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星图金融研究院
专业研究机构,每周写透一个投资主题,欢迎关注
IP属地:未知
+关注
帖子 · 267
帖子 · 267
关注 · 0
关注 · 0
粉丝 · 0
粉丝 · 0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9-02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是因为不看好了吗?
“股神”巴菲特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 据港交所披露,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港股,减持价格为277.1港元,套现约3.7亿港元。消息一出,市场哗然,比亚迪的股价也随之应声大跌。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市场就有关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传言,不过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此次减持风波成真,再度将比亚迪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难道巴菲特不再看好比亚迪了吗?比亚迪未来还值得投资吗?我们不妨做个讨论。 1 先来明确结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这件事,的确如比亚迪公司所言“不用过度解读”。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于,由于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因而投资者应该学会发现那些价值被市场低估了的公司,在其股价处于低位时出手,“以40美分的价格买入价值1美元的东西”,然后坚定地长期持有,获得丰厚的回报自然水到渠成。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迪斯尼、华盛顿邮报等公司,无不是巴菲特早早发现其潜在价值,以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10年以上,而这些公司都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比亚迪,当然也属此列。 早在2008年9月,巴菲特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并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以每股港元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的股份,约占其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就此开启了“股神”长达14年的持股之旅。时至今日,比亚迪的股价早已今非昔比,按照8月30日比亚迪收盘的263港元/股计,即便不算分红,巴菲特所持比亚迪股票总体增值约31倍,价值近600亿港币,这一投资收益已足够令所有人称赞和羡慕。 更进一步看,比亚迪目前的估值已着实不低。数据显示,今年6月28日港股比亚迪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即便近期有所回调,但目前港股比亚迪的市盈率分位数依然达到了上市以来的76.5%,处在高估区间,早已不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 综上考虑
看
3,908
回复
4
点赞
2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是因为不看好了吗?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31
股价一泻千里,“酱油茅”还要跌到什么时候?
“有人烟处,必有海天”。放眼当下,海天味业绝对是国内最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一,即便是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都一定听说过或是品尝过他们的调味产品。而在A股市场上,海天味业更是不折不扣的大白马,自上市以来股价一路走高,涨幅最多一度达到接近20倍,为价值投资者们带来了颇为丰厚的回报。然而自去年年初以来,海天味业却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股价已经腰斩,其市值也蒸发了3000多亿。曾经的“酱油茅”究竟怎么了?股价还要跌到什么时候?我们不妨从其财报当中寻找答案。1海天味业之所以能获得“酱油茅”的美誉,很大原因在于其业绩的耀眼。自2014年2月11日于上交所上市以来,海天味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数据表明,2014~2020年,公司营收年均增速为15.3%,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则是达到了惊人的21.9%,展现出极强的高成长性。得益于此,公司股价也是一路大涨长红,一度从25元涨至接近220元。然而自2021年开始,海天味业的业绩却骤然“大变脸”。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仅增长了9.71%,增速为近几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同样只有4.18%。到了2022年,这种颓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扭转,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跌至0.72%,而归母净利润更是实现了负增长,同比增速仅有-6.36%,令人大跌眼镜。与之相应的,是公司股价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市值也跟着一再缩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海天味业的业绩失速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来,消费需求不振导致公司收入端难以有效恢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人居家时间普遍延长,从而催生了家庭层面对于调味品需求的快速上涨,而伴随着疫情防控的日渐稳定,家庭消费需求量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在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持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经营压力,部分行业参与者永久退出,使得餐厅饭馆层面对于调味品
看
3,424
回复
8
点赞
9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股价一泻千里,“酱油茅”还要跌到什么时候?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23
年内最大幅度降息,股市楼市影响几何?
8月22日,央行公布LPR利率报价情况,LPR如期下降,其中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70%下调至3.65%,降幅5BP;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45%下调至4.30%,降幅15BP。这也是年内第二次调降1年期LPR利率,第三次调降5年期LPR利率,年内1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15BP,5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35BP。LPR历史最大幅度下降,为何是此时?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此次LPR的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但幅度略有不及。就在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和20亿逆回购,均降息10BP至2.75%和2%。在央行的货政报告中提出的“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下,MLF与OMO政策利率的下调,也势必传导至LPR的报价上,进而降低市场贷款利率。因此本次LPR的下降可以理解是前期MLF降息后的操作。不过从下降幅度上看,8月15日的超预期降息,表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房地产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市场多数预期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会调降10BP和20BP,赶在面临三季度通胀压力之前,提前降息,更好的稳经济、稳地产。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更能够理解当前LPR下降的必然性。近期官方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除出口外,其他经济数据都显著弱于6月份,疫后经济持续复苏面临中断的可能,经济的复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疫情的持续扰动和房地产景气度低迷的影响下,PMI、社融、信贷、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下降幅度较大,且远不及市场预期。虽然6月经济数据好转主要受到疫后复苏的影响,市场对7月的下降已经有所预料,但差到如此程度,显然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正因为此,8月15日央行调降了OMO及 MLF 利率,政策宽信用意图明显。同时,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信贷数据,不仅总量上大幅度回落,结构上表现更差。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双双回落,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实体经
看
2,502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年内最大幅度降息,股市楼市影响几何?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19
平安银行半年报:市场担心的基本都发生了
近期银行股表现整体不佳,尤其是备受关注的零售龙头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距离去年高点跌幅均在40%以上,严重压制了板块投资情绪。股价是基本面预期的反应,银行股的整体低迷,主要是经济降速背景下多种压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地产爆雷对资产质量的影响、降息对净息差的影响、贷款尤其是零售贷款增速下滑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基金销售降速对财富管理收入的影响等等。就这些压制因素来看,不同银行所受影响不同,因而股价表现也是冰火两重天:部分优质区域城/农商行,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加速托底,对公贷款大幅增长,一俊遮百丑,业绩预期/表现不降反升,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零售型银行,零售贷款、财富管理营收占比高,受个人贷款低迷、基金销售不振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预期较为悲观,股价跌幅靠前。近期更是受楼市断贷风波影响,投资情绪显著受损。国有大行体量巨大,所受影响反映行业平均值,股价表现中规中矩;经济降速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城/农商行,市场预期最为悲观,估值出现明显压缩。整体来看,除江浙、成渝等区域的优质城/农商行外,其他银行的股价表现均不算亮眼。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跌幅靠前,当前市净率处于2019年以来的1.1%和0.6%分位值,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从市场情绪来看,普遍对零售型银行的短期业绩充满疑虑,如担心净息差缩窄、不良率上升、贷款投放增速下滑、财富管理收入下滑等。从平安银行的半年报来看,市场的担心基本都发生了。2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收窄3个BP,不良贷款生成率(还原不良核销后的不良贷款生成额/期初贷款余额)抬升0.37个百分点,财富管理手续费从大幅增长变为同比负增17%,信用卡交易金额出现负增长,营收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零售贷款表现如市场预期般“拉跨”,信用卡和新一贷Q2单季负增长,期末零售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2.3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公司贷款和票据贴现贡献了上半年
看
2,28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平安银行半年报:市场担心的基本都发生了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16
银行卡要如何才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
放眼当下,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群体,已然成为了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我国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充分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并见证了国家的崛起和产业的变革,拥有更为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而特殊的成长经历,又赋予了Z世代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烈、愿意追求尝试各种新生事物等性格特点,而日益成熟的他们,也正在成长为未来中国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的主导力量。正因如此,任何行业都不该错过这一群体。那么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卡业务来说,要如何才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继而实现银行卡的年轻化突围呢?我们认为,可以遵循“1+4”的原则来加以发力。一个宗旨:与Z世代交朋友在“得Z世代得天下”的行业共识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先要顺应大势,以“用户年轻化”为宗旨,不断向Z世代圈层迈进,尊重他们的兴趣偏好,努力融入其中,这也是最为核心的经营思路。而在银行卡业务的实践过程中,机构需要将自己的银行卡产品设计与服务理念同Z世代的兴趣取向相匹配:首先,商业银行可以策划开展基于Z世代客群的专项研究,全方位探寻Z世代在花、存、贷等方面的需求和潜力,为Z世代客群获客经营提供客户洞察输入,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及服务;其次,为了使业务融入Z世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思维模式,机构还可以在业务线里学习并推广年轻化的沟通语境;再次,商业银行可以依托智能中台的数字化底座和大数据积累,为Z世代客群建立专属标签,提供“千人千面”的优惠活动及内容推荐;最后,基于Z世代对于二次元文化的热爱,商业银行还可以搭建Z世代客群的专属阵地,整合Z世代青睐的“网红”饭票、潮流产品、出游优惠等特色活动,打造年轻客群的一站式金融消费生态。在这一点上,中国银联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一直以来,银联在品牌形象、产品设计,或者价值理念等等,都在努力向年轻人靠近,通过不断打造属于自
看
1,607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银行卡要如何才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15
逆向投资,便宜并非硬道理
万物皆周期。对于这句话,投资者在周期低点时往往深有同感,因为此时这句话给投资者带来一种慰藉,似乎亏钱不是我们的错,是周期的问题;而在周期高点时,大家兴高采烈,赚得盆满钵满,便很少有人还愿意相信周期,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好日子一直持续下去,不想曲终人散场。事实是,周期总是胜在最后,好年景会变差,差年景也会变好。彼得林奇曾传授过一个自称总是十分灵验的投资策略,“等到媒体和投资大众普遍认为某个行业已经从不景气恶化到非常不景气时,大胆买入这个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公司的股票,肯定会让你赚钱。”同时,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就当前A股而言,新能源板块中的代表性公司无疑属于热门行业的热门股,而银行、地产、保险、旅游、医药等板块则是大家普遍认为“非常不景气”的典型代表。从板块的估值分位可见一斑。基于彼得林奇的这一投资策略,我们应该大胆买入银行、地产、建筑材料、券商保险、通信、医药等低迷板块中的绝对龙头,而避开电力设备、煤炭、汽车等热门赛道。但投资并没有这么简单。如芒格所说,认为投资简单的都是傻瓜。逆向投资,并不是低估值买入这么简单,同样需要把握择股与择时问题。1择股:便宜并非硬道理逆向买入的择股,目的在于寻找暂时受挫的白马股,避免踏上长期漏水的船。投资者应该清楚一点,若发展前景一目了然地稳健向好,市场是不会给投资者提供低价买入机会的。所以,选择逆向买入的投资者,面对的标的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换言之,如果投资者没能在一只跌跌不休的股票中找到瑕疵,先别着急指责市场非理性,大概率是投资者自己错了,没能做好基本面研究。很多投资新手常常把市盈率高低作为择股标准,并对此表示疑惑:既然市场中存在如此之多的低市盈率股票,为何还有人追逐高市盈率的股票呢?将之简单地归结为“投机”或“非理性”并不恰当,实际上,追逐高市盈率的投资者,也有自己的逻辑。用彼得林奇的话说,“他们想在伐木场的工人中间找到未来的著
看
2,204
回复
1
点赞
4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逆向投资,便宜并非硬道理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12
上车新能源基金,选哪位“老司机”最好?
近期基金行业有两大事件比较出圈。首先是7月29日中基协公布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名单(2021年度),其中汇添富基金公司获得三年海外投资明星基金公司奖,信达澳亚基金公司荣获明星基金公司成长奖,而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基金获得了十年持续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明星基金奖,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获得了五年持续回报股票型明星基金奖,可以说这些基金公司和基金都是业界当红炸子鸡了。其次8月8日晚间,一则疑似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因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开始不胫而走,并持续发酵。根据网传消息,此事件涉及基金经理300余名,被业界人士称,如若属实,则是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虽然有知情人士透露此事传闻不实,但也让利用“场外期权”这种疑似基金界“新型老鼠仓”的高明手段处在了漩涡之中,不过真实与否还得持续观察。所以在甄选基金以及基金经理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基金经理对基金收益水平的高低起到决定作用,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逻辑至关重要。本系列则将对国内重要的几位基金经理投资体系和逻辑做比较全面的盘点,帮助大家了解选择。本期从近期热门的新能源行业出发,盘点的几位基金经理,他们均在新能源行业中或专注研究、或在管基金规模较大,分别是汇添富基金过蓓蓓、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汇丰晋信基金陆彬、东方基金李瑞。新能源行业在今年可谓是风头无两。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止8月11日权益型基金(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下同)今年以来收益率TOP20的基金中投资主题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基金有13只,收益率超过10%的46只权益型基金**有32只为相关主题基金,可以说如果今年选对了新能源赛道,那么必能赚的盆满钵满!选对赛道是一方面,选对基金经理又是另一方面!那么在新能源主题基金中哪些基金经理才是最好的选择呢?哪些经理能给我们带来长期稳定且超额的收益呢?本期的盘点或许对大家
看
1,816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上车新能源基金,选哪位“老司机”最好?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10
火爆全网,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潜力如何?
近期,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基金表现平平,但市场中却掀起了一波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热潮,不仅不断有基金公司布局,投资者也踊跃认购。2022年至今,上一次如此火爆的基金投资热潮还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不过与之不同的是,中证1000指数既不是一个新推出的指数,相关指数基金也是早就存在,又不是低风险投资品的替代,为何突然间有如此的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潜力如何?又该如何选择相关的指数基金?中证1000为何为突生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是由中证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发布,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覆盖了全部A股中剔除中证800指数成份股后,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也就是说,中证1000代表了A股中除了沪深300及中证500外的1000只股票,是典型的小市值指数。从指数发布的时间看,中证1000指数历史并不长,市场也较少有基金对其进行跟踪投资,仅有华宝基金在2015年发行过一只跟踪中证1000的指数基金,但长期业绩表现平平,规模也仅有几千万。从2015年至2021年,跟踪中证1000指数的基金仅有10只左右(不区分A类、C类),指数基金更是寥寥无几,规模也仅在10亿左右。真正对于中证1000的投资热度则要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算起,当时主要原因在于“茅指数”大幅度下跌后的风格轮换,以及北交所、专精特新等概念的催化,中证1000作为典型的小盘股指数,在当时也曾一度受到热捧。近期再次掀起投资热潮,则主要是由于中证1000指数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上市,给中证1000指数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末,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随期货合约同时推出,这也是继上交所上证50ETF期权、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之后的新一只场内金融期权。对于指数而言,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推出,一般都会大幅度的带动指数的发展。
看
2,44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火爆全网,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潜力如何?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08
投资时,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
这两年,股市震荡,板块之间冰火两重天。在这种极端分化的行情下,不少投资人的坚定持有信念愈发动摇起来。不少板块,明明估值便宜,中长期前景也不差,但就是不涨,或者说就是跌个不停。开始时,投资者还能“越跌越买”,一边嘲弄市场先生的非理性,一边开心地买入更加便宜的筹码。但随着手中的子弹打光,看着股价继续下探,而此前被自己嫌弃的高估值板块却屡创新高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会对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它永远乐此不疲,你却满身污泥”。遥想2020年时(其实也就两年时间),在大盘牛市行情下,银行、保险、地产这三个板块却走出了独立下跌行情,被投资者戏称为“股市三傻”。对于很多追求低估值买入的投资者而言,这三个板块反倒成了心头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价值投资,积极买入低估值个股,越跌越买。两年之后的当下回头去看,依旧饱受煎熬。当然,短期投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味地以短期结果论英雄并不可取。就2020年之后买入银行、保险、地产板块的投资者而言,也不应该在遭遇账户缩水的同时,还要再承受投资理念方面的指摘。真正的问题是,投资者应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来获得新的感悟,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1、做时间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很多投资者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基于同样一句话,投资者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一些投资者买入高估值的成长板块,比如风光储等新能源板块以及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板块,逻辑是长期前景看好,只需做时间的朋友,业绩增长自会消化估值;另一些投资者则会买入估值处于低位的价值板块,如保险、地产、银行以及持续下跌的港股互联网板块,理由是价格终究会向价值回归,时间会证明一切。逻辑上都没错,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是“与时间做朋友”的前提条件,但问题是投资者往往会严重高估自己对时间的容忍度。期待用时间消化估值的投资者,往往会被持有期间的股价滞涨或阴跌折磨地筋疲力尽;而等待
看
1,280
回复
评论
点赞
点赞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投资时,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
星图金融研究院
星图金融研究院
·
2022-08-04
茅台还是你大爷
近日,贵州茅台公布了2022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增长17.38%(2021年同期为11.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94亿元,同比增长20.85%(2021年同期为9.08%)。业绩依旧靓丽,且经营势头明显好于2021年同期,似乎并未受到疫情拖累。在半年报中,茅台坦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依旧是茅台等高端头部品牌的发展机遇期,原话如下:“白酒行业在经历一段深度结构调整后,正面临着‘新秩序重塑期、新格局形成期、新消费升级期’三期叠加的行业发展新形势,市场消费需求将会更加向优势产区、头部企业和优秀品牌集中、倾斜,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很多人可能不解,上半年疫情如此严重,为何茅台业绩不受影响呢?一方面,从季节因素看,二季度属于白酒销售淡季,历史上茅台二季度营收占比仅为21%。另一方面,贵州茅台作为高端白酒的代表,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近两年飞天茅台一直供不应求,一瓶难求。既便疫情期间需求有所下滑,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不足以对业绩产生影响。结合其他中低端白酒品牌的营收缩水状况来看,第二个原因或许才是茅台业绩成功实现“疫情免疫”的重要原因。如光瓶酒龙头顺鑫农业在中报业绩预告中明确表示,“受全国多地聚集性疫情的反复影响,公司白酒业务消费场景减少,销量下降,叠加原材料供应、物流交通等因素影响,白酒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同是白酒企业,所受疫情影响为何如此不同?事实上,对所有白酒企业而言,消费场景的萎缩都意味着这部分需求的下降,不同的是,高端白酒的消费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自2012年以来,我国白酒消费结构就出现了趋势性变革,从政商消费为主向个人消费为主转变。2012-2018年,个人消费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成为拉动白酒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相比政商消费,个人消费稳定性更强,且在消费升级驱动下,“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共识,中高
看
2,069
回复
评论
点赞
1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举报
茅台还是你大爷
加载更多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isCurrentUser":false,"userPageInfo":{"id":"4095814855636170","uuid":"4095814855636170","gmtCreate":1632711797731,"gmtModify":1649209179916,"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pinyin":"xtjryjyxingtujinrongyanjiuyuan","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n":null,"signature":"专业研究机构,每周写透一个投资主题,欢迎关注","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hat":null,"hatId":null,"hatName":null,"vip":1,"status":2,"fanSize":31,"headSize":0,"tweetSize":267,"questionSize":0,"limitLevel":999,"accountStatus":2,"level":{"id":3,"name":"书生虎","nameTw":"書生虎","represent":"努力向上","factor":"发布10条非转发主帖,其中5条获得他人回复或点赞","iconColor":"3C9E83","bgColor":"A2F1D9"},"themeCounts":0,"badgeCounts":0,"badges":[],"moderator":false,"superModerator":false,"manageSymbols":null,"badgeLevel":null,"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favoriteSize":0,"symbols":null,"coverImage":null,"realNameVerified":null,"userBadges":[],"userBadgeCount":0,"currentWearingBadge":null,"individualDisplayBadges":null,"crmLevel":1,"crmLevelSwitch":0,"location":"未知","starInvestorFollowerNum":0,"starInvestorFlag":false,"starInvestorOrderShareNum":0,"subscribeStarInvestorNum":0,"ror":null,"winRationPercentage":null,"showRor":false,"investmentPhilosophy":null,"starInvestorSubscribeFlag":false},"page":1,"watchlist":null,"tweetList":[{"id":669302242,"gmtCreate":1662080668587,"gmtModify":1662081913624,"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巴菲特减持比亚迪,是因为不看好了吗?","htmlText":"“股神”巴菲特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 据港交所披露,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港股,减持价格为277.1港元,套现约3.7亿港元。消息一出,市场哗然,比亚迪的股价也随之应声大跌。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市场就有关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传言,不过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此次减持风波成真,再度将比亚迪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难道巴菲特不再看好比亚迪了吗?比亚迪未来还值得投资吗?我们不妨做个讨论。 1 先来明确结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这件事,的确如比亚迪公司所言“不用过度解读”。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于,由于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因而投资者应该学会发现那些价值被市场低估了的公司,在其股价处于低位时出手,“以40美分的价格买入价值1美元的东西”,然后坚定地长期持有,获得丰厚的回报自然水到渠成。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迪斯尼、华盛顿邮报等公司,无不是巴菲特早早发现其潜在价值,以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10年以上,而这些公司都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比亚迪,当然也属此列。 早在2008年9月,巴菲特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并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以每股港元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的股份,约占其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就此开启了“股神”长达14年的持股之旅。时至今日,比亚迪的股价早已今非昔比,按照8月30日比亚迪收盘的263港元/股计,即便不算分红,巴菲特所持比亚迪股票总体增值约31倍,价值近600亿港币,这一投资收益已足够令所有人称赞和羡慕。 更进一步看,比亚迪目前的估值已着实不低。数据显示,今年6月28日港股比亚迪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即便近期有所回调,但目前港股比亚迪的市盈率分位数依然达到了上市以来的76.5%,处在高估区间,早已不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 综上考虑","listText":"“股神”巴菲特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 据港交所披露,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港股,减持价格为277.1港元,套现约3.7亿港元。消息一出,市场哗然,比亚迪的股价也随之应声大跌。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市场就有关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传言,不过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此次减持风波成真,再度将比亚迪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难道巴菲特不再看好比亚迪了吗?比亚迪未来还值得投资吗?我们不妨做个讨论。 1 先来明确结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这件事,的确如比亚迪公司所言“不用过度解读”。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于,由于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因而投资者应该学会发现那些价值被市场低估了的公司,在其股价处于低位时出手,“以40美分的价格买入价值1美元的东西”,然后坚定地长期持有,获得丰厚的回报自然水到渠成。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迪斯尼、华盛顿邮报等公司,无不是巴菲特早早发现其潜在价值,以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10年以上,而这些公司都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比亚迪,当然也属此列。 早在2008年9月,巴菲特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并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以每股港元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的股份,约占其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就此开启了“股神”长达14年的持股之旅。时至今日,比亚迪的股价早已今非昔比,按照8月30日比亚迪收盘的263港元/股计,即便不算分红,巴菲特所持比亚迪股票总体增值约31倍,价值近600亿港币,这一投资收益已足够令所有人称赞和羡慕。 更进一步看,比亚迪目前的估值已着实不低。数据显示,今年6月28日港股比亚迪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即便近期有所回调,但目前港股比亚迪的市盈率分位数依然达到了上市以来的76.5%,处在高估区间,早已不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 综上考虑","text":"“股神”巴菲特14年来首次减持比亚迪。 据港交所披露,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8月24日出售了133万股比亚迪港股,减持价格为277.1港元,套现约3.7亿港元。消息一出,市场哗然,比亚迪的股价也随之应声大跌。 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市场就有关于巴菲特减持比亚迪的传言,不过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的确认。此次减持风波成真,再度将比亚迪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难道巴菲特不再看好比亚迪了吗?比亚迪未来还值得投资吗?我们不妨做个讨论。 1 先来明确结论:巴菲特减持比亚迪这件事,的确如比亚迪公司所言“不用过度解读”。 众所周知,巴菲特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而价值投资的理念在于,由于股票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因而投资者应该学会发现那些价值被市场低估了的公司,在其股价处于低位时出手,“以40美分的价格买入价值1美元的东西”,然后坚定地长期持有,获得丰厚的回报自然水到渠成。比较知名的案例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吉列、迪斯尼、华盛顿邮报等公司,无不是巴菲特早早发现其潜在价值,以低价买入,并长期持有10年以上,而这些公司都给他带来了不菲的收益。 比亚迪,当然也属此列。 早在2008年9月,巴菲特就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潜力,并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以每股港元8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的股份,约占其配售后10%的股份比例,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就此开启了“股神”长达14年的持股之旅。时至今日,比亚迪的股价早已今非昔比,按照8月30日比亚迪收盘的263港元/股计,即便不算分红,巴菲特所持比亚迪股票总体增值约31倍,价值近600亿港币,这一投资收益已足够令所有人称赞和羡慕。 更进一步看,比亚迪目前的估值已着实不低。数据显示,今年6月28日港股比亚迪的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即便近期有所回调,但目前港股比亚迪的市盈率分位数依然达到了上市以来的76.5%,处在高估区间,早已不具备足够的安全边际。 综上考虑","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070b5205cd1a4cc2e16a966da8b8a954","width":"632","height":"424"}],"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2,"commentSize":4,"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69302242","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908,"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60476925,"gmtCreate":1661907849869,"gmtModify":1661908703578,"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股价一泻千里,“酱油茅”还要跌到什么时候?","htmlText":"“有人烟处,必有海天”。放眼当下,海天味业绝对是国内最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一,即便是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都一定听说过或是品尝过他们的调味产品。而在A股市场上,海天味业更是不折不扣的大白马,自上市以来股价一路走高,涨幅最多一度达到接近20倍,为价值投资者们带来了颇为丰厚的回报。然而自去年年初以来,海天味业却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股价已经腰斩,其市值也蒸发了3000多亿。曾经的“酱油茅”究竟怎么了?股价还要跌到什么时候?我们不妨从其财报当中寻找答案。1海天味业之所以能获得“酱油茅”的美誉,很大原因在于其业绩的耀眼。自2014年2月11日于上交所上市以来,海天味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数据表明,2014~2020年,公司营收年均增速为15.3%,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则是达到了惊人的21.9%,展现出极强的高成长性。得益于此,公司股价也是一路大涨长红,一度从25元涨至接近220元。然而自2021年开始,海天味业的业绩却骤然“大变脸”。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仅增长了9.71%,增速为近几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同样只有4.18%。到了2022年,这种颓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扭转,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跌至0.72%,而归母净利润更是实现了负增长,同比增速仅有-6.36%,令人大跌眼镜。与之相应的,是公司股价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市值也跟着一再缩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海天味业的业绩失速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来,消费需求不振导致公司收入端难以有效恢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人居家时间普遍延长,从而催生了家庭层面对于调味品需求的快速上涨,而伴随着疫情防控的日渐稳定,家庭消费需求量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在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持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经营压力,部分行业参与者永久退出,使得餐厅饭馆层面对于调味品","listText":"“有人烟处,必有海天”。放眼当下,海天味业绝对是国内最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一,即便是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都一定听说过或是品尝过他们的调味产品。而在A股市场上,海天味业更是不折不扣的大白马,自上市以来股价一路走高,涨幅最多一度达到接近20倍,为价值投资者们带来了颇为丰厚的回报。然而自去年年初以来,海天味业却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股价已经腰斩,其市值也蒸发了3000多亿。曾经的“酱油茅”究竟怎么了?股价还要跌到什么时候?我们不妨从其财报当中寻找答案。1海天味业之所以能获得“酱油茅”的美誉,很大原因在于其业绩的耀眼。自2014年2月11日于上交所上市以来,海天味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数据表明,2014~2020年,公司营收年均增速为15.3%,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则是达到了惊人的21.9%,展现出极强的高成长性。得益于此,公司股价也是一路大涨长红,一度从25元涨至接近220元。然而自2021年开始,海天味业的业绩却骤然“大变脸”。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仅增长了9.71%,增速为近几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同样只有4.18%。到了2022年,这种颓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扭转,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跌至0.72%,而归母净利润更是实现了负增长,同比增速仅有-6.36%,令人大跌眼镜。与之相应的,是公司股价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市值也跟着一再缩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海天味业的业绩失速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来,消费需求不振导致公司收入端难以有效恢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人居家时间普遍延长,从而催生了家庭层面对于调味品需求的快速上涨,而伴随着疫情防控的日渐稳定,家庭消费需求量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在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持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经营压力,部分行业参与者永久退出,使得餐厅饭馆层面对于调味品","text":"“有人烟处,必有海天”。放眼当下,海天味业绝对是国内最为家喻户晓的品牌之一,即便是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都一定听说过或是品尝过他们的调味产品。而在A股市场上,海天味业更是不折不扣的大白马,自上市以来股价一路走高,涨幅最多一度达到接近20倍,为价值投资者们带来了颇为丰厚的回报。然而自去年年初以来,海天味业却开启了“跌跌不休”模式,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股价已经腰斩,其市值也蒸发了3000多亿。曾经的“酱油茅”究竟怎么了?股价还要跌到什么时候?我们不妨从其财报当中寻找答案。1海天味业之所以能获得“酱油茅”的美誉,很大原因在于其业绩的耀眼。自2014年2月11日于上交所上市以来,海天味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数据表明,2014~2020年,公司营收年均增速为15.3%,归母净利润年均增速则是达到了惊人的21.9%,展现出极强的高成长性。得益于此,公司股价也是一路大涨长红,一度从25元涨至接近220元。然而自2021年开始,海天味业的业绩却骤然“大变脸”。根据财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公司营收同比仅增长了9.71%,增速为近几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同样只有4.18%。到了2022年,这种颓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扭转,今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跌至0.72%,而归母净利润更是实现了负增长,同比增速仅有-6.36%,令人大跌眼镜。与之相应的,是公司股价开启了漫长的下跌之路,市值也跟着一再缩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海天味业的业绩失速呢?在我看来,主要原因有二:一来,消费需求不振导致公司收入端难以有效恢复。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国人居家时间普遍延长,从而催生了家庭层面对于调味品需求的快速上涨,而伴随着疫情防控的日渐稳定,家庭消费需求量有所回落。与此同时,在疫情影响下,餐饮行业持续面临着不确定性和经营压力,部分行业参与者永久退出,使得餐厅饭馆层面对于调味品","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8fee36746783ff2ec233d499c91b28f","width":"632","height":"418"},{"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1c755e6f877b15897dd5f996154464d6","width":"632","height":"42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f9bb915d666797327cc588f621da904","width":"632","height":"41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9,"commentSize":8,"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60476925","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342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4,"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7435763,"gmtCreate":1661217224455,"gmtModify":1661218477207,"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年内最大幅度降息,股市楼市影响几何?","htmlText":"8月22日,央行公布LPR利率报价情况,LPR如期下降,其中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70%下调至3.65%,降幅5BP;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45%下调至4.30%,降幅15BP。这也是年内第二次调降1年期LPR利率,第三次调降5年期LPR利率,年内1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15BP,5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35BP。LPR历史最大幅度下降,为何是此时?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此次LPR的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但幅度略有不及。就在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和20亿逆回购,均降息10BP至2.75%和2%。在央行的货政报告中提出的“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下,MLF与OMO政策利率的下调,也势必传导至LPR的报价上,进而降低市场贷款利率。因此本次LPR的下降可以理解是前期MLF降息后的操作。不过从下降幅度上看,8月15日的超预期降息,表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房地产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市场多数预期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会调降10BP和20BP,赶在面临三季度通胀压力之前,提前降息,更好的稳经济、稳地产。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更能够理解当前LPR下降的必然性。近期官方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除出口外,其他经济数据都显著弱于6月份,疫后经济持续复苏面临中断的可能,经济的复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疫情的持续扰动和房地产景气度低迷的影响下,PMI、社融、信贷、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下降幅度较大,且远不及市场预期。虽然6月经济数据好转主要受到疫后复苏的影响,市场对7月的下降已经有所预料,但差到如此程度,显然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正因为此,8月15日央行调降了OMO及 MLF 利率,政策宽信用意图明显。同时,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信贷数据,不仅总量上大幅度回落,结构上表现更差。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双双回落,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实体经","listText":"8月22日,央行公布LPR利率报价情况,LPR如期下降,其中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70%下调至3.65%,降幅5BP;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45%下调至4.30%,降幅15BP。这也是年内第二次调降1年期LPR利率,第三次调降5年期LPR利率,年内1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15BP,5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35BP。LPR历史最大幅度下降,为何是此时?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此次LPR的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但幅度略有不及。就在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和20亿逆回购,均降息10BP至2.75%和2%。在央行的货政报告中提出的“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下,MLF与OMO政策利率的下调,也势必传导至LPR的报价上,进而降低市场贷款利率。因此本次LPR的下降可以理解是前期MLF降息后的操作。不过从下降幅度上看,8月15日的超预期降息,表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房地产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市场多数预期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会调降10BP和20BP,赶在面临三季度通胀压力之前,提前降息,更好的稳经济、稳地产。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更能够理解当前LPR下降的必然性。近期官方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除出口外,其他经济数据都显著弱于6月份,疫后经济持续复苏面临中断的可能,经济的复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疫情的持续扰动和房地产景气度低迷的影响下,PMI、社融、信贷、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下降幅度较大,且远不及市场预期。虽然6月经济数据好转主要受到疫后复苏的影响,市场对7月的下降已经有所预料,但差到如此程度,显然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正因为此,8月15日央行调降了OMO及 MLF 利率,政策宽信用意图明显。同时,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信贷数据,不仅总量上大幅度回落,结构上表现更差。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双双回落,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实体经","text":"8月22日,央行公布LPR利率报价情况,LPR如期下降,其中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3.70%下调至3.65%,降幅5BP;五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从4.45%下调至4.30%,降幅15BP。这也是年内第二次调降1年期LPR利率,第三次调降5年期LPR利率,年内1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15BP,5年期LPR利率累计下降35BP。LPR历史最大幅度下降,为何是此时?从市场的预期来看,此次LPR的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但幅度略有不及。就在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和20亿逆回购,均降息10BP至2.75%和2%。在央行的货政报告中提出的“市场利率+央行引导→LPR→贷款利率”传导机制下,MLF与OMO政策利率的下调,也势必传导至LPR的报价上,进而降低市场贷款利率。因此本次LPR的下降可以理解是前期MLF降息后的操作。不过从下降幅度上看,8月15日的超预期降息,表明实体经济的需求和房地产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市场多数预期一年期和五年期LPR会调降10BP和20BP,赶在面临三季度通胀压力之前,提前降息,更好的稳经济、稳地产。而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更能够理解当前LPR下降的必然性。近期官方公布了一系列的经济数据,除出口外,其他经济数据都显著弱于6月份,疫后经济持续复苏面临中断的可能,经济的复苏的压力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在疫情的持续扰动和房地产景气度低迷的影响下,PMI、社融、信贷、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均下降幅度较大,且远不及市场预期。虽然6月经济数据好转主要受到疫后复苏的影响,市场对7月的下降已经有所预料,但差到如此程度,显然也超出了市场的预期。也正因为此,8月15日央行调降了OMO及 MLF 利率,政策宽信用意图明显。同时,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信贷数据,不仅总量上大幅度回落,结构上表现更差。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双双回落,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实体经","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efab485d64f868faf77447fcc28ff1d","width":"632","height":"506"},{"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d6548b651e93f6745dc1f1e57327dc9d","width":"632","height":"31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f92b433e0bfd0a33ab3bbf7b8dfe275","width":"632","height":"24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7435763","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502,"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7812275,"gmtCreate":1660871706200,"gmtModify":1660872946256,"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平安银行半年报:市场担心的基本都发生了","htmlText":"近期银行股表现整体不佳,尤其是备受关注的零售龙头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距离去年高点跌幅均在40%以上,严重压制了板块投资情绪。股价是基本面预期的反应,银行股的整体低迷,主要是经济降速背景下多种压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地产爆雷对资产质量的影响、降息对净息差的影响、贷款尤其是零售贷款增速下滑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基金销售降速对财富管理收入的影响等等。就这些压制因素来看,不同银行所受影响不同,因而股价表现也是冰火两重天:部分优质区域城/农商行,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加速托底,对公贷款大幅增长,一俊遮百丑,业绩预期/表现不降反升,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零售型银行,零售贷款、财富管理营收占比高,受个人贷款低迷、基金销售不振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预期较为悲观,股价跌幅靠前。近期更是受楼市断贷风波影响,投资情绪显著受损。国有大行体量巨大,所受影响反映行业平均值,股价表现中规中矩;经济降速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城/农商行,市场预期最为悲观,估值出现明显压缩。整体来看,除江浙、成渝等区域的优质城/农商行外,其他银行的股价表现均不算亮眼。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跌幅靠前,当前市净率处于2019年以来的1.1%和0.6%分位值,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从市场情绪来看,普遍对零售型银行的短期业绩充满疑虑,如担心净息差缩窄、不良率上升、贷款投放增速下滑、财富管理收入下滑等。从平安银行的半年报来看,市场的担心基本都发生了。2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收窄3个BP,不良贷款生成率(还原不良核销后的不良贷款生成额/期初贷款余额)抬升0.37个百分点,财富管理手续费从大幅增长变为同比负增17%,信用卡交易金额出现负增长,营收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零售贷款表现如市场预期般“拉跨”,信用卡和新一贷Q2单季负增长,期末零售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2.3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公司贷款和票据贴现贡献了上半年","listText":"近期银行股表现整体不佳,尤其是备受关注的零售龙头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距离去年高点跌幅均在40%以上,严重压制了板块投资情绪。股价是基本面预期的反应,银行股的整体低迷,主要是经济降速背景下多种压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地产爆雷对资产质量的影响、降息对净息差的影响、贷款尤其是零售贷款增速下滑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基金销售降速对财富管理收入的影响等等。就这些压制因素来看,不同银行所受影响不同,因而股价表现也是冰火两重天:部分优质区域城/农商行,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加速托底,对公贷款大幅增长,一俊遮百丑,业绩预期/表现不降反升,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零售型银行,零售贷款、财富管理营收占比高,受个人贷款低迷、基金销售不振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预期较为悲观,股价跌幅靠前。近期更是受楼市断贷风波影响,投资情绪显著受损。国有大行体量巨大,所受影响反映行业平均值,股价表现中规中矩;经济降速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城/农商行,市场预期最为悲观,估值出现明显压缩。整体来看,除江浙、成渝等区域的优质城/农商行外,其他银行的股价表现均不算亮眼。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跌幅靠前,当前市净率处于2019年以来的1.1%和0.6%分位值,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从市场情绪来看,普遍对零售型银行的短期业绩充满疑虑,如担心净息差缩窄、不良率上升、贷款投放增速下滑、财富管理收入下滑等。从平安银行的半年报来看,市场的担心基本都发生了。2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收窄3个BP,不良贷款生成率(还原不良核销后的不良贷款生成额/期初贷款余额)抬升0.37个百分点,财富管理手续费从大幅增长变为同比负增17%,信用卡交易金额出现负增长,营收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零售贷款表现如市场预期般“拉跨”,信用卡和新一贷Q2单季负增长,期末零售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2.3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公司贷款和票据贴现贡献了上半年","text":"近期银行股表现整体不佳,尤其是备受关注的零售龙头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距离去年高点跌幅均在40%以上,严重压制了板块投资情绪。股价是基本面预期的反应,银行股的整体低迷,主要是经济降速背景下多种压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地产爆雷对资产质量的影响、降息对净息差的影响、贷款尤其是零售贷款增速下滑对利息收入的影响、基金销售降速对财富管理收入的影响等等。就这些压制因素来看,不同银行所受影响不同,因而股价表现也是冰火两重天:部分优质区域城/农商行,稳增长背景下基建加速托底,对公贷款大幅增长,一俊遮百丑,业绩预期/表现不降反升,股价走出独立上涨行情。零售型银行,零售贷款、财富管理营收占比高,受个人贷款低迷、基金销售不振的影响最为突出,市场预期较为悲观,股价跌幅靠前。近期更是受楼市断贷风波影响,投资情绪显著受损。国有大行体量巨大,所受影响反映行业平均值,股价表现中规中矩;经济降速或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区域城/农商行,市场预期最为悲观,估值出现明显压缩。整体来看,除江浙、成渝等区域的优质城/农商行外,其他银行的股价表现均不算亮眼。其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跌幅靠前,当前市净率处于2019年以来的1.1%和0.6%分位值,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从市场情绪来看,普遍对零售型银行的短期业绩充满疑虑,如担心净息差缩窄、不良率上升、贷款投放增速下滑、财富管理收入下滑等。从平安银行的半年报来看,市场的担心基本都发生了。2具体来看,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行净息差收窄3个BP,不良贷款生成率(还原不良核销后的不良贷款生成额/期初贷款余额)抬升0.37个百分点,财富管理手续费从大幅增长变为同比负增17%,信用卡交易金额出现负增长,营收增速下降1.6个百分点。从贷款结构上看,零售贷款表现如市场预期般“拉跨”,信用卡和新一贷Q2单季负增长,期末零售贷款占比较年初下降2.3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公司贷款和票据贴现贡献了上半年","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778b9e9fa94f1a4d7d889f79287d2d7","width":"632","height":"303"},{"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4d7a1ff7cd58d78da8c2cbecef2584fc","width":"632","height":"28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7bd331cb6a65001ec6fed0056b5fa0cf","width":"632","height":"190"}],"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7812275","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8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6,"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4782061,"gmtCreate":1660612690955,"gmtModify":1660613410282,"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银行卡要如何才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htmlText":"放眼当下,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群体,已然成为了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我国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充分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并见证了国家的崛起和产业的变革,拥有更为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而特殊的成长经历,又赋予了Z世代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烈、愿意追求尝试各种新生事物等性格特点,而日益成熟的他们,也正在成长为未来中国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的主导力量。正因如此,任何行业都不该错过这一群体。那么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卡业务来说,要如何才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继而实现银行卡的年轻化突围呢?我们认为,可以遵循“1+4”的原则来加以发力。一个宗旨:与Z世代交朋友在“得Z世代得天下”的行业共识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先要顺应大势,以“用户年轻化”为宗旨,不断向Z世代圈层迈进,尊重他们的兴趣偏好,努力融入其中,这也是最为核心的经营思路。而在银行卡业务的实践过程中,机构需要将自己的银行卡产品设计与服务理念同Z世代的兴趣取向相匹配:首先,商业银行可以策划开展基于Z世代客群的专项研究,全方位探寻Z世代在花、存、贷等方面的需求和潜力,为Z世代客群获客经营提供客户洞察输入,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及服务;其次,为了使业务融入Z世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思维模式,机构还可以在业务线里学习并推广年轻化的沟通语境;再次,商业银行可以依托智能中台的数字化底座和大数据积累,为Z世代客群建立专属标签,提供“千人千面”的优惠活动及内容推荐;最后,基于Z世代对于二次元文化的热爱,商业银行还可以搭建Z世代客群的专属阵地,整合Z世代青睐的“网红”饭票、潮流产品、出游优惠等特色活动,打造年轻客群的一站式金融消费生态。在这一点上,中国银联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一直以来,银联在品牌形象、产品设计,或者价值理念等等,都在努力向年轻人靠近,通过不断打造属于自","listText":"放眼当下,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群体,已然成为了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我国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充分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并见证了国家的崛起和产业的变革,拥有更为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而特殊的成长经历,又赋予了Z世代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烈、愿意追求尝试各种新生事物等性格特点,而日益成熟的他们,也正在成长为未来中国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的主导力量。正因如此,任何行业都不该错过这一群体。那么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卡业务来说,要如何才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继而实现银行卡的年轻化突围呢?我们认为,可以遵循“1+4”的原则来加以发力。一个宗旨:与Z世代交朋友在“得Z世代得天下”的行业共识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先要顺应大势,以“用户年轻化”为宗旨,不断向Z世代圈层迈进,尊重他们的兴趣偏好,努力融入其中,这也是最为核心的经营思路。而在银行卡业务的实践过程中,机构需要将自己的银行卡产品设计与服务理念同Z世代的兴趣取向相匹配:首先,商业银行可以策划开展基于Z世代客群的专项研究,全方位探寻Z世代在花、存、贷等方面的需求和潜力,为Z世代客群获客经营提供客户洞察输入,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及服务;其次,为了使业务融入Z世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思维模式,机构还可以在业务线里学习并推广年轻化的沟通语境;再次,商业银行可以依托智能中台的数字化底座和大数据积累,为Z世代客群建立专属标签,提供“千人千面”的优惠活动及内容推荐;最后,基于Z世代对于二次元文化的热爱,商业银行还可以搭建Z世代客群的专属阵地,整合Z世代青睐的“网红”饭票、潮流产品、出游优惠等特色活动,打造年轻客群的一站式金融消费生态。在这一点上,中国银联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一直以来,银联在品牌形象、产品设计,或者价值理念等等,都在努力向年轻人靠近,通过不断打造属于自","text":"放眼当下,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群体,已然成为了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他们出生和成长于我国经济和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充分享受了时代的红利,并见证了国家的崛起和产业的变革,拥有更为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而特殊的成长经历,又赋予了Z世代踌躇满志、注重体验、个性鲜明、自尊心强烈、愿意追求尝试各种新生事物等性格特点,而日益成熟的他们,也正在成长为未来中国新经济、新消费、新文化的主导力量。正因如此,任何行业都不该错过这一群体。那么对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银行卡业务来说,要如何才能俘获Z世代的芳心,继而实现银行卡的年轻化突围呢?我们认为,可以遵循“1+4”的原则来加以发力。一个宗旨:与Z世代交朋友在“得Z世代得天下”的行业共识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先要顺应大势,以“用户年轻化”为宗旨,不断向Z世代圈层迈进,尊重他们的兴趣偏好,努力融入其中,这也是最为核心的经营思路。而在银行卡业务的实践过程中,机构需要将自己的银行卡产品设计与服务理念同Z世代的兴趣取向相匹配:首先,商业银行可以策划开展基于Z世代客群的专项研究,全方位探寻Z世代在花、存、贷等方面的需求和潜力,为Z世代客群获客经营提供客户洞察输入,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及服务;其次,为了使业务融入Z世代的“互联网原住民”思维模式,机构还可以在业务线里学习并推广年轻化的沟通语境;再次,商业银行可以依托智能中台的数字化底座和大数据积累,为Z世代客群建立专属标签,提供“千人千面”的优惠活动及内容推荐;最后,基于Z世代对于二次元文化的热爱,商业银行还可以搭建Z世代客群的专属阵地,整合Z世代青睐的“网红”饭票、潮流产品、出游优惠等特色活动,打造年轻客群的一站式金融消费生态。在这一点上,中国银联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案例。一直以来,银联在品牌形象、产品设计,或者价值理念等等,都在努力向年轻人靠近,通过不断打造属于自","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adc5372301bb72c03ec1e1795f4ec4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4782061","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607,"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1,"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4547697,"gmtCreate":1660525039024,"gmtModify":1660526436026,"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逆向投资,便宜并非硬道理","htmlText":"万物皆周期。对于这句话,投资者在周期低点时往往深有同感,因为此时这句话给投资者带来一种慰藉,似乎亏钱不是我们的错,是周期的问题;而在周期高点时,大家兴高采烈,赚得盆满钵满,便很少有人还愿意相信周期,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好日子一直持续下去,不想曲终人散场。事实是,周期总是胜在最后,好年景会变差,差年景也会变好。彼得林奇曾传授过一个自称总是十分灵验的投资策略,“等到媒体和投资大众普遍认为某个行业已经从不景气恶化到非常不景气时,大胆买入这个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公司的股票,肯定会让你赚钱。”同时,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就当前A股而言,新能源板块中的代表性公司无疑属于热门行业的热门股,而银行、地产、保险、旅游、医药等板块则是大家普遍认为“非常不景气”的典型代表。从板块的估值分位可见一斑。基于彼得林奇的这一投资策略,我们应该大胆买入银行、地产、建筑材料、券商保险、通信、医药等低迷板块中的绝对龙头,而避开电力设备、煤炭、汽车等热门赛道。但投资并没有这么简单。如芒格所说,认为投资简单的都是傻瓜。逆向投资,并不是低估值买入这么简单,同样需要把握择股与择时问题。1择股:便宜并非硬道理逆向买入的择股,目的在于寻找暂时受挫的白马股,避免踏上长期漏水的船。投资者应该清楚一点,若发展前景一目了然地稳健向好,市场是不会给投资者提供低价买入机会的。所以,选择逆向买入的投资者,面对的标的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换言之,如果投资者没能在一只跌跌不休的股票中找到瑕疵,先别着急指责市场非理性,大概率是投资者自己错了,没能做好基本面研究。很多投资新手常常把市盈率高低作为择股标准,并对此表示疑惑:既然市场中存在如此之多的低市盈率股票,为何还有人追逐高市盈率的股票呢?将之简单地归结为“投机”或“非理性”并不恰当,实际上,追逐高市盈率的投资者,也有自己的逻辑。用彼得林奇的话说,“他们想在伐木场的工人中间找到未来的著","listText":"万物皆周期。对于这句话,投资者在周期低点时往往深有同感,因为此时这句话给投资者带来一种慰藉,似乎亏钱不是我们的错,是周期的问题;而在周期高点时,大家兴高采烈,赚得盆满钵满,便很少有人还愿意相信周期,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好日子一直持续下去,不想曲终人散场。事实是,周期总是胜在最后,好年景会变差,差年景也会变好。彼得林奇曾传授过一个自称总是十分灵验的投资策略,“等到媒体和投资大众普遍认为某个行业已经从不景气恶化到非常不景气时,大胆买入这个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公司的股票,肯定会让你赚钱。”同时,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就当前A股而言,新能源板块中的代表性公司无疑属于热门行业的热门股,而银行、地产、保险、旅游、医药等板块则是大家普遍认为“非常不景气”的典型代表。从板块的估值分位可见一斑。基于彼得林奇的这一投资策略,我们应该大胆买入银行、地产、建筑材料、券商保险、通信、医药等低迷板块中的绝对龙头,而避开电力设备、煤炭、汽车等热门赛道。但投资并没有这么简单。如芒格所说,认为投资简单的都是傻瓜。逆向投资,并不是低估值买入这么简单,同样需要把握择股与择时问题。1择股:便宜并非硬道理逆向买入的择股,目的在于寻找暂时受挫的白马股,避免踏上长期漏水的船。投资者应该清楚一点,若发展前景一目了然地稳健向好,市场是不会给投资者提供低价买入机会的。所以,选择逆向买入的投资者,面对的标的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换言之,如果投资者没能在一只跌跌不休的股票中找到瑕疵,先别着急指责市场非理性,大概率是投资者自己错了,没能做好基本面研究。很多投资新手常常把市盈率高低作为择股标准,并对此表示疑惑:既然市场中存在如此之多的低市盈率股票,为何还有人追逐高市盈率的股票呢?将之简单地归结为“投机”或“非理性”并不恰当,实际上,追逐高市盈率的投资者,也有自己的逻辑。用彼得林奇的话说,“他们想在伐木场的工人中间找到未来的著","text":"万物皆周期。对于这句话,投资者在周期低点时往往深有同感,因为此时这句话给投资者带来一种慰藉,似乎亏钱不是我们的错,是周期的问题;而在周期高点时,大家兴高采烈,赚得盆满钵满,便很少有人还愿意相信周期,因为我们的内心深处希望好日子一直持续下去,不想曲终人散场。事实是,周期总是胜在最后,好年景会变差,差年景也会变好。彼得林奇曾传授过一个自称总是十分灵验的投资策略,“等到媒体和投资大众普遍认为某个行业已经从不景气恶化到非常不景气时,大胆买入这个行业中竞争力最强的公司的股票,肯定会让你赚钱。”同时,避开那些热门行业的热门股。就当前A股而言,新能源板块中的代表性公司无疑属于热门行业的热门股,而银行、地产、保险、旅游、医药等板块则是大家普遍认为“非常不景气”的典型代表。从板块的估值分位可见一斑。基于彼得林奇的这一投资策略,我们应该大胆买入银行、地产、建筑材料、券商保险、通信、医药等低迷板块中的绝对龙头,而避开电力设备、煤炭、汽车等热门赛道。但投资并没有这么简单。如芒格所说,认为投资简单的都是傻瓜。逆向投资,并不是低估值买入这么简单,同样需要把握择股与择时问题。1择股:便宜并非硬道理逆向买入的择股,目的在于寻找暂时受挫的白马股,避免踏上长期漏水的船。投资者应该清楚一点,若发展前景一目了然地稳健向好,市场是不会给投资者提供低价买入机会的。所以,选择逆向买入的投资者,面对的标的必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瑕疵。换言之,如果投资者没能在一只跌跌不休的股票中找到瑕疵,先别着急指责市场非理性,大概率是投资者自己错了,没能做好基本面研究。很多投资新手常常把市盈率高低作为择股标准,并对此表示疑惑:既然市场中存在如此之多的低市盈率股票,为何还有人追逐高市盈率的股票呢?将之简单地归结为“投机”或“非理性”并不恰当,实际上,追逐高市盈率的投资者,也有自己的逻辑。用彼得林奇的话说,“他们想在伐木场的工人中间找到未来的著","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4e9f81a2cae45c1b896b1f1d0aaa7c2","width":"632","height":"42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c19a4397648d3caece7694760d5902b1","width":"632","height":"291"},{"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2462bd50beac87b3757a7cb4dd1a73e","width":"632","height":"349"}],"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4,"commentSize":1,"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4547697","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204,"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3,"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4682918,"gmtCreate":1660270362641,"gmtModify":1660271368472,"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上车新能源基金,选哪位“老司机”最好?","htmlText":"近期基金行业有两大事件比较出圈。首先是7月29日中基协公布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名单(2021年度),其中汇添富基金公司获得三年海外投资明星基金公司奖,信达澳亚基金公司荣获明星基金公司成长奖,而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基金获得了十年持续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明星基金奖,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获得了五年持续回报股票型明星基金奖,可以说这些基金公司和基金都是业界当红炸子鸡了。其次8月8日晚间,一则疑似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因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开始不胫而走,并持续发酵。根据网传消息,此事件涉及基金经理300余名,被业界人士称,如若属实,则是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虽然有知情人士透露此事传闻不实,但也让利用“场外期权”这种疑似基金界“新型老鼠仓”的高明手段处在了漩涡之中,不过真实与否还得持续观察。所以在甄选基金以及基金经理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基金经理对基金收益水平的高低起到决定作用,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逻辑至关重要。本系列则将对国内重要的几位基金经理投资体系和逻辑做比较全面的盘点,帮助大家了解选择。本期从近期热门的新能源行业出发,盘点的几位基金经理,他们均在新能源行业中或专注研究、或在管基金规模较大,分别是汇添富基金过蓓蓓、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汇丰晋信基金陆彬、东方基金李瑞。新能源行业在今年可谓是风头无两。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止8月11日权益型基金(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下同)今年以来收益率TOP20的基金中投资主题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基金有13只,收益率超过10%的46只权益型基金**有32只为相关主题基金,可以说如果今年选对了新能源赛道,那么必能赚的盆满钵满!选对赛道是一方面,选对基金经理又是另一方面!那么在新能源主题基金中哪些基金经理才是最好的选择呢?哪些经理能给我们带来长期稳定且超额的收益呢?本期的盘点或许对大家","listText":"近期基金行业有两大事件比较出圈。首先是7月29日中基协公布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名单(2021年度),其中汇添富基金公司获得三年海外投资明星基金公司奖,信达澳亚基金公司荣获明星基金公司成长奖,而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基金获得了十年持续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明星基金奖,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获得了五年持续回报股票型明星基金奖,可以说这些基金公司和基金都是业界当红炸子鸡了。其次8月8日晚间,一则疑似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因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开始不胫而走,并持续发酵。根据网传消息,此事件涉及基金经理300余名,被业界人士称,如若属实,则是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虽然有知情人士透露此事传闻不实,但也让利用“场外期权”这种疑似基金界“新型老鼠仓”的高明手段处在了漩涡之中,不过真实与否还得持续观察。所以在甄选基金以及基金经理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基金经理对基金收益水平的高低起到决定作用,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逻辑至关重要。本系列则将对国内重要的几位基金经理投资体系和逻辑做比较全面的盘点,帮助大家了解选择。本期从近期热门的新能源行业出发,盘点的几位基金经理,他们均在新能源行业中或专注研究、或在管基金规模较大,分别是汇添富基金过蓓蓓、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汇丰晋信基金陆彬、东方基金李瑞。新能源行业在今年可谓是风头无两。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止8月11日权益型基金(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下同)今年以来收益率TOP20的基金中投资主题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基金有13只,收益率超过10%的46只权益型基金**有32只为相关主题基金,可以说如果今年选对了新能源赛道,那么必能赚的盆满钵满!选对赛道是一方面,选对基金经理又是另一方面!那么在新能源主题基金中哪些基金经理才是最好的选择呢?哪些经理能给我们带来长期稳定且超额的收益呢?本期的盘点或许对大家","text":"近期基金行业有两大事件比较出圈。首先是7月29日中基协公布的第十七届中国基金业明星基金名单(2021年度),其中汇添富基金公司获得三年海外投资明星基金公司奖,信达澳亚基金公司荣获明星基金公司成长奖,而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基金获得了十年持续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型明星基金奖,信澳新能源产业基金获得了五年持续回报股票型明星基金奖,可以说这些基金公司和基金都是业界当红炸子鸡了。其次8月8日晚间,一则疑似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因违规参与场外期权交易,被警方带走调查的传闻开始不胫而走,并持续发酵。根据网传消息,此事件涉及基金经理300余名,被业界人士称,如若属实,则是公募基金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丑闻。虽然有知情人士透露此事传闻不实,但也让利用“场外期权”这种疑似基金界“新型老鼠仓”的高明手段处在了漩涡之中,不过真实与否还得持续观察。所以在甄选基金以及基金经理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基金经理对基金收益水平的高低起到决定作用,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和逻辑至关重要。本系列则将对国内重要的几位基金经理投资体系和逻辑做比较全面的盘点,帮助大家了解选择。本期从近期热门的新能源行业出发,盘点的几位基金经理,他们均在新能源行业中或专注研究、或在管基金规模较大,分别是汇添富基金过蓓蓓、信达澳亚基金冯明远、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汇丰晋信基金陆彬、东方基金李瑞。新能源行业在今年可谓是风头无两。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止8月11日权益型基金(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下同)今年以来收益率TOP20的基金中投资主题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基金有13只,收益率超过10%的46只权益型基金**有32只为相关主题基金,可以说如果今年选对了新能源赛道,那么必能赚的盆满钵满!选对赛道是一方面,选对基金经理又是另一方面!那么在新能源主题基金中哪些基金经理才是最好的选择呢?哪些经理能给我们带来长期稳定且超额的收益呢?本期的盘点或许对大家","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1e628ce5d12d66c379bcc5674f623c1","width":"585","height":"37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20dbc66ed27440513e2f17fa40cf3143","width":"585","height":"372"},{"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0119cd7d3fc8f08395b9196691bb202","width":"585","height":"372"}],"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4682918","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816,"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4974364,"gmtCreate":1660093393061,"gmtModify":1660097553907,"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火爆全网,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潜力如何?","htmlText":"近期,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基金表现平平,但市场中却掀起了一波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热潮,不仅不断有基金公司布局,投资者也踊跃认购。2022年至今,上一次如此火爆的基金投资热潮还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不过与之不同的是,中证1000指数既不是一个新推出的指数,相关指数基金也是早就存在,又不是低风险投资品的替代,为何突然间有如此的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潜力如何?又该如何选择相关的指数基金?中证1000为何为突生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是由中证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发布,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覆盖了全部A股中剔除中证800指数成份股后,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也就是说,中证1000代表了A股中除了沪深300及中证500外的1000只股票,是典型的小市值指数。从指数发布的时间看,中证1000指数历史并不长,市场也较少有基金对其进行跟踪投资,仅有华宝基金在2015年发行过一只跟踪中证1000的指数基金,但长期业绩表现平平,规模也仅有几千万。从2015年至2021年,跟踪中证1000指数的基金仅有10只左右(不区分A类、C类),指数基金更是寥寥无几,规模也仅在10亿左右。真正对于中证1000的投资热度则要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算起,当时主要原因在于“茅指数”大幅度下跌后的风格轮换,以及北交所、专精特新等概念的催化,中证1000作为典型的小盘股指数,在当时也曾一度受到热捧。近期再次掀起投资热潮,则主要是由于中证1000指数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上市,给中证1000指数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末,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随期货合约同时推出,这也是继上交所上证50ETF期权、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之后的新一只场内金融期权。对于指数而言,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推出,一般都会大幅度的带动指数的发展。","listText":"近期,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基金表现平平,但市场中却掀起了一波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热潮,不仅不断有基金公司布局,投资者也踊跃认购。2022年至今,上一次如此火爆的基金投资热潮还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不过与之不同的是,中证1000指数既不是一个新推出的指数,相关指数基金也是早就存在,又不是低风险投资品的替代,为何突然间有如此的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潜力如何?又该如何选择相关的指数基金?中证1000为何为突生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是由中证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发布,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覆盖了全部A股中剔除中证800指数成份股后,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也就是说,中证1000代表了A股中除了沪深300及中证500外的1000只股票,是典型的小市值指数。从指数发布的时间看,中证1000指数历史并不长,市场也较少有基金对其进行跟踪投资,仅有华宝基金在2015年发行过一只跟踪中证1000的指数基金,但长期业绩表现平平,规模也仅有几千万。从2015年至2021年,跟踪中证1000指数的基金仅有10只左右(不区分A类、C类),指数基金更是寥寥无几,规模也仅在10亿左右。真正对于中证1000的投资热度则要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算起,当时主要原因在于“茅指数”大幅度下跌后的风格轮换,以及北交所、专精特新等概念的催化,中证1000作为典型的小盘股指数,在当时也曾一度受到热捧。近期再次掀起投资热潮,则主要是由于中证1000指数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上市,给中证1000指数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末,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随期货合约同时推出,这也是继上交所上证50ETF期权、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之后的新一只场内金融期权。对于指数而言,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推出,一般都会大幅度的带动指数的发展。","text":"近期,资本市场持续震荡,基金表现平平,但市场中却掀起了一波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热潮,不仅不断有基金公司布局,投资者也踊跃认购。2022年至今,上一次如此火爆的基金投资热潮还是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不过与之不同的是,中证1000指数既不是一个新推出的指数,相关指数基金也是早就存在,又不是低风险投资品的替代,为何突然间有如此的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的投资潜力如何?又该如何选择相关的指数基金?中证1000为何为突生投资热潮?中证1000指数是由中证公司于2014年10月17日发布,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期,覆盖了全部A股中剔除中证800指数成份股后,规模偏小且流动性好的1000只股票组成。也就是说,中证1000代表了A股中除了沪深300及中证500外的1000只股票,是典型的小市值指数。从指数发布的时间看,中证1000指数历史并不长,市场也较少有基金对其进行跟踪投资,仅有华宝基金在2015年发行过一只跟踪中证1000的指数基金,但长期业绩表现平平,规模也仅有几千万。从2015年至2021年,跟踪中证1000指数的基金仅有10只左右(不区分A类、C类),指数基金更是寥寥无几,规模也仅在10亿左右。真正对于中证1000的投资热度则要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算起,当时主要原因在于“茅指数”大幅度下跌后的风格轮换,以及北交所、专精特新等概念的催化,中证1000作为典型的小盘股指数,在当时也曾一度受到热捧。近期再次掀起投资热潮,则主要是由于中证1000指数相关的金融衍生品上市,给中证1000指数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末,中证1000股指期权合约随期货合约同时推出,这也是继上交所上证50ETF期权、上交所沪深300ETF期权、深交所沪深300ETF期权、中金所沪深300股指期权之后的新一只场内金融期权。对于指数而言,金融衍生品工具的推出,一般都会大幅度的带动指数的发展。","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b694c2fec8a8a56d9e059739092ce5eb","width":"632","height":"43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c2aee2b3be7b342304aa41562e12a9f","width":"632","height":"580"},{"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99cddcfb238501dbe159cf56ad0a1718","width":"632","height":"405"}],"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4974364","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44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8,"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5453945,"gmtCreate":1659920957990,"gmtModify":1659926456551,"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投资时,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htmlText":"这两年,股市震荡,板块之间冰火两重天。在这种极端分化的行情下,不少投资人的坚定持有信念愈发动摇起来。不少板块,明明估值便宜,中长期前景也不差,但就是不涨,或者说就是跌个不停。开始时,投资者还能“越跌越买”,一边嘲弄市场先生的非理性,一边开心地买入更加便宜的筹码。但随着手中的子弹打光,看着股价继续下探,而此前被自己嫌弃的高估值板块却屡创新高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会对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它永远乐此不疲,你却满身污泥”。遥想2020年时(其实也就两年时间),在大盘牛市行情下,银行、保险、地产这三个板块却走出了独立下跌行情,被投资者戏称为“股市三傻”。对于很多追求低估值买入的投资者而言,这三个板块反倒成了心头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价值投资,积极买入低估值个股,越跌越买。两年之后的当下回头去看,依旧饱受煎熬。当然,短期投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味地以短期结果论英雄并不可取。就2020年之后买入银行、保险、地产板块的投资者而言,也不应该在遭遇账户缩水的同时,还要再承受投资理念方面的指摘。真正的问题是,投资者应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来获得新的感悟,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1、做时间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很多投资者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基于同样一句话,投资者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一些投资者买入高估值的成长板块,比如风光储等新能源板块以及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板块,逻辑是长期前景看好,只需做时间的朋友,业绩增长自会消化估值;另一些投资者则会买入估值处于低位的价值板块,如保险、地产、银行以及持续下跌的港股互联网板块,理由是价格终究会向价值回归,时间会证明一切。逻辑上都没错,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是“与时间做朋友”的前提条件,但问题是投资者往往会严重高估自己对时间的容忍度。期待用时间消化估值的投资者,往往会被持有期间的股价滞涨或阴跌折磨地筋疲力尽;而等待","listText":"这两年,股市震荡,板块之间冰火两重天。在这种极端分化的行情下,不少投资人的坚定持有信念愈发动摇起来。不少板块,明明估值便宜,中长期前景也不差,但就是不涨,或者说就是跌个不停。开始时,投资者还能“越跌越买”,一边嘲弄市场先生的非理性,一边开心地买入更加便宜的筹码。但随着手中的子弹打光,看着股价继续下探,而此前被自己嫌弃的高估值板块却屡创新高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会对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它永远乐此不疲,你却满身污泥”。遥想2020年时(其实也就两年时间),在大盘牛市行情下,银行、保险、地产这三个板块却走出了独立下跌行情,被投资者戏称为“股市三傻”。对于很多追求低估值买入的投资者而言,这三个板块反倒成了心头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价值投资,积极买入低估值个股,越跌越买。两年之后的当下回头去看,依旧饱受煎熬。当然,短期投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味地以短期结果论英雄并不可取。就2020年之后买入银行、保险、地产板块的投资者而言,也不应该在遭遇账户缩水的同时,还要再承受投资理念方面的指摘。真正的问题是,投资者应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来获得新的感悟,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1、做时间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很多投资者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基于同样一句话,投资者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一些投资者买入高估值的成长板块,比如风光储等新能源板块以及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板块,逻辑是长期前景看好,只需做时间的朋友,业绩增长自会消化估值;另一些投资者则会买入估值处于低位的价值板块,如保险、地产、银行以及持续下跌的港股互联网板块,理由是价格终究会向价值回归,时间会证明一切。逻辑上都没错,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是“与时间做朋友”的前提条件,但问题是投资者往往会严重高估自己对时间的容忍度。期待用时间消化估值的投资者,往往会被持有期间的股价滞涨或阴跌折磨地筋疲力尽;而等待","text":"这两年,股市震荡,板块之间冰火两重天。在这种极端分化的行情下,不少投资人的坚定持有信念愈发动摇起来。不少板块,明明估值便宜,中长期前景也不差,但就是不涨,或者说就是跌个不停。开始时,投资者还能“越跌越买”,一边嘲弄市场先生的非理性,一边开心地买入更加便宜的筹码。但随着手中的子弹打光,看着股价继续下探,而此前被自己嫌弃的高估值板块却屡创新高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会对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永远不要和一头猪摔跤,它永远乐此不疲,你却满身污泥”。遥想2020年时(其实也就两年时间),在大盘牛市行情下,银行、保险、地产这三个板块却走出了独立下跌行情,被投资者戏称为“股市三傻”。对于很多追求低估值买入的投资者而言,这三个板块反倒成了心头好。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价值投资,积极买入低估值个股,越跌越买。两年之后的当下回头去看,依旧饱受煎熬。当然,短期投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味地以短期结果论英雄并不可取。就2020年之后买入银行、保险、地产板块的投资者而言,也不应该在遭遇账户缩水的同时,还要再承受投资理念方面的指摘。真正的问题是,投资者应该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通过不断否定过去的自己来获得新的感悟,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1、做时间的朋友“做时间的朋友”,很多投资者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基于同样一句话,投资者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一些投资者买入高估值的成长板块,比如风光储等新能源板块以及以白酒为代表的食品饮料板块,逻辑是长期前景看好,只需做时间的朋友,业绩增长自会消化估值;另一些投资者则会买入估值处于低位的价值板块,如保险、地产、银行以及持续下跌的港股互联网板块,理由是价格终究会向价值回归,时间会证明一切。逻辑上都没错,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投资是“与时间做朋友”的前提条件,但问题是投资者往往会严重高估自己对时间的容忍度。期待用时间消化估值的投资者,往往会被持有期间的股价滞涨或阴跌折磨地筋疲力尽;而等待","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e192dfc155885435130f96edf5f196c5","width":"632","height":"43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0,"commentSize":0,"repostSize":1,"link":"https://laohu8.com/post/685453945","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280,"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2,"langContent":"CN","totalScore":0},{"id":685827959,"gmtCreate":1659575996576,"gmtModify":1659577946065,"author":{"id":"4095814855636170","authorId":"4095814855636170","name":"星图金融研究院","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865a8054c416f0e402d65f53fb4664f4","crmLevel":1,"crmLevelSwitch":0,"followedFlag":false,"idStr":"4095814855636170","authorIdStr":"4095814855636170"},"themes":[],"title":"茅台还是你大爷","htmlText":"近日,贵州茅台公布了2022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增长17.38%(2021年同期为11.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94亿元,同比增长20.85%(2021年同期为9.08%)。业绩依旧靓丽,且经营势头明显好于2021年同期,似乎并未受到疫情拖累。在半年报中,茅台坦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依旧是茅台等高端头部品牌的发展机遇期,原话如下:“白酒行业在经历一段深度结构调整后,正面临着‘新秩序重塑期、新格局形成期、新消费升级期’三期叠加的行业发展新形势,市场消费需求将会更加向优势产区、头部企业和优秀品牌集中、倾斜,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很多人可能不解,上半年疫情如此严重,为何茅台业绩不受影响呢?一方面,从季节因素看,二季度属于白酒销售淡季,历史上茅台二季度营收占比仅为21%。另一方面,贵州茅台作为高端白酒的代表,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近两年飞天茅台一直供不应求,一瓶难求。既便疫情期间需求有所下滑,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不足以对业绩产生影响。结合其他中低端白酒品牌的营收缩水状况来看,第二个原因或许才是茅台业绩成功实现“疫情免疫”的重要原因。如光瓶酒龙头顺鑫农业在中报业绩预告中明确表示,“受全国多地聚集性疫情的反复影响,公司白酒业务消费场景减少,销量下降,叠加原材料供应、物流交通等因素影响,白酒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同是白酒企业,所受疫情影响为何如此不同?事实上,对所有白酒企业而言,消费场景的萎缩都意味着这部分需求的下降,不同的是,高端白酒的消费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自2012年以来,我国白酒消费结构就出现了趋势性变革,从政商消费为主向个人消费为主转变。2012-2018年,个人消费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成为拉动白酒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相比政商消费,个人消费稳定性更强,且在消费升级驱动下,“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共识,中高","listText":"近日,贵州茅台公布了2022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增长17.38%(2021年同期为11.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94亿元,同比增长20.85%(2021年同期为9.08%)。业绩依旧靓丽,且经营势头明显好于2021年同期,似乎并未受到疫情拖累。在半年报中,茅台坦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依旧是茅台等高端头部品牌的发展机遇期,原话如下:“白酒行业在经历一段深度结构调整后,正面临着‘新秩序重塑期、新格局形成期、新消费升级期’三期叠加的行业发展新形势,市场消费需求将会更加向优势产区、头部企业和优秀品牌集中、倾斜,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很多人可能不解,上半年疫情如此严重,为何茅台业绩不受影响呢?一方面,从季节因素看,二季度属于白酒销售淡季,历史上茅台二季度营收占比仅为21%。另一方面,贵州茅台作为高端白酒的代表,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近两年飞天茅台一直供不应求,一瓶难求。既便疫情期间需求有所下滑,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不足以对业绩产生影响。结合其他中低端白酒品牌的营收缩水状况来看,第二个原因或许才是茅台业绩成功实现“疫情免疫”的重要原因。如光瓶酒龙头顺鑫农业在中报业绩预告中明确表示,“受全国多地聚集性疫情的反复影响,公司白酒业务消费场景减少,销量下降,叠加原材料供应、物流交通等因素影响,白酒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同是白酒企业,所受疫情影响为何如此不同?事实上,对所有白酒企业而言,消费场景的萎缩都意味着这部分需求的下降,不同的是,高端白酒的消费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自2012年以来,我国白酒消费结构就出现了趋势性变革,从政商消费为主向个人消费为主转变。2012-2018年,个人消费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成为拉动白酒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相比政商消费,个人消费稳定性更强,且在消费升级驱动下,“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共识,中高","text":"近日,贵州茅台公布了2022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6.17亿元,同比增长17.38%(2021年同期为11.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7.94亿元,同比增长20.85%(2021年同期为9.08%)。业绩依旧靓丽,且经营势头明显好于2021年同期,似乎并未受到疫情拖累。在半年报中,茅台坦言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依旧是茅台等高端头部品牌的发展机遇期,原话如下:“白酒行业在经历一段深度结构调整后,正面临着‘新秩序重塑期、新格局形成期、新消费升级期’三期叠加的行业发展新形势,市场消费需求将会更加向优势产区、头部企业和优秀品牌集中、倾斜,行业‘马太效应’越发明显。”很多人可能不解,上半年疫情如此严重,为何茅台业绩不受影响呢?一方面,从季节因素看,二季度属于白酒销售淡季,历史上茅台二季度营收占比仅为21%。另一方面,贵州茅台作为高端白酒的代表,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近两年飞天茅台一直供不应求,一瓶难求。既便疫情期间需求有所下滑,仍处于供需紧平衡的状态,不足以对业绩产生影响。结合其他中低端白酒品牌的营收缩水状况来看,第二个原因或许才是茅台业绩成功实现“疫情免疫”的重要原因。如光瓶酒龙头顺鑫农业在中报业绩预告中明确表示,“受全国多地聚集性疫情的反复影响,公司白酒业务消费场景减少,销量下降,叠加原材料供应、物流交通等因素影响,白酒业务受到较大影响。”同是白酒企业,所受疫情影响为何如此不同?事实上,对所有白酒企业而言,消费场景的萎缩都意味着这部分需求的下降,不同的是,高端白酒的消费结构已发生较大变化。自2012年以来,我国白酒消费结构就出现了趋势性变革,从政商消费为主向个人消费为主转变。2012-2018年,个人消费占比从不足20%提升至60%以上,成为拉动白酒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相比政商消费,个人消费稳定性更强,且在消费升级驱动下,“少喝酒、喝好酒”成为共识,中高","images":[{"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84997f0691b66abb1eb534afc7efcf5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3d67f69d14957a93b73ad0b2402a9d45"},{"img":"https://static.tigerbbs.com/65ca3dcd72f1a58cff36cbd8aa01b187"}],"top":1,"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2,"likeSize":1,"commentSize":0,"repost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685827959","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2069,"authorTweetTopStatus":1,"verified":2,"comments":[],"imageCount":5,"langContent":"CN","totalScore":0}],"defaultTab":"posts","isTTM":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