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立志博-B(09887)$ 

维立志博-B(股票代码:09887.HK)

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临床阶段生物科技公司,通过港交所18A章上市。以下从核心价值、风险挑战及投资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核心价值:技术领先性与管线潜力

1. 全球首创的41BB靶向双抗LBL024

作为全球首个进入注册临床阶段的PDL1/41BB双特异性抗体,LBL024在肺外神经内分泌癌(EPNEC)后线治疗中客观缓解率(ORR)达33.3%,联合化疗一线治疗ORR提升至75%,且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该药物已获中国NMPA突破性疗法认定及美国FDA孤儿药资格,预计2026年提交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41BB靶向疗法。

2. TCE与ADC技术平台的协同优势

TCE(T细胞衔接器)领域:LBL034(GPRC5D×CD3双抗)是全球临床进度第二的GPRC5D靶向TCE,中国I/II期数据显示800μg/kg剂量下ORR达100%,且无3级及以上毒性。LBL051(CD19×BCMA×CD3三抗)以6.14亿美元授权交易创下国内临床前TCE最高纪录。

ADC领域:LBL058作为全球首个TCE双抗ADC,在小细胞肺癌模型中实现T细胞杀伤与细胞毒效应的协同作用,克服单一疗法耐药问题。

3. 国际化合作与资本背书

公司与百济神州达成7.72亿美元授权协议,并引入腾讯、高毅、奥博资本等9家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5.42亿港元股份。保荐人中信证券历史保荐项目首日破发率仅15.3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上市表现提供一定支撑。

二、风险挑战:商业化不确定性与估值压力

1. 研发与临床转化风险

尽管LBL024数据亮眼,但其注册临床为单臂试验设计,缺乏对照数据支持长期疗效。此外,全球41BB靶点竞争加剧,罗氏RG6234、强生Talquetamab等国际药企管线紧随其后,可能挤压市场空间。

2. 财务可持续性存疑

截至2025年Q1,公司现金储备4.3亿元,预计仅能维持2年研发投入。2023年营收仅887万元(源自临床服务),2024年亏损3.62亿元,商业化前持续亏损压力显著。

3. 估值显著高于行业水平

按发售价中位数33.3港元计算,公司市值达83.5亿港元,对应PS(市销率)约933倍,远高于荣昌生物(PS未披露)、康方生物(PS 53.48)等可比公司。尽管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但高估值可能透支短期上涨空间。

4. 股东结构与商业化能力隐忧

2024年股东频繁更换(如安徽昆路5天内撤资),反映内部意见分歧。此外,公司尚未建立自有生产设施,需依赖CDMO合作伙伴,可能影响未来产品上市后的供应稳定性。

三、投资策略:差异化机会与风险对冲

1. 短期打新:谨慎参与,关注流动性

机会点:港股2025年上半年生物医药板块打新赚钱效应回升,映恩生物B首日涨幅达116.7%。中信证券保荐的生物医药股首日破发率仅15.38%,且基石投资者占比65%(5.42亿港元),短期流动性风险较低。

操作建议:激进型投资者可小资金现金申购,重点关注暗盘交易(通常在上市前一日)及首日换手率,若换手率超30%且股价站稳发行价,可博弈短期套利;保守型投资者建议观望,待上市后观察基本面兑现情况。

2. 长期布局:聚焦临床进展与管线兑现

关键观察节点:2025年底LBL024针对EPNEC的注册临床数据披露、2026年LBL034多发性骨髓瘤II期数据读出。若LBL024联合化疗一线治疗ORR维持75%以上,有望推动市值向康方生物(1242亿港元)靠拢。

风险对冲策略:分散配置同类管线企业(如岸迈生物、迈威生物),降低单一产品依赖风险。同时关注公司与Aditum Bio合作的三特异性TCE(价值6.14亿美元)及ADC药物LBL058的临床进展,这两类产品可能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四、总结:技术领先性与商业化挑战并存

维立志博 - B 首日破发概率约 20%-25%;上涨概率 75%-80%,首日涨幅中枢预计 15%-30%。

维立志博B凭借全球首创的41BB双抗及TCE/ADC技术平台,有望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占据差异化地位。

但其高估值、现金流压力及股东结构问题需投资者警惕。

建议采用“短期谨慎参与、长期跟踪临床”的策略,若上市后市值回落至60亿港元以下(对应PS约670倍),可逐步建仓,博弈2026年核心产品上市带来的估值修复机会。

# 【热议】“打新不炒新”,大家赞成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