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交易员的底层逻辑
近期抽空再把适合交易员入门的文章整理在一起,最近一直在忙开发量化交易策略以及AI的事儿,一直抽不开身。
这篇文章,挺重要的,因为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解释,
why macro?
简单来说,就是多种交易工具和品种,多种策略和打法,但以宏观对冲为主,但宏观对冲绝非容易掌握的一门技艺,但如果你掌握了,无疑具备强大的威力。
如果你翻我的公众号以及ZTRADER.AI里面的知识树,现阶段最多文章就是期权和波动率相关,当然后续关于ficc的知识体系会陆续上传更新,但你会发现其实做宏观对冲交易的,技术需要尽可能全面,掌握的金融工具需要尽可能多。
这意味着你不能仅仅只是做美股,或是做黄金,非美或直盘,又或是VIX,etf之类的工具,你需要尽可能围绕你的交易观点来配置工具,围绕你对鱼这段时间的市场结构以及市场逻辑去配置你的资产组合,并且去调整你的仓位。
而且越老道的宏观交易员,越能够从极端诡谲复杂的市场行情中抽丝剥茧,找出最关键的那些信息,并且转化为可交易的头寸和可执行的交易想法。。
关于这部分具体以后再说,先切入到正题,宏观交易员的底层逻辑为何?这里我做以下的总结:
1)宏观交易的本质是理解一段时间里的资产价格运动的主线和逻辑。
比如说,支配近期全球市场行情的必然是特朗普1 VS N的大规模贸易战。这是一个主轴,但特朗普这个人非常难以预测,你需要去剖析特朗普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再抽丝剥茧得出他决策组合的A点到B点,最终再以这些信息作为主轴得出交易观点,从而理解大类资产的趋势。
一个对于市场没有大局观的交易者/投资者很容易陷入到迷惘混乱的状态中,最终在盘整地狱中失去一切(有时看到趋势突破了就盲目跟进,结果买进去了又反转。。。),很多这些交易员到后面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做多还是在做空。。。
2)宏观交易的本质是抓大放小,不是简单套弄公式。
其实以前的文章我经常强调一个例子。新手分析师经常喜欢犯一个逻辑错误,那就是说明天热了,吃冰淇淋的就会多。天冷了,吃火锅的人就会多。但事实上是,天冷天热,你都一样爱吃火锅,实际上天气并非决定你是否吃火锅/吃冰淇淋的唯一要素。也就是盲目去看相关性你最终会落入到先射箭后画靶的陷阱里。
那么抓大放小另一个例子去说明,比如说美联储有时候很重要。但有时候美联储决议又不是那么重要,当特朗普发疯的时候,支配市场价格的是特朗普。当特朗普不发疯的时候,很可能主要影响到市场情绪的就是美联储所释放的信息了。
所以“大”和“小”,“主”和“次”,“强”和“弱”都是时刻变化着的,这是宏观最有意思也是最难以掌握的要素。
3)超额收益(alpha) 源于乌合之众的错误认知/系统性的错误和异常。
做宏观对冲往往意味着你要勇于去部署左侧交易。在行情转折/还没有启动之前先做好部署以及头寸的管理。在掌握了宏观的推导思维之后(类似于兵推的逻辑),你会发现你往往只是静静等待该来的发生而已。而你在这浪潮褪去之前早就全身而退。
金融市场上能一直赚,赚一辈子的,其实就是认知的钱。
你的认知低,你就是韭菜,你就是乌合之众。
你的认知高,你就能把其他人当韭菜。
你就能发现整个资产价格的错误定价,这些偏离了正常价格的资产,往往是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恐惧/贪婪)所形成的。
而宏观交易员需要识别这些行为模式和价格信号。
4)宏观交易员是会打扑克算牌的经济学家。
我经常用这个例子去说明,skin in the game的重要性。
大部分的经济学家是不会下去押注算牌打实战的。
学者的功能大部分就是提出一个定价规律,做一些逻辑上的归因。
但交易员是什么,打着牌的经济学家。
理论体系是有的,胆量也不错,心态也好,也有一套科学的办法管理资金。学者打没几句心态崩了亏不起了频频犯错被收割。交易员老兵乐呵呵边吹水最近又约了哪些小妹妹,然后一边算着牌,最后再把学者的钱统统赢走。
我们讲经济,不讲eco101, 我们讲的其实是万事万物的逻辑。趋势,是自我强化的,经济很多时候,都是一连串决策自我强化所形成的结果,活用经济学是最重要的。尽信书不如无书。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