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
首页
集团介绍
社区
资讯
行情
学堂
TigerAI
登录
注册
点赞
4
回复
1
收藏
编组 21备份 2
分享
矩形
我要Bonus
2021-06-21
回复和点赞,谢谢帮忙
潘石屹,侧身让过时代巨轮
任何个人与时代迎头相撞,都将粉身碎骨。
潘石屹,侧身让过时代巨轮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形状备份
4
举报
登录后可参与评论
评论
(1)
推荐
最新
暂无评论
热议股票
{"i18n":{"language":"zh_CN"},"data":{"magic":2,"id":164450651,"tweetId":"164450651","gmtCreate":1624234263773,"gmtModify":1631890012009,"author":{"id":3581130647443393,"idStr":"3581130647443393","authorId":3581130647443393,"authorIdStr":"3581130647443393","name":"我要Bonus","avatar":"https://static.tigerbbs.com/d81a634f2036e8c81c0be81376063ac6","vip":1,"userType":1,"introduction":"","boolIsFan":false,"boolIsHead":false,"crmLevel":4,"crmLevelSwitch":0,"individualDisplayBadges":[],"fanSize":4,"starInvestorFlag":false},"themes":[],"images":[],"coverImages":[],"extraTitle":"","html":"<html><head></head><body><p>回复和点赞,谢谢帮忙</p></body></html>","htmlText":"<html><head></head><body><p>回复和点赞,谢谢帮忙</p></body></html>","text":"回复和点赞,谢谢帮忙","highlighted":1,"essential":1,"paper":1,"likeSize":4,"commentSize":1,"repostSize":0,"favoriteSize":0,"link":"https://laohu8.com/post/164450651","repostId":2144701047,"repostType":4,"repost":{"id":"2144701047","kind":"highlight","pubTimestamp":1624233619,"share":"https://ttm.financial/m/news/2144701047?lang=&edition=full","pubTime":"2021-06-21 08:00","market":"sh","language":"zh","title":"潘石屹,侧身让过时代巨轮","url":"https://stock-news.laohu8.com/highlight/detail?id=2144701047","media":"格隆汇","summary":"任何个人与时代迎头相撞,都将粉身碎骨。","content":"<p>最近几年的中国经济,每年风都在变。尤其是房地产行业。</p>\n<p>大概也不过就是5年的时间,<b>“货币化棚改”</b>的叫嚣已经退缩到历史的角落里面,盯着那些三四五六线城市永远卖不掉的房子,变为阵阵阴恻恻的笑声。</p>\n<p>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地产行业监管的<b>三条红线</b>,叠加金融行业的<b>两条红线</b>,造富运动一个个破灭;曾经的一张张图纸走天遍下,如今个个争当劳模。<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bff268f830d5ae95b845a510289773f3\" tg-width=\"660\" tg-height=\"367\"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彼时,人们对李嘉诚投来歆羡的目光。因为<b>老李一不蒙眼,二不狂奔</b>;老李凭着<b>“自有资金”</b>和<b>“商业租赁”</b>两大利器纵横香江,自然也引来无数内地企业家趋之若鹜;甚至这包括了内地民众。</p>\n<p>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嘉诚在那些年多少还充当了一段时间的内地公知,什么“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之类,也算是开启了一波民智。<b>终归,人们看到的是李嘉诚的赚钱模式,两个字足以概括:</b></p>\n<p><b>收租。</b></p>\n<p>直到2021年,一个词语被互联网青年们发明出来,它叫做:</p>\n<p><b>——躺平。</b></p>\n<p>人们忽然发现,收租这个市场的风,也开始有点不对劲了。</p>\n<p>事实上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人发现,风在变。<b>这个人就叫潘石屹。</b></p>\n<h3>1</h3>\n<h3><b>掘金海南</b></h3>\n<p>从某种意义上讲,<b>潘石屹就是中国版的李嘉诚</b>。</p>\n<p>因为他的赚钱模式与李嘉诚非常相似。</p>\n<p>中国企业家之所以幸运,就在于,<b>一河之隔的香港,和自己同文同种,总能找到比自己早发迹了几十年的成功案例,供自己copy的模板</b>——更重要的是,这些“模板”大多数都还活着,运气好还可以去跟他们聊聊。</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03b6eaf55fc82e638a90d987100e8633\" tg-width=\"645\" tg-height=\"389\"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b>年轻时的潘石屹,有几分神似李嘉诚</b></p>\n<p>1987年,潘石屹从廊坊石油部管道局做了三年公务员,随后辞职。当时的李嘉诚在香港早已经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而且房子越建越顺,越建越多,从北角到沙田,从红磡到天水围……</p>\n<p>李嘉诚的第一桶金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长江塑胶花厂。但是,李嘉诚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便遇上了70年代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恐怖的全球性滞胀;1973年香港故事崩盘,无数人倾家荡产;随后,由于能源短缺,港英政府被迫于1974年实施了“灯火管制”……</p>\n<p>正是有了对那次危机肆虐的警惕,李嘉诚几乎从来不用银行的钱,做任何事都是用自有资金。<b>如果没有70年代的滞胀以及随之而来的加息,港资房企恐怕也极有可能走向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上去。</b></p>\n<p>但是港资房企毕竟没有。在这个节点上,香港与内地房地产行业的模式,走出了两条不同路子。</p>\n<p><i><b>1 “三高模式”</b></i><i>——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主打企业是2017年港股市场上的地产三剑客;</i></p>\n<p><i><b>2 “自有模式”</b></i><i>——用自己的资金买地盖房子,主打企业恐怕就是潘石屹的SOHO了。</i></p>\n<p>毫无疑问,潘石屹的第一桶金来自对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投机。</p>\n<p>按照现在人的讲法,潘石屹在那场泡沫中成功“逃顶”,正是因为当时看了1992年海口市规划局流出的一组数据——当时海口市人口总数30万,而人均住房面积已经高达50平米。</p>\n<p>真相是否如此不得而知,毕竟彼时港藉“爱国”企业家几乎已经悉数到内地投资,并且主打的地域就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这些活跃在地产界的大佬们喝个茶、吹个水,何时进场、何时走,确认个眼神,就明白了。</p>\n<p><b>所以,那次海南泡沫被割的,说到底还是韭菜。</b>大佬吃<b>饭</b>,你就是<b>大佬的饭</b>。</p>\n<h3>2</h3>\n<h3><b>急流勇退</b></h3>\n<p>拿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潘石屹回到北京,当时在地产圈已经小有名气,遇见了他生命中的真命龙女——<b>张欣</b>。</p>\n<p>这位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国际投行<a href=\"https://laohu8.com/S/GS\">高盛</a>和旅行家集团工作的华尔街女金融家,与潘石屹一见钟情;<b>只谈了4天恋爱就以闪电般的速度结婚</b>。</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e78ce03ff39e0f6f2cbabd4df9ec5bbb\" tg-width=\"500\" tg-height=\"281\"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b>暖萌版潘石屹</b>与<b>妻子张欣,</b>以及另一个人</p>\n<p>在张欣的帮助下,潘石屹脱离万通,自立门户,夫妻合伙创办红石实业。这就是后来的<a href=\"https://laohu8.com/S/00410\">SOHO中国</a>。</p>\n<p><b>夫妻搭配,干活不累,</b>这家公司迅速做成了中国第一代地产巨头。在SOHO中国,张欣负责建筑艺术、空间设计;潘石屹则负责商业和处理政府关系。</p>\n<p>千禧年之后,SOHO中国在商业地产领域完全是“前卫、现代、<a href=\"https://laohu8.com/S/BJZ.SI\">高大</a>上”的代名词。银河SOHO、望京SOHO,张欣把关下的建筑成了北京上海的典型地标,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p>\n<p><b>SOHO中国之所以牛,离不开潘石屹的人脉和经验,但张欣的美学与艺术创造力更加功不可没。</b></p>\n<p>SOHO中国虽然在建筑艺术上鹤立鸡群;在商业上也是非常牛批的,SOHO把旗下的写字楼像卖住宅一样散卖出去,创造了惊人的利润。</p>\n<p>2007年SOHO中国赴港上市,“中国最大甲级写字楼开发商”创下“亚洲最大商业地产IPO”,一时风光无两。</p>\n<p><b>2012年对于SOHO中国来讲是高光的一年。</b>那年业内销售额最高的万科营收破千亿,净利润为125.5亿元;同一年,SOHO中国营收只有161.43亿元,净利润却高达105.85亿元。</p>\n<p><b>同样也就是这个2012年,潘石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卖房了。</b>这一年是电影里面预测的世界末日之年。然而世界末日没有来,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奥巴马继任美国总统。</p>\n<p>那么问题来了:不卖房,那吃什么?</p>\n<p><b>答:当包租公。</b></p>\n<p><b>2012年,SOHO中国宣布从销售向自持物业转型,将战略重点放在租赁业务。</b>截至这一刻,潘石屹仍然沿着他的“香港模板”——李嘉诚——的思路,经营自己的房地产事业。</p>\n<p>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有点令人看不懂:</p>\n<p>当包租公第二年,潘石屹把上海静安广场和海伦广场的地产卖给了<a href=\"https://laohu8.com/S/000402\">金融街</a>控股:<b>这只是个开始。</b></p>\n<p><b>此后6年间,SOHO中国累计出售资产超过370亿元。</b>巅峰时刻的2017年,SOHO中国曾在10天之内卖出了上海虹口SOHO等3个项目。2019年,更要打包出售总价值80亿美元的“八大金刚”。</p>\n<p><b>地卖得差不多了,潘石屹开始“卖公司”。</b>刚刚过去的周三,SOHO中国完成了创立以来最大的资本交易——<a href=\"https://laohu8.com/S/BX\">黑石</a>以30.5亿美元收购SOHO中国91%的股份。潘石屹夫妇一次性套现142.8亿港元,只保留9%的股份。</p>\n<h3>3</h3>\n<h3><b>城头变幻</b></h3>\n<p>至此,望京SOHO仍在北京高高耸立,向往来膜拜者讲述着京城的风水故事。然而它的主人已经不再是潘石屹。</p>\n<p><b>——城头变幻大王旗。</b></p>\n<p>放弃了“卖房”模式转而经营“租房”生意的SOHO中国,业务开始“一泻千里”。</p>\n<p>2013年,SOHO中国的营收为146亿元,到2018年已经萎缩到17.21亿元,不足巅峰时刻2012年的八分之一。</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221ebe903b8f757d51cde5850eda5157\" tg-width=\"995\" tg-height=\"614\"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p>\n<p>2018当年的净利润仅为17.21亿元——然而就这,还有大部分还是靠出卖资产而来。公司的租金回报率只有3%,不及银行贷款利息,核心业务是亏损的。到2020年,SOHO中国的净利润仅剩5.4亿元。。。</p>\n<p><b>SOHO中国这一路低走的原因,不难理解。</b></p>\n<p>中国经济的巨轮驶过“刘易斯拐点”,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而各大城市核心地段的租售比涨不动了。</p>\n<p>这个时候,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寻找周围的高附加值与高ARPU值生意,是大势所趋。物业是其中之一。即便是商业地产,也开始在精细化管理的逻辑上下功夫。事实上,此时的房地产行业已经短兵相接了。</p>\n<p><b>但潘石屹,也许并不想继续参与这场红海搏斗——他求的是功成身退。</b></p>\n<p>2012年之后,主流房地产市场逐渐开始陷入了“三高模式”——无论是建房者还是买房者,都如过江之鲫,投身于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加杠杆”的游戏之中。</p>\n<p><b>底层逻辑是很简单的,全球所有国家都在大放水,利率贴地爬行,没有什么比借钱卖房子更划算的生意,没有什么比借钱买房子更靠谱的投资。</b></p>\n<p>于是就这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终于在买卖双高的模式蒙眼狂奔了五六年之后,终于长成了金融体系末端最肥大的一颗肿瘤——就在前不久,央行多位高管集体发声,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p>\n<p>2017年房住不炒;2020年三条红线;到2021年先是各地严查经营贷入市,又有深圳市七部委联合重拳打击炒房机构“深房理”一剑封喉……</p>\n<p>“三高卖房”模式证伪了,那么租赁模式呢?从“房住不炒”以来,租赁模式成了新的政治正确,于是开始了一轮轮的蒙眼狂奔……直到近期蛋壳爆雷,算是给这场隐蔽的闹剧画上了终止符。</p>\n<p><b>当下2021年盛夏之际,房地产这个市场的风,却已经越来越凛冽,寒意透骨。</b></p>\n<h3>4</h3>\n<h3><b>时代潮落</b></h3>\n<p>2015年,李嘉诚的<a href=\"https://laohu8.com/S/00001\">长和</a>资本帝国完成了世人瞩目的“世纪大迁册”,并将实际控制人切换为他的长子李泽钜——自己退居幕后做“太上皇”。人们将其比作李嘉诚的敦刻尔克。3年后,2018年,李嘉诚正式退休。</p>\n<p><b>事实上,早在这之前10年,潘石屹就不动声色完成了自己的敦刻尔克。</b></p>\n<p>2005年,潘石屹通过境外换股操作,将自己手上的SOHO中国股份转移到他的妻子张欣手中。对于这位身为华尔街精英,但对建筑艺术有着极致追求的妻子,潘石屹可谓爱得深沉。</p>\n<p>这倒是我想起了描述诸葛亮的一句诗:</p>\n<p><i>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i></p>\n<p>回看潘石屹这十年来的操作,其实并不是模式的转型,<b>而是以一种极其稳健的步伐,退出房地产市场。</b>当然,这十年间,其他地产大佬也在退,尽管步态不同,心志各异——有的去造车,有的当劳模,有的去搞环保,有的去当人民公仆……</p>\n<p><img src=\"https://static.tigerbbs.com/c788b480233fec3dfff55b5b36c25b64\" tg-width=\"500\" tg-height=\"335\" referrerpolicy=\"no-referrer\"><b>有人说潘石屹这次卖给黑石,又是一次成功的逃顶,堪比早年间在海南的落袋为安。</b>在我看来,早年在海南的经历,无非使老潘坚信一个古老的道理:</p>\n<p><i><b>是泡沫,迟早会破裂。</b></i></p>\n<p>但是,放在当下,这句话是苍白的。也许对于潘石屹内心深处而言,更深层的忧虑,恐怕是另一句话:</p>\n<p><i><b>任何个人与时代迎头相撞,都将粉身碎骨。</b></i></p>","source":"gelonghui_highlight","collect":0,"html":"<!DOCTYPE html>\n<html>\n<head>\n<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n<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initial-scale=1.0,minimum-scale=1.0,maximum-scale=1.0,user-scalable=no\"/>\n<meta name=\"format-detection\" content=\"telephone=no,email=no,address=no\" />\n<title>潘石屹,侧身让过时代巨轮</title>\n<style type=\"text/css\">\na,abbr,acronym,address,applet,article,aside,audio,b,big,blockquote,body,canvas,caption,center,cite,code,dd,del,details,dfn,div,dl,dt,\nem,embed,fieldset,figcaption,figure,footer,form,h1,h2,h3,h4,h5,h6,header,hgroup,html,i,iframe,img,ins,kbd,label,legend,li,mark,menu,nav,\nobject,ol,output,p,pre,q,ruby,s,samp,section,small,span,strike,strong,sub,summary,sup,table,tbody,td,tfoot,th,thead,time,tr,tt,u,ul,var,video{ font:inherit;margin:0;padding:0;vertical-align:baseline;border:0 }\nbody{ font-size:16px; line-height:1.5; color:#999; background:transparent; }\n.wrapper{ overflow:hidden;word-break:break-all;padding:10px; }\nh1,h2{ font-weight:normal;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6em; }\nh3,h4,h5,h6{ line-height:1.35; margin-bottom:1em; }\nh1{ font-size:24px; }\nh2{ font-size:20px; }\nh3{ font-size:18px; }\nh4{ font-size:16px; }\nh5{ font-size:14px; }\nh6{ font-size:12px; }\np,ul,ol,blockquote,dl,table{ margin:1.2em 0; }\nul,ol{ margin-left:2em; }\nul{ list-style:disc; }\nol{ list-style:decimal; }\nli,li p{ margin:10px 0;}\nimg{ max-width:100%;display:block;margin:0 auto 1em; }\nblockquote{ color:#B5B2B1; border-left:3px solid #aaa; padding:1em; }\nstrong,b{font-weight:bold;}\nem,i{font-style:italic;}\ntable{ width:100%;border-collapse:collapse;border-spacing:1px;margin:1em 0;font-size:.9em; }\nth,td{ padding:5px;text-align:left;border:1px solid #aaa; }\nth{ font-weight:bold;background:#5d5d5d; }\n.symbol-link{font-weight:bold;}\n/* header{ border-bottom:1px solid #494756; } */\n.title{ margin:0 0 8px;line-height:1.3;color:#ddd; }\n.meta {color:#5e5c6d;font-size:13px;margin:0 0 .5em; }\na{text-decoration:none; color:#2a4b87;}\n.meta .head { display: inline-block; overflow: hidden}\n.head .h-thumb { width: 30px; height: 30px; margin: 0; padding: 0; border-radius: 50%; float: left;}\n.head .h-content { margin: 0; padding: 0 0 0 9px; float: left;}\n.head .h-name {font-size: 13px; color: #eee; margin: 0;}\n.head .h-time {font-size: 11px; color: #7E829C; margin: 0;line-height: 11px;}\n.small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9); -webkit-transform: scale(0.9);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smaller {font-size: 12.5px; display: inline-block; transform: scale(0.8); -webkit-transform: scale(0.8); transform-origin: left; -webkit-transform-origin: left;}\n.bt-text {font-size: 12px;margin: 1.5em 0 0 0}\n.bt-text p {margin: 0}\n</style>\n</head>\n<body>\n<div class=\"wrapper\">\n<header>\n<h2 class=\"title\">\n潘石屹,侧身让过时代巨轮\n</h2>\n\n<h4 class=\"meta\">\n\n\n2021-06-21 08:00 北京时间 <a href=http://www.gelonghui.com/p/470939><strong>格隆汇</strong></a>\n\n\n</h4>\n\n</header>\n<article>\n<div>\n<p>最近几年的中国经济,每年风都在变。尤其是房地产行业。\n大概也不过就是5年的时间,“货币化棚改”的叫嚣已经退缩到历史的角落里面,盯着那些三四五六线城市永远卖不掉的房子,变为阵阵阴恻恻的笑声。\n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地产行业监管的三条红线,叠加金融行业的两条红线,造富运动一个个破灭;曾经的一张张图纸走天遍下,如今个个争当劳模。彼时,人们对李嘉诚投来歆羡的目光。因为老李一不蒙眼,二不狂奔;老李凭着“自有...</p>\n\n<a href=\"http://www.gelonghui.com/p/470939\">Web Link</a>\n\n</div>\n\n\n</article>\n</div>\n</body>\n</html>\n","type":0,"thumbnail":"https://static.tigerbbs.com/e78ce03ff39e0f6f2cbabd4df9ec5bbb","relate_stocks":{"00410":"SOHO中国"},"source_url":"http://www.gelonghui.com/p/470939","is_english":false,"share_image_url":"https://static.laohu8.com/6b8fa6424aebe95f6781d04ef17a1852","article_id":"2144701047","content_text":"最近几年的中国经济,每年风都在变。尤其是房地产行业。\n大概也不过就是5年的时间,“货币化棚改”的叫嚣已经退缩到历史的角落里面,盯着那些三四五六线城市永远卖不掉的房子,变为阵阵阴恻恻的笑声。\n去年下半年,国家出台地产行业监管的三条红线,叠加金融行业的两条红线,造富运动一个个破灭;曾经的一张张图纸走天遍下,如今个个争当劳模。彼时,人们对李嘉诚投来歆羡的目光。因为老李一不蒙眼,二不狂奔;老李凭着“自有资金”和“商业租赁”两大利器纵横香江,自然也引来无数内地企业家趋之若鹜;甚至这包括了内地民众。\n从这个意义上讲,李嘉诚在那些年多少还充当了一段时间的内地公知,什么“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之类,也算是开启了一波民智。终归,人们看到的是李嘉诚的赚钱模式,两个字足以概括:\n收租。\n直到2021年,一个词语被互联网青年们发明出来,它叫做:\n——躺平。\n人们忽然发现,收租这个市场的风,也开始有点不对劲了。\n事实上早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人发现,风在变。这个人就叫潘石屹。\n1\n掘金海南\n从某种意义上讲,潘石屹就是中国版的李嘉诚。\n因为他的赚钱模式与李嘉诚非常相似。\n中国企业家之所以幸运,就在于,一河之隔的香港,和自己同文同种,总能找到比自己早发迹了几十年的成功案例,供自己copy的模板——更重要的是,这些“模板”大多数都还活着,运气好还可以去跟他们聊聊。\n\n年轻时的潘石屹,有几分神似李嘉诚\n1987年,潘石屹从廊坊石油部管道局做了三年公务员,随后辞职。当时的李嘉诚在香港早已经完成了第一桶金的积累,而且房子越建越顺,越建越多,从北角到沙田,从红磡到天水围……\n李嘉诚的第一桶金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长江塑胶花厂。但是,李嘉诚赚到第一桶金之后,便遇上了70年代石油危机,以及随之而来恐怖的全球性滞胀;1973年香港故事崩盘,无数人倾家荡产;随后,由于能源短缺,港英政府被迫于1974年实施了“灯火管制”……\n正是有了对那次危机肆虐的警惕,李嘉诚几乎从来不用银行的钱,做任何事都是用自有资金。如果没有70年代的滞胀以及随之而来的加息,港资房企恐怕也极有可能走向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模式上去。\n但是港资房企毕竟没有。在这个节点上,香港与内地房地产行业的模式,走出了两条不同路子。\n1 “三高模式”——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主打企业是2017年港股市场上的地产三剑客;\n2 “自有模式”——用自己的资金买地盖房子,主打企业恐怕就是潘石屹的SOHO了。\n毫无疑问,潘石屹的第一桶金来自对海南房地产泡沫的投机。\n按照现在人的讲法,潘石屹在那场泡沫中成功“逃顶”,正是因为当时看了1992年海口市规划局流出的一组数据——当时海口市人口总数30万,而人均住房面积已经高达50平米。\n真相是否如此不得而知,毕竟彼时港藉“爱国”企业家几乎已经悉数到内地投资,并且主打的地域就是广东广西、福建海南。这些活跃在地产界的大佬们喝个茶、吹个水,何时进场、何时走,确认个眼神,就明白了。\n所以,那次海南泡沫被割的,说到底还是韭菜。大佬吃饭,你就是大佬的饭。\n2\n急流勇退\n拿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潘石屹回到北京,当时在地产圈已经小有名气,遇见了他生命中的真命龙女——张欣。\n这位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国际投行高盛和旅行家集团工作的华尔街女金融家,与潘石屹一见钟情;只谈了4天恋爱就以闪电般的速度结婚。\n\n暖萌版潘石屹与妻子张欣,以及另一个人\n在张欣的帮助下,潘石屹脱离万通,自立门户,夫妻合伙创办红石实业。这就是后来的SOHO中国。\n夫妻搭配,干活不累,这家公司迅速做成了中国第一代地产巨头。在SOHO中国,张欣负责建筑艺术、空间设计;潘石屹则负责商业和处理政府关系。\n千禧年之后,SOHO中国在商业地产领域完全是“前卫、现代、高大上”的代名词。银河SOHO、望京SOHO,张欣把关下的建筑成了北京上海的典型地标,并在国际上屡获大奖。\nSOHO中国之所以牛,离不开潘石屹的人脉和经验,但张欣的美学与艺术创造力更加功不可没。\nSOHO中国虽然在建筑艺术上鹤立鸡群;在商业上也是非常牛批的,SOHO把旗下的写字楼像卖住宅一样散卖出去,创造了惊人的利润。\n2007年SOHO中国赴港上市,“中国最大甲级写字楼开发商”创下“亚洲最大商业地产IPO”,一时风光无两。\n2012年对于SOHO中国来讲是高光的一年。那年业内销售额最高的万科营收破千亿,净利润为125.5亿元;同一年,SOHO中国营收只有161.43亿元,净利润却高达105.85亿元。\n同样也就是这个2012年,潘石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卖房了。这一年是电影里面预测的世界末日之年。然而世界末日没有来,伦敦第三次举办奥运会,奥巴马继任美国总统。\n那么问题来了:不卖房,那吃什么?\n答:当包租公。\n2012年,SOHO中国宣布从销售向自持物业转型,将战略重点放在租赁业务。截至这一刻,潘石屹仍然沿着他的“香港模板”——李嘉诚——的思路,经营自己的房地产事业。\n但是后面发生的事情有点令人看不懂:\n当包租公第二年,潘石屹把上海静安广场和海伦广场的地产卖给了金融街控股:这只是个开始。\n此后6年间,SOHO中国累计出售资产超过370亿元。巅峰时刻的2017年,SOHO中国曾在10天之内卖出了上海虹口SOHO等3个项目。2019年,更要打包出售总价值80亿美元的“八大金刚”。\n地卖得差不多了,潘石屹开始“卖公司”。刚刚过去的周三,SOHO中国完成了创立以来最大的资本交易——黑石以30.5亿美元收购SOHO中国91%的股份。潘石屹夫妇一次性套现142.8亿港元,只保留9%的股份。\n3\n城头变幻\n至此,望京SOHO仍在北京高高耸立,向往来膜拜者讲述着京城的风水故事。然而它的主人已经不再是潘石屹。\n——城头变幻大王旗。\n放弃了“卖房”模式转而经营“租房”生意的SOHO中国,业务开始“一泻千里”。\n2013年,SOHO中国的营收为146亿元,到2018年已经萎缩到17.21亿元,不足巅峰时刻2012年的八分之一。\n\n2018当年的净利润仅为17.21亿元——然而就这,还有大部分还是靠出卖资产而来。公司的租金回报率只有3%,不及银行贷款利息,核心业务是亏损的。到2020年,SOHO中国的净利润仅剩5.4亿元。。。\nSOHO中国这一路低走的原因,不难理解。\n中国经济的巨轮驶过“刘易斯拐点”,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而各大城市核心地段的租售比涨不动了。\n这个时候,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寻找周围的高附加值与高ARPU值生意,是大势所趋。物业是其中之一。即便是商业地产,也开始在精细化管理的逻辑上下功夫。事实上,此时的房地产行业已经短兵相接了。\n但潘石屹,也许并不想继续参与这场红海搏斗——他求的是功成身退。\n2012年之后,主流房地产市场逐渐开始陷入了“三高模式”——无论是建房者还是买房者,都如过江之鲫,投身于一场史无前例的“超级加杠杆”的游戏之中。\n底层逻辑是很简单的,全球所有国家都在大放水,利率贴地爬行,没有什么比借钱卖房子更划算的生意,没有什么比借钱买房子更靠谱的投资。\n于是就这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终于在买卖双高的模式蒙眼狂奔了五六年之后,终于长成了金融体系末端最肥大的一颗肿瘤——就在前不久,央行多位高管集体发声,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n2017年房住不炒;2020年三条红线;到2021年先是各地严查经营贷入市,又有深圳市七部委联合重拳打击炒房机构“深房理”一剑封喉……\n“三高卖房”模式证伪了,那么租赁模式呢?从“房住不炒”以来,租赁模式成了新的政治正确,于是开始了一轮轮的蒙眼狂奔……直到近期蛋壳爆雷,算是给这场隐蔽的闹剧画上了终止符。\n当下2021年盛夏之际,房地产这个市场的风,却已经越来越凛冽,寒意透骨。\n4\n时代潮落\n2015年,李嘉诚的长和资本帝国完成了世人瞩目的“世纪大迁册”,并将实际控制人切换为他的长子李泽钜——自己退居幕后做“太上皇”。人们将其比作李嘉诚的敦刻尔克。3年后,2018年,李嘉诚正式退休。\n事实上,早在这之前10年,潘石屹就不动声色完成了自己的敦刻尔克。\n2005年,潘石屹通过境外换股操作,将自己手上的SOHO中国股份转移到他的妻子张欣手中。对于这位身为华尔街精英,但对建筑艺术有着极致追求的妻子,潘石屹可谓爱得深沉。\n这倒是我想起了描述诸葛亮的一句诗:\n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n回看潘石屹这十年来的操作,其实并不是模式的转型,而是以一种极其稳健的步伐,退出房地产市场。当然,这十年间,其他地产大佬也在退,尽管步态不同,心志各异——有的去造车,有的当劳模,有的去搞环保,有的去当人民公仆……\n有人说潘石屹这次卖给黑石,又是一次成功的逃顶,堪比早年间在海南的落袋为安。在我看来,早年在海南的经历,无非使老潘坚信一个古老的道理:\n是泡沫,迟早会破裂。\n但是,放在当下,这句话是苍白的。也许对于潘石屹内心深处而言,更深层的忧虑,恐怕是另一句话:\n任何个人与时代迎头相撞,都将粉身碎骨。","news_type":1,"symbols_score_info":{"00410":0.9}},"isVote":1,"tweetType":1,"viewCount":1954,"commentLimit":10,"likeStatus":false,"favoriteStatus":false,"reportStatus":false,"symbols":[],"verified":2,"subType":0,"readableState":1,"langContent":"CN","currentLanguage":"CN","warmUpFlag":false,"orderFlag":false,"shareable":true,"causeOfNotShareable":"","featuresForAnalytics":[],"commentAndTweetFlag":false,"andRepostAutoSelectedFlag":false,"upFlag":false,"length":19,"xxTargetLangEnum":"ZH_CN"},"commentList":[],"hasMoreComment":false,"orderTyp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