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互助会

IP属地:未知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11-17

      我鼓励孩子:你要打回去

      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学校打架了。妻子告诉我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儿子从小性格温和,不争强好胜,很少与别的孩子起冲突。都小学五年级,他没打过架,最多起争执,气呼呼说几句。我和妻子偶尔也担忧:我们争强好胜半辈子,孩子这样没脾气,不会挨欺负吧。 班里有一个调皮的小男孩爱捉弄人,他体格强壮,能量充沛,其他同学都阻挡不住。儿子偶尔也抱怨,这位同学很是讨厌,总是捉弄他,对他动手动脚。起初我们听不出大问题,就没往心里去。男孩之间的磕碰很正常,不打架不生事,我们做父母就不深度干预。 儿子抱怨了几次。有一天,我和妻子告诉他:“老师管不住的事情,你自己解决啊。实在不行你就打回去,别让别人欺负你。”抱怨停止几天,我们差不多忘了这个小风波,想不到,儿子真的打架了。这是他上学以后第一次和同学真正打架,而且是他先动手。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一群男孩在宿舍玩闹,那个平时很调皮的男孩,不知被谁戏弄了,一下子激怒。儿子也在现场,这男孩就把一股无名火撒向他,骂脏话,推搡着。儿子愤怒地要求道歉,对方一口回绝。于是一拳打在同学脸上,两人扭打,随后老师赶到把两人拎走了。 我们告诉他,别人骂你,骂回去就行,怎么动手打人呢?儿子的回答是,以前就是骂回去,可那个同学更会骂,骂来骂去,还被老师抓过两回,挨训不说,还被课堂罚站,太憋屈了。 “你们之间骂什么呢?”“他骂我傻X,我也骂他傻X”。想起来了,老师确实提过这件事,只不过轻描淡写,我们没太留意。那时提醒儿子时,我和妻子还暗自吐槽:孩子骂脏话的这一天,还是来了。 看来这件事有两三个月。经过长期忍耐和抗议,儿子终于爆发,冲向比他强壮的同学。 和孩子聊完后,我和妻子满是惭愧和后怕。我们与孩子交流并不算少,出于给孩子成长空间,我们听到某些小片段也不重视,忽略了孩子多次求援信号。他的性格本来就温和,长期忍耐克制,给同学留下“软弱”印象(同学被激怒后找他撒气),已经濒临“霸凌”的边
      2,625评论
      举报
      我鼓励孩子:你要打回去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11-17

      “龙华新房无人认筹”,含泪上热搜。

      上周末龙华的卓越刚拿下的热搜,没隔多久,昨天在公众号发了一个声明,再次冲上热搜。卓越柏奕府11.5日推出121套住宅,均价74782.00元/㎡,总价区间782-967万,面积109.21-125.63㎡。于2023.11.5日上线i深圳登记,公示三天后,由于无意向客户登记,于是,官方公众就发了一个声明书,结果全网也是疯转,每个楼市群几乎都看到了这图,都在讨论,甚至昨晚12点都还有朋友在问我是否真实的。主要是反差太大,同样是龙华,同样是卓越的项目,隔壁和奕府直接8折+高佣清盘,就光这一点,哪个购房者愿意做你卓越第一批小白鼠啊。如果在开盘前声明,本次登记可享受的折扣优惠,如后续销售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清盘而加大折扣力度,给与相应的补贴或告示,它再怎么的也不至于0认购。显然这营销水平略微欠缺。经过了解,这批房(新取证121套)是作为上塘另外一个项目卓越珺奕府的保证金,后面珺奕府也补了地价,因此这批房就可以正常买卖了。实际上也是有折扣(但没公开),9折卖,原备案均价7.47万,折后6.72万,但由于这个项目地理位置较为割裂,偏改善型的刚需定位,同样的三房,面积起步都109㎡,总价就700万起步了,尤其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地段更好的北站红山,面积段更刚需,价格优势更大的产品扎堆而来,理性的购房者当然不会轻易做决策了。卓越柏奕府第一批于2021年12.30取证开盘,推出637套住宅,均价7.46万/㎡,面积108-110-117-125㎡,总价748-1043万区间,截止目前,已备案517套。时隔2年后,2023年11月再次加推取证,遇到这么个局面,据说销售有给想认购的客户告知,由于拿证需上i深圳走个流程,价格出了之后,再直接来线下购买即可,于是,没人参加。而卓越也确实是条汉子,不注水,不作假,直接发声明。但这个说法我觉得有点过于牵强,总的来说还是价格不合理,消费者不买单。同样是龙华,单价
      2,474评论
      举报
      “龙华新房无人认筹”,含泪上热搜。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10-31

      工资保密制度的真正目的

      本文首发在南方周末“自由谈” 工资保密是不少企业采用的管理制度:不允许员工泄露自己的工资,也禁止员工之间互相打探和交流,违者将被处罚,直至开除。 改革开放初期,该制度传入中国,外企率先施行,此后民企跟随。在互联网、科技、金融、广告等行业,该制度非常普遍。传统行业的白领岗位也有,中低端劳动岗位则较少采用。 一个流行的误解是,外国公司都采用工资保密制。这个说法只说对了一半。 战后发达国家在高速发展阶段,确实盛行过工资保密制。不过后来白领抵制、工会抗议,该制度推行得并不顺利——正如当下,中国也有对工资保密制的争议。 今天欧美职场人不聊工资,基本是出于职场礼节。而一旦公司强制工资保密,就很可能引发麻烦。特斯拉将员工待遇写入员工技术保密协议,就招来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指责。目前,双方还在打口水仗。 美国多个州颁布薪酬透明法,各类岗位年薪区间透明,只有几万美元上下浮动。只要知道在什么公司做什么,差不多就知道赚多少钱了。 当前中国对工资保密制的接受度,在全世界较高。特别是科技行业,除上市公司高管必要的薪酬披露,其他所有人工资背靠背,只有直接主管和薪酬经理能查阅。 中国的法律对工资保密制不加以肯定,也不明文禁止。再看新闻,多数纠纷判决都站在了公司这一边。 工资保密制被认为是必要和有效的管理制度。说法大致有三: 协助保护员工隐私,避免交流工资的尴尬; 保护岗位成本秘密,避免竞争对手轻易挖人; 防止员工互相攀比,心态失衡,不利于管理。 不过,三种理由似乎都很不靠谱。员工不想谈工资,自然会形成社交惯例,无需公司规定;公司的人力专员对业内岗位的成本,比员工清楚得多,也根本不需要员工保密。 第三种情形:防止内部攀比,同侪心态失衡,上下级缺乏敬意,影响团队士气。这似乎是最靠谱的原因,但也经不起推敲。 公司有规定是一回事,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要员工职级透明,职级的工资区间很清楚,同一职级的工资水平,上下
      4,830评论
      举报
      工资保密制度的真正目的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06-07

      放低预期,苟住就是胜利

      大家可能知道,前两天马化腾转了我的一篇文章:也就是这篇:聊聊裁员的事这篇是我前几天从三亚开会回北京,开车穿越秦岭在服务区充电的时候写出来的,当时比较仓促,写到哪算哪,没想到后来效果竟然很不错。有时候确实比较尴尬,随手写成的反而效果非常好,耗费大量时间写成的反而一般。前两天聊了两篇房地产,我说今后房地产慢慢跟车似的:绝大部分车都是买来就贬值,越用越便宜,只有少数能保值,极少数能升值。到那个时候,大家也就不囤房了,就跟现在没人屯车一样。今后大家的钱主要用在消费改善生活,提升生活质量,顺便拉动经济,形成正循环,跟欧美似的。把钱用在消费这事看着挺离谱,但这几乎是经济的唯一出路,今后的经济发动机,就是居民消费和外贸出口这两驾马车。理所当然的,那篇文章很多人不满意,因为可能被高价房虐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了,不少人觉得现在这种酸爽状态非常好。最搞笑的一个评论是:九边现在越来越何不食肉糜了,你忘了老百姓有资产升值的需求?这我能不知道?谁没有这方面的需求?问题是有需求就能实现?那大家都有不上班就给发工资的需求呢,是不是也应该立法给大家解决下?那顺便给3000万光棍都解决下单身问题?需求归需求,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有需求就能实现”一说,尤其某些需求本来就是大部分人的集体焦虑,根本解决不了,也不需要解决。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可能别人利用了这种焦虑,实现别人的资产升值。这些事,这些年大家估计看得也不少了。普通人投资最成功的,估计也就是最近这些年的房地产投资,不过不出意外,大家去看看就知道,现在绝大部分地方的房子已经要跌回2016年房价大涨之前了。有些小区看着房价还可以,其实那是周围一手房成交价,二手房已经很久没成交了,你去卖房发现得在当前价格基础上打八折甚至七折才能卖掉。甚至连北京很多房子也是这样,北上深如今也是越便宜的房子越卖不掉,越贵的越升值。还有更坑爹的“环京”,当初太多人想买北京的房子升值,可
      2,583评论
      举报
      放低预期,苟住就是胜利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06-07

      聊聊裁员的事

      1 根源还是在房地产中国近四十年来的事,几乎都跟三件事有关:改开;外贸;房地产。因为改开,有了外贸。有了外贸,赚到了钱。把手里的钱,叠加银行借出来的三十年的钱,催生出来了这些年的大繁荣。大家买房花出去的每一个钢镚,最后都变成了上游水泥建材工厂的收入、房产销售的收入、还有政府的收入。大家有了钱,继续消费,这也是为啥甚至汽车行业,都和房地产周期有关,比如房地产繁荣的时候,上游那些人赚到钱,才会去买车什么的。房地产就跟个印钞机一样,印了天量的货币出来,这些货币分配到了各种领域,那些领域的人有了钱就会消费,互联网的崛起,其实依赖的就是这部分的增量。有人可能要说,市场上钱多了,经济就能繁华?债务就有这个特点,借钱花的时候超级爽,不仅爽,而且预期好。比如前些年深圳有人月供三万,周围的人说你这太疯了吧,他说没啥事,等过几年年入两百万的时候就好了。当时很多消费其实就是建立在这种"越来越好"的预期之上,房价一直涨,也是因为杠杆越加越高。如今房地产走低,对市场有两个明显作用,作为这么多年最大的发动机,它不行,几乎涉及所有除外贸以外的行业,房地产的从业者还有关联从业者收入都不行,大家都比较消极。举个例子,房子卖不出去,土地就卖不出去,政府收入,公务员收入就受影响,房地产的上下游无数企业都受影响,那么多员工的收入也都受影响,最后几乎会扩散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而且很多城市,包括天津、南京,都是公务员城市,也就是最有购买力那群人就是公务员。他们的收入直接影响市场的状态。而互联网公司,本质都是广告公司和销售公司,他们不创造产品,他们只转移产品,如今消费不振,转移变少了,他们也不行了。但是我还是那个思路,2016年之前的房地产尽管也很疯,但是它是正常的,后来这几年就不正常了。发展到现在,它催生出来的是一种畸形繁荣。类似一个人过得很好,你很羡慕,但是有天跟你说是刷信用卡才过这么好。你是不是直摇头?
      2,085评论
      举报
      聊聊裁员的事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06-03

      房地产很惨,但是别救了

       戳蓝字“九边”关注我。 房地产这两年确实惨,以至于最近不少专家已经跳出来又在呼吁救助。 简单来说,房地产对于中国来说确实太重要了,除了天量的房贷和土地出让金,还有原材料、家具、家装、家电、基建、水电气设备等一大串行业的消费和就业跟在后头。超级规模的基建,航天项目,公务员工资,甚至这两天试飞的大飞机,背后也有规模巨大的房地产资金提供支持。 也正是因为房地产对中国的影响太大,于是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每次碰上啥事,都想揪一下这根稻草。具体操作就是让大家借更多的钱,降低生活中的其他消费,来支撑房地产行业的过剩产能。 慢慢想想,自下而上形成这种观念并不奇怪。之前房地产持续升值的时候, 几乎所有人都形成一种观念,要攒钱买房而不是消费掉。消费固然爽,但是错过了房价上涨,现在有多爽,将来就有多惨。 而且主流舆论也形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如果一个博主劝大家攒钱买房,那他就是一个成熟稳重有思想的博主。反过来讲,如果一个博主劝你消费,及时行乐,他就是一个消费主义博主,听着就肤浅。 这种想法倒也不能说有啥问题,事实上也没啥问题,尤其贴合中国人观念里一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比如要节俭持家,无论如何都要有个窝,于是大家从上到下积极攒钱买房。 你们可能不知道,哪怕就在三四年前,房价的最巅峰时期,还有大量的房产群里教大家怎么用一堆信用卡循环套现凑首付,然后囤房等升值。很难想象那些人现在咋样了。 这些观念客观上造成了房价飞涨,不过这两年明显到了一个无法持续下去的状态了。 “房价飞涨”这事倒也不能说完全不好,主要是看你屁股在哪。比如你是一个拆迁户,或者你入场较早,极端情况下哪怕早半年,你都能比别人少奋斗十年或者二十年。 这个没瞎说,2015年左右,我有同事疯狂加杠杆,500万买了中关村“牛小”的一套学区房,大家都觉得他疯了,可是转过年,他的房子很快飙到了一千多万,你们想想,多出来那大几百万,多少人一辈子也
      1,276评论
      举报
      房地产很惨,但是别救了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06-02

      深圳悄悄突破70/90限制,部分土拍限价也上涨了5%。

      深湾超总地块(宗地号为T207- 0060)限价13.33万/平 深湾超总地块(宗地号为T207- 0060),出让宗地总面积36293.5平方米(其中道路用地面积 1684.69平方米);土地用途为二类居住用地,城市道路用地 。 此宗地的挂牌起始价为108.98亿,最高限价125.32亿;建成后普通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不高于133300元/平方米(不含室内装修价格);本宗地规定建筑面积 207660平方米,包括:住宅193490平方米、商业 6000平方米、物业服务用房420平方米、社区管理用房250平方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400平方米、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 中心150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1000平方米、幼儿园3300平方 米(用地面积2700平方米,班数9个)、托儿所300平方米 。 该宗地有两处变化。 1.毛坯限价确实涨价了,原深圳限价天花板,深业中诚,包括润玺一二期都是13.2万含0.6万装修,意味着毛坯12.6万是限价的天花板,目前该宗地直接毛坯限价13.33万/平方米,上涨了5%。 2.在该宗地设计要点的备注中,明确指出,该宗地可不受户型比例限制,意味着不需遵守70/90设计户型,可以全部建大户型。 3.住宅建面19.34万平方米,假设按200平/套,也能提供900多套住宅,并且在设计要点中没有提及保障性住房,该宗地纯商品房。 据说该宗地本次一共有15家房企意向报名,大家熟知的企业全部在内,只希望别给某家竞得,做了烂产品。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效果图 +二手房/打新群 关注+新上20000多房源,真价格,可查成交数据。         关注+公众号 ↡咨询打钱链接,点阅读原文
      1,122评论
      举报
      深圳悄悄突破70/90限制,部分土拍限价也上涨了5%。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05-23

      站在又一个大坑里

      之前写过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解读,正好2023年4月经济数据出来也有一段时间,简单再看看。 相比美国5-6%的CPI增速,中国4月的CPI增速直接掉到0.1%,似乎通缩就在眼前。中国和美国神奇的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社融增速也可以看到是远远不及预期,但是比去年同期好,但是去年同期发生什么事情大家心里都知道。 居民中长期贷款-1156亿,说明大家还在持续的还房贷,没人想着去买房贷款。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在不停往下掉。 失业率和青年失业率都在历史高位。 唯独出口增速和贸易顺差数据仍然爆棚,非常亮眼。 今天股市大跌,来到3200点; 汇率持续贬值,近期又一次破7; 美国还没衰退,中国复苏势头很弱; 外部压力一直很大,还没缓和; 除了吃喝之外的消费全面衰退; 经济很差,信心严重不足; 二次复阳; 地产持续暴雷,房地产接近推倒重来; 各地政府债传闻不断; 我们看到和感受到的是一片萧条,高层的调子是目前不存在通缩,也没有大的刺激。 看起来都是坏消息,我们每个人,不仅是现在已有的工作,还是在外找工作的人,都切身感受到这一点。 但是这一幕其实和2022年4月,10月,似曾相识,放长期看,都只不过是周期,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则是曲曲折折的。 今天又重启了定投,准备加大一些长期投入。
      1,163评论
      举报
      站在又一个大坑里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05-15

      100万现金准备抄底

      最近转债回调,蓝盾打响暴雷第一枪,搜特和红相跟上,其它低价高收益转债也受到波及,媒体趁机煽风点火,不少大胸弟情绪失控,甚至有人清仓撕票。说下我的看法。1损失1%问题债12支。保留意见:起步、塞力、尚荣、思创、搜特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弘亚、鸿达、花王、正邦无法表达意见:红相、蓝盾、全筑起步/花王的正股一直ST,尚荣/蓝盾到期收益为负,鸿达正股破净,搜特/正邦是明牌。红相到期收益最近两个月才转正。以上8支我没买。手里只有塞力/思创/弘亚/全筑。摊大饼买了100支,4支出问题。第一时间卖掉,每支计提-25%。对整个账户造成-1%的损失:-25% * 4 / 100 = -1%毛毛雨完全无感,毕竟每年兑付的利息不止1%。25点认知问题债12支,占全部转债的2.4%。如果把这叫雷的话,隔壁A股保留意见94支,无法表达意见37支,带强调事项104支。加起来235支暴雷,占比4.5%。转债的质量高于股票。我对目前局面有5点认知:1)雷一定是个别转债的个别情况,摊大饼的分散和收益足够覆盖风险2)转债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重要工具,不可能出现整体性问题3)散户追涨杀跌,大部分转债被情绪杀4)波动和回撤是策略的一部分5)情绪宣泄总有尽头,过段时间大概率云淡风轻,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如果你不认同以上5点,那建议第一时间清仓。如果认同,没准有抄底机会。3抄底2021年初,受华晨逃废债的鬼故事影响,转债中位数从125杀到100块。中位数100块啥概念?一半转债的看涨期权等于负数。即便废纸也有它的价值,更何况看涨期权,对吧?所以中位数100的定价离了大谱。我拍脑袋认为中位数100块是大底。这次剧本和2021差不多,中位数从125杀到118,坦白讲真没跌多少。我屯了100万现金等抄底,如果中位数跌到110就打一梭子。如果跌到100块,就全打出去。4市场点评1)跳水开局,午后上交所放出消息,将召开沪市金
      1,058评论
      举报
      100万现金准备抄底
    • 中年危机互助会中年危机互助会
      ·2023-05-10

      大受震撼

      日均成交额60万的华宝医疗LOF(162412)在13:30分被大量小额买单拉上涨停,溢价9%,成交992万。虽然我不知道发生了啥,但大受震撼。行情不好宜反思,君子好赌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和你们聊几句股神巴菲特。1无条件学习刚过去的周末,伯克希尔哈撒韦召开第59届股东大会,全球4万价投扎堆到奥马哈朝圣,据说1/10的人来自中国。国内媒体顺势掀起学习巴菲特新高潮。咋学习呢?答:无条件的向巴菲特学习,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无条件”三个字颇有种追星甚至宗教的感觉。巴菲特毕竟是股神,凡人们膜拜几下没毛病。2两个问题我就在想啊,如果他老人家1930年出生点位随机到咱们这会咋样?7岁抗日,15岁解放战争,30岁三年困难时期。。。上半辈子被时代毒打,吃饱饭成问题。年近50终于改革开放,可能未必有心气下海去搏。如果出生点位随机到欧洲呢?等待他的是残酷的二战。非洲的话,大概率只会更惨。无论在哪,挨到93岁的今天,恐怕都没啥积累,更谈不上复利。万幸出生点位在美国,二战后高速发展经济腾飞制度稳定,他爸金融精英,后来从政当国会议员。要学区有学区,要家产有家产。不过,美国那么多人,家境秒杀巴菲特的不计其数,搞价投的也不计其数,为啥只有一个巴菲特?我觉得原因有两个。首先,巴菲特确实很牛,聪明,看问题通透。其次,这是幸存者偏差,大浪淘沙,其他价投被拍死在沙滩上。 3神和凡人时代机遇能力结合在一起,于是封神。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个人后天的能力和努力占比很小。所以喽,巴菲特说他封神在于抽中卵巢彩票,你们凡人们买点标普就行了。巴菲特就是一个抽中彩票的人。国内的中巴无条件向巴菲特学习,学习摇奖抽彩票吗哈哈。大概七八年前,我也膜拜巴菲特,看过很多分析他的书,比方说《奥马哈之雾》、《穿越迷雾》,还买了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B类股。甚至收到过喜诗糖果。但现在已经放弃了,没他命硬,有精力不
      722评论
      举报
      大受震撼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