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背千万罚单、净利润暴跌超四成,泰康在线仍在合规阵痛中

图片

2025年开年,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在线”)因多项违规行为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罚,引发行业震动。

尽管泰康在线声称已于2021年完成整改,但2024年仍多次因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赔核保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约谈或检查,暴露其内控体系仍存漏洞。此次千万罚单的落地,进一步削弱了市场对其合规能力的信心。

除合规问题外,泰康在线还面临着经营上的困局。泰康在线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34%至140.59亿元,但净利润却暴跌41.31%,从2023年的8519万元骤降至5000万元,此次罚没金额更占其全年净利润的五分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3年的262.75%降至2024年的256.16%,综合成本率升至102.28%,承保业务已处于亏损状态。

作为互联网保险领域的“老兵”,泰康在线曾以“保险+科技”模式快速扩张,但面对行业从粗放增长转向合规化、精细化的趋势,其转型压力凸显。尽管泰康在线通过AI技术推动理赔线上化率超98%,并引入合规专家强化治理,但车险业务持续亏损及投资收益率低迷等问题,仍制约其盈利复苏。

当前,互联网保险强监管信号持续释放,泰康在线需在合规整改与业务创新间寻求平衡。如何在《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指出的“渠道创新+技术驱动”趋势中,破解“增收不增利”困局,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图片

开年重罚:千万罚单背后的合规漏洞

2025年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一纸罚单将泰康在线推至风口浪尖。因未严格执行条款费率、无资质代理销售寿险产品、编制虚假报告及资金运用管理不当等多项违规行为,泰康在线被警告并罚没合计1033.7万元,相关责任人亦被追责。这一处罚不仅创下2025年保险业“首罚”纪录,更暴露出这家互联网保险巨头在快速扩张中埋下的风险隐患。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调查中发现,泰康在线未严格执行条款费率,典型案例为泰康在线通过“首月1元保600万”等误导性宣传销售高风险产品,或未明确告知退保损失,导致消费者陷入“买时容易赔时难”的困境。投诉处理流程不规范(如投保不可回溯)进一步增加维权难度。这一违规行为也将给泰康在线自身带来短期内财务损失,中长期声誉与市场竞争力下降的后果。对行业而言,也会造成市场秩序混乱与公平竞争受损,以及监管强化与合规成本攀升等影响。

另外,泰康在线还存在无资质代理销售寿险产品、编制虚假报告及资金运用管理不当等多项违规行为。

图片

在未取得代理资质的情况下,泰康在线擅自销售寿险产品,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同时扰乱市场秩序。例如,其通过第三方平台销售某款年金险时,未明确告知消费者退保损失,引发集体投诉。

另外,通过伪造理赔资料、虚挂中介渠道等方式,泰康在线长期提供虚假的经营数据,严重违反《保险法》。2024年监管复查发现,其2020年遗留的虚假保单问题仍未彻底解决。

再者,泰康在线投资管理存在漏洞,未能有效控制风险。2024年其综合投资收益率虽达3.43%,但资产配置集中于权益类资产,导致市场波动下收益大幅缩水。

这并非泰康在线首次被罚。早在2020年,原银保监会便发现其违规行为并责令整改,但2024年监管复查仍发现遗留问题,最终引发更严厉的行政处罚。频繁违规背后,折射出互联网保险公司对合规管理的轻视,以及传统保险业务模式与互联网创新之间的冲突。

图片

净利润暴跌、偿付能力承压

尽管泰康在线2024年保费收入达140.59亿元,同比增长21.35%,但净利润却从2023年的8519万元骤降至5000万元,降幅达41.31%。这一反差揭示了泰康在线深层的经营困境。

图片

图片

首要问题是泰康在线承保出现亏损局面。2024年第四季度,泰康在线综合成本率高达102.28%,首次突破承保盈利红线。其中,综合费用率从47.64%升至51.71%,业务管理费占比增至30.66%,成本控制能力显著弱化。特别是其车险业务,车均保费低于市场均值15%,综合成本率持续高于105%,成为“亏损黑洞”。相比之下,行业平均综合成本率仅为99.4%,财险公司承保利润普遍改善。

图片

其次,泰康在线资产收益下滑,投资回报不及预期。截至2024年末,泰康在线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降至1.23%和0.2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财险公司ROE超5%、ROA超1%)。

图片

这与其“保险+科技”战略投入不无关系,但投资组合效率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泰康在线2024年权益类投资占比达38%,在股市震荡中损失超2亿元。

此外,泰康在线偿付能力充足率持续下降,也暴露出其面临能否持续良性发展的困境。数据显示,泰康在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从2021年的329.39%降至2024年的256.16%,虽仍高于监管要求(100%),但下降趋势引发市场对未来风险应对能力的担忧。相比之下,行业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9.1%,泰康在线的资本消耗速度明显快于同行。

图片

整改与转型

面对监管重压与市场质疑,泰康在线已启动多项整改措施,试图以合规经营和科技创新重获市场认可。

在合规体系建设方面,泰康在线建立了常态化风控机制,其引入合规检查与整改追踪系统,2024年完成12次专项排查,涉及销售误导、数据造假等9大领域。例如,泰康在线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2020-2024年的所有保单进行穿透式审查。

图片

另外,天眼查显示泰康在线还对高管团队作出了调整,引入合规专家靳毅担任董事,与原合规负责人王嵘形成“双保险”。靳毅上任后首推“红黄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将核保、理赔等环节的合规评分与薪酬挂钩。

在数字化能力建设方面,通过AI和大数据优化产品定价与风控,泰康在线理赔服务线上化率达98%,吸引超60万新市民客户。其“微医保·百万医疗险”利用用户行为数据动态调整保费,综合赔付率下降3个百分点。

如上文所言,车险业务是泰康在线的“亏损黑洞”。与行业趋势相反,泰康在线车险车均保费低于市场均值,综合成本率持续高于100%,承保亏损成为常态。为此,泰康在线计划通过精细化运营和渠道优化实现破局。

渠道改革方面,泰康在线计划裁撤低效的第三方代理渠道,聚焦自有平台与4S店合作,预计2025年车险佣金率从18%降至12%;服务升级方面,泰康在线推出“一键理赔”AI视频定损功能,将小额案件处理时效从48小时压缩至15分钟。但这些整改计划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且实际落地成效如何,也还需进一步观察。

图片

互联网保险的“快”与“稳”

泰康在线的遭遇折射出整个互联网保险行业的深层矛盾:技术驱动的扩张速度与风险管控能力的不匹配。

2024年保险业罚单金额同比激增40%,互联网保险公司因数据造假、销售误导等问题成为重灾区。合规经营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银保监会2024年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明确要求企业必须持牌经营,监管部门也将持续核查企业数据真实性。

图片

在监管不断趋严的行业背景下,在利用科技手段赋能时,互联网保险公司更应该守住底线。特别是在利用AI和大数据提升服务效率时,要避免技术被滥用为“造假工具”。泰康在线曾利用AI生成虚假客服对话记录,掩盖销售误导行为,最终被监管识破。泰康在线的教训表明,技术应用需与内控体系深度融合。 

目前,互联网保险已经进入市场分化阶段,头部险企凭借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能力抢占市场,中小型公司则需聚焦细分领域和差异化服务。此前,泰康在线针对灵活就业人群推出的“社保+商保”补充计划,2024年保费增长45%,成为少数实现承保盈利的险种。

泰康在线的遭遇是互联网保险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尽管短期承压,但其“保险+科技”战略的潜力与整改决心仍值得期待。未来,如何在合规框架内实现创新突破,将是泰康在线能否重拾市场信心的关键。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唯有平衡“快”与“稳”,方能在数字化浪潮中行稳致远。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