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集体翻车!AI伪造DeepSeek王一博道歉信,数字时代真相何在?
作者:牛金鹏 来源:公爵互联社
2025年7月,一起由AI伪造引发的舆论风波在社交平台持续发酵。多家媒体相继报道"DeepSeek向艺人王一博发布道歉声明"的消息,相关新闻迅速登上热搜。然而经过核查,该声明实为AI生成的虚假内容。这个看似魔幻的事件,实则撕开了数字时代信息生态的巨大裂缝,当AI可以模仿人类的每一个笔触,我们该如何守护真相的边界?
【AI道歉的荒诞剧:技术狂欢下的认知崩塌】
事件起源于北京首集团原董事长李爱庆受贿案的宣判。在官方通报中,"个别顶流"的模糊表述被别有用心者与演员王一博关联,衍生出"同框照片""聊天记录"等伪造证据。7月3日下午,网络突然流传出DeepSeek的道歉声明,声称因内容审核疏漏引用不实信息,并援引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5)京03刑终174号刑事判决书。这则声明迅速被三湘都市报等媒体引用,引发全网热议。
然而,当虎嗅等媒体试图核实源头时,却发现DeepSeek官方账号从未发布过相关声明。更诡异的是,所有AI大模型在被问及此事时,均异口同声地确认道歉属实,并引用同一篇假新闻作为依据。这种"AI援引假新闻生成新假新闻"的闭环,暴露出当前AI大模型在处理虚假信息时的集体失能。
事件的戏剧性还在于,所谓的道歉声明并非出自DeepSeek之手,而是王一博粉丝为反击谣言,使用AI生成的"维权武器"。这些粉丝在生成"李爱庆案与王一博无关"的声明时,AI大模型自行添加了"DeepSeek道歉"的内容,最终形成了"粉丝用AI造假→媒体误传→AI模型被污染→更多媒体被误导"的恶性循环。
【媒体公信力的崩塌:速度与真相的博弈困境】
主流媒体的集体"翻车",暴露出当前新闻行业在AI时代的深层危机。在三湘都市报的报道中,所谓的道歉声明不过是一张带有AI生成标记的截图,这种低级错误本应在专业审核流程中被拦截。然而,在流量竞争的裹挟下,媒体为抢占首发优势,往往省略了最基本的信源验证环节。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传统媒体的事实核查体系在AI伪造技术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当AI不仅能生成文字,还能伪造图片、视频、音频时,仅凭人力审核已无法应对海量信息的真实性挑战。新经济观察家公爵互联社主理人牛金鹏认为:AI谣言具有"定制化、门槛低、识别难、破坏大"的特点,这种技术革新正在改写媒体行业的生存法则。
这一现象引发我们深刻反思:媒体误报不仅误导公众,更会反向污染AI训练数据。当虚假报道被AI系统当作真实信息采集后,算法会基于这些错误数据生成更多失实内容,形成"错误信息→广泛传播→数据污染→更多错误信息"的恶性循环。这种自我强化的信息污染机制,正在数字空间构建一个不断膨胀的虚假信息生态系统。
【法律与伦理的困境:AI时代的责任迷宫】
事件背后折射出AI技术应用的多重法律与伦理困境。首先,DeepSeek作为AI服务提供者,是否应为模型生成的虚假内容承担责任?根据《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服务提供者需对生成内容进行合规性审核,但在此次事件中,DeepSeek显然未能履行这一义务。更讽刺的是,当用户询问DeepSeek自身是否道歉时,其回答竟确认了虚假声明的真实性,这种"自证其罪"的行为进一步模糊了责任边界。
其次,粉丝使用AI生成声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虽然其初衷是维权,但伪造企业道歉声明已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若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可能触犯刑法。而乐华娱乐在事件中的反应迟缓,也被质疑间接助长了粉丝的过激行为。
法律层面的另一个焦点是所谓的"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5)京03刑终174号刑事判决书"。经核查,该文书在裁判文书网无法检索到,极可能是AI生成的虚假法律文件。这种对司法权威的伪造,不仅损害了公众对法治的信任,也暴露出当前电子司法文书防伪技术的漏洞。
【破局之路:重构数字时代的信任体系】
这场荒诞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在AI深度渗透的今天,构建新型信任体系已刻不容缓。技术层面,可借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分类监管思路,对生成高风险内容的AI模型实施更严格的审核与溯源机制。例如,要求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必须嵌入不可篡改的数字水印,以便快速识别真伪。
媒体行业则需重建事实核查的"护城河"。除了加强人工审核,还应引入AI辅助验证工具,对信源的权威性、内容的逻辑性进行实时检测。同时,建立虚假信息快速更正机制,通过算法优先展示辟谣内容,减少谣言的传播时长。
对公众而言,培养"数字素养"已成为必修课。面对AI生成的内容,需保持"质疑-验证-传播"的理性思维,尤其要警惕那些看似"权威"的法律文书、企业声明等。正如乐华娱乐在声明中强调的,"任何继续实施侵权行为的网络主体,均需自行承担法律后果",每个网民都应对自己的传播行为负责。
在这个AI可以伪造一切的时代,真相的价值愈发珍贵。当我们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更需要警惕其可能带来的认知异化。或许,这场AI道歉的荒诞剧正是一个契机,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在算法统治的世界里,人类该如何守护最基本的真实与信任?而当AI学会道歉的那一天,我们又该如何分辨,这究竟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
注:本文部分数据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