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摩“减持”评级重创Circle股价,背后暗藏稳定币商业模式的致命软肋
当摩根大通的评级报告如利剑般刺向市场,Circle股价应声下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本对单一公司的质疑,更是稳定币商业模式的集体困境。
摩根大通在6月30日对稳定币巨头Circle(CRCL)投下了“信任否决票”——首次覆盖研究即给予“减持”评级,目标价仅80美元。消息一出,Circle夜盘短线急跌超4%,机构看空情绪瞬间席卷市场。
这一评级如同一面照妖镜,映照出Circle光鲜股价背后长期被资本狂欢掩盖的结构性软肋。
一、致命软肋:商业模式的先天缺陷
1. 收入结构的“阿喀琉斯之踵”Circle高达99%的收入依赖美国国债利息(2024年利息收入16亿美元)。这种单一收入来源在美联储降息周期中极为脆弱——若利率腰斩,其收入可能同步崩塌。更严峻的是,Circle需将利息收入的50%分给合作伙伴Coinbase(2024年支付超10亿美元),导致其实际净利润率不足10%。这种寄生性合作模式严重制约盈利能力。
2. 估值泡沫与现实的割裂在股价飙升至263美元高点时,Circle市盈率接近180倍,相较标普500指数平均22倍的估值溢价超700%。即便经历回调后股价仍在200美元上方,对照摩根大通80美元的目标价,暗示市场预期仍有超60%下行空间。这种估值落差反映了资本对“稳定币叙事”的重新定价。
二、资本离场:聪明钱的预警信号
- “木头姐”的精准逃顶:Cathie Wood旗下ARK基金在股价高位四天内抛售150万股,套现超3亿美元。作为上市首日即斥资3.73亿美元建仓的“旗手”,她的撤退暗示对短期透支的清醒认知。
- 机构共识正在转向:除摩根大通外,Jefferies等机构也对稳定币支付前景提出质疑,认为传统卡基支付在便利性和安全性上更具优势。当主流资本开始审视技术落地的真实瓶颈,市场情绪的风向已然生变。
三、生存突围:Circle的破局尝试与风险
1. 多元化战略的赌注Circle正开发跨链协议CCTP和支付网络CPN,试图打造“区块链版SWIFT”。与金融科技公司Fiserv合作开发机构稳定币解决方案,旨在突破零售场景局限。但这些布局需直面PayPal、Visa等传统巨头的竞争碾压。
2. 政策双刃剑的威胁尽管特朗普政府对加密货币态度友好,可能推动稳定币法案通过。但监管细则若限制稳定币底层资产构成(如要求更高比例现金储备),将直接冲击其利息收入模式。美国证交会主席换帅等政治变量更增添不确定性。
四、投资启示:在狂热中保持冷思考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Circle的案例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 警惕“概念溢价”陷阱:当市场热捧加密资产、稳定币等概念时,需穿透叙事审视商业本质。缺乏护城河的盈利模式,再绚丽的标签也难以支撑百倍估值。
- 关注利率敏感性:Circle的盈利本质是国债套利工具,其表现与美联储政策高度绑定。投资者需建立利率周期对盈利影响的预判模型。
- 分散配置的重要性:稳定币赛道虽前景广阔,但单一公司风险极高。可考虑配置关联度较低的加密基础设施龙头(如Coinbase)以对冲风险。
彭博社曾将Circle比作“加密世界的银行”,但传统银行有贷款利差支撑,而Circle的利润却在Coinbase与美联储的夹缝中挣扎。
Circle面临的不仅是评级下调的短期冲击,更是一场关于稳定币商业本质的生存拷问。当市场褪去对金融创新的滤镜,Circle的突围不再依赖币圈信仰,而需要证明自己能摆脱国债利息的拐杖,在支付场景中真正扎根。
金融创新者总会经历资本市场的残酷洗礼,而Circle的困境恰恰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马路边的硬币·06-30你的分析太深入了,真是一篇难得的财经好文 [强]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