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戏有了更灵活的解决方案 ,Imagination发布GPU IP新品
近日,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推出了支持 DirectX 的高性能 GPU IP 新产品线的首款产品IMG DXD,用以帮助授权用户提高性能水平。
对国内GPU市场来说,在既有芯片基础上,借助IP产品技术等多样方式,提升显卡通用性、易用性、灵活性,降低功耗等,是很多应用公司与开发者的普遍需求。
作为为嵌入式GPU、CPU、AI式连接一站式解决方案的SoC IP公司,Imagination目前主要产品面向移动和消费、汽车、数据中心和桌面等行业。
Imagination认为,这些行业普遍面临芯片设计复杂度不断增长、开发成本一直上升的挑战。可以从高级图形处理、数据与AI、ADAS和自动驾驶、边缘计算等维度提供解决方案,让行业通过授权IP核,达到降本增效以及优化功耗、性能、面积大小的目标。
其中,Imagination还特别提到了该产品技术方向对云游戏市场的价值。
围绕这一话题,以及公司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周期的看法和中国市场布局,东西游戏参与了交流对话,并做了一定的整理和摘要。
云游戏市场
痛点与解决方案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创新技术副总裁Kristof Beets认为,中国云游戏市场发展迅速,用户数不断提升。预计到2027年,中国游戏玩家数量将达到7.3亿;亚太地区的云游戏每月活跃用户将从2022年的1700万,增长到2025年的3200万;全球服务器GPU单元则从2022年的320万,增长到2025年的890万。
为此,Imagination专注从这几个方向满足云游戏市场需求。
第一,玩家体验,包括速度、延时、效率等性能体验。
Imagination介绍,基于硬件级别的 DirectX 11 Feature Level 11_0 接口实现,Imagination GPU 现在通过IMG DXD 中基于硬件的 DirectX 以及Vulkan ® 、OpenGL ® 、OpenGL ® ES 和 OpenCL™ 来支持 Windows 设备。这使 PC 游戏、Windows 应用程序和移动游戏能够无缝运行。
此外,DXD 的单核图形性能是上一代的 2.25 倍。IMG DXD 双核配置可提供 4.6 FP32 TFLOPS 和 144 GTexel /s 的性能,满足主流游戏玩家的流畅帧率。
第二,对云游戏来说,“多用户、可扩展性”很关键。
DXD 配备的分散式多核配置扩展方法和HyperLane 虚拟化技术,可为多个游戏玩家提供安全、高性能的托管服务,这也是云游戏厂商的需求所在。
比如IMG DXD每个内核可以作为单独的 GPU 实例独立运行,在云游戏场景中,帮助最大限度增加每个 GPU 可承载的游戏玩家数量。或利用所有单核组合在一起的运算能力,使单个用户在云游戏或台式机场景中获得最高质量。而HyperLane 虚拟化技术在此基础上,使每个核可承载 8 个游戏玩家。这种情况下,四核可以做到32个虚拟域、完全独立地运行不同用户的游戏。
DXD 提供可扩展的性能,适合 Android、Linux 和 Windows 云游戏服务。而在这些服务中,保持用户满意的同时管理成本则是一项持续的挑战。
第三、运营成本。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市场营销副总裁Victoria Rege表示,当前客户普遍面临芯片设计的复杂度正在不断增长、开发成本持续上升的挑战。
面向云游戏领域的芯片,同样可以使用IP授权,降低研发投入、缩短芯片和自研方案上市时间,同时优化功耗等方式,降低总体的运营成本。比如IMG DXD采用 PowerVR ,基于分块延迟渲染架构的固有能效,能向功耗受电池寿命和封装限制的市场提供高质量 3D 图形。
与Imagination的
QA节选
访谈对象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市场营销副总裁Victoria Rege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前瞻技术副总裁Kristof Beets
Imagination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刘国军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中国区的技术工程总监艾克
Q 怎么看中国云游戏市场的发展前景,Imagination看好哪些方向?
Imagination
我们肯定非常激动于中国云游戏市场的机会,而且这个市场有趣的一点就是,很多的服务其实都可以放上云端。
我们很多手机上的内容或是应用,其实都不需要再放在手机上了,而是可以放在云端,用一种订阅的方式获取这种服务。其实就有点像一些视频网站的运营模式,不再需要购买电影了,我们更多像是租电影的方式。而现在这种订阅的方式也是非常流行,所以可能在电影和游戏行业方面,会出现类似的市场格局。
Imagination在移动游戏的生态系统中深耕多年,有很多工具、SDK,还有包括资源都可以提供给GPU的客户,在PC、云游戏方面,这些资源也都是适用的,并已经和腾讯旗下的游戏工作室、完美世界等等中国厂商合作。我们新的可以支持DirectX11的硬件发布之后,客户也可以通过这些新技术更好地部署他们的云游戏服务。
Q 云游戏对于GPU的需求主要有哪些痛点?Imagination可以采用哪些方面的技术手段帮助解决?
Imagination
对“云游戏”来说,它的一个专注点最终还是要落到用户体验上,关键就在于对于成本、性能进行平衡。
我们“云游戏”的服务商在去构建服务器系统的时候,要去注意用户的体验。也就是说,要去使用GPU的资源来满足可能是多个用户、甚至是不同用户数目的这样一种需求,这一点就变得很重要。
一些简单游戏,可以用HyperLane 虚拟化技术、可以进行分割、让它们独立运行;有些比较复杂的游戏可能就用到多核提高性能;还有一些游戏有特殊的需求,比如有两个不同的系统层级,一个是高性能层级,更多专注于性能,另一个低成本的层级,就是可能会去进行分割。所有方案,都可以基于我们的虚拟化技术和多核技术去实现。
基于虚拟化技术,每个单核可以提供八路的用户,四个核可能是三十二路。多路之后还可以把用户的数据也进行分离,每个用户之间数据也可以做一些保护、隔离,然后它又可以分摊不同的负载。这样多核下面可以灵活,硬件可以调度。特别是功耗,有些用户在玩、有些用户在休息,有些部分也可以关掉。这样总体也能做到节省功耗、灵活度比较高的“云游戏”的方案。
另外一方面,除了提供IP之外,我们也可以对架构和结构做一些专利的授权。这样我们的合作伙伴就可以完全针对“云游戏”进行量身定制的芯片开发,更灵活地设计一个针对云游戏环境整体效率都提升的方案。
其实降低延时并不只是要在GPU上去努力,它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通过我们IP解决问题后,客户就可以更好地把资源专注在如何做出差异化,围绕GPU周围的系统上做出调整,甚至是在信号传输上。比如:我们有一些特殊的信号从GPU传输到视频编码器的时候可以降低延时,也可以提高整个表现。
Q GPU采取多核技术,随着核数增加,怎么应对功耗问题?多核技术的灵活性还能如何实现?
Imagination
对于“功耗效率”方面,其实没有办法,因为每加一个核、每个核都会带来更多的功耗。我们的努力更多是在另一方面,就是提升每一核的效率。因为每一个核的效率越高,它最终不管是用多少核、总体的效率还是会提升一些。
并且我们多核的方案,更多让客户有这种灵活度构建针对不同市场的产品,比如多核的可能是针对于高端市场的高端应用。
这点从技术层面说,是因为我们的“多核技术”的特点,相当于每一个实例都是一个完整的GPU。我们所允许的这种“多核”的灵活度,主要是一种动态技术所带来的,就是可以把多个核合并成一个实例。比如:MC4的方案,四个核是可以独立运作,又或者把它相当于融成一个性能乘四倍的核。而且我们还可以组成“1+3或者是2+2”的配置。
对于共同运作的方式,其实就是相当于每一个核会处理分块的一部分工作。比如:一个几何体是分成几块来进行处理,又或者各个像素也是分成几块处理、计算量也是分成几块处理。
Q 游戏开发者需要做什么工作适配新产品?
Imagination
其实没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架构要开发者怎样去做,当然开发者可以做很多的微调和优化带来更好的结果。但其实更多的重点,还是在于一个标准化的API。
我们更多要去做一个这种复合性和合规性的解决方案,也和我们的开发者社区进行了很多共同的工作,让他们避免有一些不合规的事情出现。因为有些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就是有的开发者可能做出了一些GPU允许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又可能破坏了一些API的规则,就导致一系列麻烦。所以我们也是会在这方面努力让开发者去了解这些规则,规避风险。
Q Imagination中国区现在有怎样的布局思路和规划?
Imagination
2015年开始,Imagination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就在快速增长。随着这几年中国半导体市场的崛起,我们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投入,包括在中国的客户增长、中国员工的投入增长等。
现在我们仍会继续对齐本地半导体的发展节奏,看到它的巨大潜力。这个节奏,其中就包括今年半导体全球市场的周期性放缓,包括在投资、应用、需求,还有半导体的设计层面都有一些放缓,我们也会及时做一些调整。
但是从长远看,大家都有共识,就是:中国的半导体市场以及本地的半导体设计业,是我们的直接客户。因为我们其实是处理器的IP,我们还会一直看到最终用户、OEM的整体生态。所以仍会持续重视中国市场,并做进一步的布局。
布局主要有两条线:一方面,产品会不断的扩展;另一方面,我们的应用领域拓展。接下来的汽车和异构计算,以及RISC-V会带来新的行业更期待的一种替代,也就是现在的ARM局势会不断变化。当然,也会涉及到AI的各个领域。
Q 受半导体周期性影响的业务,什么样的应用才能带动回暖?
Imagination
既然是周期性,可能有两个因素:一是周期的谷底,就是整个半导体的需求跟应用相关。根据我们看到的,显然是AI的落地,还有汽车,这两大方面跟算力、跟GPU是相关的。因此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二是,既然是周期的谷底,跟现在的经济大环境有关系,也就是全球经济和需求。确实需求在下降,还有 “去库存”,甚至有一部分人认为要到明年下半年库存才能够健康。但我们也看到,到今年年底,有些公司的库存已经差不多了。
所以时间很难预测,但是跟上面两个因素有关系。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