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etti 与 IonQ 强势入选DARPA量子国防计划:量子股迎来黄金十年,投资人必懂的10大关键分析
美国国防部近期宣布,Rigetti Computing $Rigetti Computing(RGTI)$
和 IonQ $IONQ Inc.(IONQ)$
获选参与「量子基准计划(Quantum Benchmarking Initiative, QBI)」,引发量子运算概念股股价急升。Rigetti 股价一度上涨超过 11%,IonQ 也劲扬约 10%。量子科技再度吸引市场目光,但对专业投资人而言,与其被短期涨幅牵动情绪,不如深入理解这场政府主导计划对企业实质意义、技术挑战与产业前景。以下我们透过十个核心问题,全面剖析这波量子热潮背后的潜藏机会与风险。
QBI 是由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主导推动,旨在于 2033 年前验证建构容错型(fault-tolerant)量子电脑的可行性。此计划并非单纯探索性质,而是设定具体技术门槛与应用标准,期望量子运算能达到实用规模(utility-scale),成为军事与国安层面可依赖的高效运算资源。对投资人而言,这不仅代表量子科技受到美国政府长线支持,更反映公共资本对相关企业技术实力的认可。
Rigetti 与 IonQ 能够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QBI,关键在于其技术成熟度与发展潜力。目前仅有 15 间企业获邀参与此计划,Rigetti 以其超导量子晶片平台、IonQ 则凭借其离子阱架构系统被视为可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候选。这不仅有助于强化品牌认知,更使其在美国国安供应链中扮演战略角色。
消息发布后,市场反应正面。Rigetti 股价单日上涨约 11%,IonQ 涨幅亦接近 10%。这说明资本市场对政府合作计划具有高度敏感性,视其为企业前景正面信号。然而,投资人须警惕,短期涨势未必能直接反映长期营运成效,需进一步评估其财务结构与技术落地能力。
参与 QBI 对企业而言无疑是高度曝光与潜在资金挹注的良机,但也伴随不小压力。DARPA 设下严格的效能基准与交付时间表,企业必须持续投入重金于研发,方能达成里程碑。Rigetti 与 IonQ 目前皆处于烧钱阶段,任何技术延迟或成果不符预期,都可能影响其后续资金取得与市场信心。
Rigetti 与 IonQ 虽有利多消息加持,但竞争态势依然严峻。QBI 入选名单中也包含 IBM 与 Quantinuum 等强敌。以 IBM 为例,其 Qiskit 生态系与硬体整合布局领先业界,并具备雄厚资源与长期战略视野。相比之下,Rigetti 与 IonQ 虽较具灵活性,但仍需加快商转进度与市场渗透。
从财务面观察,截至 2025 年第一季,IonQ 营收约为 870 万美元,Rigetti 约为 410 万美元,主要来自研发服务与云端平台合作。目前两家公司仍处于亏损阶段,Rigetti 单季亏损达 1,730 万美元,IonQ 为 1,290 万美元,营运仍仰赖外部融资支持,尚未达成自给自足。
量子市场正快速扩张,根据 MarketsandMarkets 预估,全球量子运算市场将从 2025 年的 22 亿美元,成长至 2030 年超过 95 亿美元。这对 Rigetti 与 IonQ 是利多,但同时也吸引更多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抢进,包括 Google、Intel,以及欧洲与亚洲的新创竞争者。产业规模化虽可扩大利基市场,但也压缩早期参与者的利润空间与技术领先优势。
政府计划如 QBI 的推动,对整体产业而言极具加速效果,不仅提供资金,也形成标准与应用场景。QBI 代表政府希望透过公私协力方式,加快技术成熟度并建立采购体系,对企业商业模式与估值都有潜在提升作用。
展望未来,Rigetti 正持续优化其 Ankaa-2 超导平台,IonQ 则致力于将量子能力整合进 AI 与机器学习工作流程中。两者皆聚焦于实用领域,包括资安、材料模拟与供应链优化等应用,力图在五年内完成技术落地与商业化转型。
但风险仍不可忽视,包括技术不确定性、资金断链风险、政府预算调整、以及整体市场波动影响估值。量子科技虽被视为未来关键技术,但从研发到商转仍需数年时间,投资人应具备长期耐心与高度波动承受能力。
总结来说,Rigetti 与 IonQ 参与 QBI 虽为重要转折点,亦凸显美国政府对量子计算长线布局的支持。对长期成长型投资人而言,此时正是深入布局、建立研究框架的关键时机。机会虽大,但需理性判断其商业模式、财务体质与产业竞争格局,方能在这场量子革命中抢得先机。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