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缠论的人都疯了?还是你没看懂它的赚钱逻辑?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技术分析学了一堆,但总是 “买在高点、卖在低点”?K 线、均线、MACD 全都背得滚瓜烂熟,结果账户还是绿油油的。

别急,也许你该看看 “缠论”。

缠论并不是神秘的玄学,也不是那种看完就顿悟、能立刻暴富的秘籍。相反,它是一个极其系统的市场认知体系。而真正理解缠论,能让你跳出散户 “涨追跌杀” 的怪圈,回归市场的逻辑本源——趋势、结构、资金行为。

今天这篇文章,我就从一个投资者的角度聊聊:缠论到底是怎么帮人赚钱的?

缠论不是画线游戏,而是市场结构的语言

我们先说个误区:很多人一接触缠论,就被那些 “中枢”、“笔”、“走势类型” 吓退了。更有些人,学了缠论之后整天盯着图表画线,搞得像是在练习书法,结果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但其实,缠论的本质,不是让你 “预测市场”,而是让你识别结构、顺势交易。

举个例子:一段上涨行情,普通人看到的是红 K 线和均线多头排列;缠论的视角是:“这是一段上涨趋势中的三段式结构,中枢已经形成,目前是中枢震荡后的第三类买点。”

听起来有点复杂?那就再简化点:缠论让你看到的是趋势 “内核” 是否完整,行情是否 “蓄力完成”,该不该进场。

学会缠论之后,你就不会因为一根大阳线就冲动追高,而是会问自己:“这是上涨的第一段、第二段,还是已经完成结构的尾声?”

只有结构确认,才进场;结构不明,就耐心等待。这就是缠论 “慢就是快” 的逻辑。

赚钱的核心:找 “第三类买点”

缠论最核心的实战点,在于 “第三类买点”。

说白了,第三类买点就是:趋势延续的确认点。你不是去猜底、赌反弹,而是在市场已经完成蓄势、准备继续走强的时候,顺势而为。

比如一段上涨行情,在中枢震荡后再次向上突破,这个时候就是标准的 “第三类买点”。

这个买点的优势是:

  • 风险小:止损位明确,就是前一个中枢下沿。

  • 胜率高:市场已经确认方向,不是逆势博弈。

  • 空间大:往往是新一段趋势的起点,有持续性。

用一句话总结:缠论不是让你抓顶抄底,而是教你像猎人一样,等猎物自己走进陷阱。

缠论最大的价值:统一交易系统

其实,缠论真正厉害的地方,不是某个技巧多牛,而是它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交易逻辑闭环,从趋势判断、买卖点识别、仓位管理、资金控制,全都有章可循。

  • 市场处在哪种走势类型?(趋势、震荡、盘整)

  • 当前结构是否完整?(中枢形成了吗?背驰出现了吗?)

  • 买点属于哪个级别?(次级别走势确认了吗?)

  • 应该做哪种策略?(持仓、加仓、止盈、止损)

如果你能按照缠论的体系来做交易,哪怕一年只做几次机会,你也不会亏。反过来,天天追涨杀跌,交易再多也只是 “勤奋赔钱”。

赚钱靠缠论?也靠 “少做、做对”

  • 少做:等结构清晰,不做含糊行情。

  • 做对:确认买点、控制仓位、严格止损。

说白了,缠论教你的是一种 “只做高胜率” 的交易哲学。不是看准了多少次,而是看错的时候怎么控制风险,看对的时候能不能放大收益。

缠论适合谁?不是小白入门,而是进阶修炼

说到这,可能你也发现了:缠论不是一个 “短期暴利” 的工具,而是适合真正想系统学习、建立稳定交易模型的投资者。

如果你是技术流,有一定的 K 线基础,想突破瓶颈,那缠论能帮你建立完整框架。

如果你是频繁交易但胜率不高,那缠论能帮你优化入场点,减少无效交易。

如果你追求长期稳健盈利,而不是赌涨跌,那缠论能成为你筛选机会的 “过滤器”。

但如果你想学缠论三天就暴富,那真的劝你:别学。

结语:缠论,是一场认知升级

缠论不是一门画线的技术,而是一套看懂市场本质的系统。它教会你耐心等待、顺势交易、控制风险。

在这个追涨杀跌充满噪音的市场里,缠论就像是让你戴上一副 “X 光眼镜”,帮你看穿表象,抓住结构,从而提高胜率,降低情绪波动。

缠论不能让你天天赚钱,但能帮你减少乱做、抓住真正的机会,从而长期赚钱。

如果你厌倦了靠感觉交易,不妨试着走进缠论的世界,用结构去理解市场——你会发现,只要你能等,等到属于你的三类买点。

$英伟达(NVDA)$ $特斯拉(TSLA)$ $苹果(AAPL)$ $纳斯达克(.IXIC)$ $阿里巴巴(BABA)$

# 【投资话题】大家盘感都是怎么培养的?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