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魔n杂记

IP属地:未知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29

      20240128-使用OKR进行个人管理

      写作日期:2024.1.28 类型:日记     OKR的理念很早就开始流行了,20多年前它在G公司发扬光大,10年前有些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引进了,5年前我读过两本相关的书,去年和前年我的年度目标已经有点O和KR的样子了。今年,我准备对标OKR制定2024年度计划,并进行相应的管理。     OKR,是一种【目标管理】的手段。O是Objective,指目标,KR是Key Results,指关键路径。在企业里,OKR的核心作用是上下对齐,看天,看上线,看左右,看下级,看自己。让所有人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对于一个企业,这有着使命、愿景,长期战略,5年规划。对于一个个体,应该也有类似的东西,可能名字上不叫“愿景”、“战略”,可能叫“价值观”、“抱负”等,以我现在的认知看,这两个词和企业的两个词可能是对应的。     对此,我问了一下文心一言老师,对于个人的使命和愿意大概会有什么样的定义,他的回答是: 个人使命和愿景是每个人独特的,取决于个人的价值观、兴趣、技能和抱负。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个人使命和愿景的例子: 个人使命: 1. 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人,通过我的行动和行为帮助他人。 2. 追求卓越,在我的专业领域内成为一名顶尖专家。 3. 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为我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和关爱。 4. 保持健康和活力,通过锻炼和健康饮食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5. 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通过我的工作和业余活动来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 来自文心一言 个人愿景: 1. 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与家人共同创造美好的回忆。 2. 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实现职业晋升和更高的收入。 3. 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并在该领域内建立自己的声誉。 4. 环游世界,体验不同文化和风景。 5. 拥有一个舒适的住所,配备现代化的设施和设计。 这些例子可以帮助
      2,797评论
      举报
      20240128-使用OKR进行个人管理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26

      20240125-费曼学习法

      写作日期:2024.1.25 类型:读书笔记     最近又拿起即将退出中国的kindle,看看有哪些东西需要提前下载防止以后看不到的。随便把《费曼学习法》这本小书读完了。本来觉得又是一本鸡汤书,全部听完之后,发现还是有点东西的,也激发了我思考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每年读50本书真的很重要吗?如何能更有“效果”的学习和工作。     费曼学习法是以输出为核心。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意义(运用SMART原则确定目标) 理解要学习的知识(收集、归纳、筛选,用视频等方式辅助学习,形成思维导图) 以教代学,用输出倒逼输入(加强对特定内容的留存率) 回顾与反思(怀疑、探索,将内容留存率提高到90%,做到高效能的学习) 简化与吸收(系统性深挖,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以慢为快,刻意练习。     书里还讲了三次复述。第一次,讲给自己听。第二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实的传授知识的场景。第三次复述,使用自己的知识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和预测问题。预测问题这一步就很高端了,真是化被动为主动。     以费曼学习法为指导,那学习方法真的还可以有重大改进。寻找目标就是一个重要环节,或者叫首要环节。很小的时候就有明确目标的人,会更容易、更快捷的达到这个目标。我想起那些闪亮的名字,每一个都是目标感很强的人:乔布斯(他甚至认为自己会很早死去,所以想更快的做出成绩)、马斯克等。     输出倒逼输入也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我应该写过类似的文章,比如写作就是一种输出,为了每天都写,必须得有一些输入的知识。只是这种方法可以用在更广的地方。比如读完一本书,就要花足够的时间去整理书的内容,这样能留存更多的东西。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情。在我跟日更和解之后
      2,771评论
      举报
      20240125-费曼学习法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23

      20240121-微博

      写作日期:2024.1.21 类型:日记     对于经常喜欢写点东西的人,是不是微博是一个更合适的平台,而不是微信公众号。去年我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当时没有写下来,这次重新写一篇文章讲一下这个观点。     我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没错,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像我这样,需要一定内容积累的人,微信公众号一天只能发一次内容,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它的定位是文章,个体户天然不可能发太多。而微博,定位是短内容,对于思想丰富的人,一天发几十条都很正常。想到什么写什么。另外一个渠道是微信朋友圈,自己的内容自己做主。不过现在的朋友圈,基本上也就是卖保险和带货的会一天发很多内容了。     这一个月来,写作其实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为我基本是每天晚上回家后才动笔,赶在12点前发出来,时间就会比较紧,再加上有时我会比较发散,写着写着主题可能就变了,有一些超过800字的文章,可能花的时间就长一点。     所以,接下来我会改变一下节奏,不一定每天都发微信公众号,但是保证每天都写点东西,以便让公众号上的内容,稍微提升点质量。 写作日期:2024.1.21 相关文章:我特别喜欢看李大霄老师的微博 上一篇:20240120-时代的一粒沙
      2,832评论
      举报
      20240121-微博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18

      20240118-站在事实说话,而不是站在立场说话

      写作日期:2024.1.18 类型:日记、投资     今天A股又跌了,上证跌到4年前疫情初期的点位。对于A股来说,这种情形其实并不罕见。甚至,在过去的30年中,经常经常经常发生。大家一直调侃的3000点,在2007年第一次见到,当年一度冲到6124点,然后17年过去了,还在这个点位。     这一切都很正常。2008年金融危机,2012年欧债危机,2018年贸易战,2022年乌克兰危机,哪一次不是全球性的危机,影响深远。G20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成为新的对话机制,18年的贸易战重塑了中美关系,深刻了影响了当代的中国政策走向,22年的乌克兰危机也重塑了欧洲和俄罗斯的关系。     每一次下跌,也有不同的情况,比如这一次,为什么我们感受更加痛苦?因为相比于那些年,是全球一起跌,而这两年,好像只有我们跌。古人讲的好: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道理简单而深刻,闪耀千年。另外一种原因可能是:80年代的年轻人已经长大了,互联网的这一代有了一些钱,也投进了股市里。他们没有赶上08、12、18,第一次上车是20年的疫情牛市,赶上我们的短暂牛市和漫长熊市,总爱在各种平台上说点什么。     我们期望它涨,是因为我们的利益在里面,我们的真实资产在里面。利益所在,所以立场所在。如果利益不在里面呢?我周围有不少朋友,并没有买股票或者基金,他们丝毫无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影响。双减是好的政策吗?我不知道。但是有一些教育平台,获客成本上千的情况下,依然还要加大投放,因为可以从家长身上收割到更多,让孩子们更痛苦,这肯定是不好的。     很多私募出来讲,A股快到底了,是因为她们的利益在里面。做的好是个人的水平高,做的不好就怪政策、怪市场,甚至怪xx。我只能说,他们都是聪明人,但是聪明没有放在更好的地方。同样的
      2,832评论
      举报
      20240118-站在事实说话,而不是站在立场说话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13

      20240111-SamAltman结婚了,对象是...

      写作日期:2024.1.11 类型:日记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OpenAI的创始人Sam Altman办婚礼了,台上他为自己的男友戴上了戒指。一对新人,加上主持人Altman的兄弟,三位穿戴整洁、刮过胡子的男士,画面好美。     Sam Altman的对象是一名软件工程师,Altman据说14岁就出柜了,他本人还投资了不少公司,其中有一家希望能让两个男人怀上孩子的生物公司。可能这是一盘大棋。     他开创了人工智能普及的时代,可能未来还要开创同性繁殖甚至更高水平的生殖技术。《黑客帝国》中预言的一些内容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 2024年1月:11 相关文章:20240106-文心一言3.5比google bard还差不少 上一篇:20240110-关于下一步改革的一点点理解
      2,716评论
      举报
      20240111-SamAltman结婚了,对象是...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10

      20240109-读书记笔记

      写作日期:2024.1.9 类型:日记     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课,同时记笔记。配套的还有作业、复习、考试、再考试等。     不上学了,好像也没必要搞这一套程序了,毕竟没有考试这个指挥棒了,而且很大的变化是,不需要每一门都考好了。在工作中,强调的是实践,再实践,只要把某几个方向做的差不多,就领先别人好几步。     所以,这些就是读书却不做笔记的借口。     最近几年,我每年的阅读量其实不小,去年是42本,前年是超过了50本。随着阅读量的变多,记下来的当然比更早期只读几本的时候要多。因为读的慢记得更少。但是如果做了读书笔记,哪怕就是摘抄一些内容,只要看看这些文字,就能回忆起更多的东西。更别说那些记录下感想,认真写上一小时内容的书籍了。     所以,有些好习惯,还是应该保留。不能经常找借口。 2024年1月:9 相关文章:《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 上一篇:20240108-指数新低
      2,598评论
      举报
      20240109-读书记笔记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10

      20240108-指数新低

      写作日期:2024.1.8 类型:日记     今天几大指数都是光脚收盘,其中中证全指收在4219点,创下20年4月以来的新低。上证指数也达到了22年4月26日上海疫情时候的数字。这很时间,很明显的,上证指数跌的少,创业板、深成指跌的多一些,所以今天又重温了一下几个指数的编制方式。以下内容参考自中证全指公司与国证指数公司。 上证指数 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们的第一个指数,所以编制的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全样本下的总市值计算。特别说明的是,这个指数的基日为1990年12月19日,基点是100点,不是常见的1000点。从数据上看,上证自1991年1月1日起,再也没有到过基点,在1992年,上证就到过1429点,距今32年。 深证成指     作为与上证所对应的深证,我一直以为,这两是类似的,没想到今天看了编制方法,差的实在太多太多了。 1、指数的基日为1994年7月20日,比上证晚了4年,基点上涨了10倍,为1000点。 2、不是全样本空间,而是去掉一些ST之类的,再取500支股票。 3、采用自由流通市值,不是全市值。 4、每年调整两次,每次不超过10%的数量。 深成指的规则比上证就更加合理,更能真实的反映股民的感受。所以它的走势也要合理一些。在30年间,指数上涨了8倍。相比上证翻一倍,吐槽它的人就少多了。 沪深300     这个指数的引入,最开始可能主要是解决上海与深圳数据不通的问题。同时这个指数的基日是2004年12月31日,比上两个又晚了十多年,理念更加现代。同样的,它的基点也是1000点,同样采用自由流通股来计算,不过权重采用分级靠档制,当自由流通量超过80%时,就直接按100%的总市场计算,其他的按不同的向上取整档位分别计算。     沪深300是最能代表中国股市的大
      2,949评论
      举报
      20240108-指数新低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08

      20240107-目标力

      写作日期:2024.1.7 类型:日记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翻书,有一本写时间管理的,讲了作者这一年通过时间管理做了多少多少事情,我转念一想:这个作者在企业里是高管吗?从描述看不太像,可能是自由职业者,也可能是一个小团队负责人。谈不上中大型企业(1000人以上)的管理层。作者会向那个方向发展吗?我感觉也不太会,因为这是一个把时间分为五种类型的书,工作只是其中一个类型。     写到这里,我就想起一句不知道哪里的名言:所谓成功,就是以自己定义的方式过好一生。现代社会节奏很快,有些行业也非常“卷”,但是主要集中在部分城市,在小县城里,显然绝绝大部分人都不太忙碌,每天的闲暇时间特别多。忙碌的人,有一部分是在追求梦想,比如今天我在电梯里听到一个外卖小哥讲:每天还是要定目标,要有目标,有追求。看一个月能赚两三万的人,那说话的底气就不一样。有一部分是在帮别人追求梦想,比如很多企业的打工人,其实是在帮老板实现他的目标。但不管是哪一种,都是直接或者间接由目标驱动的。     我也有一些目标,这几年来,我每年都在制定年度计划,但是18年以来的年度计划,我都写下来,并且完成了超过一半。这些都是由计划目标来驱动的。17年以及以前的,没有记录,当时处于工作的上升期,主要目标还是工作上的提升。而现在已经很难在工作中像过去那样提升,所以就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自己身上。     这就像大学里上自习,有一些是背着电脑看视频,有一些是做作业,两种人的效果截然不同。如果只是“上自习”,并没有什么任务,自然就是随便打发时间即可。如果能定下个一二三,不完成绝不收工,就会更好的完成目标。     目标也需要具体可执行,这一块在咨询行业好像有一个很具体的词来形容,有点忘了,后面翻到的时间再列出来。24年已经过了一周,回
      1,891评论
      举报
      20240107-目标力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07

      20240106-文心一言3.5比google bard还差不少

      写作日期:2024.1.6 类型:日记     今天体验了一下文心一言(3.5免费版)和google的bard。     如果是随便问问,感觉都差不多,都能说个七七八八。但聊到一些指向性很明显的问题,文心一言回的还是通用的方法,但bard就当成搜索一样,准确的告诉我这个东西现在已经不再支持了,如果你还想使用,有以下几种方法。同时bard的回复是图文并茂的,给了5段文字,并配了三幅图,点图片时居然可以直接链接到他的知识来源。     bard前段时间升级出来的时候,有人问他中文,他回答是采用文心一言训练的,我现在知道了,他肯定是误会了。这两个还不是同一个量级的。     昨天看了会儿直播,360的一把手说,如果整天只说大模型/AI,却不在实际使用,那根本没有意义。我觉得他这句话说的非常正确,所以今天上午用了一会儿文心一言的APP,晚上在电脑上又比较了一下google bard。文心4.0需要付费,本来想着要不买个试试,现在看来,可以直接上bard,目前还不要钱,也挺好。 2024年1月:6 相关文章:放心吧,AI不会取代人 上一篇:2024.1.5-读完了新年的第一本书
      2,729评论
      举报
      20240106-文心一言3.5比google bard还差不少
    • 四魔n杂记四魔n杂记
      ·2024-01-07

      2024.1.5-读完了新年的第一本书

      写作日期:2024.1.5 类型:日记     去年读完的最后一本书是《微习惯》,今年读的是姊妹篇《微习惯-瘦身篇》,同一个作者写的,字数相差3倍。更准确的说,是听完的,因为微信读书的听书功能非常实用,虽然比肉眼读书慢,但是走在路上也能听一听,所以整体上阅读的内容会更多一些。     这本书讲的是一些瘦身的知识和在微习惯理念下的瘦身策略。知识部分有一些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比如:脱脂牛奶其实比全脂牛奶更容易发胖,加工水果其实与水果有天壤之别,缓慢的改变才能让身体更容易接受等。作者说,每一本瘦身的本都在讲饮食,我一度以为他讲的会不一样,听完发现,其实这里面也有一半是在讲饮食,其实也差不多嘛。另外一半是讲策略,包括心理上的、饮食上的、运动的,习惯上的。     他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不要因为自己喝了碳酸饮料等“不健康”食品而产生羞耻感,这会让自己更容易自暴自弃。可以充分享受,同时提醒自己,如果这是策略的一部分,就按策略行事;如果违背了策略,那确保不要违背第二次。这也是非常新颖的观点,也是我比较赞同的。在意志力弱的时候,确实容易违背策略。另外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在喝饮料之前,做半分钟运动,或者冥想一分钟对冲一样。讲的确实挺好的。     冬天时,我的体重一直在高位徘徊,即将接近15年的最高点,我期望提前一点学习方法、执行策略,能在今年夏天完成过去几年都没有完成的减重计划。 2024年1月:5 相关文章:20230817-买进三网 前一篇:20240104-停止日定投中概互联
      2,255评论
      举报
      2024.1.5-读完了新年的第一本书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