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稳赚」3.3倍

五四青年节应个景,一首《你曾是少年》,

更喜欢SHE的版本,但qq音乐没有版权

日本的话题讲了好多,今天换个口味,

聊聊保险。

1、

香港有一个强基金制度,类似我们的五险一金,强制就业人口缴纳一定费用,以此基金作为退休之用。

我对这个不是特别了解,有时间去具体学习一下。

不过,问了些香港朋友,他们觉得单单靠强基金并无法保证退休以后的生活(其实我们也一样),

所以,一般的中产,在40岁左右,手上现金流比较丰富的时候,

就会开始存一笔钱,留着以后养老用。

存银行利息太低,对抗不了通胀。

 

做常规的理财,会有风险,不够稳定。

 

所以,很多人会买保险公司的储蓄险。

 

储蓄险在香港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产品,也是一种很常规的养老产品,

 

实际的操作就是分期,或者一次性存一笔钱在保险公司,让它钱生钱,一定年限之后支取。

 

储蓄险的收益高于银行存款,但风险低于一般理财。

 

当然,

 

除了养老,很多人会在小朋友出生的时候给他/她存一笔钱,等成年后支取,作为未来的教育or留学基金。

 

二者的作用都类似,稳定长期受益。

 

内地的储蓄险,长期算下来,实际收益率在4%左右。

 

我之前算过,香港的储蓄险产品(5年缴费),

 

数字上,差不多是8年回本,20年2倍,30年4.5倍,40年9倍,50年17倍。

 

看上去还不错。

 

不过,折算成XIRR实际收益率,

 

10年的复利在2%左右,20年的复利在5%左右,30年5.5%左右,40年5.9%左右,50年6%左右。

 

这个收益率,大陆的朋友一般都不怎么看得上的。

 

正如前文所言,储蓄险胜在稳定,类似退休金和教育金这类不容闪失的资金,

 

靠着复利滚**,把金额越滚越大。

 

如果觉得靠存余额宝也能到这个收益,那存余额宝也OK。

 

 

2、

 

不过,

 

今天想说一款收益率相对比较高的产品,通过杠杆,把收益做到更高。

 

同样还是之前提到的那家可以做到高比例贷款的香港保险公司的产品。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以100万人民币举例子(人民币保单和美元保单,利率稍有差别,但总体差别不大),

 

一次性缴100万人民币,立即可以贷款60%出来,立刻可以释放60万现金,

 

也就是说,这时实际成本为40万。

 

贷款利率为2%(单利),折算下来,每年还的利息为1.2万人民币(实际是按月还利息1000元)。

 

保单按照储蓄险的实际收益滚存:

 

10年后退保,可以获得1324000元,扣除贷款本金60万,实际约获得72.4万(实际支出:本金为40万+10年利息12万=52万),10年,约1.4倍。

 

20年后退保,可以获得2682197元,扣除贷款本金60万,实际约获得209万(实际支出:本金为40万+20年利息24万=64万),20年,约3.3倍。

 

30年后退保,可以获得5092242元,扣除贷款本金60万,实际约获得449万(实际支出:本金为40万+30年利息36万=76万),30年,约5.9倍。

 

40年后退保,可以获得9504418元,扣除贷款本金60万,实际约获得890万(实际支出:本金为40万+40年利息48万=88万),40年,约10.1倍。

 

50年后退保,可以获得17508943元,扣除贷款本金60万,实际约获得1690万(实际支出:本金为40万+50年利息60万=100万),50年,约16.9倍。

 

按XIRR实际收益率计算,如下图⤵️

 

(真实的实际收益率,比上图稍高一些,图中我的计算方式是年头付息,不是按月付息)

 

在第20年和30年的时候,这个产品的收益率就已经可以达到7%。

 

也就意味着,平均下来,20年、30年后提取,相当于收益在以7%的复利,稳定地增长。

 

理财收益看,7%,中规中矩吧,但能在20年、30年、40年、50年,保持这个收益,太难了。

 

 

3、

 

有几点需要提示:

 

A、退保是能拿到多少收益,取决于保险的现金价值,

 

如果对短期的流动性要求很高,绝对不要考虑这类保险。

 

因为这类保险前期的现金价值不高,退保的话,会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基本8年才能回本,所以,至少做到锁定10年的准备,最好是20年之后提取。

 

B、以上这么操作,只适合一次性趸交,因为交的越多才有更高的现金价值,贷款是从保单的现金价值里贷的,现金价值高,才能做贷款。

 

当然,分期交,也没问题,等后期交完了,现金价值高了,再做贷款也OK。

 

但实际操作中,如果要做贷款的话,大部分人不会这么操作,

 

原因在于,100万贷款60万,实际成本才40万,如果,按5年分期来缴,每年20万,第二年就得缴40万了,没必要这么做。

 

C、还款方式,不设还款期限,按月付息,为单利2%,退保时扣除本金。按以上100万人民币的例子计算,每月还款1000元。

 

D、这类保险有没有风险?

 

有,风险在两个地方:

 

a、实际收益。

 

香港带储蓄功能的保险,收益都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保证收益,一个是非保证收益,

 

保证收益指的是,无论发生什么都必须给到的收益,

 

非保证收益则不是100%确定的,这部分是保险公司通过相关投资收益测算得来的。

 

但这个部分,也不是瞎写的,毕竟,做得太差,是要砸牌子的。

 

大部分的保单里,也会有悲观情况和乐观情况相对应的收益演示。

 

保险公司也会公布产品过往几年的实现率,

 

今天说的这家公司,所有产品红利的平均实现率为97%。

 

b、贷款利息。

 

又要来啰嗦一遍这个贷款利息的计算方式了,

 

2%是这么计算出来的,

 

公式为P-X,P为最优惠利率(Prime Rate),X为银行设定的固定值,

 

目前香港的银行市场,P值有两种,大P为 5.25%,小P为 5%,提供小P 的银行为少数几家,大部分提供大P,这家银行提供小P,即5%。

 

目前为这家保险公司做贷款的银行,X值为3%,

 

所以(小P)5% - (X)3% = 2%。

 

在香港,P值,近10年没变,

 

(上五次P值的变化情况,由6.75%降到5%后,近10年未调整)

 

X值,每5年调整一次,可能会有零点几的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

 

但谁也不敢100%保证,这二者未来走向如何,所以存在一定的加息风险,当然,也可能降息。

 

E、香港市面上能做到如此低息贷款的储蓄险,只此一家。

 

原因在于这家保险公司的背后就是银行,相互配合“默契”。

 

最后,

 

关于储蓄险,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身边也有很多人,年轻的时候看不上这类产品,

 

当了妈之后,或者有提前退休的想法之后,就开始买这类产品了。

 

所以,认为好的人自然觉得好,

 

认为不好的,别喷,也别说买的人傻~

 

周末愉快!

 

相关阅读:买储蓄险怎么了?我TM不傻!

 

用16万,「赚」100万的钱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1

  • 推荐
  • 最新
  • 喵哥看交易
    ·2018-05-07
    厉害了我的亲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