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从“争议玩具”到“新消费标杆”
这次贸易战和上次有什么不同?要众志成城,团结一切民间力量,比如新消费和互联网平台经济
今天泡泡马特在经历了短期调整,直线拉升6个点,很有意思
因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署名文章《大力提振消费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文中提到“培育新型消费,着力增强消费动能。打造IP(知识产权)创意设计和新品发布平台,建设IP消费商业地标,推出IP消费经典路线,拓展沉浸式消费空间”
注:2022年央视“3·15”晚会揭露盲盒行业暴利(成本30元售价800元)、诱导消费等问题,泡泡玛特作为“盲盒第一股”首当其冲。监管随即出台《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限制营销手段并加强合规要求,叠加国内消费者退潮(2023年78%用户对主题乐园差评),公司一度陷入增长瓶颈。
泡泡玛特和之前的腾讯游戏一样,从“盲盒赌博”变成了被承认的ip+新消费。
当然作为上市以来一直看好公司的死多头,笔者认为公司的业务和本质并无大的变化,但这些舆论导向的变化,也值得深思和分析。
这时候再看昨天阿里巴巴的取消1+6+N组织架构与之前的马云挂工牌就很耐人寻味了—
从“反垄断与资本无序扩张的至暗时刻”
2021年4月,阿里巴巴因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款182亿元,创下中国反垄断处罚纪录。这一事件成为互联网平台经济的转折点,标志着监管对资本无序扩张的强力整顿。此后,阿里股价暴跌,市值从巅峰的7000多亿美元缩水至1000多亿美元。
到“取消1+6+N组织架构与马云挂工牌”
-2025年5月8日,阿里全面打通淘天、菜鸟、钉钉等业务集团的内网权限,员工可跨业务交流,工牌统一更换为集团标识,HR体系也回归集团管理。-
-战略重心回归“大集团”模式:CEO吴泳铭明确表示将聚焦“核心战役”,推动业务协同,例如AI技术应用、全球化布局等,强调“全局价值最优”的决策逻辑。
-资本化进程收缩:此前计划独立上市的盒马、菜鸟等业务暂停推进,智能云等核心板块重新收归集团统筹。
很多事情正在悄然改变…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