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狂飙70%,牛市下半场怎么玩?

港股最近几天高位震荡,恒生指数距离稳稳站在25000点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个位置之前套住了很多人,需要消化掉这些压力。

不过我觉得突破25000点是迟早的事,这波上涨的动力很明确——就是钱多!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每天的交易额大大增加了,昨天港股总成交额高达2630亿港元,而去年7月的时候,平均每天成交额才990亿,现在是那时的2.6倍!

一般来说,牛市分三个阶段:

牛一,底部反转,全面暴涨。 就像去年港股,比A股更早在9月12号启动,从17000多点一口气涨到10月7号的23000多点。那段时间十几个交易日里,只有两天稍微跌了点,其他天都在涨,反弹之猛烈惊呆众人。10月8号那天冲高回落,当时还有人觉得这是“死猫跳”(意思是短暂反弹后还会大跌)。

牛二,指数慢涨,个股和板块轮番表现。 从去年10月到现在,基本都算这个阶段。哪里有利好,资金就往哪里冲。这时候的策略最好是找那些还没怎么涨的、价格相对低的板块提前埋伏,等市场资金来炒热它,涨高了就卖掉,再去寻找下一个目标。说心里话,希望牛二能持续的久一点,牛三能来的晚一点。

牛三,群魔乱舞,集体疯涨。 一旦牛三来了,通常就意味着这波大行情快到头了。这个阶段涨起来很疯狂,但跌起来也更吓人。经历过港股牛市的老手都懂,虽然最后阶段看起来很诱人,但如果没把握好,亏钱的速度也会非常快。

在现在的牛二阶段,如果想赚快钱,就得不停地换板块,要么提前埋伏低价股,要么追热点。但这套玩法风险高,需要敏锐的判断和快速反应,不适合所有人。

目前港股共识较高的板块有恒生科技股、能稳定分红的高股息股、新消费品牌、创新药,以及最近热起来的稳定币概念股。这些板块的基本面逻辑都比较扎实,有长期发展的潜力。

创新药是港股的一大特色板块。这是因为很多创新药公司在研发初期,产品还没上市销售,普遍是亏钱的。按A股以前的规则,它们没法上市,但港股在2018年推出了特殊规则(18A规则),允许这些还没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上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港股已经培育出一批研发能力很强的创新药公司。不少真正有突破性的新药陆续问世,给药企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反映到市场上,恒生医药ETF(159892)今年以来的涨幅已经超过70%,领跑港股其他主要指数,是今年港股市场最靓的仔。

点燃这轮热潮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药“出海”速度大大加快。今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企达成的海外授权合作就超过了50起,总金额高达485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纪录!

国际医药巨头通过这种合作(BD交易)来获得创新药研发管线,补充自己的产品线。对国内药企来说,这种合作能带来急需的现金,加速自己在创新药领域的布局,提升竞争力。同时,还能借助跨国药企的渠道快速进入欧美市场,比自己从头组建团队省钱又省心。

恒生医药ETF(159892)前十大持仓占比60%,覆盖了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等顶尖创新药企。按细分领域看,主要是创新药占65%,其次是研发外包服务(CXO)占13%和医疗器械占5%,集中在景气度最高的赛道。

现在贵不贵? 

虽然恒生医药指数今年已经涨了很多,但当前的动态估值(PE)是28倍左右,处于近5年17%的分位,也就是比80%的时间都便宜。而且,这些龙头药企,海外收入占比能达到30%到50%,未来预期增长速度还能超过40%。从这个角度看,估值并不算高。从整个创新药产业的发展周期来看,中国的创新药企真正走向全球市场才刚刚开始,前景非常广阔,基本面支撑非常强劲。

我相信创新药的中长期发展逻辑是持续向好的,不过短期来看,由于前期获利盘和港股本身的波动,创新药板块的震荡确实加大了。在这种行情下,既然看好它长期的大趋势,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用分批买入的方式可能是更稳妥的选择,能有效平滑成本,降低短期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2

  • 推荐
  • 最新
  • 库里30
    ·07-23
    听起来不错,但近期波动确实得小心
    回复
    举报
  • 看好创新药!👍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