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数据:7 月 19 日淘宝闪购创当日 9000 万单新高,美团当天超过 1.2 亿单!

晚点数据 (公众号:晚点 LatePost) 7 月 23 日披露:7 月 19 日淘宝闪购创下当日 9000 万单的新高,美团当天则超过 1.2 亿。这是在即时零售外卖混战第三个周六,没有一家官方发布 “战报” 情况下的首家第三方数据披露,结合整体战报和行业背景,这一量级的竞争意味着什么:

即时零售市场进入 “亿级订单” 时代

市场扩容:此前中国外卖市场日订单量约 1 亿单(2024 年水平),但 2025 年 7 月 19 日美团与淘宝闪购的订单峰值分别达到 1.2 亿单和 9000 万单,叠加京东等平台后总规模突破 2.3 亿单,标志着即时零售市场在短时间内实现翻倍增长。

品类扩张:淘宝闪购的非餐饮订单占比从初期的约 16% 提升至更高水平(如 1300 万单/日),显示外卖边界从餐饮向生鲜、3C、日用品等全品类扩展,重构消费场景。随着下半年天猫超市、服饰、3C、护肤品、食品等品类加入,未来一年保守估计即时零售订单将破 3 亿单日峰值。

平台战略意图与竞争逻辑

淘宝的 “增量争夺”:淘宝闪购通过 500 亿元补贴计划,整合饿了么与飞猪资源,试图以低价策略吸引用户并反哺电商生态。其目标可能是通过即时零售流量激活下沉市场与非高频消费者,而非单纯争夺外卖市场份额。

美团的 “防守反击”:美团通过 “0 元购”“大额优惠券” 等激进补贴维持订单优势,但更注重履约稳定性(如平均配送 34 分钟)。其核心是巩固高频用户心智,并通过 “万物到家” 生态抵御外部冲击。

京东的差异化布局:京东以 “秒送仓” 聚焦品质品类,避开与淘宝、美团的直接价格战,试图建立差异化护城河。

行业生态与参与者的影响

消费者短期受益:低价补贴推动 “奶茶自由”“餐食自由”,但可能形成价格依赖,长期看需平衡补贴与服务质量。

商家压力与分化:爆单导致中小商家产能超负荷(如奶茶店单日订单超 3000 单),部分品牌通过预制菜降低成本,但利润空间被压缩;连锁品牌则借流量快速扩张。

骑手收入与运力挑战:订单峰值推高骑手收入(部分月入过万),但高强度工作与配送延误风险增加,暴露运力分配和技术短板。

长期竞争转向 “质量与生态”

补贴退潮后的留存难题:高盛预测美团、阿里、京东在外卖领域的年度投入或超千亿元,但低价策略难以持续。平台需通过技术优化(如 AI 调度、智能仓储)和体验升级(如准时达、售后保障)提升用户粘性。

生态整合成为关键:美团尝试打通本地生活与旅游服务,淘宝闪购联动电商与飞猪,京东依托物流优势拓展品质零售,行业从 “价格战” 转向 “全场景服务竞争”。

监管与行业可持续性争议

政策风险:市场监管总局约谈平台,要求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倒逼行业回归理性竞争。

资源错配担忧:过度依赖补贴可能导致商家利润受损、消费者体验 “缩水”(如商品分量减少),以及平台长期盈利压力。

总结:

淘宝闪购与美团的订单量冲刺,既是资本驱动下的市场扩张,也暴露了即时零售行业的深层矛盾。短期看,平台通过补贴实现了市场规模的跃迁;长期则需解决履约能力、生态协同与可持续盈利等问题。未来竞争的核心将落在技术投入、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体验的综合比拼上。

$阿里巴巴(BABA)$  $美团-W(03690)$  $京东集团-SW(09618)$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