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黑科技

IP属地:未知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10-09

      做手机的 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用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不妨加微信(shizhongmax)。 做手机的 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文|史中 (一)光刻战争身侧的“点胶战争”  2020 年,深圳一座游泳池。 平静的水面泛起涟漪,一个男人浮出来,手里捏着手机。 他刚刚给潜水俱乐部的伙伴们在水下拍了几张照片,兴奋地游过去给队友展示。指尖刚划两下,屏幕突然漆黑。 “卧槽,应该防水的呀!”男人猛压电源键,仿佛在掐手机的人中。 空气静了,只有水波暗涌。 黑屏中折射出五米外一个路人的身影。 此人名叫陆研。 不用走到近前,陆研已经看出来,那哥们用的是某著名的国际大牌手机,标志性的曲面屏,价格不菲。他回忆了一下,以这款手机宣传的防水性能,至少得在 1 米深度挺 15 分钟。显然,它失败了。。。 泳池里的男人非常扫兴,跟队友吐槽再也不买这个牌子的手机了。 陆研心里一沉,奇怪的思绪**:“如果这家手机的工程师就站在此地,有没有办法据此推动产品工艺改进?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影响下一代的设计?” 不知道。 但他确信的是:眼前这一幕肯定会推动 OPPO 手机的工艺进步。 不仅因为他是 OPPO 的老师傅,研究了N年的“点胶”工艺恰与防水性能息息相关; 还因为,在 OPPO,像他这样只爱钻研不善 Social 的一线工程师,也能毫无鸭力地推开副总裁的门,直接提改进意见。 隔天上班,陆研径直走到测试生产线,拉过熟悉的显微镜,摆上一个手机中框。 头发丝一样粗细的“胶线”浮现在眼前↓↓↓ 在“手机宇宙”中,这些几乎无法被肉眼察觉的细丝妥妥是“超级英雄”,它们扛着与体型极不相称的巨大职责。 它对手机的体魄负责: 中框与屏幕之间的这圈胶水,不仅把最主要的两个部件固定牢靠,支撑了结构强度,还是一座抵御液体、粉尘入侵的堤坝
      242评论
      举报
      做手机的 OPPO,悄悄改写了中国精密制造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09-15

      纳米 AI:红衣大叔的新战刀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用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不妨加微信(shizhongmax)。 纳米 AI:红衣大叔的新战刀 文|史中 (零)红衣大叔又抽出了 40 米大刀  最近半年,我听到“AI”这个词,感觉越来越愤怒。 点开头条公众号:某 28 岁 AI 大神被挖走,年薪上亿;某厂搞出最新模型,股票长虹。 点开抖音小红书:各路天才选手用 AI 生成的视频段子像泥石流一样往脸上呼。 点开得到小宇宙:一众大佬说不会 Vibe Coding 就等于文盲+残废。 点开微信钉钉:发现我自己的活儿竟不会用 AI 干一点儿。。。 关掉手机屏幕,映出一张不知所措的脸。 AI 已来,只是分布不均。 这种不均,是我和马斯克的总资产有 3000 亿美元的那种不均。 我猜你和我一样,心里隐隐觉得不公平,但转念一想又天经地义:毕竟 AI 这么难,人家玩得转,活该赚大钱。 但这,正是房间里的大象! 如果一个时代的门槛比《只狼》还高一百倍,高到只有极少数天才垄断创新,并且心安理得地拿走绝大多数时代红利,这叫什么伟大的时代? 面对高耸的门槛,产品创业者眼前只剩两条路: 第一,抽身观望,泡沫破裂时别血溅了我爱马仕的长衫; 第二,躬身入局,抽出 40 米大刀,冲到 AI 的门槛前面一顿狂砍,解救被时代围困的普通人。 周鸿祎选择后者,一点儿都不意外。 遥想红衣大叔第一次抽出 40 米大刀,还是在十几年前。当时普通人买不起杀毒软件,也看不懂专业界面,360 就是用“免费+傻瓜”的大刀砍掉了网络安全的门槛,结束了人人(被迫)与毒共舞的时代。 而这一次,他的大刀叫:纳米 AI。 最近,红衣大叔几乎每周都做一场直播,就是在给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手残党安利纳米 AI。 你也许看过直播,但没注意在画面另一端还有个“蓝衣大叔”,他不是来
      285评论
      举报
      纳米 AI:红衣大叔的新战刀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09-04

      当年搞出了“飞信”的师傅,如今竟扛着200多个国家的聊天、弹幕和日常?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用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当年搞出了“飞信”的师傅,如今竟扛着200多个国家的聊天、弹幕和日常?文|史中(零)不穿制服的快递员 930 年前,曾发生一件小事。苏轼谪迁惠州,与家人岭海相隔。哪怕最慢的民用邮政系统,宋朝也没有。长子苏迈与父亲失联,心忧如焚。苏州定慧禅院的小师傅卓契顺听说此事,主动请缨。硬核徒步了四个月,横跨半个中国,把家信送到苏轼手里,然后转头就要走。苏轼看着这个晒得黢黑,满身蚊子包的小哥,心潮奔涌,含泪说:“你是哪家快递的,咋不穿制服噻?”往事越千年,家信内容早不重要。但这拼了命也要把信息传递的执拗,在文明的星河恒久闪耀。如果苏轼知道后世人们只要拿起手机就能和万里之外的亲友通信,恐怕也会感慨:通信技术,乃是人间用情至深的发明。2025 年,仅仅在微信上,每天人们发送的消息总和就超过了 500 亿条。但你也许不知道,在另一个同样由中国人创造的通信平台上,每天传递的信息量更加恐怖—— 超过 670 亿条。这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角:融云。你极有可能曾经或正在使用融云系统发送消息。实际上,它就藏在你手机里花花绿绿的 App 里;藏在各大企业、集团的内部沟通系统中;藏在政军、公安、社区的软件里;藏在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地区应用商店的 Top 榜单里。就在最近的“九三阅兵”中,很多国家级新闻客户端的直播,也有它默默的支持。融云这群扫地僧,和卓契顺一样是“执拗的快递员”——把信送到,心意具足,转身就走,功名深藏。十年间,靠着在电波中每秒三十万公里的漫长行走,靠着亿万消息被沉默而精准地送达,一个横跨全球的“赛博物流系统”峥嵘初现。你大概猜不到:这群人不是别人,就是当年手造了飞信的师傅们!(一)“飞信”同款 “在我地盘这儿,你就得听我der。”21 世纪初,“动感地
      631评论
      举报
      当年搞出了“飞信”的师傅,如今竟扛着200多个国家的聊天、弹幕和日常?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06-26

      第一家敢借1块钱的银行,如今活得怎么样了?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用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想和我做朋友,不妨加微信(shizhongmax)。 第一家敢借1块钱的银行, 如今活得怎么样了? 文|史中 1992年,马云创办海博翻译社,就差三万块。 他花了3个月把家里所有的发票凑起来抵押,但还是没贷到款。 原因很简单,那时的马云还不是名人,只是和李云、王云并无区别的人名。 光看“人名”,银行怎么知道你有没有能力还上这三万块呢?要是派专员来调查你的还款能力,成本还合不上那点儿利息呢。 “把钱借给 Somebody 而不是 Nobody”,“借大钱不借小钱”,这是全世界银行的“祖训”,是颠扑不破的理性。 但真相的獠牙难以掩盖: 那些被轻描淡写掠过的,怎可能只是“人名”? 那更是一个个双脚扎在泥土里的活生生的人,是他们的尊严与梦想,渴望与不得。 世界这么大,莫说广厦万千,难道就搞不出一个肯借钱给小微企业的银行? 网商银行这群人,化身为鸟,盘桓十年,只是为了回答这句诘问。 (一)泥土里的人  2010 年 4 月 13日 凌晨一点半,王文强看着自己银行余额上刚多出的 1,陷入沉思。 “淘宝是不是搞错了?我就输了 1 块钱试一下,还真借给我?” 突然,电话铃响起,吓得他一激灵。 电话那头不是贞子,而是自称阿里金融的技术小哥:“你在我们这贷款了吗?” “呃,我好奇试了下,只借了 1 块钱。。。” “是是是我们知道只有一块钱,那个,速度快不快?流程卡不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对面激动的语气搅动着暗夜粘稠。 王文强其实没太搞懂,一个债主,借出了 1 块钱,为啥高兴得要咬人。 挂掉电话,他赶紧点鼠标,把那一块钱给还上了。“嗯,别说,操作还挺丝滑。”他自言自语。 王文强彼时并不知道,由于熬夜的特性和过于旺盛的好奇心,他的名字已经被刻在中国金融史的竹简上—
      652评论
      举报
      第一家敢借1块钱的银行,如今活得怎么样了?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06-13

      卖手机的 OPPO,偷偷干了件让全世界付费的事

      卖手机的 OPPO,偷偷干了件让全世界付费的事文 | 史中(零)主打一个不惯着 “你们这些小屁孩,知道我是谁吗?”一位美国大叔拍案而起,皱纹拧成大写的鄙视,白胡子颤抖。像他这样造型的,旁边还有七八个。谈判桌对面,是清一色的中国人,平均年龄恨不得比他们小两轮。“怀疑我专利的含金量?通信标准会议,每一个我都在场,你们谁参加过?”大叔继续贴脸输出,越说越激动。“专利的成色只能用技术证明,而不是资历。傲慢只会让你失去尊重!”一个戴眼镜的中国小伙儿不卑不亢地还击。大叔有点儿断片儿。。。诶,之前跟“那些人”这样说,对方气势会立刻矮一截,怎么这次剧情要跑偏?时间暂停,我们把镜头拉出窗外。这里是深圳湾地标“春笋大厦”。2024 年,美国高通代表团磨刀霍霍来了十几个技术专家、谈判高手、专利律师,杀到 OPPO 续签专利合同。高通,不用介绍, 当今手机芯片一哥,作为行业上古神兽,几乎半部通信史都和它相关。任何一部手机里,密密麻麻都是高通的专利。用我专利得给钱啊!所以他们的目标很简单:我来了,我收费,我回家。但 OPPO 的意思是:朋友坐下饮茶先,我 OPPO 是用了高通专利,但你高通也用了 OPPO 的专利。咱们得“交叉授权”,你的专利费减去我的专利费,剩下的差额才是我要给你的钱。于是问题复杂了。。。你的专利值多少钱,我的又值多少钱?按照国际惯例,此时双方得“辨经”。具体是酱的:1)分别从自己的专利里粗筛出几百件;2)然后“抽卡”,我从几百件里自己抽几十件最能打的,再让你抽几十件觉得最弱鸡的。你那边也以同样姿势抽出几十件;3)这些专利,咱们一件一件抬上桌面,跟鉴宝节目一样,辩论它到底值多少钱!高手过招嘛,点到为止。辩完一轮,对方什么段位,两边心里都有了谱。再谈钱,就更容易体面地达成共识了。可想而知,这种辩论很容易被玩坏,变成大型 PUA 现场——为了让对方相信他们的专利没那么值钱,那
      1,221评论
      举报
      卖手机的 OPPO,偷偷干了件让全世界付费的事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04-23

      AI 能陪你亲亲热热,多亏了“存储硬汉”输出狠活儿!

      浅友们好~我是史中,我的日常生活是开撩五湖四海的科技大牛,我会尝试用各种姿势,把他们的无边脑洞和温情故事讲给你听。AI 能陪你亲亲热热,多亏了“存储硬汉”输出狠活儿!文 | 史中(一)AI 凭啥免费给你香香?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国民级的 AI 应用凭啥能免费给你用?现在咱人均都有四五个“在线卑微”的 AI 秘书。她们化着淡妆站一排,从“霸王龙怎么搓澡”到“丧尸围城靠一根牙签如何突围”,无论多奇葩的问题,只要你问得出口,她们就必须捏着鼻子答。而且,豆秘书(豆包)的答案不满意,你扭头就去找 D 秘书(DeepSeek),是一点儿情面都不看,比皇帝选妃还凶残,属实膨胀。要知道,这些秘书们可都是免费的啊!一个个用爱发电、自带干粮住你家、 24 小时侍寝还被你挑三拣四。可见 AI 这行有多卷。当然,免费背后肯定是 AI 厂商在补贴嘛。但这里有个前提:成本不能离谱,太高谁也补不起呀!AI 厂商的师傅们每天研究一件事儿——怎么高性价比地“开学校”!教学质量要好:隔三差五把自家模型送学校回炉,争取学完之后色艺双绝,艳压群芳;学费还得便宜:毕竟就算学出来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花魁,打工的收入还是辣么微薄。。。从 2023 年开始,各家 AI 都狂暴地请来更好的名师(算法),研发新的教材(数据),盖更多的教室(GPU),使用更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训练框架),争取让学生们学得又好又快又便宜。忙活了一两年,赛博世界里一座座崭新的学校挺立,”教学性价比”嗷嗷提升。够了吗?够了。。。又好像不够。。。老师傅们不约而同地缓缓移动怀疑的目光。他们发现,角落里不起眼的“图书馆”。。。仿佛似乎竟然。。。成了支撑 AI “性价比”的一根重要支柱!!!此时从天空俯瞰,历史恰行至拐点,惊雷炸响,国产存储技术的命运齿轮开始缓缓转动。(二)建图书馆的“天命人” 我们开动时光机,去往 2023 年的北京西二旗。那真是
      991评论
      举报
      AI 能陪你亲亲热热,多亏了“存储硬汉”输出狠活儿!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02-12

      最 Deep 的 Seek:AI 的“终极设计图”是什么样子?

      AI 的“终极设计图”是什么样子?文|史中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值 DeepSeek 撕开防线,和人类最强的智能 ChatGPT 隔空对峙。DeepSeek R1 的凶猛,并不在于它超越了对手 o1 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实际上只是几乎追平),而在于它实现这些能力,只需要十分之一的成本。换句话说,它的智能密度相当之高。具体实现方式,DeepSeek 已经公布了论文,很多大神也做了详细解读,不多说了。今天咱们试着潜入智能的最深处,讨论三个层层递进的话题:1、用“显微镜”看,智能的微观结构究竟是什么?2、什么东西在决定“智能的密度”?3、我们有办法做出智能密度达到极限的 AI 吗?这么深刻的话题,中哥确实没能力自己构建理论体系。给你介绍一个高手,他就是计算机科学家,被称为目前活着的最聪明的人——史蒂芬·沃尔夫勒姆。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来自这位大神。Stephen Wolfram友情提示,接下来 20 分钟,我们要和最聪明的大脑打交道,也许有些观念过于抽象,需要一些额外的“思维垫脚石”。有些垫脚石乍看和主题无关。但相信我,它们都是通向最终结论所必须的。如果卡住,延伸开去琢磨一下,再回到主题,最后一定会有收益。让我们开始吧!(一)智能的莲花开在淤泥上 沃尔夫勒姆从一个简单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开始:上图是一个很有“二极管”风格的函数,它其实和人脑很像。你可以理解为它就是你的大脑在恋爱中所做的判断:当 x 满足某些条件时,你会上头,和 ta 结婚,此时 f[x]=1;当 x 不满足这个条件时,你会下头,和 ta 分手,此时 f[x]=0。现在,我们想“克隆”一下自己的大脑——用人工智能来模拟和这个“目标函数”一模一样的操作。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搞一个神经网络,然后从这个目标函数上做数据采样,用这些采样去训练神经网络。经过 1000 轮训练,最后出来的结果是酱的:一堆神经元分层
      2,931评论
      举报
      最 Deep 的 Seek:AI 的“终极设计图”是什么样子?
    • 浅黑科技浅黑科技
      ·2024-04-15

      CPU 的“庶民的胜利”

      CPU 的“庶民的胜利”文 | 史中(一)堤坝上的裂缝 人们总说要“活在当下”。但好多烦恼恰恰来自人们太活在“当下”了。就拿芯片“卡脖子”这件事来说,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国脖子已经被卡了好久,都卡秃噜皮了。但看看以下时间点:2022 年 10 月,美国宣布对中国先进计算芯片的出口管制。距今 1.5 年。2020 年 3 月,美国宣布禁止台积电为华为代工。距今 4 年。2018 年 10 月,美国宣布对福建晋华实施制裁,这已是美国对华芯片压制的起点,距今 5.5 年。这段时间,实际上比很多人的感觉更短。也许只是痛苦才让它显得漫长,这就是“相对论”吧。。。有人可能会想:“虽说开始没多久,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摆脱制裁啊!大的还没来,岂不是更让人灼菊?”要我说,摆脱在芯片上的困局,绝不会难到“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程度!“理解当下”的最好办法是“活进历史”。你看,1971 年现代 CPU 才诞生,创造 CPU 的那一代人也还世。而在 50 多年的历史中,CPU 江湖已经改朝换代不知几何。君不见,每一代霸主都期待构建起雄伟的大坝,把技术之水围住,可谁又成功了呢?世界上第一个 CPU,Intel 4004 的结构图。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蚁穴都能溃坝,何况。。。这次鹰酱用政策构建的堤坝上可不只是蚁穴,甚至可以说有不少裂缝,创可贴都贴不过来。说到这儿,可能有浅友要吐槽:“中哥你这不就是‘遥遥领先党’吗?”非也。情感毕竟虚幻,事实才能通向答案。所以,今天的节目我带大家来参观一下 CPU 历史上的“溃坝事件”。大家看后,也许自有论断。我们就从大陆的另一端,烟雨蒙蒙的英国开始吧。(二)小小的橡果&傲慢的巨头1978 年,那是一个春天。那一年,Intel 公司搞出了一个芯片,叫做“8086”。那一年,美国的铁子们开始口耳相传
      3,9651
      举报
      CPU 的“庶民的胜利”
       
       
       
       

      热议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