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屏蔽高退款率人群”功能:电商生态的“双刃剑”?
文 / 大力财经
作者 / 魏力
引言:淘宝“屏蔽”功能背后:电商平衡术与信任重建之困。
在电商领域不断发展的今天,淘宝推出的“商家可屏蔽高退款率人群”功能,宛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一功能看似简单,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了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三方的复杂博弈。其背后所折射出的电商生态深层矛盾与平衡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为什么淘宝要推出这样的功能?各方对此又有怎样的反应?这一功能对电商生态会产生哪些长期影响?
01 功能设计的商业逻辑:精准止损与数据霸权的交织
淘宝通过屏蔽退款率超均值3倍的用户,试图为商家精准止损。服饰行业平均退货率超30%,女装退货率常达50% +,如此高的退货率给商家带来了沉重的售后成本。
淘宝此举旨在帮助商家降低售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从商业角度看,有其合理性。通过这种方式,商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产品研发、服务提升等方面,促进自身的发展。
然而,平台利用算法定义“异常用户”,这一行为引发了诸多质疑。有人认为这是将经营风险转嫁给消费者,甚至可能加剧“大数据杀熟”的争议。大力财经分析认为,平台凭借其数据优势,单方面定义“异常用户”,缺乏透明性和公正性,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引发消费者对平台的不信任。这种数据霸权的行为,若不加以规范,可能会破坏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
该功能仅限天猫/淘宝服饰类目,这反映出平台对高退货率行业的定向调控。淘宝选择在服饰类目进行测试,一方面是因为服饰行业退货率高,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平台在推出新功能时的谨慎态度。通过在特定类目进行测试,平台可以更好地观察功能的效果和影响,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
02 网友争议的核心焦点:商家拥护与消费者担忧的碰撞
中小卖家尤其支持这一功能,他们称该功能可以过滤掉“职业退货师”,这类人群约占纠纷量的15%。对于中小卖家来说,经营本就面临诸多压力,“职业退货师”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售后成本,还影响了店铺的正常运营。
消费者对这一功能存在诸多担忧。一方面,正常退货用户可能会被误判,比如因尺码不合等合理原因退货的用户,可能会因为退款率较高而被屏蔽,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消费者认为自身与商家的权利不对等,他们没有同等手段屏蔽“虚假宣传商家”,这进一步加剧了双方力量的失衡。大力财经分析认为,消费者的担忧反映了他们在电商交易中的弱势地位,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和对平台的忠诚度。
03 电商痼疾的冰山一角:AI造假与信任危机的恶性循环
“AI生成买家秀”只是电商AI造假泛滥的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平台对刷单、虚假评价的治理失效。一些商家为了提高店铺的排名和销量,不惜采用各种造假手段,破坏了电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大力财经分析认为,AI造假的泛滥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电商行业的声誉,平台需要加强对这类问题的治理力度,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商家因害怕差评而刷好评,消费者因为虚假评价而退货,平台为了堵漏又采用算法,这一系列行为形成了一个恶性闭环。
从长期来看,商家和平台是受益方。商家通过屏蔽高退款率人群,降低了售后成本,实现了降本增效;平台则因为纠纷减少,提升了运营效率。然而,高频退货用户、新用户和低复购群体成为了风险方。高频退货用户可能会被不合理地屏蔽,影响他们的正常购物;新用户和低复购群体可能会因为数据歧视而受到不公平对待。
大力财经分析认为,这种受益与风险的不均衡分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平台应公开退款率的计算逻辑,让消费者清楚了解自己的退款率是如何计算的。同时,设置申诉通道,比如30天内可申诉解除屏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救济途径。大力财经分析认为,透明的规则和合理的申诉通道能够增加消费者对平台的信任,减少误解和纠纷。
同步推出“商家服务分”系统,允许消费者屏蔽低评分商家。这样可以实现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制约,平衡双方的权利。
利用AI识别真实退货原因,区分尺码问题等合理原因和恶意退货,避免简单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大力财经分析认为,通过技术手段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处理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减少误判,提升消费者和商家的满意度。
总结
淘宝推出的“商家可屏蔽高退款率人群”功能,确实是平台在“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一种妥协。从功能设计的商业逻辑来看,有其降低商家成本、提高平台运营效率的一面,但也存在数据霸权、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风险。网友的争议反映出商家和消费者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而电商痼疾的凸显则表明整个电商生态存在深层次的信任危机。
从长期影响预判来看,虽然商家和平台可能受益,但消费者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衍生问题不容忽视。为了实现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平衡建议中的透明规则、双向制约和技术治本是关键。
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规则,平衡各方利益,电商平台才能重建买卖双方的信任契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这一功能可能会从“保护商家”的初衷,滑向“欺凌消费者”的不良境地,损害整个电商行业的发展。我们期待淘宝以及整个电商行业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公平、信任的电商生态环境。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