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Robotaxi完成超30亿元融资,自动驾驶的技术战、场景战与生态战

来自「财研网」,作者:约翰

6月23日,哈啰、蚂蚁集团与宁德时代合资成立的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地,首期注资超30亿元,公司注册资金12.88亿元人民币,将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安全应用和商业化落地。

 

公司名“造父”取自中国古代驾车技艺超群的驭者,隐喻其对无人驾驶高阶控制力的野心。

 

这一组合覆盖了出行场景(哈啰)、AI大模型与金融科技(蚂蚁)、电池与滑板底盘(宁德时代),形成“场景-算法-硬件”的闭环生态,标志着中国自动驾驶竞争进入以产业协同为核心的新阶段。

 

 

另外,这一布局正值全球自动驾驶行业的关键转折点,头部企业的财务数据则揭示出技术路线分化加剧、商业化进程与财务压力深度绑定的新常态。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93亿美元,同比下滑9%,净利润骤降70%至4.1亿美元,汽车交付量萎缩5万辆至33.67万辆。

 

而优步同期总订单量虽略低于预期(428亿美元),但摊薄每股收益达83美分,远超市场预测的51美分,其自动驾驶订单年化运行率突破150万次。

 

一季度百度总营收达325亿元,其中核心营收255亿元,同比增长7%均超市场预期,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48%至76.3亿元。无人驾驶方面,今年一季度,萝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总营收为325亿元,同比增长3%。

 

虽然百度与优步的自动驾驶业务成为少数逆势增长的亮点,但财务表现与战略投入的鲜明反差,折射出自动驾驶行业从技术验证向规模盈利爬坡的深层矛盾。

 

 

 

技术战:渐进式与跨越式的博弈

 

 

 

全球自动驾驶领域已分化出两条清晰路径,主要是特斯拉的渐进式路线从L2向L4迭代,依托海量车主数据训练FSD系统,但其依赖纯视觉方案在复杂场景中的安全性屡遭质疑。

百度Apollo、Waymo及新入局的造父智能则选择跨越式路线,直接攻坚L4全无人驾驶。

百度凭借2900件智能驾驶专利和1200万公里路测数据,将Apollo Moon车型成本压缩至48万元,仅为行业均价的1/3,其“ANP-Robotaxi”架构通过轻量化激光雷达与数据共生设计,实现99.99%的城市道路送达成功率。

造父智能的差异化在于三方技术融合,其中哈啰的出行场景数据为算法训练提供燃料;蚂蚁的具身智能与强化学习技术提升决策可靠性;宁德时代的智能滑板底盘则成为深度集成智驾模块的“安全底座”。

AI的下一波浪潮是融入物理世界,智能驾驶尤其是自动驾驶,被认为是实现通用物理AI的关键技术。 

随着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工程化落地,智能驾驶产业正步入大规模商业化落地阶段,然而在实现全场景泛化能力的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技术挑战。 

哈啰、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已于今年4月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哈啰将携手蚂蚁集团和宁德时代,基于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合作研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不断提升技术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推进商业化应用和生态建设。 

哈啰近年来持续深化出行业务,拓展海外市场,并推动AI在出行领域的深度应用,为进入Robotaxi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哈啰Robotaxi业务及研发团队已经招募了一批AI大模型、自动驾驶等领域的技术人才,完成核心人才矩阵的搭建,未来将持续吸纳全球优秀人才。 

蚂蚁集团近年来积极投入AI基础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其在大模型、强化学习、具身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布局,以及在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可为哈啰发展自动驾驶业务提供广泛支持。 

宁德时代引领动力电池向数智化加速转型,其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智能滑板底盘技术,支持底盘与智驾模块的深度集成,为自动驾驶提供安全底座。 

技术整合的效率将决定其能否在百度已占据先机的Robotaxi赛道实现超车

根据百度最新财报,2025年第一季度,萝卜快跑在全球提供超140万次出行服务,同比增长75%。截至2025年5月,萝卜快跑在全球累计提供超1100万次的出行服务。

场景战:从两轮到四轮的场景革命

 

 

 

L4落地的核心矛盾在于技术泛化能力与场景适应性。滴滴自动驾驶选择以网约车为切口,通过混合派单模式,也就是人类司机与Robotaxi并行来降本增效,但其城市复杂路况的长尾问题尚未完全破解。

百度Apollo则通过分层推进策略,先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限定区域运营,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而上汽友道智途在东海大桥的“减员化”智能重卡运营,验证了封闭场景的快速变现能力:累计完成8.2万标准箱运输,运营里程达240万公里,成为国内首个实现准商业化的项目。

造父智能的潜在机会在于哈啰的海外出行布局与两轮车数据积累

哈啰在东南亚等地的电单车网络可提供高精度道路拓扑信息,而蚂蚁的隐私计算技术能保障多源数据合规融合。

这种“从低速到高速、从简单到复杂”的场景演进逻辑,或为其规避与百度在Robotaxi的正面交锋,开辟新路径。

生态战:规模化落地的双重门槛

 

 

百度Apollo Moon通过传感器冗余设计和5年运营周期摊薄成本,将每公里运营费用压至网约车区间;宁德时代为造父智能提供的智能滑板底盘,则通过底盘与智驾模块的一体化集成降低改装成本。

更深层的挑战来自交通规则动态理解,高德地图联合西安交大提出“Driving by the Rules”框架,其MapDR数据集包含1.8万条车道级规则标注,试图解决标志牌语义与车道关联的在线映射问题。

Google Mobility AI更进一步,通过AI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在试点城市缩短10%通勤时间并减少12%尾气排放,揭示了车路协同的降本潜力。

当前领军者的共同选择是生态化作战,其中百度绑定北汽极狐量产车辆,滴滴依托自身出行网络,造父智能则背靠蚂蚁的AI基础设施与宁德时代的电池霸权。

尽管优步的网约车业务预订额增速受保险成本及汇率波动拖累放缓至20%,但其自动驾驶合作网络贡献了关键增量:与Waymo在奥斯汀联合运营的100辆Robotaxi日均接单量超过平台99%的人类司机,车辆利用率达24单/日,推动自动驾驶订单年化运行率突破150万次。

这种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分摊技术风险并激活场景数据,优步无需承担Waymo单车20万美元的改装成本,却可获取用户行为与路况反馈,反哺算法优化。

摩根大通因此上调其目标价至92美元,认为自动驾驶生态将成其未来三年毛利率突破35%的关键支点。

最后,地缘因素亦不可忽视,美国对华芯片管制已迫使部分中国公司转向地平线征程系列等国产芯片,而Google Mobility AI的全球扩张面临数据本地化合规挑战。

未来三年将是分水岭,百度计划投放1000台共享无人车,造父智能需在技术验证与场景卡位中加速奔跑。

当行业从技术demo转向营收竞赛,成本结构、政策适配性与生态粘性将构成新三位一体的竞争壁垒

哈啰-蚂蚁-宁德的组合,能否以“出行+AI+能源”的三角模型改写格局,取决于其能否在特斯拉的规模效应与百度的先发优势间,找到不可替代的生存缝隙。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