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and关税战,投资者们该何去何从?
在当下错综复杂的全球金融市场中,金融战与关税战的硝烟已全面弥漫。美国对华加征104%的关税引发中方坚决反制,双方政策博弈升级为系统性风险,市场波动率显著攀升。美股美债双杀、A股一度暴跌14%后国家队800亿护盘等极端行情频现,表明传统投资逻辑正面临颠覆性挑战。在此背景下,投资者亟需采取审慎策略:
一、风险认知:结构性矛盾与政策博弈的深层冲击
1. 关税战的非线性传导
美国加征关税不仅直接推升进口商品价格(如iPhone成本或增加228美元),更通过供应链断裂冲击全球制造业,德国汽车锂电池、日本精密机床等关键环节已现断供危机。中国反制措施涉及稀土等战略物资,可能动摇美国军工与科技产业链根基,双方政策博弈正向“非对称打击”演化。
2.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暴露
美国对冲基金高杠杆基差交易平仓引发美债抛售潮,中国“国家队”虽以真金白银托市(单日投入超800亿元),但市场流动性分层加剧,ETF与中小盘股走势分化显著。美联储政策空间受限(通胀黏性+债务压力)、美元信用动摇(去美元化加速)等底层矛盾,使短期救市措施难以根治系统性风险。
二、投资策略:防御优先与机会甄别
1. 规避高波动资产,强化避险配置
- 现金为王: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规模创历史新高,极端行情下流动性溢价凸显;
- 黄金对冲:尽管短期波动剧烈,央行增持(如中国黄金储备达7370万盎司)支撑其长期避险属性,建议配置比例控制在10%-15%;
- 国债防御:美债收益率飙升后或现技术性反弹,但需警惕主权资金持续撤离的长期压力。
2. 聚焦内循环与政策红利赛道
中国“双循环”战略下,新基建(数据中心)、自主可控(半导体、军工)、消费升级(家电、白酒)等板块获政策与资金双重加持。国资委推动央企增持回购(如中国石化30亿护盘计划),此类标的具备抗波动韧性。
3. 严控杠杆,拒绝火中取栗
当前市场情绪极易受政策突发冲击(如特朗普威胁再加关税),高杠杆操作可能因保证金追缴引发强制平仓。历史数据显示,2020年3月与2016年基差交易崩盘期间,杠杆策略亏损率超40%。
三、长期视角:重构投资框架的三大原则
1. 动态评估政策风险权重
关注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转向可能、中美谈判进展及地缘冲突外溢效应,需将政策变量纳入资产定价模型。
2. 分散化与再平衡机制
参考机构建议组合:黄金(20%)、国债(30%)、内需主题股(30%)、现金(10%)、另类资产(10%),每季度再平衡以规避单一资产黑天鹅。
3. 底线思维下的机会捕捉
若市场恐慌导致优质资产错杀(如A股估值低于历史均值15%),可分批建仓;但需设定严格止损线(建议不超过本金的10%)。
结语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与金融战的终局往往伴随市场出清与秩序重构。投资者当前应如履薄冰,既需警惕美债抛售引发全球流动性紧缩的“明斯基时刻”,亦不可低估政策护盘的短期托底效应。唯有坚守纪律、敬畏市场,方能在风暴中保全实力,静待硝烟散尽后的价值重估。
$英伟达(NVDA)$ $特斯拉(TSLA)$ $苹果(AAPL)$ $小米集团-W(01810)$ $腾讯控股(00700)$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