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思考:个人投资的洞察力

之前的两篇思考思考中,我们提到了个人投资把握大的投资机会需要非凡的洞察力,问题在于非凡的洞察力应该如何培养呢,洞察力是后天养成的,还是先天就有的呢?

我们倾向于认为后天的培养是更为重要的。

对洞察力需要概念界定,主要是指把握事物未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股票的上涨需要上市公司的产品与服务被越来越多的人买入,或者以更高的价格买入。我们就得有判断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能够让更多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买入。乔布斯给的答案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

科技+艺术,这四个字足够我们使用了。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成长,既要有全球顶级的科技,一般人搞不来这个科技,也要有顶级的艺术,一般人没有这样的艺术修养。既有科技,也有艺术的东西,一定是能够维持其交换关系,也可以选择改善其交换关系,就是产品的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流动可贸易品都是可以缓慢攀升的。对于那些劳动生产率快速攀升的产品,尽管其价格下降了,但是产品的量扩张的更多,公司的营业收入实现了持续增加。

一个公司有没有科技水平,是容易洞察的,只要会货比三家,就能知道谁的产品科技水平最高。什么决定了一个公司的科技水平,一是靠制度,二是靠人。要么有的制度,要么有牛人。

什么样的公司制度是好的有利于科技的制度,那就是秦制。论功行赏,赏罚分明。按劳分配,不是按亲疏远近分配。这样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什么样的人是牛人,就是能把事干成,愿意把事干成,干成了,自己分配占比也不高,能够笼络一帮人,这样的人就是牛人。

公司制度可以延续上百年,除非有牛人非要改革它。牛人看命,主要是老了之后,会不会改变。

**靠制度多一些,苹果靠牛人多一些,小米靠牛人多一些。

可口可乐、茅台类的公司是啥公司,本质是一个艺术性质的公司,就是满足人性的公司。一个是糖,一个是乙醇,都跟人性有关。有糖就开心,有了乙醇也能开心,看李白,喝一杯,千古诗篇就出来了。

公司的洞察,一是科技,二是艺术。那么,大宗商品和利率债的洞察靠什么。

依然是人性。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初期与中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基本上由房地产周期决定,大宗商品需求基本上由房地产周期决定。2002年至2025年的铁矿石,一共就那么几波牛市,每一波牛市都是房地产的高涨期,未来也许不是中国房地产了,可能是其他经济体的房地产。

买房,是啥,就是人性啊。要有一个家。起初是的。演变之后,变成了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了,投资性需求就出来了。搞来搞去,到最后,就是人性中——自己要与别人不一样。

直至一种理念深入人心,直至其演变至不可持续。人性是啥规律,就是什么潜龙勿用、或跃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之类的。人就是这样的,有时候觉得自己老牛逼了,有时候觉得自己老不牛逼了。只要对自己有时不时的认知偏差,大宗商品与利率债的周期波动就不会消失。

人是基于预期做决策的,而预期这个玩意,从来都是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有关的。

在工业化后期,财政赤字成了首屈一指的决定性变量。过几年苦日子,过几年好日子,这就是大家的人性,不能一直过苦日子,没希望了,不行,也不能一直过好日子,天天大鱼大肉,坐吃山空,无人劳动,不行。这个事,它就是一种平衡。看美国,1934年到1980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抬升,1980年至2020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回落。

人与人合作几十年,干仗几十年。合作久了,蛋糕分的不满意了,就干仗。干仗久了,过于痛苦,还是合作做蛋糕吧。

格林斯潘说的好,3000多年了,人性从来没有变过,这是做投资的洞察力的最第一底层逻辑,就是人性它不变啊。

2025年7月6日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