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墨西哥夹饼(TACO)交易

以下文章一周前在知识星球发布

什么是TACO交易?为什么它和你有关?

当我刚开始在华尔街工作时,我被交易员们源源不断地发明各种市场缩写震惊到了,这次他们又发明了一个新词叫“TACO交易”。TACO的意思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翻译过来就是“特朗普总是退缩”。这个说法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特朗普经常对中国、欧盟、墨西哥、加拿大这些主要贸易伙伴放出非常强硬的关税威胁,但没过几天,他就会后退一步——要么推迟执行关税,要么豁免掉很多商品,结果就是关税的影响被大大削弱了。

那么他真的总是退缩吗?目前来看确实是这样:他在美墨加协议中豁免了大量商品,降低了原本计划的关税冲击;“解放日”宣布的对等关税只过了一周就被推迟了;对中国的高额关税也在实施几周后就有所削减;就在这个周末,他还把对欧盟50%关税的执行时间推迟到了7月9日,也就是其他豁免政策到期的日子。这对你重要的地方在于,尽管现在市场上充满了对贸易战和关税政策的担忧,但很多投资者依然看多,认为特朗普经常说得凶但最后都会软下来,所以市场没必要恐慌。这也就是TACO交易的核心——市场在赌特朗普“雷声大雨点小”。如果你是投资人、做外贸,或者只是关心经济政策走向,这种心态和趋势就很值得你留意。

所以,TACO交易真的有用吗?

答案是:有用。TACO交易的核心逻辑是——“特朗普一威胁加关税,股市一跌就买进”。因为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已经向投资者证明了,他很少真的执行那些极端的关税政策。所以每次他放出狠话、市场下跌时,其实都是买入的机会。而这种操作确实有效:从3月4日宣布对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以来,标普500指数反而上涨了2%;从4月2日“解放日”那天市场下跌之后,标普500已经反弹了接近10%;从4月11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征收145%关税的那天算起,标普500更是上涨了11%。最后,标普指数甚至已经高于上周五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征收50%关税之前的水平。总结一下,就是特朗普喊得越凶,市场跌得越急,反而是越好的买点——这就是TACO交易。

它还会继续奏效吗?

大概会。交易员和投资者可能在“逢跌买入”时需要稍微谨慎一点,因为“TACO 交易”已经广为人知,意味着跟关税相关的下跌幅度可能不会像以前那么深。话虽如此,历史表明,特朗普通常不会真的落实那些会引发巨大不稳定或极端的关税威胁。这些威胁更像是他谈判策略的一部分:先放狠话威胁对方,然后达成一个更温和的目标——而且这个策略现在看来确实有效。

那“TACO 交易”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不用担心关税或贸易战了?

当然不是。虽然特朗普经常会在最极端的关税威胁后退缩,但很多时候他还是推动了政策的实质变化。比如说:目前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都征收了10%的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了35%,对钢铁和非美加墨协议产品征收了25%的关税(能源产品是10%)。这些虽然不像最初威胁的那么夸张,但和特朗普上台前比,依然是大幅提高。而我们还不知道这些关税会对经济和通胀造成多大影响。换句话说,“TACO交易”不能让我们对贸易战的风险掉以轻心,仅仅因为“没有最坏”并不代表“没有坏”。所以尽管“TACO 交易”目前有效,也可能在短期内继续奏效——也就是每当特朗普放狠话市场就买入——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现实:美国和全球面临的关税压力处于几十年来的高点,这会带来两件事:1)拖慢经济增长;2)推高通胀。接下来股市到底涨还是跌,关键看这些影响有多大。

短期策略:怎么操作“TACO 交易”

如果特朗普又放出什么大招威胁关税,我会买入消费类(XLY)、科技(XLK)、金融(XLF)、工业(XLI)和能源(XLE)板块的股票。这些周期性板块在消息出来后通常跌得最狠,但反弹也最猛。买的时候别一次性梭哈,可以把仓位分成几份,在消息出来后的1到2天内逐步建仓。

长期策略:别太把“TACO”当回事

未来市场涨跌15%-20%的关键,不是特朗普讲了啥关税,而是经济本身能不能扛得住——包括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更高的利率、没有降息,以及消费者支出的压力。虽然特朗普的威胁对市场情绪不友好,但除非他真的把这些威胁变成现实,不然影响是短期的。说到底,特朗普可能总是“嘴上很硬,最后退缩”,但关税的实际负担确实增加了,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还在。所以我建议继续持有多头仓位,但尽量减少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