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购大战的逻辑和可能演绎
美团:需要赢下战争,才能维持估值空间
外卖和闪购,我们分开看。
外卖,市场份额上,美团是绝对第一,饿了么排第二。外卖的这场战役,虽然淘宝每天都在补贴,单量也在上涨,但是美团的订单量也同步上涨。最新美团公布的日订单量已经1.5亿。这里的1.5亿单,美团也需要进行补贴,可以看作是对淘宝的防御。而问题也在于补贴:
如果美团持续补贴,阿里也补贴。美团的订单涨,淘宝的外卖订单也在涨。阿里的补贴强度和金额,目前是公开的。美团的强度和具体金额,可以看作是对阿里策略的跟随。如果淘宝持续补贴,美团大概率会跟随。
外卖品类,美团在商家侧和履约侧,目前都优于淘宝的饿了么。因为淘宝的补贴因素,美团不得不进行补贴防御。这也是为什么淘宝闪购涨到了8000万单,而美团也在涨。想一:如果美团不进行补贴,订单量能涨到1.5亿吗?
所以,同样是补贴,美团的补贴防御属性更高。
外卖的特点,对履约要求极高,由于餐饮的订单量,美团目前远高于淘宝饿了么,所以在外卖的订单履约上,美团的体验,好于饿了么。和闪购订单不同的是,用户的餐饮外卖需求,天花板比较明显(新增的订单很大部分是奶茶)。所以,淘宝的外卖订单,想通过补贴,在短期内达到美团的单量,看起来有很大难度。
另外,履约侧,美团因为多年的订单规模和算法优化,要优于淘宝饿了么。
履约能力=美团外卖的核心竞争力。
外卖这场仗,美团短期的领先优势将会继续存在。但是因为竞争,美团的补贴会持续。这会对UE和利润,带来一定的影响。至于影响多少利润,仍然取决于阿里的补贴强度。
定性上,外卖品类,美团持续领先的概率较大,但是保持领先的同时,要付出跟随补贴的代价。
闪购是什么?
应该归为零售还是外卖?回答这个问题,才能正确分析这场闪购战争。
我认为闪购,应该划分到零售框架下,而不是外卖。
闪购端的商品:零食、快消、水果、饮料、数码配件等。这跟外卖的米饭、炒菜完全不一样。闪购端是完全标准化的商品,没有所谓的“等餐时间”。也没有外卖场景里的“汤会洒了”这样的细节。可以说:
闪购=即时化的零售。而履约侧,用的是外卖的这套网络。闪购,不是外卖,而是零售的延伸。
闪购战争,核心问题是什么?
需求端。用户对商品的即时需求,主要集中在上面提到的几个类目——快消品占主导地位。从美团和淘宝闪购披露的订单量分析,需求端是确定的。唯一需要思考的,是闪购的天花板有多高?
履约侧。闪购,既然是零售,履约侧的权重,就没有外卖那么高。外卖的准点率要求极高,而闪购单,比如买一单纸巾和可乐,虽然也是即时需求,但是时间精确度,相比外卖有弹性。
供给侧。从闪购的订单看,美团和淘宝闪购,主力都是第三方商家的订单。美团的小象和阿里的盒马,由于开城数量有限,双方自营的订单规模可以忽略不计。第三方的商家,是便利店、水果店、部分闪电仓等。可以说,淘宝闪购和美团,平台侧的供给完全一致(可以默认为同质化供给)。
我认为上面三点都不是闪购战争的核心要素,最核心的是什么?
答案是:规模。
这里的规模,就是双方的日订单量。为什么规模如此重要?因为只有订单规模超过一定的量,UE、履约这些指标,才有意义:订单规模越大,骑手顺路的订单量、路线规划,必然比规模小的更多、更优。双方的订单规模如果悬殊很大,规模大的UE能盈利,规模小的UE打不平。
所以,阿里闪购的500亿补贴,我认为是正常、且经过理性计算的。因为闪购,美团的起步也较晚,从入局时间长,阿里并没有落后美团多少;其次,闪购的渗透率目前仍然处在早期阶段。所以,淘宝闪购的订单量涨到8000万单,用的时间只有2个月。
目前看,淘宝闪购的增速更快,美团闪购的投入,需要更大,因为防御成本远高于外卖。
但是这场战役,对美团的容错空间更小,不管外卖还是闪购,美团都需要赢得战争。
阿里补贴=资本开支:拉新促活、强化淘宝品牌资产
传统的财务视角,为了冲GMV的发券补贴,是纯粹的费用,因为没有沉淀,属于当期损益,计算在报表的销售费用里。比如“满30减10”、“全场10元红包”等。但是到互联网平台这里,逻辑就改变了: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拼多多起步时,通过补贴,从全网把用户“硬生生”抢过来。而黄峥的那句经典名言“烧掉的,能沉淀下来的是资产,沉淀不了的是费用”。
回到阿里的这次补贴,和拼多多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拉新促活,烧订单规模。我仍然把规模放在第一位,因为只有规模起来,淘宝的外卖和闪购,才能有更多的数据量,才能对配送路线和算法进行优化。美团的履约能力比饿了么领先,骑手规模和管理能力是次要的,首要是美团的订单规模。
烧供给侧。供给就是商家侧。闪购的供给,淘宝闪购和美团,目前都是零起步。双方的差距并不大。而这些便利店,接入美团闪购的同时,并没有拒绝淘宝闪购的理由。
烧履约能力。履约能力,就是骑手和履约的效率。
烧用户心智,聚焦淘宝主站的品牌资产:万能的淘宝。淘宝一直以来的定位都是“万能的淘宝”。但是因为以前管理层的种种问题,导致了“万能的”功能弱化。今天,闪购这张战役,是一次重新把用户心智,带回主站的方式。虽然离“万能的淘宝”还有距离,但是在点外卖上,用户已经不用非要下一个饿了么app了。
“万能的淘宝”这个心智和资产,如果逐渐回归,目前的烧钱和补贴,还会贵吗?换句话说:“万能的淘宝”,应该比现在的淘宝,估值要高多少?给多少倍PE?
对于阿里,这场外卖和闪购大战,只要能维持当初饿了么和美团外卖的份额,就算不输了。同样是战争,补贴之于阿里巴巴和美团,是非对称的:阿里巴巴可以长期补贴,因为核心电商每年有1400亿利润。补贴400-500亿,也只占利润30%-40%。并且,这个补贴花出去后,花在站外的销售费用和过往的用户促活费用可以缩减。这还不算用户打开淘宝频次提升和交叉带来的GMV。
看起来是补贴,但是补贴的费用,在其他地方省下来+还可以赚一点回来。
所以,这次的外卖和闪购大战,对阿里更像是“二次创业”和淘宝心智的找回。淘宝,真正的敌人,也不是外卖。对于闪购,真正的战争主场,是通过数字化和算法,来解决线下门店零售的效率和用户习惯的迁移。这是不是有点熟悉的味道?以前阿里的新零售?不就是现在的闪购嘛。
对美团,这场战役,看起来防御的属性更多。当然,如果美团赢得了这场战争,在吃喝玩乐的心智上,会变成一个更超级的app。
谁能最终赢得战争,目前结论为时尚早。拭目以待!
修改于 2025-07-16 15:27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 Inmoretion·07-16不知道用户还能薅羊毛多久点赞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