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最忙的也许是税务部门......
随着个税改革政策的落地,还没来得及认真计算未来交的税少了多少,到手的收入多了还是少了,瞬息之间,周围的各行各业似乎顿时都笼罩在“税收”的弥天大网中,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先是个税体质的改革,具体档位的税款计算方法比较清晰,总体而言,我们的缴税金额确实是少了,可以简单参见下表。
与此同时,运行20年之久的社保双主体征收体制,将于2019年1月1日起转变为税务部门统征,这也就意味着,以前的社保可能存在的少交和不交等问题,在过去可能很难追查,而在未来,企业如果不足额缴纳,很容易被税务稽查,征收的强制性大大增强。
有一个数据,从2015年开始,中国企业足额缴存社保的比例从38%降到25%再降到24%。社保的缴存比例是企业20%,个人8%,因为缴存比例较高,很多企业都只采用最低的一个缴存基数缴存社保。
个税改革方案出来以后,网上有个流传甚广的图片,意思是虽然降税了,但是到手的工资反而会大大减少,而企业的投入则会大大增加。
这个算法其实是有些道理,但实际上又没有这么夸张。盈牛给大家具体算一算这个问题,我们先有一个前提假设——我在意的只是短期能拿到手的钱,三四十年以后的事情我不管,因为天知道100块钱到那时候能不能买个烧饼。
那么我们主要需要考虑的就是必须扣除的费用和我们到手能拿到的钱,照比改革之前,那么主要就是社保费用、公积金和个税这三项,对于之前所有费用都足额缴纳的人来说,社保和公积金没有影响,个税降低了。而对于之前没有足额缴纳的人来说,往往社保和公积金的缴存基数相同,社保8%的比例,公积金是5%-12%的比例,那么未来社保的基数提升了,公积金大概率也会对应提升,那么变动比例就是-6%到8%(因为企业和个人比例相同),升降取决于公积金的缴存比例,所以总体而言上面的算法有点夸张。
为什么说这个算法也有点道理?因为虽然社保由税务统一收取,增加了强制性,但公积金却仍旧是由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征收,这就很难保证企业再足额基数缴纳社保的同时足额缴纳公积金。
不过在这个问题之中,唯一确定的一点则是,企业的经营成本增加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状态其实并不好,企业成本的增加可能会击垮一大批企业,企业经营如果有压力,成本很有可能向下转嫁,那我们面临的可能就会是大范围的降薪或是裁员,这才是真正的潜在风险,如果降薪个20%,上面讨论的问题也许根本不值一提。不过改革中的一些抵扣税的项目,比如赡养老人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和租金等,如果操作顺畅,还是个令人高兴的事情。
另一个税收的领域则是C2C的电商,电商法出世,推翻了2008年工商总局颁布的免除自然人网店工商登记义务。
这也就意味着以后个人的网店都需要进行工商登记并且按额缴税,个人电商的红利时代即将终结,而这些税大概率会减少个人网店的数量,同时或许也将体现在商品价格上,使我们消费价格被迫“升级”。税的改革可能对阿里等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前些日子,国家宣布对网游实施数量和内容控制,导致诸多游戏企业股价纷纷下行,今日的一则传闻尚不知可行性如何,但如若一旦实施,游戏公司的经营必然雪上加霜。
相关的股票做不做空另当别论,不过网游整治的风口浪尖上,能规避还是规避吧,而且这项税务盈牛认为比率可能不会这么夸张,但税种也确有可能。
如果说这个传闻还算惊人,那另一个传闻可真是爆炸。
话说一般来自港媒的传闻都不可轻视,如果是真的,不敢想象。房屋租金,额,房租还得涨,偶然所得,估计澳门赌场偶然赢个小钱也得报个税了。
再加上前几天针对创投基金的增税,近几日真可谓是风声鹤唳。
虽然各行各业“增税”的消息有真有假,但似乎代表了一种趋势,一种细思恐极的趋势,未来大、小企业的分化,国、民企业的分化,也许都将更加极端,非高科技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将更加恶化,随之而来的也许是大范围的降薪、相对降薪或裁员,这样下去,也许税务部门的工作才是金饭碗,国企是铁饭碗,高科技行业是瓷饭碗,而我们,还不知道有没有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我不是股侠·2018-09-04真是没有信心了点赞举报
- extractoi·2018-09-03真是操蛋啊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