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直聘-W(02076)$  ‌也是二进宫股,已经又锚定天花板 盈亏都是有限,不用太过兴奋,观点:还是一手摸。


一、公司基本面与行业地位

1)核心业务与财务表现

BOSS 直聘是中国领先的在线招聘平台,以移动端 “直聊 + 智能匹配” 模式为核心,覆盖白领、蓝领及学生用户。2024 年营收达 73.56 亿元,同比增长 23.6%;归母净利润 15.67 亿元,同比大增 42.6%;经调整净利润 27.11 亿元,同比增长 25.7%。财务数据显示,公司通过用户增长(MAU 达 5300 万,同比 + 25.3%)和付费企业客户数(610 万,同比 + 17.3%)双轮驱动,实现收入与利润的稳健增长。此外,营销费用占比降至 28% 的历史低位,经营现金流连续六个季度超 8 亿元,盈利能力与现金流健康度突出。


2)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在线招聘行业受益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6 亿非农人口)及数字化转型趋势。BOSS 直聘在蓝领市场渗透率不足 10%,下沉市场及中小企业服务仍有广阔空间。AI 技术的深化应用(如智能匹配、简历解析)有望提升服务附加值,打开新的变现场景。相较于传统平台(如前程无忧、猎聘),BOSS 直聘凭借移动端优势和创新模式占据市场领先地位,但需警惕行业同质化竞争及政策监管风险(如数据安全、反垄断)。


3)港股上市背景

BOSS 直聘于 2022 年 12 月以介绍方式在港股完成双重主要上市(与美股纳斯达克并列上市),此次为二次集资(配售新股),而非传统 IPO。介绍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或资金募集,而二次集资则需重新定价并引入投资者。需注意,介绍上市首日表现(2022 年收盘价 78.5 港元,微涨 0.83%)对此次集资参考意义有限,因二次集资的定价机制、市场情绪及投资者结构可能存在差异。



二、估值与市场情绪分析

1)估值水平

横向对比:截至 2025 年 5 月,BOSS 直聘港股 PE 为 37.43 倍,显著高于同业猎聘(06100.HK,PE 13.27 倍)尽管 BOSS 直聘在用户规模、收入增速及盈利能力上更具优势,但其估值溢价是否合理需结合行业增速与市场预期判断。


2)纵向对比:BOSS 直聘美股 ADS 当前市值约 80 亿美元(折合港元约 624 亿),港股市值约 641 亿港元,两地价差较小,套利空间有限。若此次二次集资定价较高(如 78 港元),可能面临估值压力。


市场情绪与认购热度

1)港股 IPO 整体环境:2025 年港股 IPO 市场呈现结构性回暖,破发率降至 29%(近五年最低),头部项目如蜜雪冰城、映恩生物首日涨幅显著但需注意,二次上市(如赤峰黄金、海天味业)表现分化,部分因估值过高或流动性不足破发。


2)BOSS 直聘认购情况:此次配售 3000 万股新股(公开发售 300 万股,国际发售 2700 万股),最高发售价 78 港元,较当前股价(约 70 港元)溢价约 11%。若公开发售获超额认购(如超购 15 倍以上),可能触发回拨机制,增加散户中签率;反之,若认购不足,可能导致首日抛压。参考历史案例,BOSS 直聘美股 IPO 曾获基石投资者高比例认购(如腾讯、红杉),但此次二次集资是否引入新基石投资者或绿鞋机制尚未明确,需进一步观察。


保荐人与承销团队

此次上市由高盛、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根据历史数据,高盛保荐项目首日破发率约 37.2%,摩根士丹利约 38.7%,虽高于本地投行,但头部投行的承销能力及市场影响力可能提供一定支撑。此外,联席保荐人通常会通过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稳定股价,若行使绿鞋,可在上市后 30 日内买入股票托底,降低破发风险。


三 总结:BOSS 直聘作为中国在线招聘行业龙头,基本面扎实、增长前景明确,但此次二次集资面临估值溢价、市场情绪波动及流动性套利等风险。因此,观点还是一手摸,能中中,不中拉倒。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建议,喜欢的看,不喜勿喷,谢谢!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3

  • 推荐
  • 最新
  • 小小河马
    ·06-26
    精彩
    不参与! [惊讶]
    回复
    举报
    收起
    • 小苹果APPLE
      不参与也是对的,这种二进宫股盈亏都不大!
      06-26
      回复
      举报
  • 十月天
    ·06-26
    定价是来搞笑的吗?正股拉不起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