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记事

汇聚世界资讯,服务全球华人。

IP属地:广东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25 14:25

      京东建1600亩宿迁霸王蟹基地,联合郭品超承诺品质包销

      《星岛》记者 郭敏敏 宿迁报道 秋肥蟹美迎丰收。 江苏大闸蟹产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随着宿迁骆马湖、洪泽湖、太湖、阳澄湖、固城湖等核心产区集中开捕,全国开始进入大闸蟹消费季。紧抓消费黄金期,今年,京东联合合作伙伴在江苏兴化、宿迁成立京东基地,通过深入产业源头方式,砍掉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为消费者带来价格更加实惠的大闸蟹。 据《星岛》记者了解,京东在宿迁建立了1600亩霸王蟹基地,派出采销和品控团队驻场指导,严格审核各类资质证明、检测水质和用药情况,定期邀请第三方专家现场巡查,为消费者提供品质有保障的产品。此外,京东依托宿迁霸王蟹京东基地,联合郭品超等明星达人,共同打造标准化、规范化、智慧化的蟹塘,打造顶盖肥高品质大闸蟹,并由京东选蟹师严格筛选后上市。 图为宿有千香京东霸王蟹京东基地 ▲图为宿有千香京东霸王蟹京东基地 预计年产超50万斤 销售规模达4000万 相较于2024年大闸蟹存在晚熟、减产的情况,今年江苏大闸蟹品质产量有望实现双提升。日前,宿迁市农产品产销协会副会长钱晓红在“宿有千香·霸王蟹”开捕仪式上介绍,今年中秋节较去年晚20天,大闸蟹成熟期更长,品质更好。去年当地持续高温,螃蟹死亡率较高,今年温度适宜,预计今年产量较去年增长三成。 据京东超市季节海产负责人王禹介绍,今年京东超市与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宿迁市湖滨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达成战略合作,在滨湖新区建立霸王蟹京东基地,包销1600亩蟹塘,年产量预估50万斤以上,京东超市从而也成为霸王蟹线上最大销售渠道。 她透露京东希望今年霸王蟹销售规模能翻一番,达到4000万-5000万,这对于一个产业而言已是非常靠前的销售目标。针对《星岛》记者问及京东计划如何提升市场份额时,王禹表示:“我们现在主要的竞争对手集中在线上,不少线上平台存在乱价、无法兑换等问题,在竞争对手犯错的时候,京东只要维持好自己的品质,就可以了。” 据了
      6,338评论
      举报
      京东建1600亩宿迁霸王蟹基地,联合郭品超承诺品质包销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25 14:07

      京东计划三年内推动万亿级AI产业生态,刘强东亲任研究院院长

      《星岛》记者周昊 实习记者 李誉 深圳报道 9月25日,JD Discovery-2025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Enjoy AI”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在产业中的创新与应用。 京东 京东集团SEC副主席、CEO许冉在大会上正式发布了京东AI全景图。她介绍,从零售、物流到工业,从数字人到AI医疗,京东在智算基础设施、模型、平台、场景和产品等实现多维度布局。 京东在此次大会上还提出全新人工智能价值公式——“人工智能的价值=模型×体验×产业厚度的平方”。 许冉认为,AI的价值核心是产业厚度的平方。她直言:“京东不片面追求运动式AI浪潮,而是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真正为产业创造价值的人工智能。” 许冉还重点展示了京东在AI用户产品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Joy AI”。“Joy AI”包括三大应用:分别为“京犀”“他她它”以及“Joyinside 2.0”。其中京犀APP还在研发中,大会现场首次公开其AI处理理念;数字人产品“他她它”致力于通过长期互动,成为用户专属的虚拟朋友;Joyinside 2.0则与多家AI玩具和机器人厂商合作,打造智能硬件深度融合生态。 许冉还在现场展示了用“他她它”点外卖咖啡的完整流程。从唤醒万能博士、点餐推荐,到语音确认、下单支付,人机对话流畅自然,充分展现出京东AI应用的便捷与智能,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这一展示不仅直观体现了京东AI产品的落地能力,也预示人工智能将在消费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许冉还介绍了AI技术在行业应用层面更新。 比如物流板块发布了“物流超脑2.0”,在零售领域已与超300家厂商合作;医疗领域的“京医千询2.0”打造出了足不出户即可在线问诊、诊疗的AI医院,工业领域则推出了智能制造方案Joyindustrial。 许冉在演讲中表示,刘强东将亲自担任京东探索研究院院长,并在全球招募人工智能科学家,京东还与多所高校
      6,452评论
      举报
      京东计划三年内推动万亿级AI产业生态,刘强东亲任研究院院长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20

      非房业务转型提速,佳兆业开始“招兵买马”

      《星岛》记者 郭敏敏 深圳报道 化债成功的佳兆业正加速布局非房业务。 在佳兆业集团(1638.HK)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正式生效后两天,其旗下上市平台佳兆业资本(0936.HK)宣布启动战略转型,布局RWA业务,并已于9月17日与获香港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达成合作,共同推进香港合规框架下的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发展。 图片 消息一出,资本市场迅速反应。9月18日,佳兆业资本股价单日暴涨174.19%,盘中一度涨超380%,9月19日,其股价再度大幅拉升64.71%,位列当日港股涨幅榜前三,短短两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累计涨幅超350%。 图片 公告显示,佳兆业资本将依托股东资源、自身产业与区域优势,以及与合作伙伴在Web3.0领域的技术积累,以香港为起点,探索在合规监管环境下的数字金融创新。未来公司将持续推动在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及Web3.0领域的创新探索与资源整合,创造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长期价值。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近年来品牌房企加速非房业务布局,力辟新径谋求可持续发展,佳兆业也不例外。 早在2022年,佳兆业就提出要深化“城市公共服务商”战略定位,聚焦城市公共服务需求,依托其在文体旅游、商业运营、酒店管理、健康医疗、物业服务等非房业务领域的核心优势突围。 东方财富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我国RWA项目正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在持续落地中,多个项目已成功完成融资。此次抢滩RWA新蓝海,再次印证了佳兆业战略布局“非房”业务的前瞻性。 梧桐研究院分析员岑智勇向《星岛》记者表示,RWA业务是近日较流行的新兴业务,主要是将现实资产虚拟化。上市公司只要涉足代币化业务,便可吸引大量投资者买入,带动股价向好。RWA可以为房地产提供另一种变现方式,佳兆业资本布局代币化业务,一定程度上能与佳兆业集团优质资源产生协同。 有行业分析指出,佳兆业布局RWA业务,或是其探索创新融资模式的一
      2.03万评论
      举报
      非房业务转型提速,佳兆业开始“招兵买马”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20

      万科组织大动刀:区首退场,区域公司已成历史

      《星岛》见习记者 钟凯 广州报道 今年8月25日,万科在内部中期工作会议上宣布启动组织大变革,市场旋即对这家身处低谷的龙头房企投来关注。不到一个月,官网悄然刷新,宣告改革已实质落地。 图片 9月17日,万科集团官网显示,该公司沿用六年的“集团总部、事业集团(BG)、事业单元(BU)”组织体系正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更扁平的“集团总部、地区公司、事业部”组织新模式。考虑到早在一年前区域公司就逐渐被架空,如今的官宣更像是走完最后一道流程。 架构调整也是此番改革的核心。具体而言,新的组织架构中,集团总部设置董事会办公室、集团办公室/党群工作室,以及审计监察中心等11个中心职能;原有的区域层级全部取消,合并成为16个城市总公司;物业、办公、商业等业务基本得到保留,只是商业事业部、酒店与度假事业部合并为“商业与酒店事业部”,因此事业部数量从9个降至8个。 图片 ▲资料来源:万科集团官网披露信息整理 财新报道指出,“集团总部”将被定位为万科的风险控制、战略运营、资产价值及科技创新等功能中枢,负责制定公司整体发展战略、决策日常经营管理、实施各类风险管控等;“地区公司”定位为一线业务的协调与执行中枢,聚焦地产开发业务,并统筹协调属地内的经营服务类业务;“事业部”定位为万科经营服务类业务的专业运营中枢,负责公司各类经营服务业务的日常经营管理,并输出轻资产的运营能力。 对于万科而言,这场组织扁平化的变革,最重要的调整当属取消区域公司。 区域公司是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时期的产物。早在2010年万科成为千亿房企时,郁亮就曾表示,万科会将金字塔压扁变成扁平化的架构,会把更多力量往区域和一线倾斜。当时这位年轻的万科舵手声称,接下来将充分放权给全国四个区域,让它们变成“承担经营管理责任的事业部”。 自此以后,万科各区域在发展房地产业务之余,都纷纷朝多元化转型方向展开探索,包括上海区域的“热带雨林”模式,
      1.97万评论
      举报
      万科组织大动刀:区首退场,区域公司已成历史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19

      劲方医药上市,66员工获10亿“封赏”

      《星岛》见习记者黄冬艳 广州报道 又一家内地生物科技公司成为港股18A一员。 9月19日,劲方医药(02595.HK)正式挂牌港交所,发行价20.39港元/股,全球发售募资净额约16.7亿港元。这也是2022年以来港股18A上市募资规模最大的一家。 尽管刚刚经历了药捷安康急速涨跌的“教育”,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业的热度依然高涨。上市前股份配售阶段,劲方医药香港公开发售获得了2662.79倍认购,国际发售获39.05倍认购。 上市前夕,富途平台显示,该公司暗盘最高涨幅已达115%以上,最高报价逾44港元/股,市值超145亿港元。上市首日则保持了高开高走的态势,以44港元/股开盘,随后迅速拉涨超47港元/股,涨幅超135%,总市值破165亿港元。 截至当日午间休盘,劲方医药报44.06港元/股,涨幅116.09%,总市值152.16亿港元。 值得一提的是,劲方医药除了募资规模创下新记录,1亿美元的基石投资认购总额也属2022年以来港股18A生物科技公司最高,还是港股IPO阶段首个同时拥有自主商业化产品与多个管线对外授权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 图片5 ▲劲方医药上市首日股价情况,来源:雪球 1亿美元基石认购创新高 劲方医药此番上市,引来了9家基石投资者,具体包括RTW基金、OrbiMed、TruMed、UBS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 Ltd.、Vivo基金、汇添富基金实体、富国实体、西藏源乐晟、清池实体。其中不乏国内外知名的医疗专项基金,且9家基石投资累计认购额达到1亿美元,在劲方医药发行股份总数中占比达49.27%。 这不仅是今年以来赴港上市Biotech(生物科技)中基石投资认购额的最高记录,还创下了2022年以来港股 18A 生物科技公司的新高。 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股上市的43家公司共吸引了189名基石投资者,而去年同期有30
      1.83万评论
      举报
      劲方医药上市,66员工获10亿“封赏”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18

      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胜算几何?

      《星岛》见习记者 钟凯 深圳报道 深圳福田一家“好想来”门店内,傍晚时分挤满了年轻上班族,他们在折扣货架间穿梭扫货。华南区域是“好想来”近年强攻的新市场,门店自2024年初的66家增加至2025年6月底的629家。 而这背后,更是品牌母公司万辰集团(300972.SZ)藏不住的扩张“野心”,目前万辰集团拥有门店近1.54万家,相当于去年年初的3.25倍。 在资本市场,万辰集团这两年也是大动作不断。截至9月18日收盘,其股价报于170.06元,较2024年低点上涨了近9倍。 不满足于仅在A股市场,该公司最新披露了赴港上市计划,与鸣鸣很忙争夺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这也意味着,继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后,这家市值超300亿的量贩零食巨头将迎来第二次资本跨越。 那么,在高度关注盈利可持续性的香港市场,它的高增长故事又能否禁得住更挑剔的审视呢? 增长迅速,量贩新势力超传统巨头 零售量贩渠道正成为我国零食饮料零售市场中增长最快的渠道之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零食集合店市场规模可达1239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8%。 在这种增量市场下,原本主营食用菌业务的万辰集团,于2022年毅然切入量贩零食赛道,两年间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取得“好想来”“来优品”“吖滴吖滴”“老婆大人”等品牌控股权,并合并为统一的“好想来”品牌。 目前,万辰集团与鸣鸣很忙形成量贩零食界“双雄争霸格局”。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万辰集团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92%、248%,2024年度首次突破了300亿元。 而传统零食连锁品牌则节节败退。良品铺子(603719.SH)、来伊份(603777.SH)的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即便是维持正增长的三只松鼠(300783.SZ),也仅处于百亿营收水平。 2025年上半年这一差距仍在拉大。 万辰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
      1.78万评论
      举报
      赴港争夺“量贩零食第一股”,“好想来”胜算几何?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18

      佳兆业资本抢滩RWA赛道,战略转型受市场热捧收涨174.19%

      《星岛》见习记者 胖虎 深圳报道 9月18日,佳兆业资本(00936.HK)股价开盘后迅速拉升,早盘一度飙升逾380%,后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佳兆业资本报0.51港元/股,涨幅为174.19%,成交额为1147万港元,总市值为5.41亿港元。 佳兆业1 9月17日盘后,佳兆业资本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式启动战略转型,依托股东资源、自身产业与区域优势,以及与合作伙伴在Web3.0领域的技术积累,以香港为起点,探索在合规监管环境下的数字金融创新。基于上述资源与技术优势,该公司已于2025年9月17日与获香港证监会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达成合作,共同推进香港合规框架下的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发展。 未来,佳兆业资本将持续推动在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及Web3.0领域的创新探索与资源整合,创造符合新时代发展趋势的长期价值。 东方财富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我国RWA项目正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在持续落地中,多个项目已成功完成融资,但整体规模有限。同时,该机构提示了监管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加密货币市场波动性风险、技术安全风险。 佳兆业 佳兆业资本此前主要在香港从事地产开发、建筑工程、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据东方财富软件信息,佳兆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为佳兆业资本的大股东。在2025年上半年,佳兆业资本收入1.18亿港元,期内溢利446万港元。
      1.65万评论
      举报
      佳兆业资本抢滩RWA赛道,战略转型受市场热捧收涨174.19%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18

      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上市,“科企专线”潮起香江

      《星岛》见习记者 屈慧 深圳报道 9 月 17 日,“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W(02525.HK)股价略微回调,收盘报232.4港元/股,跌0.68%,总市值为356亿港元。 禾赛科技16日才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即录得收涨10%的成绩。 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 半个月“闪电”IPO,“科企专线”热潮将起 禾赛科技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激光雷达(LiDAR)解决方案商,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以及智能机器人领域。 禾赛也是港股首家通过“科企专线”上市的公司,同时还是近两年内首家从美股回港上市的中概股。 “科企专线”是港交所于2024年5月推出的专项服务:为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专属通道,允许企业保密提交上市申请。 依托该专线,禾赛在8月31日当天就实现披露上市申请和通过聆讯,仅半个月便完成所有手续上市交易,创下港股IPO审核效率新纪录。 汇生国际资本总裁黄立冲指出,“科企专线”允许保密递表、前置沟通、专班审核,但其实际上市周期并没有表面呈现的这么短,批得快只是一种“表面感觉”。 他还指出,禾赛是“科企专线”落地后的首批可复制案例,将带来“项目选择—路径收敛—节奏提速”的连锁反应,其首日股价走高也验证了“先导样本”效应。 此外,禾赛回归港股,也存在自身特定因素驱动: 其一,美股表现不佳:2023年2月,禾赛以19美元/ADS(1ADS对应10股普通股)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股价长期走低,2024年一度降至3美元以下。 其二,面临做空与监管风险:上市不到两年,禾赛科技便遭遇美国蓝鲸资本做空,被指未披露第一大客户(通用汽车旗下Cruise)流失情况、毛利率高于同行、突然盈利存疑等;此外,禾赛科技还两度被美国国防部列入在美营运的中国军事企业实体名单,给公司在美国的证券交易带来风险,目前禾赛科技仍就相关事项进行上诉。 禾赛在美股长期坐“冷板凳” ▲图:禾
      1.65万评论
      举报
      激光雷达第一股禾赛上市,“科企专线”潮起香江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18

      戴琼海:三大“奇点”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

      《星岛》记者 周昊 实习记者 李誉 深圳报道 9月17日,2025能源绿色发展大会在深圳市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节能协会、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主办,以“能源+AI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能源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及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邀请中外院士、专家学者等300多名嘉宾现场参会。 图片34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在大会上发表“人工智能发展的奇点”主题演讲。 戴琼海表示,通用智能是人工智能当前发展的目标,但我们不应以现有的技术来界定其未来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不仅能引领能源领域的变革,赋能具体实践,它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因此,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能源等关键领域的作用,我们必须突破现有大模型无法“动手”和决策的局限性,探索新的前沿技术。 而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将经历三个关键奇点才能真正成熟。 其一是传感器奇点。 戴琼海认为,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突破,能源行业正实现物理世界向数字世界的映射。通过传感器,将物理世界中的声、光、电、热等参量转化为数字数据,通过高精度传感器与“元成像”系统,克服传统光学成像的限制。用人工智能思维改造成像系统,实现从“所见即所得”到“过程成像”的转变,进而在多尺度、多维度下对能源系统进行高精度重构。 其二是算力奇点。 戴琼海指出,未来算力资源的消耗将是无底洞,传统硅基芯片的高能耗也成为制约AI和能源发展的瓶颈。在这一背景下,存算一体和光计算将是最有希望的新型计算架构。为让未来算力发展与能源消耗相匹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布局光计算,以避免能源不足问题。 2024年,清华大学首创干涉—衍射分布式广度光计算架构,研制了全球首款大规模通用智能光计算芯片——太极(Taichi),其系统级能效为每秒每焦耳160万亿次运算,超越主流
      1.63万评论
      举报
      戴琼海:三大“奇点”引领人工智能新时代
    • 星岛记事星岛记事
      ·09-18

      “西贝事件”余波未了,绿茶餐厅悄撤“无预制菜”广告

      《星岛》见习记者 廖梓妤 深圳报道 近日,网友热议称,绿茶集团(06831.HK)旗下绿茶餐厅已悄悄撤下门店外“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 9月18日,《星岛》记者实地探访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的绿茶餐厅,发现此前在门口摆放的“无预制菜”宣传广告已被撤下。餐厅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调整与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西贝事件”有关。据透露,绿茶餐厅内部已要求各门店撤下相关宣传语,并对印有“无预制菜”字样的一次性餐具进行遮盖处理。 图片37 ▲图源自网络:绿茶餐厅此前摆放的广告牌 该店员工表示,此前,有其他与绿茶餐厅有相似产品的餐饮品牌,因类似宣传遭到消费者投诉,绿茶方面因此决定不再使用此类表述,以免引发争议。 当被问及菜品是否使用预制菜时,员工回应称,部分出餐速度较快的产品,如饮品、江南绿茶饼、渔家弯弯饼等“大家心知肚明”,而招牌菜如椒麻大白条、东坡仔排等则均为现做。“顾客甚至可以听到我们后厨催菜的声音”,该员工补充道。 谈及此次调整的原因,员工直言与“西贝事件”持续发酵有关:“如果不是西贝创始人公开回应,事情可能不会发展到这一步,这也对我们品牌造成了影响。” 此外,该员工还透露,绿茶餐厅曾计划上市,但因预制菜风波导致进程受阻,“一直到现在门店生意也受到一定影响,不如旁边的费大厨热闹。”因此,绿茶品牌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得更为谨慎。 很显然,在这一轮预制菜风波下,各大连锁餐厅也开始变得“提心吊胆”起来。 除了绿茶餐厅,也有部分网友发现喜家德门店的宣传海报上“拒绝预制”的标语也被遮盖涂抹。当然,先启半步颠借此也刊登了“老罗,我们家没有预制菜”的广告。 图片36 根据绿茶集团此前在《招股书》中披露:“通过与专业食材加工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并建立合作关系。绿茶集团与食材加工公司的合作使公司能够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在中国内地加速扩展餐厅网络。避免了与建设自营中央厨房相关的大量前期投资。” 目前,绿茶集团
      1.39万评论
      举报
      “西贝事件”余波未了,绿茶餐厅悄撤“无预制菜”广告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