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Creator:中戏学霸导演创立,2分钟上手,仅成立半年,这个AI视频平台为什么崛起?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回头看今天,OpenCreator开启了AI创作从“众人搭台”到“一键成片”的时代。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AI视频制作,犹如历史巨轮势不可挡。

如今,AI视频正在席卷全球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小明剑魔”的“look in my eyes"、黑泽露比的“比起XX我更喜欢你”以及“巨物宝可梦”的热梗一度风靡全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视频生成中,相关视频也在网络中获得了颇高的流量和关注度。

在ToC领域玩得不可开交之际,开始有企业向着更专业、更高阶的视频生成进击。环顾AI视频生成赛道,一位专业科班出身的企业映入眼帘。

与大多数企业不一样,OpenCreator的创始人刘小艺出身导演系。时值5000余位学子报考中戏,她以全国第7名的成绩录取该系。而后,其创立的Open Creator一经推出,颇受用户称赞。

在这家企业的客户群里,不乏国际顶级视频制作公司的身影。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观察到,刘小艺的突破之处在于,她找到了一种特别方法:将用户场景的多样性和AI产品的简洁性平衡到了一个平台之中。在该平台里,用户不需在ChatGPT、Runway、剪映等不同类型的平台跳转,也无需开通各类平台的SaaS会员,其极简的风格能让人们短时间内学会搭建工作流进行AI视频制作。

目前,OpenCreator正在将传统视频的小样、分镜、特效等一系列流程逐步AI化。在“原子级解构”每种视频制作元素后,这家公司的产品与众不同。

刘小艺和团队是如何做到的?

01

OpenCreator的成立之初

OpenCreator对视频的理解较其他公司更深入。

高分进中戏,北大研究生辍学毅然决定投身AI行业,刘小艺深刻地记得导演课上老师的“关灯冥想”训练。老师要求学生在黑暗中凭空构建剧情,在原理上,这种做法十分考验学生的积淀。

当时,对行业驾轻就熟的导演能够短时间内勾画出冲突、人物关系、剧情脉络甚至夹杂多种蒙太奇手法。不过,换一种角度而言,如此烧脑的训练十分内耗。

用AI的角度看,上述专业训练虽然保证了导演的技能纯熟,但也意味着无法接受此项教育的人终生无缘专业视频制作,这似乎与AI倡导的创作平权格格不入。

“我当时在想,创意产业总像个靠感觉走的黑箱。但如果我们能把创作这件事拆解开来、标准化,再用AI把人的直觉和机器的理性连起来,也许就能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好点子像泉水一样涌现。”刘小艺说。

彼时专业的剪辑软件使用门槛颇高,甚至用户吐槽“连特效参数都看不懂”,对于希冀制作视频的小白而言,软件使用的壁垒犹如导演冥想一般,难以让大众操作。

两三个月前她之身前往美国硅谷,再次验证了这个需求。“我觉得创作是可以被拆解的,每个创意想法都能在标准化流程中找到坐标,用AI工作流串联模型,导演里的镜头叙事可以通过产品实现,最为重要的是AI是二者的桥梁,”她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

图片

02

聚合、聚合再聚合

抽象、抽象再抽象

OpenCreator的核心使命是:用AI解构创意生产链条。

不过在这条路上,有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创作模型输出差异大、要突破ComfyUI这种平台的“反人类”设计(指该产品过于程序员化,小白用户上手难度太高)、要抽象出导演闹钟的形式逻辑,最后用最简单的方式产品化。

(产品快闪视频)

刘小艺认为,OpenCreator是“强大但不复杂”的一站式工作台,它既不像ComfyUI一样让用户深陷节点地狱,也不像Runway一样局限于单一功能。

为此这家公司采取了重聚合、轻操作的模式。

它聚合了20余种创意流程中需要的原子能力,并将复杂的参数封装为可视化模块,用户无需理解encoder、decoder等技术概念,只要通过颜色节点连接「创意指令」与「模型选择」,就能如导演一样,用分镜脚本串联镜头、拖曳完成AI工具的协同。 

“最快只需70秒成片”,刘小艺说。此产品一经推出,在纽约,一家知名广告销售公司使用过后立即推广了OpenCreator。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获悉,这家年营收数千万美金的公司曾需两周半制作一支产品短片,员工需在Midjourney、Runway、剪映等平台间反复导出导入,仅选图环节就需消耗数十小时。

而在OpenCreator的工作流中,创始人David Brenner的团队只需拖拽「文生视频」「分镜剪辑」等原子模块,修改开篇的商品关键词,70秒即可生成成片——原本需要数小时、多人协作的流程,如今一人即可完成,且几分钟内自动交付。

 

除了出片快,深度聚合还形成了另一个结果:用户无需反复订阅不同的平台,缴纳沉没成本颇高的年费,只需在一个平台中Token结算,这样极大降低了视频制作的隐形成本。

图片

真实用户的高效工作流场景

03

不同行业开始文生视频,并取得了不错效果

OpenCreator在策略上强调专业、价格和速度。

仅成立半年,刘小艺看到,如今有大量跨界创作者涌入OpenCreator。在他们之中有游戏制作厂商、心理健康平台,科幻内容工作室以及电商从业者等。

  

新一代的视频制作者已开始在专业性上和职业从业者拟合,刘小艺说,“据我们观察,一些心理健康机构从业者甚至在与电影导演用一套工作流。”

除此之外,在降本增效上,该平台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 游戏行业,某海外恋爱游戏公司用工作流批量生成「多结局剧情Demo」,原本需5人团队一周完成的任务,现在单人即可当日交付;

  • 在医疗领域,多家心理疗愈机构用平台生成「冥想引导短片」,省去实拍演员和场地成本,内容传播量较传统图文提升10倍;

  • 在电影制作方面,南加州大学电影导演用平台制作融资Demo,将原本3万美元的小样成本降至700美元,某科幻短片Demo更凭此获得投资人的投资;

  • 等等。

根本上,以上行业者找到了“爆破式使用”AI视频的方式,得到的结果是,能快速测试市场对产品的接受度和需求规模。

以某新兴电商平台为例,巴西卖家在平台推出新的营销功能时,短时间内大量运用该功能推广商品,通过观察商品的浏览量、订单量等数据,来判断该功能是否能有效提升销售业绩,进而验证市场对这种营销方式的需求。

在刘小艺看来,OpenCreator长期为用户青睐的原因在于该平台能讲创意“原子化解构”。比如,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原子”整合全网热门内容特征,用多模态分析自动提取王家卫电影的“蓝调打光+独白字幕”风格参数,形成可复用的”导演模板“。

从用户价值侧,这家公司让每个创意想法都能以最低成本落地,加速了”人人都是导演“的时代到来。

# 【Mag 7】“四巨头”财报来袭!微软or Meta?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举报

评论

  • 推荐
  • 最新
empty
暂无评论