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政策护航,板块腾飞在即
在经济发展的广阔天空中,低空经济正如同一只振翅欲飞的雄鹰,蓄势待发。近年来,低空经济板块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利好走势,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
政策东风劲吹,为低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自 2021 年 “低空经济” 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这一新兴产业便踏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 年全国两会把它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发展低空经济的力度从 “积极培育” 转向 “培育壮大”。不仅如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 - 2030 年)》,为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指明方向;中国民航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也纷纷在机场建设、城市数字化等领域推出相关举措。地方政府同样积极响应,全国已有 30 个省区市将发展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或出台相关政策,近 20 个城市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政策的持续发力,为低空经济板块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
市场规模增长迅猛,前景一片光明。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 5059.5 亿元,2024 年预计可达 6702.5 亿元 。更有机构预测,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8591.7 亿元,甚至到 2035 年有望达到 3.5 万亿元 。从企业数量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达 8.9 万家,仅今年前 5 个月注册企业就有 1.17 万家,同比增长 220%,超过了去年全年注册量 。低空经济领域的融资也持续火热,2024 年共发生投融资事件 156 起,总融资金额约 245.38 亿元,较上年增长 47.7%;今年前 5 个月,相关投融资事件已发生 87 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50% 。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低空经济市场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发展潜力巨大 。
技术创新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低空经济发明专利申请量从 2014 年的 852 件快速增加到 2023 年的 14134 件 。在关键技术领域,基于 5G - A 技术的通感一体的低空经济网络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高能量密度电池研制取得重大进步,高能量固态电池实现重大技术突破,续航时间显著提升 60% - 90% 。在无人机、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电池和材料等技术领域,我国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球民用无人机第一大专利技术来源国 。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升了低空经济产业的竞争力,为板块的持续上扬提供了坚实支撑 。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农林植保、电力巡检,到新兴的医疗救护、无人机配送、空中游览等,低空经济正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珠三角地区,物流企业部署的 “丰翼无人机” 日均完成山区、海岛配送 5000 余单,运输成本较传统方式降低 60% ;深圳、广州等城市试点推出的 “空中出租车” 服务,也让人们的出行方式有了新选择 。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低空经济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推动板块持续向好发展 。
低空经济板块在政策利好、市场规模扩张、技术创新以及应用场景拓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虽然目前该板块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部分关键技术仍需突破等,但总体来看,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有望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颗耀眼明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