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诺家涉嫌“身份造假”,虚构与叮当快药合作引风波
医疗健康行业,作为保障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领域,本应是一个规范有序、诚信经营的市场。然而,近年来虚假宣传、品牌侵权等不良现象却频繁出现,犹如一颗颗毒瘤,严重侵蚀着市场的根基,扰乱了行业的正常秩序,也让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侵害。近期,上海诺家智慧健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诺家集团”)的一系列违规事件,再次将医疗健康行业的合规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该企业涉嫌假冒国企身份进行虚假宣传,还公然侵犯“叮当快药”的品牌权益,其恶劣行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
假冒国企:虚假宣传混淆视听
从公开信息可知,诺家集团于2024年9月正式成立,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冯建花,注册地址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淞南路479号2层。但该企业却通过多种途径大肆宣扬自己具有“国企背景”,甚至在一些合作文件中故意将企业性质模糊化,以此来误导合作伙伴和消费者。
通过天眼查的数据查询发现,诺家集团由中北国发产业(山东)有限公司全资控股,而中北国发产业(山东)有限公司是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企业,与国有企业没有任何关联。并且,诺家集团对外投资的5家企业,涉及养老服务、智能数字科技、互联网医院等多个领域,但都没有与国企合作的项目。
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北国发产业(山东)有限公司分别被瑞达兴成(广东)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百分百控股。这里存在明显的矛盾点,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作为政府投资基金,有着明确的引导定位和市场化运作原则,遵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要求,其目标是最大化资金撬动效应。从其性质和目标来看,100%控股一家公司是不符合常规操作的。在实际操作中,该基金主要采用参股(非控股)或联合投资(可能达到相对控股但非100%)的方式。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比如涉及国家最高安全战略核心,且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来保障控制力时,才可能在理论上存在100%控股的可能性,并且需要经过最高决策程序的批准,这种情况在实践中是极为少见的。
业内专家指出,诺家集团通过虚假宣传国企身份,很可能是为了在项目招投标、融资合作等方面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还涉嫌违反《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展开了调查。
侵犯“叮当快药品牌:擅自使用商标
2025年3月,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明确指出诺家集团及其关联公司上海时光创联智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光创联”)未经授权,就擅自使用了“叮当”“叮当快药”“叮当智慧药房”等商标,存在明显的侵权行为。
经过调查发现,诺家集团旗下的时光创联曾推出了“24小时无人数智药房”,并宣称与叮当快药有合作关系。然而,叮当快药声明称双方并没有任何合作关系,诺家集团的这种行为已经构成了商标侵权。此外,时光创联研发的数智药房虽然具备药品自动存储、发放等功能,但由于存在侵权行为,其合法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
法律专业人士表示,根据《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属于侵权行为。目前,叮当快药已经启动了法律程序,要求诺家集团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企业合规问题严重:多项业务资质不明
除了上述问题,诺家集团的经营资质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其经营范围涵盖了健康咨询、技术服务、智能机器人研发、医疗器械销售(分支机构经营)、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等多个方面,但其中多项业务需要取得行政许可。例如,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等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截至2025年6月,公开信息中并没有显示诺家集团取得了相关的许可,其分支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也存在很大的疑问。
针对诺家集团的违规行为,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和合作伙伴要保持高度的警惕,避免与这种侵权企业进行合作。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广告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杜绝虚假宣传、侵权等行为。同时,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对行业乱象的整治力度,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上海诺家智慧健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案例,充分暴露了医疗健康行业部分企业在合规性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假冒国企身份、侵犯知名品牌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更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环境。只有加强监管、企业自律以及公众监督,才能推动医疗健康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