者认知度提升了6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中产偶像派“的宜家中国彻底放下身段,抢夺更下沉的市场。 从宜家全球来看,降价策略对于改善财务数据已经略见成效。2023财年的最后四个月,宜家推出促销降价活动,降价期内零售额迅速上升,拉升 2023财年的零售额同比增长6.6%至476亿欧元。 但是,","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525a7dedaddd666a351b888a9b228f1","width":"1080","height":"793"}],"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694937425920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6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5401237565600,"gmtCreate":1715595361287,"gmtModify":1715595793846,"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巴奴火锅翻车,杜中兵后悔暗讽海底捞 ","htmlText":"曾经喊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内涵海底捞的巴奴火锅,又改回了2012年的广告语,试图重回“产品主义”。 巴奴火锅于2001年创立于河南安阳,彼时被视作火锅界的黑马。巴奴火锅创始人的杜中兵,坚信“产品主义”一定会超越“服务主义”,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创立之初,巴奴火锅采用“直营+加盟”模式,门店迅速扩张到100多家;此后,巴奴转型、不断压缩加盟门店数量,直至2015年前后,巴奴在全国的门店均为直营店。 据杜中兵透露,巴奴火锅从2020—2022年合计开店仅有30多家, 2023年合计开店约24家。有数据显示,巴奴火锅在2021年的全年收入超过15亿元。 根据巴奴火锅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巴奴在全国的直营门店超110家。与其它连锁火锅品牌相比,巴奴的门店总量明显要少很多。 据窄门餐眼,截至2023年12月,国内门店数量超过200家的火锅品牌有30多个,其中海底捞门店数超过1300家、呷哺呷哺门店数超过800家、小龙坎超过600家。 曾经有一段时间,巴奴将广告口号改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被指暗讽海底捞;但很显然,杜中兵后悔了,去年又将口号改回“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针对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偏向,杜中兵曾表示,围绕服务做餐饮,容易出现千奇百怪的活动。但是,他的“产品主义”屡次遭受挑战、其产品价格并不完全与其价值相符,而多次引发消费者质疑。 产品定价上,巴奴火锅一直以高价策略来区别其他火锅品牌,其整体定价在海底捞、凑凑之上,而杜中兵并没有打算让巴奴降价。 例如,巴奴火锅曾因售价18元但只有5片的“天价土豆片“而被推向热搜;此外,巴奴火锅收取的15%包厢费也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曾有消费者反映,在巴奴火锅的“神秘顾客”体验活动中,存在诸多限制和套路。 例如,点菜时必须点毛肚和菌汤,锅底可选三味锅、五味锅或自选锅,且如果选择五味","listText":"曾经喊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内涵海底捞的巴奴火锅,又改回了2012年的广告语,试图重回“产品主义”。 巴奴火锅于2001年创立于河南安阳,彼时被视作火锅界的黑马。巴奴火锅创始人的杜中兵,坚信“产品主义”一定会超越“服务主义”,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创立之初,巴奴火锅采用“直营+加盟”模式,门店迅速扩张到100多家;此后,巴奴转型、不断压缩加盟门店数量,直至2015年前后,巴奴在全国的门店均为直营店。 据杜中兵透露,巴奴火锅从2020—2022年合计开店仅有30多家, 2023年合计开店约24家。有数据显示,巴奴火锅在2021年的全年收入超过15亿元。 根据巴奴火锅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巴奴在全国的直营门店超110家。与其它连锁火锅品牌相比,巴奴的门店总量明显要少很多。 据窄门餐眼,截至2023年12月,国内门店数量超过200家的火锅品牌有30多个,其中海底捞门店数超过1300家、呷哺呷哺门店数超过800家、小龙坎超过600家。 曾经有一段时间,巴奴将广告口号改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被指暗讽海底捞;但很显然,杜中兵后悔了,去年又将口号改回“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针对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偏向,杜中兵曾表示,围绕服务做餐饮,容易出现千奇百怪的活动。但是,他的“产品主义”屡次遭受挑战、其产品价格并不完全与其价值相符,而多次引发消费者质疑。 产品定价上,巴奴火锅一直以高价策略来区别其他火锅品牌,其整体定价在海底捞、凑凑之上,而杜中兵并没有打算让巴奴降价。 例如,巴奴火锅曾因售价18元但只有5片的“天价土豆片“而被推向热搜;此外,巴奴火锅收取的15%包厢费也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曾有消费者反映,在巴奴火锅的“神秘顾客”体验活动中,存在诸多限制和套路。 例如,点菜时必须点毛肚和菌汤,锅底可选三味锅、五味锅或自选锅,且如果选择五味","text":"曾经喊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内涵海底捞的巴奴火锅,又改回了2012年的广告语,试图重回“产品主义”。 巴奴火锅于2001年创立于河南安阳,彼时被视作火锅界的黑马。巴奴火锅创始人的杜中兵,坚信“产品主义”一定会超越“服务主义”,提出“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创立之初,巴奴火锅采用“直营+加盟”模式,门店迅速扩张到100多家;此后,巴奴转型、不断压缩加盟门店数量,直至2015年前后,巴奴在全国的门店均为直营店。 据杜中兵透露,巴奴火锅从2020—2022年合计开店仅有30多家, 2023年合计开店约24家。有数据显示,巴奴火锅在2021年的全年收入超过15亿元。 根据巴奴火锅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底,巴奴在全国的直营门店超110家。与其它连锁火锅品牌相比,巴奴的门店总量明显要少很多。 据窄门餐眼,截至2023年12月,国内门店数量超过200家的火锅品牌有30多个,其中海底捞门店数超过1300家、呷哺呷哺门店数超过800家、小龙坎超过600家。 曾经有一段时间,巴奴将广告口号改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被指暗讽海底捞;但很显然,杜中兵后悔了,去年又将口号改回“服务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汤才是”。 针对服务与产品之间的偏向,杜中兵曾表示,围绕服务做餐饮,容易出现千奇百怪的活动。但是,他的“产品主义”屡次遭受挑战、其产品价格并不完全与其价值相符,而多次引发消费者质疑。 产品定价上,巴奴火锅一直以高价策略来区别其他火锅品牌,其整体定价在海底捞、凑凑之上,而杜中兵并没有打算让巴奴降价。 例如,巴奴火锅曾因售价18元但只有5片的“天价土豆片“而被推向热搜;此外,巴奴火锅收取的15%包厢费也让消费者感到不满。 曾有消费者反映,在巴奴火锅的“神秘顾客”体验活动中,存在诸多限制和套路。 例如,点菜时必须点毛肚和菌汤,锅底可选三味锅、五味锅或自选锅,且如果选择五味","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79731cdbc958abc8bf21eaa3c92df69","width":"1080","height":"65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54012375656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37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4402860245000,"gmtCreate":1715338549781,"gmtModify":1715345969697,"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诺亚财富资管收入下降,汪静波“300亿萝卜章”风波未平","htmlText":"“300亿萝卜章”引发的舆论战,也向公众掀开了诺亚财富及创始人汪静波的行业隐秘,为何被戏称为“不坑穷人,专坑富人”? 诺亚财富是一家专注于为高净值人士及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筛选、资产配置以及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据诺亚最近财报,2023年,营收32.95亿元、净利10.09亿元,同比增长6.27%、3.37%;但资产管理业务的总收入同比减少8.4%,由2022年的8.391亿降至2023年的7.685亿,包括“300亿萝卜章“事件在内,或多或少影响诺亚财富的业绩和汪静波的行业声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诺亚旗下歌斐的资产管理规模大致稳定在1,546亿元,较截至2022年略微减少1.6%,且诺亚财富的交易活跃用户数下降,多次 “踩雷”让汪静波的口碑和声誉受损严重,至今余波不断。 在诺亚CIO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把握小确幸,投资大趋势——2024CIO报告全球篇》中,汪静波称,财富管理机构应坚守金融行业的常识;并表示将持续致力加强投研建设的投入,并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建议,保护客户来之不易的资金。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诺亚财富及汪静波早已卷入多个金融风波,接二连三的踩雷也或多或少影响到诺亚财富的业绩与汪静波的声誉。 据诺亚财富的历年金融风波统计,自2014年起诺亚财富便频频爆雷。 2014年,由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诺亚财富支持募集的万家共赢景泰基金被爆出基金管理人景泰管理公司蓄意诈骗,擅自挪用通过诺亚募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巨额资金,被法院认定为“合同诈骗罪”;2016年11月,诺亚财富承销的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被曝出烂尾…… 自2017年以来,歌斐资产旗下私募产品还先后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暴风集团、承兴国际、新城控股、天神娱乐等诸多上市公司大雷。 其中,2017年,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踩雷乐视23亿元;2018年3月,投资新三板“深陷”套牢,曾引发诺亚财富中层与客","listText":"“300亿萝卜章”引发的舆论战,也向公众掀开了诺亚财富及创始人汪静波的行业隐秘,为何被戏称为“不坑穷人,专坑富人”? 诺亚财富是一家专注于为高净值人士及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筛选、资产配置以及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据诺亚最近财报,2023年,营收32.95亿元、净利10.09亿元,同比增长6.27%、3.37%;但资产管理业务的总收入同比减少8.4%,由2022年的8.391亿降至2023年的7.685亿,包括“300亿萝卜章“事件在内,或多或少影响诺亚财富的业绩和汪静波的行业声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诺亚旗下歌斐的资产管理规模大致稳定在1,546亿元,较截至2022年略微减少1.6%,且诺亚财富的交易活跃用户数下降,多次 “踩雷”让汪静波的口碑和声誉受损严重,至今余波不断。 在诺亚CIO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把握小确幸,投资大趋势——2024CIO报告全球篇》中,汪静波称,财富管理机构应坚守金融行业的常识;并表示将持续致力加强投研建设的投入,并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建议,保护客户来之不易的资金。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诺亚财富及汪静波早已卷入多个金融风波,接二连三的踩雷也或多或少影响到诺亚财富的业绩与汪静波的声誉。 据诺亚财富的历年金融风波统计,自2014年起诺亚财富便频频爆雷。 2014年,由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诺亚财富支持募集的万家共赢景泰基金被爆出基金管理人景泰管理公司蓄意诈骗,擅自挪用通过诺亚募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巨额资金,被法院认定为“合同诈骗罪”;2016年11月,诺亚财富承销的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被曝出烂尾…… 自2017年以来,歌斐资产旗下私募产品还先后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暴风集团、承兴国际、新城控股、天神娱乐等诸多上市公司大雷。 其中,2017年,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踩雷乐视23亿元;2018年3月,投资新三板“深陷”套牢,曾引发诺亚财富中层与客","text":"“300亿萝卜章”引发的舆论战,也向公众掀开了诺亚财富及创始人汪静波的行业隐秘,为何被戏称为“不坑穷人,专坑富人”? 诺亚财富是一家专注于为高净值人士及机构投资者提供专业筛选、资产配置以及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据诺亚最近财报,2023年,营收32.95亿元、净利10.09亿元,同比增长6.27%、3.37%;但资产管理业务的总收入同比减少8.4%,由2022年的8.391亿降至2023年的7.685亿,包括“300亿萝卜章“事件在内,或多或少影响诺亚财富的业绩和汪静波的行业声誉。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诺亚旗下歌斐的资产管理规模大致稳定在1,546亿元,较截至2022年略微减少1.6%,且诺亚财富的交易活跃用户数下降,多次 “踩雷”让汪静波的口碑和声誉受损严重,至今余波不断。 在诺亚CIO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把握小确幸,投资大趋势——2024CIO报告全球篇》中,汪静波称,财富管理机构应坚守金融行业的常识;并表示将持续致力加强投研建设的投入,并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建议,保护客户来之不易的资金。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诺亚财富及汪静波早已卷入多个金融风波,接二连三的踩雷也或多或少影响到诺亚财富的业绩与汪静波的声誉。 据诺亚财富的历年金融风波统计,自2014年起诺亚财富便频频爆雷。 2014年,由万家共赢资产管理公司发行、诺亚财富支持募集的万家共赢景泰基金被爆出基金管理人景泰管理公司蓄意诈骗,擅自挪用通过诺亚募集存放在托管银行的巨额资金,被法院认定为“合同诈骗罪”;2016年11月,诺亚财富承销的酒店私募股权资金悦榕基金被曝出烂尾…… 自2017年以来,歌斐资产旗下私募产品还先后踩中辉山乳业、乐视网、暴风集团、承兴国际、新城控股、天神娱乐等诸多上市公司大雷。 其中,2017年,诺亚财富旗下歌斐资产踩雷乐视23亿元;2018年3月,投资新三板“深陷”套牢,曾引发诺亚财富中层与客","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7a82e7f3395d3dea27830d95c09e49c","width":"1080","height":"63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440286024500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63,"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304066456625160,"gmtCreate":1715256419990,"gmtModify":1715260131776,"author":{"id":"4089525718628460","authorId":"4089525718628460","name":"不二研究","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fb352a035c2897f2caf0ca341648300d","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89525718628460","authorIdStr":"4089525718628460"},"themes":[],"title":"00后抛弃新氧、上游抗议低价,金星又被打脸了","htmlText":"作为“颜值焦虑”的受益者,新氧也面临自己的焦虑。 据新氧最近发布的年报,2023年营收14.9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21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是,这仅是源于2022年公司业绩的低基数对比,并不能说明新氧科技业绩恢复。 据2023年报,新氧流量触顶、MAU连续4季度同比下降;其预订服务的收入2060万元(约合290万美元),在去年同期1.28亿的低基数上进一步下降21.3%。 新氧CEO金星曾预判“医美必将成为整个00后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但从平台用户数来看,2023年,新氧科技季度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降,Q1-Q4季度MAU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270万,同比下降22.73%、14.29%、20.51%及32.5%,新氧流量触顶、核心业务运营并不乐观,00后似乎在抛弃新氧。 这份成绩单并没有带来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新氧市值蒸发严重,从巅峰期的20亿美元跌到不足1.5亿美元;作为“颜值焦虑”赛道的受益者,新氧创始人金星也要直面业绩、市值与战略的多重焦虑。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美服务在线平台,新氧的创始人金星却是一位技术直男,曾在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职,也曾于2007年创办国内最早的社交购物分享社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金星瞄准“颜值经济”赛道创立新氧。 此后,新氧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医美平台的第一股。 金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变医美的行业乱象,在他看来,医美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虽然线上交易量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安全隐患等,使得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金星认为,医美行业的本质是医疗交付,只有真正进入到产业里,连接重构医生、机构、医疗器械等生产要素,才能提升行业医疗交付水平。 但是,新氧近期却屡次被上游生产商怒批低价宣传扰乱市场价格;其中,锦波生物两度公开 “炮轰","listText":"作为“颜值焦虑”的受益者,新氧也面临自己的焦虑。 据新氧最近发布的年报,2023年营收14.9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21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是,这仅是源于2022年公司业绩的低基数对比,并不能说明新氧科技业绩恢复。 据2023年报,新氧流量触顶、MAU连续4季度同比下降;其预订服务的收入2060万元(约合290万美元),在去年同期1.28亿的低基数上进一步下降21.3%。 新氧CEO金星曾预判“医美必将成为整个00后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但从平台用户数来看,2023年,新氧科技季度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降,Q1-Q4季度MAU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270万,同比下降22.73%、14.29%、20.51%及32.5%,新氧流量触顶、核心业务运营并不乐观,00后似乎在抛弃新氧。 这份成绩单并没有带来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新氧市值蒸发严重,从巅峰期的20亿美元跌到不足1.5亿美元;作为“颜值焦虑”赛道的受益者,新氧创始人金星也要直面业绩、市值与战略的多重焦虑。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美服务在线平台,新氧的创始人金星却是一位技术直男,曾在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职,也曾于2007年创办国内最早的社交购物分享社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金星瞄准“颜值经济”赛道创立新氧。 此后,新氧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医美平台的第一股。 金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变医美的行业乱象,在他看来,医美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虽然线上交易量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安全隐患等,使得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金星认为,医美行业的本质是医疗交付,只有真正进入到产业里,连接重构医生、机构、医疗器械等生产要素,才能提升行业医疗交付水平。 但是,新氧近期却屡次被上游生产商怒批低价宣传扰乱市场价格;其中,锦波生物两度公开 “炮轰","text":"作为“颜值焦虑”的受益者,新氧也面临自己的焦虑。 据新氧最近发布的年报,2023年营收14.98亿元,同比增长19.1%;净利213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但是,这仅是源于2022年公司业绩的低基数对比,并不能说明新氧科技业绩恢复。 据2023年报,新氧流量触顶、MAU连续4季度同比下降;其预订服务的收入2060万元(约合290万美元),在去年同期1.28亿的低基数上进一步下降21.3%。 新氧CEO金星曾预判“医美必将成为整个00后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一”,但从平台用户数来看,2023年,新氧科技季度移动端月活跃用户数连续4个季度同比下降,Q1-Q4季度MAU分别为340万、300万、310万、270万,同比下降22.73%、14.29%、20.51%及32.5%,新氧流量触顶、核心业务运营并不乐观,00后似乎在抛弃新氧。 这份成绩单并没有带来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新氧市值蒸发严重,从巅峰期的20亿美元跌到不足1.5亿美元;作为“颜值焦虑”赛道的受益者,新氧创始人金星也要直面业绩、市值与战略的多重焦虑。 作为中国最大的医美服务在线平台,新氧的创始人金星却是一位技术直男,曾在多家知名互联网公司担任职,也曾于2007年创办国内最早的社交购物分享社区。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金星瞄准“颜值经济”赛道创立新氧。 此后,新氧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全球互联网医美平台的第一股。 金星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变医美的行业乱象,在他看来,医美行业是一个“技术驱动型”的行业,虽然线上交易量整体规模还比较小,但行业内存在的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安全隐患等,使得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金星认为,医美行业的本质是医疗交付,只有真正进入到产业里,连接重构医生、机构、医疗器械等生产要素,才能提升行业医疗交付水平。 但是,新氧近期却屡次被上游生产商怒批低价宣传扰乱市场价格;其中,锦波生物两度公开 “炮轰","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f45dee6b8d8c631fd3629dacced9cc2","width":"940","height":"64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304066456625160","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5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